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IP 运营
icon
搜索文档
泡泡玛特:市场核心争议问题解读
2025-09-17 22:59
**泡泡玛特核心要点总结**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公司为泡泡玛特 主营IP衍生品(如搪胶毛绒、盲盒)的设计、生产与销售[1][23] * 行业为IP衍生品与潮流玩具行业 常与迪士尼等拥有全产业链能力的公司进行对比[21][28] **核心观点与论据** **社交媒体热度与IP运营** * 头部IP拉布布和新星人在社交媒体热度显著增长 2025年6月25日至9月15日 新星人IP在小红书浏览量从1.4亿增长至3.8亿(增速170%) 讨论量从153.55万增长至466.2万(增速204%)[1][5] * 公司通过形象重塑(如拉布布从搞怪变可爱)和偶装表演等方式提升IP热度 为承接流量奠定基础[33] * 但社交媒体热度需产品设计、供应链和渠道支持才能转化为实际收入 Google Trends等搜索数据仅反映认知 不能代表热度或前瞻收入[3][4][6] **产品设计与市场反响** * 产品设计是吸引不同群体和提升转化率的关键 例如拉布布三星堆系列成功吸引男性用户[7] * 公司持续推出新品系列保持热度 如2023年10月至今每年都有大系列更新 2025年已推两个系列 年底可能推第三个[11] * 产品设计问题(如Minie Labubu争议)会影响付费率 但可调整 若IP热度下降则是更大问题[11] **产能扩张与供应链管理** * 产能快速扩张 毛绒产品产能从2024年初的40万只增至2025年8月的3,000万只 预计2025年12月规划产能接近5,000万只[1][18][19] * 产能扩张为满足需求 2025年拉布布经历两波火爆(2024年三四月份由Lisa引发 2025年初由多莉帕、贝克汉姆等明星引发)需求增量巨大 产能相比2025年2月增长超10倍[13] * 全产业链经营能力(涵盖IP拥有、运营、设计生产到渠道覆盖)是核心竞争力 使其能与工厂深度合作 通过大订单促扩产和创新工艺 提升供应链效率[21][27] **商业模式与竞争优势** * 采用D to C(直接面向消费者)模式 区别于传统玩具公司 利润率和竞争力更高[23] * 核心业务简化为消费品、娱乐及服务与体验 并探索饰品、甜品、服饰等泛消费领域[23] * 全产业链经营优势明显 在IP孵化、运营和D to C能力上领先 但在产能方面仍需追赶[39] **二手市场表现与供需关系** * 产品在二手市场价格与供需密切相关 限定款因稀缺性和联名效应溢价高(如拉布布和Vans联名款限量3,275体 定价599元 二手均价17,625元;飞行员毛绒系列限量3,000只 二手价约五六千元) 常规款无显著溢价[12][17] * 二手市场价格持续高于一手价可能反映供应链管理问题 经销商赚取差价会消耗购买力[12] * 产能大幅扩张时二手市场价格下滑属正常现象 目前部分产品溢价相比刚上线时下滑但仍有溢价(如心底密码系列定价826元 成交价曾达2020元 后稳定在1600元 现降至1400元)[12][14][15] **财务表现与未来预期** * 近期市值和股价下调约25% 明年估值19倍 当前可能处于相对中期买点 按未来三年增速及1.1或1.2倍PEG计算 目前位置可能有50%以上空间[2] * 2024年搪胶毛绒产品收入达28亿元(2023年仅2亿元 增长10倍以上) 其中拉布布贡献30亿元收入 搪胶总销量约2,500万个 拉布布占3,000万个[20] * 温度系列(2022年11月发布)截至2024年底售出79万套 总销售额6.5亿元[16] * 2025年下半年收入预计比上半年更好 按国内市场170-180亿收入计算 