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饮料
icon
搜索文档
东鹏饮料: 东鹏饮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增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11 17:17
业绩预告 - 公司预计利润在231,000万元到245,000万元之间,同比增加57,941万元到71,941万元,增幅为33.48%到41.57% [1] - 预计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222,000万元到236,000万元,同比增加51,309万元到65,309万元,增幅为30.06%到38.26% [1][2] - 预计营业收入为1,063,000万元到1,084,000万元,同比增加275,671万元到296,671万元 [3] 上年同期业绩 - 上年同期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73,059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70,691万元 [2] - 上年同期每股收益为3.3280元,因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调整 [2] 业绩增长原因 - 公司持续推进全国化战略,通过精细化渠道管理和冰冻化建设提高产品曝光率和终端动销 [2] - 公司在夯实东鹏特饮基本盘的同时,积极探索多品类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 [2] - 非经营性损益和会计处理对本期业绩无重大影响 [3]
百事可乐携手腾讯音乐联合呈现百事校园最强音年度盛典
财富在线· 2025-07-11 13:44
品牌营销策略 - 百事可乐与腾讯音乐娱乐集团联合举办"百事校园最强音年度盛典",以音乐为触点激发年轻世代情感共鸣[1] - 活动核心理念为"渴望就可能",通过人形机器人"百事蓝宝"、明星代言人及高校新秀实现跨代际对话[1][10] - 品牌主题曲《渴望就可能》全球首演,由TOP登陆少年组合和李荣浩分别演绎,强化品牌精神[7][10] IP运营成果 - "百事校园最强音"IP运营12年,定位"未来音乐人第一块踏板",形成从校园海选到原创孵化的成熟体系[2] - 2025年赛事吸引全国18组高校选手晋级总决赛,原创作品展现生命力与创造力[6] - 活动为原创音乐人提供成长平台,例如SHarK与万妮达合作演出,卡西恩分享欧冠决赛表演经历[6][8] 科技融合创新 - 人形机器人"百事蓝宝"首次亮相,扮演说唱选手、舞者等多重角色,展示人机共创可能性[10][11] - 科技产品被定位为"青年渴望投射体",通过舞台互动强化品牌未来感,成为与年轻群体对话桥梁[10][12] 行业资源整合 - 活动汇聚高校新秀、原创音乐人及行业资源,如林肯公园等国际乐队资源联动[6] - 长期IP计划持续联合高校与行业资源,构建音乐人成长路径,扩大品牌在音乐领域影响力[12]
莲花控股预计今年上半年实现净利1.6亿元至1.7亿元 新型调味品业务表现突出
证券日报网· 2025-07-10 21:02
业绩预告 - 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 6亿元至1 7亿元 同比增长58 67%至68 59% [1] - 预计实现扣非后净利润1 62亿元至1 72亿元 同比增长59 13%至68 95% [1] - 业绩增长主要由于产品销售总量增加 销售收入实现较大增长 销售净利率同比提升 同时降本增效举措取得良好成效 [1] 产品表现 - 新型健康调味品产品销售收入增速明显 其中松茸鲜 特级酿造酱油 复合调味料等产品收入同比增长均超过100% [2] - 水产品中莲花1983红豆薏米水 莲花1983红枣桂圆枸杞水深受消费者喜爱并保持较高的销售增长率 [2] - 公司下半年计划推出电解质饮料和100%果蔬汁单品 [2] 业务拓展 - 公司以"品牌复兴战略"为指引 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推动主营业务持续做大做强 [1] - 在算力业务方面 公司推出莲花紫星智能体一体机 构建全栈国产化解决方案 深度挖掘金融 医疗 教育等细分行业客户资源 [2] - 公司开发大模型训推业务 逐步拓展轻资产运营市场 丰富营收渠道 [2] 产品开发理念 - 新型健康调味产品以"绿色 天然 三低"为开发理念 重点打造莲花松茸鲜 莲花酱油等系列产品 [2] - 公司持续推出新产品 加快新模式 新机制 新产品 新渠道等在经营发展中的创新实践 [1][2]
