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驾驶

搜索文档
岂能如此否定中国智驾技术
经济日报· 2025-08-09 06:00
智能驾驶测试争议 - 某汽车资讯平台发布的智能辅助驾驶模拟测试显示特斯拉车型表现优于国内品牌,但测试方法缺乏CMA或CNAS认证,专业性存疑[1] - 测试需系统性验证算法边界、物理极限、反应时延等多维因素,但该平台自定义标准导致结果可信度不足[1] 中国智能驾驶技术发展现状 - 中国L2级乘用车新车渗透率达57.3%,在智能化赛道形成领跑优势[2] - 城市NOA搭载量前三名为Momenta、华为(Hi模式)、元戎启行[2] - 宝马、奔驰、奥迪三大豪华车品牌均与中国智驾企业合作,凸显中国方案领先性[2] - 丰田、本田、日产等日系品牌也选择与Momenta合作,跨国车企拥抱中国智驾成趋势[3] 中国智能驾驶产业链优势 - 禾赛科技、速腾聚创等中国激光雷达企业向欧美车企反向输出,全球市场份额超60%[3] - 中国在组合驾驶辅助和人机交互技术领域全球领先[2] 智能驾驶技术挑战与前景 - 当前智驾系统尚未实现完全自动驾驶,驾驶人仍是责任主体[3] - 智能驾驶是汽车产业变革核心趋势,中国需通过智能化巩固新能源汽车优势[4] - 端到端大模型加速上车,大数据与算法能力持续提升推动技术迭代[2]
结构性行情主导A股“攻守兼备”策略重要性凸显
中国证券报· 2025-08-09 05:03
市场表现 - 上证指数站稳3600点,今年以来累计上涨8.45%,日均成交额超1.4万亿元,市场活跃度显著提升 [1] - 三大指数均创阶段性新高,本轮行情受流动性和市场预期双重驱动 [2] - 上证指数站稳3600点的次数不多,本轮行情相比2007年、2015年更具结构性 [2] 行情驱动因素 - 流动性宽松与政策预期向好共同驱动结构性行情 [1] - 融资余额自6月底以来持续上行,政策预期与超级水电项目带动投资者聚焦中长期视角 [2] - 市场预期和情绪修复基础上的资金面改善,去年9月增量政策释放积极信号后风险偏好提升 [2] - 本轮行情站上3600点时市场整体估值水平更低,新兴产业特别是硬科技含量更高 [3] 投资策略 - 建议"攻守兼备"策略,科技成长与高股息资产双线配置 [1] - 下半年配置思路是先稳后攻,成长板块属进攻型选择,红利板块属防御型选择 [3] - 可关注三条主线:产能周期视角下的机会(工业金属、锂电池、创新药等)、高景气AI产业链、分红确定性强的红利板块 [3] - 科技成长板块在AI技术革命与新兴产业趋势催化下有望展现较高景气度 [4] - 银行等高股息板块短期调整但中长期配置逻辑清晰 [4] 行业配置建议 - 科技成长板块:科技创新是培养内生性增长动能的核心,AI技术革命与新兴产业趋势催化 [4] - 红利板块:关注消费龙头、公用事业、电信、银行等领域,股息率不再是唯一标准 [3] - 产能周期机会:工业金属、锂电池、创新药、商用车、轨道交通设备和铁路公路等 [3] - 高景气机会:AI产业链(云计算、算力、机器人、智能驾驶) [3] 投资者行为建议 - 避免频繁交易,培养长期耐心,合理评估风险承受能力 [5] - 分散投资降低单一资产风险,减少短期波动影响 [5] - 避免过度关注短期行情,投资是长期过程 [5] - 通过估值、技术、拥挤度、财务指标综合判断持仓合理性 [6] - 降低主动调仓频率或定投基金,降低追涨杀跌风险 [6]
已报警!元戎启行:与奔驰Smart合作终止相关报道是谣言
南方都市报· 2025-08-08 23:56
合作终止传闻 - 元戎启行与奔驰Smart合作终止的传闻被公司明确否认,称相关报道为虚假信息[1] - 自媒体称合作终止原因是元戎启行感知产品性能未达预期且后续支持不足[1] - 公司表示报道内容与事实严重不符,已采取法律手段维护权益[1] 法律行动 - 深圳福田警方已受理报案并启动调查[1] - 公司向中央网信办和微信平台提交侵权证据,涉事文章因"内容失实"被强制删除[1] - 公司将追究造谣主体的民事及刑事责任[1] 商业化进展 - 元戎启行自去年启动商业化量产以来,今年已实现十万台量产目标[5] - 公司已与长城、Smart等多家主机厂达成量产合作[5] - 合作聚焦开发具备组合辅助驾驶功能的汽车[5] 技术合作 - 2025年1月16日元戎启行宣布与Smart达成战略合作研发具有AI基因的智能驾驶系统[5] - 合作聚焦端到端算法模型,旨在实现车位到车位的全场景智能驾驶功能[5] - 公司将于本月发布新模型,有望为合作注入新活力[5]
“六合一”:李书福摸着马斯克 “过河”
搜狐财经· 2025-08-08 22:39
