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乙烯
icon
搜索文档
海外装置竞争力下降,中国产能迎发展机遇 |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 2025-09-17 10:01
行业地位与市场规模 - 乙烯为石化产业链基石 衍生物产品种类众多 广泛应用于包装 农业 建筑 纺织 电子电器 汽车等领域 [2] - 2022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乙烯生产国和最大消费国 [1][2] - 2024年全球乙烯市场规模为1462.2亿美元 预计2025-2034年全球乙烯市场规模复合年增长率约5.68% [1][2] 产业链结构 - 上游原料主要包括石脑油 乙烷 煤炭等 [1][2] - 下游衍生产品中聚乙烯占比最大 此外还包括乙二醇 苯乙烯等 这些产品进一步加工后用于制造塑料 合成纤维 橡胶等材料 [1][2] 行业现状与挑战 - 近两年全球乙烯平均开工率约八成 平均投资回报率为负值 国际乙烯价格均处于相对低位 [2] - 欧洲预计到2027年底将永久失去460万吨乙烯产能 韩国十家头部企业同意削减25%石脑油裂解产能 [2] - 乙烯因高挥发 高运输成本导致单体贸易占比低 衍生物贸易成流向核心体现 [3] - 东北亚地区乙烯链产品仍供不应求 净进口量最大 [3] 区域竞争格局 - 全球乙烯原料呈现轻质化与多元化趋势 乙烷等轻烃占比持续提升 石脑油主导地位弱化 [3] - 中东与北美地区在乙烯现金生产成本上具备突出竞争力 西欧和中国等地区受原油价格影响现金生产成本显著更高 [3] - 北美和中东净出口量领先 [3] 产能扩张趋势 - 2022-2030年全球乙烯产能扩张周期中 亚洲新建和扩建项目的乙烯总产能超过6000万吨 贡献全球60%的新增产能份额 [4] - 中国与印度为乙烯产能扩张主力 [4] - 中国乙烯原料以石脑油为主 煤/甲醇制烯烃与轻烃裂解工艺互补 煤制烯烃凭借资源禀赋 技术突破与产业链韧性形成独特竞争优势 [4]
中金:关注国内外政策走向 2027年后乙烯有望迎来拐点
智通财经网· 2025-09-17 09:15
行业产能扩张现状 - 中国乙烯产能处于快速扩张周期 2024年乙烯当量缺口仍达2100万吨 当量进口依存度为31% [1] - 2025-2027年中国拟新增乙烯产能2482万吨 预计2027年底国内乙烯缺口将基本补齐 [1] - 全球油制乙烯产能中 中国装置水平相对先进 欧洲和日韩产能建成较早且位于全球成本曲线右侧 [1] 海外产能退出趋势 - 欧洲和日韩乙烯产能关停风险较高 2025-2027年海外拟退出产能达597-830万吨 占全球产能3-4% [1] - 海外产能面临加速退出压力 全球供给格局正在重塑 [1][2] 行业拐点预测 - 2027年全球乙烯产能增速将回落至3.3% 较2026年6.5%的增速显著下降 [2] - 结合全球每年3.5%左右的需求增速与新增产能消化时间 判断2027年后乙烯行业有望出现边际改善 [2] - 未来三年全球净增产能分别为1126万吨/1565万吨/840万吨 增速呈先升后降趋势 [2] 政策影响因素 - 国内设定了十亿吨炼油产能上限 但减油增化趋势对乙烯产出仍构成压力 [2] - 2025年7月工信部等五部门启动石化化工老旧装置摸底评估 炼油和乙烯老旧产能存在进一步出清可能 [2] - 行业改善需要控制新增产能总量 调整各类路线投放结构 同时重组老旧产能 [1][2]
券商晨会精华 | 建材行业将进一步深化产业改革 在四个方向进一步突破
智通财经网· 2025-09-17 08:54
