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制造

搜索文档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加快培育绿色生产力 塑造产业发展新优势
央视网· 2025-07-20 19:55
绿色消费 -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过50%,每卖出100辆汽车就有超过50辆是新能源汽车 [1] - 绿色家电消费增长较快,超九成以旧换新家电订单为一级能效产品 [2] - 全国新建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超过91%,累计建成节能建筑面积超300亿平方米 [2] 绿色生产 - 超过140家钢铁企业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涉及粗钢产能约5.91亿吨 [1] - "十四五"前四年全国能耗强度累计下降11.6% [1] - 中国船企拿下全球绿色船舶超78%的订单,覆盖主流船型 [3] 政策支持与产业转型 - 十年来累计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1000多亿元支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2] - 27个工业重点行业加快设备工艺更新,实现转型向绿 [3] - 累计建成6400多家国家级绿色工厂,产值占制造业总产值比重超过20% [3] 绿色技术创新 - 全球最大压缩气体储能电站在新疆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建设中 [4] - 上半年风力发电机组产品产量同比增长72% [4] - 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全产业链研发设计和制造体系 [4]
A股公司,密集披露;“两船”合并,获批;宇树科技开启上市辅导……周末,大消息!
证券时报· 2025-07-20 18:41
宏观·要闻 1—6月全国吸收外资4232.3亿元人民币 据商务部网站消息,2025年1—6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0014家,同比增长11.7%;实际使用外 资金额4232.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5.2%。 从行业看,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1090.6亿元人民币,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3058.7亿元人民币。高技术产 业实际使用外资1278.7亿元人民币,其中,电子商务服务业、化学药品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 业、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增长127.1%、53%、36.2%、17.7%。 重要会议召开:战略矿产走私出口"零容忍、出重拳" 据商务部网站消息,2025年7月19日,国家出口管制工作协调机制办公室组织商务部、公安部等单位, 在广西南宁召开打击战略矿产走私出口专项行动推进会,总结通报前期进展成效,全面分析当前打私形 势,对专项行动进行再部署、再推进。 会议指出,专项行动启动以来,各有关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成立专班、迅速行 动,制定方案、明确任务,对战略矿产走私出口"零容忍、出重拳",不断加大执法办案力度,侦办了一 批战略矿产非法出口案件,抓获了一批走私犯罪嫌疑人, ...
金融服务焕新升级 助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7-20 18:12
政策导向与行业趋势 - 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强调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注重创新驱动、高效协同、产业更新、人海和谐、合作共赢[1] - 业内人士认为银行需提供全链条服务以激活传统产业潜能、培育新兴业态并破解海洋科技研发转化难题[1] 传统产业金融服务创新 - 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推出供应链融资产品"融易信"为船舶制造上游供应商提供线上应收账款融资 授信余额超15亿元 合作企业30余家[2] - 福建石狮农商银行制定《海洋园区综合金融服务方案》为27家企业授信1.7亿元 推动精深加工占比从35%提升至68%[3] - 农业银行广东湛江分行设立海洋金融服务中心整合供应链金融等功能支持海上粮仓建设[3] 新兴产业金融支持 - 工商银行南京分行牵头主承销全国首批科技创新债券"25苏国信GN002" 规模5.3亿元 票面利率1.74% 资金专项用于海上风电及新型储能项目[2] - 专家建议银行设立专项信贷资金优先支持海洋生物医药、海洋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3] 