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钢铝
icon
搜索文档
美国将407类钢铝衍生产品纳入关税清单 适用税率为50% 本周一已生效
中金在线· 2025-08-20 10:11
关税政策调整 - 美国商务部将407个产品类别纳入钢铁和铝关税清单 适用税率为50% [1] - 新关税于8月19日生效 大幅扩大此前特朗普针对关键大宗商品宣布的征税范围 [1] - 新增清单涵盖风力涡轮机及其部件、移动起重机、铁路车辆、家具、压缩机与泵类设备等数百种产品 [1] 关税覆盖范围 - 产品范围包括汽配、化工、塑料、家具零件等与钢铝沾边的商品 [1] - 清单以海关编码标注而非产品名称 例如灭火器被标注为8424.10.0000编码 [1] - 此次行动旨在堵住规避通道并持续振兴美国钢铝产业 [1] 经济影响评估 - 按2024年进口货值计算 受关税波及的进口商品达3200亿美元 [2] - 7月生产者价格指数已经抬头 新关税将进一步推高成本型通胀 [2] - 今年6月特朗普已将大多数国家钢铝进口关税翻倍至50% [3] 企业应对困境 - 许多美国进口商面临两难境地:已付款运输中的货物需补缴高额关税 [2] - 若选择在美港口不卸货以避免关税 则可能面临巨额损失 [2] - 全球供应链因关税政策调整出现震荡 [3]
税率50%,美国将407类钢铝衍生产品纳入关税清单
财联社· 2025-08-20 07:36
美国钢铝关税政策更新 - 美国商务部宣布将407个产品类别纳入钢铁和铝关税清单,适用税率为50%,新关税已于本周一生效 [1][2] - 新增清单涵盖范围广泛,包括风力涡轮机及其部件、移动起重机、铁路车辆、家具、压缩机与泵类设备等数百种产品,这些产品要么由钢铝制成,要么包含钢铝部件 [2] - 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事务副部长杰弗里·凯斯勒表示,此次行动旨在堵住规避通道,持续振兴美国钢铝产业 [2] 关税政策影响 - 按2024年进口货值计算,受关税波及的进口商品已至少达3200亿美元 [3] - 专家警告称,新关税将进一步推高成本型通胀,7月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已经抬头 [3] - 许多美国进口商陷入两难境地:若选择接收已付讫货款的货物,则需补缴高额关税;若指示船运公司在美港口不卸货以避免关税,则很可能面临巨额损失 [3] 政策背景与执行细节 - 特朗普政府已多次强调要扩大钢铝关税覆盖范围,以保护国内制造业并遏制进口依赖 [2] - 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已将407个产品编码加入《美国协调关税表》,这些产品将因所含钢铁和铝成分而被加征额外关税 [2] - 清单仅以具体的海关编码标注新增产品,而非产品名称,例如灭火器被标注为"8424.10.0000",这种呈现方式让公众难以全面了解受影响产品 [2] 行业专家评论 - 全球货运巨头德迅集团海关副总裁Brian Baldwin评论称,汽配、化工、塑料、家具零件等与钢铝沾边的产品基本都在清单上,这是一种在钢铝衍生品监管方式上的战略转变 [2] - 今年6月份,特朗普宣布将大多数国家的钢铝进口关税翻倍至50%,引发全球供应链震荡 [4]
贸易专题分析报告:对等关税未完待续
国金证券· 2025-08-19 22:49
特朗普关税政策体系 - 特朗普第二任期关税战术升级为四部分组合拳:对等关税、惩罚性关税、转口关税、行业壁垒[6] - 对等关税形成三层税率结构:核心圈10%(英澳等)、次优15%(日韩欧盟等)、外围19-25%(东盟等)[7] - 小额包裹免税门槛取消,按原产国税率分级征收80-200美元/件[10] - 惩罚性关税最高达35%(加拿大)和40%(巴西),用于外交施压和干预内政[11][12] - 转口关税税率设为40%,针对中国经第三国转运的贸易(占比从14%增至22%)[13][16] 行业关税与供应链影响 - 232条款行业关税:钢铝50%、汽车25%、铜50%,半导体拟征100-300%[21][23] - 半导体巨头在美建厂可豁免关税,加剧行业不公平竞争[21] - 美国平均有效关税税率升至18.6%,达1933年以来最高水平[29][32] - 进口数据3月同比激增26.36%,6月转负至-1.39%,显示库存透支效应[29][36][40] 贸易格局与风险 - 全球贸易向多极化网络化转型,区域性贸易联盟兴起[3][30] - 口头协议执行分歧严重:美日5500亿/美韩3500亿投资协议存在解释争议[24][27] - 风险提示:贸易摩擦螺旋升级、中期选举后谈判重启、新型关税工具冲击供应链[4][55][56]