市场表现 - 创业板指一度跌幅超过1%但最终收涨0.68% 深成指涨0.45% 沪指涨0.04% [1] - 沪深两市成交额2.34万亿元 较上一交易日放量640亿元 [1] - 机器人 互联网电商 物流板块涨幅居前 猪肉 有色金属 影视院线板块跌幅居前 [1] 防水材料行业 - 防水产品价格在反内卷背景下逐渐企稳 [1] - 防水行业集中度已明显提升 与开工端相关性较强 [1] - 2025年上半年全国住宅用地成交面积同比转正 企业拿地积极性恢复有望带动新开工好转 [1] 乙烯行业 - 中国乙烯仍处于扩张周期 海外产能面临加速退出压力 [2] - 2027年后乙烯有望迎来行业拐点 [2] - 政策严控新增总量及投放结构 重组老旧产能或加速拐点到来 [2] 建材行业改革 - 行业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 在结构优化 绿色化转型 数字化升级 国际化布局四个方向突破 [3] - 水泥行业在反内卷背景下加速去产能 纳入碳交易市场推动供需结构优化 市场集中度向龙头聚拢 [3] - 高端玻纤产品需求因电子信息 新能源产业发展而增加 具备技术研发与规模优势的企业将受益 [3] 消费建材企业 - 龙头企业通过国内+海外双市场协同破局 国内推动反内卷重塑经营秩序 海外加速产能布局 [3] - 国际业务有望成为业绩增长重要增量来源 [3] - 企业盈利水平在行业秩序修复带动下逐步恢复 [3]
九月补涨行情:九大核心赛道(附名单)
搜狐财经· 2025-09-03 09:30
石化化工行业 - 2025年行业"反内卷"政策持续深化 通过产能淘汰、技术升级和产业链协同创新推动盈利修复预期[3] - 8月中国化工产品价格指数环比下降7.48% 但低效产能出清加速 炼油炼化、乙烯、氟化工等细分领域供需结构显著改善[3] - 炼油炼化领域中国石油全球产能第一且产能利用率提升空间大 乙烯领域宝丰能源为煤制烯烃龙头 氟化工领域巨化股份受益三代制冷剂配额制[5] 银行业 - 大型商业银行凭借多元化经营和稳健风控体系 在低利率环境下通过财富管理业务提升中间收入[5] - 2025年上半年银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57.9% 资产规模扩表趋势延续 国有大行中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为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直接受益者[5] - 区域性银行依托本地化优势灵活调整资产结构 股份行中招商银行为零售金融标杆 齐鲁银行为区域经济活跃区龙头[5] 保险行业 - 香港保险市场保费收入同比上涨6.2% 长期储蓄型产品和健康险需求旺盛[5] - 内地险企通过"保险+健康管理"和"保险+绿色能源"等模式拓展服务边界 分红实现率稳定在100%以上[5] - 中国平安构建医疗生态圈闭环 中国太保健康守护计划覆盖全球医疗网络 新华保险专注财富传承型产品创新[6] 证券行业 - 头部券商集中度持续提升 公募新规推动资金回归长期主义 并购重组市场活跃度攀升[6] - 2025年行业净利润同比预增9% 券商指数向上突破概率大 虚拟资产结合传统金融为券商非方向性自营提供增量收益[8] - 中信证券和国泰海通受益并购重组主线 长城证券和长江证券享受公募平配政策红利[8] 文旅消费 - 四川文旅消费半年度游客花费超9125亿元 全国通过"文旅+百业"模式释放消费潜力[8] - 在线预订移动端占比超70% 20-30岁年轻用户成消费主力 商旅数字化和银发旅游成新增长点[8][9] - 西藏旅游和云南旅游自然资源禀赋突出 东百集团和祥源文旅数字化转型领先[8] 酒店餐饮 - 酒店集团通过健康数据管理平台和智能理赔系统等技术创新提升服务效率[9] - 途牛旅游网监测显示酒店用户与休闲旅游用户重合度超30% 首旅酒店和锦江酒店品牌影响力强[10] - 