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业
搜索文档
中信证券:预计下半年港股业绩增速将迎来拐点 基本面预期向好的板块或享有市场关注
智通财经网· 2025-09-19 08:57
港股2025年上半年业绩表现 - 港股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1.9%,盈利同比增长4.6%,净利润率同环比上行,ROE同比小幅下滑至5.2% [1] - 恒生科技指数盈利增速达11.2%,显著跑赢恒生指数及恒生国企指数 [1] - 107只有效彭博一致预期个股(占恒生综指市值56.5%)中,盈利超预期个股比例接近50%,非金融EBIT超预期个股占比近60% [1] 行业业绩分化特征 - 营收增速超10%的行业仅资讯科技与可选消费,盈利增速超10%的行业包括原材料、医疗保健、资讯科技与工业 [2] - 能源、地产建筑、公用事业与综合行业业绩压力显著,医疗保健与原材料净利润率及ROE同环比上行 [2] - 原材料板块受益能源价格下行及供给端扰动,工业工程业绩增速上行,农业产品持续磨底 [2] 防御板块与大金融表现 - 公用事业业绩显著下滑,电力企业面临需求不足与电价下行压力,电讯行业盈利维持5%增长 [3] - 必选消费盈利增速转正,饮料和啤酒企业拐点明显,牛奶企业压力仍存 [3] - 非银金融业绩高增,保险业受益分红险转型及投资端支撑维持中高个位数增长,银行业净息差缩窄但维持低个位数增长 [3] 成长板块结构性亮点 - 科技行业受硬件与半导体驱动,消费电子需求支撑硬件板块,半导体产能满载,互联网企业增速放缓但仍高增 [4] - 医药行业中医保设备与服务稳健上行,生物科技制药进入业绩兑现期 [4] - 可选消费的家电、用品及媒体娱乐受益降本增效与AI赋能,业绩增速上行 [4] 全年业绩预期与下半年展望 - 恒生综指、恒生指数与恒生国企指数全年营收及盈利预期均上修,仅恒生科技指数预期下修 [5] - 原材料、医疗保健与金融行业盈利预期上修最显著,消费、科技、公用事业与综合行业预期下修 [5] - 预计2025年下半年港股业绩增速回暖,原材料、医药与科技维持高景气,地产建筑、必选消费、公用事业与能源有望迎来增速反弹 [5] 投资景气行业筛选 - 下半年高景气或预期上调的细分行业包括金属、商贸零售、制药、生物科技、半导体等 [6] - 基本面预期向好的板块在流动性驱动的牛市中将持续获得市场关注 [6]
国泰海通|宏观:美联储开启预防式降息周期——2025年9月美联储议息会议点评
国泰海通证券研究· 2025-09-18 23:09
美联储议息会议核心观点 - 2025年9月美联储议息会议降息25BP,符合预期,标志着新一轮预防式降息周期正式开启 [1] - 预计2025年内仍有两次降息,但长期降息节奏偏缓 [1] - 预计美债利率下行放缓,美股仍有持续支撑,美元指数先下后震荡 [1] 议息会议边际变化 - 美联储如期降息25BP,内部展现相对团结局面 [2] - 美联储对就业下行风险更为关注,但预测经济软着陆,对经济边际更加乐观 [2] - 美联储预测通胀仍有上行风险,但关税对通胀影响路径不确定,短期内对通胀关心程度下降 [2] - 2025年内降息幅度预期抬升,但预防式降息基调下,中长期降息预期仍旧缓慢 [2] - 美联储需要在就业和通胀之间继续平衡,未来存在双向风险,利率路径变动需根据数据决策 [2] 降息路径分析 - 美联储基本假设关税导致的通胀是"一次性"的,不会导致螺旋式恶性通胀,因此年内降息可能进一步推进 [3] - 中长期降息节奏有掣肘,降息过快可能引发工资-通胀或通胀预期-实际通胀的螺旋式循环风险 [3] - 美国经济当前无明显恶化,降息周期开启后经济可能软着陆甚至不着陆,持续降息必要性不高 [3] - 参考1990年代以来四轮预防式降息(1995、1998、2019、2024),整体降息幅度维持在75-100BP,预计本轮降息幅度也相对有限 [3] 对主要资产影响 - 美债利率经历前期快速下行后,预计后续下行速度放缓,10年期美债利率2025年底预计在3.8%-4.0%左右 [4] - 预防式降息周期开启后,经济预期提振对实际利率有上行贡献,导致美债利率下行放缓甚至阶段性震荡 [4] - 美股仍有持续支撑,尤其是科技、地产、银行、中小盘等对利率敏感板块 [4] - 降息压降无风险利率(折现率)在分母端支撑美股,对经济的托举在分子端支撑企业盈利 [4] - 美元指数预计先下后震荡,短期因美债与其他经济体利差收窄受负向冲击,后续因美债利率下行放缓及美国经济相对修复可能止跌回稳 [4]
