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色金融
icon
搜索文档
上海发展绿色金融的优势与挑战——基于与新加坡、香港比较的视角
上海证券报· 2025-09-20 02:25
绿色金融对金融中心能级提升的作用 - 绿色能源结算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绿色产业定价权对货币主导地位形成具有历史意义 如煤炭-英镑和石油-美元案例 新能源消费占比预计2040年达25% 2024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达378亿吨同比微增0.8% [3] - 绿色融资成本优势显著 ESG领先企业股票收益优于同业 债券融资成本低于同业 2024年中国贴标绿色债券发行成本优势为11.1个基点较2023年增加5.8个基点 累计节约财务成本约7.6亿元 ESG领先企业机构持股比例较落后企业高23% [3] - 亚洲金融中心积极布局绿色金融 新加坡设定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 2024年通过碳定价法案修正案提高碳税 启动国际碳信用框架允许抵消5%应税排放量 [4] 香港推出3年期绿色和可持续金融资助计划 2024年绿色及可持续债券总额超6552亿港元连续7年居亚洲首位 [5] 新加坡和香港绿色金融发展成效 - 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2024年新加坡私营绿色投资增速达194% 是东南亚国家平均增速43%的近5倍 印尼菲律宾泰国越南私营绿色投资呈现负增长 [7] - 离岸金融中心地位提升 新加坡2024年推出27只ESG期货吸引东南亚资金 香港通过STAGE和Core Climate平台完成首笔碳市场人民币交易 提升离岸人民币交易广度和深度 [8] - 绿色金融与数字创新融合 新加坡交易所完成首笔碳信用代币化交易 最低投资门槛降至100美元 香港发行全球首批多币种数字绿色债券总额60亿港币 落地新能源领域区块链RWA融资项目 [8] 上海绿色金融发展优势 - 政策框架完善 中国成为首个建立系统性绿色金融政策框架国家 2024年中央部署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发布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和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 [9][10] 上海目标2025年绿色低碳产业规模突破5000亿元 [10] - 绿色产业纵深优势明显 上海拥有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新能源汽车光伏产业链完整 在风电核能氢能碳纤维等领域技术领先 25所高校和80余家新能源企业技术中心提供支撑 [11] 2024年超95%绿色债券在上海发行 本地企业发行绿色债券59只规模621.5亿元占全国十分之一 绿色贷款余额1.4万亿元同比增长20.7% [11] - 金融基础设施集聚 上海拥有15家全国性交易所和交易市场 持牌金融机构总数1771家外资金融机构占比近三分之一 [13] 上海期货交易所在橡胶等大宗商品取得领先定价权 铜石油黄金等"上海价格"指数具有市场影响力 [13] - 绿色金融业态领先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2021年落户上海 [14] 2024年上海绿色金融服务平台上线 累计入库超80个绿色融资租赁项目融资金额超110亿元 [14] 2025年上线碳普惠管理运营平台实现减排量T+1自动签发 [14] 推出碳配额远期等创新金融产品融资额超1.3亿元 [14] 2024年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发放碳减排支持工具资金5.94亿元支持新发放碳减排贷款20.4亿元 [15] 上海绿色金融发展挑战 - 绿色认定标准不足 中国碳排放信息披露仍属自愿性质非强制性 上海尚未形成统一绿色项目认定和评级标准 存在"漂绿"行为 ESG信息披露存在选择性披露和实质性议题披露较少问题 [16] - 统筹设计有待加强 缺乏专门议事协调机构 新加坡由金融管理局召集绿色金融行业工作组 香港建立绿色和可持续金融中心作为专门机构 上海缺乏相应协调机制 [16] 境外绿色投资优惠措施较少 税收减免政策针对性和力度不足 [17] - 离岸市场发展不充分 上海离岸市场处于试点阶段 2025年7月落地首单5亿元自贸区离岸债券 [18] 2025年上半年中资离岸债总发行规模约1166亿美元同比增长25% 产业债约233亿美元同比增长118% 国内绿色主体多选择在伦敦香港新加坡发行绿色债券 [18] 上海绿色金融发展政策建议 - 强化制度标准和认证体系 推动自愿碳排放信息披露向强制性转变 加强底层数据建设利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提升绿色资产识别能力 [19] 建立统一绿色项目认定和评级标准 推动碳标准纳入全球供应链认证体系 [19][20] 完善认证机构监管机制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绿色认证机构 将ESG因素纳入信用评级体系 [20] - 提升外部资金参与便利度 建立专门议事协调机构加强政策协同和信息共享 [21] 探索与国际主流绿色债券标准互认衔接 鼓励境内外交易所开展绿色债券"互挂互认"试点 [21] 用好自贸试验区和离岸金融试点政策优势 完善离岸外汇资金和清算配套安排 创新离岸绿色信贷和绿色资产证券化产品 [21] - 加大交易平台建设和产品创新 发挥碳交易核心载体作用吸引外资提升定价能力 试点碳远期碳掉期等衍生品提升市场流动性 [22] 推动环境权益纳入银行授信范围 创新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信托绿色租赁等产品 [22] 建立健全绿色融资风险分担机制设立专项风险准备金 对碳质押融资企业给予贴息支持 [22] - 强化创新驱动和人才建设 完善境外债券投资者投资绿色产品的税收减免政策 为绿色债券发行方提供第三方认证费用支持 [23] 深化金融科技运用探索数字人民币区块链在绿色企业认定和产品创新中的应用 [23] 加强政策支持吸引国际ESG人才 鼓励机构设立专职ESG岗位 加强环境风险管理和碳数据核算培训 [23]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发表2025年施政报告:协助内地科技企业到港融资