西安饮食和全聚德作为老字号焕发新生机 高端酒店与特色餐饮板块协同发展[10] 能源电力 - 全球能源转型推动光伏和风电装机量持续增长 储能需求迫在眉睫 特高压输电技术突破解决新能源消纳问题[11] - 水电龙头长江电力和华能水电现金流稳定 新能源运营商吉电股份和上海电力推进风光储一体化[11] - 液冷技术降低数据中心PUE并带动氟化液需求 绿电交易市场持续扩容[11] 消费行业 - 政策对食品饮料、家电、医药等板块支持力度加大 高端化和差异化产品渗透率提升[11] - 贵州茅台和泸州老窖品牌溢价能力强 海尔智家和美的集团全球化布局完善[11] - 智能家电企业科沃斯受益消费升级趋势 白酒与家电龙头护城河深厚[11] 基建工程 - "十四五"规划下交通、能源、水利等传统基建持续发力 5G基站和数据中心等新基建占比提升[11] - 装配式建筑和智能建造技术有效降低施工成本 中国中冶和广东建科具备EPC总承包优势[12] - 蕾奥规划和华电科工城市更新项目经验丰富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成渝双城经济圈规划提供政策驱动[12]
全球炼化及烯烃行业格局展望
2025-08-25 22:36
**全球炼化及烯烃行业格局展望关键要点**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行业涉及全球炼油行业与乙烯等石化行业[1] * 公司涉及国家石油公司如中国石化 中国石油 国际石油公司 以及民营企业如龙盛 恒力[1][8][11] **炼油行业核心观点与论据** * 全球炼油毛利率预计在2030年左右达峰值后下滑[1][2] * 全球炼油开工率预计2025年达78%至79% 2030年左右达峰值后因石油需求增速放缓而逐步下降[2] * 到2035年全球约22%的炼油产能(1,840万桶/天)面临关停风险 欧洲和中东地区合计占高风险关停产能一半以上[1][7] * 已有约150万吨/天的炼厂宣布关停或转型 中国占50%[1][5] * 欧洲因碳成本上升和电气化进程加快 石油需求显著下降[2] * 中国成品油需求在2024年达峰值 炼厂逐渐转向生产石化原料以减少汽柴油产量[2] * 非经合组织国家如非洲 预计到2035年石油需求每天增加100万桶[2] * 国家石油公司因政府支持关停意愿较低 国际石油公司更可能关闭或出售盈利微薄的老旧炼厂[1][8] * 不经济炼厂可能关闭或转型为生物燃料生产设施(如美国有炼厂转型为氢能或可回收燃料设施)[1][4][6] **乙烯行业核心观点与论据** * 全球约40%-50%的乙烯资产处于负利润或盈亏平衡状态 行业处于周期底部[1][14] * 处于利润前端的是中东和美国利用廉价乙烷的厂家 日韩 欧洲许多企业则处于亏损或盈亏平衡状态[14] * 2020年后全球乙烯投资主要由中国主导 民营企业大量进入[1][11] * 2025-2028年 中国的投资将主要由中石油 中石化等大型炼油公司主导 转向增产石化产品[1][12] * 全球约有6,300万吨乙烯产能面临关闭风险 占2025年全球总产能的27% 高中风险产能约占55%(3,000万吨左右) 主要集中在亚洲和欧洲[1][18] * 中国约有1,100万吨乙烯产能在未来五年内面临关停 其中500多万吨为高风险[1][19] * 中国超过20年的老旧裂解装置总产能约890万吨 占2025年总产能15% 预计"十五五"期间至少关停六七百万吨[19][20] * 中国政府对新项目审批趋严并控制单套装置规模 预计2030年前后投放的新项目将显著减少[3][21] * 日韩台地区预计将逐步退出部分不赚钱或老旧设备(韩国可能减少270~370万吨产能 日本2013-2015年退出了150万吨)[3][22] * 到2028年 欧洲乙烯总产能预计减少12% 上游装置关停多于下游 将更多依赖从中东和美国进口[24] **其他重要内容** * 