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外贸
icon
搜索文档
财经聚焦|关键指标创新高!广交会透出外贸新气象
新华社· 2025-10-31 20:51
广交会是中国外贸的"晴雨表"和"风向标"。从10月15日至11月4日分三期举办的第138届广交会,万商云集"人气旺"。参展企业超3.2万家,优质 企业突破1万家,前两期吸引近24万名采购商,广交会关键指标创新高,透出外贸新气象。 共享"中国机遇" 境外采购商近24万名 本届广交会第二期10月27日闭幕,前两期展览累计吸引来自223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4万名境外采购商到会,比上届同期增长6.8%,再创新高。 其中,欧盟、中东、美国、南美采购商数量增长明显。 德国历德卡福连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在亚洲深耕20年,如今已发展了覆盖亚太地区并以中国为根基的成熟区域网络。 该公司中国总经理斯特凡·希尔盖斯特说:"无论是装点日常生活的家居饰品与家具,还是重塑现代生活方式的智能设备与高端电子产品,展会 上丰富多样的产品,都充分显示中国本土生产的创新活力与供应链的不凡实力。" 在不少境外采购商看来,广交会是深入了解中国制造发展动态的重要窗口,通过交流对话,发现协作新契机。 从服装行业到家居百货,马来西亚采购商陈建伟的生意版图不断拓展。他说:"这一路稳步发展离不开中国制造的助力,尤其是广交会带来的 宝贵机遇。" 如今,陈建伟以股东身 ...
商务部:中国外贸“向绿色”发展步伐在加快
人民网· 2025-10-31 14:29
其次,绿色引领外贸产供链全面升级。近年来,中国外贸绿色低碳发展成效明显,不仅体现在产品的升 级迭代上,也体现在全产供链的深度变革上。在研发端,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绿色理念融入产品设计。比 如,根据调研,正在举行的第138届广交会上,47%的首发新品都融入了绿色设计理念。在生产端,企 业在原材料、用能、工艺等方面持续创新,不断增强产品绿色低碳属性。比如,有的企业使用海洋废旧 渔网生产泳装,广受海外客户青睐。在物流端,外贸运输更多使用清洁能源车辆和船舶,碳排放不断降 低。这些都是外贸产供链绿色转型的生动缩影。 第三,从"卖产品"升级为"提供集成式解决方案"。当前,国际市场青睐的不仅仅是中国优质绿色产品, 还包括技术、服务、管理等在内的整套完整解决方案。比如,有中国企业向沙特出口绿色低碳建材,并 提供整套节能降碳的设计和建造方案,帮助当地建成了30万平方米的城市综合体。还有中国企业向坦桑 尼亚提供了包括新能源公交车在内的整套快速公交方案,提升了当地城市的通勤效率。这些转变都是中 国绿色贸易竞争力的生动体现。 首先,绿色低碳产品成为外贸发展的新动能。国际机构预测,到2030年,电动汽车、太阳能、风能等产 品和技术全球市场 ...
前三季度全市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郑州日报· 2025-10-31 08:45
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郑州调查队昨日发布前三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情况。前三季度,全市上下积极 推动各项政策协同发力,全市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趋新向好发展态势。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 结果,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189.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4%。 投资平稳增长 消费需求持续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消费潜能持续激发,有效需求稳步释放。 全市坚持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抓手,全力以赴抓项目稳投资。前三季度,全市固定资 产投资同比增长4.5%,比上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亿元及以上项目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2.8%,拉 动全市投资增长6.8个百分点。民间投资意愿持续增强。民间投资同比增长9.5%,高于全省2.0个百分 点,拉动全市投资增长5.4个百分点,占比较去年同期提高3.0个百分点。 消费潜能持续激发。前三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03.9亿元,同比增长5.6%。文体类消费 增势较好。限额以上单位体育娱乐用品类、文化办公用品类零售额分别同比增长77.8%、41.3%,合计 拉动限上零售额增长1.0个百分点。智能升级类消费需求旺盛。限额以上单位智能手机、照相器材、可 穿戴智能设 ...
