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剧营销
搜索文档
起于“捕鱼”限于“捕鱼” 姚记科技布局短剧寻新增长点
北京商报· 2025-11-20 09:29
高管变动与业绩表现 - 公司变更董事,聘任嵇文君为第六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接替因个人原因辞任的梁美锋 [1][2] - 梁美锋辞任前担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财务总监、战略委员会委员等重要职务 [2] - 公司前三季度营收21.08亿元,同比下降24.42%,归母净利润3.9亿元,同比下降8% [2] - 第三季度单季营收6.7亿元,同比下降23.95%,归母净利润1.34亿元,同比下降3.98% [2] - 去年公司营收同比下降24.04% [1] 游戏业务发展 - 公司于2018年收购上海成蹊科技,业务从传统扑克牌转向捕鱼、斗地主等轻度游戏 [2] - 游戏业务曾为重要增长动力,2019至2023年游戏营收分别为10.18亿元、12.14亿元、12.22亿元、12.02亿元、12.26亿元 [2] - 去年游戏营收10.15亿元,同比下降17.2% [3] - 国内游戏产品矩阵以捕鱼类系列为主,包括《捕鱼炸翻天》《指尖捕鱼》《姚记捕鱼3D版》《捕鱼新纪元》《大神捕鱼》等 [3] - 2022年公司依托《指尖捕鱼》推出自主研发的3D捕鱼游戏《捕鱼新纪元》 [3] - 游戏业务面临市场竞争激烈、用户流量见顶、产品迭代乏力等挑战,过度依赖单品驱动模式可能削弱抗风险能力 [3] 数字营销业务 - 公司于2020年布局互联网创新营销领域,收购芦鸣科技剩余88%股权,使其成为全资子公司 [3] - 2020至2024年数字营销业务毛利率分别为9.56%、6.92%、4.74%、5.46%、7.76%,呈现不稳定状态 [4] - 毛利率不稳定源于客户结构相对固定且主要为大型公司,导致议价能力较弱,同时新团队进入市场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 [4] - 互联网营销行业集中度低,公司作为主流视频媒体平台的代理商之一面临激烈市场竞争 [4] 新业务布局与战略 - 公司正通过布局短剧寻找新的增长点 [1] - 公司下属上海国际短视频中心着重发力短视频和短剧拍摄、直播基地及高科技影视棚建设,报告期内已完成200余个室内场景建设 [6] - 公司计划围绕短视频、短剧实现全产业链生态打造 [7] - 公司可将短剧营销与现有数字营销渠道融通引流,但缺乏内容制作经验,短剧业务表现有待观察 [7]
受困“捕鱼” 姚记科技押宝短剧
北京商报· 2025-11-19 23:41
高管变动 - 公司聘任嵇文君为第六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接替因个人原因辞任董事、副总经理、财务总监等职务的梁美锋 [1][2] 财务业绩 - 去年公司营收同比下降24.04%,今年前三季度营收21.08亿元,同比下降24.42% [1][2] - 今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3.9亿元,同比下降8%,其中三季度归母净利润1.34亿元,同比下降3.98% [2] - 业内分析认为高管梁美锋的辞任与公司业绩不及预期相关 [2] 游戏业务 - 公司自2018年收购上海成蹊科技进入游戏领域,游戏业务曾为重要增长动力 [2] - 2019年至2023年游戏营收分别为10.18亿元、12.14亿元、12.22亿元、12.02亿元、12.26亿元 [2] - 去年游戏营收10.15亿元,同比下降17.2% [3] - 国内游戏产品矩阵以捕鱼类系列为主,包括《捕鱼炸翻天》《指尖捕鱼》《捕鱼新纪元》等 [3] - 