预测受地缘政治紧张 碳关税 新能源转型速度等因素影响[4] * 若全球高中风险装置全部关闭 全球开工率预计提升约2% 欧洲开工率从74%提升至86%[29] * 到2027-2028年 欧洲和中国的新旧产能调整将显著影响全球供需关系 若高风险产能逐步减少(如每年600万吨)将接近供需平衡[3][32] * 乙烯利润将有所修复 高成本小型装置退出市场后整体成本预计下降约15美元[3][33] * 中国经济复苏对石化产品需求端影响显著 包括房地产 汽车等行业的需求驱动[36] * 全球石化产品需求仍在增长但增速放缓 与GDP增速相当或略低 欧洲需求萎缩严重 中国和东南亚绝对需求量仍在增加但供应增速超过需求增速[31]
股市热度下反内卷板块的机会展望
2025-08-24 22:47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石化化工行业[1][2][3] - 煤炭行业[8] - 水泥行业[9] - 钢铁行业[10][11][12] - 有色金属行业[13][16][17] - 碳酸锂市场[14][15] - 快递行业[19] - 航空业[20][21][22] - 宏观经济与市场流动性[24][25][26][27][28][29] 核心观点和论据 石化化工行业 - 面临新一轮政策调控 200万吨以下炼厂产能或被淘汰 乙烯等项目受限 20年以上老旧装置面临调整 约束国内产能利用[1][2][3] - 行业自2022年下半年进入下行周期 企业安全投入和资本支出大幅下降 2024年国内资本支出下降20% 预计2025年下降20%[4][5] - 海外大规模产能关停 欧洲关闭近500万吨乙烯对应1200万至1400万吨相关产品产能 韩国宣布关闭1500万吨中的1/4[5] - 中证细分化工龙头指数PB分位数处于历史低位 自2012年以来PB分位数仅为27%至28% 龙头企业如万华 华鲁 扬农等未来一年半内或有明显收益[1][6] 煤炭行业 - 能源局限制单矿超产政策趋严 单矿单月超产不能超过10% 全年不能超过核定产能[8] - 煤价走势取决于政策执行力度 合理煤价区间预计在650-750元之间 影响煤炭企业盈利[1][8] 水泥行业 - 面临通过限制超产生来控制产能和产量的问题 工信部2024年10月出台文件要求超产生企业在2025年底前补足指标 但具体惩罚措施尚不明确[9] - 短期基本面不强 但下半年财政大概率持续发力以稳内需 龙头企业如海螺 华新等仍具有配置价值[9] 钢铁行业 - 盈利波动较大 高峰时吨毛利曾达到200多元 目前回落至100元以内[10] - 2025年出口总量预计超过1.2亿吨 但增长存在不确定性 建议关注华菱 宝钢等龙头企业[11][12] 有色金属行业 - 反内卷政策对上游资源品影响较小 但对冶炼和下游加工制造业有显著推动作用[13] - 氧化铝方面 新扩建项目必须匹配权益铝土矿产量 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不再新增产能 新改扩建项目必须达到强制性能耗标准先进值和环保绩效A级水平[16] - 铜铝加工方面 再生铜和再生铝作为灰色区域 在反内卷政策氛围下推动供给侧相关政策执行力增强 783号文禁止特定企业享受税收优惠和选择性补贴[16] - 铝铜材出口退税13%取消政策加速产业升级和中小企业产能退出[17] - 美联储鸽派表态提升降息预期 上游供需偏紧的铜 铝 黄金及小金属钨 稀土 钴等预计将出现价格上涨和估值提升[1][18] 碳酸锂市场 - 矿权正规化对碳酸锂市场产生直接影响 新的矿产资源法自2025年7月1日起实施 对战略性矿产进行合规化管理[14] - 短期内可能带来价格底部反弹 但不会导致碳酸锂价格系统性反转[15] 快递行业 - 反内卷提价显著 广东地区平均提价约5毛钱 