证券时报· 2025-09-18 08:01
证券时报记者 陈霞昌 9月17日,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发表2025年施政报告。报告围绕"深化改革 心系民生 发挥优 势 同创未来"的理念推出多项具体措施,以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枢纽地位为根基,以推动产业革新培 育新质生产力为引擎,同时依托北部都会区建设突破发展瓶颈,构建起多维度、高协同的发展格局,为 香港"由治及兴"阶段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划定清晰路径。 作为香港核心优势领域,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在报告中占据重要篇幅,涵盖股票、债券、黄金、绿色金融 等多个维度,通过机制优化与技术创新提升全球吸引力。 作为大湾区核心城市之一,李家超在今年的施政报告也重点提及大湾区产业和金融联动。其中,跨境金 融将优化"跨境征信互通""深港跨境数据验证平台",探索扩展至更多金融与非金融场景。李家超表示, 已经与深圳探讨数字金融合作,相关措施2025年内公布。而在大宗商品与碳交易领域,香港将与大湾区 内交易所合作开拓大宗商品交易及碳交易新业务,港交所碳市场将与大湾区试点碳市场研究跨境交易结 算。 责任编辑:王馨茹 债券与货币市场方面,香港特区政府将推进"固定收益及货币"路线措施,扩大金管局债务工具中央结算 系统(CMU)托管证券的 ...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发表2025年施政报告: 协助内地科技企业到港融资
证券时报· 2025-09-18 02:05
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 通过港交所"科企专线"协助内地科技企业到港融资 [1] - 完善主板上市和结构性产品发行机制 研究优化"同股不同权"上市规定 [1] - 推动海外企业到港第二上市 协助中概股以香港为首选回归地 [1] - 积极探索缩短股票结算周期至T+1 [1] - 推动港股人民币交易柜台纳入"股票通"南向交易 [1] 债券与货币市场 - 扩大金管局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托管证券抵押品使用范围 [2] - 推动离岸内地国债成为国际清算所抵押品 [2] - 研究打造单一平台管理股票债券等多类资产 [2] - 新设"人民币业务资金安排"向企业提供长期人民币融资 [2] - 优化短期流动性管理机制提升离岸人民币枢纽功能 [2] 黄金市场发展 - 3年内实现2000吨黄金仓储目标 [2] - 推动机场管理局及金融机构拓展黄金仓储设施 [2] - 建立香港黄金中央清算系统并邀请上海黄金交易所参与 [2] 绿色金融建设 - 港交所深化与大湾区碳市场试点合作测试跨境交易结算路径 [2] - 持续发行可持续债券并推动碳交易代币化技术应用 [2] - 与大湾区交易所合作开拓大宗商品及碳交易新业务 [3] 大湾区金融联动 - 优化"跨境征信互通"和"深港跨境数据验证平台" [3] - 探索扩展金融与非金融场景应用 [3] - 与深圳探讨数字金融合作 相关措施2025年内公布 [3]
北京绿色发展论坛将于9月22日开幕 涵盖19场专项活动
中国新闻网· 2025-09-17 11:34
论坛概况 - 北京绿色发展论坛定于9月22日至9月24日在北京城市副中心举办 [1] - 论坛结构为“1+5+13”共19场专项活动 包括1场绿色产业博览会 5场绿色发展会客厅 13场平行论坛 [1] - 论坛宗旨是打造服务北京绿色发展的五大平台 包括政策成果发布 科技成果转化 产业发展赋能 国际合作交流 城市形象传播平台 [1] 绿色产业博览会 - 绿色产业博览会定于9月21日至25日举办 布局为“1+7+N” [2] - “1”为绿色发展会客厅 房山区 通州区等5家单位将召开5场活动进行区域产业推介 [2] - “7”为七大绿色产业方向 集中展示78家优秀企业 涵盖先进能源 合成生物制造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产业 [2] - “N”为多个互动体验区 邀请市民参与推动绿色生活实践 [2] 平行论坛与成果发布 - 13场平行论坛将围绕城市存量更新低碳路径 区域协同治理 智慧水处理技术等主题开展交流研讨 [3] - 平行论坛将发布京津冀油区地热资源评价报告 “中国碳足迹碳标签评价信息服务平台”2.0升级版等多项成果 [3] - 论坛将系统发布北京市建设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重大成果 涵盖绿色产业集聚 技术创新 宜居城市建设等方面 [3] - 将举办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揭牌仪式 首批6项绿色技术交易现场签约 北京绿色交易所与15家合作伙伴签署框架协议 [3] 研究报告发布 - 论坛将发布《北京绿色经济发展蓝皮书(2025)》 构建城市绿色经济发展评价体系并提出政策建议 [4]
首届北京绿色发展论坛将举办
北京晚报· 2025-09-16 13:42