海洋科技金融解决方案 - 中国银行天津滨海分行为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发放设备更新贷款6000万元 期限5年 支持水下智能无人系统研发[4] - 浦发银行青岛分行通过海域使用权抵押结合科技信用贷政策为涉海企业提供融资 累计服务超千家企业 融资规模超300亿元[4] - 专家建议银行与政府合作设立专项基金 推出长期限低利率信贷产品 并搭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5] 产业链协同与模式创新 - 石狮农商银行创新"福海·渔仓贷"带动冷链仓储周转率提升50%[3] - 专家建议银行引导海洋装备制造与渔业、交通运输业深度合作 支持跨产业新型装备研发[3]
“两船”合并获证监会同意,本周披露并购重组进展的A股名单一览
凤凰网· 2025-07-20 08:35
两船合并项目进展 - 中国证监会同意中国船舶以新增30.53亿股股份吸收合并中国重工的注册申请 [1] - 股权转让(并购重组)板块表现活跃,上纬新材20CM8连板、佳合科技30CM涨停、建设工业和汉商集团均两连板、日播时尚涨停 [1] 本周并购重组概况 - 共有16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并购重组进展,涉及交易金额从1683万元至58.97亿元不等 [1] - 主要交易包括芯联集成拟58.97亿元收购芯联越州72.33%股权、东方雨虹拟1.23亿美元收购智利建材零售商100%股权、物产环能拟14.57亿元收购南太湖科技100%股权等 [1] 重点公司重组动态 *ST威尔 - 拟以5.46亿元现金收购紫江新材51%股权,紫江新材主营动力储能和3C数码软包锂电池用铝塑膜 [1] - 交易完成后公司将进入锂电池材料行业,紫江新材与ATL、比亚迪等知名厂商有稳定合作 [1] 金浦钛业 - 拟通过重大资产置换等方式收购利德东方100%股权,交易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2] - 公司将战略性退出钛白粉行业,主营业务变更为橡胶制品业,产品包括橡胶管路、密封件等 [2] 长鸿高科 - 拟收购广西长科100%股权,标的公司专注特种合成树脂高分子材料研发 [3] - 交易完成后公司业务将拓展至特种合成树脂产品,股票将于2025年7月21日复牌 [3] 中化国际 - 拟发行股份购买南通星辰100%股权,标的公司主营环氧树脂等化工产品 [3] - 股票自2025年7月16日起停牌,预计不超过10个交易日 [3] 中化装备 - 筹划收购益阳橡胶塑料机械集团和蓝星化工机械100%股权,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4] - 股票自2025年7月15日起停牌,预计不超过10个交易日 [4] 苏州规划 - 拟收购东进航科100%股权,标的公司在低空经济领域有多年经验 [4] - 交易完成后公司业务将拓展至"空地融合"立体规划领域 [4]
江龙船艇再获香港特区政府订单 此前已有多次合作
中国经营报· 2025-07-19 15:31
香港特区政府订单 - 公司近期与香港特区政府签订1.25亿港元销售合同,涉及5艘铝合金港口巡逻船,按汇率折合人民币约1.14亿元,占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的6.59% [2][3] - 合同约定22个月内交付前2艘船,28个月内交付剩余3艘,合同价款将根据进度分期付款 [3] - 此次合同预计对公司未来1-2年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且不会影响公司业务独立性 [3] 与香港特区政府合作历史 - 公司与香港特区政府最早合作可追溯至2019年,当年购销金额为2282.94万元,占当期营收4.15% [2][4] - 2022年两度披露与香港特区政府销售合同,总金额分别为9215.32万港元(1艘消防船)和1.78亿港元(3艘铝合金海洋清洁船) [3] - 2022年、2023年与香港特区政府购销金额分别为7826.29万元(占营收11.50%)和9918.37万元(占营收8.36%),但2024年购销金额一度降为零 [4] 香港地区业务拓展 - 公司自2015年起与香港地区企业合作,曾为富裕小轮、声威实业等公司交付多艘渡轮或客船 [2] - 香港现有渡轮平均船龄超过25年,政府计划10年内分两阶段购买47艘环保渡船更换旧船,公司自2022年起持续获得香港船舶更新替换订单 [5] - 公司主要通过高质量完成香港特区政府订单积累口碑,以在当地市场获得竞争优势 [5] 港澳台地区营收情况 - 2021-2024年港澳台地区营收占比分别为5.74%、5.34%、5.36%、2.89%,整体呈下降趋势 [5] - 同期港澳台地区营收分别为0.40亿元、0.36亿元、0.64亿元、0.50亿元,有所波动但整体趋稳 [5] - 境外及港澳台地区营收从2022年0.84亿元上升至2024年0.91亿元,订单逐年增长但收入确认时间较靠后 [6] 整体业务结构 - 公司主要营收仍来自中国内地,近10余年间内地营收占比多在80%以上,且至少7个年度在90%以上 [6] - 2024年公务执法船艇收入占比较高,主要受2023年15亿元大额订单影响 [6]
A股重磅!证监会,同意!
