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备

搜索文档
【25日资金路线图】两市主力资金净流出超440亿元 有色金属等行业实现净流入
证券时报· 2025-08-25 18:36
市场整体表现 - A股市场整体上涨 上证指数收报3883.56点上涨1.51% 深证成指收报12441.07点上涨2.26% 创业板指收报2762.99点上涨3% [1] 主力资金流向 - 沪深两市主力资金全天净流出442.91亿元 开盘净流出176.58亿元 尾盘净流入12.14亿元 [2] - 沪深300主力资金净流出147.88亿元 创业板主力资金净流出116.17亿元 [3] - 最近五个交易日主力资金持续净流出 8月21日净流出516.92亿元 8月19日净流出450.86亿元 [3] - 创业板资金连续四日净流出 8月20日净流出228.83亿元 8月19日净流出231.66亿元 [4] - 科创板8月25日资金净流出35.48亿元 但尾盘净流入1.56亿元 [4] 行业资金流向 - 有色金属行业资金净流入66.99亿元居首 涨幅3.17% 紫金矿业获资金重点关注 [5] - 食品饮料行业资金净流入62.84亿元 涨幅2.23% 五粮液为资金主要流入标的 [5] - 医药生物行业资金净流入51.02亿元 涨幅1.36% 药明康德获资金青睐 [5] - 电子行业资金净流出199.15亿元居首 涨幅0.70% 中芯国际遭遇资金流出 [5] - 计算机行业资金净流出153.85亿元 涨幅0.87% 中科曙光为资金主要流出标的 [5] 机构个股交易 - 金力永磁获机构净买入1.42亿元 当日涨停涨幅20% [7] - 罗博特科获机构净买入1.40亿元 当日涨停涨幅20% [7] - 恒宝股份获机构净买入1.21亿元 涨幅2.95% [7] - 金风科技遭机构净卖出3.78亿元 涨幅10.04% [7] - 南方精工遭机构净卖出1.18亿元 跌幅1.57% [7] 机构个股评级 - 中国中车获华泰证券买入评级 目标价11.22元较最新收盘价7.91元存在41.85%上涨空间 [8] - 创元科技获国投证券买入评级 目标价14.26元较最新收盘价12.01元存在18.73%上涨空间 [8] - 杭叉集团获华创证券推荐 目标价27.7元较最新收盘价22.60元存在22.57%上涨空间 [8] - 隆基绿能获瑞银证券买入评级 目标价20.2元较最新收盘价16.77元存在20.45%上涨空间 [8]
27股最新股东户数降逾一成
证券时报网· 2025-08-25 17:28
股东户数变动概况 - 截至8月20日共有490家公司披露股东户数数据 其中266只股票股东户数较上期(8月10日)下降[1][3] - 股东户数降幅超过10%的个股共27只 降幅居前的包括设研院(-24.78%)、江顺科技(-24.66%)和海泰科(-24.35%)[3][4] 筹码集中个股市场表现 - 最新一期筹码集中股(8月11日以来)平均上涨4.27% 博威合金(+43.32%)、安培龙(+39.07%)和*ST精伦(+36.75%)涨幅领先[3] - 上期(8月10日)筹码集中股监测显示 8月1日以来平均上涨8.92% 超越同期沪指涨幅(8.69%) 其中39%个股跑赢大盘[2] - 安培龙在股东户数降逾一成个股中表现突出 8月1日以来累计上涨57.55%[2] 行业分布特征 - 机械设备行业筹码集中个股数量最多 达33只 基础化工(29只)和医药生物(23只)紧随其后[3] - 汽车行业有多只个股股东户数显著下降 包括海泰科(-24.35%)、华纬科技(-21.38%)和恒勃股份(-20.00%)[4] 业绩表现分析 - 已公布半年报的75只筹码集中股中 富士莱净利润同比增幅达12430.96%[4] - 5只个股发布业绩快报 亚联机械和东华科技净利润增幅分别为20.57%和14.64%[4] - 55只个股发布业绩预告 其中预增13只、预盈6只 浩物股份预计净利润中值3050万元 同比增长265.87%[4] 资金流向数据 - 设研院在股东户数下降24.78%期间 主力资金净流出2.73亿元 股价累计下跌16.50%[3] - 江顺科技股东户数下降24.66%期间 主力资金净流入1.34亿元 股价上涨29.62%[3]
两融余额创10年新高,哪些行业、个股受到市场青睐?