9月FOMC会议点评:联储预防式降息的背景与影响
华创证券· 2025-09-18 22:44
美联储9月FOMC会议决策 - 降息25个基点至4.0%-4.25%区间,符合市场预期,11票赞同1票反对(米兰支持降息50BP)[2] - 会议声明强调就业下行风险上升,删除劳动力市场稳健表述,新增就业增长放缓及失业率低位上升内容[2] 经济预测调整 - 2025年四季度实际GDP同比预测从1.4%上调至1.6%,2026年从1.6%上调至1.8%[2] - 2026年失业率预测从4.5%下调至4.4%,核心PCE通胀预测从2.4%上调至2.6%[2] - 增长与通胀不确定性下降,就业上行风险增加[34][35][39] 利率路径预期 - 点阵图显示年内预计降息3次(含9月共75BP),但19位预测者中9人支持≤2次,10人支持≥3次[3] - 降息50BP提议未获广泛支持,鲍威尔强调本次为"风险管理"式预防性降息[3][46] 经济现状评估 - 经济衰退概率仅0.8%,远低于历史衰退期最低值18.5%[5][12] - SOS周频衰退指标为0.062,低于0.2的衰退阈值[5][12] - 居民部门消费韧性较强(8月零售超预期),企业AI投资活跃,银行体系稳健[4][12] 资产价格影响 - 美股或受益于估值提升与盈利预期改善,利率敏感型行业(如地产)弹性更大[6][17] - 美债利率因降息预期充分下行空间有限,若就业/通胀反弹可能引发长端利率回升[6][17] - 美元指数可能小幅反弹,离岸美元流动性边际收紧[6][17] 对中国政策启示 - 中国货币政策以内为主,联储降息非核心影响因素[7][28] - 需求侧改善不明晰时信贷刺激必要性低,强权益市场下宽松政策易引发资金空转[28] - 汇率维持波动稳定+去工具化为最优解,无需跟随降息[28] 风险提示 - 美国就业与通胀超预期,关税政策不确定性[8]
联储预防式降息的背景与影响——9月FOMC会议点评
一瑜中的· 2025-09-18 22:33
9月FOMC会议决策 - 美联储降息25BP至4.0-4.25%区间 符合市场预期 12位票委中11票赞同 1票反对(米兰希望降息50BP)[2] - 会议声明强调就业下行风险上升 删除"劳动力市场依然稳健"表述 新增"就业增长放缓 失业率有所上升但仍处低位"及"就业下行风险已上升"等内容[2][24] - 经济预测上调今明两年增长预期 2025年四季度实际GDP同比从1.4%上调至1.6% 2026年从1.6%上调至1.8% 明年失业率预测从4.5%下调至4.4% 明年核心PCE同比预测从2.4%上调至2.6%[2][25] 点阵图与政策立场 - 点阵图显示年内预计降息3次(含9月)但分歧显著 19位预测者中9位支持≤2次降息 10位支持≥3次降息[3][35] - 鲍威尔表态中性偏鹰 强调降息50BP未获广泛支持 此次属"风险管理"降息 政策应向中性立场靠近但仍需保持限制性立场[3][39] - 点阵图仅代表成员个体预测而非共识 美联储坚持"逐次会议决定"原则 降息路径取决于数据表现[3][39] 预防式降息背景分析 - 当前降息属预防式而非衰退式 经济与就业边际走弱但未恶化 类似1995年与2019年模式[4][10] - 居民部门资产负债表稳健 高收入群体消费偏强(8月零售超预期) 个人信贷违约率上升但未达严峻水平[5][11] - 企业部门受AI产业与政策不确定性消退推动 商业投资韧性较强 工商业信贷增速持续回升[5][11] - 定量指标显示衰退风险极低 NBER合成衰退概率仅0.8%(历史衰退期平均46.6%) SOS衰退指标仅0.062(阈值0.2)[5][11] 