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美

搜索文档
对话邢予青:为什么日本这么重视旅游业
经济观察报· 2025-08-09 15:21
扩内需与高端服务业发展 -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内需不足问题,消费供给主要停留在"吃喝"等低层次需求,而消费者已产生更高层次需求如调查新闻等知识密集型服务[5] - 高端服务业(如医疗、法律、设计等)能创造高技能就业岗位,培育中产阶级群体,是扭转内需不足的关键,但目前发展滞后[5] - 日本旅游业案例显示:2013年访日游客800万人次,通过政策推动2015年达3000万人次目标,现目标提升至6000万人次[8][11] - 服务业相比工业更依赖人力资本,100元收入中人工成本占比更高,能更公平分配财富,避免资本过度集中[9] 服务业发展瓶颈与改进方向 - 跨境支付等交易成本过高制约旅游业发展,日本通过兼容Visa/Master支付系统提升便利性[6] - 监管政策需差异化调整:街头表演等文娱领域可放松,医美等专业服务领域需加强监管[7] - 地方政府偏好工业项目因GDP见效快,但旅游业等服务业能带来更普惠的增长模式[9] - 日本经验显示基建过度投资导致设施闲置(如泡沫期1000万日元高尔夫会员卡贬值),倒逼转向服务业发展[10] 反内卷与产业政策调整 - 电动车行业存在400多家厂商的过度竞争,部分企业长期亏损仍存活,需从产业政策找原因[13] - 日本产业政策教训:1961年通产省计划取缔本田汽车,但市场证明其竞争力[14][15] - "内卷"本质是产业扎堆低利润制造环节,需向品牌建设、供应链管理等价值链上游攀升[23] - 税制改革建议:提高消费税占比、降低增值税占比,减少地方政府对产能扩张的激励[24] 企业全球化与价值链升级 - 跨国公司正调整全球价值链布局,中国企业出海趋势明显,80%零部件仍从中国进口的轻资产模式受青睐[17] - 真正全球化企业需具备品牌、核心技术等能力,如联想具备供应链整合与创新能力[18] - 制造业环节外移是产业升级必然过程,AMD专注设计环节后发展优于一体化的英特尔[19] - 产品价值主要分布在流通环节(如车垫从6美元增值至89美元),需获取品牌与服务附加值[22]
深圳市罗湖区经济“半年报”出炉,GDP同比增长4.2%
南方都市报· 2025-08-07 21:00
经济总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1263.40亿元 同比增长4.2% [1] - 第二产业增加值90.69亿元 同比增长10.3% 第三产业增加值1172.57亿元 同比增长3.9% [1] 工业与新兴产业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 [4] - 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数量从2018年388家增至2024年995家 增长156.44% 2024年产业增加值244.08亿元 较2023年增长11.84亿元 [6] - 2024年产业规模百亿级企业3家 十亿-百亿级企业37家 亿元-十亿级企业264家 [6] - 实施新兴产业"倍增"和未来产业"苗圃"计划 重点发展软件信息 人工智能 生命健康 低空与空天 细胞与基因等产业 [5] 固定资产投资 - 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长5.6% [7] - 重点推进深汕铁路罗湖北站站城一体化 B1地块一期 红岗地块二期等重大项目 [7] - 四大集中连片区总用地规模133公顷 招商用地规模126公顷 包括清水河总部新城红岗国际创新广场 过境土地B1地块 笋岗客整所片区 大望梧桐北侧片区 [8] 消费市场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4.83亿元 同比增长2.2% [11] - 服务业占GDP比重94% 现代服务业占第三产业比重75% [11] - 离境退税额 离境退税商店数量 "即买即退"商店数量均居全市第一 [12] - 发展首店首发首秀经济 数字消费 绿色消费等新兴消费 三大新商业体首月客流破200万 [13] 产业政策与生态建设 - 推出四大产业计划:传统产业"攀升" 特色产业"登峰" 新兴产业"倍增" 未来产业"苗圃" [5] - 提供免费住房 办公空间支持 推出30栋主题楼宇共150万平方米产业空间 [9] - 设立12支总规模504亿元产业投资基金 [9] - 建设罗湖智算中心 罗湖语料中心两大场景项目 [9]