业内分析指出捕鱼游戏市场竞争激烈、用户流量见顶,公司过度依赖单品驱动模式可能导致抗风险能力减弱及用户结构单一 [3] 数字营销业务 - 公司于2020年收购芦鸣科技剩余88%股权,全面布局互联网创新营销领域 [3] - 2020年至2024年数字营销业务毛利率分别为9.56%、6.92%、4.74%、5.46%、7.76%,表现不稳定 [4] - 毛利率不稳定原因包括客户结构固定且主要为大型公司导致议价能力弱,以及新团队进入市场加剧竞争 [4] - 行业集中度低,公司作为视频媒体平台代理商之一面临激烈市场竞争 [4] 新业务探索 - 公司正通过布局短剧业务寻找新增长点,旗下上海国际短视频中心专注于短视频、短剧拍摄及直播基地建设 [6] - 公司计划围绕短视频、短剧实现全产业链生态打造 [7] - 业内分析认为公司可将短剧营销与现有数字营销渠道融通引流,但缺乏内容经验,业务表现有待观察 [7] - 建议公司在多元化发展中结合自身优势,主攻某一特定环节可能效果更好 [7]
“霸总男团”发红包,短剧预热双11
36氪· 2025-10-22 17:07
行业趋势:短剧成为电商营销新范式 - 今年双11短剧以黑马之姿杀入电商战场,其沉浸式和戏剧张力的特点有望为电商增长开辟第二曲线[1] - 短剧营销正从品牌宣传向直接带货演进,参与规模和中小商家数量将提升不止一个量级[3] - 电商行业用户规模接近饱和,淘宝、京东的月活跃用户增速从2021年的双位数降至个位数,短剧成为刺激增长的新催化剂[9] 平台战略:字节跳动红果短剧引领变现 - 字节跳动旗下红果短剧推出“搜同款”功能,并与抖音电商全面打通,点击“订单”可进入电商页面查看短剧同款商品[3] - 红果短剧为抖音电商业务提供一个MAU达2亿的超级入口,在双11前夕完成引流入口对接[3] - 红果短剧与京东合作推出“双十一爱家惊喜剧场”,以品牌专区内容强化“买家电上京东”的心智[10] 平台战略:传统电商加码短剧布局 - 京东以年薪140万招聘短剧运营岗位,并在APP内开设“短剧”频道,部分剧集挂着努比亚产品购物链接[10] - 淘宝发布短剧扶持政策及“百亿淘剧计划”,联合兰蔻、海蓝之谜等品牌定制短剧,但目前短剧内容与购物功能尚未深度融合[12][13] - 拼多多开出50万年薪招聘短剧制片运营,推出“多多有好剧”计划并提供百亿流量扶持及单部最高100万元奖励[15] 营销模式:短剧带货机制与效果 - 短剧通过故事构建与用户的情感连接,“共情”引发“共购”,用户因认同角色而对商品产生天然信任与渴望[9] - 短剧演员组成“霸总天团”通过微博发红包为电商引流,红包嵌入“淘趣猫”等福利,形成“短剧IP引流到电商转化”的闭环[6] - 品牌定制短剧不仅具有促销作用,还有长尾效应,上线后能获得持续曝光,今年1月至5月各品类品牌的微短剧投放数量稳步提升[17] 竞争格局:短剧作为用户时长争夺战武器 - 淘宝将短剧置于首页底部重要入口,其主要目标是提升用户黏性和停留时长,双11期间淘宝的用户时长首次被超越[13] - 拼多多在7月、8月的外卖大战期间用户月均使用时长被淘宝反超,因此将短剧作为锁定下沉市场用户的长期战略[15] - 短剧以其强剧情、快节奏、低成本的特点,成为电商平台获取增量用户和时长的优质内容载体[9]
艺恩数据:2025年国货美妆消费趋势洞察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8-27 10:30
中国美妆市场整体态势 - 中国美妆市场保持增长态势 行业进入平稳发展期[11] - 国货美妆市占率达55.2% 较此前提升2.9% 超越外资品牌[1] - 中国美妆护肤市场规模从2014年1,318亿元持续增长至2024年4,202亿元[12] 社媒声量与用户参与度 - 国货美妆社媒声量达3931.3万 互动量4.85亿 环比增长20%[1][15] - 电商大促期间热度爆发 显现持续内容需求与用户参与度[14] - 珀莱雅社媒声量2265万 同比增长32% 互动量5840万[18] 消费群体特征 - 90后女性为核心消费群体 