吉利智驾团队整合 - 吉利控股集团将旗下极氪智驾团队、吉利研究院及旷视科技旗下迈驰智行合并进入重庆千里智驾科技有限公司,涉及三大团队近3000人 [1] - 此次整合是吉利"一个吉利"战略的延续,涉及吉利、旷视及千里科技三家公司,团队磨合与技术路线统一面临挑战 [1] - 整合背后反映出吉利创始人李书福对标特斯拉及其CEO马斯克产业链布局的深层意图 [1] 整合面临的挑战 - 整合涉及六大团队:吉利研究院智驾中心、极氪自研智驾团队、路特斯智驾团队、亿咖通、福瑞泰克及旷视旗下迈驰智行 [2] - 各团队技术路线、工作方式迥异,硬件芯片、算力平台、数据体系差异巨大,技术底层为整合设置障碍 [2] - 研发进度和逻辑不统一,有的侧重传感器技术研发,有的专注算法优化,有的追求技术极致创新,有的注重成本控制 [2] - 数据体系各自独立,数据格式标准不统一,难以实现高效流通与共享,制约算法迭代效率 [2] - 2024年吉利汽车研发投入达104.19亿元,占全年营收4%,但因各团队分散作业、资源冗余,研发效率未最大化 [3] 千里智驾的股权结构与业务方向 - 千里智驾成立于6月27日,注册资本2亿元,迈驰智行、江河启兴、浙江吉润各持股30%,智江众旺、路特斯各持股5% [4] - 股东结构显示千里智驾未来业务领域不仅包含智驾,也包含重庆深具产业基础的机器人 [4] - 旷视系在算法层面具有突破能力,将主导千里智驾"端到端大模型"开发 [5] - 旷视在计算机视觉与AI算法领域积累的技术资源,将为智驾算法快速迭代提供支撑 [5] 软硬结合的团队配置 - 千里智驾构建印奇与王军的"双核心"组合,形成"技术+工程"互补格局 [6] - 王军作为华为车BU前总裁,擅长工程落地,能有效缩短技术从研发到量产的周期 [6] - 陈奇等华为系核心成员的加入强化了协同效应,填补旷视团队在车载场景实操上的缺口 [6] - 这种"软硬搭配"旨在破解吉利智驾"技术难落地、落地难体验"的困局 [7] 吉利智驾发展现状与战略 - 吉利"智能吉利2025"战略在智能驾驶领域发展已显滞后,银河品牌五款主力车型均未提供智驾选项 [8] - 短期内需集中资源推出极氪新车型或银河高阶版本,实现L2+级智驾功能落地 [8] - 长期需构建自主可控的智驾技术护城河,实现L3及以上高阶智驾规模化量产 [8] - 全面对标特斯拉,在技术研发、卫星技术、出行服务等各领域布局 [9] - 路特斯对标特斯拉擎天柱机器人,曹操出行对标特斯拉Cybercab业务 [9] - 千里智驾的整合正式拉开吉利对标特斯拉的大幕 [11]
8.7犀牛财经晚报:RWA注册登记平台正式在香港上线 微信官方重申不做“已读”功能
犀牛财经· 2025-08-07 18:33
金融科技与区块链发展 - RWA注册登记平台在香港正式上线 由香港Web3 0标准化协会发起 将打通RWA资产代币化的数据化 资产化和金融化全过程服务体系 [1] - Web3 0三项标准同日立项 包括《RWA代币化业务指南》 《RWA代币化技术规范》 《基于区块链的稳定币跨境支付技术规范》 [1] 脑机接口产业政策 - 七部门发布关于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 提出研发辅助生理信号设备 通过脑信号与多模态信号融合提升交互控制和感知觉评估精准度 [1] - 研发用于植入脑机接口的高精度手术机器人 突破亚微米级精度控制与动态调整技术 提升区域精准实时成像与三维重建能力 [1] 物联网市场前景 - 全球蜂窝物联网连接数预计2030年达到51亿 未来六年将迎来高速扩张 [2] - 增长主要受三项关键技术推动:5G RedCap 5G海量物联网以及4G LTE Cat-1bis模组 [2] 企业融资与投资动态 - 灵心巧手完成数亿元天使轮融资 由蚂蚁集团领投 中金资本 首发展创投 上海半导体装备基金 澄凯基金 德同资本 可可资本跟投 红杉中国种子基金继续加注 [4][5] - 融资将用于技术储备提升和具身智能数据采集场建设 加速灵巧手落地应用实际进程 [5] 资本市场与IPO进展 - 证监会同意必贝特科创板IPO注册 批准该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 [5] - 广发资管退出公募牌照申请名单 2023年6家券商资管申请公募牌照 仅招商资管和兴证资管获得 2024年以来券商资管申请获批公募牌照颗粒无收 [3] 企业退市情况 - ST天茂因未披露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 自7月8日起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深交所将决定是否终止上市 [5] - 公司控股股东新理益集团正在筹划重大事项 可能是申请主动退市 停牌前收盘价1 