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控机床
icon
搜索文档
20年累计投入逾530亿元和超13万亩专项用地指标——广东推动财政资金等向产业园区倾斜
上海证券报· 2025-10-11 07:11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曾进泽表示,2024年以来,广东各部门全力推动产业园区高质量 发展取得积极成效。截至目前,15个主平台累计承接产业转移项目2139个、总投资超7200亿元;7个大 型产业集聚区累计签约引进亿元以上工业项目总计超2700个。 新华财经上海10月11日电 当前,产业园区已成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载体和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的 重要引擎。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经济大省省级以上产业园区可贡献全省一半以上的经济总量,七成以上 的规上工业增加值。自2005年广东省设立首批省级产业园区以来,园区规上工业产值提升了20倍,占地 区工业比重近五成,贡献地区税收近七成。 10月10日,广东加快推进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打造"百千万工程"产业主引擎工作推进会在广州市召开。 记者从会上获悉,广东将全力推进园区标准化试点建设。同时,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将加强与省财政 厅、省自然资源厅等部门的沟通协调,推动财政资金、用地指标、专项债等要素向园区标准化建设倾 斜。 20年累计投入超530亿元 广东省副省长王胜在会上表示,从2005年开始,广东持续支持推动产业园区建设发展。截至目前,广东 形成7个大型产业集聚区、15个 ...
20年累计投入逾530亿元和超13万亩专项用地指标 广东推动财政资金等向产业园区倾斜
上海证券报· 2025-10-11 02:20
产业园区总体发展格局 - 广东省形成7个大型产业集聚区、15个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106个省产业园区的梯次发展格局 [3] - 省级以上产业园区可贡献全省一半以上的经济总量,七成以上的规上工业增加值 [2] - 106个省产业园区年工业总产值突破2.4万亿元,税收占所在地比重超七成,每年稳定贡献超140万个就业岗位 [4] 产业园区投资与规模 - 过去20年累计投入超530亿元省级专项资金和超13万亩专项用地指标支持省级产业园区建设 [3] - 15个主平台累计承接产业转移项目2139个、总投资超7200亿元 [4] - 7个大型产业集聚区累计签约引进亿元以上工业项目总计超2700个 [4] 产业园区经济贡献 - 自2005年以来园区规上工业产值提升了20倍,占地区工业比重近五成,贡献地区税收近七成 [2] - 产业园区贡献了粤东粤西粤北地区47.5%的工业产出 [4] - 省级产业园区数量从最初的3家发展到现在的106家,遍布全省21个地市 [3] 地方产业园区发展举措 - 江门市70%以上的专项债、湛江市60%以上新增用地指标用于园区建设 [5] - 肇庆市筹措资金138.27亿元统筹园区开发建设,三成财政收入反哺园区 [5] - 恩平市数控机床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从2019年的3000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51.6亿元,五年增长170多倍 [5] 梅州融湾产业园区进展 - 梅州融湾产业园区推动食品饮料、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三大主导产业,今年1至9月规上工业总产值等主要指标增长超60% [5] - 园区成功落地总规模8.1亿元的全省首个园区型EOD项目,并利用主平台资本金成立5亿元产业基金 [6] - 通过创新产业链协同模式,直接推动嘉元、盈华今年上半年营收分别增长86%、30% [6] 未来发展方向 - 广东将全力推进园区标准化试点建设,加快推进产业园区以园聚链 [4] - 相关部门将推动财政资金、用地指标、专项债等要素向园区标准化建设倾斜 [2][4] - 梅州创新产业链模式预计在2025年带来70亿元工业产值、超百亿元商贸销售额 [6]
不摊大饼“提密度”,广东“二次起跑”重塑产业园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0 21:32