论坛概况 - 首届北京绿色发展论坛于9月22日至24日在北京城市副中心举办 包含19场专项活动[1] - 专项活动包括1场绿色产业博览会 5场绿色发展会客厅及13场平行论坛[1] 论坛定位与目标 - 论坛以"绿色北京新航程 绿色经济新标杆"为主题 打造五大平台:政策成果发布平台 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产业发展赋能平台 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及城市形象传播平台[2] - 为北京建设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提供新助力 为京津冀打造绿色发展高地提供新动能[2] - 邀请北京城市副中心 中新天津生态城及河北雄安新区交流绿色发展经验[2] 参与主体与活动安排 - 邀请通州区 顺义区 昌平区 房山区 平谷区举办城市会客厅 共同开展推介活动[3] - 联合18家社会机构开展平行论坛 绿色科普及低碳生活等系列活动[3] - 系统发布北京市建设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重大成果 举办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揭牌仪式[3] - 发布《北京市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和《北京绿色经济发展蓝皮书(2025)》[3] 绿色产业博览会 - 绿色产业博览会在户外环形走廊带举办 展示七大绿色产业发展方向[4] - 博览会面积约1.2万平方米 是去年面积的3倍 预计日均参观量达1万人次[4] - 外地企业参展数量占比超过30% 覆盖七大绿色产业方向[4] - 北京绿色交易所 北京ESG研究院等绿色专业服务机构亮相博览会[4] - 华夏银行 邮储银行 民生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分享绿色金融转型实践[4] - 北投集团展示绿色建筑 绿色能源等技术应用[4]
更具韧性的粤港澳大湾区供应链如何打造?这场大会给出答案
南方都市报· 2025-09-15 23:12
继分别在澳门、香港举办后,9月15日,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工商大会(以下简称"工商大会")在 广州开幕。这是工商大会创立以来首次在广东召开,来自30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机构、工商界代表1200 余人出席,参会规模为历届最大。 9月15日,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工商大会在广州开幕。 "韧性湾区" 推动大湾区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超过2万亿美元,以全国不到0.6%的国土面积、6%的人口总量,创造出 全国1/9的经济总量,在国际产业链供应链中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背景下,构 筑"韧性湾区"成为了粤港澳三地需要携手应对的重要议题。今年,工商大会以"赋能大湾区 共拓新机 遇"为主题,正是契合当下大湾区发展的时代需求。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广东省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朱伟介绍,今年以来,广东吸引了大量外资进入 电子信息、绿色石化和专用设备等领域,广东依然是外资眼中的"安全港"和首选地。广东持续深化全球 贸易往来,2024年进出口总额突破9万亿元,总量连续39年居中国首位,始终在全球贸易格局中扮演重 要角色。 他表示,广东将持续优化趋同港澳、接轨国际的营商环境,着力营造自由开放 ...
二季度两项绿色金融指标居世界前列丨绿色金融周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5 19:36
1、二季度两项绿色金融指标居世界前列 9月11日,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会上,来自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碳减 排支持工具累计引导金融机构发放碳减排贷款超过1.38万亿元。通过绿色再贴现、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 估等手段,强化对金融机构支持绿色发展的激励,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绿色贷款余额约42.4万亿元, 绿色债券余额超过2.2万亿元,两个指标在全世界位于前列。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上半年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持续领跑全球,超42万亿元绿色贷款与2.2万亿元绿色 债券的规模,叠加碳减排支持工具撬动的1.38万亿元精准投放,体现了金融体系深度支持"双碳"战略的 系统性布局与强大动能。 2、上周碳价最高66.14元/吨 9月12日,上海环交所发布上周(20250908-20250912)的全国碳市场每周综合价格行情及成交信息。 上周全国碳市场综合价格行情为:最高价66.14元/吨,最低价61.95元/吨,收盘价较上一周五下跌 6.21%。 南方财经记者郭晓洁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德尚玉 实习生李宜馨 广州报道 挂牌协议交易成交量1,764,734吨,成交额107,671,879.69元;大宗 ...