45元 [5] - 今年以来已有玉龙股份和中航产融申请主动退市 理由均是公司经营面临重大不确定性 [5] 企业项目与业务进展 - 立中集团子公司获得国际车企铝合金车轮项目定点 客户1项目预计2025年10月开始量产 周期5年 预计销售额8 33亿元 客户2项目预计2027年9月开始量产 周期4年 预计销售额8 1亿元 两个项目总销售额约16 43亿元 [6] - 吉电股份1507 93MW风电项目获核准 2025年公司累计新增核准项目容量1607 93MW 达到上年度总装机容量10%以上 [7] 企业财务表现 - 健盛集团上半年营业收入11 71亿元 同比增长0 19% 净利润1 42亿元 同比下降14 46% [8] - 南亚新材上半年营业收入23 05亿元 同比增长43 06% 净利润8719 02万元 同比增长57 69% [9] - 禾望电气上半年营业收入18 84亿元 同比增长36 39% 净利润2 43亿元 同比增长56 79% [10] - 容知日新上半年营业收入2 56亿元 同比增长16 55% 净利润1423 55万元 同比增长2063 42% [11] - 超频三上半年营业收入4 74亿元 同比增长18 47% 净利润1130 85万元 同比增长163 01% [12][13] - 章源钨业上半年营业收入24 06亿元 同比增长32 65% 净利润1 15亿元 同比增长2 54% [14] 企业人事变动 - 新华保险张晓东获核准担任公司董事 任期自2025年8月6日起至第八届董事会任期届满 [3] 市场行情与板块表现 - 沪指涨0 16%再创年内新高 创业板指调整 沪深两市成交额1 83万亿元 较上个交易日放量914亿元 [15] - 稀土永磁概念股午后爆发 宁波韵升涨停 半导体板块震荡走强 富满微等20余股涨停 医疗器械概念股一度冲高 利德曼20CM涨停 [15] - 创新药概念股调整 千红制药跌停 板块方面稀土永磁 半导体 物流 医疗器械等涨幅居前 创新药 保险 铜箔 光伏等跌幅居前 [15] 企业合作与争议 - 元戎启行否认与奔驰smart感知项目合作终止的报道 称其为假消息并已报警处理 [2] - 报道提到东风岚图正与元戎启行接洽合作 推动基于国产芯片的智驾方案 公司回应不予置评 [2] 科技平台动态 - 微信官方重申不做已读功能 表示微信存在不是为了增加社交压力 [4] - 饿了么平台出现系统崩溃问题 用户反映没有骑手接单 送餐严重超时等情况 平台未作出公开回应 [2]
公司在哪些城市有布局人工智能?千里科技回应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7 17:15
公司AI业务布局 - 公司聚焦"AI+车"核心战略方向 [2] - 在重庆、上海、北京等地设有研发中心 [2] - 与吉利、重庆迈驰等股东共同投资设立重庆千里智驾科技有限公司开展智能驾驶技术研发 [2] 行业合作动态 - 公司与吉利等产业资本合作推进智能驾驶技术研发 [2]
smart感知项目合作已终止?元戎启行回应:假消息,已报警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7 15:59
每经记者|刘曦 每经实习编辑|余婷婷 8月5日,据相关报道,国内智能驾驶供应商元戎启行与奔驰smart在感知项目上的合作已于原定项目交付量产后终止。报道称,终止原因涉及元戎的感知产 品性能未达预期,且后续定制化支持不足。 对于上述情况,元戎启行方面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予以明确否认,称其为"假消息",并表示已报警处理后续事宜。值得关注的是,报道还提到东风岚图 正与元戎启行接洽合作,推动基于国产芯片的智驾方案。对此,元戎启行方面回应称:"不予置评"。 今年1月16日,元戎启行宣布与smart达成战略合作,共同研发具有"AI(人工智能)基因"的智能驾驶系统。根据元戎启行公告,双方合作聚焦端到端算法模 型,旨在实现车位到车位的全场景智能驾驶功能,包括应对环岛、无车道线道路等复杂场景。 面对车企与智驾供应商之间的博弈选择,四维图新CEO程鹏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智能驾驶成为标配,车企要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其余部分则 是供应商的工作。这并不意味着车厂就要放弃主导,对于高阶、差异化的东西,程鹏认为车厂仍要坚持自研。 面对车企"全栈自研"的执着,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告诉记者:"用户不关心技术是谁的,只关心体验是 ...