政策导向与行业转型 - 国家层面引导工业园区向特色化、集约化、数智化、绿色化、规范化方向发展,标志着行业从规模扩张的粗放模式转向以提升质量、效益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内涵式增长新阶段 [1] - 广东产业园区发展逻辑经历深刻转变,从资源驱动到机制驱动、从供给导向到创新导向,关键在于优化结构、创新机制和增强内生动力 [5] 广东产业园区发展成就与现状 - 广东在20年间累计投入530亿元省级专项资金和13万亩建设用地指标,推动园区工业总产值突破2.4万亿元,产业园区实现全省21个地市县域全覆盖 [2] - 产业园区成为广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压舱石、产业有序转移的主平台和县域经济振兴的主引擎 [2] - 目前广东超六成园区主导产业聚焦电子信息和食品产业,同质化程度高,主导产业产值占比不足40% [2][12] - 有过半园区反映与社会资本对接能力不强,专业运营机构参与度偏低,部分主平台财政注入资本金使用滞后,投资结构单一 [2][12] - 2024年签约项目金额较上年下降28%,累计开工率不足50% [2][12] 运营模式与机制创新 - 园区运营模式正从工业地产提供者向产业投资商转型,完成从房东到股东的身份转变,例如湛江市创新资本招商、以投促引模式,预计可撬动超37亿元总投资,财政资金放大效应约6倍 [5] - 梅州创新国企与民企协同、产业与金融协同、上下游协同的三个协同机制,通过设立广梅食品产业基金和5亿元产业基金引导产业集群形成 [6] - 广东在全国率先推行零增地提效改革,通过优化空间布局和政策创新实现向存量要效益,例如广州市划定621平方公里工业控制线,广州村镇工业集聚区更新改造试点项目可新增产业载体近2000万平方米 [6] 区域协同与特色发展 - 全省形成7个大型产业集聚区、15个主平台和106个省产业园区的网络化体系,近三年粤东粤西粤北省产业园区新增规上企业中有七成来自珠三角转移 [8] - 区域协同体现在政策联动层面,如梅州、清远、揭阳等主平台通过穗梅产业共建、穗揭技术协作等机制建立飞地经济和基金共投机制 [9] - 广东新一轮园区建设突出特色导向,计划培育70个广东省特色产业园,形成一园一主业、一市一特色的格局,例如江门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梅州以食品饮料等特色产业实现60%工业增速 [13] - 引入龙头企业是迅速形成特色的有效方式,如梅州市依托龙头企业引领产业生态,成功引进世界500强项目,其1-9月规上工业总产值等主要指标增长超60% [15] 具体案例与成效 - 恩平市基于土地禀赋针对性招商,5年内数控机床企业从0增至120多家,该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从3000多万元增长到51.6亿元,增长170多倍 [8] - 清远高新区上榜广东省特色产业园 [7] - 广东省梅州梅县产业园获批设立 [14]
“一带一路”俄罗斯全直驱数控机床产业投资价值评估报告(2025版)
搜狐财经· 2025-10-09 15:07
报告发布方: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专业权威编制服务机构(符合发改委印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求)-中金企信国际咨询:集13年项目编制服务经验为各 类项目立项、投融资、商业合作、贷款、批地、并购&合作、投资决策、产业规划、境外投资、战略规划、风险评估等提供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编 制、设计、规划、咨询等一站式解决方案。助力项目实施落地、提升项目单位申报项目的通过效率。 (1)全直驱数控机床行业竞争格局分析:国外厂商在全直驱数控机床领域起步时间较早,20世纪90年代,日本、德国、瑞士等国家的部分机床企业已陆续 开始将直驱技术应用于数控机床。随着直驱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制造业加工需求的提升,国外各类机床厂商,从"小而精"的高端品牌到"大而广"的知名品 牌,纷纷推出全直驱系列数控机床,作为核心产品参与市场竞争。在中国市场,日本沙迪克、日本牧野、日本安田、日本碌碌、瑞士GF、瑞士斯图特、德 国罗德斯、中国台湾大前等厂商全直驱数控机床销售额较大,占据了主要市场份额。 国产全直驱数控机床产业化进程落后于国外,在国外厂商普遍开始面向市场推广全直驱数控机床时,我国尚处于高校或科研院所与企业合力研发阶段 ...