从原来的8毛钱提高到现在的一块四以上 浙江地区提价幅度相对较小[19] - 提价预计将长期维持 显著提高通达系快递公司的盈利能力 一季度通达系单票利润分别为中通2毛6 圆通1毛4 韵达5分钱和申通4分钱[19] 航空业 - 近两个月股价并未明显受益于反内卷主题 暑运票价同比跌幅约为8% 8月份有所缓和但仍有6%左右[20][21] - 航空业协会发布关于航空客运行业自律的公约 杜绝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的恶意竞争行为 加强对OTA和机票销售代理的监督管理[22] - 三大航连续五年亏损 高资产负债率问题严重 公约对于降低资产负债率 改善盈利状况具有重要意义[22] 宏观经济与市场流动性 - M1 M2增速回升主要受到企业结汇需求增加的驱动 2025年上半年中国贸易顺差创历史新高[24] - 美联储货币政策从鹰派转向鸽派 进一步降息可能驱动企业结汇需求继续释放[25] - 反内卷政策减少供给 抑制新增产能 从而抑制融资需求 可能出现资金过剩状态[26] - 市场流动性增加总体上对各种资产类别都是利好的 目前更多资金正在流向股市 商品市场也表现出较强支撑 债券市场相对偏弱[27] - 居民入场股市的热度还没有2024年9月24日那一轮高 目前更多的是机构和高净值客户的钱进入股市[28] - 需要关注股票市场达到重要点位后的反向变化 以及各类资产之间动态关系带来的投资机会[29] 其他重要内容 - 去产能问题比上一轮供给侧改革更为复杂 涉及地方政府和各部委之间更多的协调工作[7] - 矿权正规化措施旨在规范原先不正规的行为 而非抑制战略性矿产开发[14] - 航空业反内卷公约不是政府官方文件 但从重要方面规范了航空公司及机票代理人的运营管理[22] - 中国央行在2024年年底修改了M1口径 将居民和金融机构活期存款纳入统计范围[24] - 如果价格战加剧 将影响航空公司的现金流 对飞行员培训 机队管理及维修造成困扰 进而威胁安全运行[22]
规模最大的化工ETF(159870)涨超1%,盘中净申购近3亿份,冲刺连续9天净流入
新浪财经· 2025-08-22 11:43
江苏省化工产业政策调整 - 江苏省时隔五年修订化工产业结构调整目录 新增限制化学合成类农药原药新产能和光气新生产点 农药行业成为重点限制领域 [1] - 政策直接指向扬农化工、江山股份、利民股份等龙头企业 长期逻辑指向市场份额提升 [1] 钛白粉行业价格动态 - 龙佰集团自2025年8月18日起上调钛白粉价格 国内客户每吨上调500元人民币 国际客户每吨上调70美元 [1] - 超过20家生产企业跟进涨价 部分企业发布暂停接单通知 推迟发货等待市场明朗 [1] - 此次涨价是行业自3月后历时5个月的首次调涨 也是下半年首次调涨 [1] 宏观环境与政策效果 - 7月PMI、PPI和CPI数据表明反内卷政策初步见效 宏观和供给侧改革均为慢变量 [2] - 美国降息和欧洲财政预期提升推动海外宏观边际走强 关税脱敏改善外部环境 为化工周期转向提供需求基础 [2] 行业投资主线 - 主线一聚焦宏观预期和盈利估值修复 关注万华化学、华鲁恒升、华峰化学、鲁西化工等业绩韧性强且估值合理的龙头白马 [3] - 主线二关注供需格局良好的涤纶长丝和烧碱行业 产能利用率85%以上且新增产能较少 标的包括桐昆股份、新凤鸣、嘉化能源、新疆天业 [3] - 主线三聚焦国内反内卷和海外产能退出 涉及炼油和乙烯领域 关注恒力石化、荣盛石化、卫星化学、上海石化、中国石化 [3] - 主线四关注亏损严重且国有企业占比高的纯碱和PVC行业 标的中泰化学、三友化工、博源化工 [3] 板块市场表现 - 中证细分化工产业主题指数上涨1.14% 成分股航锦科技涨停10% 宏达股份涨5.77% 巨化股份涨5.21% 三美股份和万华化学跟涨 [3] - 化工ETF上涨1.53% 报0.67元 盘中净申购2.88亿份 [3] - 化工ETF近8天连续资金净流入 合计吸金21.54亿元 日均净流入2.69亿元 最高单日净流入8.14亿元 [4] - 中证细分化工产业主题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包括万华化学、盐湖股份、巨化股份等 合计权重43.54% [4]