商务部:增强外贸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意识 加快推动物流绿色低碳发展
智通财经网· 2025-10-30 21:43
提升外贸企业绿色低碳发展能力 - 增强外贸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意识,加强理念和政策培训,宣传解读国内外法律政策及市场动态,发布最佳实践案例,引导龙头企业将理念贯穿产供链各环节,带动转型并培育绿色低碳产品出口企业[4] - 推动外贸企业开展绿色设计和生产,支持推行绿色设计及开展绿色产品认证,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通过设备更新、工艺流程改造、再生资源原料替代等方式降低产品碳排放量,鼓励行业组织及工业互联网平台提供产供链绿色低碳服务[4] - 加快推动物流绿色低碳发展,促进外贸大宗货物和集装箱长途运输“公转铁”、“公转水”,引导使用环保包装材料、减少二次包装、使用绿色认证周转箱等物流装备,推进单元化集装器具国际互认共享,支持航运企业构建绿色低碳体系并推动船舶设计建造运营全过程绿色化,推动使用可再生合成燃料等清洁能源的运输车辆及船舶投入外贸运输,支持在综合保税区开展国产生物柴油和船用燃料油混兑调和业务,支持有条件地方开展国际航行船舶保税液化天然气、生物柴油、绿醇、绿氨等加注业务[5] - 提升第三方绿色低碳服务能力,建设绿色贸易公共服务平台,鼓励研发碳数据管理系统,支持第三方机构提供国际认可的产品碳足迹及组织碳足迹等服务,并强化对第三方机构的监督管理[5] 拓展绿色低碳相关产品和技术进出口 - 提升绿色低碳相关产品国际竞争力,引导外贸企业开发使用再生资源、回收资源、可降解材料、可再利用废弃物等制造的产品,发展绿氢等可持续燃料贸易,探索发展再制造产品进出口,动态调整综合保税区维修产品目录以支持“两头在外”保税维修业务[6] - 把握绿色贸易国际市场需求,驻外机构及行业组织加强海外市场研究以挖掘绿色低碳市场潜力,支持外贸企业利用自由贸易协定优惠安排拓展绿色低碳领域贸易合作,打造对外经贸合作新亮点[6][7] - 提升展会绿色化水平,引导会展企业树立绿色低碳办展理念,发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等重大展会示范作用,推动有条件的展会设立绿色低碳专门展区及举办相关主题活动,加快制修订绿色办展等国家和行业标准[7] - 保障绿色低碳发展相关资源产品和服务进口,研究完善再生资源进口标准及管理措施,发挥地方再生资源交易中心作用为企业进口再生铜、铝、钢铁等资源提供便利,修订《鼓励进口服务目录》以引导扩大节能环保及绿色低碳服务进口[7] - 发挥对外经贸合作带动作用,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等在绿色低碳领域合作,推动境外经贸合作区绿色低碳发展,用好外资企业圆桌会议等制度加强对外资企业的绿色低碳政策支持和服务,提升我国产品、技术和标准等国际认可度[7] 营造绿色贸易发展良好国际环境 - 加强国际交流与沟通,通过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亚太经合组织、联合国贸发会议等参与全球涉碳经贸规则磋商讨论并提出中国倡议,加强绿色低碳发展议题交流以推动建立更加包容公平的国际绿色贸易规则,积极参与高标准经贸协定绿色议题谈判并提升自由贸易协定环境章节水平,积极向外方宣传推广我国绿色贸易发展成果[8] - 推动相关标准制定和国际衔接互认,加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绿色低碳产品、技术和服务标准体系,开展与国际标准比对分析并将一批先进适用的国际标准转化为国内标准,支持国内机构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加快建立航运绿色燃料认证体系并推动国际互认,制定发布一批重点外贸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鼓励行业组织及重点外贸企业制定或参与制定产品碳足迹核算国际标准,加强绿色低碳领域多双边合格评定互认合作[8] 建立健全绿色贸易支撑保障体系 - 加强金融政策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基于外贸产品碳足迹核算及碳标识认证结果等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鼓励开展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的保险机构优化承保理赔服务以进一步支持绿色低碳相关产品出口[9] - 加快外贸产品碳足迹数据库建设,加快建设国家碳足迹因子数据库并发布更新电力碳足迹因子数据,推进其他基础能源和原材料碳足迹因子研究,鼓励有条件的行业及企业建设行业碳足迹因子数据库,鼓励国际碳足迹数据库供应商与我国供应商开展合作[9] - 