男性占比近30%[1][20] - 超90%消费者选购过国货美妆 年龄越小选择比例越高[1][21] - 高线城市是主要消费区域 TOP10消费城市均为高线城市[1][21] 国货竞争优势演变 - 竞争力从"价格优势"升级为"价值优势"[1][22] - 68.9%消费者认为国产美妆更具性价比[22] - 62.4%消费者认可其中式文化底蕴 54%认为更适合中国消费者[22] 护肤市场消费特征 - 80%为女性消费者 62%为18-34岁人群[2][29] - 高线城市女性客群中国货品牌实现心智占领[28] - 面膜社媒讨论声量增速显著 精华品类展现成熟势能[2][30] 护肤品类竞争格局 - 珀莱雅在精华/面膜/面霜三大品类社媒热度领先[2][33] - 精华品类互动量达5840万 面膜品类4881万[33] - 抗老修复美白为核心诉求 眼霜抗老需求占比33% 洗面奶祛痘控油占比33%[2][35] 护肤行业发展趋势 - 男士护肤市场规模突破百亿 品牌纷纷推出男士产品线[2][38][39] - 中国特色原料受关注 品牌加大研发投入打造自研成分[2][37] - 产品创新聚焦细分需求 结合文化叙事构建价值[2][37] - 短剧营销成新风口 丸美谷雨等通过定制短剧实现品效合一[2][37] 彩妆市场消费特征 - 74%消费者为女性 68%为18-34岁人群[2] - 底妆产品讨论度上升 需求向腮红阴影等高阶品类延伸[2] - 花知晓彩棠橘朵在相关品类表现突出[2] 彩妆行业发展趋势 - "一物多用"产品受青睐 品牌推动功能集成化[2] - 市场进入细分赛道深耕阶段 "打爆单品"成突围关键[2] - "妆养合一"成共识 品牌推出兼具彩妆与护肤功能的产品[2]
短剧出圈|盘一盘短剧营销的机会与泡沫
虎嗅· 2025-08-26 07:47
品牌短剧营销趋势 - 多个知名品牌包括瑞幸、蜜雪、小米、星巴克、美团密集推出品牌短剧 [1] - 短剧内容形式创新 例如"重生之我在古代卖咖啡"和"霸道总裁省钱靠神券"等主题 [1] - 行业现象引发广泛关注 雷军等企业高管亲自参与客串演出 [1] 行业参与现状 - 韩束创始人指出去年8月后入局的品牌普遍处于亏损状态 [1] - 短剧营销从传统土味狗血剧情转向品牌化内容创作 [1] - 当前行业对短剧营销存在机会与泡沫的争议 [1]
品牌扎堆短剧:真有效,还是伪热闹?
搜狐财经· 2025-08-11 18:15
短剧行业用户规模与市场热度 - 红果免费短剧2025年6月用户规模同比增长率高达179.0%,月活用户达2.12亿,已超过优酷视频的2.006亿月活用户,与哔哩哔哩月活用户相差仅1300多万 [1] 短剧内容吸引用户的核心要素 - 短剧内容契合用户在注意力、情绪和身份认同上的三重需求 [3] - 高密度信息和快节奏剧情契合用户以“秒”为单位判断是否继续观看的碎片化注意力习惯 [4] - 喜剧、重生、穿越、情感等题材能在极短时间内触发用户情绪共鸣 [5] - 主角设定服务于用户感受,实现用户心理投射和沉浸式体验 [5] 品牌短剧营销的运作模式与效果 - 品牌投放短剧主要形式为定制、植入、冠名赞助,2025年上半年品牌短剧中87%属于品牌独家合作,定制模式是主流 [9] - 短剧营销通过强代入感和情绪共鸣让品牌信息自然融入剧情,例如韩束与抖音达人合作的短剧累计播放量超6.5亿,播出后品牌直播间单月GMV破亿并登顶抖音电商品牌自播销量榜 [6] - 品牌可利用短剧“土”、“狗血”的内容特性打造搞笑、非常规剧情,例如美团自制短剧用神券推动爱情线发展 [7] - 产品或服务可灵活植入剧情,如KFC让炸鸡成为推动剧情发展的关键动机;品牌也可融入故事本身,如星巴克讲述咖啡师穿越到古代经营客栈的故事 [9] 品牌参与短剧市场的动态与挑战 - 2025年上半年有149家品牌投放短剧,涉及237部品牌短剧,其中新入局品牌77家,占比过半 [11] - 新入局品牌主要来自食品饮料、美妆、个护清洁行业,而美妆行业投放市场份额同比减少21% [11] - 