对海外资产影响 - 美股受益于降息提振风险偏好 估值抬升与盈利预期改善支撑指数 利率敏感型行业(如地产)弹性较大[6][14] - 美债利率因降息预期交易充分 下行空间有限 若就业改善或通胀维持高位 长端利率可能反弹(参考2019年下半年)[6][14] - 美元指数或因汇率对冲影响消退及基本面预期改善 出现小幅反弹 海外美元流动性或边际收紧[6][15] 国内货币政策立场 - 中国央行坚持以我为主 美联储降息非主要矛盾 需求侧改善尚不清晰背景下 信贷刺激必要性不强[7][22] - 权益市场偏强环境下 预防资金空转制约央行宽松行为 稳市政策已降低股票波动率[7][22] - 对等关税引发的全球经贸重构未落地 国内经济周期初步向好 汇率维持波动稳定+去工具化为最优解[7][22] 新闻发布会要点 - 经济方面:AI建设与企业投资强劲但持续性待观察 高收入群体支撑消费 住房市场受益降息但供给短缺系结构性问题[37] - 就业方面:关税与供需双降导致劳动力市场放缓 AI提升生产率降低劳动力需求 保持失业率不变的盈亏平衡就业增长数介于0-5万[38] - 通胀方面:关税影响通过中间进口商缓慢传导 长期通胀预期稳定于2%目标 未评论赤字压力对通胀预期影响[38]
8月份经济数据解读:“反内卷”效果逐步显现,需求仍有待提振
财信证券· 2025-09-15 18:0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经济发展质量提升但内生动能需巩固,维持全年经济增速前高后低判断,完成 5%目标无虞 [4] - 权益市场维持指数震荡偏强运行判断,关注高景气板块低吸轮动机会;债券市场上行有顶、趋势性做多动力不足,10 年国债收益率临近 1.8%附近可择机配置;商品市场分化加剧,预计表现为贵金属>工业金属>能源品 [4] 各部分内容总结 8 月份经济全貌梳理 - 经济发展质量提升,服务业高景气,新旧动能加快转化,“两新”政策支撑强,“反内卷”效果显现,资金活化程度提升,规上工业企业利润降幅缩窄 [4][5] - 内生动能需巩固,需求待提振,经济数据待改善,内生增长动能待巩固,海外需求不确定,房地产有拖累,规上工业企业利润结构分化或加剧 [4][6] 8 月份经济分项数据解读 - 制造业 PMI 低位震荡,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升至年内高点,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下降,后续 PMI 走势待观察 [7][8] -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延续探底,房地产拖累明显,但高新技术投资延续景气 [9] - 消费端增速小幅回落,后续“国补”资金和服务消费政策或提供支撑 [10] - 出口短期回落,后续走势需观察,受基数效应、出口政策和关税政策等影响 [11][13] - 地产销售低位震荡,基本面改善待政策发力,短期出台大规模刺激政策概率偏小 [14] - 生产端保持较高景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体增长较好 [15] - 物价端,“反内卷”对 PPI 影响显现,消费端 CPI 偏弱,生产端 PPI 环比持平、同比降幅收窄 [17][19] - 8 月社融总量略超预期但结构待改善,居民及企业中长期信贷需求恢复慢 [22] - 利润总额降幅缩窄,期待利润增速止跌回升,关键因素包括“反内卷”政策、PPI 走势等 [23] 后续经济展望 - 海外方面,美国经济走弱,影响我国出口,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 [24][25] - 国内政策端预留空间,着眼中长期结构性问题 [25] - 经济端维持全年增速前高后低走势,投资端或低位探底,消费端有韧性,出口端有不确定性 [25] 投资建议 - 权益市场关注自主可控、储能及新能源、服务消费、美联储降息受益等方向 [27][29] - 债券市场建议 10 年国债收益率临近 1.8%附近择机配置 [30] - 商品市场关注贵金属,预计表现为贵金属>工业金属>能源品 [31]