发挥碳定价机制和绿证绿电支撑作用,健全完善碳定价机制以引导外贸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充分挖掘绿电供应潜力并扩大绿证绿电交易规模以满足企业需求,鼓励资源条件好地区通过新能源直连增加企业绿电供给并探索新能源就地就近供应出口园区,加强碳成本、碳足迹、绿证绿电等议题沟通以引导贸易伙伴认可我国碳定价机制和绿证绿电[9] -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支持行业组织、高校、智库加强绿色贸易课题研究及培养相关人才,组建绿色贸易专家组并培育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专家队伍,建立绿色贸易工作联系点以跟踪掌握一线实践情况[10] - 强化监测分析和政策保障,研究建立并完善绿色贸易统计监测分析体系,强化统计分析合作并探索统计监测分析实践,指导行业组织、智库、第三方机构等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以分行业丰富拓展绿色贸易措施,加快完善绿色贸易政策制度体系并加强与产业、科技、财税、金融等政策衔接协同[10]
中三省前三季度GDP总值突破11万亿,齐步跑赢全国
第一财经· 2025-10-29 11:56
"三驾马车"合力拉动,创新动能更加强劲 促消费政策持续显效 前三季度,湘、鄂、赣三省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285.26亿元,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 中,湖北19533.95亿元,同比增长5.2%;湖南15464.31亿元、同比增长5.5%;江西9287.0亿元,同比增 长5.2%。 中部地区陆续公布今年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成绩单,湖南、湖北、江西三省构成的"中三角"GDP总值达到 110796.38亿元,较去年同期净增7092.83亿元。 其中,湖北前三季度实现生产总值44875.62亿元,同比增长6.0%,高于全国0.8个百分点。湖南、江西 分别实现生产总值40240.56亿元、25680.2亿元,同比增长均为5.4%,均比全国快0.2个百分点。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湘、鄂、赣三省三季度经济运行数据发现,今年以来,三省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 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三驾马车"合力拉动,市场预期稳步向好,创新动能更加强劲。 新兴动能积厚成势 今年以来,中部三省把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新质生产力加速成长。 湖北以"1家国家实验室+8个大科学装置+10家湖北实验室+164个国家级创 ...
冲刺在即,宁波能否再进位?
36氪· 2025-10-28 10:07
近日,宁波市统计局发布2025年前三季度宁波市经济运行情况。根据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前三季度宁波地区生产总值13492.9亿元,按不变 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0%。 此前,宁波市统计局曾在分析宁波上半年经济表现时指出,宁波外贸依存度达78.3%,远高于全国(32.5%)和全省(58.4%),受外部冲击的影响更为直 接。对于三季度表现,宁波市统计局也提到,当前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风险挑战,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全市经济回升向好基础仍需加力巩固。 从全年来看,宁波GDP能否突破2万亿元,并实现赶超进位,还有较大悬念。近日,宁波举行全市三季度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会。会上强调,要超常发力、 协同用力、拼尽全力,在补短挖潜、固本增效上下更大功夫,奋力推动经济稳进向好、社会平安稳定,为全国全省大局多作贡献。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01.1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5736.5亿元,增长4.3%,其中工业5262.0亿元,增长5.6%;第三产业增加值7455.3亿 元,增长5.5%。 | 地区 | 全国 | 浙江 | 宁波 | | --- | --- | --- | --- | | GDP (亿元) | ...