新氧:轻医美在定价维度上求变
北京商报· 2025-08-07 20:48
公司战略转型 - 新氧从医美电商平台转型为自营轻医美品牌运营商 推出新氧青春诊所品牌 主打高质低价模式 旨在为医美行业提供破局案例 [1][3][4] - 转型动机包括医美行业利润持续走低 瑞丽医美2024年亏损5921万元 华韩股份净利润同比下降62% 奥园美谷亏损达3.49亿元 [4] - 通过全链路整合优化实现高质低价 2025年一季度轻医美连锁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51.4%至9880万元 占比总营收33.3% [5] 业务模式创新 - 青春诊所采用非手术类轻医美项目 包括黄金微针 超声炮 童颜针和玻尿酸等 单价从几百到几千元不等 [3] - 通过控制营销成本在10%以下 不推销不办卡策略提高留客率 降低获客成本 实现价格让利 [7] - 医生实操量达每月330个项目 年均超4000个项目 通过大量培训形成操作肌肉记忆保障安全 [9][15] 行业竞争格局 - 轻医美市场规模2023年达1461亿元 占医美消费总额80.8% 较2022年增长5.8% 预计2030年达4157亿元 [7] - 上游厂商竞争加剧 从爱美客 华熙生物扩展到四环医药 华东医药 乐普医疗等企业入局 [7] - 中国医美机构中超90%为中小型机构 2024年下半年专科医美机构约21000家 其中近3/4未在主流平台注册 [9] 产业链整合 - 2021年以7.91亿元收购武汉奇致84.49%股份切入医疗器械领域 2022年独家代理中高端玻尿酸品牌爱拉丝提 [7] - 与上游厂商圣博玛发生定价权争议 青春诊所将艾维岚童颜针定价5999元/支 低于官方指导价1.88万元/支 [6] - 公司主张价格应由市场供需和产品力决定 反对上游厂商控价惯例 [6] 门店扩张计划 - 青春诊所已开设32家门店 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轻医美连锁机构 未来将持续扩张 [8] - 二季度预计医美治疗服务收入达1.2-1.4亿元 同比增长337%-410% [5] - 规模效应可倒逼行业规范化发展 任何单店安全问题将影响整体品牌 [9][11] 行业发展趋势 - 医美消费主体从高净值人群转向工薪阶层 大众化趋势推动轻医美需求增长 [6][7] - 未来将形成两类主流机构:专业医生开设的诊所和大型连锁医美机构 [11][15] - 监管持续强化 2021年八部委发布打击非法医美专项整治方案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医美广告执法指南 [10]
双美深化东南亚布局,新品于马来西亚盛大上市
搜狐网· 2025-08-06 14:52
7月29日,胶原蛋白医美领航品牌双美生技(股票代码:4728)宣布其明星产品Deusaderm LIDO正式登陆 马来西亚市场,并在吉隆坡W酒店举办专属研讨会。活动吸引了超过两百位来自马来西亚、新加坡、菲 律宾、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的医师、媒体及产业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打造了一场融合科学交流与临床实 践的医美盛会。 大会伊始,双美生技董事长林齐国发表致辞:"Deusaderm LIDO 正式在马来西亚上市,这对于我们拓展 东南亚市场来说,是重要的里程碑,感谢合作伙伴 Vanguard Aesthetics,让这次发布会得以实现。特别 感谢Dr. Ewen Chee让日本看见双美,让双美有机会进入日本!未来我们会不断拓展全球布局,让世界 看见 Sunmax双美。" Mr. Magnet I Chairman of Sunmax B XAMNUS W 双美生技总经理林明毅表示:"历经24年的成长与创新,双美生技始终致力于为全球医美市场提供最高 品质、最纯净的医用活性胶原蛋白。我们的努力赢得了全球专家的广泛认可与信赖。此次马来西亚上 市,是品牌在亚洲胶原医美领域深入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我们将持续推动临床知识共享、深化胶原 ...
