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化工

搜索文档
A股年内358只翻倍股曝光,1883股跑输大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8 19:17
市场表现 - 上证指数突破2021年2月前高3731.69点,盘中最高触及3745.94点,为2015年8月以来近十年高点,收盘报3728.03点,上涨0.85% [1] - 北证50指数涨逾4%,创历史新高 [1] - 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2.76万亿元,较上个交易日放量5196亿元,成交额再创年内新高 [1] - A股市值总和突破100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1] - 剔除今年上市新股后,A股共有358只股票年内涨幅超100% [1] 行业表现 - 机械设备与医药生物行业贡献显著,均有超50只翻倍股 [3] - 汽车行业以29只翻倍股紧随其后,计算机、国防军工、轻工制造等7个行业翻倍股数量亦超10只 [3] - 科技成长股领涨,AI大模型、创新药、数字化转型等推动中国资产吸引力上升 [3] - 政策推动"人工智能+"、具身智能、生物制造等新产业高质量发展 [3] 个股表现 - 上纬新材(603556.SH)以1368.35%的涨幅居首,成为年内唯一"十倍股" [3] - 舒泰神(300204.SZ)、长城军工(601606.SH)、胜宏科技(300476.SZ)等个股涨幅超400% [3] - 翻倍股中88只市值小于50亿元的小微个股,恒合股份(832145.BJ)市值最小,仅15.13亿元 [17] 弱势板块 - ST板块成重灾区,*ST苏吴(002005.SZ)年内跌89.49%,股价报0.98元/股 [20] - *ST紫天(300280.SZ)、*ST沐邦(603398.SH)分别回撤87.01%、77.14% [20] - 房地产估值有待修复,*ST中地(000736.SZ)以43.49%的跌幅领跌行业 [20] - 龙头房企招商蛇口(001979.SZ)、中国国贸(600007.SH)分别下跌9.65%、11.76% [20]
【18日资金路线图】计算机板块净流入近130亿元居首 龙虎榜机构抢筹多股
证券时报· 2025-08-18 18:49
市场整体表现 - A股市场整体大涨 上证指数报3728.03点上涨0.85% 深证成指报11835.57点上涨1.73% 创业板指报2606.2点上涨2.84% 北证50指数上涨6.79% [1] - A股市场合计成交28096.27亿元 较上一交易日增加5364.39亿元 [1] 主力资金流向 - 今日A股市场主力资金全天净流出137.49亿元 其中开盘净流出54.81亿元 尾盘净流出14.71亿元 [2][3] - 沪深300今日主力资金净流入34.53亿元 创业板净流出63.8亿元 科创板净流出24.39亿元 [4][5] 行业资金流向 - 申万一级行业中13个行业实现资金净流入 计算机行业净流入129.02亿元居首 通信行业净流入100.34亿元 电子行业净流入79.69亿元 [6][7] - 资金净流出前五大行业为基础化工(-60.25亿元) 医药生物(-47.66亿元) 机械设备(-45.63亿元) 有色金属(-43.50亿元) 建筑装饰(-27.37亿元) [7] 个股资金动向 - 中兴通讯主力资金净流入27.77亿元居首 [8] - 龙虎榜数据显示机构净买入大智慧2.34亿元 腾龙股份2.27亿元 恒宝股份2.17亿元 [10][11] - 机构净卖出衢州发展7.03亿元 英维克2.41亿元 影石创新1.18亿元 [11] 机构关注个股 - 华泰证券给予小商品城买入评级 目标价26.64元 较当前价有32.41%上涨空间 [12] - 国泰海通给予东方财富增持评级 目标价31.20元 较当前价有12.03%上涨空间 [12] - 广发证券给予道通科技买入评级 目标价42.26元 较当前价有14.77%上涨空间 [12]
永和股份(605020):2025年半年报点评:制冷剂价格上行,公司1H25业绩同比高增,看好邵武永和产能逐步爬坡