安徽省蚌埠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公布2025年第10期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的通告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7-10 18:51
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结果 - 蚌埠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近期抽检188批次食品,涉及方便食品、食糖、淀粉及淀粉制品、罐头、饮料、调味品等21类,其中合格179批次,不合格9批次 [2] - 不合格产品涉及餐饮用具、农产品等多个品类,包括筷子、八角、小台芒、山药、鳊鱼、牛蛙、杨梅等 [3][4][5][6][7][8][9][10][11] - 不合格项目主要为阴离子合成洗涤剂、二氧化硫残留量、吡唑醚菌酯、咪鲜胺和咪鲜胺锰盐、恩诺沙星、糖精钠等指标超标 [3][4][5][6][7][8][9][10][11] 不合格产品具体情况 - 两家餐饮店使用的筷子检出阴离子合成洗涤剂超标,分别为0.11mg/100cm²和0.27mg/100cm²(标准为不得检出)[3][4] - 怀远县世纪华联超市销售的八角二氧化硫残留量达0.796g/kg,超标4.3倍(标准≤0.15g/kg)[5] - 两家超市销售的山药咪鲜胺和咪鲜胺锰盐含量分别为0.869mg/kg和0.898mg/kg,超标1.9-2倍(标准≤0.3mg/kg)[7][8] - 水产品中鳊鱼和牛蛙恩诺沙星含量分别为167µg/kg和150µg/kg,超标67%和50%(标准≤100µg/kg)[9][10] 合格产品情况 - 抽检合格产品包括三牛饼干、蒙牛伊利乳制品、五粮液白酒、雪花啤酒、古越龙山黄酒等知名品牌产品 [61][62][63][119][120][122][124] - 粮食加工品合格率较高,涉及金沙河面粉、五常大米、泗洪大米等多个产地的产品 [69][72][75][77][78][79][81][84][87] - 调味品合格品牌包括千禾酱油、恒顺醋业、海天料酒、太太乐鸡精等 [21][22][39][45][46]
燕京啤酒“不务正业”卖汽水,拿什么跟北冰洋、大窑斗?
新浪财经· 2025-07-10 11:03
行业趋势与市场格局 - 饮料赛道已成为快消品领域战略级战场 核心价值在于精准卡位年轻消费群体心智 依托高频刚需属性构建万亿级消费网络 [3] - 2024年全球碳酸软饮料市场规模达2429.14亿美元 预计2029年将增长至3507.76亿美元 国内碳酸饮料市场集中度下降 区域性品牌份额同比增长6.3% [6] - 国际巨头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占据中国90%市场份额 剩余10%由大窑 北冰洋 元气森林等本土品牌激烈争夺 [14] 燕京啤酒跨界动机 - 公司推出"啤酒+饮料"组合策略 核心产品倍斯特汽水被视为进军饮料赛道重要落子 旨在绑定Z世代消费群体 [1] - 对标竞品大窑2024年营收突破50亿元(北冰洋3倍 冰峰10倍) 净利润率10-15%显著高于行业平均 [4] - 啤酒主业增长乏力 2022-2024年营收增速从10.38%下滑至3.2% 核心产品燕京U8销量增速从50%降至31.4% [8][10] 业务结构与运营策略 - 2024年啤酒业务贡献营收132.3亿元(占比90.21%) 茶饮料业务仅1.06亿元(占比0.72%) 矿泉水业务1452万元(占比0.1%) [11][12] - 