Workflow
估值重塑
icon
搜索文档
欣旺达(300207.SZ)计划赴港上市,能否带动A股股价上涨?
搜狐财经· 2025-07-24 18:23
港股上市对A股股价的潜在拉动因素 - 估值重塑与比价效应:港股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可能给予更高估值(如宁德时代H股较A股溢价36%),欣旺达若在港股获得较高估值,可能通过"比价效应"倒逼A股估值修复,华创证券已给予A股目标价30.22元(较当前20.28元溢价49%)[2] - A股当前估值偏低:公司当前PE(2025年17倍)低于行业龙头(宁德时代25倍以上),H股上市后外资定价权提升或推动A股投资者重新评估其长期价值[2] - 融资输血强化基本面:H股拟发行不超过总股本15%,募资用于海外产能建设及固态电池研发,若成功募资将缓解现金流压力(短期负债占比65%)[2] - 增量资金入场预期:港股上市可能吸引国际长线资金,并通过"A+H"套利机制带动相关资金流入A股,历史案例显示宁德时代H股上市后外资增持其A股比例显著上升[2] - 题材催化短期热度:电池行业近期受"反内卷"政策及碳酸锂涨价提振,欣旺达港股IPO进度及固态电池研发进展(计划2026年量产)可能成为A股短期炒作题材[2] - 技术面蓄势待突破:当前A股股价横盘震荡(19-20元区间),若H股上市后表现强劲可能突破关键阻力位(如22元的前高)[2] 抑制A股上涨的风险点 - 盈利压力削弱估值弹性:2025年Q1净利率仅3.14%,动力电池业务仍亏损(2023年亏1.44亿元),储能业务占比不足4%,盈利依赖消费电子电池(占比54%)[2] - 技术追赶的紧迫性:固态电池量产进度落后头部企业(宁德时代计划2025年量产),研发投入规模(2024年33.3亿元)仅为宁德时代的1/5[2] - A股流动性分流担忧:部分投资者可能卖出A股转投H股(因港股通常有折价),尤其若H股发行价较低短期或对A股形成抛压[2] 综合预判与策略建议 - 短期(1-3个月):港股上市进程(如聆讯通过、定价公布)可能刺激A股跟涨,若H股获超额认购或首日涨幅超20%则A股大概率同步走强[4] - 中长期:联动效应取决于海外项目投产(如2026年匈牙利工厂)及固态电池量产进度,若H股持续溢价A股修复空间可达30%以上(对应目标价26-30元)[4] - 乐观情境:H股上市顺利且固态电池进展超预期时A股有望挑战30元目标价[4] - 谨慎情境:港股遇冷或行业价格战加剧时需关注19元支撑位[4]
电解铝行业2025年度中期投资策略:优质稀缺资产,红利价值彰显
长江证券· 2025-06-30 07:30
报告核心观点 - 电解铝紧平衡多年,现金流充裕、资产负债表修复、资本开支下移,板块有望迎来红利大浪潮,需求成长韧性优异,供给瓶颈在于电力,高盈利状态将维系,稀缺资产红利属性显现 [4][10] 引言:金属 Tenbaggar,细水长流 - 周期板块细分领域表现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资源品顶点 ROE 平均高出制造业一倍,当前铜铝供给长期刚性,板块盈利将行稳致远 [24] 借鉴煤炭:高现金分红,估值重塑 煤价弱势震荡,板块估值翻倍 - 近年大宗商品部分板块通过高分红实现估值抬升,2023 年中煤炭板块在价格弱势回调下估值翻倍,驱动力转换为提估值驱动 [38][39] 现金充裕 + 开支减少,分红上移 - 煤价中枢抬升使煤炭企业现金流充沛,负债率下降,资本开支需求减少,企业分红能力和意愿提升,主要煤企对煤炭业务扩产意愿边际下滑 [46][48] 增产有限,“双碳”约束扩产意愿 - 煤炭供给进入刚性周期,前期储备产能不足、新增煤矿资本开支和运维成本提升、存量煤矿核增和安全生产存在矛盾,制约煤炭产能释放 [57] 铝:稀缺类资源,红利价值迎拐点 成长金属,印证工业化轨迹 - 铝需求展现极强韧性,功能性、结构性、消费性综合性能优异,下游领域分散,需求成长增速比铜和钢更高,近年新兴领域有效对冲传统地产拖累 [64][71] 全球高耗电掣肘,供给刚性 - 铝的供给瓶颈在于高能量电力供应和电网稳定性,海外规划项目投产节奏不确定,全球电解铝供给有望延续刚性,废铝放量节奏循序渐进 [83][89] 成本下移,电解铝利润夯实 - 铝产业链中电解铝冶炼环节供给紧缺,利润稳定性强,氧化铝供给过剩,阳极价格反弹持续性难,煤价和电价下降,电解铝冶炼利润有望维持丰厚 [98][110] 现金和负债修复,开支下移 - 铝价中枢上移带动产业链盈利修复,电解铝板块经营现金流净额快速抬升,资产负债率下降,资本开支中枢下移 [115] 分红稳步提,估值抬升可期 - 基于现金流丰厚、负债和开支减少,电解铝板块分红比例提升,未来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估值修复可期 [120] ROE 周转看选股:高分红 & 高弹性 - 大部分民企选择一体化布局,总资产周转率低,经营稳健,倾向高分红;部分国企央企倾向于电解铝单体化,资产周转率高,经营弹性大,分红潜力空间较大,全产业链的中国铝业和布局非洲的华通线缆亦值得关注 [11][122]
分红在即!红利ETF国企(530880)布局性价比显现
搜狐财经· 2025-06-09 15:37
上证国企红利指数及红利ETF国企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9日15:00,上证国企红利指数收涨0.15%,红利ETF国企(530880)收涨0.30% [1] - 红利ETF国企(530880)发布分红公告,收益分配基准日为5月30日,分红方案为每10份基金份额派0.0360元,权益登记日为6月10日,除息日为6月11日,现金红利发放日为6月16日 [1] 监管政策与市场环境 - 上交所召开高分红重回报暨上市公司价值提升座谈会,将持续推动上市公司加大分红力度、提高分红频次,并综合运用回购、并购重组、投资者交流等市值管理工具 [1] - 红利资产因低估值、高股息特性受中长期资金青睐,监管层推动保险资金加大入市力度,红利板块估值重塑预期升温 [1] - 5-7月为A股"分红季",债市收益率大幅下行,红利指数股息率ERP再创新高,短期绝对收益配置价值及中长期稳健收益特征值得关注 [1] 上证国企红利指数及ETF产品特点 - 红利ETF国企(530880)跟踪上证国企红利指数,成分股行业分布以银行、煤炭、交通运输等低估值、高股息行业为主,集合A股大批央国企上市公司 [1] - 截至2025年5月19日,上证国企红利指数股息率达6.78%,在同类A股指数中股息率位于最高水平 [1] - 红利ETF国企(530880)综合费率为同类指数跟踪产品中最低水平 [1] 投资渠道 - 没有股票账户的投资者可通过场外联接基金布局,银河上证国有企业红利ETF发起式联接A(023162)和联接C(023163) [1]
盘后,央行投放10000亿!接下来,A股会迎来补涨了吗
搜狐财经· 2025-06-05 20:35
央行投放的目的是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本月好像有几笔债到期了,同时也可以给银行投入市场置换存量债务,1~4月份的社融数据大家也看到了,信 贷的回暖不是很明显。 流动性宽松,意味着核心资产依旧还会上涨,估值会重塑,市场会有大量的资金流入指数权重股推动大盘指数的上涨。 从市场资金流向看,主要是布局港美股,无论是中概股还是港股的估值相比A股依旧更有性价比,外资机构也陆续披露了对港股的持仓,几乎都是继续增 持。 盘后,上证指数3连阳,大家的情绪慢慢回暖了,人性在股市被会短期波动无限放大。 这个位置的A股或者港股都是机会大于风险,成交量也重返1.3万亿了,权重行业也是蠢蠢欲动了。行业轮动上涨的情况下,一定要做好自己的交易计划,如 果买错了就会踏空。 对于后市的行情,分享几个自己观点,与大家分享下,欢迎您的批评与指正。 第一,6月6日将开展10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 第三,A股会迎来补涨了吗 港股已经大幅反弹了,A股的涨幅明显落后。上涨只会迟到,并不会缺席。当下的行情只需要系好安全带,静待花开。 成交量会继续放量,本月有机会看到1.5万亿成交量,甚至2万亿成交量。科技股也会反弹,只要没有割肉的情况下,3天时间可以跑 ...