全年总收入预计350-360亿 按35%利润指引 全年利润预期120亿以上[35] * 未来增长驱动力:海外市场潜力巨大(乐高全球有近1,100家门店 泡泡玛特2025年海外门店可能达200家以上 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玩具市场门店仍很少) 国内单店增长空间仍大[36] * 未来三年增速预测:2026年40% 2027年30% 2028年20% 三年平均增速约30%[37] * 市值潜力:按明年165亿利润及30%增速给予1.1倍PEG 市值可达5,000亿以上 当前市值3,100多亿 存在上涨空间[38] **其他重要内容** **乐园与内容业务发展** * 乐园业务处于初期(如朝阳公园项目) 通过轻模式积累经验 未来可能纳入餐饮和酒店 想象空间大[24] * 内容板块刚起步但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全产业链优势将进一步显现[25] **与迪士尼的对比及行业洞察** * 迪士尼拥有娱乐、体育及体验板块 内容传播收入占45%但利润率低 体验板块(乐园和消费品授权)是核心盈利来源[29] * 迪士尼面临挑战:疫情后全球票房下降(2024年全球总票房54.6亿元 约6亿美元 较疫情前100亿减少) 难以触达年轻用户[30] * 迪士尼采取应对措施:与F1、Webtoon等平台合作吸引年轻受众 追求年轻化、本土化 重视社交媒体和游戏[31] * 泡泡玛特擅长利用社交媒体营销(如通过大阪直美展示二创作品获得巨大流量和节省营销成本)[32] **IP运营与竞争案例** * 强大的运营和商业变现能力使其在竞争优质IP签约时具优势 如新星人签给另一家公司未成功 但签给泡泡玛特后迅速成为热门[26]
光线传媒(300251):动画产能持续提升,IP运营有望成为新增长点
国海证券· 2025-08-28 16:35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12] 核心观点 - 《哪吒2》票房和衍生品带动2025H1业绩大幅增长,营收同比增长143%至32.42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71.6%至22.29亿元 [5][6] - 动画产能持续提升,内部厂牌光线动画团队人数超170人,预计明后年扩至300人以上,年产能达1.5-2部高质量动画电影 [9] - IP运营业务(电商渠道、快闪店、品牌旗舰店、游戏、卡牌、主题乐园)有望成为新增长点 [10] 财务表现 - 2025H1毛利率78.3%(同比+33.9pct),净利率68.7%(同比+33.3pct),期间费用率1.39%(同比-1.93pct) [6] - 2025H1电影业务营收31亿元(YOY+218.5%),毛利率80%(同比+32.7pct) [7] - 预测2025年营收46.76亿元(YOY+195%),归母净利润25.24亿元(YOY+764%) [11][12] 业务进展 - 电影储备包括《"小"人物》《她的小梨涡》等真人电影及《三国的星空》《大鱼海棠2》《姜子牙2》等动画电影 [7][8] - 电视剧《山河枕》处于后期制作阶段,预计年内上线 [7] - 衍生品超500个产品大卖,游戏团队规模超50人,首款3A游戏制作中 [8][10] 市场数据 - 当前股价19.80元,总市值58,085.45百万,流通市值55,069.80百万 [4] - 近12个月股价涨幅196.2%,显著跑赢沪深300指数(32.7%) [4]
泡泡玛特20250820
2025-08-20 22:49