新华网财经· 2025-07-19 11:56
7月18日晚,中国船舶、中国重工双双发布公告称,中国证监会出具了《关于同意中国船舶工 业股份有限公司吸收合并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注册的批复》, 同意中国船舶以新增 30.53亿股股份吸收合并中国重工的注册申请。 在政策层面,新"国九条"及《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并购 六条")明确鼓励上市公司聚焦主业、综合运用并购重组等方式提高发展质量,为上市公司并 购重组提供了明确的政策支持。 中国船舶、中国重工的合并是此前"南北船"合并工作的延续。2019年,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 限公司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实施联合重组,新设立中国船舶集团。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船舶集团拥有科研院所、企业单位和上市公司共84家,资产总额 10066.16亿元,员工20.5万人,拥有我国最大的造修船基地和最完整的船舶及配套产品研发 能力,能够设计建造符合全球船级社规范、满足国际通用技术标准和安全公约要求的船舶海 工装备。 此次合并有效解决了2019年"南北船"合并后在上市公司船海主业层面的同业竞争问题,有助 于更好把握全球船舶行业周期机遇,并借助资本市场推动深层次改革与整合,提升上市公司 核心战略功能和价值 ...
硬科技IPO提速、优质并购审核加速,资本市场传递重磅信号
上海证券报· 2025-07-19 10:22
资本市场改革信号 - 中国船舶吸收合并中国重工方案获证监会注册通过,标志着中船集团旗下两大船舶总装核心上市平台整合取得重大进展,为首单完成上交所审核与证监会注册的上市公司吸收合并项目 [2] - 芯联集成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注册获批,为首单"亏收亏"重大资产重组案例,交易金额达58.97亿元,涉及收购芯联越州72.33%股权 [2] - 禾元生物成为科创板重启第五套标准后首单获得注册的公司,拟募资24亿元用于重组人白蛋白产业化基地建设及新药研发 [4][5] 行业整合与技术发展 - 芯联集成通过收购将全资控股芯联越州,实现一体化管理17万片/月(母公司10万片/月+标的7万片/月)的8英寸硅基产能,重点发展SiCMOSFET和高压模拟IC等高技术产品 [3] - 北芯生命科创板IPO过会,为第二家按第五套标准过会企业,其血管内功能学FFR及影像学IVUS产品组合填补国产医疗器械空白 [5] 企业IPO动态 - 宇树科技启动IPO辅导备案,实际控制人王兴兴合计控制公司34.7630%股权,辅导机构计划最早于2025年10月评估上市条件 [5][6] - 禾元生物核心产品HY1001为1类新药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有望替代血浆来源的人血清白蛋白 [4] 政策导向与市场影响 - 科创板并购重组包容性增强,"亏收亏"案例及第五套标准重启显示审核灵活性提升 [2][4] - 单日内集中释放多项重大进展,反映优质并购重组与硬科技IPO审核效率显著提速 [1][7]
A股重磅!证监会,同意!