长城证券· 2025-08-18 18:32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基于制冷剂价格易涨难跌及新业务布局带来的增长空间 [10] 核心财务表现 - **收入与利润高增长**:2025年上半年收入24.45亿元(YoY +12.39%),归母净利润2.71亿元(YoY +140.82%),2Q25净利润环比增长78.64% [1] - **盈利预测**: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计为6.56/8.61/10.24亿元,对应EPS 1.39/1.83/2.18元,2025年PE 20倍 [10] - **毛利率提升**:1H25氟碳化学品毛利率同比提升12.15pcts至32.43%,含氟高分子材料毛利率提升2.73pcts至19.75% [2] 业务分项表现 - **氟碳化学品**:1H25收入13.10亿元(YoY +26.02%),均价3.02万元/吨(YoY +33.33%),销量4.33万吨(YoY -5.48%) [2] - **含氟高分子材料**:1H25收入8.00亿元(YoY -4.10%),均价4.26万元/吨(YoY +1.83%),销量1.88万吨(YoY -5.82%) [2] - **化工原料**:1H25收入2.22亿元(YoY -8.33%),毛利率-9.31%(YoY -3.36pcts) [2] 产能与项目进展 - **邵武永和产能爬坡**:FEP、PTFE等产品优等品率提升,连续三个季度盈利 [9] - **在建项目**:包括邵武永和8万吨氢氟酸、超3万吨含氟高分子材料及4.3万吨第四代制冷剂,包头新能源材料产业园项目 [9] 行业与价格趋势 - **制冷剂价格上行**:R32/R125/R134a年内涨幅分别达32.56%/8.33%/18.82%,供需紧平衡下价格易涨难跌 [8] - **配额政策效应**:三代制冷剂配额逐步消耗,行业集中度提升,供应格局优化 [8] 现金流与运营效率 - **经营性现金流**:1H25达3.37亿元(YoY +209.39%),期末现金余额同比上升112.68%至3.72亿元 [3] - **周转率改善**:应收账款周转率从6.18次升至6.25次,存货周转率从2.35次升至2.58次 [8] 费用控制 - **费用率下降**:1H25销售/财务/管理费用率分别同比下降0.13/0.18/0.22pcts,研发费用率降至2.10% [3]
A股年内358只翻倍股曝光,1883股跑输大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8 18:27
市场表现 - 上证指数突破3731.69点前高,盘中最高触及3745.94点,创2015年8月以来近十年新高,收盘报3728.03点,上涨0.85% [1] - 北证50指数涨幅超4%,创历史新高 [1] - 沪深两市成交额达2.76万亿元,较上个交易日增加5196亿元,创年内新高 [1] - A股总市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大关 [1] - 剔除新股后,A股共有358只股票年内涨幅超100% [1] 行业表现 - 机械设备与医药生物行业表现突出,均有超50只翻倍股 [3] - 汽车行业以29只翻倍股紧随其后 [3] - 计算机、国防军工、轻工制造等7个行业翻倍股数量超10只 [3] - 科技成长股领涨市场 [2] - 房地产行业表现不佳,ST板块个股领跌 [20] 个股表现 - 上纬新材以1368.35%涨幅居首,成为年内唯一"十倍股" [3] - 舒泰神、长城军工、胜宏科技等个股涨幅超400% [3] - 翻倍股中有88只市值小于50亿元的小微个股,恒合股份市值最小仅15.13亿元 [19] - ST板块表现最差,*ST苏吴年内跌89.49%,股价报0.98元/股 [20] - *ST紫天、*ST沐邦分别回撤87.01%、77.14% [20] 市场驱动因素 - 科技创新发展成果集中涌现,如AI大模型、创新药、数字化转型等提升中国资产吸引力 [3] - 政策推动新产业高质量发展,包括"人工智能+"、具身智能、生物制造等领域 [3] - 产能治理带动企业利润好转预期 [3] - 小微盘股主要依靠流动性驱动上涨 [19]
【18日资金路线图】计算机板块净流入近130亿元居首 龙虎榜机构抢筹多股
证券时报· 2025-08-18 18:26