A股核心资产密集赴港上市!将迎估值重塑?
金融界· 2025-06-05 09:19
赴港上市热潮 - 5月以来两大A股科技行业巨头先后赴港上市 新能源领域全球最大动力电池生产商通过港股融资310亿港元用于扩建欧洲生产基地 预计带动海外产能提升40% [1] - 医药领域A股某创新药龙头企业通过港股募集近百亿港元 其中75%资金投入抗癌新药研发 推动5款创新药进入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 [1] - 2025年以来A股企业再掀赴港上市热潮 使港股IPO市场在时隔四年后重新登顶年内全球募资额第一 [3] 赴港上市驱动力 - 产能与品牌双重出海 为绕开关税壁垒 A股核心资产通过港股募资加速海外基地建设 例如某消费电子企业通过港股融资在墨西哥建厂 成功规避美国加征关税影响 订单量逆势增长35% [4] - 制度便利 证监会推出"五项对港合作措施"支持龙头企业赴港融资 审核时间从3个月压缩至30天 港交所降低特专科技公司市值门槛 为百亿港元市值企业开设快速通道 允许H股发行比例最低降至10% [4] - 流动性改善 2025年一季度港股日均成交额达2427亿港元 同比激增144% 国际资本配置转向中国资产的趋势显著 美联储降息预期下 中东主权基金、欧洲长线资金加速流入 [5] A股核心资产估值重塑 - A股企业通过"双市场联动"重构核心资产价值 国际投资者对港股核心资产的认可有望倒逼A股市场重新审视企业长期价值 [7] - A股核心资产通过港股平台实现"技术出海-资本回流-生态升级"的闭环 政策支持下的跨境资源整合、流动性改善带来的估值重塑 以及全球化战略驱动的竞争力提升 共同构成当前核心资产价值重估的核心逻辑 [7] - A500ETF(159339)跟踪的A500指数以不足A股市场10%的成份股数量 覆盖全市场63%的总营收和70%的总净利润 A50ETF基金(159592)跟踪的A50指数布局各行业超大市值龙头股 [7][8]
央国企强化市值管理加速估值重塑
中国证券报· 2025-05-26 05:08
央企市值管理动态 - 国家电网、中国华能、中船集团等央企密集召开控股上市公司集体业绩说明会,重点宣导"市值管理"与"公司价值",并制定《市值管理制度》及《估值提升计划》向市场释放积极信号[1] - 中国华能近两年4次增持控股上市公司股份,旗下3家上市公司总市值突破3000亿元,计划提高分红比例和频次以维护市值稳定[2] - 中国电建以解决"破净问题"为核心目标,围绕《估值提升计划》系统性推进市值管理,中国西电、中远海发等企业已公告制定市值管理制度[2] 地方政策支持 - 上海、福建、吉林等地将国企市值管理纳入地方发展战略,上海市推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完善市值管理制度,福建省将市值管理纳入国有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考核体系[3] - 吉林省要求加强市值管理跟踪指导与正向激励,安徽省系统性部署"市值管理十条",构建全链条赋能体系[3] - 安徽合力、武商集团等地方国企已通过现金分红、增持等方式落实市值管理行动[3] 行业影响与机构观点 - 央企市值管理从政策倡导转向实质性落地,增持、回购、分红等举措常态化,体现"价值创造-治理优化-战略升级"的改革逻辑[2][4] - 机构认为央国企价值重估空间显著,破净央企料加快市值管理举措,分化可能加剧,积极行动的企业将更受市场青睐[4][5] - 重资产行业及低估值企业可通过盘活资产、改善现金流、提升分红等手段提升估值,国有上市公司在ESG评级、媒体关系等领域仍有改进空间[5]
聚焦沪市旗舰指数 上证180ETF南方(530580)助力捕捉低估值机遇
新浪基金· 2025-05-17 07:57