2025年第31周:美妆行业周度市场观察
艾瑞咨询· 2025-08-06 08:06
行业趋势 - 发酵护肤成为美妆行业新趋势,预计2030年中国市场规模达150亿元,年增长率15% [2] - 国际品牌如海蓝之谜、兰蔻和资生堂已推出多款发酵产品,国货品牌自然堂、养生堂等通过自主研发抢占市场 [2] - 科丝美诗与日本白鹤酒造合作推出发酵美妆品牌,结合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 [2] 抖音电商护肤趋势 - 《2025抖音电商护肤趋势白皮书》揭示四大趋势:科技护肤、医美场景、分区专护及情绪护肤 [3] - 科技护肤进入3.0时代,细胞科技与成分创新并重 [3] - 医美护肤因术后护理需求增长迅速,分区护理针对局部问题提供定制方案 [3] - 情绪护肤结合神经科学与五感体验,成为悦己生活方式 [3] 香水市场 - 全球香水市场规模预计从2025年的530亿美元增至2032年的775.3亿美元,高端市场增长最快 [4] - 奢侈品牌如香奈儿、开云集团的美妆业务表现亮眼,成为业绩下滑中的亮点 [4] - 部分品牌收回香水授权,自主开发高端产品,如开云集团为葆蝶家推出450美元的高端香水 [4] 医美市场 - 2025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预计达3500亿至4000亿元,Z世代贡献62%的消费份额 [5] - 医美消费呈现大众化趋势,男性市场和低线城市需求增长显著 [5] - 政策红利推动国产替代,华熙生物等企业在技术研发上表现突出 [5] 小众品牌崛起 - 全球美妆市场长期由欧莱雅、雅诗兰黛等巨头主导,但近年来小众品牌凭借个性化定位崛起 [6] - Z世代和千禧一代消费者更看重品牌价值观与文化共鸣,推动Fenty Beauty、东边野兽等品牌通过差异化叙事和社交媒体塑造独特形象 [6] - 小众品牌擅长垂直领域深耕,利用创始人IP和内容营销建立忠实用户群体 [6] 投融资动态 - 2025年上半年全球美妆市场投融资活跃,共发生61起事件,主要集中在第一季度(36起) [7] - 国际企业以大规模投资为主(33起),国内则以千万元级小规模投资为主(28起),原料端投资占比50% [7] - 国际巨头如联合利华、欧莱雅聚焦美容护肤、个人护理和香氛赛道,印度成为投资新热点(7起) [7] 头部品牌动态 - 花西子近期官宣王俊凯为首位全球彩妆代言人,试图通过顶流明星挽救持续下滑的销量 [8][9] - 雅诗兰黛旗下高端护发品牌Aveda艾梵达以自然智慧为核心,在上海新天地开设中国首家旗舰店 [10] - 欧莱雅集团收购美国专业护发品牌ColorWow,估值高达10亿美元 [10] - 日本运动品牌Onitsuka Tiger鬼塚虎宣布跨界进入美妆领域,推出香水系列 [11][12] - 植物医生深交所IPO获受理,2024年营收21.56亿元,净利润2.43亿元 [13] - 且初品牌护发精油通过"水油双相"技术和香氛设计满足消费者需求,成为市场黑马 [14] - 京东健康首个线下医美自营诊所"京东医美(亦庄店)"在北京开业 [15][16] - 联合利华采取"断尾求生"策略,通过剥离冰淇淋业务、裁员7500人、出售非核心品牌等措施降本增效 [17]
爱美客:收购韩国REGEN以后,一直按照目前产能正常供货
证券日报· 2025-08-05 22:13
公司动态 - 爱美客收购韩国REGEN后保持正常产能供货 [2] - 公司对国内外产品均需按各国法规要求进行注册 [2] - 业绩目标按照公司统一标准进行考核 [2]
朗姿股份40天内借款3.6亿元
