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动力系统
icon
搜索文档
联合动力IPO:第三方动力系统龙头,年收入超160亿,以模块化技术实现逆势突围
梧桐树下V· 2025-06-11 16:12
公司概况 - 联合动力是第三方动力系统龙头企业,2024年收入超160亿元,市占率领先 [2] - 公司起源于2009年汇川技术的新能源汽车事业部,2016年独立运营 [2] - 专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产品涵盖电驱系统和电源系统 [2] - 构建了覆盖动力域、兼具平台化、自主化和灵活集成特点的完备产品体系 [2] 产品与技术 - 电驱系统产品覆盖全谱系乘用车和商用车,支持多种动力架构,功率覆盖至275kW以下,最高转速达30,000rpm [3] - 电源系统产品覆盖6.6kW至22kW功率范围,OBC及DC/DC转换器峰值效率均超过94.5% [3] - 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21.06亿元,形成26项产品核心技术与6项平台核心技术 [15] - 已取得98项发明专利及407项实用新型专利,主导参与超20项国家标准制定 [15] 市场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复合增长率高达79.39%,2024年营收161.78亿元 [5] - 扣非归母净利润从2022年-1.88亿元扭亏为2023年1.58亿元,2024年跃升至9.13亿元,同比增速达477.23% [5] - 2024年毛利率提升至16.85%,其中电源系统毛利率14.12%,电驱系统毛利率17.25% [8]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26.53亿元,ROE高达21.48% [9] 行业趋势 - 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823.6万辆,中国占比超过70%,渗透率达38.9% [10] - 电控与三合一电驱系统装机量2024年分别达1,244.8万台和775.8万台,同比增长均超40% [13] - 车载充电机2024年出货量达1,049万台套,2019-2024年复合增速超过59% [15] - 混动与增程式车型占比三年间从24.05%跃升至41.50% [15] 发展战略 - 构建模块化产品与技术平台,提升开发效率和响应速度 [6] - 通过供应链垂直整合降低外部依赖,推动核心零部件国产化 [8] - 规划第六代产品开发,提升智能化水平,突破性能极限 [15] - 加速全球化布局,近三年累计获得12个电源系统海外定点项目,2024年境外收入7.69亿元 [16]
Matias Giannini:多方协同,以多元解决方案迈向“净零”之路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05 11:25
论坛概述 - 第五届车用动力系统国际论坛在上海松江召开,由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政府、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指导,浩思动力承办 [1] - 论坛汇聚政界、产业界、学术界人士,共探全球汽车动力系统多元发展之路 [1] - 浩思动力CEO Matias Giannini强调净零排放需要产业链上下游通力合作 [1] 行业转型现状 - 全球汽车产业处于电气化转型关键阶段,各地转型节奏不同但目标一致指向净零 [3] - 预计2040年纯电动汽车占全球新车销量比例或超50%,但剩余50%新车需依赖高效内燃机或混合动力系统 [3] - 行业面临核心挑战:如何持续投资创新以保障非纯电动车型的高效环保性能 [3] 浩思动力战略布局 - 公司提出多路径共达零碳战略,整合吉利、雷诺技术积淀,提供高效内燃机和混合动力解决方案 [4] - 全球布局包括五大研发中心、17个生产基地,年产能达500万套,覆盖80%混动及燃油车市场需求 [4] - 2025上海车展展示四大技术领域:可替代燃料解决方案、混合动力系统、增程器技术、未来超混动力 [4] - 未来超混动力技术整合发动机、电机、变速器和电力电子设备,兼容多种燃料且适配电动汽车平台 [4] 中国市场定位 - 2024年中国插电混动车型增速首次超越纯电车型,反映市场对多元技术路径的认可 [5] - 浩思动力将中国视为核心增长引擎,计划通过协同合作推动本土零碳解决方案 [5] - 公司强调车企与供应商需加速合作以提速电气化转型 [5]
王瑞平:预计2030年全球汽车市场混动、电动、燃油三分天下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05 10:57
