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证券业
icon
搜索文档
数智科技为金融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金融时报· 2025-10-13 10:07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金融发展模式正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 需通过数智技术创新实现资本要素的精准高效公平配置 以推动高质量发展 [1] - 数据已成为第五大生产要素 人工智能成为新型生产工具 二者共同重新定义金融发展的底层逻辑 [2][3] - 金融体系必须从"规模导向"转向"效率优先" 以提升社会资本分配效率为核心目标 支持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4][5][6] 数字经济时代生产力要素与生产工具的新变革 - 数据作为可复制可共享非竞争性的资源 在2019年被列为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并列的第五大生产要素 [2] - 人工智能特别是大模型技术 使机器具备感知认知决策与创造能力 成为推动生产力变革的新引擎 [3] 金融发展目标转向效率提升的历史必然性 - 依赖资产规模扩张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 继续依赖债务驱动将积累系统性金融风险 [4] - 传统金融体系在服务小微企业科技创新企业绿色产业等领域存在短板 社会资本回报率持续下降 [4] - 全球金融中心向数字化智能化演进 中国需转型升级以避免竞争力落后 [4] - 金融高质量发展核心是从"做大"转向"做强" 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并最终惠及消费福祉 [5][6] 数智科技赋能金融体系的两大核心方向 - 大数据技术通过整合税务用电量物流电商交易等多源异构数据 构建360度全景视图 降低信息不对称 [7] - 基于行为数据的"软信息"分析可识别被传统体系忽视的"隐形冠军"和"长尾客户" 并实现实时监控动态预警 [7][8] - AI大模型具备自然语言理解文本生成逻辑推理能力 能处理海量非结构化数据 模拟人类专家决策 [8] - 在信贷领域AI可实现贷款申请审核风险评估额度测算定价决策的自动化 达到"秒批秒贷" [8] - 在投资领域智能投顾可提供个性化资产配置建议 在风险管理领域AI可识别欺诈洗钱市场异常 [8] - AI具备持续学习和自我优化能力 形成"数据—模型—决策—反馈"的正向循环 增强金融体系适应性 [9] 打造数智金融全球高地的系统施策 - 中国拥有最庞大网民群体最活跃数字消费市场最丰富应用场景和强力政策支持 具备发展数智金融的独特优势 [11] - 需加强顶层设计与战略规划 将数智金融纳入国家金融发展战略 建立健全跨部门协调机制 [11] - 需夯实6G千兆光网智算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 推动公共数据开放共享 打破"数据孤岛" [11] - 需强化AI区块链隐私计算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研发投入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 [11] - 需完善监管框架与治理体系 构建"监管沙盒"穿透式监管等工具 加强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算法伦理立法 [12] - 需培育开放合作生态 鼓励金融机构与科技公司高校研究机构战略合作 积极参与全球金融治理与标准制定 [12]
IMF警告美股泡沫及潜在的崩盘风险,投资者正加速离开美国
环球网· 2025-10-13 09:08
市场情绪与观点 - 美股市场遭遇黑色星期五 市场担忧情绪急剧升温 普遍担心上涨行情即将终结 [1] - 部分投资者认为外部因素不太可能显著改变市场走势 人工智能仍是主导因素 [1] 全球央行与机构警告 - 全球央行行长将在IMF和世界银行秋季年会上重点讨论股市泡沫及潜在的崩盘风险 [3] - IMF总裁警告当前资产估值已接近25年前互联网泡沫时期的水平 市场若大幅回调将拖累全球经济 [3] - 美联储 欧洲央行 英国央行等均已对市场估值过高和回调风险表示担忧 [3] - 穆迪警告美国大约有22个州正处于经济衰退或濒临衰退 若经济疲软从制造业小州蔓延至加州或纽约等大州 美国经济可能会整体陷入衰退 [3] 资金流向变化 - 全球股市投资者正加速将资金从美国转向其他地区以分散风险 实现投资组合多元化 [3] - 过去一个月流入剔除美股的全球股票基金与ETF的资金超过1750亿美元 而包含美国股票的全球基金仅吸引约1000亿美元 [3] - 截至9月底流入欧洲股票ETF的资金达到创纪录的710亿美元 [3]
白银暴涨75%,散户为何总在接盘?
