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配合
搜索文档
2026年债市展望:蛰伏反击
华泰证券· 2025-11-03 13:50
好的,作为拥有10年经验的投资银行研究分析师,我已经仔细研读了这份2026年债市展望报告。以下是基于报告内容的详细总结,严格排除了风险提示、免责声明、评级规则等无关信息。 报告核心观点 - 2026年债市将呈现“低利率+高波动+下有底、上有顶”的特征,利率运行中枢持平或小幅抬升概率较高 [1] - 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上限预计在2.0%-2.1%,下限预计在1.6%-1.7%,期限利差恐继续走扩 [1] - 债市“资产荒”逻辑趋于弱化,基本面因素重要性回归,机构行为是主要波动源 [1] - 核心投资策略排序为:波段操作+票息策略+权益暴露 > 品种选择 > 久期调节+杠杆 > 信用下沉 [1][5] 基本面:开局之年的名义GDP回升 - 2026年为“十五五”开局之年,美国迎来中期选举,全球宏观能见度有望提高,投资者或对关税等因素“脱敏” [2][13] - 全球存在“三个半”增长引擎:AI投资、国防开支、产业重构及不确定性较大的乌克兰重建,财政发力与货币配合下投资驱动特征明显 [2][14] - 国内供需再平衡期待取得进展,方向上积极但空间上暂“有顶”;供给端关注企业利润和产能利用率验证,固投转负对当期经济不利但对长期平衡有益 [2][22] - 需求端关注政策拉动和内生动能修复,预计企业利润小幅改善、产能周期迎来结构性拐点、融资需求小幅企稳 [2] - 名义GDP增速好转和增长结构更具有市场指示意义,广谱消费和地产若确认企稳将是债市的潜在风险 [2][31] 政策:支持性立场与有差别重心 - 货币政策将延续支持性立场,但政策空间可能小于2025年;预计全年降准1-2次,降息可遇不可求,结构性工具依然是重心 [3] - 流动性方面,2026年银行间流动性预计维持平稳,波动空间有望收窄;宏观流动性依然充裕,关注存款活化和搬家情况 [3][69][72] - 财政政策面临稳增长压力和收支缺口两大现实问题;预计2026年财政政策在“科学合理”基础上维持一定扩张力度,各项工具总规模预计为15.7万亿元,较2025年增长约1.2万亿元 [3][80] 机构行为与市场供求 - 债券供给端,政府债供给增加但节奏前置,在央行配合下债市压力不大;真正挑战在于需求端和机构行为 [4] - 债市“资产荒”逻辑趋于弱化,保险与银行扩表难,理财与基金负债稳定性弱化,股市或继续分流债市资金 [4][86] - 稳定性资金减少可能增大市场波动;机构行为催生结构性机会与风险,如ETF规模扩张压缩成分券估值,银行对长债承接力下降,保险I9准则全面落地抑制二永债需求等 [4][86] 债市估值与策略 - 十年期国债收益率1.82%位于2002年以来3%分位数,与7天逆回购政策利率利差为42bp,位于2015年以来14%分位数,绝对估值仍低 [102] - 相对估值方面,股债比价显示债券性价比修复但仍偏低;与存款利率相比性价比提升;全球视角下中债利率处于明显低位 [104] - 利率上行空间受制约因素包括:重演2017年再通胀概率低、融资需求弱、货币政策支持、银行负债成本下行 [5] - 策略上强调在“蛰伏”中伺机“反击”,把握波段机会,重视票息收益和权益资产暴露,对久期调节和信用下沉保持谨慎 [1][5]
什么原因促使央行重启国债买卖?
