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化汽车
icon
搜索文档
销量、营收实现双增长,长安汽车谱写新央企的使命篇章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1 07:00
新央企成立仅三个月,长安是如何做到毛利、营收、销量三线同比增长的? 新央企成立之后,长安交出了一份亮眼的销量成绩单: * 10月销量达到27.8万辆,同比增长11%。其中,新能源车销量11.9万辆,同比增长36%。海外市场表现 同样抢眼,单月销售5.8万辆,创下25%的同比增长。 * 今年前10个月,长安汽车已累计销售汽车2374002辆,新能源车销量为868724辆,已超过2024年全年 新能源总销量。 这些都是新集团成立三个月后交出的成绩。7月29日,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在重庆挂牌成立,由 国务院国资委直接履行出资人职责,正式升级为一级央企,目标是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汽车 集团。 一、销量结构改善下,毛利率、净利润实现大幅增长 这个成绩是旗下三个数智新能源品牌共同努力的成果。从单品牌来看,三大子品牌都实现了销量同比增 长: * 长安启源10月销量3.7万辆,连续3个月销量破3万。而旗下全新中型SUV启源Q07单车月销量达11637 辆,连续3月销量破万。 * 深蓝汽车10月全球销量达36792辆,爆款车型深蓝S05全球销量突破20000辆。 * 主打高端豪华、原创设计的阿维塔,在10月销量已经 ...
豪华信仰崩塌,BBA不再吸引年轻人
36氪· 2025-11-05 17:44
公司财务与运营状况 - 梅赛德斯-奔驰被曝有史以来最大规模裁员计划,目标可能为3万人,后经公司澄清 [1] - 2025年1-9月梅赛德斯-奔驰集团净利润同比下降50.3%,从78亿欧元降至38.7亿欧元 [1] - 公司利润快速下滑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及美国市场业务的疲软 [1] 豪华品牌市场价格体系 - 一线豪华品牌BBA(奔驰、宝马、奥迪)价格坚挺不再,最高折扣超过35% [1] - 2025年6月,一汽奥迪和北京奔驰的优惠点数曾飙升至35%以上,相当于65折以下 [1] - 许多豪华车折后售价进入25-30万区间,部分甚至下探至20万以内,对原有价格区间车型形成降维打击 [2] - 以价换市策略虽能短期提升销量,但长此以往将导致价格体系崩塌 [2] 豪华品牌市场份额变化 - 海外豪华品牌在大型级别市场的市占率从2016年的94%急剧下降至13% [4] - 综合中大型和大型级别市场,海外豪华品牌份额从2016年的68%下滑至2025年1-9月的仅22% [4] - 高端市场份额快速下滑的原因包括疫情初期影响、“双积分”政策限制,以及品牌自身高端产品减少、价格越卖越低 [4] 消费者偏好与品牌认知转变 - 在购车预算30万以上的意向用户中,仅41%考虑购买海外豪华品牌,且其中仅55%将豪华品牌作为首选 [7] - 在新能源市场,考虑购买海外豪华品牌的用户占比更少,仅为32% [7] - 与传统能源用户不同,新能源用户购车时对品牌的重视度显著降低,仅25%的新能源意向用户将“品牌”作为核心购车因素,无法进入考量因素前五名 [9] - 在传统能源用户心中,品牌价值位居第二,选择占比达47% [9] 中国品牌高端化崛起 - 在30万以上高预算的新能源用户中,92%认可至少有一个中国品牌属于高端品牌,等同于以往的“豪华” [13] - 用户心中排名最高的Top 5中国高端品牌分别为鸿蒙智行、腾势、仰望、方程豹和理想汽车 [13] - 中国品牌高端形象的建立依靠硬实力,例如考虑购买问界M7的用户最看重华为ADS辅助驾驶系统(82%)和鸿蒙智能座舱(71%) [15] - 考虑购买理想i8的用户最看重双电机智能四驱(63%),理想汽车的VLA司机大模型也进入前五 [16] 产品配置与技术对比 - 