短剧制作成本显著上升,从2023年的约70万元涨至2025年的200万元以上,例如星巴克短剧成本高达320万且不含投流预算 [14] - 内容同质化导致爆款率仅为5-10%,超6成人未因短剧广告植入购物,96.4%的男性从未下单 [14] - 短剧市场供应量增加导致效果下滑,品牌面临投入成本高但成功率低的困境 [17] 短剧营销的演进与品牌战略转变 - 短剧营销进入“内卷”下半场,品牌转向推动短剧精细化发展或聚焦品牌IP经营 [17] - 品牌将短剧视为品牌IP的内容化延伸,例如小米REDMI短剧由高管出演并融入雷军IP元素,用户因品牌因素被吸引,短剧内容与新品发布紧密结合 [18][20] - 短剧呈现轻量化趋势,分发平台转向视频号、小红书等品牌内容阵地,品牌从内容买家转变为创造者,降低制作门槛并增强主导性 [22] - 品牌短剧从短期流量争夺转向长期品牌内容能力建设,通过用户参与共创沉淀品牌资产,建立更深度的用户关系 [24]
引力传媒: 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关于对引力传媒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上海证券交易所问询函的专项说明
证券之星· 2025-06-28 00:37
业务模式及收入确认 -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品牌营销、电商营销与运营服务、社交营销三大类,2024年营业总收入62.9亿元,同比增长32.7%,但扣非前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10.5万元和-1728.1万元,由盈转亏 [2] - 品牌营销业务收入占比33.52%,电商营销业务占比55.56%,社交营销占比10.72%,电商业务规模扩大带动整体收入增长 [51] - 收入确认采用总额法,因公司在广告投放前控制广告资源并拥有自主定价权,符合《企业会计准则》 [16][17] - 媒体返点比例因业务类型而异,品牌营销返点10-30%,电商营销3-25%,社交营销20-30%,结算周期从月度到年度不等 [20] 业绩变动原因 - 收入增长主要来自数字营销业务扩张(+34.61%)、国际化布局、短剧营销创新及AI技术应用,其中短剧项目创收数千万元 [22] - 利润转亏主因毛利率下滑(从5.69%降至3.71%)、信用减值损失增加2661万元、税收优惠减少1650万元及递延所得税影响689万元 [23][26] - 媒体返点政策收紧导致利润减少约4950万元,其中A媒体品牌业务返点下调1.69%影响利润1978万元 [24] - 四季度收入占比29.5%但亏损3761万元,因大促活动应收账款增加及信用减值计提 [26][32] 应收账款情况 - 2024年末应收账款7.7亿元,同比增长42.3%,占净资产427.8%,其中4316万元全额计提坏账 [44] - 应收账款周转率从2022年4.94次提升至2024年9.5次,因电商业务(账期30天)占比提升及主动减少长账期客户合作 [50][52] - 前五大客户回款正常,期后回款比例达29.54%,主要客户包括伊利、慕可生物等 [47] - 单项计提坏账的客户如上海欢兽实业等因经营困难无力支付,累计确认收入1.5亿元 [49] 现金流与偿债能力 -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2.9亿元,转负主因电商业务预付款增加、诉讼冻结资金6407万元及税费支出增加1527万元 [57][59] - 受限资金7143万元,短期借款及一年内到期负债4.6亿元,资产负债率较高 [56] - 可比公司蓝色光标等现金流均恶化,行业普遍存在收款慢付款快现象 [60] - 公司通过聚焦短账期消费行业客户、优化信用政策改善现金流,但未披露具体偿债安排 [53][56]
厨电巨头玩跨界!华帝疯狂玩转短剧营销,“年轻化”新动作太炸裂!