泡泡玛特 2025 年上半年业绩分析 公司概况 - 泡泡玛特 2025 年上半年营收达 13.85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70.3%[2] - 净利润 4.68 亿元,同比增长 385.6%,净利润率提升至 33.7%[2] - 预计 2025 年整体净利润率约为 35%[2][22] 财务表现 收入结构 - 自主产品收入占比高达 99.1%[2] - 中国市场收入占比 59.7%,海外市场营收同比增长 439.6%,达 5.59 亿元[2] - 电商渠道占比提升至 45.8%[2] 盈利能力 - 毛利为 97.6 亿人民币,同比增长 234.4%,毛利率从 64%增长至 70.3%[3] - 经调整后的净利润为 47.1 亿人民币,同比增长 362.8%,经调整的净利润率为 33.9%[3] 产品表现 IP表现 - 拉布布(Labubu)成为超级 IP,销售额占比达 34%-35%[2][7] - 五个 IP 的收入超过 10 亿元人民币:The Monsters、Molly、Scorpanda、Crybaby 和 Demo[6] - The Monsters 系列收入 4.81 亿元,同比增长 668%[2] - 原创 IP 如 Hero No、小野同比增长近 200%[7] 品类表现 - 毛绒产品成为爆款,收入 6.14 亿元,同比增长 1,276.2%,首次超过手办品类[2] - 手办品类在高基数情况下实现近 95%增长,Mega 产品线增长 71%[10] - 毛绒产品毛利率由 60%提升至 70%以上[8] 市场表现 中国市场 - 中国业务总收入达到 82.8 亿元,同比增长 135%[14] - 零售店收入 44 亿元,机器人商店实现三位数增长[14] - 线上平台:抖音主导高流量直播,天猫实现超 200%增长[14] - 抽核机业务收入超过 11 亿元,同比增长 180%以上[14] - 会员规模达 5,900 万以上,净增 1,300 万注册会员[14] 海外市场 - 海外门店总数达 128 家,单店平均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99.3%[2][15] - 北美市场增速强劲,预计年底销售额将接近去年国内水平[2][23] - 欧洲市场表现良好,德国首家店开业时有顾客排队6小时[30] - 海外官网覆盖37个国家,APP上线34个国家,次日留存率超过50%[43] 运营亮点 生产与供应链 - 毛绒产品月产量达到去年同期的10倍以上[18] - 采用多色共形注塑技术和砂型3D打印技术提升产品质量[2][21] - 自动化改造使喷油涂装线工人需求从60名降至30名[19] - 规划全球六大生产基地(国内4家,海外2家)[37] 门店优化 - 国内门店通过点位优化、人才优化和陈列升级,实现客流和单月平均效益双位数增长[35] - 门店购平均处理时间显著缩短[36] - 海外旗舰店布局:泰国曼谷766平方米旗舰店(目前最大)[32] 发展战略 全球化战略 - 继续探索中东、中欧及中南美等新兴市场[17] - 计划在法国巴黎、澳大利亚悉尼、意大利米兰、美国纽约等核心城市布局旗舰店[17] - 2025年底预计全球门店超过200家,平均每周开设三家新店[32] - 美国市场计划从2026年开始推出新旗舰店[33] 多元化发展 - 积极拓展视频业务、乐园业务及数字娱乐业[49] - 泡泡玛特乐园进入1.5期建设及二期设计规划阶段[11] - 尝试甜品、饰品、潮流服饰等新业务线[17] - 加强与版权IP合作(如哪吒和星球大战)[9] 风险与挑战 - 单一IP占比问题:拉布布占销售额34%-35%,但公司认为这不影响平台化发展[29] - 海外扩张速度与质量平衡:不急于增加门店数量,专注提升单店质量[23][33] - 产能提升压力:当前重点在于快速提升毛绒产品产能以满足巨大需求[46]
缝纫机“踩冒烟”,泡泡玛特持续狂飙?