上海证券报· 2025-11-03 01:53
央行重启国债买卖的核心动因 - 央行重启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释放稳增长与防风险并重的信号 [2] - 此举是应对当前流动性波动的阶段性举措,也是为未来政策留出空间的前瞻性安排 [6] - 货币与财政政策的协同正在强化,央行操作旨在支持财政支出落地,形成“财政前置,货币配合”的良性互动 [7] 本轮操作的主要特点 - 与去年相比,本轮操作在节奏、规模与期限结构上更为灵活 [3] - 操作可能更注重“定向投放”,通过从大型银行手中买入库存国债实现精准投放 [3] - 机构普遍预计本轮买债总量难以明显超出去年,央行将通过组合工具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3] - 操作或体现为“做陡曲线”策略,通过买入短端债券稳定市场预期 [4] - 央行可能逐步延长买入期限至5年左右,以提高操作效率并契合国内资产配置优化方向 [5] 对市场流动性与银行体系的影响 - 买债操作在一定程度上可发挥“降准替代”的功能,起到“类降准”的效果 [6] - 操作有助于缓解银行持债压力,并为明年政府债发行营造平稳环境 [6] - 2024年首次启动国债买卖曾引发资金面过度宽松的担忧,本次操作将更注重维持市场平稳 [3] 债市反应与机构预期 - 政策信号提振债市情绪,长端利率出现技术性回稳 [2][8] - 10月初“债市微观交易温度计”读数已跌至近两年低位,显示市场悲观情绪接近底部,利空因素已被充分消化 [8] - 有机构认为不应高估本轮买债的持续拉动作用,在央行未同步降息的情况下,未来宽货币空间或有限 [9] - 市场对央行恢复国债买卖的定价已较为充分,短端流动性受益确定性较高,但期限利差大幅扩张的概率不高 [9]
基本面观察9月第3期:全球财政主导与共振下的经济与市场
华泰证券· 2025-09-22 11:27
全球财政主导趋势 - 全球进入财政主导新时代,财政职能提升应对结构失衡,如法国、英国和日本财政扩张因政治挑战[1] - 财政扩张具战略意义,支持AI革命、经贸重构、产业链安全和国防军事等领域,需财政引导投入[2] - 政策转向“财政主导+货币配合”模式,政府债务增加迫使央行配合管理债务负担,威胁央行独立性[2] 美国财政与货币政策 - 美国“大而美”法案预计增加联邦财政赤字4.1万亿美元,明年赤字率约7%,边际提高1个百分点[3] - 美国短期财政紧缩,2025年关税收入预计达3000亿美元,今年累计财政赤字较去年收窄1200亿美元[3] - 美联储独立性受政治压力,9月降息反映预防性及政治因素,2026年或更大幅降息[10] 欧洲财政扩张 - 欧盟要求国防支出提至GDP的5%,推出8000亿欧元“重新武装欧洲”计划[5] - 德国财政宽松,国防支出提升1%对应550亿欧元,设立5000亿预算外专项基金,年均约420亿欧元[6] - 欧盟2026-2029年财政赤字年均新增2600-3600亿欧元,赤字率提升1%-1.5%,国防支出年增2000-3000亿欧元[7] 中国与日本财政政策 - 中国广义财政扩张,明年广义赤字率至少与今年持平,5000亿元政策性金融工具待落地[8] - 日本2026财年赤字率或提升近1个百分点,因执政联盟不确定性增加减税和国防支出概率[9] 经济与市场影响 - 财政共振支撑全球经济增长,明年制造业周期修复,外需改善,股市表现可期[12] - 财政扩张偏向国防、基建和AI资本开支,拉动投资,利好大宗商品和AI产业链[12] - 流动性充裕利好全球股市,弱美元趋势下新兴市场占优,利率曲线陡峭化风险上升[13]
中金 | 美债季报:财政主导下的美债与流动性
中金点睛· 2025-09-02 07:41
基本面与政策:复苏、通胀与财政主导 - 美国经济复苏进程一波三折但仍在进行 政策不确定性持续走弱[3][5] Indeed新空缺职位自5月触底后连续三个月上行[9] 私人部门离职率走高预示工资增速上行周期开启[9] 7月平均时薪和二季度劳动力成本指数环比上涨[9] - 通胀至年底前趋势上行 "工资-通胀"螺旋重新上行[16] ISM服务业PMI价格指数持续快速攀升[16] 关税冲击加速CPI上升速度[18] 预计全年通胀压力显著 - 财政赤字规模持续扩大 本财年至7月联邦赤字达1.63万亿美元超去年同期1.52万亿美元[20] 预计全财年赤字达1.92万亿美元(赤字率6.4%)[20] 