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

搜索文档
 国轩高科受益奇瑞上市净利增14倍 动力电池装车量25.1GWh全球第七
 长江商报· 2025-10-27 10:40
10月24日晚间,国轩高科发布2025年三季度报告,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95.08亿元,同比增长17.21%;净 利润25.33亿元,同比增长514.35%。 其中,第三季度,国轩高科实现营业收入101.14亿元,同比增长20.68%;净利润21.67亿元,同比增长1434.42%。 对于净利润大幅增长,国轩高科表示,除受公司业务规模进一步扩大影响外,主要是受公司早期持有的奇瑞汽车 在港股上市使得公允价值大幅变动影响。 当前,国内外动力电池及储能产业的市场持续增长,国轩高科也在加速新建产能。 10月22日,总投资40亿元的国轩高科新型锂离子电池智造基地项目在江苏南京六合奠基。这是两个月前公布的两 个投资40亿元项目之一,另一个是20GWh新能源电池基地项目。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黄聪 值得关注的是,数据显示,1—8月,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达691.3GWh,同比增长34.9%。其中,国轩高科装车量 达25.1GWh,位居第七,同比增长71.8%,市场份额升至3.6%。 随着奇瑞汽车上市,国轩高科(002074.SZ)利润大涨。 前三季营收增17.21% 国轩高科主要从事新能源行业动力电池系统、储 ...
 5亿配售落地:正力新能(3677.HK)开启产能履约与价值升级之路
 格隆汇· 2025-10-27 09:09
近日,正力新能5.04亿港元配股募资正式完成交割。本次配售由承购人以10.98港元/股的价格认购,相 较于10月24日交割当日收盘价高出23.37%,交割完成不仅意味着资金到位,更代表专业机构对公司长 期价值增长潜力的高度肯定。 公司的动力电池产品凭借航空级标准、车规级应用的技术和品质优势,其世界级车企客户不断壮大。目 前,公司已构建覆盖央国企、合资车企与新势力的客户结构,包括零跑汽车、广汽传祺、广汽丰田、上 汽通用、上汽通用五菱、一汽红旗、上汽智己等,今年还新定点了大众。 公司秉承订单驱动产能建设的谨慎原则。目前,旺盛的订单直接推高产能利用率,根据公开数据,公司 月度装机量接近2GWh,这意味着现有25.5GWh产线已经满负荷运行,新增订单已形成明确产能缺口。 在此背景下,加速常熟新工厂建设成为必然选择。根据规划,一期10GWh产能于2025年四季度投产, 其6条产线已获得客户订单完整覆盖;二期15GWh计划加速于2026年三季度完工,以便与二期项目对应 的客户产品开发至量产周期时间相匹配。本次配售募集资金即是用于加速二期产能建设,至2026年四季 度公司总产能将达50.5GWh,这些柔性化产能,既可做动力 ...