市场整体表现 - 8月18日A股主要指数全线上涨 上证指数涨0.85%至3728点 深证成指涨1.73%至11835点 创业板指涨2.84%至2606点 北证50指数涨幅达6.79% [1] - 两市合计成交额28096亿元 较前一交易日增加5364亿元 [1] 主力资金流向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37亿元 其中开盘净流出55亿元 尾盘净流出15亿元 [2] - 沪深300板块获主力净流入35亿元 创业板与科创板分别净流出64亿元和24亿元 [4] - 计算机行业以129亿元净流入居首 通信(100亿元)、电子(80亿元)、传媒(49亿元)、国防军工(37亿元)分列2-5位 [6][7] - 基础化工(-60亿元)、医药生物(-48亿元)、机械设备(-46亿元)为净流出前三行业 [7] 个股资金动态 - 中兴通讯获主力资金净买入28亿元 位列个股榜首 [8] - 龙虎榜显示机构大额买入大智慧(2.34亿元)、腾龙股份(2.27亿元)、恒宝股份(2.17亿元) [11] - 衢州发展遭机构净卖出7.03亿元 英维克(2.41亿元)、南亚新材(1.51亿元)跟风抛售 [11] 机构评级动向 - 华泰证券给予小商品城26.64元目标价 较现价有32%上行空间 [12] - 鹏鼎控股(32%空间)、中策橡胶(31%空间)等多股获"买入"评级 目标价较现价溢价15%-32% [12] 行业涨跌特征 - 资金流入前五行业平均涨幅2.91% 显著高于流出行业(1.34%) [7] - 电子行业以3.25%涨幅领涨 建筑装饰板块仅涨0.47%表现垫底 [7]
江苏博云披露2025半年度分配预案:拟10派3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8-18 18:10
2025半年度分配方案 - 公司拟实施10派3元(含税)分配预案,预计派现金额合计2914.00万元 [2] - 派现额占净利润比例为52.13%,为上市以来累计第8次派现 [2] - 本次股息率为1.04% [2] 历史分配情况 - 2024年末分配方案为10派15元(含税),派现金额1.46亿元,股息率6.87% [2] - 2023年末分配方案为10派6元(含税),派现金额0.58亿元,股息率2.46% [2] - 2021年中期实施10派10元(含税),派现金额0.58亿元,股息率1.48% [2] 2025半年度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2.86亿元,同比下降8.01% [2] - 净利润5590.03万元,同比下降19.37% [2] - 基本每股收益0.58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5.15% [2] 资金面表现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626.95万元 [3] - 近5日主力资金累计净流出1747.28万元 [3] 融资数据变化 - 最新融资余额1.06亿元 [4] - 近5日融资余额减少465.08万元,降幅4.21% [4] 行业分红对比 - 基础化工行业共7家公司公布2025半年度分配方案 [4] - 嘉化能源派现金额最高达2.65亿元,派现占净利润比例45.66%,股息率2.47% [4] - 金能科技派现1.99亿元,派现占净利润比例753.81%,股息率3.84% [5] - 国光股份派现1.87亿元,派现占净利润比例80.92%,股息率2.71% [5] - 公司派现金额在行业中排名第六,低于正丹股份(1.58亿元)和呈和科技(4265.96万元) [5]
中报季公募调研热情升温 医药生物行业最受关注
新华财经· 2025-08-18 17:58
公募调研活动概况 - 上周共有139家公募机构参与A股调研 覆盖20个申万一级行业中的66只个股 合计调研次数达729次 较前一周环比增长46.39% [1] 个股调研热度 - 美容护理行业龙头百亚股份以53次调研居首 吸引博时基金、嘉实基金、招商基金等逾三成公募机构集中调研 [1] - 医药生物行业南微医学、安杰思和安科生物分别获46次、32次和32次调研 均位列前十 [1] - 计算机行业德赛西威和金橙子分别获46次和45次调研 均位列前十 [1] - 调研前十个股包括新強联(电力设备 7.97%涨幅 调研次数未披露)、中科三环(有色金属 7.24%涨幅 33次)、东来技术(基础化工 -1.45%涨幅 27次)、臻锚科技(电子 11.47%涨幅 24次) [2] 行业调研分布 - 医药生物行业最受青睐 10只个股合计获151次调研 个股数量和次数均领先其他行业 [2] - 计算机行业4只个股合计获100次调研 位列第二 [2] - 电子、电力设备、基础化工和美容护理行业均获不少于50次调研 位列前十关注行业 [3] 机构调研动态 - 鹏华基金以20次调研居首 覆盖11个行业的19只个股 侧重电力设备、电子及基础化工行业 [3] - 国泰基金与南方基金均以14次调研并列第二 其中国泰基金聚焦8个行业的14只个股 医药生物行业占比突出 南方基金覆盖10个行业的14只个股 侧重电子、计算机、电力设备及基础化工行业 [3]