广州越秀:靶向精准服务 支持外贸企业逐浪前行
搜狐财经· 2025-10-28 08:20
第138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第二期于10月23日至27日在广州琶洲国际会展中心举办,聚焦"品质家居"主题,展览面积51.5万平方米,参展企 业超1万家,包括优质企业近3000家。在这场中外贸易的交流盛会背后,一系列精准税收服务正为外贸企业注入源源活水。在广州越秀,出口退税提速、智 慧税务赋能等举措,共同助力起穗企外贸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 广交会展馆内设立广州市第三个离境退税"即买即退"集中退付点。通讯员供图 创立于1956年的广州轻出集团是新中国最早的专业外贸企业之一。如今,其业务已形成覆盖进出口及内贸的多元化布局,产品远销全球百余个国家和地区, 年出口额约2亿美元。依托广交会平台,企业持续深化东南亚市场布局,近几届连续与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的重要客户达成战略合作。 对于广州轻出集团这类一类出口企业和海关AEO高级认证企业,税务部门开辟的"税关联动"绿色通道成效显著,出口退税平均办理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 内。"现金流是企业的生命线,"张建新强调,快速退税不仅减少了融资需求、节约了财务成本,更增强了企业应对市场波动的能力。在国际竞标中,"3日退 税"与AEO认证形成了有力的信用背书,助力企业构 ...
稳坐“浙江第一” 杭州余杭三季度经济数据出炉
搜狐财经· 2025-10-27 15:10
央广网杭州10月27日消息(记者 项楠)10月27日,杭州市余杭区公布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数据。数据显示,1—9 月,该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13.2亿元,同比增长7.0%;财政总收入681.1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9.1亿元,三 项主要指标总量继续位居浙江省首位。 在经济整体承压的背景下,余杭区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发展韧性,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 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同步加快。今年以来,该区累计落地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20个。思看科技、灵伴科技、程天科技 等一批科技企业推出多款创新产品,激发新的消费需求。 前三季度,余杭区以信息软件为核心的服务业顶梁压舱,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3%,增速居杭州市第一;1-8月规上 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2.4%。同时,今年该区新设市场经营主体5.56万家,同比增长26.25%,在册总量达32.27万 家,总量、增量均列杭州市第一。 外贸出口展现强劲韧性 在外需波动背景下,余杭区外贸实现逆势增长。前三季度,全区进出口总额增长15.1%,其中出口额增长11.2%, 进口额增长70.2%。 在第138届广交会上,余杭企业表现活跃。土星动力推出的全地形 ...
管涛:年内宏观政策或需适时加力 | 立方大家谈
搜狐财经· 2025-10-26 20:50
管涛 | 立方大家谈专栏作者 最新经济季报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生产端和需求端各有亮点,但三季度以来消 费投资双弱势头较为明显,内生增长动能不足问题仍然突出。展望四季度,在外需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 可能减弱的背景下,内需接棒外需的必要性增强。 为保障"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为"十五五"规划平稳开局打好基础,宏观政策在持续发力的同时或需适 时加力。 国内经济进一步迎难而上 前三季度,我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累计同比增长5.2%,较上年同期高出0.4个百分点,较上半 年同比升幅的优势进一步扩大了0.1个百分点,为实现全年5%左右的增长目标和"十四五"规划顺利收官 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外部经贸遏压不断升级、内部新旧动能转换存在阵痛的情况下,这一成绩来之不 易。具体来看,前三季度生产端和需求端各有亮点。 工业发展质效提升。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较上年同期和全年增速高出0.4个 百分点。其中,9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结束此前两个月回落态势,增长6.5%,环比上升1.3个百分 点。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转型步伐加快。前三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 增长9.6 ...
中国三大经济区外贸“成绩单”亮眼 规模与结构双提升
央视网· 2025-10-26 10:24
央视网消息:今年前三季度,我国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等几个主要经济区域外贸稳中向好,展现出强劲韧性与活 力。 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市进出口6.77万亿元,同比增长4.1%;其中,高新技术产品、"新三样"产品出口分别增长10.6%、30.6%, 高附加值产品、绿色产品出口驶入"快车道",外贸结构不断优化。 前三季度,京津冀地区与240余个国家和地区保持稳定贸易往来,进出口3.51万亿元。其中,出口1.07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 高,同比增长5.2%,连续6个月保持增长。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出口占京津冀地区出口总值超五成。对拉美、非洲、中亚等新 兴市场出口分别增长15.2%、31%、40.8%,多元化市场持续拓展。 据海关统计,今年前三季度,长三角地区进出口12.62万亿元,同比增长6.6%,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其中,出口8.04万亿元, 增长10%;进口4.58万亿元,增长1%。民营企业进出口7.05万亿元,占长三角地区进出口总值的55.9%,增速达到10.7%,实现两位 数增长,外贸主力军的作用持续显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