 锂电行业景气度较高,关注创业板新能源ETF国泰(159387)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7 09:01
动力电池行业稳健增长。近期新能源车销售表现较好,对上游锂电池需求形成支撑。根据锂电池新能源 网数据, 2025年上半年,中国动力电池总装机量达299.6 GWh,同比增长47.3%,延续了2024年的增长 势头。预计2025年下半年,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持续攀升和储能市场的爆发,全年装机量有望突破 600 GWh。 储能需求端继续走强。根据东吴证券,国内容量补偿电价逐步出台,大储需求超预期,供应紧张,今明 年预计30%~40%增长,美国大美丽法案后今年抢装超预期,预计明后年稳增长,欧洲、中东等新兴市 场大储需求大爆发,持续高增长;欧洲户储去库完成,出货恢复,工商储需求开始爆发,新兴市场光储 平价需求持续,预计全球储能装机2025~2028年的CAGR为30%~50%。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
 国轩高科前三季营收近300亿元 全球产能布局持续加码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6 22:20
 财务业绩表现 - 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295.08亿元,同比增长17.21% [1] - 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25.33亿元,较上年同期的4.12亿元大幅增长514.35% [1] - 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21.67亿元,同比增幅高达1434.42% [3] - 净利润大幅增长主要源于持有的奇瑞汽车港股上市导致公允价值大幅变动,产生非经常性损益合计24.48亿元 [1][3][4]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前三季度净利润为8537.77万元,同比增长近50% [1]   业务合作与客户 - 公司将为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新车"众07"提供磷酸铁锂电池,该车预计明年上市 [2] - 公司是奇瑞汽车新能源业务的核心电池供应商,动力电池用于奇瑞星纪元、风云系列等高端车型 [4] - 2025年1~8月,公司已为奇瑞新能源车配套约12万辆 [4]   市场份额与行业地位 - 2025年1~9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493.9GWh,同比增长42.5% [5] - 公司同期累计装车量26.27GWh,同比增长84.7%,增速超过行业平均水平 [5] - 2025年1~8月,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达691.3GWh,同比增长34.9% [6] - 公司以25.1GWh的装车量位居全球第七,同比增长71.8%,市场份额升至3.6% [6]   产能扩张与研发投入 - 前三季度在建工程金额达210.40亿元,较期初的148亿元增长42.16%,主要系产线建设投入增加 [7] - 前三季度研发费用达16.05亿元,同比增长17.10% [7] - 公司在南京投资建设新型锂离子电池(20GWh)智造基地项目,总投资达40亿元 [7] - 公司在南京六合地区已累计投资超百亿元,总产能接近50GWh [7] - 公司拟在安徽芜湖投资建设年产20GWh新能源电池基地项目,投资总额不超过40亿元 [8]   全球化与上游布局 - 公司摩洛哥基地于2025年5月启动建设,已实现首区结构封顶,将投资建设年产20GWh高性能锂电池及配套项目,投资金额不超过12.8亿欧元 [8] - 公司在内蒙古乌海市打造全球首个零碳负极材料工厂,配套建设1GW风光储一体化项目,年发电量可达17亿度,能够满足40万吨负极材料生产的用电需求 [8]
 电新行业周报:锂电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储能系统价格传导顺利-20251026
 西部证券· 2025-10-26 17:08