126只股收盘价创历史新高
证券时报网· 2025-08-18 17:50
市场整体表现 - 沪指上涨0.85% [1] - 可交易A股中4037只上涨(占比74.62%),1222只下跌(占比22.59%) [1] - 123只个股涨停,2只跌停 [1] 创新高个股特征 - 126只非次新股收盘价创历史新高,其中主板39只、创业板49只、科创板23只 [1] - 创新高个股集中于机械设备(26只)、电子(25只)、基础化工(16只)行业 [1] - 创新高个股今日平均涨幅8.67%,平均股价72.90元 [1] - 20只个股股价超百元,40只个股股价位于50-100元区间 [1] - 寒武纪以950.00元成为最高价个股(涨幅2.85%),同花顺(404.90元)和茂莱光学(385.40元)紧随其后 [1] 资金流向与市值分布 - 创新高个股主力资金合计净流出16.01亿元 [2] - 65只个股主力资金净流入,东信和平(5.45亿元)、农业银行(5.43亿元)、中际旭创(4.25亿元)净流入居前 [2] - 46只个股主力资金净流出,卧龙电驱(19.13亿元)、指南针(7.88亿元)、英维克(4.54亿元)净流出居前 [2] - 创新高个股平均总市值455.50亿元,平均流通市值413.11亿元 [2] - 农业银行以22123.62亿元总市值居首,寒武纪(3974.33亿元)和中际旭创(2888.91亿元)位列其后 [2] - 保丽洁(16.48亿元)和新芝生物(17.20亿元)为总市值最低的创新高个股 [2] 持续创新高个股 - 思泉新材近一个月累计14次创新高 [2] - 农业银行、英维克、东信和平近一个月分别创新高12次、11次、11次 [2] 行业表现亮点 - 机械设备行业涌现海能技术(涨幅30%)、方盛股份(涨幅22.07%)、高澜股份(涨幅20.02%)等多只涨停创新高个股 [1][3] - 电子行业戈碧迦(涨幅30%)、天承科技(涨幅20%)、南亚新材(涨幅20%)等表现突出 [1][3] - 通信行业锐捷网络(涨幅20%)、东信和平(涨幅10%)、中际旭创(涨幅9.22%)均创历史新高 [2][4] - 基础化工行业奇德新材(涨幅20.01%)、润禾材料(涨幅19.99%)、国际复材(涨幅9.87%)表现活跃 [3][4]
深度学习因子月报:Meta因子今年已实现超额收益36.8%-20250818
民生证券· 2025-08-18 16:55
量化模型与因子总结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1. **因子名称:DL_EM_Dynamic因子** * **因子构建思路**:采用矩阵分解算法从基金选股网络中提取股票的内在属性,并将其与LSTM生成的因子表示结合,构建动态市场状态因子以增强模型表现[19]。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1. 利用基金年报、半年报的持仓数据,采用矩阵分解方法,将基金-股票的投资网络矩阵分解为基金内在属性矩阵和股票内在属性矩阵。 2. 使用LSTM模型处理量价等时序数据,生成股票的动态因子表示。 3. 将矩阵分解得到的静态股票内在属性,通过计算其与当日市场热度风格的相似度,转化为动态市场状态因子。 4. 将LSTM生成的动态因子表示与动态市场状态因子进行拼接。 5. 将拼接后的特征共同输入到多层感知机(MLP)中进行训练,最终输出因子预测值[19]。 2. **因子名称:Meta_RiskControl因子** * **因子构建思路**:在深度学习模型中引入风格暴露控制,通过修改损失函数加入风格偏离惩罚,并结合元增量学习框架使模型快速适应市场变化,以控制策略回撤风险[26]。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1. 