【环球财经】香港7月中小企营商气氛略有改善
新华财经· 2025-08-11 21:51
核心观点 - 2025年7月香港中小企业业务收益现时动向指数为42.1,低于50的分界线,显示业务收缩 [1] - 2025年8月香港中小企业业务收益展望动向指数为45.5,预示未来业务收缩幅度可能收窄 [1] - 香港特区政府发言人指出,7月中小企的营商气氛和对未来一个月的预期均略为改善 [1] 行业业务收益动向 - 地产业的业务收益现时动向指数从44.2上升至46.2,环比有所改善 [1] - 商用服务业的业务收益现时动向指数从43.5上升至44.8,环比有所改善 [1] 行业新订单动向 - 进出口贸易业新订单的现时动向指数7月维持在45.0 [1] - 进出口贸易业8月的新订单展望动向指数为47.0 [1]
福布斯2025菲律宾富豪榜:首富身家缩水12亿美元
搜狐财经· 2025-08-11 19:08
总体财富趋势 - 菲律宾前50位富豪总财富增长6%,从808亿美元增至860亿美元[2] - 尽管基准股票指数下跌7%,但比索汇率走强抵消了部分负面影响[2] - 财富上涨者和缩水者人数几乎相当,近半数富豪财富增长[2][5] 顶级富豪排名与财富变动 - 施氏兄弟姐妹以118亿美元财富稳居榜首,但其财富缩水12亿美元,为按美元计跌幅最大[2] - 小恩里克·雷颂财富小幅增长至115亿美元,稳居第二位[5] - 曼努埃尔·维拉以110亿美元身家位居第三[5] 显著财富增长案例 - 黄汉雄姚丽华夫妇财富飙升74%,达到16亿美元,主要得益于其宽带服务公司Converge ICT Solutions股价大幅上涨[5] - 小恩里克·雷颂的International Container Terminal Services在2024年净利润增长三分之二,达到8.5亿美元[5] 显著财富缩水案例 - 威廉·贝罗财富缩水超过40%,降至5.2亿美元,成为百分比跌幅最大的富豪,因其公司Wilcon Depot股价跌至八年来最低[6] - 连锁药房Mercury Drug原总裁薇薇安·奎-阿兹可纳于今年4月去世,公司年营收达2030亿比索,现由其子史蒂文执掌[6] 主要公司动态与投资 - SM集团旗下SM Prime Holdings宣布未来五年投入90亿美元拓展全国地产业务[2] - 曼努埃尔·维拉的Villar Land Holdings正开发占地3500公顷的超大型综合体项目Villar City,预计未来三十年内完成[5] - 由于未按时提交2024年度经审计财务报表,Golden MV Holdings股票已于5月被暂停交易[5] 行业分布概览 - 富豪财富来源行业广泛,包括多元化经营、房地产、物流、食品与饮料、时尚与零售、金融与投资、电信、医疗健康、建筑与工程、媒体与娱乐、能源、金属与矿产等[10][13][16][18][22][24][26][28][31][33][35][37][39][41][43][46][48][51][53][55][57][59][61][63][65][68][70][72][74][77][78][80][82][84][87][89][91][93][96][98][100][102][104][107][110][112] 榜单门槛与变动 - 今年菲律宾富豪榜的上榜门槛为1.85亿美元,高于2024年的1.7亿美元[6] - 去年上榜的富豪中有两人今年未能进入榜单,其中包括正在设法削减其娱乐与电信公司债务负担的黄书贤[6]
香港7月中小企业务收益的现时动向指数升至42.1 营商气氛略为改善
智通财经网· 2025-08-11 16:56