 行业投资评级与核心观点 - 报告未明确给出整体行业投资评级,但针对多个细分板块提供了具体的“推荐”和“建议关注”公司列表 [1] - 核心观点认为锂电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其中国产六氟磷酸锂报价均价为9.5万元/吨,环比上涨20.25% [1] - 核心观点指出储能系统价格传导顺利,2025年9月锂电储能系统中标加权均价为0.4771元/Wh,环比提升4.33% [1]   锂电与储能板块 - 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持续增长,2025年8月达到100.6GWh,同比增长32.9%,环比增长16.6% [9] - 主要电池厂商中,宁德时代8月装机量33.1GWh,市占率32.9%;比亚迪装机量19.8GWh,市占率19.7% [11] - 关键材料六氟磷酸锂出口报价均价为10.4万元/吨,环比上涨20.93% [23] - 储能系统价格出现上行,行业推荐亿纬锂能、阳光电源、宁德时代等公司 [1] - 欣旺达发布400Wh/kg聚合物全固态电池,其锂金属原型能量密度已达520Wh/kg [42]   AI数据中心与具身智能 - OpenAI正式发布AI原生浏览器ChatGPT Atlas,标志着竞争进入生态层面 [45] - 阿里巴巴在夸克App中上线对话助手功能,采用Qwen最新模型,与字节豆包形成竞争 [47] - 具身智能被列入“十五五”未来产业规划,与量子科技、生物制造等一同被视为新经济增长点 [49] - 特斯拉Optimus Gen3预计于2026年2月或3月发布,并计划建设年产百万台的生产线 [50] - 乐聚机器人完成近15亿元Pre-IPO轮融资,用于推动人形机器人大规模量产 [51]   电力市场与核聚变进展 - 多省电力现货市场进入连续结算试运行阶段,包括江西、河南、蒙东、湖南和青海 [52][53] -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9月全社会用电量达8,88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5% [55] - 韩国发布核聚变关键技术开发路线图,目标在2035年前掌握八大关键技术 [57] - 国产3kW@4.5K氦制冷机在合肥一次启机成功并稳定运行,为核聚变工程提供核心保障 [58][59]   风电与光伏产业 - 《风能北京宣言2.0》提出“十五五”期间风电年新增装机容量不低于120GW,其中海上风电不低于15GW [60] - 2030年中国风电累计装机目标为1,300GW,2035年达到2,000GW [60] - 2025年前三季度印度新增光伏装机容量达29.5GW,同比增长70%,大型地面电站约占22.5GW [62] - 光伏产业链价格整体持平,但电池片价格出现上涨,N型电池片183N均价为每瓦0.320元 [35]   市场行情与公司表现 - 本周中信电力设备指数涨跌幅为4.64%,创业板指数涨跌幅为8.05% [63] - 报告覆盖的重点公司中,宁德时代市值为17,788.26亿元,2025年预测PE为26.16 [66] - 阳光电源市值为3,420.80亿元,2025年预测PE为25.03 [64] - 亿纬锂能市值为1,641.71亿元,2025年预测PE为35.25 [64]
 车企“偷换”电池背后:产能不足还是另有隐情
 经济观察报· 2025-10-26 13:27
 文章核心观点 - 近期上汽MG和智界汽车更换动力电池供应商的事件,表面原因是供应商产能不足,但背后揭示了动力电池行业存在高端产能紧缺、低端产能过剩的结构性矛盾 [2][8][11] - 宁德时代电池在两起事件中均成为替代选择,反映出其产品在性能或性价比方面可能具备优势,而车企更换电池的行为引发了关于消费者权益保障和行业合规流程的讨论 [2][7][8]   事件概述与车企回应 - 上汽MG4 530智趣版在交付时,将电池供应商从瑞浦兰钧悄然更换为宁德时代,官方解释为原供应商产能不足 [2][4][5] - 智界S7、R7的低配版车型电池供应商从中创新航短期更换为宁德时代,原因同样被归咎于中创新航产能不足 [2][6] - 上汽MG品牌总经理表示,更换电池是为了守住10月交付承诺,MG4上市24天预售订单突破4.5万辆,整车生产速度已显紧张 [5] - 鸿蒙智行人士称,更换电池是为加快交车,保障用户享受国家购置税减免政策,且宁德时代电芯成本更高但车辆售价不变 [7]   各方说法与质疑 - 接近中创新航的人士指出,供不应求的原因包括产品卖得好、华为规格要求严格,并称宁德时代的混合电池包有库存需消化,临时顶替1到2个月 [7] - 真锂研究创始人墨柯对“产能不足”的理由表示质疑,认为当前动力电池行业整体产能过剩,核心原因可能是宁德时代产品更具性价比 [8] - 宁德时代人士否认了“帮助消化库存”的说法,认为从商业逻辑上不成立 [8]   行业产能结构性矛盾 - 动力电池行业面临结构性矛盾,并非简单的总量过剩,表现为高端产能不足、低端产能闲置 [11][12][13] - 行业规划产能远超预测需求,例如2025年预计产能4800GWh,而预测需求仅1000-1200GWh [12] - 结构性矛盾演变历程:2016年补贴政策驱动下规划产能远超实际需求;2018-2022年技术路线转向三元锂导致磷酸铁锂产能淘汰,配套企业数量从217家锐减至69家;2023年以来高性能高端电芯仍供不应求 [12] - 储能市场爆发成为新变量,储能电芯成为新的紧缺环节,技术迭代加速落后产能出清 [13]   技术与政策影响因素 - 电池电芯发展呈现两大趋势:体积越来越大和充电越来越快,例如比亚迪推出2700安时大电芯,快充电池开始全面推广 [13] - 2024版《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规定动力电池企业产能利用率不得低于50%,促使企业将不适应车用市场的产线转向小动力电池或储能市场 [14][15] - 中创新航为达标产能利用率,近两年大力开拓储能市场 [16] - 商务部与海关总署联合发布的第58号公告对锂电池及关键材料设备实施出口管制,为行业带来不确定性 [16]