模型基础架构为加入了风格因子输入的ALSTM(Attention LSTM)模型。 2. 将模型的预测输出乘以对应股票的因子暴露(即风格暴露)。 3. 设计新的损失函数,在RankIC的基础上,添加对于风格偏离与风格动量的惩罚项。具体地,用预测标签的多头部分风格暴露减去空头部分风格暴露,作为惩罚项的一部分。 4. 在外层训练框架上,沿用元增量学习(Meta Incremental Learning)框架,根据近期市场数据分布对模型进行快速调整和更新[26]。 3. **因子名称:Meta_Master因子** * **因子构建思路**:改进MASTER模型,通过引入由深度风险模型计算的新市场状态特征,并替换损失函数和采用元增量学习训练框架,以提升模型对市场状态的自适应能力和预测准确性[36]。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1. 市场状态构建:利用深度风险模型(相比Barra风格因子对收益解释度提升5%)计算市场状态;利用近期上涨最好股票的风格来衡量近期市场偏好,共计构建120个新特征来代表市场状态。 2. 模型基础:基于改进的MASTER(Market-Guided Stock Transformer)模型,该模型旨在捕获股票间瞬时和跨时间的相关性,并利用市场信息进行自动特征选择。 3. 损失函数:将损失函数替换为加权均方误差(Weighted MSE),通过放大多头端的预测误差来提高模型在多头端预测的准确率。 4. 训练框架:利用在线的元增量学习(Online Meta Incremental Learning)对模型进行定期更新,使模型能快速适应动态变化的市场[36]。 4. **因子名称:深度学习可转债因子** * **因子构建思路**:针对可转债特性,利用GRU神经网络学习其非线性定价逻辑,通过引入可转债特有的时序因子并与截面属性因子结合,以提升传统可转债投资策略的效果[50]。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1. 使用门控循环单元(GRU)神经网络作为基础模型,处理可转债的时序数据。 2. 将可转债特有的时序因子(如溢价率、波动率等)引入到GRU模型中。 3. 将GRU模型的输出与可转债的截面属性因子(如转债规模、评级、行业等)进行拼接。 4. 将拼接后的综合特征输入到预测层,用于预测可转债的未来收益[50]。 因子回测效果 1. **DL_EM_Dynamic因子** * 最近一月(4周)表现(中证1000):RankIC 11.3%, 多空收益 1.4%, 多头超额收益 0.4%[7] * 最近一季(12周)表现(中证1000):RankIC 9.5%, 多空收益 0.1%, 多头超额收益 -0.9%[7] * 今年表现(中证1000):RankIC 10.6%, 多空收益 22.3%, 多头超额收益 4.9%[9] * 全历史表现(2019年至今,中证1000):RankIC 8.3%, 多空收益 65.8%, 多头超额收益 12.2%[9] * 指数增强组合(中证1000,2019年以来):年化收益 29.7%, 年化超额收益 23.4%, 信息比率(IR) 2.03, 超额收益累计最大回撤 -10.1%[23] 2. **Meta_RiskControl因子** * **全A域表现**: * 最近一月(4周):RankIC 15.5%, 多空收益 5.2%, 多头超额收益(vs中证800)2.7%[7] * 最近一季(12周):RankIC 12.2%, 多空收益 9.1%, 多头超额收益(vs中证800)8.9%[7] * 今年表现:RankIC 12.3%, 多空收益 41.0%, 多头超额收益(vs中证800)29.0%[9] * 全历史表现(2019年至今):RankIC 10.6%, 多空收益 90.3%, 多头超额收益(vs中证800)25.0%[9] * **沪深300增强组合**(2019年以来):年化收益 20.1%, 年化超额收益 15.0%, 信息比率(IR) 1.58, 超额收益累计最大回撤 -5.8%[31] * **中证500增强组合**(2019年以来):年化收益 26.1%, 年化超额收益 19.2%, 信息比率(IR) 1.97, 超额收益累计最大回撤 -9.3%[33] * **中证1000增强组合**(2019年以来):年化收益 34.1%, 年化超额收益 27.0%, 信息比率(IR) 2.36, 超额收益累计最大回撤 -10.2%[35] 