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装备

搜索文档
一级市场反向并购开启?
36氪· 2025-07-10 08:20
反向收购案例 - 智元机器人拟以21亿元收购科创板上市公司上纬新材至少63.62%股权 交易完成后控股股东变更为智元恒岳 实际控制人变更为CEO邓泰华 核心团队包括彭志辉等 [2] - 智元机器人否认"借壳上市"说法 称仅为收购控股权 未来12个月内无改变上市公司主业计划 [3] - 星空科技以9.64亿元总对价收购中旗新材29.98%股份 交易于6月落地 实际控制人贺荣明计划推动上市公司转型为半导体设备为主的企业 [4][5] 市场影响与行业趋势 - 智元机器人反向收购引发市场对热门赛道项目资本运作路径的想象 一级市场人士认为该模式或为新质生产力项目提供新上市通道 [2] - 上纬新材公告后股价20cm涨停 中旗新材此前被星空科技收购时也曾六日内四次涨停 显示市场对硬科技反向收购的乐观情绪 [6] - 一级市场投资人士透露多家科技创业企业正在研究反向收购路径 该模式适合未达IPO门槛但需拓展融资渠道的高成长科技企业 [5] 操作路径与监管要求 - 反向收购需满足资金实力、政策支持产业方向及市场声量三大条件 人形机器人赛道中具备智元同等势能的项目稀少 [2] - 智元收购面临监管审批及经营数据达标等变数 星空科技案例显示需完成多轮股权融资(如8亿元融资)支持收购 [2][4] - 科创板与创业板对行业协同性和财务门槛要求更严 监管可能随案例增多重新设限 [5] 业务协同性 - 上纬新材回应称现有业务部分应用于机器人领域 具体协同方案将在整合后公布 [5] - 星空科技计划通过中旗新材加速半导体设备资产注入 显示反向收购后业务整合是常见路径 [4][5]
第五代产业园的“智变”
经济观察报· 2025-05-26 18:03
第五代产业园区核心特征 - 从"空间提供者"转变为"生态赋能者",通过股权投资、技术共享、市场对接等多元化服务助力企业全生命周期成长 [6] - 智能化管理贯穿全流程,采用招商前置模式、数据分析精准匹配需求,实现"标准化厂房"与"定制化产线"灵活组合 [6] - 强调"六要素融合"(产业、学校、科研、金融、用户、政府),形成开放协同的创新网络 [6] 技术驱动与产业变革 - 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实现设备远程监控、预测性维护,降低生产成本30% [3] - 数字孪生技术缩短研发周期,区块链提升供应链透明度与安全性 [3] - 聚焦半导体装备、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构建"三链融合"(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生态体系 [4] 产城融合与空间优化 - 完善教育、医疗、商业设施,打造"15分钟生活圈",如珠海三溪科创城建成330万平方米产业空间配套人才公寓 [7] - "工业上楼"优化建筑容积率,上海汇禾医疗通过该设计降低单位能耗 [6] - 中德合作园区整合国际资源,如青岛中德生态园结合"德国质量"与"中国速度" [7] 创新服务与政策支持 - 上海"免申即享"政策自动匹配企业奖励,哲弗智能未申请即获50万元补贴 [8] - 共享实验室节省中小企业设备投入,如南海"五代"园区提供中试平台 [8] - 专业化园区配备甲类仓库、双回路供电等设施,满足医疗器械等特定产业需求 [8] 新兴领域布局与绿色实践 - 前瞻布局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珠海规划低空经济产业园,上海徐汇滨江聚集400家AI企业 [9] - 绿色建筑技术降低能耗,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采用循环经济模式处理废弃物 [9] - 应用场景驱动技术落地,如珠海海洋牧场智能养殖平台提升渔业产值30% [9] 发展挑战与应对 - 算力与数据高成本问题突出,北京门头沟区采用国产化算力集群降低依赖 [10] - 跨行业模型协同开发存在技术壁垒,武汉探索"多模态大模型+垂直领域应用"模式 [10] - 数据开放与隐私保护矛盾待解,需通过立法和技术创新平衡安全与创新 [10] 前沿技术竞争 - 深圳计划2026年实现AI终端产业万亿规模,重点发展AI手机、智能穿戴设备 [11] - 生成式AI、人形机器人技术成熟度影响园区赛道抢占能力 [11]
机械行业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总结:经营整体稳健,积极关注人形机器人等成长板块
国信证券· 2025-05-14 19:1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优于大市 [1][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聚焦优质龙头的结构性成长机会,国内产业升级、自主可控,海外加速发展,高端装备自主可控、产业升级大势所趋、出口发展由点到面 [15] - 基于商业模式和业务特性将机械公司分为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专用/通用设备、下游产品型、服务型公司,分别关注其阿尔法或贝塔属性及对应机会 [19][20] - 看好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优质龙头公司,从需求侧和供给侧给出长期投资主线方向 [23] 各部分总结 重点组合&5 月投资观点 - 重点组合包括华测检测等多家公司,5 月金股推荐龙溪股份等 [23] - 需求侧关注新兴成长细分行业和具备全球竞争力、出口加速的细分行业龙头 [23] - 供给侧关注受益存量更新或逆周期调节的细分行业、具备持续提份额能力的细分行业龙头、进口替代空间大的细分行业 [23] 2024 年年报及 2025 年一季报总结 - 2024 年行业整体收入略有增长,归母净利润下降,单季度营收和归母净利润有不同表现;2025 