 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将于11月12日在宜宾启幕 110家中外企业展示新产品新技术
 四川日报· 2025-10-26 09:34
 大会概况 - 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将于11月12日至13日在四川宜宾举办 [1][2] - 大会主题为“新视野·新生态·新机遇” [1] - 活动包括1场开幕大会、1场全体大会、6场专题会议及多场展览展示 [1] - 专题会议聚焦前瞻技术、新型储能、回收利用、创新应用、物流供应链、安全性能 [1] - 展览将展示低空经济、具身智能、电动工具、电动船舶等前沿技术应用场景 [1]   参会情况与特点 - 大会突出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特点 [1][2] - 已收到400余位重要嘉宾出席意向 [1][2] - 宁德时代、中创新航等110家中外企业将参会并展示最新产品和技术 [1] - 邀请国内外知名院士、专家、学者和领军企业代表 [2] - 联动新能源汽车、电动航空、电动船舶、具身智能领域头部企业及全球电池联盟、LG新能源等国际组织 [2] - 设立国际展区并开展“国际交流日”活动以搭建国际供需合作平台 [2]   行业与区域发展 - 四川动力电池产业实现从无到有、串珠成链、集链成群的跨越发展 [2] - 今年前三季度四川动力电池产量达168.1吉瓦时,同比增长49.2% [2] - 四川全年动力电池产量有望突破200吉瓦时 [2] - 四川建成锂电关键材料及电池系统应用等省级中试研发平台 [2] - 四川聚集动力电池上下游企业超200家 [2] - 宜宾已成为全国动力电池产业链最全、配套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 [2] - 世界动力电池大会自2022年落地宜宾已成功举办三届,累计引进项目120余个,协议投资超2000亿元 [2]   大会预期成果 - 大会期间将集中签约一批动力电池产业链上的重大项目 [1]
 Q3净利暴增14倍,这家动力电池公司激进扩张负债超868亿
 凤凰网财经· 2025-10-25 20:18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101.14亿元,同比增长20.68% [2] - 2025年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21.67亿元,同比增长1434.42%,但增长主要源于早期持有的奇瑞汽车股份因港股上市导致公允价值大幅变动,而非主营业务贡献 [2] - 2025年第三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250.70万元,同比增长54.19% [2] -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295.08亿元,同比增长17.21% [4] - 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25.33亿元,同比增长514.35%,其中对奇瑞汽车的投资贡献了24.38亿元的投资收益 [4] - 2025年前三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为8537.77万元,同比增长49.33%,与近300亿元营收相比显得单薄,反映主营业务盈利能力孱弱 [4]   成本与费用结构 -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总成本高达291.01亿元,同比增长18.07%,增速高于营收增速 [5] - 2025年前三季度财务费用为10.47亿元,其中利息费用高达11.88亿元,而利息收入仅2.80亿元,持续高企的融资成本侵蚀利润 [5]   现金流状况 - 2025年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57亿元,同比增长87.72% [6] - 经营现金流增速接近翻倍,但盈利质量不高,依赖一次性收益 [6]   产能扩张与资本开支 - 2025年前三季度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7.71亿元,较上期-37.89亿元进一步扩大,显示激进扩张 [7] - 在建工程规模从年初的147.99亿元激增至210.40亿元,增幅高达42.16% [7] - 公司近期宣布在安徽芜湖和江苏南京分别投资不超过40亿元建设年产20GWh新能源电池基地,扩张颇为大胆 [7]   资产负债与偿债压力 - 三季度末资产负债率为71.72%,在制造业中属于偏高水平 [8] - 截至三季度末总负债达868.86亿元,其中短期借款为187.14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90.56亿元,而同期货币资金为143.77亿元,短期偿债压力巨大 [8]   研发投入与技术进展 - 2025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为16.05亿元,变动比例为17.10% [10] - 公司在固态电池技术取得进展,"金石"电池首条中试线已贯通,良品率达90%,并已启动2GWh量产线设计 [10] - 半固态电池"G垣"能量密度达300Wh/kg,续航里程达1000公里,技术有望切入低空飞行器、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 [10]