搜狐财经· 2025-10-12 23:58
专家们给出了标准答案:避险情绪、美联储降息预期、央行购金…这些都没错。但作为一个经历过几轮周期的"老韭菜",我更关心的是:为什么每次 行情启动时,普通投资者总是后知后觉?瑞银预测金价能到4200美元,中信证券甚至看4800美元,这些预测真的能帮到散户吗? 记得2013年"中国大妈"抢购黄金的盛况吗?当时金价在1400美元左右,媒体一片唱多。结果呢?接下来6年金价跌去30%。这让我深刻明白一个道理: 市场炒的是预期差,而不是现实差。 所谓预期差,就是"我知道你不知道"的信息优势。当所有人都知道美联储要降息时,这个利好早就price in了。真正的机会往往出现在共识形成之前 ——比如去年四季度,当多数人还在担忧通胀时,聪明的资金已经开始布局贵金属。 这张图揭示了一个残酷真相:市场交易行为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红色「做多主导」时股价上涨,黄色「获利回吐」时主力撤退,绿色「做空主导」 代表下跌,蓝色「空头回补」则是机构低吸。普通投资者看到的只是价格波动,而量化数据能让我们看清资金真实的意图。 最近打开财经新闻,满屏都是贵金属价格创新高的消息。伦敦金价突破3993美元/盎司,年内涨幅超50%;白银更是夸张,50.67美元 ...
78家机构入场,集中债券借贷业务上线
中国基金报· 2025-10-12 18:58
【导读】中央结算公司与同业拆借中心联合推出集中债券借贷业务 10月10日,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央结算公司)与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以 下简称同业拆借中心)联合推出集中债券借贷业务。债券借贷市场活跃机构踊跃参与,首批参与机构共 计78家。 从具体名单来看,集中债券借贷业务的首批参与机构包括5家国有大行、7家股份行、27家城商行、1家 外资法人银行、15家农商行、1家农信社、21家证券公司和1家金融租赁公司。 集中债券借贷业务是中央结算公司与同业拆借中心共同提供的银行间债券市场自动融券服务。融出方按 照自愿原则,完成参数设置、设定可融出债券,构成融券池。当融入方在结算日出现应付债券不足时, 通过同业拆借中心本币交易平台发起集中债券借贷指令,中央结算公司在融券池内自动完成匹配、达成 债券融通并提供担保品管理和结算服务。集中债券借贷业务面向所有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员,资管产品需 委托其资产管理人代为办理业务。 今年9月12日,中央结算公司与同业拆借中心发布了《关于开展集中债券借贷业务的通知》,为提升市 场流动性、提高结算服务效率,经央行批准,中央结算公司、同业拆借中心将于2025年10月10日联合推 ...
流动性与同业存单跟踪:10月初票据利率快速下行
浙商证券· 2025-10-12 16:0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明确给出行业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10月初票据利率快速下行,跨年的3M期国股银票转贴现收益率仅为0.47%,年内实体信贷投放预期仍需提振,狭义流动性具备内生性宽松基础 [1][10] - 虽狭义流动性具备内生性宽松基础,但央行三季度货政例会强调“防范资金空转”,DR001在10月初未下破1.3%,回购利率“下有底”,对应1年期国股行同业存单收益率区间或在1.6%-1.65% [3][1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10月初票据利率快速下行 - “五因素法”中央行投放、商业银行信贷投放和财政因素在四季度或利多资金面,狭义流动性具备内生性宽松基础,本期重点从票据角度分析商业银行信贷投放预期 [10] - 10月初3M期国股银票转贴现收益率快速走低,10月9日隔夜、7天、1M、3M、6M国股银票转贴现收益率分别为1.28%、1.28%、1.19%、0.47%、0.77%,收益率曲线倾斜向下,6M期转贴收益率低于7D,且3M期读数为最低点,说明商业银行对四季度实体信贷投放预期较差,利多狭义流动性 [2][10] 狭义流动性 央行操作:买断式逆回购持续净投放 - 短期流动性:10/9 - 10/10央行质押式逆回购净回笼16423亿元,周四到周五净回笼金额分别为14513、1910亿元,截至10月10日,央行逆回购余额10210亿,较9月30日大幅下降,但略高于往年季节性水平,商业银行体系超储依赖央行投放 [12] - 中期流动性:10月买断式逆回购到期金额合计13000亿元(3M期、6M期到期分别为8000亿元、3000亿元),MLF到期7000亿元;10月9日,央行续作3M期买断式逆回购11000亿元,超额续作3000亿元 [13] 机构融入融出情况:供需两旺 - 资金供给:10月10日,大行净融出资金38608亿元,较9月30日增加14269亿元,净融出余额45983亿元,较9月30日增加3652亿元;货币基金净融出余额18758亿元,较9月30日减少437亿元;10月初股份制银行大幅净融入,净融入金额处于往年同期较高水平 [16] - 资金需求:10月10日,全市场银行间质押式待购回债券余额约11.7万亿,较9月30日增加3358亿元,公募基金(不含货币基金)和银行理财环比分别增加164、195亿元,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环比分别减少320、847亿元;全市场杠杆率107%,较9月30日上升0.15pct,非法人产品杠杆率112%,较9月30日下降0.44pct [26] 回购市场成交情况:月初量升价跌 - 资金量价:过去一周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市场量涨价跌,日成交量中位数7.5万亿,较9月29 - 30日增加24969亿元,R001中位数为1.37%,较9月29 - 30日下行9bp [28] - 流动性分层:R001与DR001价差中位数4.4bp,下行6.3bp;GC001与R001价差中位数为13.2bp,上行2.3bp,流动性摩擦较小 [30] 利率互换:小幅上行 - FR007 IRS 1年期利率较上周下降,本周中位数1.56%,较上周下降2bp,利率处于2020年以来后12%的分位数 [33] 政府债:未来一周政府债净缴款压力较小 下周政府债净缴款 - 过去一周工作日少,政府债净缴款数额小;未来一周预计净缴款852亿元,其中国债净缴款1261亿元、地方债净偿还409亿元,周一净缴款压力较大,其余工作日净缴款压力小 [37] 当前政府债发行进度 - 截至10/11,国债净融资进度83.8%,过去一周进度增加2.8%,2025年剩余净融资空间约1.08万亿;新增地方债发行进度83.6%,2025年剩余发行空间0.85万亿;再融资专项债发行进度99.8%;近期国债和特殊再融资债净供给规模放缓,但10月份新增地方债发行节奏或依然较快 [38] 同业存单:净融资规模明显回落,银行长期负债压力或可控 绝对收益率 - 10月10日,SHIBOR隔夜、7天、1M、3M、6M、9M、1Y报价分别为1.32%、1.45%、1.56%、1.58%、1.64%、1.67%、1.68%,其中隔夜、7天和1M较9月30日分别上行 - 6bp、5bp、 - 1bp,其它期限无变化 [42] - 10月10日,中债商业银行AAA评级1M、3M、6M、9M、1Y同业存单到期收益率分别为1.84%、2.07%、2.19%、2.27%、2.33%,其中1M和3M较9月30日分别下行1bp、6bp,其它期限无变化 [42] 发行和存量情况 - 过去一周(10月9 - 10日),同业存单一级发行量合计165.20亿元,发行期限上,1M、3M、6M、9M、1Y占比分别为70%、7%、5%、8%、10%,其中1M较上周增加59.19pcts,3M、6M、9M、1Y则分别较上周减少16.75pcts、13.39pcts、13.11pcts、15.93pcts [46] 相对估值 - 10月10日,1年期AAA评级同业存单到期收益率与R007利差为18bp,2020年以来处于37%的分位数;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与1年期AAA评级同业存单利差为18bp,2020年以来处于41%的分位数 [49]
78家机构入场,集中债券借贷业务破冰,首日融券池规模破万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1 22:45
集中债券借贷业务推出概况 -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与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于10月10日联合推出集中债券借贷业务 [1] - 业务本质是债券融通,但通过引入“中央交易撮合方”角色,大幅提高交易效率 [1] - 首批参与机构共计78家,覆盖国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外资行、农商行、农信社、证券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等多种类型 [1][2] 首批参与机构构成 - 包括5家国有大行、7家股份行、27家城商行、1家外资法人银行、15家农商行、1家农信社、21家证券公司和1家金融租赁公司 [2] - 富邦华一银行是唯一入选的外资行,黑龙江省联社是唯一入选的农信社,苏银金租是唯一入选的金融租赁公司 [2] - 业务上线首日,融券池债券规模突破1.3万亿元,涵盖国债、地方政府债、政策性银行债等多种债券品种 [7] 业务模式与运作机制 - 集中债券借贷业务是中央结算公司与同业拆借中心共同提供的银行间债券市场自动融券服务 [9] - 融出方自愿设置参数和可融出债券构成融券池,融入方在结算日债券不足时可通过交易平台发起指令,由中央结算公司自动匹配 [9] - 该业务是对2006年推出的双边债券借贷业务模式的重要补充,通过自动化机制提升效率 [10] 业务影响与优势 - 提升市场运行效率,融出方通过融券池融出债券比寻找单一对手方更便捷,基于历史成交费率的定价机制提供透明统一的费率基准 [10][11] - 要求担保品担保价值100%覆盖风险敞口,有利于消除风险敞口、降低风险承担,防范结算失败风险 [11] - 规范性和统一性增强,配套文件明确操作细则,推动形成统一的业务标准和操作流程 [11] 风险防控机制 - 引入中央对手方机制,将风险归拢至中央对手方集中管理,各主体只对中央对手方有风险敞口,有效降低交易对手信用风险 [13] - 该机制在防范交易对手信用风险、遏止系统性风险蔓延方面有重要作用,例如次贷危机中伦敦清算所处置雷曼兄弟头寸的案例 [13] - 业务是债券借贷交易结算出现问题时的应急融券渠道,可有效防范常规债券借贷业务的信用风险 [13] 参与资格与申请流程 - 参与者应为银行间债券市场法人类金融机构或外国银行分行,资产管理产品管理人参与需履行受托管理职责 [14] - 原则上面向所有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员,需在同业拆借中心开立交易账户并在中央结算公司开立债券账户 [14] - 参与机构须与中央结算公司签署担保品管理服务协议并提交业务申请表,已具债券借贷交易权限的账户无需额外申请材料 [14]