采用啤酒产销一体模式 依赖线下经销商铺货 但线上渠道布局薄弱 新品倍斯特汽水尚未全面上线 [12][13] - 2024年一季度销售费用同比大涨40.03%至5.99亿元 但饮料业务对总营收贡献仍微弱 [14] 产品与竞争挑战 - 倍斯特汽水缺乏差异化创新 与竞品同质化严重 未解决年轻消费者核心痛点 [16][17] - 重庆啤酒推出融合云南文化的苍洱橙味汽水 通过文创元素实现差异化 验证区域特色化产品可行性 [17] - Z世代品牌忠诚度低 仅靠单一汽水产品难以长期维持用户粘性 需持续创新消费场景 [17][18] 战略转型时间窗口 - 公司2019年提出"二次创业"目标 计划2025年前完成蜕变 目前距期限仅剩半年 [20] - 需在分散的饮料市场中快速建立护城河 通过产品创新与渠道优化实现向上兼容 [20]
复苏拐点已至:无糖碳酸饮料如何实现二次增长
凯度消费者指数· 2025-07-10 10:36
无糖碳酸饮料市场现状 - 元气森林凭借"0糖0脂0卡"气泡水开创健康碳酸饮料新纪元,成功将无糖概念注入年轻消费群体心智,带动无糖碳酸饮料品类爆发式增长 [1] - 2023年起无糖碳酸饮料增速持续低迷,受到即饮茶、果汁等健康饮品替代 [1] - 2025年第一季度无糖碳酸饮料在家内消费重回正增长,家外消费持续复苏 [1] 无糖碳酸饮料消费趋势 - 疫情后消费者将无糖碳酸饮料视为"罪恶感较轻"的放纵,健康属性向无糖茶、100%果汁转移 [5] - 无糖碳酸饮料在家外销额占比达60%,工作场景销额占比同比提升1个百分点,下午时段为客流占比最大的饮用时段 [10] - 地级市销额重要度升高,2025年第一季度家外地级市销额占比同比提升0.7个百分点,家内地级市销额占比同比提升1.9个百分点 [13] 品牌增长策略 - 无糖碳酸饮料应突显健康之外独特的"快乐因子",强调享乐属性 [5] - 含糖碳酸饮料通过果味+糖分带来丰富口味体验,果味碳酸家外渗透率同比增长3个百分点 [5] - 无糖碳酸饮料可通过刺激口感满足需求,如百事生可乐家外销额同比增长6.8% [6] - 品牌可借鉴《长安的荔枝》IP,荔枝风味含糖碳酸家外销额增长6.4%,渗透率增长1.4个百分点 [5] - 大窑「荔爱」汽水家外渗透率同比增长0.7个百分点 [6] 渠道与下沉市场机会 - 家内地级市网购渠道销额重要度提升最快(+5.8%),成为销额占比最高渠道 [13] - 家外超市渠道销额重要度提升4.3%,渗透率增长0.9个百分点 [13] - 地级市消费者更倾向于无糖碳酸饮料,电商渠道提升购买便利性,产品价格降低尝新门槛 [16] 未来布局方向 - 无糖碳酸饮料需强调品类优势,放大享乐属性 [17] - 品牌可抢占工作日下午时间段,与含糖碳酸佐餐场景区隔 [17] - 需关注地级市消费者需求,深耕地级市增量市场 [17]
22.8元一袋冰,山姆新晋刺客诞生了
36氪· 2025-07-09 18:00
核心观点 - 山姆会员店与农夫山泉合作的2公斤装食用冰定价22.8元引发争议,舆论两极分化,支持者认为其品质和场景适用性值得溢价,反对者质疑工艺效果和定价合理性[5][6][17][18][21] - 农夫山泉通过水源(千岛湖深层水)和缓冻工艺(24-32小时超低速)塑造产品差异化,宣称融化速度比普通冰低20%,但第三方实验显示实际差异不足5%[14][15][16][21] - 该产品在山姆渠道热销甚至断货,反映出目标用户(年消费超万元的家庭会员)对品质生活的需求高于价格敏感度[23][36][37] 产品定价与市场对比 - 农夫山泉袋装冰单价11.4元/公斤,是蜜雪冰城1元冰杯的11倍,麦德龙同类产品单价7.63元/公斤的1.5倍,工业冰批发价0.8元/公斤的14倍[9][11][12] - 农夫山泉2023年推出的便利店冰杯单价达27.5元/公斤,2025年通过"买饮料加1元得冰杯"活动加速渠道渗透[27] - 袋装冰相比瓶装水节省包装成本(无瓶身、瓶盖、纸箱),依赖冷链运输和工艺,通过山姆走量摊薄边际成本[30] 行业趋势与竞争格局 - 冰品冰饮即时零售渠道增速达39%(全渠道8%),2026年市场规模预计630亿元,冰杯销量连续两年增速超300%,一线城市人均年消耗48杯[40][41] - 2024年大暑前后冰杯外卖量同比增350%,"冰+酒饮"组合增长300%,盒马、蜜雪冰城、伊利等品牌均已入局[42][43][44] - 全国553家制冰企业中180家成立于2019年后,中小企业冰杯单杯毛利仅0.1元,冷链物流成本为常温的3-4倍[44][46][48] 商业模式与战略逻辑 - 农夫山泉从便利店即饮场景延伸至家庭/户外品质消费,通过"冰+X"组合(调酒、冷萃咖啡)拓展场景营销空间[28][32][34] - 山姆渠道充当场景放大器,利用会员高复购特性(家庭用户单次多袋购买)提升产品粘性[31][36][51] - 行业本质是对便利、审美、品质的心理定价,消费升级下生活细节商品化成为趋势[52][53][55]