全球汽车动力系统发展现状 - 2024年全球汽车销量超9000万辆,同比增长1.8%,中国市场占比超三分之一 [3] - 2024年Q1全球纯电车型销量占比14.5%,混合动力(HEV/PHEV/REV)占比16%,首次超越纯电 [3] - 北美和欧洲市场纯电增长放缓,HEV显著增长,日韩市场HEV增速同样迅猛 [3] 混合动力技术演进历程 - 1997-2007年为初创期,混合动力市场接受度低 [4] - 2007-2014年进入扩散期,欧美日车企相继跟进 [4] - 2020年后爆发增长,中系车企主导PHEV/REV技术路线,PHEV/REV成为增速最快领域 [4] - 当前技术趋势为双电机、大电池、可油可电,PHEV/REV方向明确 [4] 动力电气化技术突破 - 中国混动发动机热效率从5年前39%提升至46%+ [5] - 混动电机峰值效率达98%,损耗降20%,碳化硅电控效率提升至99%且体积减半 [5] - 电池能量密度显著提升,控制智能化从模块化向跨域集中演进 [5] - 能源多元化涵盖汽油、柴油、甲醇混动,氢能研究快速推进 [5] 混合动力面临的挑战 - 技术瓶颈:混动发动机高效化、高速反电动势控制、氢/甲醇燃料应用需突破 [5] - 基础设施:充电桩密度影响资本投入,中国利用率是欧洲3倍 [6] - 成本压力:2024年新能源汽车降价5%-15%,需平衡技术质量与成本控制 [6] - 全球化:复杂国际环境下需加强产业链生态共建与ESG协同 [7] 混合动力未来展望 - 2030年中国市场电气化渗透率或达75%(混动+纯电),全球新能源渗透率或达60% [7] - 技术路径:磁通变速电机、新型半导体材料、绿色能源将突破 [7] - 区域发展:中国侧重插电/增程,欧洲优先电动/插电,美国主推混动/电动 [8] - 行业协同:产学研融合加速动力转型,混动优势将在低充电密度区域凸显 [7][8]
李开国:内燃机和电动化结合是必然结果,混合动力要加大发展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05 09:32
论坛背景 - 第五届车用动力系统国际论坛在上海松江召开,由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政府、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指导,浩思动力承办 [1] - 论坛汇聚政界、产业界、学术界等各方力量,共探全球汽车动力系统多元发展之路 [1] -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监事长李开国围绕"汽车低碳技术发展路径"作主旨报告,透露《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3.0》或将于今年9~10月正式发布 [1] 中国汽车产业现状 - 2024年中国汽车产销超3100万辆,市场进入平稳增长期 [3] - 2024年天然气重卡增长迅速达17.8万辆,拯救发展低迷的商用车产业 [3] - 2023年燃油新车平均装备质量1.63吨,单位整备质量油耗3.68L/100km/t,较2019年下降约17% [3] - 发动机热效率超43%,混合专用汽油机装车,功率分流、P1+P3等混动技术规模量产 [3] - 与2019年相比,2023年乘用车单车平均排放下降13%~18%,商用车单车排放下降15%~30% [3] 绿色低碳发展目标 - 2023年发布《汽车产业绿色低碳发展路线图1.0》,对2040年乘用车、商用车提出明确降碳目标 [4] - 2040年乘用车平均碳排放要减少60%,商用车要降低41% [4] - 2040年混合动力新车型平均油耗下降22%,典型A级EV电耗下降16% [4] - 2040年牵引车(49t)柴油车平均油耗下降14%,EV电耗下降10% [4] - 能耗下降需依靠内燃机和电动化结合,混合动力占比和渗透率将越来越高 [4] 技术发展路径 - 《技术路线图3.0》提出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和工具实现节能减碳目标,包括混动化、低碳化、智能化 [5] - 混合动力是节能低碳重要技术路径,2023~2024年混合动力车型销量成倍增加 [5] - 提高发动机热效率和宽域高效区是混合动力发展的重要抓手 [5] - 低碳零碳内燃机发展需关注燃料问题,2030年氢能将迎来发展拐点 [6] - 2040年低碳零碳发动机目标:最高热效率达52%,升功率35Kw/L,关键部件成熟度达9级 [6] 整车节能要求 - 《技术路线图3.0》首次对A0级、A级、B级、C级、D级五种等级车型分别提出节能和技术要求 [7] - 整车节能要求包括轻量化与可回收材料、低阻低摩擦、智能化能量管理等方面 [7] - 乘用车发展重点在混动技术,商用车将出现多种动力并存 [7] - 柴油机和天然气发动机热效率需进一步提升,混合动力和氢/氨等零碳燃料在特定场景加快示范应用 [7]
冲击“民用无人机电机”第一股,三瑞智能IPO胜算几何
北京商报· 2025-06-04 20:56
