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叙事

搜索文档
 前海外资逆势增长25.4% 科技叙事与服贸开放成新引擎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9 14:49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陈思琦 深圳报道 在全球资本布局更趋谨慎的当下,前海正成为外资逆势加仓中国的关键落子点。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前海管理局获悉,今年前三季度,前海合作区实际使用外资152.7亿元,同比增 长25.4%,占深圳市比重56.4%。其中,实际使用港资122.6亿元,同比增长40.6%,占前海实际使用外资 比重80.3%。 25.4%的实际使用外资增速,较前海上半年15.9%的增幅提升了9.5个百分点,显示出外资信心持续增 强。 其结果是,已有超1.2万家外资企业在前海落户,绿叶医疗外商独资医院、国泰航空IT办公室、通力电 梯中国南方总部、富邦银行(香港)有限公司分行、日本爱思专利事务所等重点项目先后落地。 "前三季度前海外资表现有两大亮点:一是科技创新成为重要突破口,二是服务贸易领域持续发力。"综 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副院长、前海分院院长曲建认为,跨国企业对华投资逻辑正在重构——从追求 成本优势转向深度嵌入中国创新体系。 AI驱动的"科技叙事"与电信、医疗、金融等重点领域的制度型开放形成共振,使前海在不确定的全球环 境中展现出稀缺的确定性。 这一趋势不仅折射出中国产业升级的方向,也映射出 ...
 上证指数站上4010点!上证综合ETF(510980)震荡翻红,昨日重获资金净申购,机构:A股新一轮稳健上涨行情有望延续
 新浪财经· 2025-10-28 13:20
 市场表现 - 2025年10月28日上证指数盘中涨至4010.73点,刷新十年新高,午盘上涨0.21% [1] - 成分股艾森股份上涨11.90%,天下秀上涨10.09%,福建水泥上涨10.08%,方大炭素上涨10.08%,澄星股份上涨10.06% [1] - 上证综合ETF当日上涨0.07%,报价1.39元,冲击4连涨 [1] - 近一周上证综合ETF累计上涨3.88%,涨幅在可比基金中排名第1 [1]   产品流动性 - 上证综合ETF盘中换手率达10.42%,成交金额3516.57万元 [1] - 近一周该ETF日均成交金额为5141.57万元 [1]   产品规模与资金流 - 近3个月上证综合ETF规模增长6824.61万元,新增规模在可比基金中排名第2 [1] - 近3个月份额增长2700.00万份,新增份额在可比基金中排名第2 [1] - 最新单日资金净流入415万元 [2]   机构观点 - 华西证券认为A股盈利处于周期磨底阶段,供给侧与需求侧政策有望提高盈利可预见性,科技行业景气预期强化将打开估值上行空间,本轮上涨行情仅行至中段 [4] - 中信建投证券表示市场情绪已企稳,成长板块超10%的跌幅和全市场近一半的缩量使短期市场更稳固,“十五五”规划有望提升短期风险偏好,并通过技术突破与产业升级夯实中长期牛市基础 [4]   产品背景与历史业绩 - 上证综合ETF跟踪上证综合指数,该指数被视为A股市场晴雨表 [5] - 基金成立于2023年11月22日,2024年基金业绩为15.72%,超越其业绩比较基准上证综合指数收益率的12.67% [6] - 上证综合指数2020年至2024年涨幅分别为13.87%、4.8%、-15.13%、-3.7%、12.67% [6]
 时隔十年 沪指重回4000点!专家称或进入更长期健康牛通道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8 11:18
10月27日,A股市场迎来历史性时刻——上证指数盘中突破4000点整数关口,这是自2015年8月19日以 来,沪指时隔十年重回4000点之上。 回顾历史,2015年6月A股经历剧烈调整后,沪指长期徘徊在3000点附近。2024年9月24日,政策组合拳 推动市场启动牛市,上证指数从2800点附近起步,历经一年多时间实现"多级跳":2025年6月接近3500 点,8月逼近3900点,10月9日突破3900点续创十年新高。此次更是突破4000点,标志着A股市场开启新 一轮行情。 随着指数攀升,A股总市值也"水涨船高"。A股总市值从一年前的约68万亿元,猛增至今年8月的100万 亿元,截至10月24日已达106.6万亿元,这意味着A股总市值在一年内飙涨了38.6万亿元。其中,以科 技、新能源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贡献主要涨幅,宁德时代、比亚迪、寒武纪等龙头股多次刷新历史高点。 成交量和成交额也持续活跃。在"924行情"启动前,A股日均成交额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足8000亿元, 而政策落地后,市场日成交额一度攀升至3.48万亿元,今年8月13日至10月15日,A股成交额更是连续40 个交易日超2万亿元,续创历史纪录,期间共有4 ...