中国品牌新能源高端车型在配置上标配率很高,例如360°全景影像标配率高达91%,车道保持辅助几近100%,高于海外豪华品牌 [19] - 在高阶辅助驾驶方面,中国品牌优势突出,车道居中保持和全速自适应巡航标配率超80%,高速NOA标配率达39%,城市NOA达14% [21] - 相比之下,海外豪华品牌在智驾方面存在明显短板 [21] 行业合作与战略调整 - 海外豪华品牌自2025年开始积极与中国科技企业合作弥补智能化短板 [24] - 具体合作包括:奔驰与Momenta加大高阶智驾合作,2025年完成四款新车型上市;宝马与阿里巴巴于2025年3月启动通义大模型智能座舱合作,计划2026年上车;奥迪与华为合作搭载ADS 3.0高阶智驾系统 [24] - 行业面临价格战、智电平替、进口量下滑、中国品牌高端化等多方压力,海外豪华品牌市场份额被蚕食 [26] - 部分品牌已调整战略,通过合作弥补短板,但如何定义属于自己的“新豪华”成为下一个难题 [26]
广汽集团交出最差三季报,旗下昊铂9个月才卖1万辆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净亏损17.74亿元,同比多亏损3.77亿元,创上市以来三季报最高亏损纪录 [5]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营收662.72亿元,同比下滑10.4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3.12亿元,同比下滑3691.33% [8] - 2025年1-9月公司累计汽车销量为118.37万辆,同比下滑11.34%,与2023年250.5万辆的销量巅峰相比呈断崖式下滑 [8] 各品牌销售表现 - 2025年1-9月广汽本田销量同比下滑27.58%,广汽传祺同比下滑15.84%,广汽埃安同比下滑19.99%,仅广汽丰田实现同比增长4.89% [8] - 自主品牌广汽传祺、广汽埃安和广汽昊铂2025年第三季度合计销量超过15.95万辆,环比增长15.09%,合资品牌第三季度销量26.78万辆,环比上涨9.30% [8] - 高端子品牌昊铂2023年销量仅8千余辆,2024年销量上涨至1.7万辆,但全年目标完成率不足15%,2025年1-9月累计销量刚突破1万辆 [10] 历史背景与转型挑战 - 公司曾长期依赖广汽本田、广汽丰田两大合资品牌,合资企业一度贡献近六成利润,2024年公司汽车产销191.7万辆和200.3万辆,工业产值达3177亿元,全年营收1077.84亿元 [12][13] - 公司管理层公开反思对用户里程焦虑把握不足,错失增程市场机遇,这种路径依赖导致公司在新能源转型中滞后 [14][16] - 公司从2024年底启动“番禺行动”,宣布进入“战时状态”,并提出“三大战役”以图再造新广汽 [16] 技术战略与合作伙伴关系 - 2025年8月公司发布“星源增程”技术,旨在解决用户续航焦虑,同时推进自研的ADiGO GSD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并参与国家级“车路云一体化”测试 [18] - 2025年6月公司管理层拜访华为,随后华为轮值董事长赴广汽交流,双方在9月份联合打造“启境”品牌,推测采用华为负责智能化系统、广汽负责生产和渠道的“HI Plus”合作模式 [22][24] - 公司与华为的合作中,公司的影响力被认为强于赛里斯、江淮等厂商,因此在合作中拥有更强的话语权 [25]
浩物股份连续四个季度实现盈利 拟使用公积金弥补亏损
证券日报网· 2025-10-28 14:48