IPO概况 - 公司创业板IPO获受理 拟募资7 69亿元 成为今年以来首批受理的创业板IPO企业之一 [1] - 若成功上市 将成为"民用无人机电机"第一股 [1][3] - 实控人吴敏直接持股43 17% 合计控制81 06%表决权 [4]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 62亿元 5 34亿元 8 31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51 3% [3] - 同期归属净利润分别为1 13亿元 1 72亿元 3 33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71 6% [3] - 2024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达55 32% 较2022年提升13 04个百分点 [2] - 2023年现金分红1 3亿元 占当期归属净利润75 5% [3][4] 募投项目 - 拟投入7 69亿元募资款用于三大项目:无人机及机器人动力系统扩产 研发中心及总部建设 信息化升级及智能仓储中心建设 [4] 行业地位 - 2024年全球民用无人机电动动力系统市场份额仅次于大疆创新 排名第二 [3] - 国内无直接可比上市公司 主要竞争对手大疆创新 好盈科技等均为非上市公司 [3] - 全球民用无人机市场近五年复合增长率24 14% [11] 供应链特点 - 2024年第四大供应商新东达采购额1464 54万元 占比4 56% 该供应商成立当年即开始合作 [5][6] - 另一主要供应商吉塔科技由关联企业合并列示 其中吉塔智能于2024年注销 [8][9] 客户结构 - 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占比从2022年18 3%提升至2024年28 28% [10] - 2023-2024年前五大客户中仅悬拓电子连续出现 其余均为新客户 [10] - 产品出口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通过经销商触达分散的终端客户 [11]
三瑞智能2024年营收超8亿 无人机动力系统领军企业冲刺创业板
证券时报网· 2025-06-03 18:17
公司概况 - 南昌三瑞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计划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 国泰海通证券担任保荐人 [1] - 公司成立于2009年 是行业领先的无人机与机器人动力系统制造商 主营无人机电动动力系统及机器人动力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1] - 2024年营收8.31亿元 产品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2]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62亿元、5.34亿元和8.31亿元 主营业务复合增长率达51.59% [2] - 2022年至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均为正 归母净利润同步呈逐年增长态势 [2] 市场地位 - 按2024年销售额统计 公司在全球民用无人机电动动力系统行业市场份额仅次于大疆创新 排名第二 [2] - 公司是国内产品线最丰富、业务布局最完善的专业无人机动力系统厂商之一 [2] - 每年为全球约1800家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 [2] 技术实力 - 公司拥有13项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 涵盖一体化动力模块集成技术、电磁设计及优化技术、热管理效率优化技术等 [3] - 截至2025年4月30日 公司拥有已授权境内专利357项、境外发明专利4项 已登记软件著作权26项 [3] 产品矩阵 - 在无人机电动动力系统领域拥有50余个系列300余款产品 涵盖电动动力系统全品类 [4] - 在机器人动力系统领域拥有10余个系列60余款产品 在人形机器人、四足机器人、外骨骼及穿戴设备等新兴领域取得显著突破 [4] - 积极布局eVTOL等战略性新兴领域 [4] 募资计划 - 拟募资7.69亿元用于无人机及机器人动力系统扩产项目、研发中心及总部建设项目以及信息化升级及智能仓储中心建设项目 [5] 行业前景 - 无人机与机器人行业是国家重点扶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质生产力典型代表 [3] - 《"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明确支持无人机应用在邮政快递物流、城市公共服务、应急救援、公共卫生等领域 [5] - 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 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 [5] 未来规划 - 将持续拓展产品矩阵、增强产品性能 并积极培养和引进行业内的优秀人才 [6] - 在确保无人机电动动力系统技术保持领先地位的同时 进一步加强机器人动力系统的研发及业务拓展 [6]
丰田汽车(TM.US)斥资260亿美元私有化核心供应商丰田工业(TYIDY.US)
智通财经网· 2025-06-03 17:31