 最高3999.07!上证指数逼近4000点再创十年新高
 中国经营报· 2025-10-27 15:57
 市场表现 - 上证指数高开高走,收盘报3996.94点,盘中最高触及3999.07点,距4000点大关仅差0.93点,创十年新高 [1] - 市场成交量显著抬升,沪市单日成交突破1万亿元,A股整体日成交额约2.3万亿元 [1] - 市场呈现普涨格局,煤炭、银行、证券等红利板块与AI硬件等科技板块均有表现 [1]   领涨板块与个股 - 以煤炭、银行、证券为代表的红利板块表现强劲 [1] - 以AI硬件为代表的科技板块同样有所表现 [1] - 新易盛、中际旭创等个股盘中刷新历史新高 [1]   机构观点与驱动因素 - 多家券商研报认为市场良性调整接近尾声,活跃趋势性资金的减仓已基本完成,市场成交和换手回归理性水平 [1] - 本轮行情被判断为仅行至中段,“科技叙事”逻辑有望进一步打开权益资产估值的上行空间 [1] - 市场上涨受政策利好、基本面预期回暖及资金面改善等多重因素推动 [1]
 沪指逼近4000点,A50涨近1%,新易盛、中际旭创刷新历史新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7 11:49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10月27日,A股三大指数高开走强,沪指一度涨超1%,逼近4000点,再创年内新高,截至午盘,涨 1.04%。深成指涨1.26%,创业板指涨1.54%。全市场超3700股上涨,沪深两市半日交易额为1.59万亿。 | 内地股票 [^ | | | | --- | --- | --- | | 行情 | 资金净流入 | 涨跌分布 | | 上证指数 | 深证成指 | 北证50 | | 3991.35 | 13457.28 | 1472.88 | | +41.04 +1.04% +168.10 +1.26% +0.81 +0.05% | | | | 科创50 | 创业板指 | 万得全A | | 1473.87 | 3220.52 | 6387.62 | | +11.65 +0.80% +48.95 +1.54% +67.21 +1.06% | | | | 沪深300 | 中证500 | 中证A500 | | 4709.92 | 7360.02 | 5650.30 | | +49.23 +1.06% +101.49 +1.40% +63.95 +1. ...
 机构展望:新一轮稳健上涨行情有望延续科技成长风格或“强者恒强”
 上海证券报· 2025-10-27 08:01
华西证券表示,从指数点位、资金入市进程、大类资产比价等指标看,本轮上涨行情仅行至中段:一方 面,当前A股盈利处于周期磨底阶段,供给侧"反内卷"与需求侧"扩内需"的工作同时推进,有望提高盈 利改善的可预见性;另一方面,科技行业的景气预期在逐步强化,"科技叙事"逻辑将打开权益资产估值 的上行空间。A股新一轮稳健上涨行情有望延续。 中泰证券提及,当地时间10月24日发布的美国9月CPI数据全线低于预期,预计美联储10月将如期降 息,同时市场加大对年内美联储再降息一次的押注。这有望带来全球资金面的明显宽松。从国内环境来 看,科技、制造业与消费等方向成为近期政策的关注焦点。因此维持指数运行偏强势的判断不变。 对于后续行情的演绎主线,券商观点延续了此前的共识,即科技成长风格将"强者恒强"。申万宏源证券 称,短期来看,本轮科技成长的调整已趋于充分,成长风格的赚钱效应收缩至9月初水平,目前成长风 格相对价值风格的性价比已修复到位。中期来看,科技成长板块仍有望迎来积极催化:海外AI资本开 支仍处于向上趋势中,国内AI产业趋势同样在不断进步,新兴产业亮点不断增加。因此,申万宏源证 券看好科技成长板块引领今年四季度行情。 上周,A ...