券商中国· 2025-07-19 10:03
合并交易概况 - 中国船舶吸收合并中国重工获证监会批复 标志着中国造船工业史上最大规模资本市场运作进入收官阶段 [2][4] - 交易方式为中国船舶向中国重工全体股东发行30.53亿股A股进行换股合并 换股比例为1:0.1335 成交金额达1151.5亿元 [5][6] - 合并后存续公司总资产超4000亿元 将成为全球资产规模、营收规模、手持订单数第一的造船上市公司 [3][7] 合并后协同效应 - 合并将整合江南造船、外高桥造船与大连重工、武船重工等资产 实现军品、民品、海工装备全链条覆盖 [7] - 高端船型产能集中度提升 有望打破韩国在超大型集装箱船等领域的垄断 [7] - 交易是A股史上最大规模吸收合并案例 响应国家发展深海科技和海洋经济战略部署 [7] 财务与业绩表现 - 中国船舶2025H1净利润预计28-31亿元 同比增98.25%-119.49% 中国重工预计15-18亿元 同比增181.73%-238.08% [3][10] - 合并后两家公司合计净利润达43-49亿元 同比增121%-152% 主要因民船订单量价齐升及成本管控优化 [10][11] - 二级市场反应积极 7月18日两家公司总市值合计达2593亿元(中国船舶1524亿元 中国重工1069亿元) [8] 行业前景与竞争力 - 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船舶制造国 凭借成本优势、产业链韧性和技术创新保持竞争力 [12] - 订单结构持续优化 LNG船、VLCC等高附加值船型占比提升 绿色船舶技术带来溢价 [11][12] - 船舶制造上行周期将持续 受"中国产业链+绿色更新周期"驱动 存量更新与环保需求构成中长期逻辑 [11][12]
“中国巨轮”加速驶入A股!“两船”合并获证监会批复
格隆汇APP· 2025-07-19 00:41
A股有史以来最大规模吸收合并交易迎来新进展,全球最大的船舶上市公司要来了。 证监会最新批复了中国船舶吸收合并中国重工(维权),这也是重组新规后的"首单"。 截至7月18日收盘,2家公司总市值分别为1524亿元、1069亿元,均超千亿元。 | 代码 | 名称 | 最新价 | 涨跌额 | 涨跌幅 | 总市值 √ | | --- | --- | --- | --- | --- | --- | | 600150 | 中国船舶 | 34.08 | +0.21 | 0.62% | 1524.2亿 | | 601989 | 中国重工 | 4.69 | +0.04 | 0.86% | 1069.42亿 | 证监会批复 源:中国船舶公告 换股比例方面,中国船舶、中国重工换股价格分别为37.84元/股、5.05元/股,换股比例为1:0.1335。 即每1股中国重工股票可以换得0.1339股中国船舶股票。 本次换股吸收合并完成后,中船工业集团持有存续公司的股份数量为200,743.61万股,持股比例为26.71%,为存续公司 的控股股东。 7月18日,"两船"双双发布公告称,中国证监会已同意中国船舶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 公告显示 ...
“两船”合并获注册批复 “并购六条”后A股新增超200单重大重组
证券日报· 2025-07-19 00:08
中国船舶吸收合并中国重工 - 证监会批准中国船舶以新增30.53亿股股份吸收合并中国重工,交易完成后中国船舶总资产将超4000亿元,营业收入将超1300亿元,成为A股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吸收合并案例 [1] - 中国船舶和中国重工分别为我国船舶制造行业龙头企业,合并前总市值分别为1524亿元和1069亿元,换股比例为1:0.1339 [2] - 合并后公司将成为资产规模、营业收入规模、手持订单数均领跑全球的世界一流造船业旗舰上市公司 [3] 合并背景与意义 - 合并是中国船舶集团整合旗下船舶总装业务、减少同业竞争的重要举措,2019年中船工业集团和中船重工联合重组后两家公司在船舶制造、维修领域业务重合度较高 [3] - 全球船舶工业迎来复苏,合并有利于发挥协同效应、实现优势互补,提升存续公司核心竞争力和经营效益 [3] - 合并响应国家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是国资国企改革和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重要成果 [2][3] 并购重组市场动态 - 自去年9月"并购六条"发布以来,A股上市公司披露的重大资产重组数量超过200单 [1] - 新"国九条"提出加大并购重组改革力度,支持上市公司之间吸收合并,证监会修订重组管理办法并建立简易审核程序,中国船舶合并案从受理到注册生效仅用71天 [4] - 近期典型案例包括华电国际购买大股东能源资产、国泰君安合并海通证券、湘财股份拟合并大智慧等 [6] 并购重组创新与趋势 - 富乐德科技发行股份及可转债购买资产完成过户,成为"并购六条"后首个运用定向可转债支付对价的项目 [7] - 上市公司收购未盈利企业、跨行业并购及私募基金收购上市公司控制权等案例涌现,并购重组成为产业升级转型主渠道 [7] - 并购重组市场活跃度持续升温,企业通过横向及纵向整合实现技术资源吸纳和估值重构,推动产业升级和关键领域突破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