 深度*公司*宁德时代(300750):业绩保持高增 龙头地位稳固
 格隆汇· 2025-10-25 19:02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2830.72亿元,同比增长9.28% [1] - 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盈利490.34亿元,同比增长36.20% [1]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实现盈利185.49亿元,同比增长41.21%,环比增长12.26% [1] - 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扣非盈利436.19亿元,同比增长35.56% [1]   业务运营与市场地位 - 第三季度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合计出货量接近180GWh,其中储能电池占比约20%,海外出口占比约两成 [2] - 2025年1-8月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达691.3GWh,同比增长34.9%,公司装机量达254.5GWh,同比增长31.9%,市场份额36.8%,稳居全球第一 [2] - 2025年1-9月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达210.67GWh,市场份额42.75%,保持行业第一 [2] - 公司正加快587Ah储能专用电芯的量产速度,未来该产品出货占比将逐步提升 [2]   产能与战略布局 - 公司海外产能有序推进,匈牙利工厂一期规划产能超过30GWh,预计2025年底建成并完成安装调试,二期也在有序推进中 [2]   财务预测与估值 - 预测公司2025-2027年每股收益分别为15.24元、18.94元、21.89元 [2] - 对应2025-2027年预测市盈率分别为24.5倍、19.7倍、17.0倍 [2]
 车企“偷换”电池背后:产能不足还是另有隐情
 经济观察网· 2025-10-25 14:47
 事件概述 - 上汽MG4530智趣版与智界S7、R7低配版车型近期均将原定动力电池供应商(分别为瑞浦兰钧和中创新航)更换为宁德时代 [2] - 两家车企对外公布的更换原因均为原供应商出现“电芯产能不足”问题 [2][3] - 上汽MG品牌总经理表示,更换电池是为了守住10月交付承诺,在电池产能不足的情况下向宁德时代采购 [4] - 鸿蒙智行人士表示,智界车型更换电池旨在加快交车,保障用户享受国家购置税减免政策,且车辆售价保持不变,尽管宁德时代电芯成本更高 [5]   行业产能结构性矛盾 - 行业整体面临动力电池产能过剩问题,但高性能的高端电芯依然供不应求,呈现结构性矛盾 [8][9] - 2025年行业规划产能预计达4800GWh,但预测需求仅为1000-1200GWh,存在巨大产需差 [9] - 结构性矛盾特点包括:磷酸铁锂电池与三元锂电池产能不平衡、储能市场爆发导致储能电芯紧缺而动力电池降价、高端高品质电芯需求旺盛 [10] - 技术迭代(如储能电芯从280Ah向314Ah升级)和产品发展方向(电芯体积增大、快充技术推广)加速了落后产能的出清 [10]   政策影响因素 - 2024年版《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要求动力电池企业产能利用率不得低于50%,促使部分企业将产线转向小动力电池或储能市场以达标 [11] - 据分析,中创新航开拓储能市场的原因之一即为满足产能利用率要求 [12] - 商务部与海关总署联合发布的第58号公告(2025年生效)对锂电池、关键材料及设备实施出口管制,对行业产生影响 [12]   供应商更换的合规性与争议 - 行业人士指出,车企更换电池供应商需向工信部装备中心提前备案,并完成严格的测试流程,不能随意更换 [7] - 工信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工作人员表示,相关情况在车辆正式生产前需要进行报备 [7] - 有第三方分析质疑“产能不足”的说法,认为核心原因可能是现阶段宁德时代的产品更具性价比 [6] - 接近中创新航的人士则提供了另一种解释,称宁德时代的特定混合电池包有库存需要消化,且临时顶替仅为1到2个月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