重塑发展格局 多组亮眼数据铸就“金融与实体经济共生共荣”生动答卷
央视网· 2025-10-11 13:02
金融体系规模与地位 - 截至2025年6月末,中国银行业和保险业总资产超过500万亿元,5年来年均增长9%,全球最大信贷和第二大保险市场地位更加稳固 [3] - 2025年8月,A股市场总市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 [5] - 我国债市股市规模全球第二,绿色融资全球第一,中小企业贷款全球第一,保险市场规模全球第二 [30]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 “十四五”期间,银行业保险业通过信贷、债券、股权等多种方式,为实体经济提供新增资金170万亿元 [5] - 截至2025年6月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6万亿元,是“十三五”末的2.3倍,利率下降2个百分点 [5] - 这五年,上市公司通过分红、回购派发“红包”合计达到10.6万亿元,比“十三五”增长超过八成 [5] 资本市场与科技创新 - 北交所上市公司从开市时的81家增加至277家,总市值近9000亿元 [10] - 北交所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占比从2021年的41%增长至2024年的70%,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达到82.85% [10] - 上市公司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实现产能扩张和技术升级,例如某石英制品企业上市后工厂数量从一个增至四个,发明专利达十几项 [11][15] 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 - 在普惠金融支持下,山东盐窝镇肉羊养殖实现产业化,总存栏量达160万只,年出栏量360万只,带动从业人员3.5万人 [27] - 当地银行为养殖户提供单笔授信额度最高100万元的无抵押信用贷款,利率低至央行LPR [28] - 金融支持助力养殖户从散养模式升级为集约化、绿色循环的现代化产业园,显著提升养殖效率和规模 [18][19][25] 金融开放与人民币国际化 - 中国央行与全球三十多个国家签署货币互换协议,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货币互换网络,人民币越来越成为世界强货币 [33] - 金融业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推进,人民币国际地位稳步提升 [31]
佳禾食品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使用部分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到期赎回并继续进行现金管理的进展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10-11 02:42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证券代码:605300 证券简称:佳禾食品 公告编号:2025-085 佳禾食品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使用部分暂时闲置募集资金 进行现金管理到期赎回并继续进行现金管理的进展公告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 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法律责任。 重要内容提示: ● 基本情况 ■ ● 特别风险提示:尽管本次进行现金管理购买的理财产品为低风险、流动性好的产品,属于低风险投资 品种,但金融市场受宏观经济、财政及货币政策的影响较大,不排除该项投资可能受到市场波动的影 响,理财收益具有不确定性。敬请广大投资者谨慎决策,注意防范投资风险。 一、现金管理基本情况 (一)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审议程序 佳禾食品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于2025年4月24日召开第三届董事会第四次会议、第三 届监事会第三次会议,于2025年5月16日召开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分别审议通过《关于使用部分闲置 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议案》,同意公司及子公司使用闲置募集资金不超过人民币5.5亿元进行现金 管理,投资品种为 ...