虎嗅· 2025-08-20 13:27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收138.8亿元,同比增长204%,归母净利润45.7亿元,同比增长400%,显著超出市场预期 [1][2][3][8] - 业绩增长主要由海外市场爆发驱动,LABUBU IP在欧美发达国家通过社交媒体引爆全球抢购潮,带动毛绒玩具品类成为第一大收入来源 [5][12][15][30] - 公司战略重心向海外倾斜,上半年新增28家海外门店(总数达128家),并优化国内门店质量,同时线上渠道占比提升超10个百分点 [9][11][17][39] - 毛利率创新高达70%,因高毛利海外业务占比提升及产品结构优化,费用率下降进一步释放经营杠杆 [18][20][61][66] 财务表现 - 总营收138.8亿元,同比增长204%,其中国内市场(含港澳台)营收82.8亿元(同比增长135.2%),海外市场营收56.0亿元 [3][6][21] - 归母净利润45.7亿元,同比增长400%,超出预增公告中不低于350%的指引 [2][8] - 毛利率达70.3%,同比提升6.3个百分点,因海外业务毛利率较国内高约10%且毛绒玩具占比提升 [18][21][61] - 销售费用率同比下降6.7个百分点至23%,管理费用率下降4个百分点至5.5%,经营效率显著提升 [20][66] 区域市场表现 - 海外收入占比达40%,北美地区因LABUBU爆火成为主要扩张区域,新增19家门店 [9][21][31] - 国内门店新增12家(总数达443家),重心转向门店翻新及下沉市场布局,单店营收同比增长54%至835万元 [11][21][44] - 海外单店营收2320万元,为国内的近3倍,但因快速扩张环比增速有所回落 [45] 产品与IP分析 - LABUBU(The Monster系列)占比提升6个百分点至35%,成为第一大IP,因4月上市的3.0系列在欧美供不应求 [12][47] - 毛绒玩具品类收入占比从不到10%飙升至44%,取代盲盒成为第一大品类,因公司多IP采用该设计 [14][15][55] - 星星人系列增速最快,占比近3%,CRYBABY等腰部IP合计占比超10%,形成多元IP矩阵 [13][26][49] - 积木品类在海外表现优于国内,但当前体量较小 [16][56] 渠道与运营 - 线上渠道占比提升超10个百分点,因公司推行新品线上首发、加强直播运营并拓展海外电商平台 [17][58] - 海外社交媒体投放(如Instagram、TikTok)降低获客成本,提升转化率 [5][20][64] - 公司优化全球架构,分设大中华区、美洲区、亚太区、欧洲区域总部,提升决策效率 [66] 未来展望 - 公司计划2025年新增超100家海外门店,海外收入占比有望超过50 [19][39][62] - LABUBU产能从300-400万只/月提升至1000万只/月,下半年业绩确定性较高 [22] - 需关注2026年高基数压力及IP生命周期管理,需通过运营手段延长LABUBU热度并培育新IP [23][28][52]
【中泰研究丨晨会聚焦】传媒互联网康雅雯:海外IP龙头发布财报,行业beta再次验证——IP行业跟踪-20250811
中泰证券· 2025-08-11 22:35
核心观点 - 海外 IP 龙头公司财报显示行业整体呈现增长趋势,尤其是体验业务、授权业务和游戏业务表现突出 [2][3][4][5][6][7] - 不同地区和业务板块表现分化,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增长显著,而部分传统业务如玩具和有线电视收入下滑 [3][5][6] - IP 相关收入韧性较强,部分头部 IP(如机动战士高达、万智牌)实现高增长,验证行业 beta 属性 [3][5][7] 公司表现 迪士尼 - 3QFY25 总收入同比增长 2%至 237 亿美元,经营利润增长 8%至 46 亿美元 [2] - 体验部门收入 90.86 亿美元(yoy+8%),经营利润 25.16 亿美元(yoy+13%)[2] - 娱乐部门收入 107.04 亿美元(yoy+1%),其中流媒体业务收入 61.76 亿美元(yoy+6%),内容销售/授权收入 22.57 亿美元(yoy+7%)[2] 三丽鸥 - 1QFY26 收入 430.97 亿日元(yoy+49%),归母净利润 141.9 亿日元(yoy+38%)[3] - 中国大陆地区收入 3.76 亿元(yoy+120%),授权收入 2.51 亿元(yoy+158%),商品收入 1.25 亿元(yoy+70%)[3] 万代南梦宫 - 1QFY26 收入 3004.3 亿日元(yoy+7.1%),归母净利润 383.29 亿日元(yoy+12.6%)[3] - 机动战士高达收入 654 亿日元(yoy+81%),龙珠收入 265 亿日元(yoy-15%)[3] CyberAgent - 3QFY25 