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技术制造
icon
搜索文档
“三季报”的启示:关注消费的实质是关注收入
经济观察报· 2025-10-22 19:04
宏观经济运行特征 - 三季度高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高技术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2%,显示新动能扩张迅速 [3] - 季度GDP增速出现边际下行,主因之一是三季度消费增长相较二季度有所放缓 [3] -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提升,表明消费变化对经济的影响程度正在加大 [3] - 当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低于4%时,季度经济增速就会落到5%以下,说明消费需求变化同步反映到销售和生产中 [3] 消费与生产的辩证关系 - 消费、投资和生产是耦合联动的整体,消费存在短板最终会制约生产的扩张 [2][3] - 生产与消费在经济体系中互相作用,消费是生产的结果也是生产的目的 [5] - 企业的投资和生产活动容易出现集体性偏差,对价格信号反馈滞后,导致过度投资和经济周期波动 [5] - 宏观调控思路发生重大转向,系统性提振消费成为共识,因投资和生产方向需与消费需求保持正向互动 [6] 居民收入与消费制约因素 - 前三季度居民财产净收入同比增长仅为1.7%,资产缩水效应对收入预期的压制依然存在 [6] - 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的名义增速为4.5%,低于人均可支配收入整体增速0.6个百分点,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速相对缓慢 [7] - 中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消费支出占比高,导致三季度食品、衣着及居住方面消费支出增速边际下行 [7] - 高技术制造和生产领域同样依赖消费需求扩张的支撑,前沿技术需覆盖广大中低收入群体才能转化为广泛生产力 [7]
“三季报”的启示:关注消费的实质是关注收入
经济观察网· 2025-10-22 18:48
宏观经济运行特征 - 三季度高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高技术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2%,显示高技术领域供需两旺 [1] - 季度GDP增速出现边际下行,消费增长相较二季度有所放缓,但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提升 [1] -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低于4%时,季度经济增速会落到5%以下,表明消费需求变化同步影响销售和生产 [1] 消费与生产的关系 - 消费与生产是经济循环中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连续过程,消费是生产的结果也是生产的目的 [2] - 企业的投资和生产活动易出现集体性偏差和过度投资,导致经济周期波动,而消费活动对价格信号反应更及时 [3] -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系统性提振消费成为宏观调控共识,标志着宏观调控思路的重大转向 [3] 居民收入与消费制约因素 - 前三季度居民财产净收入同比增长仅为1.7%,受储蓄存款利率下调、房租下调及房价下行背景下资产缩水效应影响 [4] - 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名义增速为4.5%,低于整体增速0.6个百分点,显示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相对缓慢 [4] - 中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消费支出占比高,其支出更加精打细算,导致三季度食品、衣着及居住消费支出增速边际下行 [4] 高技术产业与消费需求 - 高技术制造和生产领域的扩张需要消费需求支撑,例如为情绪价值付费的群体是元宇宙、脑机接口的潜在消费者 [5] - 新型储能、未来网络、人形机器人等前沿产业需覆盖广大中低收入群体后才能转化为广泛的生产力 [5]
【图解】读懂这三个字,就读懂了中国经济“三季报”
中国经济网· 2025-10-22 17:48
中国经济 新亮点 稳、进、韧没有改变 经济发展态势具有坚实支撑 今年以来,尽管外部环境复杂演变,经济发展面临 不少压力,但我国经济"稳"的格局、"进"的势 头、"韧"的特性没有改变,保持稳中有进发展态 势具有坚实支撑。 、经济平稳运行的主基调没有改变 从经济增长看 前三季度 ▶ GDP同比增长5.2% 比上年全年加快0.2个百分点 比上年同期加快0.4个百分点 前三李度 ► 经济增量达到39679亿元 同比多增1368亿元 从就业物价看 前三季度 ▶ 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 平均值为5.2%,与上半年持平 ► CPI同比略降0.1% 但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上涨0.6% 其中9月份上涨1.0% 涨幅连续5个月扩大 从国际收支看 (△ 外贸展现强大韧性 ▶ 货物进出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 增速逐季回升 ► 外汇储备继续保持在3.3万亿美元以上 9月末 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 ω 主要实物量指标保持稳定增长 前三季度 ▶ 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同比增长1.6% ► 货物周转量增长4.8% 旅客周转量增长4.4% 17 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的态势没有改变 今年以来,各方面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推动经济结构不断调优、新旧动能有 ...