创世纪9月30日获融资买入7359.38万元,融资余额9.42亿元
新浪财经· 2025-10-09 09:24
截至9月19日,创世纪股东户数9.54万,较上期减少4.18%;人均流通股15649股,较上期增加4.37%。 2025年1月-6月,创世纪实现营业收入24.41亿元,同比增长18.44%;归母净利润2.33亿元,同比增长 47.38%。 分红方面,创世纪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10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0.00元。 机构持仓方面,截止2025年6月30日,创世纪十大流通股东中,南方中证1000ETF(512100)位居第八 大流通股东,持股1537.49万股,为新进股东。申万宏源证券有限公司位居第九大流通股东,持股 1392.85万股,相比上期增加134.44万股。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退出十大流通股东之列。 9月30日,创世纪跌1.24%,成交额6.28亿元。两融数据显示,当日创世纪获融资买入额7359.38万元, 融资偿还9407.59万元,融资净买入-2048.21万元。截至9月30日,创世纪融资融券余额合计9.44亿元。 融资方面,创世纪当日融资买入7359.38万元。当前融资余额9.42亿元,占流通市值的5.48%,融资余额 超过近一年80%分位水平,处于高位。 融券方面,创世纪9月30日融券偿还1. ...
江苏6个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入选“国家队”
新华日报· 2025-10-04 03:11
工信部2025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公示结果 - 工信部2025年度第四批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结束公示,江苏省有6个产业集群入选[1] - 入选集群包括南京市溧水区数控机床功能部件、常州市武进区工业协作机器人、苏州市吴江区仿真纤维材料、如东县海上风电装备、盐城市亭湖区烟气处理环保装备、泰兴市低碳烯烃延伸功能性材料[1] - 加上此前三批名单,江苏省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总数已达19个[1] 南京市溧水区数控机床功能部件产业集群 - 产业集群拥有省级创新平台21个,累计主导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7项[2] - 产品主要应用于航空工业、兵器工业、汽车工业等领域[2] - 七成数控机床功能部件产品实现进口替代[2] 常州市武进区工业协作机器人产业集群 - 该区是全国机器人产业核心集聚区,国内每4台工业机器人中就有1台产自武进[2] - 截至2024年,全区集聚机器人产业链企业141家,年产各类机器人超过4万台[2] - 机器人产业链规模突破200亿元[2] 苏州市吴江区仿真纤维材料产业集群 - 产业集群已形成从纤维研发、生产到终端应用的全链条整合优势[2] - 覆盖仿真纤维、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等领域,是国内仿真纤维领域的技术引领者和产业高地[2] - 集群总产值达到274.99亿元[2] 如东县海上风电装备产业集群 - 如东是南通风电装备产业的主要集聚区,已建成32座风电场[2] - 海上风电装机容量为483万千瓦,约占江苏省总装机容量的40%[2] - 被称为"全国海上风电第一县"[2]
公司问答丨科德数控:目前公司海外订单的销售渠道以经销形式为主
格隆汇APP· 2025-09-28 15:41
海外业务发展模式 - 海外订单销售渠道以经销形式为主 [1] - 通过代理商建立售后技术支持体系确保快速响应海外客户需求 [1] 市场拓展战略 - 在深耕国内既有成熟市场基础上加大开拓海外市场力度 [1] - 与一带一路国家建立联络并实现设备销售 [1]
江苏占据六席!工信部新一批“国字号”产业集群公示
扬子晚报网· 2025-09-28 14:47