值得一提的是,上交所与中证指数公司于2024年12月对上证180指数编制方案进行了全面优化。优化后 的上证180指数采用流动性筛选与市值排序相结合的选样方法,提高了样本市值覆盖度,增强指数的代 表性。同时,引入ESG可持续投资理念,剔除中证ESG评价结果在C及以下的上市公司证券,降低了样 本发生重大负面风险事件的概率。优化后的指数行业分布更加均衡,样本权重行业分布与沪市整体行业 特征保持一致,更好地反映资本市场结构变化和产业转型升级。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机构投资者对于优质投资标的的关注度持续升温。5月14日下午,南方 基金面向机构客户的线上路演活动成功举办,吸引了60位来自保险、信托、银行理财、证券等多家机构 的客户积极参与,共话资本市场投资机遇。此次路演聚焦南方上证180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 (基金简称:上证180ETF南方;基金代码:530580),并由该产品的基金经理杨恺宁先生对产品特点 及其投资观点进行分享,为机构投资者提供了深入的市场分析。 据介绍,上证180ETF南方(530580)及其联接产品紧密跟踪上证180指数。该指数发布于2002年7月, 由沪市规模大、流动性好的180只 ...
青岛港(601298):集装箱吞吐量超预期,业绩稳健增长显韧性
招商证券· 2025-05-12 21:37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青岛港区域优势较强,利润构成中盈利能力较强的集装箱板块、液体散货板块占比高,集装箱业务占比持续提升,ROE处于行业第一水平且持续保持领先,持续开辟新航线,集装箱吞吐量仍有提升空间,当前估值仍处于较低水平,A股中永续经营的优质资产较为稀缺,有估值重塑空间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与估值 - 2023 - 2027E营业总收入分别为181.73亿、189.41亿、196亿、202.43亿、209.1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 - 6%、4%、3%、3%、3% [2][14] - 2023 - 2027E营业利润分别为67.53亿、70.73亿、74.54亿、77.7亿、80.81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3%、5%、5%、4%、4% [2][14] - 2023 - 2027E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9.23亿、52.35亿、55.13亿、57.45亿、59.75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9%、6%、5%、4%、4% [2][14] - 2023 - 2027E每股收益分别为0.76、0.81、0.85、0.89、0.92元,PE分别为11.9、11.2、10.6、10.2、9.8,PB分别为1.5、1.4、1.3、1.2、1.1 [2][14] 基础数据 - 总股本6491百万股,已上市流通股5392百万股,总市值587亿元,流通市值487亿元,每股净资产(MRQ)6.8元,ROE(TTM)12.1,资产负债率26.0%,主要股东为山东港口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54.26% [3] 股价表现 - 1m、6m、12m绝对表现分别为 - 0、5、13,相对表现分别为 - 5、11、8 [6] 货物吞吐量与业绩情况 - 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8.1亿元,同比增长8.5%,合计(非权益)完成货物吞吐量17706万吨,同比增长2.9%,其中完成集装箱吞吐量822万标箱,同比增长7.2% [1][7] - 2025Q1山东省货物进出口总额为8203.4亿元,同比增长5.9%,其中出口总额4942.3亿元,同比增长4.8%,进口总额3261.1亿元,同比增长7.5% [7] 成本、费用与投资收益情况 - 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成本为29.5亿元,同比增长7.8%,毛利润18.5亿元,同比增长9.7%,毛利率38.6%,同比提升0.4pcts [7] - 2025年一季度公司销售费用为0.1亿元,同比下降8%;管理费用为2.7亿元,同比增长19%;财务费用为0.1亿元,同比增长13.8% [7] - 25Q1公司实现投资收益3.9亿元,同比下降8.3%,主要原因或为油品吞吐量下降影响青岛实华投资收益 [7] 投资建议 - 预计公司25 - 