收入 2107.78 亿日元(yoy+10.9%),归母净利润 82.39 亿日元(yoy+46.6%)[4] - 媒体及 IP 业务收入 561 亿日元(yoy+17.7%),游戏业务收入 506 亿日元(yoy+30.4%)[4] 孩之宝 - 2QFY25 收入 9.81 亿美元(yoy-1%),净利润-8.56 亿美元 [5] - Wizards 业务收入 5.22 亿美元(yoy+16%),经营利润 2.42 亿美元(yoy+46.3%)[5] 美泰 - 2QFY25 收入 10.19 亿美元(yoy-6%),净利润 0.53 亿美元(yoy-6%)[6] - 亚太地区收入 1.02 亿美元(yoy+16%),风火轮收入 3.57 亿美元(yoy+9%)[6] DeNa - 1QFY25 收入 417 亿日元(yoy+23%),Non-GAAP 经营利润 125 亿日元(yoy+498%)[7] - 游戏业务收入 181 亿日元(yoy+62%),《宝可梦 TCG 口袋版》MAU 达 3900 万 [7] 行业趋势 - IP 授权业务增长显著,尤其是在中国和亚太地区 [3][4][7] - 游戏和媒体业务成为增长引擎,部分公司相关收入增速超过 30% [4][7] - 传统玩具和有线电视业务面临挑战,收入普遍下滑 [2][5][6]
新经典(603096):短期业绩压力加大,拓展多元变现
华泰证券· 2025-08-10 17:07
投资评级 - 报告将公司投资评级由"买入"下调至"持有" [5][7] - 目标价下调至19.24元人民币(前值21.00元) [5][7] 核心财务表现 - 25H1总营收3.15亿元(同比-30.54%),归母净利润0.47亿元(同比-48.50%) [2] - Q2营收1.64亿元(同比-27.99%,环比+8.89%),归母净利润0.22亿元(同比-47.33%) [2] - 综合毛利率49.17%(同比+1.26pct),国内业务毛利率48.83%(同比+1.18pct) [2] - 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22.15%/10.41%/0.55%/-1.16%(同比+4.60/+3.60/-0.27/-0.79pct) [2] 分业务表现 国内业务 - 25H1营收2.42亿元(同比-35.89%),主因文学/童书等非刚需品类销售下滑 [2] - 实体图书零售市场持续下行,行业竞争加剧导致销售费用刚性上升 [2] 海外业务 - 25H1营收0.62亿元(同比-1.47%),亏损扩大至0.11亿元 [3] - 亏损主因滞销库存处置及版税费用增加,剔除法国出版社影响后仍保持增长 [3] - 美国子公司DAW品牌表现亮眼,多部作品获星云奖/雨果奖提名 [3] 战略转型举措 - 25H1推出新书65种(大众类43种/童书类22种),拓展图像小说/漫画品类 [4] - 开发"bibi动物园"IP衍生品(毛绒玩具/雨具等),联名香草山品牌 [4] - 孵化新IP"好蛙"并落地长春音乐节,推动内容向动画/影视领域延伸 [4] 盈利预测调整 - 下调25-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1.10/1.24/1.39亿元(原值1.55/1.76/1.98亿元,下调幅度29.0%/29.0%/29.3%) [5] - 给予25年26.8倍PE估值(行业均值30.7倍),反映短期业绩承压但长期增速与行业趋同 [5]
汉仪股份(301270) - 2025年8月1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8-03 19:36
公司战略与业务转型 - 公司未来转型为文化消费生态平台,IP布局是重要方向 [3] - 公司通过自有业务、创新业务及投资布局在IP设计、运营、产品推广上进行了业务布局 [4] - 公司期望通过传统文化IP与卡牌结合,在年轻一代推广传统文化 [3] - 公司计划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中国IP文化矩阵,平衡主业和新兴业务 [8] - 公司集中精力在汉字文化IP领域做强做深,同时考虑增加体育IP布局 [10] 投资与合作 - 公司拟投资上海皮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不凡玩品),未来将在IP布局、产品丰富度、授权能力等方面产生协同效应 [3] - 公司与不凡玩品合作开发传统文化卡牌产品,已开始合作"博物汉字"的3个IP [3] - "博物汉字"全网已有300多万粉丝 [3] - 公司计划复用不凡玩品的供应链和销售网络,加速IP业务落地 [8] 不凡玩品业务发展 - 不凡玩品业务增长三大核心要素:IP受众面宽度、渠道覆盖广度、供应链能力强度 [5] - 不凡玩品坚持"长期主义"IP运营理念,避免短期透支 [6] - 