天创时尚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可转债转股结果暨股份变动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10-11 02:15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证券代码:603608 证券简称:天创时尚(维权) 公告编号:临2025-082 债券代码:113589 债券简称:天创转债 天创时尚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可转债转股结果暨股份变动公告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 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 重要内容提示: ● 本季度转股情况:"天创转债"自2025年7月1日至2025年9月30日期间,累计转股金额为6,000元,因转 股形成的股份数量为487股,全部使用新增股份作为转股来源。 ● 累计转股情况:截至2025年9月30日,累计共有625,000元"天创转债"转换为公司股票,累计转股数量 为50,567股(其中2,026股为库存股,其余均为新增股份),占可转债转股前公司已发行股份总额(即 2021年1月3日总股本428,895,467股)的0.011790%。 ● 未转股可转债情况:尚未转股的可转债金额为66,600,000元,占可转债发行总量的11.1000%。 因触发回售条款,"天创转债"于2025年8月12日至2025年8月18日 ...
突发回调!半导体板块重挫!发生了什么?
证券时报· 2025-10-10 17:24
中国股市整体表现 - 主要股指在节后第二个交易日大幅回调,沪指跌0.94%至3897.03点,失守3900点,深证成指跌2.7%,创业板指跌4.55%,科创50指数跌5.61% [1] - 市场总成交额较前一日减少1378亿元,至25345亿元 [1] - 港股市场同步下挫,恒生指数跌近2%,恒生科技指数跌逾3%,富时中国A50指数期货跌约2% [1] 半导体板块深度调整 - 半导体板块大幅跳水,翱捷科技和东芯股份跌近13%,华虹公司和晶合集成跌逾11%,中芯国际跌近8% [2][3] - 板块调整主因是短期涨幅过高引发资金止盈,但分析认为未动摇行业中长期发展的核心根基,国产替代仍是确定性方向 [4] - 国内晶圆厂正积极推进设备国产替代,已在蚀刻和沉积工艺取得突破,预计2025年扩产需求稳定,2026年新产线落地将带动设备及零部件需求加速成长 [5] 资源类板块逆市走强 - 燃气、煤炭、钢铁、石油等资源股集体拉升,燃气板块中大众公用、洪通燃气等涨停,长春燃气等涨约6% [6][7] - 煤炭板块中宝泰隆、大有能源涨停,陕西黑猫等涨约4% [8] - 四季度煤炭供给受安全监管等因素约束,需求端进入冬季旺季后供给或再现缺口,煤价有望进一步上涨,板块四季度反弹概率增加 [8] 金融板块表现分化 - 券商板块盘中强势拉升,国信证券一度触及涨停,收盘涨约6%,广发证券、华泰证券等涨超3% [9][10] - 券商板块配置价值提升的逻辑在于政策支持、市场资金面改善及行业向财富管理等高附加值业务转型 [10] - 保险、银行板块当日亦有所表现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