早盘直击 | 今日行情关注
申万宏源证券上海北京西路营业部· 2025-08-07 10:30
市场格局分析 - 市场处于强势多头格局 连续多日盘中呈现先盘后升的试探性走势 但整体技术形态保持上升通道 行情基调维持向上 [1] - 投资者心态稳定 市场环境友好 多头格局未改 [1] 行业热点表现 - 船舶工业板块受央企重组整合消息刺激 两大龙头央企股价双双涨停 带动板块涨幅领先 [1] - 科技题材轮动明显 智能驾驶 人形机器人 新型电池等板块活跃 [1] - 医药板块热点切换迅速 创新药和生物制药从上周领涨转为跌幅榜前列 [1] - 市场交易特征显示以短线资金为主 上涨迅猛下跌利落 热点持续性较弱 [1] 后市关注要点 - 8月10日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全面实施 需关注政策落地影响 [1] - 7月宏观经济数据持续公布 8月中下旬上市公司中报集中披露 基本面信息密集 [1] - 盘中热点切换和成交量能变化是短期关键观察指标 [1]
WAIC回顾:智能驾驶产业链中哪些环节蕴含着投资潜力?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6 16:08
智能驾驶行业2025年变化 - 2025年智能驾驶行业将迎来技术突破和商业化加速 [1] - 行业关注重点从L2级辅助驾驶向L4级高度自动驾驶过渡 [1] - 中国企业在全球智能驾驶产业链中的参与度显著提升 [1] WAIC2025展示的中国科技进化方向 - 中欧科技战队在WAIC2025展示智能驾驶领域最新技术成果 [1] - 中国科技企业在传感器、算法、车路协同等环节实现创新突破 [1] - 行业呈现"单车智能+车路协同"双轨并行发展模式 [1] 2025年智能驾驶投资方向 - 激光雷达和4D毫米波雷达传感器赛道值得重点关注 [1] - 高精度地图与定位服务提供商将迎来市场扩容 [1] - 车规级芯片和域控制器成为产业链核心投资标的 [1] - V2X车联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蕴含较大投资机会 [1]
华为公布“车辆编队”专利 助力提升智能驾驶安全性
凤凰网· 2025-08-06 15:23
摘要显示,一种车辆编队方法及电子设备,用以降低延迟,提高智能驾驶的安全性。该方法应用于多设 备环境,多设备环境中包括多个终端设备,多个终端设备与车队中的多个车辆一一对应,第一终端设备 为多个终端设备中的任意一个终端设备。第一终端设备在检测到红绿灯路口时,可以根据车队周边的路 况信息,确定目标编队方案,并根据目标编队方案控制车队中的多个车辆行驶。路况信息包括红绿灯路 口的行驶车道对应的绿灯剩余时长、车道信息和障碍物信息,目标编队方案包括目标车队队形和车辆行 驶信息。这样,多设备环境中的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充分利用道路空间,对车队中的车辆进行编队管理, 且多设备环境延迟低,在保证车队不被打散的同时,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该专利申请号为CN202410164781.1,于2024年2月2日提交申请,2025年8月5日公布,主要涉及车辆编 队技术领域,编队行驶可以有效提高交通道路利用率,提高安全性。 凤凰网科技讯 8月6日,据天眼查信息显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近日申请的"一种车辆编队方法及电子设 备"专利正式公布。该专利的推出,旨在降低智能驾驶过程中的延迟问题,进一步提高智能驾驶的安全 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