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5.1亿元、57.5亿元、59.8亿元,对应25年PE为10.6x,PB为1.3x,按照分红率40%,对应最新收盘价,25年A股股息率为3.8%、H股股息率为6.1% [7] 财务预测表(资产负债表) - 2023 - 2027E流动资产分别为147.91亿、166.33亿、195.37亿、232.08亿、270.5亿元 [13] - 2023 - 2027E非流动资产分别为454.54亿、461.16亿、466.15亿、471.07亿、475.9亿元 [13] - 2023 - 2027E资产总计分别为602.46亿、627.5亿、661.52亿、703.15亿、746.4亿元 [13] - 2023 - 2027E流动负债分别为85.54亿、84.03亿、78.07亿、78.84亿、79.64亿元 [13] - 2023 - 2027E长期负债分别为71.53亿、75.55亿、75.55亿、75.55亿、75.55亿元 [13] - 2023 - 2027E负债合计分别为157.07亿、159.58亿、153.62亿、154.39亿、155.19亿元 [13] - 2023 - 2027E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分别为402.77亿、424.88亿、459.62亿、495.02亿、531.79亿元 [13] 财务预测表(现金流量表) - 2023 - 2027E经营活动现金流分别为61.51亿、51.53亿、56.17亿、57.8亿、59.38亿元 [13] - 2023 - 2027E投资活动现金流分别为 - 19.84亿、 - 0.39亿、 - 1.24亿、 - 0.55亿、0.16亿元 [13] - 2023 - 2027E筹资活动现金流分别为 - 30.52亿、 - 30.33亿、 - 27.26亿、 - 21.87亿、 - 22.51亿元 [13] 财务预测表(利润表及主要财务比率) - 2023 - 2027E营业总收入分别为181.73亿、189.41亿、196亿、202.43亿、209.1亿元,年成长率分别为 - 6%、4%、3%、3%、3% [14] - 2023 - 2027E营业利润分别为67.53亿、70.73亿、74.54亿、77.7亿、80.81亿元,年成长率分别为3%、5%、5%、4%、4% [14] - 2023 - 2027E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9.23亿、52.35亿、55.13亿、57.45亿、59.75亿元,年成长率分别为9%、6%、5%、4%、4% [14] - 2023 - 2027E毛利率分别为35.6%、35.4%、36.0%、36.0%、36.1%,净利率分别为27.1%、27.6%、28.1%、28.4%、28.6% [14] - 2023 - 2027E ROE分别为12.7%、12.7%、12.5%、12.0%、11.6%,ROIC分别为11.4%、11.1%、11.0%、10.6%、10.2% [14] - 2023 - 2027E资产负债率分别为26.1%、25.4%、23.2%、22.0%、20.8%,净负债比率分别为3.9%、4.2%、3.0%、2.8%、2.7% [14] - 2023 - 2027E流动比率分别为1.7、2.0、2.5、2.9、3.4,速动比率分别为1.7、2.0、2.5、2.9、3.4 [14] - 2023 - 2027E总资产周转率均为0.3,存货周转率分别为221.3、265.0、304.5、305.1、305.2 [14] - 2023 - 2027E应收账款周转率均为9.1,应付账款周转率分别为4.5、5.0、5.9、5.9、5.9 [14] - 2023 - 2027E EPS分别为0.76、0.81、0.85、0.89、0.92元,每股经营净现金分别为0.95、0.79、0.87、0.89、0.91元 [14] - 2023 - 2027E每股净资产分别为6.20、6.55、7.08、7.63、8.19元,每股股利分别为0.29、0.31、0.34、0.35、0.37元 [14] - 2023 - 2027E PE分别为11.9、11.2、10.6、10.2、9.8,PB分别为1.5、1.4、1.3、1.2、1.1,EV/EBITDA分别为7.8、7.6、7.0、6.8、6.6 [14]