功能饮料卖得好,“红牛家族”蝉联泰国首富 前总理他信名列第十一
搜狐财经· 2025-07-09 16:21
泰国富豪榜排名变化 - 许书恩及其家族以445亿美元净资产蝉联泰国首富,打破正大集团谢氏兄弟近十年的榜首纪录 [1][3] - 正大集团谢氏兄弟以357亿美元净资产排名第二,较去年增长23% [4] - 萨拉特·拉塔纳瓦迪以120亿美元净资产排名第三,较去年增长30% [4] 红牛集团业绩表现 - 许书恩家族资产较上一年增长85亿美元,主要得益于红牛饮料全球销量增长 [3] - 2024年红牛能量饮料全球销量突破130亿罐,实现129亿美元营收 [3] - 红牛品牌由许书标(许书恩之父)与奥地利人迪特里希·马特施茨联合创立并推广至全球 [3] 泰国富豪财富整体趋势 - 泰国前50名富豪总财富增长11%,达到1705亿美元 [5] - 尽管泰国经济增长低于预期,排名前三的富豪资产均实现大幅增长 [5]
东方补者被曝“喝出绿色异物”!客服:已约定消费者当面协商
南方都市报· 2025-07-09 16:17
产品质量事件 - 消费者投诉在"东方补者"乌梅熬山楂饮料中发现绿色漂浮物和疑似发霉的"叶片",并出现身体不适症状 [1] - 多位网友评论指出漂浮物可能是霉菌膜 [1] - 公司已启动内部调查程序,并与涉事消费者取得联系,表达关切并提供协助 [1] 公司应对措施 - "东方补者"官方发布声明表示高度重视该事件 [1] - 广东椰泰饮料集团客服表示已与消费者约定时间面对面沟通协商 [1] - 公司承诺后续将公布具体解决方案 [1] 品牌背景信息 - "东方补者"主推产品包括黄芽汤、苹果黄芪水、茯苓红豆薏米水等 [1] - 品牌近期宣布将与剧集《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推出联名周边 [1] - 母公司广东椰泰饮料集团曾被授予"广东省食品安全学会理事单位"称号 [1]
香飘飘业绩承压下的新棋局:1 亿元布局消费投资基金
新浪证券· 2025-07-09 14:31
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32.87亿元同比下降9.32% 归母净利润2.53亿元同比下滑9.67% [2] - 2025年一季度营收5.80亿元同比锐减19.98% 归母净利润亏损1877.50万元 去年同期盈利2521.26万元 [2] - 冲泡类产品2024年营收22.71亿元同比降15.42% 2025年一季度销售收入同比下滑37.18% [2] - 即饮业务2024年营收9.73亿元同比增长8.00% 2025年一季度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3.89% [3] 业务结构 - 冲泡业务毛利率44.40% 即饮业务毛利率仅24.88% [3] - 现制茶饮崛起导致传统冲泡奶茶市场规模从2012年113亿元缩水至2023年76亿元 降幅达32.7% [2] - 即饮业务面临元气森林冰茶等竞品挤压 市场份额被瓜分 [3] 战略布局 - 公司以1亿元自有资金认购长沙泉仲创业投资基金13.29%份额 该基金目标规模10亿元首期募集6.52亿元 [1][4] - 基金80%以上资金投向大消费产业 涵盖成长/成熟期企业及早期消费类项目 [4] - 公司已对外投资31家企业 涉及营销/供应链/餐饮等多领域 [5] 投资协同效应 - 供应链投资可强化原料稳定性并降低采购成本 [5] - 餐饮领域投资有望与即饮业务产生协同 通过植入餐厅场景增加销售渠道 [5] - 此前在杭州/成都开设线下快闪店 探索消费场景创新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