丰田工业私有化交易 - 丰田汽车与关联企业通过丰田不动产以3.7万亿日元(约合260亿美元)价格将丰田工业私有化 [1] - 收购价每股16,300日元较当前股价18,400日元折价11% [1] - 实际交易规模较市场预期420亿美元缩水38% [1] - 丰田汽车持有丰田工业24%股权 丰田工业反持丰田汽车9%股份及日本电装超5%股权 [1] - 交易主导方丰田不动产由丰田家族第四代掌门人丰田章男担任董事长 [1] 日本企业治理转型 - 交叉持股行为正面临严格监管和投资者审视 管理层收购案例增多 [2] - 东京证券交易所强化股东回报要求 企业加速剥离非核心资产 [2] - 丰田案例显示简化股权结构可提升决策效率并释放被冻结资产价值 [2] 丰田集团历史背景 - 丰田工业前身为1926年丰田佐吉创立的自动织机厂 其汽车部门后来发展为丰田汽车 [1] - 此次交易未突破日本财团传统框架 但被视为响应治理改革的信号 [1]
创业板年内首批受理企业出炉!背后创投机构云集→
证券时报· 2025-06-02 23:10
创业板IPO受理情况 - 三瑞智能和宏明电子创业板IPO审核状态于5月30日更新为"已受理",成为2025年创业板首批获受理企业 [1] - 两家企业均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代表 [2] 三瑞智能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成立于2009年,主营业务为无人机电动动力系统及机器人动力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远销全球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 [4] - 2024年公司在全球民用无人机电动动力系统市场份额为7.1%,排名全球第二,仅次于大疆创新 [6] - 2022-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3.62亿元、5.34亿元、8.31亿元,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01亿元、1.62亿元、3.21亿元 [7] 三瑞智能募资计划与用途 - 拟募资7.69亿元,投向无人机及机器人动力系统扩产项目、研发中心及总部建设项目、信息化升级及智能仓储中心建设项目 [3][8] - 募资将全部用于主营业务,无计划用于财务性投资或证券类业务 [8] - 公司表示A股上市将提升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助力全球业务拓展 [9] 三瑞智能融资历史 - 曾进行2轮融资,出资方包括达晨创投、凯复资本、成都沪蓉创投等 [10] 宏明电子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从事阻容元器件及精密零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拥有60多年电子元器件生产经验 [12] - 高可靠MLCC、有机及云母电容器等产品在防务领域具有较强竞争力 [12] - 电子元器件行业是国防现代化建设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基石 [12] 宏明电子募资计划与用途 - 拟募资约19.51亿元,投向高储能脉冲电容器产业化建设、新型电子元器件及集成电路生产、精密零组件能力提升等8个项目 [12][16] - 募资旨在提升研发实力、扩大产能、完善产品结构,同时增强市场知名度和客户拓展能力 [13] 宏明电子融资历史 - 曾进行2轮融资,出资方包括申万宏源长虹股权、九鼎投资等 [13]
创业板年内首批受理企业出炉!背后创投机构云集→
证券时报网· 2025-06-02 18:19
创业板IPO受理情况 - 三瑞智能和宏明电子创业板IPO审核状态于5月30日更新为"已受理",成为2025年创业板首批获受理企业 [1] - 两家企业均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代表 [1] 三瑞智能业务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09年,是行业领先的无人机与机器人动力系统制造商,主营业务为无人机电动动力系统及机器人动力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 - 产品远销全球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 [2] - 2024年全球民用无人机电动动力系统市场份额为7.1%,排名全球第二 [2] 三瑞智能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62亿元、5.34亿元、8.31亿元 [2] - 2022-2024年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01亿元、1.62亿元、3.21亿元 [2] 三瑞智能募资计划 - 拟募资7.69亿元投向无人机及机器人动力系统扩产项目、研发中心及总部建设项目、信息化升级及智能仓储中心建设项目 [2] - 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主营业务,无财务性投资计划 [3] 三瑞智能战略规划 - 积极进行全球化布局,致力于将高品质产品推向国际市场 [3] - A股上市将提升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助力全球业务拓展 [3] - 曾进行2轮融资,出资方包括达晨创投、凯复资本等 [4] 宏明电子业务概况 - 公司从事以阻容元器件为主的新型电子元器件和精密零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7] - 拥有60多年电子元器件生产经验,产品在防务领域具有较强竞争力 [7] - 电子元器件是支持国防现代化建设和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石 [7] 宏明电子募资计划 - 拟募资约19.51亿元投向高储能脉冲电容器产业化建设、新型电子元器件及集成电路生产、精密零组件能力提升等8个项目 [8] - 上市旨在提升研发实力、扩大产能、完善产品结构和产业布局 [8] - 曾进行2轮融资,出资方包括申万宏源长虹股权、九鼎投资等 [8]
一天受理4家IPO
梧桐树下V· 2025-06-02 11:06
成都宏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创业板IPO - 公司前身成立于1981年10月,2000年9月变更为股份公司,注册资本9116.2018万元 [3] - 主营业务为阻容元器件等新型电子元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应用于消费电子和新能源电池等领域 [4] - 控股股东为川投信息产业集团(持股56.50%),实控人为四川省国资委 [5] - 2022-2024年营收持续下降,分别为31.46亿元、27.27亿元、25.25亿元,扣非净利润从4.68亿元降至2.77亿元 [5][6] - 选择创业板上市标准为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不低于1亿元 [7] -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从63.84%降至59.47%,第一大客户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 [8][9] - 拟募资19.51亿元,主要用于高储能脉冲电容器等7个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10] 南昌三瑞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业板IPO - 公司前身成立于2009年10月,2023年8月变更为股份公司,注册资本3.6亿元 [11] - 主营业务为无人机与机器人动力系统,2024年全球民用无人机动力系统市场份额7.1%,排名第二 [12] - 实控人吴敏合计控制81.06%表决权 [13] - 2022-2024年营收从3.62亿元增至8.31亿元,扣非净利润从1.01亿元增至3.21亿元 [14][15] - 选择创业板上市标准为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不低于1亿元 [16] -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从18.30%提升至28.28% [17][18][20][22] - 拟募资7.69亿元用于动力系统扩产等3个项目 [24] 陕西旅游文化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主板IPO - 公司成立于2011年4月,2017年挂牌新三板,注册资本5800万元 [25] - 主营业务为旅游演艺、索道和餐饮,依托华清宫、华山等旅游资源 [25] - 控股股东为陕西旅游集团,实控人为陕西省国资委 [25] - 2022年亏损0.76亿元,2024年扣非净利润达5.02亿元 [25][26] - 选择主板上市标准为预计市值不低于50亿元且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 [27] -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稳定在25%-29%,第一大客户为陕西华山旅游集团 [28][29] - 拟募资15.55亿元用于泰山秀城等4个建设类和3个收购类项目 [30][31] 淄博大亚金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交所IPO - 公司成立于1997年3月,2015年挂牌新三板,注册资本3.63亿元 [32] - 主营业务为金属表面处理业务和船舶铸件业务 [32] - 实控人韩庆吉合计控制49.67%表决权 [33] - 2022-2024年营收从10.08亿元增至11.99亿元,扣非净利润从0.37亿元增至1.50亿元 [34][35] - 选择北交所上市标准为预计市值不低于2亿元且净利润达标 [36] -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从28.62%降至26.72% [36] - 拟募资1.81亿元用于1个项目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