后悔已经晚了!中国重锤加拿大之后,全球超160国接到中方通知
搜狐财经· 2025-08-19 20:25
贸易争端背景 - 中方于2025年8月15日向世贸组织起诉加拿大钢铁等产品进口限制措施[1][13] - 加拿大政府于2024年10月对进口自中国的电动车加征100%关税[4] - 加拿大同时对钢铁行业实施配额限制和附加关税[4][7] 加拿大限制措施细节 - 钢铁进口配额降至2024年水平的一半[7] - 对超出配额部分征收高达50%的附加关税[7] - 对所有含中国元素的钢铁产品征收25%额外关税(包括经越南转口或墨西哥加工)[7] - 官方理由为保护本地产业[7] 中方反制措施 - 对加拿大油菜籽征收75.8%反倾销保证金[15] - 对水产品、猪肉、豌豆等农产品大幅提升关税率[19] - 对钢铁超限量部分征收25%-50%额外税款[19] - 启动多领域进口歧视调查[19] 行业影响数据 - 加拿大油菜籽产业失去20亿美元产值中国市场[15] - 加拿大对美贸易顺差达1023亿美元(其中40%为能源出口)[23] - 2025年加拿大失业率升至7.4%[29] - 2025年加拿大GDP增长率仅1.2%[29] 地缘政治背景 - 加拿大政策被视为美国遏制中国战略的组成部分[7][9] - 特朗普时期对加拿大钢铝征收25%-35%高额关税[26] - 加拿大农业巨头因亏损出现高层集体请辞[17] - 加拿大部分支柱产业濒临崩溃[24] 贸易转移效应 - 加拿大油菜籽转出口至东南亚和韩国[17] - 出口商被迫降价处理库存[17] - 市场适配率有限导致农场主收益锐减[17] - 与东南亚国家的出口谈判进展迟缓[31]
印度悲催了?美国打破印希望,高关税之后又迎来一“不好消息”
搜狐财经· 2025-08-17 14:03
美国对印度加征关税 - 美国对印度加征总计50%的关税,包括25%的基础关税和25%的次级关税,成为大国中最高关税水平之一 [2][4] - 次级关税针对印度购买俄罗斯能源征收,而中国、土耳其未被加征,俄罗斯也未面临100%关税制裁 [4] - 美国财长提及可能进一步加征次级关税,但尚未实施 [4][6] 美印贸易谈判破裂 - 印度原计划8月接受25%关税后,通过美国贸易代表团访印(8月25-29日)推动全面谈判,目标9月底或10月初达成协议 [4][12] - 美国代表团取消访印行程,谈判无限期推迟,直接摧毁印度最后希望 [12][13] - 印度试图通过莫迪宣布8月底访华向美国施压,但未获回应 [10][11] 印度经济结构弱点 - 印度14亿人口市场消费能力弱,无法替代中国市场需求,尤其在美国农产品市场丢失背景下 [14][24] - 制造业能力不足,无法承接中国产业链替代角色 [15] - 农业、钢铝、汽车等核心产业面临美国市场开放压力,妥协将导致产业受损 [2][24][25] 印度转向地缘政治调整 - 印度主动邀请中国外长王毅8月18-20日访印,系三年来首次 [19] - 莫迪计划8月底参加中国天津上合组织峰会,标志战略东向调整 [19][28] - 印度需利用上合组织和金砖国家机制补偿美国市场损失,但历史合作表现不佳 [29][31] 印度能源贸易冲突 - 印度大量进口俄罗斯低价能源并从事转口贸易,利润丰厚,但影响美国页岩油销售 [15][27] - 印度作为发展中国家难以承受美国高价页岩油,拒绝妥协导致美印关系恶化 [27] - 能源贸易争端成为美国加征次级关税的直接诱因 [4][27] 印度战略可靠性问题 - 印度短期内对华政策转变源于美国压力,但骨子里仍视中国为"假想敌" [34] - 若美国未来重新伸出橄榄枝,印度存在较高概率再度转向 [34] - 印度实力与吹嘘不符,缺乏谈判筹码,易成为美国制裁目标 [36]
让经贸关系阶段性缓和,为后续磋商创造条件,中美“关税休战”再延90天
环球时报· 2025-08-13 06:37
