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科技产业
icon
搜索文档
晚报 | 5月13日主题前瞻
选股宝· 2025-05-12 22:51
外贸 - 中美发布《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美国将修改对中国商品加征的从价关税,24%的关税在初始90天内暂停实施,保留剩余10%的关税 [1] - 中信证券表示中美经贸关系缓和有望提振市场信心,利好出口导向型行业和高科技产业 [1] - 中金公司表示新能源与电动车产业有望成为中美合作新亮点,美国政府设定2030年电动车占新车销量比例达50%的目标 [1] 半导体 - 2024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约为6305亿美元,同比增长19.7%,亚太地区销售额约为3407.9亿美元,同比增长17.5% [2] - WSTS预计2025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达6971亿美元,同比增长11% [2] - 方正证券表示国产半导体设备供应商收入及利润高速增长,晶圆厂稼动率低点已过,半导体材料厂商替代深化 [2] AI教育 - 教育部发布《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南(2025年版)》和《中小学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指南(2025年版)》,推动人工智能全学段教育 [3] - 中泰证券表示教育体系预计将在教学和考试等场景中逐步融入人工智能课程,需求有望显著提升 [3] - 中信证券表示AI大模型有望应用于教育全场景,推动全流程智能化,助力个性化学习 [3] 量子光源芯片 - 电子科技大学科研团队发布全球首个氮化镓量子光源芯片,有望2026年实现多场景技术验证 [4] - 中证报指出量子光源芯片为量子互联网核心器件,可将信息安全等级提升至量子维度,为金融、政务等敏感数据传输提供保障 [4] - 氮化镓材料使芯片能承载更复杂量子算法,为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算力瓶颈提供破局可能 [4] 智能穿戴 - 华为WATCH 5将于5月15日发布,新增快速检查功能可查看体温、心率、心电图等健康数据 [5] - 智能医疗手表能实时监测生理指标并预测健康风险,满足日常健康管理需求 [5] - 权威预计2025年全球智能穿戴设备市场达1500亿美元 [5] 宏观与行业新闻 - 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门印发文件支持广州南沙海洋产业、商业航天、全域无人产业,探索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试点 [6] - 四川省印发《脑机接口及人机交互产业攻坚突破行动计划(2025—2030年)》 [8] - 内蒙古一季度新型储能累计调用充电电量同比提高420% [8] 行情回顾 - 军工板块受人民日报刊文加快解放和发展新质战斗力影响,多只个股表现活跃 [10] - 机器人板块因宇树科技称订单爆掉,相关概念股受关注 [11] - 外贸受益概念股因中美经贸会谈取得实质性进展而表现活跃 [11]
中金 | 特朗普“大重置”:债务化解、脱虚向实、美元贬值
中金点睛· 2025-03-21 07:24
特朗普"大重置"政策框架 - 核心观点:特朗普2.0政策试图通过"大重置"解决贫富差距和政府债务两大根本问题,路径包括调整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关系、通胀贬值化债等,将导致全球资金再平衡、通胀压力、美元贬值和金融抑制 [3][4][12] - 政策背景:拜登政府延续"里根大循环"推高美股美元估值,但加剧双赤字问题,特朗普需在3%通胀中枢、4%利率中枢、5%名义GDP增速的"新宏观范式"下处理系统失衡 [7][9][13] 贫富分化与资本结构重置 - 现状:美国财富前1%家庭61%资产配置股市,后50%家庭仅4%配置,产业资本式微导致收入不平等达历史高位 [16][17] - 解决路径:通过减税+去监管+关税组合拳加速FDI回流,制造业资本开支占比从2017年显著提升,目标将制造业就业占比从8.5%回升至15% [18][20] - 影响:金融资本再平衡将冲击美元资产,预计证券投资项下资金流出规模或达2万亿美元/年 [19][33] 债务高墙与债务负担重置 - 债务规模:政府债务/GDP达100%,2024年利息支出9523亿美元超过国防开支,CBO预测十年内杠杆率升至125% [22][26] - 化债手段:在缺乏生产率突破下,可能通过通胀贬值(目标4-5%通胀率)+金融抑制(YCC控制10年期利率在4%以下)组合化解 [4][27][31] - 风险点:对冲基金基差套利交易规模达2019年2倍,若美债供给冲击引发平仓,可能重演2020年3月流动性危机 [27][28] 资产配置影响 - 美元资产:美股Shiller PE 34.5倍处于历史98%分位,预计外资持股占比70.2%的趋势可能逆转,道指相对纳指或有20%超额收益 [7][36][37] - 实物资产:贵金属、能源、基建等实物资产将获重估,铜铝等工业金属需求或因再工业化增加300万吨/年 [34][35] - 区域配置:欧洲股市有望获3000亿欧元回流资金,新兴市场尤其中国资产可能吸引年化800亿美元增量外资 [39][40] 政策实施时间线 - 短期(2025Q2):债务上限解决后美债供给冲击或达1.5万亿美元,隔夜逆回购余额仅1000亿加剧流动性风险 [28][30] - 中期(2025-26):企业债到期高峰(年化1.2万亿美元)与基差交易平仓可能形成负反馈 [29][30] - 长期(2027-30):若实现再工业化目标,制造业增加值占比需从11%提升至18%,对应资本开支增加2.8万亿美元 [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