经济观察网· 2025-08-05 20:43
近期融资活动 - 公司全资子公司北京朗姿医疗管理有限公司向杭州银行申请1.6亿元借款 [2] - 公司向浦发银行申请3000万元综合授信额度 [2] - 公司近期向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分别申请1亿元和1000万元流动资金借款 [2] - 近40天内公司累计向银行申请借款3.6亿元 [2] - 2024年公司共发布4条借款公告 涉及借款金额2.32亿元 [2] - 2025年公司已发布15条借贷担保相关公告 [2] 资金用途说明 - 银行借款均为日常经营流动资金借款 主要用于员工薪资发放和供应商货款支付 [3] - 融资主体包括医美及服装业务子公司 [3] - 部分资金用于并购贷款 但具体用途尚不明确 [3] 担保情况 - 2025年度公司及子公司对外担保总额不超过30.5亿元 [3] - 其中资产负债率未超过70%的子公司额度为24亿元 [3] - 资产负债率超过70%的子公司额度为6.5亿元 [3] - 截至2025年8月5日对外担保总余额约11.7亿元 [4] - 资产负债率超过70%的控股子公司担保余额为1000万元 [4] 医美业务状况 - 公司旗下7家资产负债率超过70%的子公司均为医美机构 [4] - 成都高新米兰柏羽医学美容医院有限公司资产负债率最高达133.08% [4] - 医美机构存在盈利差异 主要源于地理位置和经营时长的不同 [4] - 公司仍将坚持扩大医美业务规模 [4] - 2024年医美业务营收27.8亿元 同比增长3.47% 占总营收49% [5] - 2025年第一季度医美业务营收约6.7亿元 占总营收47.9% [5]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资产负债率从49.1%升至57.4% [5] - 2024年营业收入56.91亿元 同比减少0.24% [5] - 2024年净利润2.57亿元 同比增长1.38% [5] 业务战略 - 公司通过优化供应链、降低采购成本、规避医美操作风险等方式应对同业降价压力 [5] - 医美业务不参与价格"内卷式"竞争 [5] - 公司于2016年投资韩国整形医疗管理机构进入医美赛道 [5] - 目前拥有米兰柏羽、晶肤医美、高一生、韩辰医美等多个医美品牌 [5]
从“实用主义”到“改善型消费”:医美消费者的理性觉醒
搜狐财经· 2025-08-05 20:34
1. 消费动机的代际跃迁 近年来,中国医美消费市场正经历从"实用主义"到"改善型消费"的深刻转型,这一变化不仅反映了消费者对美的认知升级,更标志着医美行业进入理性化发 展新阶段。以下从趋势表现、驱动因素、行业影响及未来展望四个维度展开分析: 早期医美消费者以解决皮肤瑕疵、修复先天缺陷等"功能性需求"为主,如祛痘、祛疤等。而当前消费者更倾向于通过轻医美项目实现肤质改善、抗衰维养 等"品质提升",例如光子嫩肤、热玛吉等非手术类项目占比已超60%。这种转变在成都等医美活跃城市尤为显著,当地84%的医美需求集中在维养与抗衰类 项目。 2. 审美标准的自然回归 消费者不再追求"网红式"夸张效果,转而推崇"妈生感""高级脸"等自然美学。正如行业专家指出,"美得让人看不出来"成为新潮流,医生更倾向于用微创技 术实现自然效果。这种审美转向与社交媒体传播密切相关——小红书、抖音等平台的真实案例分享,让消费者对过度填充、僵硬脸等负面效果产生警惕。 3. 决策流程的专业化倾向 消费者决策周期延长20%,从盲目跟风转向"功课先行":通过线上平台对比机构资质、医生案例,到店后针对材料溯源、术后维护等专业问题深度沟通。 2023年,美团 ...