 千元童鞋背后的中产焦虑:泰兰尼斯的高价博弈
 新浪证券· 2025-10-24 17:57
一款定价堪比成人奢侈品的儿童鞋,正试图用科技叙事与焦虑营销撬开新一代父母的钱包。 "穿泰兰尼斯稳稳鞋,少摔跤,走得稳。"在这句铺天盖地的广告语背后,一双价格高达1499元的童鞋引 发了市场争议。这个定价不仅超越了耐克、斐乐等国际品牌同类产品,甚至达到了普通童鞋价格的3-5 倍。 成立仅十余年的泰兰尼斯,在2024年卖出了超过600万双童鞋,全年营业收入突破30亿元,同比增长超 过50%。在童鞋这个曾经不被重视的细分市场,泰兰尼斯凭借高端化策略杀出重围,其背后的商业逻辑 值得深究。 对比基诺浦、江博士、卡特兔等品牌集中在150-300元的主流学步鞋价格带,泰兰尼斯的定价策略显得 尤为大胆。 创始人丁飞透露,在实际成交中,80%以上产品价格落在300-600元区间。但这一定价区间仍远高于市 场平均水平。 02 营销攻势 泰兰尼斯的高价背后,是庞大的营销投入作为支撑。 2022年起,泰兰尼斯与分众传媒合作,在全国100多座城市的电梯媒体以及北上广等50多个城市的机 场、高铁站进行饱和式广告投放。数据显示,2022年泰兰尼斯的电梯广告总曝光人次超过93.3亿。 这种无处不在的广告轰炸,甚至连没有孩子的人都记住了这个品 ...
 上证指数重回3900点 “科技叙事”仍具韧性
 中国经营报· 2025-10-15 17:55
 市场整体表现 - A股市场于10月15日呈现探底回升态势,上证指数重回3900点,全天上涨1.22%至3912.21点 [1] - 深证成指上涨1.73%至13118.75点,创业板指表现活跃,大幅上涨2.36%至3025.87点 [1] - 沪深两市成交额为20729亿元,较上一交易日减少5034亿元 [2]   资金与个股表现 - 市场资金呈现净流入状态,大盘资金净流入为-69.87亿 [2] - 市场个股表现分化,上涨个股数量为4333只,下跌个股数量为950只 [2]   行业板块表现 - 汽车、电网设备、医药等行业板块涨幅位居前列 [2] - 港口航运、光刻机等行业板块处于跌幅前列 [2] - 机器人概念股出现多只涨停,医药板块全天保持强势表现,数据中心电源概念表现活跃 [2]
 公募冲刺最后100天,怎么操作?