核心观点 - 2025年7月香港中小企业业务状况较6月略有改善,但整体仍处于收缩区间 [1] - 企业对未来一个月(2025年8月)的业务预期优于当前状况 [1] - 外围环境不确定性高企,但本地及亚洲经济韧性预计将提供支持 [1] 业务收益指数 - 中小企业业务收益现时动向指数从2025年6月的41.6上升至2025年7月的42.1 [1] - 未来一个月(2025年8月)的业务收益展望动向指数为45.5 [1] - 多个行业指数在7月较上月上升,特别是地产业从44.2上升至46.2,以及商用服务业从43.5上升至44.8 [1] 行业表现 - 进出口贸易业新订单的现时动向指数在2025年7月维持在45.0 [1] - 进出口贸易业未来一个月(2025年8月)的新订单展望动向指数为47.0 [1] - 统计调查涵盖的行业业务收益现时动向指数虽低于50分界线,但不少行业出现环比上升 [1] 政府评论与展望 - 政府发言人指出7月中小企营商气氛和对未来一个月预期均略为改善 [1] - 整体就业情况维持大致稳定 [1] - 本地经济表现强韧,加上亚洲尤其是内地经济持续稳步增长,预计将提供支持 [1]
对话正大集团张曙晖:中国完善供应链吸引外资企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4 15:26
中国供应链优势与外资吸引力 - 中国构建了全方位完善的供应链,对外开放政策和巨大市场消费潜力是吸引外资的核心优势 [1] - 正大集团进入中国市场后不断开发符合消费者偏好的产品,并构建了从种子到冷链的全产业链 [1] 正大集团在中国的发展 - 正大集团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家外商企业,目前在中国设立企业670家,员工超8万人,2024年总营业额2080亿元人民币 [2] - 公司在中国市场秉承"买全球,卖全球"理念,将东南亚、澳大利亚、巴西等地的产品引入中国,同时推动中国产品出口 [1] 中泰贸易与农产品市场 - 泰国榴莲、山竹、椰子水在中国市场受欢迎,正大集团优化供应链以满足不同品种的运输需求 [2] - 中国猕猴桃、荔枝、菌菇及预制菜在泰国市场因价格优势和良好品质受到青睐 [2] - 中泰建交50周年及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推动两国贸易丰富性提升 [2] 消费者需求与产品策略 - 中国消费者对个性化、高性价比、高品质及安全健康食品的需求增长 [1] - 正大集团通过全产业链布局和全球化采购满足市场需求 [1][2]
166亿借贷逾期!英皇陷财务危机,容祖儿回应对公司有信心
搜狐财经· 2025-07-09 13:11
财务表现 - 公司全年亏损达48.4亿港元,同比暴增138% [1][5] - 总收入13.76亿港元,同比增长41.5%,主要因物业发展销售收入大增352.2%至6.41亿港元 [3][5] - 物业投资收入7.35亿港元,同比下降11.6% [5] - 投资物业公允价值亏损15.41亿港元,同比扩大18.7% [5] - 公司账上现金仅余6.39亿港元,流动负债高达188亿港元,其中166亿港元为一年内到期银行借款 [5] 债务危机 - 166亿港元银行借款已逾期或违约,银行可能要求立即偿还全部款项 [1][6][8] - 审计公司指出该事件对公司持续经营能力构成重大疑问 [6] - 公司正与银行协商财务重组计划,计划通过出售物业和租金收入改善现金流 [8] 市场反应 - 财务危机消息导致英皇系股票全线下挫,英皇国际股价单周暴跌17.6% [8] 业务构成 - 公司业务涵盖娱乐、地产、钟表珠宝、金融及酒店等领域,旗下拥有7家港交所上市公司 [10] - 娱乐板块旗下艺人包括谢霆锋、容祖儿、李克勤等,近年参与《红海行动》《长津湖》等电影制作 [10] - 2024年出品的《破·地狱》成为香港本土票房冠军并打破影史纪录 [10] 历史背景 - 创始人杨受成1964年以钟表行起家,1983年曾因地产投资失败被汇丰清盘,但两年内迅速还清债务 [10][13] - 杨受成在采访中表示"人定胜天",强调通过积极应对克服危机 [13] 管理层表态 - 艺人容祖儿公开表示对公司充满信心,称杨受成已私下沟通表示"不是太大问题"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