多家媒体积极评价中国经济“三季报”:复杂环境中稳健前行
央视网· 2025-10-21 16:36
经济增长总体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 2% [1] - 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4 8%,较第二季度有所回落 [7] - 中国经济在多动能支撑下稳中有进,内生增长动力不断积蓄 [3] 消费表现 - 消费复苏成为经济增长主引擎,服务消费增势显著 [3] - 汽车、家电、旅游等重点领域促消费行动持续开展,"以旧换新"政策有效激发居民消费潜力 [3] - 服务消费持续扩容,假日经济及旅游经济活跃,为稳定就业提供了重要支撑 [10] 投资表现 - 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快速增长,新质生产力正成为拉动投资的核心力量 [3] - 中国通过支持出口、扩大制造业投资等举措,为经济注入支撑力 [5] 工业生产 - 2025年1-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 2% [7] - 新能源汽车、3D打印设备等新兴产业表现突出 [7] 对外贸易 - 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33 61万亿元,同比增长4%,增速逐季加快 [5] - 2025年第三季度进出口同比增长6%,外贸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7] - 尽管受美国关税政策影响,中国对美出口有所下滑,但对发展中国家出口显著增长,多元化市场成为出口增长的有力支撑 [5] - 出口结构持续优化,新能源汽车、工程机械等产品表现亮眼 [3]
人民财评:工业经济“稳中有进”,数字化绿色化提速
人民网· 2025-10-21 16:08
工业经济总体增长态势 - 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增速比GDP快1个百分点[1] - 工业生产增速呈现稳健向好势头,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和增长引擎[1] 重点行业表现 - 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6%,增速分别快于全部规上工业3.5和3.4个百分点[1] - 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达到35.9%和16.7%[2] 高端与智能产品产量 - 3D打印设备、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0.5%、29.8%、29.7%[2] - 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产量激增98.0%[2] 传统产业升级与新材料增长 - 传统产业积极对接“互联网+”、“AI+”、“数字+”,加快设备更新与技术改造[1] - 高性能化学纤维、生物基化学纤维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4.0%和20.2%,纤维增强塑料制品产量增长26.3%[1] 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 - 规模以上数字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7%[2] - 智能无人机飞行器制造、智能车载设备制造增速分别达59.9%和25.1%[2] 绿色低碳转型 - 新能源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产量增长46.9%,风力发电机组产量增长72.4%[2] - 工业发展“含绿量”持续提升,为经济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有力支撑[2]
国际锐评丨5.2%的背后,看出中国经济哪些势头?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0-21 09:56
宏观经济表现 - 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2% [1] - 第三季度经济总量超过德国2024年全年经济总量 [3] - 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速比上年全年和上年同期分别加快0.2和0.4个百分点 [3] 行业与市场指标 - 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 [3]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5% [3] - 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2% [3] - 9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均比上月上升 [3] - 前三季度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分别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3.5和3.4个百分点 [4] - 2025年中国创新指数首次跻身全球前十 [4] 对外贸易与外资信心 - 前三季度货物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4% 连续8个季度实现同比增长 [5] - 前7个月中国是全球166个国家和地区的前三大贸易伙伴 比去年同期增加14个 [5] - 9月份出口额创6个月以来最快增速 [5] - 美国蔻驰公司计划未来3到5年在华营收业绩翻一番 [1] - 保时捷公司发布由中国本土团队主导开发的新一代中国专属车载信息娱乐系统 [4] - 汉高公司在上海启用其全球第二大创新中心 [4] 政策与未来发展 - 中国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 包括"两新""两重"政策加力扩围和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7] - 近期出台扩大服务消费等措施并加强相关项目组织调度 [7] - 国际社会评价中国"十五五"谋篇布局对全球经济意义重大 [7]
中国2025年9月经济数据图景:总量稳步上行