3. **Meta_Master因子** * **全A域表现**: * 最近一月(4周):RankIC 18.9%, 多空收益 5.4%, 多头超额收益(vs中证800)5.1%[7] * 最近一季(12周):RankIC 14.6%, 多空收益 20.3%, 多头超额收益(vs中证800)19.0%[7] * 今年表现:RankIC 13.5%, 多空收益 64.0%, 多头超额收益(vs中证800)36.8%[9] * 全历史表现(2019年至今):RankIC 11.7%, 多空收益 90.4%, 多头超额收益(vs中证800)35.6%[9] * **沪深300增强组合**(2019年以来):年化收益 22.0%, 年化超额收益 17.5%, 信息比率(IR) 2.09, 超额收益累计最大回撤 -7.2%[39] * **中证500增强组合**(2019年以来):年化收益 23.8%, 年化超额收益 18.2%, 信息比率(IR) 1.9, 超额收益累计最大回撤 -5.8%[45] * **中证1000增强组合**(2019年以来):年化收益 30.7%, 年化超额收益 25.2%, 信息比率(IR) 2.33, 超额收益累计最大回撤 -8.8%[47] 4. **深度学习可转债因子** * **中证转债域**: * 最近一月(4周):RankIC 10.1%, 多头超额收益(vs中证转债)0.9%[7] * 最近一季(12周):RankIC 7.5%, 多头超额收益(vs中证转债)1.2%[7] * 今年表现:RankIC 7.1%, 多头超额收益(vs中证转债)0.3%[9] * 全历史表现(2021年至今):RankIC 12.0%, 多头超额收益(vs中证转债)9.9%[9] * **分类型表现(2021年以来Top50组合年化超额收益)**: * 偏债型:4.4%[55] * 平衡型:4.0%[55] * 偏股型:5.8%[55] * 偏债+平衡混合策略:10.9%[55]
道氏技术(300409):业绩如期兑现,静候新技术放量
长城证券· 2025-08-18 16:47
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预期未来6个月内股价相对行业指数涨幅介于5%~15%之间 [4][16] 核心财务预测 - 2025-2027年营业收入预测:97.18亿元(+25.4% YoY)、115亿元(+18.3% YoY)、133.03亿元(+15.7% YoY) [1][3] - 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4.58亿元(+192% YoY)、7.08亿元(+54.5% YoY)、9.10亿元(+28.7% YoY) [1][3] - 2025H1实际业绩:营业收入36.54亿元(-11.64% YoY),归母净利润2.30亿元(+108.16% YoY),25Q2单季度毛利率/净利率达24.75%/10.62% [1] 业务板块表现 - 锂电材料:2025H1营收12.68亿元(-43.37% YoY),毛利率9.55%(+3.42pct YoY)受原材料涨价提振 [2] - 碳材料:2025H1营收3.29亿元(-1.68% YoY),毛利率18.49%(+1.63pct YoY)出货量提升对冲降价影响 [2] - 战略资源:2025H1营收17.34亿元(+53.67% YoY),产能利用率90.79%,单吨利润稳定在8000-9000元区间 [2] 战略布局与新技术 - 资源端:拟投资1.65亿美元在刚果(金)建设30kt阴极铜湿法冶炼厂 [3] - 固态电池:布局单壁/寡壁碳纳米管、高镍三元前驱体等材料,碳导电管/硅碳负极已导入客户 [3] - AI协同:联合芯培森建立原子级科学计算算力中心,推动"AI+材料"研发体系 [3] - 人形机器人:与苏州能斯达合作开发电子肌肉/皮肤材料 [3] 估值指标 - 当前股价18.86元对应2025-2027年PE分别为33.7X/21.8X/17X,PB为2.2X/2.1X/1.9X [1][4] - 2025年EV/EBITDA为15.9倍,2027年降至10.5倍 [9] 行业与市场表现 - 所属基础化工行业,总市值147.53亿元,流通市值129.66亿元 [4] - 近3月日均成交额8.84亿元,股价相对沪深300指数超额收益显著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