 券商中国· 2025-10-13 14:57
 公募基金年末投资策略 - 基金经理在年内最后100天仍倾向于坚守科技投资逻辑,尽管面临高估值压力 [1] - 部分消费主题基金采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策略,转向科技股以追求收益,反映出消费板块吸引力不足 [1] - 主动权益基金前三季度业绩亮眼,表现最好的永赢科技智选收益率达194.49%,42只基金实现业绩翻倍,收益率超50%的产品突破900只,占比近20% [3]   科技与医药赛道风险 - 科技、医药等热门赛道的高估值可能削弱公募集中持仓的信心,部分基金策略转向谨慎 [3] - 有观点认为AI等科技股前期热度达小高峰,市场风险偏好可能回落,股债或出现切换,理由包括资产负债表缩表加速、风险偏好修复完毕及监管引导长牛慢牛 [3] - 场内活跃资金推高板块热度形成“赚钱效应”,但指数高位后震荡压力加大,需关注科技创新受外部干扰及地缘博弈等风险 [4] - 临时转向科技的基金或面临净值压力,例如南华瑞盈混合基金在重仓股上涨情况下单日净值暴跌8.4%,吞噬大部分年内收益 [4] - 部分科技股累积大量获利盘,应考虑获利了结,美股大跌对A股、港股存在负面影响 [4]   消费板块表现 - 消费板块跑得慢、涨幅少,并非基金换仓的首选对象 [5] - 基金经理在换仓中对消费股仓位极为克制,未出现大规模转向迹象,甚至有原消费基金经理转向科技赛道 [6] - 消费需求处于收缩而非扩张状态,部分基金经理因此换仓至AI软件应用、游戏娱乐、互联网AI医疗及半导体等人工智能领域 [6] - 消费赛道尚待提振,以旧换新政策效果减弱,消费者就业指数处于2024年下半年以来偏低位置,就业偏弱拖累收入及消费意愿 [6] - 商品消费对“以旧换新”政策依赖度高,四季度存在追加补贴资金诉求 [6] - 消费市场仍在调整阶段,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金额同比处低位,新开工与施工面积同比下滑,内需不足问题存在 [7]   资源股作为替代选择 - 资源股被视为既能满足科技叙事逻辑,又能规避高估值和消费需求不足的替代选择 [8] - 布局能源股未偏离科技赛道,科技与AI的尽头是能源,全球AI发展推动能源配置需求 [8] - 能源股因科技叙事获市场奖赏,美股暴跌中电力、铀矿、风电龙头表现亮眼,A股和港股市场铜矿、稀土、电力股逆势走强 [8] - 明星基金经理在重仓科技股同时部署资源股,如国电电力、中国黄金、信义光能等 [8] - 小金属供需格局优化,稀土磁材在新能源汽车、工业电机等领域需求增长,未来价格有望稳步上行 [9] - 超级计算机每天消耗20万度电,科技发展推动能源需求,世界从金融资本主导转向实物资产主导,掌握关键大宗商品的国家和企业将获优势 [10]
 A50,突然下跌!两大变数,来袭
 证券时报· 2025-09-26 12:04
 市场表现 - A50指数早盘出现持续跳水行情,跌幅一度扩大超1% [1][3] - 恒指期货显著杀跌,一度跌超1%,港股全线走弱 [1][3] - A股市场主要指数走弱,创业板指跌超1%,沪指跌0.33%,深证成指跌0.76% [3] - 游戏、液冷服务器、机器人、铜缆高速连接等科技相关方向跌幅居前 [3] - 沪深京三市下跌个股一度超2700只 [3]   市场结构特征 - 全市场5000多只股票中,只有不足800只股票处于多头格局,呈现极致拥挤的格局 [3] - 成交向大盘科技股集中,部分小市值股票处于少人问津的状态 [1][3] - 全A成交金额持续维持在2万亿人民币上方,融资余额未在长假前出现预期中的萎缩 [4]   影响因素分析 - 美元指数持续走强,昨晚强势突破98,全球风险偏好降温 [1][3] - 美国第二季度GDP被大幅上修,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录得21.8万人,为近期新低,弱化了美联储降息预期 [3] - 摩尔线程一事刷屏投资圈,影响科技股情绪,是引发大科技调整的主因之一 [1][3] - 美股高估的讨论正在进行,美股近期持续走弱 [3]   后市展望与驱动因素 - 科技板块因资本开支周期持续发酵,被分析认为是未来最确定的方向 [2][4] - 市场走强的原因包括宏观调控逻辑改变、人工智能科技叙事改变、资本市场制度完善、中长期资金持续入市 [4] - 后市三大支撑因素包括中国科创产业从“跟跑”转变为“领跑”、资本市场改革继续、国内外中长期资金持续流入 [4] - 四季度A股预计将延续震荡偏强的慢牛趋势,盈利结构性回升和信用修复支撑风险偏好 [5] - 美联储四季度大概率继续降息,美债收益率回落可能提升核心资产估值水平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