华泰期货· 2025-10-21 09:0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总量稳步上行,GDP同比增长5.2%,第三产业占比提升至58.4%,贡献率达60.7% [3][10] - 9月PPI同比降2.3%、CPI同比降0.3%,核心CPI涨幅连续5个月扩大,显示消费需求延续修复 [3] - 1至9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降0.5%,三大产业投资增速放缓,但部分高端制造领域投资突出 [3] - 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4.46%,较上月回落0.14%,1至9月房地产开发投资等数据下降,地产下游消费有压力 [4] - 前三季度经济稳步上行,关注四季度内需扩张进展及刺激政策,地产回落待修复调整 [5] 各部分总结 总量:稳步上行 - 2025年前三季度GDP达101.5万亿元,同比增5.2%,分季度看一至三季度分别增5.4%、5.2%、4.8%,环比三季度增1.1% [10] - 产业结构上第三产业占比提升至58.4%,比上年同期高0.8个百分点,贡献率达60.7% [10] - 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6.2%,9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6.5%、环比增0.64% [11] - 产业升级显著,装备和高技术制造业延续强劲增势,高端化等产品产量快速增长 [11] - 9月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1%,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6.3%,企业预期稳定乐观 [11] 通胀:小幅改善 - 9月PPI同比降2.3%、环比连续两月持平,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降3.1%、环比涨0.1% [20] - 中游制造业价格压力缓解,外需行业部分改善,国际输入性影响分化,新质生产力行业保持增长,消费需求持续支撑 [20][22] - 三季度PPI同比回升受低基数和反内卷市场预期影响,后续工业品价格随需求走势,关注四季度增量政策 [22] - 9月CPI同比降0.3%、环比涨0.1%,核心CPI同比涨1.0%,1至9月平均CPI比上年同期降0.1% [40] - 食品价格同比降幅略扩,非食品价格涨幅扩大,服务消费稳定增长,9月CPI同比收窄受翘尾因素影响,四季度改善幅度或弱 [41][42][43] 投资:增速回落 - 1至9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71,535亿元,同比降0.5%,9月环比降0.07%,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14.0% [55] - 产业结构上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4.6%,第二产业投资增6.3%,部分高端制造领域投资突出,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1.1% [55] - 9月部分行业投资快于整体制造业,也有部分行业投资收缩,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态势鲜明,新质生产力保持增长 [56] 生产:分化延续 - 1至9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6.2%,产业结构升级持续,装备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 [60] - 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4.6%,比二季度升0.6个百分点,行业表现分化,高端制造领域活力强劲 [60] 消费:增速放缓 - 2025年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5,877亿元,同比增4.5%,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达53.5%,比上年全年提升9个百分点 [71] - 市场结构优化,服务消费增长加快,县乡市场潜能释放,以旧换新与新型消费驱动作用显著,线上消费向好 [71] - 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4.46%,较上月回落0.14%,消费回落受节假日和高基数影响,居民消费信心受制约 [71][73] 地产:仍待改善 - 1至9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额67706亿元,同比降13.9%,国房景气指数92.78,较上月回落0.27 [80] - 1至9月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降5.5%、销售额降7.9%,9月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降幅收窄但环比回落 [80] - 上海、杭州新房价格表现亮眼,全国房地产市场“政策托底与内生调整并行”,短期需求刺激有限 [81] - 未来需聚焦存量房收储落地效率、民营房企融资支持精准性、一线城市政策深化空间 [82] 附录:国家统计局发文 - 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015036亿元,同比增5.2%,分产业看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8%、4.9%、5.4% [101] - 农业生产形势好,畜牧业平稳增长,工业生产较快增长,装备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势好,服务业平稳增长,现代服务业发展良好 [102][103][105] - 市场销售稳步增长,服务零售增长较快,固定资产投资稳中有降,制造业投资较快增长,货物进出口持续增长,贸易结构优化 [106][107][108] - 核心CPI连续回升,工业生产者价格降幅收窄,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调查失业率下降,居民收入平稳增长,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 [109][110][111]
继续跑好“十五五”基础坚实底气足
经济日报· 2025-10-21 08:38
经济总量与全球影响力 - 国内生产总值从2020年的103.5万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34.9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5.5%,远高于同期世界3.9%的年均增速 [1] - 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人均GDP从10632美元提升至13445美元 [1] 科技创新投入与产出 - 2024年研发投入强度达2.69%,研发人员总量超700万人年,稳居全球首位 [2] - 2025年创新指数跻身全球前十,比2020年上升4位,2024年“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8.01%,比2020年提高1.5个百分点 [2]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 2024年末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3.2%,比2020年末提高2.5个百分点 [3] - 2021年至2024年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8.2%和9.2% [3] - 2021年至2024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9%,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60.6% [3]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 