下一财年赤字可能升至2.1万亿美元(赤字率6.7%)[20] - 利息支出负担持续增加 存量政府债平均利率3.35%低于新发行美债利率水平[22] 融资成本上行将拉高利息支出[22] 财政主导、货币配合新模式 - 白宫对联储政策干预加剧 特朗普政府通过利率政策表态和人事任免施压美联储[30] 已提名Stephen Miran加入联储理事会并解除Lisa Cook职位[33] - 降息底层逻辑为降低融资成本 预计降息75bps可有效改善小企业融资成本[27] 帮助实现经济再繁荣目标[27] - 财政主导解决结构性难题 通过货币政策配合压制美债利率[24] 控制货币当局进行利率曲线管控(YCC)是可行方案[24] 美债供需与流动性 - 发债潮持续加压 三季度美债净发行量预计1万亿美元(长债4700亿美元)[34] 四季度净发行量5900亿美元(长债4470亿美元)[34] 今年长债发行占比达85.7%超去年72.5%[34] - 购债主体结构变化 家庭部门(含对冲基金)仍是购债主力[37] 海外和美联储持有48%可交易美债[37] 美联储持债比例较22年初下滑10.6个百分点[37] - 流动性收紧推高利率 全球流动性处于低位[43] 发债潮催化下美元流动性进一步收紧[43] 10年期利率可能在年末前上行至4.8%[43] 利率曲线变化前景 - 短端利率确定性下滑 货币政策服务于财政融资[47] 市场在通胀上行情况下仍大幅押注降息[35] - 长端利率干预可能性增加 通过QE或放松金融监管扩张长债需求[52] 预计未来一两年10年期利率中枢压制在3.8%-4.2%区间[55] 较无干预情景低30-70bps[55] - 通胀中枢持续抬升 经济复苏情况下压制利率将导致通胀压力长期化[4][55]
债市日报:8月11日
新华财经· 2025-08-11 16:22
债市行情 - 国债期货全线收跌 30年期主力合约跌0.55%至118.6 10年期主力合约跌0.11%至108.495 5年期主力合约跌0.08%至105.735 2年期主力合约跌0.01%至102.364 [2] - 银行间利率债收益率普遍上行 3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3.1BPs至1.952% 10年期国开债收益率上行3.2BPs至1.822% 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2.65BPs至1.7175% [2] - 中证转债指数逆势上涨0.67%至470.91点 成交金额818.93亿元 海泰转债等个券涨幅超12% [2] 海外债市 - 美债收益率集体上涨 2年期涨3.45BPs至3.762% 10年期涨3.49BPs至4.287% 30年期涨2.53BPs至4.853% [3] - 欧债收益率普遍上行 10年期德债涨5.9BPs至2.687% 法债涨5.3BPs至3.347% 意债涨5.4BPs至3.474% 英债涨5.5BPs至4.599% [3] 一级市场 - 财政部28天期国债加权中标收益率1.122% 全场倍数3.95 182天期收益率1.3243% 全场倍数2.67 [4] - 农发行91天期金融债中标收益率1.3731% 全场倍数3.05 5年期收益率1.7046% 边际倍数达41.69 [4] - 国开行1年期金融债中标收益率1.3695% 边际倍数9.76 3年期收益率1.655% 全场倍数3.26 [4] 资金面 - 央行开展1120亿元7天期逆回购 中标利率1.4% 单日净回笼4328亿元 [5] - Shibor短端品种分化 隔夜利率微升0.06BP至1.315% 14天期下行1.39BP至1.455%创年内新低 [5] 宏观经济 - 7月CPI环比由降转升0.4% 同比持平 核心CPI同比涨0.8%连续3个月扩大 [7] - PPI环比降幅收窄0.2个百分点至-0.2% 同比降幅维持3.6% 工业品价格延续弱势运行 [7][8] 机构观点 - 中金固收预计8月PPI同比反弹至-2.8% CPI同比或降至-0.4% 建议关注债券收益率破位下行交易机会 [8] - 华泰固收认为十年期国债运行区间1.6-1.8% 建议把握信用债、二永债票息机会 曲线小幅陡峭 [9] - 兴证固收建议信用债投资采用短久期下沉策略 在低杠杆水平中平滑套息收益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