财务业绩表现 - 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83亿元,同比下降16.98% [1] - 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277.52万元,同比增长279.04% [1] - 第三季度单季实现营业收入7.26亿元,同比下降18.69% [1] - 第三季度单季实现净利润1234.36万元,同比增长324.27% [1] - 公司净利润自2024年第四季度起已连续四个季度为正,盈利能力持续改善 [1] 业务板块与战略布局 - 公司主营汽车销售及服务、内燃机发动机曲轴制造两大板块 [1] - 汽车销售及服务业务包括整车销售、维修保养服务、综合服务 [1] - 经销品牌涵盖上汽大众、一汽大众、一汽丰田、东风日产等中端合资品牌,以及小米、阿维塔、飞凡等新能源品牌 [1] - 公司正积极探索新能源、智能化汽车领域的产业链延伸路径 [2] 盈利质量改善驱动因素 - 通过优化收入结构与成本管控实现盈利能力跃升 [2] - 布局的新能源汽车品牌逐步进入放量阶段,维修保养服务占比提升,推动整体毛利率稳步上行 [2] - 在成本端通过门店网络优化及低效网点出清,形成双重驱动效应 [2] - 新能源和智能化汽车市场持续扩大,深化布局有望在销售和配套服务方面获得更多收益 [2] 资本结构与财务优化举措 - 公司拟使用母公司盈余公积6794.82万元和资本公积8.76亿元,合计9.44亿元用于弥补母公司累计亏损 [2] - 该事项实施后,母公司盈余公积减少至0元,资本公积减少至7.47亿元,母公司报表口径累计未分配利润为0元 [2] - 弥补亏损有助于改善公司财务状况,提升净资产质量和财务稳定性 [3] - 清理历史亏损可为提升母公司主体信用评级、发行绿色债券、降低融资成本扫清障碍 [3]
长安汽车(000625):2025 年三季报点评:新能源转型成果显著,智能化、全球化加速
华西证券· 2025-10-26 13:47
投资评级与估值 - 投资评级为“增持”,目标价格未提供,最新收盘价为12.72元 [1] - 总市值为1261.07亿元,自由流通市值为1050.69亿元 [1] - 基于公司在销售及研发端投入加大影响,下调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7.17亿元、62.65亿元、76.95亿元 [6] - 2025年10月24日收盘价12.72元对应2025-2027年市盈率分别为26.73倍、20.13倍、16.39倍 [7] 2025年三季度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营收422.36亿元,同比增长23.36%;归母净利润7.64亿元,同比增长2.13%;扣非归母净利润5.42亿元,同比增长5.77% [2] - 2025年前三季度累计营收1149.27亿元,同比增长3.58%;归母净利润30.55亿元,同比下降14.66%;扣非归母净利润20.18亿元,同比增长20.08% [2] - 归母净利润下滑主要受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如政府补助减少)以及支持新能源销量提升及新品推广带来的销售费用同比增长56.26%影响 [4] 新能源业务势头 - 2025年9月公司总销量达26.6万辆,同比增长近25%;其中新能源车销量突破10万辆,同比增长87% [3] - 分品牌看,长安启源9月交付4.1万辆,同比增长79%;深蓝汽车9月全球销量3.36万辆,同比增长48%;阿维塔9月销量1.1万辆,已连续七个月销量破万 [3] 全球化战略进展 - 2025年9月公司出口销量达6万辆,同比增长23% [4] 智能化布局与技术生态 - 公司在第五届科技生态大会上发布全新智能化品牌“天枢智能”,围绕智驾、座舱、底盘三大领域推出多项领先技术 [5] - 公司坚持“自研+合作”双线并举,深化与华为合作(阿维塔、深蓝部分车型搭载华为乾崑智驾),同时加快自研“天枢智驾”方案的迭代与应用(赋能启源等品牌) [5] - 公司在L3级自动驾驶领域进展行业领先,获批全国首批L3级智能网联汽车试点单位,并前瞻性布局人形机器人、飞行汽车等新领域 [5] 财务预测摘要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902.74亿元、2138.49亿元、2363.03亿元,同比增长19.1%、12.4%、10.5% [6][9] - 预计2025-2027年毛利率分别为15.0%、15.2%、15.4% [9] - 预计2025-2027年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5.8%、7.2%、8.1% [9]