新氧: 轻医美在定价维度上求变
北京商报· 2025-08-05 17:28
新氧战略转型与轻医美业务布局 - 公司从医美电商平台转型至自营轻医美连锁品牌 推出新氧青春诊所 定位"高质低价"模式 目标为大众消费市场[1][2][3] - 轻医美项目涵盖非手术类服务 包括注射美容(玻尿酸、童颜针)、激光美容(黄金微针、超声炮)等 单价区间为几百至几千元[2][11] - 转型动机包括打破行业困局(医美机构普遍面临业绩下滑)及寻求新增长曲线 2025年一季度轻医美连锁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51.4%至9880万元 营收占比达33.3%[3][4] 行业现状与市场数据 - 中国轻医美市场规模2023年达1461亿元 占医美消费总额80.8% 较2022年增长5.8% 较2017年增长117% 预计2030年规模将达4157亿元[7][11] - 医美机构面临盈利压力 瑞丽医美2024年亏损5921万元(连续四年亏损) 华韩股份2024年净利润同比下降62% 奥园美谷2024年亏损3.49亿元[3] - 行业结构以中小型机构为主 全国约21000家医美机构中 约75%未在主流平台注册 存在监管盲区[8] 定价权争议与产业链整合 - 公司与上游厂商圣博玛发生定价冲突 新氧青春诊所将艾维岚童颜针定价5999元/支 低于品牌方指导价1.88万元/支 引发"正品风险"质疑[5][6] - 公司通过收购与代理布局上游产业链 2021年以7.91亿元收购武汉奇致84.49%股份切入医疗器械领域 2022年独家代理玻尿酸品牌爱拉丝提[7] - 成本控制策略包括将营销成本压降至10%以下 通过不推销不办卡模式提高留客率 降低获客成本[8] 运营模式与安全合规 - 新氧青春诊所已开设32家门店 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轻医美连锁机构 医生通过高频操作保障安全性(平均每月330项目/医生 年超4000项目)[8][10][13] - 公司强调产品验真(国家UDI系统)与医生资质合规 并推动行业向两类机构分化:医生开设的精品诊所与大型连锁机构[6][10][13] - 监管政策持续收紧 2021年八部委联合发布打击非法医美专项整治方案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10] 市场趋势与消费者需求 - 医美消费主体从高净值人群转向工薪阶层 轻医美因安全性高(对比手术类)、见效快(对比家用美容)需求激增[7][11] - 行业定价体系需变革 未来趋向产品价格与医生操作费分离 强调价格透明化与技术价值匹配[12] - 上游市场竞争加剧 参与者从爱美客、华熙生物扩展至四环医药、华东医药、乐普医疗等企业[7]
创新消费力| 新氧: 轻医美在定价维度上求变
北京商报· 2025-08-05 17:23
公司战略转型 - 新氧从医美电商平台转型为轻医美连锁品牌运营商 推出自营品牌"新氧青春诊所" 定位"高质低价"模式[1][4] - 转型动机包括打破行业困局 为大众消费群体提供可负担服务 并寻求新增长曲线[1][5] - 通过全链路整合优化实现成本控制 营销成本控制在10%以下 取消推销办卡模式[9] 业务表现与规划 - 2025年一季度轻医美连锁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51.4%至9880万元 占总营收33.3%[5] - 预计二季度医美治疗服务收入达1.2-1.4亿元 同比增长337%-410%[5] - 已开设32家门店 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轻医美连锁机构 计划继续扩张[9] 行业竞争格局 - 轻医美市场规模2023年达1461亿元 占医美消费总额80.8% 较2017年增长117%[8] - 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4157亿元 为手术类医美近两倍[8] - 上游厂商竞争加剧 从爱美客 华熙生物扩展到四环医药 华东医药 乐普医疗等企业[9] 定价权争议 - 与上游厂商圣博玛发生定价冲突 将指导价1.88万元/支的艾维岚童颜针定价为5999元/支[7] - 公司主张价格应由市场供需和产品力决定 反对上游厂商控价惯例[7] - 通过收购武汉奇致84.49%股份(7.91亿元)和独家代理爱拉丝提玻尿酸进入上游领域[9] 行业规范化发展 - 中国医美机构90%为中小型机构 约21000家中仅5000余家可在主流平台查询[10] - 医生操作标准化程度高 平均每月操作330个项目 年操作量超4000个[11][15] - 监管持续加强 2021年八部委联合发布专项整治方案和市场监督总局执法指南[11] 轻医美特性与趋势 - 定义为非手术类项目 包括注射美容 激光美容 微针美容等[4][13] - 具备安全性高 见效快 恢复期短等特点 客单价区间为几百至几千元[4][13] - 未来行业将形成专业医生诊所和大型连锁机构两类主流模式[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