石化行业 国内“反内卷”及海外产能清退专家电话会
2025-08-20 22:49
行业与公司 * 石化行业 国内反内卷政策及海外产能清退[1] 核心观点与论据 **国内政策与行业影响** * 国家反内卷政策力度加大 预计持续3到4年 将加速石化行业落后产能淘汰[1][2][3] * 政策明确指向石化行业 小型 老旧民营炼油装置可能面临关停 如200万吨以下且超过20年的炼油装置[1][6][9] * 国家将从总量控制 淘汰老旧装置 严格审批乙烯项目和碳排放管理等方面推动行业发展[8] * 江苏省已先行颁布相关整改方案 映射出国家层面的严格态度[10] * 供给侧改革扩展至石化领域 国家双碳政策强调高质量发展 通过技术改造降低排放[3] * 审批难度增加 特别是对于非高端产品 仅生产乙烯已不足以满足需求 必须向精细化工和高端材料方向转型[11][17] **产能现状与趋势** * 中国炼油产能接近11亿吨红线 未来将采取减量措施[1][6] * 乙烯产能增加了约1.7倍 但煤制乙二醇因缺乏经济性和高能耗未获批[6] * 聚乙烯增长迅速 几乎翻倍[6] * 丙烷脱氢装置的集中投放导致丙烯产能过剩严重[1][7] * 中国乙烯产能占全球24% 产能利用率约为80%[15] * 乙烯装置开工率在80%以上 丙烯装置开工率约为70%[16] * 中国现有约300万吨乙烯老旧产能可能面临淘汰[17] **企业影响与差异** * 本次政策可能对小型 老旧民营企业产生更大影响[9] * 央国企通常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进行技改 而民营企业除非万不得已才会改进[9] * 民营大型炼厂由于规模较小更容易进行技术改造 而三桶油则面临大量老旧设备需要技改的问题[14] * 三桶油(中石油 中石化 中海油)占据主导地位 大部分炼油能力都在300万吨以上[13] * 新上的炼化装置更具优势 无需进行任何动作[14] **海外产能清退与影响** * 海外乙烯产能清退频发 主要原因是经济性不足和装置老旧[1][29] * 欧洲 日本 韩国及东南亚地区的企业因成本高昂而缺乏竞争力 小型 老旧且缺乏综合竞争能力的装置被迫关停[1][29] * 欧洲乙烯产能较大 总计约六七百万吨 但由于上游逐步退出 导致下游装置面临关停[22] * 韩国宣布关闭约200多万吨的乙烯产能 日本关停50多万吨乙烯产能[23] * 海外产能清退将推高需求 使得大型央企和大连化企业受益[17] * 欧洲市场对进口产品尤其是来自中国的终端附加值产品需求预计将推高[19][21] **技改挑战与成本** * 改造石化设备会增加成本 投资金额通常在几个亿到十几个亿之间[28] * 一个千万吨级老厂改造成本可能达到10亿至20亿人民币[18] * 节能降碳投资需求巨大 如热交换优化 蒸汽驱动升级等需要2到3亿人民币投资[18] * 改造周期长 关键设备需排队购买 可能导致溢价增加 若无法按期完成整改 企业将面临关停风险[4][28] * 乙烯装置的裂解炉和压缩机等主体设备改造成本非常高[4][28] * 20年以上老旧炼油装置占比超过30% 这些大型老旧装置存在改造预期[27] **行业发展趋势** * 石化行业的发展趋势是向精细化工和高端材料转型[1][11] * 全球石化行业进入调整周期 进行再平衡[24][26] * 老旧装置需淘汰 一般石化装置的生命周期为20年[1][11] * 未来中国乙烯产业的发展将面临严格审批 重点关注能耗 排放以及产业延伸能力[17] * 设备制造企业以及工程设计企业将受益于行业改造过程[26] 其他重要内容 * 国家将通过储备池机制管理乙烯项目申报 将碳排放标准纳入审批流程[8] * 轻质原料裂解由于低碳排放可能受益 但煤制乙烯等项目审批难度大[8] * 海外一些新投产但区位不佳 能源成本高的新装置也面临关停压力[29] * 对于传统大化工企业 如果没有精细化工产品支撑 仅靠初级化工产品难以维持竞争力[29] * 设计和折旧周期通常按20年来计算 是判定装置使用年限的一个重要节点[31]