入选集群概况 - 江苏省在工信部2025年度(第四批)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中有6个集群成功入选[1] - 入选集群包括南京市溧水区数控机床功能部件、常州市武进区工业协作机器人、苏州市吴江区仿真纤维材料、如东县海上风电装备、盐城市亭湖区烟气处理环保装备、泰兴市低碳烯烃延伸功能性材料[3] - 加上前三批入选的集群,江苏省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总数已达19个[4] 南京市溧水区数控机床功能部件产业集群 - 集群首次入选国家级,聚焦数控机床上下游产业,以永阳街道工业园区为核心,累计招引包括整机、核心零部件及配套企业180家[5] - 集群拥有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6家、高新技术企业105家[5] - 集群内拥有省级创新平台21个,累计主导或参与国家标准制定7项,七成产品实现进口替代[6] - 领军企业西门子占据国内数控机床控制系统80%的市场份额,三众精密机械的立式磨床设备打破国外技术垄断[6] 苏州市吴江区仿真纤维材料产业集群 - 集群已形成从纤维研发、生产到终端应用的全链条整合优势,覆盖仿真纤维、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等领域[5] - 该集群总产值为274.99亿元,集群内拥有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家[5] 如东县海上风电装备产业集群 - 如东是南通风电装备产业主要集聚区,已建成32座风电场,风电总装机规模超562万千瓦,占江苏省近四分之一[5] - 海上风电装机容量为483万千瓦,约占全省的40%,被称为“全国海上风电第一县”[5] - 产业集聚于如东经济开发区和洋口镇,拥有上海电气、海力风电、重通成飞、九鼎风电、国科智能等一批骨干企业[5] 常州市武进区工业协作机器人产业集群 - 武进区是全国机器人产业核心集聚区,国内每4台工业机器人中就有1台产自该区[7] - 截至2024年,全区集聚机器人产业链企业141家,年产各类机器人超过4万台,产业链规模突破200亿元[7] - 2025年以来,武进区通过制定服务清单、开展场景应用对接等措施推动机器人产业发展[7]
科德数控:目前订单饱满 产能利用率持续高位运行
新浪财经· 2025-09-26 16:01
公司经营状况 - 核心团队稳定且全员专注于生产经营 [1] - 公司订单饱满且产能利用率持续高位运行 [1]
从核“大脑”到5吨级机器人,工博会上的“首台套”潮解码制造梯级配套新路径| 聚焦2025工博会
华夏时报· 2025-09-25 19:17
核心观点 - 2025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展示上海高端制造通过梯级配套模式实现核心零部件突破、整机集成创新和场景深度赋能的产业生态链 为中国高端制造破解卡脖子难题并提供全球价值链上游的上海样本[2][8] 核心零部件突破 - 中广核数科自主核级数字化仪控平台和睦系统实现从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到硬件设计制造全链条自主可控 覆盖二代至四代核电技术 使中国成为全球第四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3] - 长江电气CSS系列安全光幕传感器攻克8mm超密光轴、光轴可编程、检测距离可调等多项国内首创技术 成为安全光幕领域国产替代新标杆[3] 工业母机与机器人创新 - 上海交大智邦科技全球首发思源智控智能体机床μAI 实现自主规划路径和参数调整 控制精度达微米级 效率较传统设备显著提升[4] - 上海柴孚5吨级重载工业机器人突破高刚性机械臂结构设计难题 腕部额定载荷≥5000kg 适配汽车整车举升和矿山设备搬运等重型场景[4] - 中科新松多可HC-O3T系列移动协作机器人集成舵轮底盘、协作机械臂与自研2.5D视觉算法 抓取绝对定位精度±0.5mm 转向精度±1° 路径跟踪达毫米级[4] 政策支持与产业落地 - 上海实施20035工程 计划到2025年新建200家智能工厂和20家标杆工厂 实现三个全覆盖与五个核心指标倍增 过去8年55%技改项目向智能化倾斜 国产首台套智能制造装备覆盖率已达30%[5] - 闵行莘庄工业区规划250亩高端制造示范区 建设层高7米承重2吨专业化厂房 成立上海工业母机产业链协同创新发展联盟 对突破关键技术企业叠加战略新兴类补贴 17.88平方公里土地创造535.83亿元营收[5] 企业技术转化与市场拓展 - 拓璞数控全自主研发五轴车铣复合加工中心HMT-i500 将航空航天领域高端五轴机床技术拓展至通用制造业 中国市场五轴机床销售稳居前三 产品已销售十多家通用行业上市公司并计划出口欧洲、北美、东南亚等海外市场[6][8] 绿色制造与场景应用 - 上海电气全球首个绿色甲醇一体化示范项目采用纯氧加压循环流化床气化技术 在吉林洮南风电耦合生物质绿色甲醇项目中成功应用 填补中国规模化生产绿色甲醇空白[8] 产业生态与集群发展 - 上海制造梯级配套范式以核心技术为链节、生态协同为链条、场景应用为链路 通过产业链各环节相互赋能实现创新活力涌流 具体体现为拓璞高端数控项目奠基、工业母机协同创新联盟成立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集聚[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