中美关税休战延期 - 中美双方同意继续暂停实施24%的对等关税90天,保留加征剩余10%的关税 [1] - 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将对中国的关税暂停措施再延长90天 [1] - 这一举措稳定了两国贸易关系,缓解了关税战重燃的担忧 [1] 贸易关系阶段性缓和 - 中美经贸关系从4月的混乱逐渐回归基本稳定 [3] - 美国白宫称与中国的贸易谈判"富有建设性" [3] - 中美"关税休战"延期暂时缓和了全球经济面临的关税升级与出口管制威胁 [3] 双方诉求与底线明确 - 过去3个月里,中美双方明确了彼此的诉求和底线 [4] - 贸易"休战"延长为美国关键的圣诞季秋季进口争取了宝贵时间,尤其是电子产品、服装、玩具等商品 [4] 缓和信号与潜在因素 - 中方宣布对4月被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的17家美国实体继续暂停相关措施90天 [5] - 特朗普表示美中贸易协议已"非常接近达成" [6] - 美国政府放宽部分出口限制,允许英伟达、AMD等企业向中方重新销售某些芯片,但需上缴在华相关收入的15% [6] 下一步谈判重点 - 下一阶段磋商将以关税本身为核心,商讨已暂停的24%对等关税的减免方案 [7] - 钢铝、汽车、铜、半导体、药品、消费电子等行业关税将成为谈判焦点 [7] - 中方将要求美方取消不合理的投资和科技限制,美方可能继续提出市场准入和知识产权问题 [7] 贸易数据与出口趋势 - 今年上半年,美国从中国进口商品总值1650亿美元,同比下降约15% [7] - 美国对中国出口下降约20% [7] - 中国对美出口出现回升迹象,但总体仍面临下降压力 [8] - 中国通过开拓多元化市场、优化外贸结构来抵消外部不确定性 [8]
还对美国投降不?特朗普在对全球下新战书,最高250%的关税
搜狐财经· 2025-08-11 06:59
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 - 特朗普政府自7月底起对欧盟、英国、以色列、日本、印度等国家和地区发动关税大战,最高关税提升至250% [2] - 初始关税范围为10%至41%,针对已达成贸易协议的盟友如英国、欧盟、日本、韩国等 [2] - 8月5日宣布对进口药品加征关税,计划最终提高至250%,声称目的是促进本土生产和降低药价 [2] 受影响国家及行业 - 日本在汽车关税和农产品准入方面做出让步,但仍面临新一轮关税打击 [5] - 欧盟在钢铝关税问题上妥协后仍被列入加税清单 [5] - 印度被追加惩罚性关税,半导体和芯片行业面临即将征收的关税 [3] 全球贸易反应 - 巴西等国准备采取反制措施,可能加剧贸易摩擦 [5] - 日本国内企业对政府妥协表达不满,欧盟各国因经济利益有所顾虑 [6] - 印度可能加快自主发展并联合新兴经济体共同反制 [6] 政策影响分析 - 美国企业因成本飙升面临裁员和倒闭风险 [5] - 美国政客批评关税政策无法解决贸易逆差,可能招致报复并拖累经济 [5] - 专家指出美国本土药品生产成本高昂,加征关税将推高药价 [2] 贸易格局展望 - 国际贸易需建立在互利共赢基础上,而非单边霸凌 [8] - 各国面临选择:妥协可能助长特朗普政策,团结反制可维护自身利益 [8] - 250%关税成为全球经济试金石,将决定未来贸易格局 [8]
国际观察丨美“对等关税”生效 经济讹诈遭各国反对
新华社· 2025-08-08 07:21
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实施 - 美国政府调整后的"对等关税"于8月7日生效 对数十个贸易伙伴征收10%至41%不等关税 [1] - 美国仅与英国 越南 印度尼西亚 菲律宾 日本 欧盟 韩国等达成贸易协议 这些协议通过政治胁迫和经济讹诈手段达成 [3] - 加拿大政府将提供12亿加元支持受美国加征关税影响的软木材行业 [5] 协议内容分析 - 美欧协议中 美方将对大多数欧盟输美商品征收15%统一关税 远高于此前不足5%的平均水平 [5] - 美日协议要求日本开放汽车 农产品市场 日本承诺对美投资5500亿美元 美方宣称将获得90%利润 [5] - 欧盟承诺从美国采购7500亿美元能源产品 并增加对美投资6000亿美元 [5] - 美英协议规定美国对英国钢铝产品关税降至零 汽车关税降至10% 但英国钢铝产品目前仍以25%关税出口美国 [9] 行业影响 - 德国工业联合会表示15%关税将对出口导向型德国工业造成巨大负面影响 [6] - 美国对巴西输美产品加征40%关税 对加拿大输美商品关税从25%上调至35% 对印度输美产品征收额外25%关税 [6] - 美欧协议可能使美国汽车 农产品更容易出口至欧盟 关键技术领域产品可零关税进入欧洲市场 [5] 协议执行问题 - 美日协议中5500亿美元对美投资包含投资 融资及担保 实际投资仅占总额1%至2% [8] - 欧盟7500亿美元能源采购目标面临质疑 需在2024年800亿美元基础上增长两倍多 美国产能短期内难以支持 [8] - 美欧对钢铝关税存在分歧 特朗普坚持50%税率不变 欧盟预期转向配额制 [8] - 美英协议仍未敲定钢铁和威士忌关税等细节 英国钢铝产品仍以25%关税出口美国 [9] 国际反应 - 德国副总理表示欧美贸易协议将损害德国经济增长 [6] - 法国总理将美欧协议达成日形容为欧洲"黑暗日" 认为是对美国"投降" [12] - 欧盟正与英国 加拿大 印度和南非发展更紧密贸易关系 加拿大争取东南亚市场 巴西与墨西哥加强合作 [13]
一觉想来,特朗普要对印度加50%关税!莫迪决定访华,7年来首次
搜狐财经· 2025-08-07 13:47
被全球第一强国欺凌,印度貌似没有什么好办法了,除了表达遗憾。 . 一觉醒来,又发生大事了。不过,这个在预料之中。 特朗普在当地时间8月6日宣布,因为印度不停止进口俄罗斯石油,决定额外加征25%的关税。加上之前的25%关税,总共50%关税。 印度以为和美国还有缓冲余地,毕竟,他们有14亿人的大市场。没想到,还是被美国下了重手。此事让莫迪忧虑重重。 莫迪该怎么办? - superis 但是,莫迪没有办法了,必须想出对策,否则,美国的高额关税会让印度难受无比。 上帝为印度关闭了一扇门的同时,仿佛又打开了一扇窗。让印度对前途有了些许的期盼。 据8月6日的《今日印度》等多家媒体报道,莫迪决定做一件事:在2025年8月31日至09月1日,来中国天津访问。 为什么是8月31日呢?因为8月31日是上合组织天津峰会的第一天,莫迪借着参加上合峰会,来访问中国。 这次的访问,对莫迪和印度来说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从2018年4月之后起,七年来,莫迪一直没有访问过中国。 三个月前,因为印巴冲突,莫迪等人对中国是横加指责。中印关系急剧下降。 这次,但凡美国对印度出手轻一点,特朗普对印度温柔一点,估计莫迪也不会来参加上合峰会。 一切说明, ...
财经观察:多国对美投资承诺为何纷纷“缩水”?
环球时报· 2025-08-07 06:51
投资承诺规模与结构 - 日本宣布对美投资5500亿美元 其中直接投资仅占1%至2% 其余为贷款或担保性质 [2] - 韩国承诺对美投资3500亿美元 绝大部分以贷款和贷款担保形式提供 [4] - 欧盟宣布对美追加投资6000亿美元 但澄清该数字为企业投资意向而非政府承诺 [6] 利润分配争议 - 美国宣称将获得日本5500亿美元投资中90%的利润 日本方面未确认该分配比例 [2] - 美国同样声称将获得韩国3500亿美元投资中90%的利润 韩方表示该表述未达成明确共识 [4] 投资领域覆盖 - 日本投资涵盖汽车 造船 能源 半导体 关键矿产 医药品 钢铁等9个产业 [2] - 韩国投资可能重点涉及汽车和半导体行业 以换取相关关税下调 [4][5] - 欧盟投资可能主要推动汽车制造商 制药商以及钢铝行业在美国的布局 [7] 投资执行机制 - 日本5500亿美元为日本国际协力银行等金融机构可提供的出资 贷款和担保上限额度 [2] - 欧盟6000亿美元投资完全依赖私营企业意愿 欧盟委员会无法强制企业执行 [6] - 韩国投资项目的选定由美方主导 韩企或仅作为执行方参与 [5] 经济影响评估 - 日本5500亿美元投资相当于其GDP的13.7% 若过度对美投资可能导致国内产业空心化 [3][5] - 韩国3500亿美元投资相当于其GDP的18.7% 明显高于日本的投资占比 [5] - 欧盟对美直接投资需从2024年的622亿欧元增加近两倍才能达成年度投资目标 [7] 协议执行不确定性 - 日美谈判内容尚未公开 双方发布信息不完全一致 缺乏书面协议 [3] - 欧盟投资协议尚未具有法律约束力 需获得欧洲理事会及欧洲议会批准 [8] - 美国威胁若欧盟不履行投资承诺将对其征收35%的关税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