2025年上半年中国乙烯产量为1814.4万吨 累计增长10.9%
产业信息网· 2025-08-16 11:36
乙烯行业产量数据 - 2025年6月中国乙烯产量为285万吨 同比增长5 8% [1] - 2025年上半年中国乙烯累计产量为1814 4万吨 累计增长10 9% [1] 相关上市企业 - 涉及乙烯行业的上市企业包括中国石油(601857) 中国石化(600028) 万华化学(600309) 荣盛石化(002493) 盐湖股份(000792) 宝丰能源(600989) 东方盛虹(000301) 巨化股份(600160) 君正集团(601216) 上海石化(600688) [1] 数据来源 -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和智研咨询整理 [3]
多重不稳定因素影响 乙烯产业发展在欧洲或将停滞
欧洲化工行业现状与挑战 - 过去18个月欧洲化工行业经历蒸汽裂解装置关闭及下游产能整合潮[1] - 多重因素导致此轮整合包括原料成本上涨、石脑油裂解利润承压、低价进口产品冲击、市场结构性过剩及需求低迷[1] - 欧洲已有6座裂解装置关停或计划关停未来这一数字可能上升[1] - 具体案例包括沙特基础工业公司关闭英国威尔顿乙烷裂解装置基本退出欧洲乙烯市场[1] - 陶氏化学宣布将于2027年四季度关闭德国伯伦的蒸汽裂解装置[1] 乙烯产能与供需平衡 - 市场分析认为必须进一步削减乙烯产能以缓解供应过剩局面[1] - 截至2024年底欧洲裂解装置开工率约75%处于历史低位[2] - 需要进一步削减约200万吨/年乙烯产能才能使开工率回升至90%推动区域烯烃市场供需再平衡[2] - 欧洲已宣布裂解装置关闭计划涉及总产能为395万吨/年[2] - 英力士公司位于比利时安特卫普的一号项目乙烷裂解装置将于2026年底投产产能为140万吨/年相当于抵消欧洲已宣布关闭计划产能的37%[2] 全球原料需求与区域成本差异 - 全球裂解装置原料需求将从2024年4.32亿吨增至2034年6.1亿吨[2] - 2024年由乙烷与石脑油生产的乙烯各7400万吨[2] - 2034年由乙烷生产乙烯将达到1.01亿吨由石脑油生产乙烯将达到9800万吨[2] - 乙烷继续作为美国和中东主流裂解原料欧洲主要使用石脑油导致欧洲乙烯生产成本更高[2] - 欧洲乙烯市场除非立即进行整合以扭转多年产能过剩否则将陷入长期下行周期[2] 欧洲乙烯价格与利润压力 - 欧洲乙烯生产利润与价格预计今年剩余时间仍将承压[3] - 2022年底以来欧洲乙烯现货均价在790欧元/吨上下波动2023年7月价格曾一度跌至563欧元/吨[3] - 2022年二季度以来欧洲乙烯现货价格持续低于其他地区普遍结算价格导致欧洲乙烯生产商逐渐失去全球竞争力[3] - 成本过高严重制约欧洲乙烯产业发展地缘政治、关税政策与其他宏观经济不稳定因素也正产生影响[3] 市场前景与预测 - 分析指出英国乙烯生产下游消化渠道有限出口能力受制约导致市场需求严重不足无法支撑多座裂解装置运营[1] - 报告预测2028年全球乙烯价格将全面复苏因乙烯需求增速最终将超过新增产能[2] - 缺乏相关政策补贴乙烯产业发展在欧洲或将停滞[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