荣盛石化一季度业绩筑底回升,原油价格下跌或提振盈利能力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9 23:09
2025年一季度业绩表现 -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49.75亿元,归母净利润5.88亿元,同比增长6.53%,环比增长486.84% [1] - 扣非净利润6.18亿元,同比增长30.28%,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79.77亿元,同比增长93.19% [1] - 2024年资产总额突破3,779.74亿元,实现营业收入3,264.75亿元,自2010年上市以来营收复合增长率达24.15% [1] 股东信心与资本运作 - 拟注销第一期回购的1.36亿股股份,减少注册资本,第一期回购成交总金额为19.98亿元 [2] - 自2022年至今累计回购5.53亿股,占总股本的5.46%,成交总金额69.88亿元,回购规模领跑A股市场 [2] - 控股股东荣盛控股集团启动新一轮增持计划,拟增持10亿-20亿元,2024年以来已累计增持16.93亿元 [2] - 近三年现金分红/归母净利润比例达64.93%,上市十五年来保持稳定现金分红政策 [2] 产业链布局与全球竞争力 - 公司拥有聚酯、工程塑料、新能源、高端聚烯烃、特种橡胶五大产业链,在环渤海、长三角、海南等地建有七大生产基地 [3] - 截至2024年底,具备原油加工能力4000万吨/年,化工品总产能(含联营企业)达5927万吨,2024年化工品营业收入2786亿元 [3] - 位居全球化工最具价值品牌榜第6位、全球化工公司十亿美元俱乐部第6位、全球化工企业100强第8位 [3] 原油价格影响与业绩弹性 - 原油价格处于65美元/桶中低位区间,炼化企业成本端改善,产品价差扩大 [4] - 炼化环节单吨利润每增加100元,以4000万吨/年炼化体量计算,可增厚约40亿利润 [4] - 历史数据显示,油价在40-80美元/桶区间时,炼化企业毛利率显著提升 [4] 行业与市场前景 - 原油价格下跌为下游炼化行业带来成本端利好,叠加供给格局改善与高端新材料布局 [5] - 公司凭借全产业链优势和高端新材料产能释放,迎来业绩修复与估值重塑双重机遇 [5] - 美联储降息及国内积极财政政策背景下,公司基本面有望持续改善 [5]
国企共赢ETF(159719)盘中上涨0.54%,机构:2025 年央国企或可受益于化债和并购重组两大主线
新浪财经· 2025-04-28 13:50
截至2025年4月28日 13:27,国企共赢ETF(159719)上涨0.54%,最新价报1.49元。拉长时间看,截至2025 年4月25日,国企共赢ETF近2周累计上涨1.58%。 流动性方面,国企共赢ETF盘中换手1.98%。拉长时间看,截至4月25日,国企共赢ETF近1年日均成交 1798.18万元。回撤方面,截至2025年4月25日,国企共赢ETF今年以来相对基准回撤0.13%,在可比基 金中回撤最小。 费率方面,国企共赢ETF管理费率为0.25%,托管费率为0.05%,费率在可比基金中最低。消息面上,4 月25日,国务院国资委举办第七期"国资大讲堂"。会上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加速重 构。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在于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国资国企以科技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高质量 发展动能强劲。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中具有重要作用,迫切需要加强理论研究,更好回答国有经济重大 实践问题。 华福证此前认为2025 年央国企在政策端或可受益于化债和并购重组两大主线,资金端或可受益于险资 入市,估值端或可受益于估值重塑,此外还有 AH 折价的港股投资机会,行业端落脚低估值 + 高股息 的消费板块。 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