魏建军的MPV拼图完成了
华尔街见闻· 2025-10-16 15:31
产品发布与定位 - 魏牌高山7于10月15日正式上市,官方指导价为28.58万元,定位为面向年轻家庭用户的入门级中大型MPV [1] - 高山7与高山8、9采用相同的核心功能和硬件配置,主要差异体现在车身尺寸,形成类似苹果iPhone的产品矩阵策略 [1] - 高山7的推出填补了魏牌在入门级中大型MPV市场的空白,与高山8、高山9共同构成完整的高山家族产品线 [1] 产品配置与性能 - 高山7全系标配Hi4性能版智能四驱电混系统,系统综合功率337kW,零百加速5.7秒,WLTC纯电续航172km,综合续航达945km [2] - 该车型是30万元以内唯一标配激光雷达与后排娱乐屏的中大型MPV,搭载Coffee Pilot Ultra辅助驾驶系统,支持全场景辅助驾驶与200多种车位类型的辅助泊车 [2] - 公司采用单一SKU策略,高山7仅推出一个配置版本,旨在降低生产成本和库存压力 [2] 公司市场表现 - 魏牌9月份销量达到1.10万辆,连续多月保持月销过万 1-9月累计销量6.36万辆,同比增幅高达96.35% [2] - 高山8和高山9自5月上市以来,订单已突破4万台,累计交付突破3万台,高山家族在9月稳居全国MPV销量榜首 [2] - 公司服务网络已拓展至全国110多个城市,拥有超过500家服务网点,计划到2026年初将直营服务渠道覆盖超过200个城市 [3] 行业市场趋势 - 2025年家用MPV销量占比已达58%,显示MPV市场正从商务专属向家庭首选加速转变 [1] - 2025年上半年MPV市场总销量达50.0万辆,同比增长13%,其中新能源MPV渗透率已突破66.5% [4] - 在新能源MPV市场中,插电混动车型占比42.8%,占据主导地位,纯电车型占比22.8% [4] 市场竞争格局 - 30万元以内家用MPV市场竞争加剧,部分MPV车型价格已下探至20万元以下,同时大尺寸SUV也在抢占市场份额,市场正从蓝海转向红海 [4] - 公司目标并非单纯赶超新势力,而是旨在满足用户需求,期望在品牌认知、用户满意度和口碑方面进入高端新能源品牌前三 [4] - 魏牌已形成SUV系列蓝山和MPV系列高山的双旗舰产品线,承担着长城汽车品牌向上的重任 [5]
五菱汽车(00305.HK):业绩稳健增长 新能源及智能化布局开启新篇章
格隆汇· 2025-10-16 04:54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0.3亿元,同比增长2.0% [1] - 净利润达到8580.9万元,同比增长306.2% [1] - 归母净利润为3941.6万元,同比增长2385.2% [1] - 毛利率提升至12.0%,同比增加1.2个百分点 [2] - 销售及管理费用率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至5.4% [2] 分部业务表现 - 汽车零部件及其他工业服务业务实现收入28.4亿元,同比增长5.2%,上半年累计获得46个客户的125个项目定点 [1] - 汽车动力系统业务经调整EBIT扭亏为盈,实现661万元 [1] - 商用整车业务经调整EBIT同比增长6.2%至2797万元 [2] 运营效率与研发投入 - 研发费用率同比上升1.3个百分点至4.6% [2] - 公司持续加大在技术升级和新产品开发上的投入 [2] 战略布局与市场拓展 - 联营公司“菱势汽车”品牌2025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9%,并与货拉拉、顺丰等头部企业达成合作 [2] - 母公司提出“菱势工程”战略,致力于在混合动力系统、驱动桥、车架三个领域成为单项冠军 [2] - 公司新设立低空经济事业部,积极布局低空及低空出行相关产品 [2] - 公司最大客户上汽通用五菱与华为在辅助驾驶、智能座舱、智能制造三方面深化合作 [3] 未来业绩展望 - 预测公司2025-2027年营业总收入将分别达到88.66亿元、97.24亿元、106.72亿元,同比增长12%、10%、10% [3] - 预测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87亿元、1.1亿元、1.44亿元,同比增长72%、27%、31% [3]