年一季度收入业绩实现较好增长 [29][30] - 2024 年毛利率和净利率下滑,2025 年一季度毛利率下滑、净利率增长 [31] 需求复苏延续,经营持续改善 - 将机械行业上市公司划分为 19 个子板块 [35] - 2024 年轨交装备、工程机械及船舶海工营收规模前三,船舶海工营收增量第一;工程机械、轨交装备、使用类设备归母净利润规模前三,船舶海工、工程机械、半导体装备归母净利润增量前三 [37] - 2024 年半导体装备、船舶海工、使用类设备营收增速较高,船舶海工、使用类设备、半导体装备营收增长加速,部分板块营收增速放缓 [39] - 2024 年船舶海工、油气装备、半导体装备、工程机械归母净利润增速较好,部分板块利润增速下滑 [43] - 2024 年行业毛利率和净利率下降,部分子行业毛利率和净利率有不同变化 [45][49] - 2024 年行业经营效率略有提升,使用类设备等板块存货周转率改善,部分子行业下降;船舶海工等板块应收账款周转率上升,部分板块降幅明显 [50][54] - 2024 年行业现金创造能力提升,半导体装备等板块经营性现金流占营收比重提升显著 [55] 轨交装备/半导体装备/风电装备等专用装备景气向好 - 依据营收增长速度和盈利能力将子板块分为景气较好、一般和较差三类,2024 年船舶海工、半导体装备等表现较好 [60]
华海清科: 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会议资料
证券之星· 2025-05-13 18:42
核心观点 - 华海清科股份有限公司拟于2025年5月20日召开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 审议包括2024年度利润分配及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2024年度财务决算报告 2025年度日常关联交易预计 董事及监事薪酬方案 购买董监高责任险等多项议案 [1][5][11][13][24][25][26] - 公司2024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23亿元 同比增长41.40% 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5.50元(含税)并以资本公积金每10股转增4.90股 [11] - 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达34.06亿元 同比增长35.82% 主要得益于CMP装备 减薄装备 清洗装备等产品技术突破及市场拓展 [35][50] 利润分配方案 - 2024年度合并报表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23,407,865.85元 母公司期末可供分配利润为2,134,753,598.61元 [11] - 拟以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总股本扣减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中股份后的股本为基数 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5.50元(含税) 同时以资本公积金每10股转增4.90股 [11] - 以2024年12月31日总股本236,724,893股扣除回购股份513,031股后的236,211,862股测算 共计派发现金红利129,916,524.10元 占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12.69% 转增115,743,812股 转增后总股本增加至352,468,705股 [11] 日常关联交易 - 2025年度预计向关联人销售商品及提供劳务金额为60,500万元 占同类业务比例17.76% 向关联人采购商品及接受劳务金额为33万元 占同类业务比例0.01% [15] - 关联交易方包括上海华力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 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 华虹半导体(无锡)有限公司 华虹半导体制造(无锡)有限公司 华虹集成电路(成都)有限公司 江苏鲁汶仪器股份有限公司等 [15][18] - 2024年日常关联交易实际发生金额与预计存在差异 主要因设备类产品销售采购存在验收周期 实际确认期间与合同签署期间存在差异 [18]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3,406,228,610.47元 同比增长35.82%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23,407,865.85元 同比增长41.40%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856,177,200元 同比增长40.79% [35][50] - 2024年末货币资金27.61亿元 同比增长7.66% 存货32.68亿元 同比增长35.28% 资产负债率44.85% 同比增加5.37个百分点 [50]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1.55亿元 同比增长76.83% 主要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增加 [50] 产品与技术发展 - CMP装备推出全新抛光系统架构Universal-H300并获批量重复订单 先进制程订单占比提升 12英寸及8英寸CMP装备在国内客户端实现较高市场占有率 [29] - 减薄装备12英寸超精密晶圆减薄机Versatile–GP300实现多台验收 12英寸晶圆减薄贴膜一体机Versatile–GM300验证进展顺利 [30] - 新产品布局包括划切装备 边缘抛光装备 离子注入装备 湿法装备 膜厚测量装备等 部分产品已发往客户验证或实现销售 [30][31][32] 研发与创新 - 2024年研发投入3.94亿元 同比增长29.56% 拥有国内外授权专利446项 其中发明专利235项 软件著作权37项 [37][38] - 公司与清华大学共同完成的"集成电路化学机械抛光关键技术与装备"项目荣获202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38] - 公司持续推进核心零部件国产化 完成主轴 多孔吸盘等核心零部件国产化开发 各项指标满足量产需求 [30] 产能与产业布局 - 全资子公司华海清科(北京)"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及天津二期项目实现竣工验收 [36] - 完成对芯嵛公司控股权收购 实现对离子注入核心技术的吸收和转化 跨越式完成新产品和新业务板块布局 [31][36] - 参与设立华海金浦创业投资(济南)合伙企业 认购合肥启航恒鑫投资基金份额 拓展产业布局 增强产业协同效应 [37] 公司治理 - 拟为公司及董事 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购买董监高责任险 以提高决策效率 授权管理层办理相关事宜 [26] - 2023年-2024年上交所信息披露年度评价获得最高等级"A" [39][44] - 截至报告披露日 公司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回购股份513,031股 支付资金总额79,919,185.00元 [39]
北方华创:平台型布局加速推进-20250513
中邮证券· 2025-05-13 13: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公司深化半导体基础产品布局,核心业务高速增长,营收298.38亿元,同比+35.14%;归母净利润56.21亿元,同比+44.17%;扣非归母净利润55.70亿元,同比+55.53% [2] - 2025Q1营收82.06亿元,同比+37.90%,归母净利润15.81亿元,同比+38.80%;扣非归母净利润15.70亿元,同比+44.75% [2] - 2025年3月发布离子注入设备和电镀ECP设备,强化平台型布局 [3] - 2025年拟受让芯源微17.90%股权,发挥平台型协同效应 [4][6] - 预计公司2025/2026/2027年分别实现收入388/487/587亿元,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74/97/122亿元,当前股价对应2025 - 2027年PE分别为32倍、24倍、19倍 [7] 公司基本情况 - 最新收盘价436.68元,总股本/流通股本5.34亿股,总市值/流通市值2333/2331亿元,52周内最高/最低价486.69/283.86元,资产负债率51.0%,市盈率41.30,第一大股东为北京七星华电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 投资要点 业务增长情况 - 2024年公司核心业务高速增长,集成电路装备领域多款高端装备量产,产品矩阵完整性增强,刻蚀/薄膜沉积/热处理/湿法设备收入各超80/100/20/10亿元 [2] - 2025Q1多款新产品实现关键技术突破,成熟产品市占率提升,营收和利润同比增长,成本费用率下降 [2] 新产品发布 - 2025年3月发布12英寸浸没式离子注入设备和12英寸离子注入设备,拓展可服务市场空间 [3] - 2025年3月发布12英寸电镀设备(ECP),在薄膜沉积设备领域形成全系列布局 [3] 股权收购 - 2025年3月拟受让芯源微17.90%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推动工艺整合,加强多方面协同 [4][6] 盈利预测和财务指标 |年度|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29838|38790|48706|58743| |增长率(%)|35.14|30.00|25.56|20.61| |EBITDA(百万元)|7653.22|10415.03|13071.84|15930.51|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5621.19|7378.83|9720.93|12152.63| |增长率(%)|44.17|31.27|31.74|25.02| |EPS(元/股)|10.52|13.81|18.20|22.75| |市盈率(P/E)|41.50|31.61|24.00|19.19| |市净率(P/B)|7.50|6.06|4.84|3.87| |EV/EBITDA|26.46|21.13|16.36|12.77|[9] 财务报表和主要财务比率 利润表 - 2024 - 2027E营业收入分别为29838、38790、48706、58743百万元,营业成本分别为17051、21967、27289、32812百万元等 [12] 主要财务比率 - 成长能力方面,2024 - 2027E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为35.1%、30.0%、25.6%、20.6%等 [12] - 获利能力方面,2024 - 2027E毛利率分别为42.9%、43.4%、44.0%、44.1%等 [12] - 偿债能力方面,2024 - 2027E资产负债率分别为51.0%、51.6%、49.2%、47.3%等 [12] - 营运能力方面,2024 - 2027E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6.08、5.91、5.99、5.90等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