中金在线· 2025-05-30 16:34
行业趋势 - 碎片化娱乐成为主流,短剧作为新兴艺术形式迅速风靡,尤其受到年轻人热烈追捧[1] - 自2024年起众多品牌营销敏锐捕捉短剧趋势,纷纷投身"短剧热"[1] 公司战略 - 华帝作为高端厨电领导品牌,通过短剧载体加速品牌年轻化进程[1] - 公司2024年已推出《恋恋厨神》《女厨神》两部短剧,其中《女厨神》上线24小时全网曝光破9000万[4] - 通过沉浸式剧情自然展示产品,避免传统广告生硬推销,有效扩大年轻群体品牌影响力[4] 产品植入 - 最新短剧《贵妃双魂契约》将杨贵妃传奇与魂穿剧情结合,每集巧妙植入美肌浴热水器产品[3][6] - 剧中通过古今角色沐浴场景展示产品"高透活肌科技",该技术经测试可使肌肤紧致提升24.14%,皱纹减少19.99%,弹性提升10.60%[7] - 产品配备"健康沐浴用水系统",通过三重技术实现全链路水质健康升级[7] 营销创新 - 美容护肤理念与热水器结合,精准切中年轻人对品质生活和肌肤健康的需求[9] - 与《长安三万里》团队合作打造杨贵妃数字人IP,赋予经典形象新活力[9] - 联动热门剧集《难哄》开展深度营销,借助影视IP粉丝基础提升品牌影响力[9] - 与糖王周毅等知名达人合作,通过创意内容展示产品魅力[9]
韩束最赚钱的日子过去了
界面新闻· 2025-03-26 12:06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上美股份营收增长62.1%至67.93亿元,毛利增长69.2%至51.09亿元,主品牌韩束营收同比大涨80.9%至55.91亿元 [1] - 2024年度溢利8.03亿元,同比增长74%,一年利润超过过去三年总和 [1] - 2024年下半年营收33亿元,低于上半年的35亿元,打破往年下半年高于上半年的惯例 [3] - 2023年韩束抖音平台GMV达33.4亿元,同比增长374.4%,全年营收30.9亿元,同比增长143.8% [8][11] 营销策略与渠道变化 - 2023年通过22部短剧投放实现流量转化,其中《以成长来装束》播放量超6亿次 [12][13][14] - 2024年营销及推广费用增长90%至33.17亿元,销售及分销开支达39.5亿元 [27] - 2024年10月韩束失去抖音美妆top1位置,被珀莱雅反超 [4] - 公司2024年初宣布重返线下渠道,提出"线下是品牌的根"战略 [23][24] 短剧合作与市场竞争 - 2023年与咪蒙旗下银色大地合作短剧,成为最早吃螃蟹的美妆品牌 [15][18] - 2024年合作18部短剧但先发优势减弱,珀莱雅、欧莱雅等竞品加大短剧投入 [5][25] - 短剧行业成本上涨导致效果下滑,2023年11月后基本停止剧本短剧制作 [21] 品牌结构与研发投入 - 韩束2023年收入占比73.7%,一叶子和红色小象收入占比分别下滑至8.5%和9% [11] - 2024年研发投入1.8亿元同比增长43%,但收入占比从3%降至2.6% [28] - 自主研发成分环六肽-9通过新原料备案,成为全球首个品牌自研环六肽 [34] 行业趋势与竞争格局 - 2024年国产美妆品牌销售额同比增长7.46%,珀莱雅全年营收有望突破百亿 [30] - 国际品牌如欧莱雅北亚区销售额下降3.2%,雅诗兰黛中国市场增速放缓 [30] - 国产品牌开始注重成分研发,巨子生物、薇诺娜等大幅提高研发费用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