汽车视点 | 上汽“九连涨”破局:9月销量同比猛增四成,“金九银十”或再现
新华财经· 2025-10-11 13:09
总体销量表现 - 公司9月整车销量达44万辆,同比增长40.4%,环比增长21%,排名重回行业榜首 [1] - 公司2025年已实现月度销量同比“九连涨”,前9个月累计批售量达319.3万辆,同比增长20.5%,终端零售量达337.8万辆 [1] 自主品牌表现 - 9月自主品牌销量达29.4万辆,同比增长50.4%,占总销量比重攀升至67% [2] - 上汽乘用车销量9.4万辆,同比增长72.4%,其中国内销量同比飙升245.3% [2] - 智己品牌9月销量11107辆,环比增长81.8%,创品牌历史新高 [2] - 上汽通用五菱销量15.8万辆,同比增长43.9% [2] 核心技术驱动 - DMH超级混动系统、魔方电池平台、星云纯电专属架构、恒星超级增程系统等自研技术覆盖全产品线 [3] - MG品牌9月国内销量达16502辆,同比增长123%,环比增长115% [3] - 新一代智己LS6上市后27分钟大定订单突破1万辆 [3] - 与华为合作的尚界H5上市一小时大定破万 [4] 新能源业务进展 - 9月新能源销量达18.9万辆,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46.5%,环比增长46%,渗透率升至43.2% [6] - 1-9月新能源车累计销量108.3万辆,同比增长44.8% [6] - 上汽乘用车新能源销量4.1万辆,同比大涨324.5% [6] - 上汽通用新能源车销量超万辆,同比增长82.3% [6] 海外市场拓展 - 9月海外销量10.1万辆,同比增长12.2%,1-9月累计销量达76.5万辆,同比增长3.5% [7] - MG品牌在英国1-8月销量5万辆,市占率达4% [7] - MG品牌在西班牙、意大利和德国销量同比增长分别高达58%、33%和260% [7] - 智己品牌自9月起正式进军挪威、埃及和新加坡市场 [8] 合资板块转型 - 上汽大众9月终端销量9.13万辆,环比增长1.4%,8月至9月密集推出6款新车 [10] - 上汽大众Pro家族2026款车型搭载端到端高快NOA功能,奥迪E5 Sportback上市30分钟订单破万 [10] - 上汽通用9月销量4.77万辆,同比增长翻番,GL8家族新能源车型占比已超过50% [11] - 别克至境L7上市10天累计订单达12000辆,顶配版本订单占比近五成 [11]
乘用车“金九”销量稳步增长 上汽集团重回月销榜首
证券日报之声· 2025-10-09 00:08
文章核心观点 - 国庆中秋假期期间政策和市场形成合力带动车市持续火热多地车展成为重要流量引擎有效激发购车需求 [1][2][4] - 9月份乘用车市场整体同比稳步增长但车企间销量分化显著自主品牌和新势力内部格局变化合资品牌面临增长压力 [5][6][7][8] - 行业对后续车市走向普遍持乐观态度预计新能源渗透率将持续提升 [8] 假期车市表现 - 国庆中秋8天长假期间多地举办大型车展叠加购车补贴等政策利好带动车市成交及销售金额增长 [1] - 天津国际汽车展览会吸引观众70.5万人次南京国际车展吸引20.8万人次现场汽车总订单量8526台总订单金额15.17亿元 [4] - 兰州国际车展接待观众18.71万人次产生订单8494台同比增长9%实现成交额约12.72亿元同比增长15% [4] - 假期期间新势力车企销售门店客流达到平日的3倍新能源车型试乘需排队40分钟 [3] 政策影响分析 - 由于2026年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将恢复征收车企推出购置税差额补贴政策以激发购车意愿例如蔚来为ES8用户提供最高1.5万元补贴极氪承诺10月31日前订车用户购置税差额直接从尾款扣除理想汽车明确用户无需承担额外支出 [2] - 部分地区汽车置换更新补贴暂停后到店客户和成交量明显减少部分消费者选择观望 [2] 车企销量分化情况 - 自主品牌内部呈现头部波动二线崛起的格局上汽集团9月销量43.98万辆同比增长40.39%重登月销量榜首比亚迪销量39.63万辆同比下滑5.5%为2024年3月以来首次月度同比下降 [6] - 奇瑞汽车9月销量28.05万辆同比增长14.7%吉利汽车销量27.31万辆同比增长35%长安汽车销量26.6万辆同比增长25%其新能源车型销量占比提升至38% [6] - 新势力阵营呈现头部领跑中部承压的特征零跑科技9月销量6.67万辆同比激增97%创品牌月度销售新高小鹏汽车月销4.16万辆首次迈过4万辆大关蔚来销售3.47万辆同比增长64% [7] - 部分新势力品牌面临压力理想汽车9月销售3.4万辆同比下滑36%广汽埃安销售2.91万辆同比下滑18.6% [7] - 合资品牌整体呈现燃油车稳定新能源乏力的态势上汽通用新能源销量达9520辆环比增长31%但合资品牌整体新能源转型进度缓慢 [8] 产品与技术趋势 - 近期上市的新能源汽车成为消费者试乘试驾热点同时燃油车厂商推出智能化系统以提升竞争力如上汽大众新款途昂Pro主打油电同智吸引消费者体验 [3] - 车展上自主品牌更加注重呈现自身技术体系优势并通过技术创新场景适配服务升级向高端市场进军 [4] - 智能化配置成为用户选择的核心因素如小鹏汽车G9改款与P7i的智能化配置 [7] 行业后市展望 - 行业专家认为尽管部分地区补贴暂停但假期集客效应显著出游购车需求集中释放叠加经销商年底冲量促销有望支撑10月份销量温和回升 [8] - 机构预测2025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预计达1578万辆渗透率将达53.7% [8]
价格下探至6万区间 主流A级家轿市场再度“硝烟四起”
新华财经· 2025-09-26 11:30
产品发布与定价策略 - 比亚迪于9月25日推出第二代秦PLUS三款新车型 包括DM-i 128KM进取型 EV 420进取型和510KM进取型 起售价为6.98万元[1] - 新车价格较前期进一步下探 2025年2月智驾版起售价为7.98万元 本次降价幅度达1万元[7] - 全系搭载第五代DM技术 NEDC百公里亏电油耗优化至2.69升 并通过OTA向所有第五代DM技术车型推送[7] 技术演进与产品迭代 - 秦系列技术持续升级 从2013年第一代秦DM搭载第二代DM技术 百公里加速5.9秒 到2021年第四代DM-i技术实现亏电油耗3.8升/百公里和1245公里综合续航[4] - 2024年5月秦L DM-i上市搭载第五代DM技术 2025年2月第二代秦PLUS智驾版配备"天神之眼"系统[7] - 半年内通过20次OTA升级新增辅助驾驶 智能座舱等功能 包括通行效率优先 危险加塞提醒 智能泊车和手车互联等[7] 市场表现与行业地位 - 秦家族累计销量突破240万辆 从0到100万辆用时9.5年 从100万到240万辆仅用2年[6] - 2023年秦家族销量48万辆 夺得中国品牌13年来首个年度轿车销量冠军 2024年贡献比亚迪总销量71万辆 占比16.6%[5][6] - 2025年1-8月秦家族销量39万辆 占比亚迪286.39万辆总销量的13.6%[6] 市场竞争格局演变 - 6-10万元级市场被定义为"年轻人第一辆车"的起点层 2025年多款高性价比车型入局 包括零跑B01 荣威D6/DMH 全新MG4 银河A7等[8] - 合资品牌推出大众ID.3聪明款 日产N7等低价车型 荣威M7 DMH创新推出"五大件终身质保"[8] - 车型尺寸全面升级 从2013年A0级小型车(轴距<2700mm)发展为当前A级轿车 实现"技术平权"[2][3] 行业变革与品牌发展 - 比亚迪秦系列价格从2013年18.89万元下探至2025年6.98万元 相当于6部iPhone 17 Pro Max(7.2万元)的价格[2][3] - 秦家族成功带动比亚迪品牌发展 提振品牌形象和市场信心 为其他车型铺平道路[6] - 中国品牌改写A级车市场格局 从2013年难有立足之地到2022年首次夺得A级轿车月销冠军[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