不凡玩品2024年电竞IP收入占比很高,2025年因其他产品线增长导致占比下降 [7] - 不凡玩品用户聚焦于16岁以上群体,核心群体为"20岁±4岁"人群 [7] - 不凡玩品在影视IP产品开发上曾有过15天完成的记录 [7] IP运营与产品开发 - 公司孵化"博物汉字"项目,打造传统文化IP [3] - 公司开发甲骨文IP,上线AR展并设立字米科技开发甲骨文游戏 [8] - 公司计划推出具有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卡牌,开发适合Z世代年轻人的玩法 [11] - 公司希望结合资源围绕体育事业做IP卡牌布局 [12] AI技术应用 - 公司官网已上线基于DeepSeek大模型的用字助手,提供智能字体推荐服务 [13] - 公司致力于解决AI生成内容中的文字错误、字体风格不适用等问题 [13] - 公司计划通过投资并购提升AI相关业务在整体利润中的比重 [13] - 公司AI团队技术积累深厚,曾将字体压缩到1/10大小而品质不变 [14] - 不凡玩品在卡牌产品中应用AI+NFC识别技术和AI内容生成技术 [15]
泡泡玛特(09992):业绩持续高增,世界的泡泡玛特
信达证券· 2025-07-18 09:4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泡泡玛特25H1业绩高增,预计收入增长不低于200%,净利润增长不低于350%,主要因品牌及IP全球认可度提升、海外收入占比增加、成本优化和费用管控等因素 [1][2] - 后续公司国内市场保持增长,北美市场超高速增长,多元IP热度提升,新业态探索成果显著,下半年多因素或助推业绩进一步增长 [3] - 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4/149/205亿元,对应PE分别为32.9X/20.6X/15.0X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绩分析 - 25Q2收入增长显著加速,经营杠杆快速释放,核心增长得益于Labubu3.0系列上市引发全球热潮,泡泡玛特入选美国《时代》周刊榜单等 [1] - 上半年天猫旗舰店关注人数增加,“618”大促表现优异,25Q2海外tiktok渠道官方账号多地区有销售GMV数据,部分官旗6月销售GMV有增长 [1] 业绩归因 - 泡泡玛特品牌及旗下IP全球认可度提升,各区域市场收入高速增长,预计北美欧洲超高速增长,东南亚高速增长,中国市场增长健康 [2] - 海外收入占比持续提升,收入结构变化对毛利、溢利产生积极影响,规模效应使溢利显著增加 [2] - 公司持续优化产品成本,加强费用管控,提升盈利能力 [2] 后续展望 - 国内市场高基数下保持靓丽增长,北美市场超高速增长,即便提价销售热度仍向上,预计北美市场有望超预期,提价提升利润率 [3] - 官方补货抑制二手市场炒作泡沫,成交均价企稳,核心IP增长势能强劲,多元IP热度持续提升 [3] - 公司探索新业态,POPOP落地,电影工作室成立,下半年多因素或助推业绩增长 [3]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4/149/205亿元,对应PE分别为32.9X/20.6X/15.0X [4] 财务指标 - 营业收入:2024 - 2027E分别为130.38/296.60/497.50/697.02亿元,增长率分别为106.92%/127.49%/67.73%/40.11% [7][8] - 归母净利润:2024 - 2027E分别为31.25/93.57/149.22/204.87亿元,增长率分别为188.77%/199.37%/59.48%/37.30% [7][8] - 毛利率:2024 - 2027E分别为66.79%/73.74%/74.88%/75.60% [8] - 其他指标:如流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每股收益等在不同年份有相应数据及变化 [8][9]
泡泡玛特(09992):25Q2环比加速,利润率突破30%
东兴证券· 2025-07-17 18:4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 [2][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上半年泡泡玛特收入同比增长超200%达136.7亿元以上,集团溢利同比增长超350%达43.4亿元以上,业绩增长环比加速,利润率达31.7%创历史新高 [3] - 境内Labubu 3.0系列热度高扩展至IP矩阵,多IP推产品提升客单价,6月预售放货提振业绩,新业态打开增长空间;境外在亚洲高增长、欧美快速铺开,4月调整组织架构提升运营效率 [4] - 