2024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7.00%,比2020年末提高3.11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由2.56降至2.34 [3] 改革开放与内需市场 -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事项从123项缩减至106项,2024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降至14.1% [4] - 2021年至2024年内需对经济增长平均贡献率达86.8%,最终消费支出平均贡献率为59.9%,比“十三五”时期提高11.1个百分点 [4] - 货物贸易规模从2020年的32.2万亿元增至2024年的43.8万亿元,年均增长8.0% [4] 绿色转型与生态环境 - 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由2020年的16.0%提升至2024年的19.8% [5] - 2024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7.2%,比2020年上升2.4个百分点,森林覆盖率超过25% [5] 社会民生与文化产业 - 2021年至2024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年末值稳定在5.1%至5.5%之间 [5] - 2024年文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比2020年增长37.7%,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79岁 [5] 安全发展与产业基础 - 粮食总产量2024年首次跃上1.4万亿斤新台阶 [6] - 2021年至2024年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4%,占全球比重接近30%,规模连续15年居全球首位 [6]
中国经济顶压前行 前三季度增长5.2%,稳增长政策仍需加力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1 07:06
编者按: 中国经济"三季报" 今年以来稳就业稳经济政策举措接续发力,主要宏观指标总体平稳,经济运行保持稳中有进态势,前三 季度国内GDP同比增长5.2%,比上年全年和上年同期分别加快0.2、0.4个百分点。不过,当前经济运行 仍面临不少风险挑战,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国内经济回升向好基础仍需加力巩固。 10月2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三季度经济数据。 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01.5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分季度看,一季度 同比增长5.4%,二季度增长5.2%,三季度增长4.8%。从环比看,三季度GDP增长1.1%。 从主要经济指标来看,三季度的工业、服务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投资等增速较上半年均有所回 落,出口增速与上半年持平。三季度经济增速较二季度回落0.4个百分点,主要在于内需偏弱,受多重 因素影响投资和消费增速走低,外需依然维持相当韧性。 从月度数据来看,9月以人民币计价的出口同比增长8.4%,增速较上月明显回升,进而带动9月规模以 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出现好转、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速与上月持平。但是,9月当月投资、消费增速仍在持 续回落。 9月底以来,我国推出"两个5000亿"的 ...
中国经济顶压前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1 07:05
宏观经济总体表现 - 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01.5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 [1][2] -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5.4%,二季度增长5.2%,三季度增长4.8%,三季度GDP环比增长1.1% [2] - 当前经济运行面临内需偏弱挑战,但为实现全年5%左右的增长目标奠定良好基础 [1][3][8] 工业生产与结构 - 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9月当月同比增长6.5% [4] - 工业结构优化,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汽车、电气机械、电子等行业增速均超过10% [4] -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集成电路制造、电子专用材料制造、生物药品制造等行业维持两位数高增长 [4] 消费与投资 - 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5%,但9月当月同比增速降至3%,为今年以来最低水平 [5] - 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0.5%,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1%,制造业投资增长4.0%,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3.9% [5] -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对手机、家电、汽车等重点商品带动作用明显,但增速较上半年有所回落 [5] 对外贸易 - 前三季度以人民币计价进出口同比增长4%,其中出口增长7.1%,进口下降0.2% [6] - 高技术产品出口和机电产品出口增速在7%以上,对东盟、欧盟、拉非等非美市场出口保持较高增速 [6][7] - 出口韧性超出市场预期,部分源于全球产业链调整下东盟对中国中间商品、原料和设备的需求增加 [6] 政策举措与展望 - 9月底推出“两个5000亿”稳增长政策,包括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和5000亿元地方债结存限额 [2][9] - 截至10月17日,国家开发银行已投放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约1894亿元,预计可拉动项目总投资2.8万亿元 [9] -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同期投放金额1001亿元,预计可拉动项目总投资超过1.26万亿元 [9] - 市场期待四季度进一步降准降息及稳定房地产市场的措施 [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