二季度两项绿色金融指标居世界前列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5 19:26
绿色金融发展规模 -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碳减排支持工具累计引导金融机构发放碳减排贷款超过1.38万亿元[2] - 同期绿色贷款余额约42.4万亿元 绿色债券余额超过2.2万亿元 两项指标居全球前列[2] - 碳减排支持工具撬动1.38万亿元精准投放 体现金融体系深度支持"双碳"战略的系统性布局[2] 碳市场交易动态 - 2025年9月8日至12日全国碳市场最高价66.14元/吨 最低价61.95元/吨 收盘价较前周下跌6.21%[3] - 当周碳排放配额总成交量5,328,085吨 总成交额332,611,468.69元[3] - 2025年初至9月12日累计成交量79,106,595吨 累计成交额5,668,220,975.40元[3] - 开市以来累计成交量709,375,259吨 累计成交额48,700,948,078.91元[3] 地方政府绿色债券发行 - 深圳市政府9月9日在澳门首发10亿元离岸人民币绿色债券 期限3年 利率1.74%[3] - 募集资金将投向清洁交通等项目 簿记峰值达66.2亿元 认购倍数6.62倍创澳门市场纪录[3] - 市场订单超发行规模50% 反映国际投资者对深圳经济实力和信用水平的高度认可[3][4] 可持续金融标准建设 - 香港金管局9月8日就《香港可持续金融分类名录》第2A阶段原型展开公众咨询[5] - 分类目录提供绿色和可持续活动的明确定义 促进资金融通并防范"漂绿"风险[6] - 第2A阶段新增制造业和信息通信科技业 引入"转型"元素和"适应气候变化"环境目标[6]
韩国人问:如果没有中国,世界会变成什么样?美国专家:可能会倒退100年!
搜狐财经· 2025-09-15 01:05
数字人民币与金融科技 - 数字人民币正在改变全球金融生态 引发对无现金经济可持续性的关注[2] - 数字人民币在国内试点显著但在国际关注度较低[2] - 数字人民币可能影响全球货币支付与贸易链条升级[4] 文化输出与经济影响 - 中华茶文化在非洲南部推动小农经济振兴和乡村发展[4] - 茶产业衍生大规模产业变革和地域经济变化 经济贡献超过韩国流行音乐[4] - 文化成就彰显中国软实力在国际上的渗透力[5] 智能农业技术 - 中国智能农机和无人驾驶拖拉机在非洲国家应用 提升种植效率[5] - 智能农机技术助力全球粮食安全问题解决[5] 绿色金融与能源 - 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全球领先 2024年发行总额占世界近三分之一[7] - 中国光伏设备推动南美洲可再生能源市场扩张[7] - 绿色金融成为全球绿色转型关键推动力量[7] 全球影响力多维分析 - 中国在技术 文化 金融等多角度对全球化产生核心节点作用[7] - 数字人民币 智能农业和绿色金融成为全球现代化进程不可或缺部分[7]
“开放创新 绿动未来”绿色价格认证研究成果发布会举办
证券日报网· 2025-09-14 19:11
北京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战略 - 通州区聚焦绿色建筑 绿色交通 绿色产业三大关键领域 强化绿色能源 绿色环境 绿色文化三个重要支撑 全力打造国内引领性 国际影响力的绿色标杆[1] - 依托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 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 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叠加机遇 激发绿色创新活力并深挖绿色发展动能[1] 绿色价格认证体系建设 - 探索构建覆盖生态成本 市场激励与政策协同的绿色价格体系 将环境成本纳入经济运行全周期[2] - 通过理论创新 机制突破 场景示范推动绿色价格认证体系应用 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绿色项目[2] - 价格机制对资源配置关键 对推动绿色转型至关重要[2] ESG信息披露与数据平台 - 发布《环境 社会 治理(ESG)信息披露操作手册》涵盖435个ESG指标 覆盖企业全产业链并提供标准化披露框架[3] - 中国企业绿色发展社会贡献数据平台通过货币化测算企业绿色贡献 实现全国 各省份 行业 上市公司层面的数据可视化[3] - 平台已接入超5000家上市公司数据 未来将服务政府监管 企业转型与绿色投资[3] 绿色投资价值实证 - 中国上市公司绿色发展社会贡献指数以ESG理念为核心 包含16个一级指标 54个二级指标的评价体系[3] - 指数以沪深300为基准进行市值中性化处理 2022年7月至2025年6月期间样本组合年化收益率达12.3% 显著优于市场基准[3] 绿色发展案例征集 - 面向全国征集低碳技术 绿色金融等领域的创新实践 深度挖掘企业绿色发展经验[4] - 代表性案例将编入《2025绿色发展案例征集成果集》为未来政策制定提供参考[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