泡泡玛特凭借IP矩阵、运营能力和渠道优势建立竞争优势,构建IP生态框架强化运营能力,海外业务高增、品类拓展与多业态孵化打开成长空间,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0.5、131.1、170.2亿元,维持“推荐”评级 [5] 公司简介 - 泡泡玛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2010年成立,是中国最大潮流玩具公司,以IP为核心建立全产业链一体化平台 [7] 财务指标预测 |指标|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6,301.00|13,037.75|31,803.05|41,304.00|53,279.70| |增长率(%)|36.46|106.92|143.93|29.87|28.99|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1,082.34|3,125.47|10,045.62|13,114.27|17,022.66| |增长率(%)|127.55|188.77|221.41|30.55|29.80| |净资产收益率(%)|13.93|29.26|51.57|44.52|40.14| |每股收益(元)|0.81|2.33|7.48|9.77|12.68| |PE|313.42|108.54|33.77|25.87|19.93| |PB|43.66|31.75|17.42|11.52|8.00| [6] 交易数据 |项目|详情| |----|----| |52周股价区间(港元)|275.0 - 37.25| |总市值(亿港元)|3,392.27| |流通市值(亿港元)|3,392.27| |总股本/流通股数(万股)|134,294/134,294| |A股/B股(万股)|- / -| |52周日均换手率|0.754| [7]
泡泡玛特(09992):25年上半年业绩超预期,高增长趋势持续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7-16 07:39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目标价316.7港元,现价263.20港元(2025年07月15日收盘价)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泡泡玛特25年上半年业绩超预期,预计收入同比增长不低于200%(对应收入不低于136.7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不低于350%(对应净利润不低于43.4亿元) [1] - 业绩增长源于旗下IP全球认可度提升、海外收入占比提升、产品成本优化和费用管控加强 [2] - 未来旗下IP全球认可度将不断提升,海外业务利润率高、发展快,公司利润率有望持续提升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业绩情况 - 24-27年收入预计分别为130.4亿、350.8亿、535.4亿、690.8亿元,同比增长106.9%、169.1%、52.6%、29.0% [8] - 24-27年经调净利润预计分别为34.0亿、112.1亿、177.6亿、237.7亿元,同比增长185.9%、229.4%、58.4%、33.9% [11] 公司业务亮点 - LABUBU补货预售火爆,THE MONSTERS前方高能系列销售好,预计对全年业绩贡献显著 [3] - 新IP不断崛起,CRYBABY和星星人增长明显,CRYBABY有望升至公司IP销售贡献第三名 [3] - 新产品线持续拓展,独立配饰品牌POPOP开设全球首店,小家电产品线在筹备中 [3]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25-27年收入各351/535/691亿元,经调净利各112/178/238亿元,经调净利率各32.0%/33.2%/34.4% [5] - 维持公司25年35倍PE估值,对应目标市值4219亿港元,上调目标价60%至316.7港元 [5] 可比公司估值情况 - 与华特迪士尼、孩之宝、万代南梦宫等可比公司相比,泡泡玛特25-27E的PE、PEG、PS等指标有一定特点 [9] 财务报表分析和预测 - 盈利能力指标向好,毛利率、经调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等呈上升趋势 [11] - 偿债能力较强,资产负债率较低,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较高 [11] - 经营效率较好,应收帐款周转天数和存货周转天数呈下降趋势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