第一财经· 2025-08-25 17:25
两融余额创新高 - 截至8月22日两融余额达2.155万亿元创10年新高[1] - 两融余额连续14个交易日突破2万亿元[1] - 两融余额占A股流通市值比例为2.32%较2015年同期的4%显著降低[1] 主要股指表现 - 8月以来上证指数涨8.69%深证成指涨13%创业板指涨18.67%科创综指涨18.83%[1] - 8月25日上证指数最高3883.56点深证成指最高12477.97点创业板最高2782.01点科创综指最高1596.83点[1] 融资交易数据 - 融资余额达2.14万亿元占流通市值2.30%[2] - 融资买入额2966.23亿元净买入额81.74亿元[2] - 参与交易投资者数量55.88万名较8月1日38.77万名增加44%[2][3] 投资者结构 - 个人投资者数量758.52万名机构投资者4.9994万家[2] - 市场平均维持担保比例290.69%较8月1日277.2%上升[3] 行业两融分布 - 电子行业两融余额2719.59亿元居首[4] - 计算机/非银金融/医药生物/电力设备/机械设备/汽车行业余额均超1000亿元[4] - 电子行业融资净买入430.8亿元计算机/机械设备/通信/电力设备净买入100-200亿元[4] - 煤炭行业唯一净流出13.75亿元[4] 个股两融情况 - 东方财富/中国平安两融余额超200亿元[4] - 贵州茅台/比亚迪/中信证券/江淮汽车/长江电力/中芯国际余额介于100-180亿元[4] - 寒武纪-U/中芯国际/北方稀土/新易盛/海光信息融资净买入超20亿元[5] - 寒武纪-U期间涨80.42%新易盛涨48.41%北方稀土/海光信息涨幅超30%[5]
两融余额创10年新高,杠杆资金比例低于2015年峰值
第一财经· 2025-08-25 17:01
两融余额创新高 - 截至8月22日两融余额达2.155万亿元创10年新高 [1] - 两融余额连续14个交易日突破2万亿元 [1] - 两融余额占A股流通市值比例为2.32% [1] 主要股指表现 - 8月25日上证指数最高3883.56点 深证成指最高12477.97点 [1] - 8月以来上证指数累计涨8.69% 深证成指涨13% [1] - 创业板指累计涨18.67% 科创综指涨18.83% [1] 融资交易明细 - 融资余额达2.14万亿元占流通市值2.30% [2] - 融资买入额2966.23亿元 净买入额81.74亿元 [2] - 参与交易投资者数量55.88万名较8月1日增44% [2] 杠杆安全指标 - 市场平均维持担保比例290.69%较8月1日277.2%上升 [2] - 维持担保比例警戒线通常设为140% [2] 行业两融分布 - 电子行业两融余额2719.59亿元居首 [3] - 计算机/非银金融/医药生物等6行业余额超1000亿元 [3] - 电子行业融资净买入430.8亿元 煤炭净流出13.75亿元 [3] 个股两融集中度 - 东方财富/中国平安两融余额超200亿元 [3] - 贵州茅台/比亚迪等6只个股余额在100-180亿元 [3] - 寒武纪-U融资净买入额居首期间股价涨80.42% [4] 重点个股表现 - 寒武纪-U/新易盛/北方稀土融资净买入超20亿元 [4] - 新易盛期间累计上涨48.41% [4] - 北方稀土/海光信息涨幅均超30% [4]
两融连增9周,加仓这些行业
天天基金网· 2025-08-25 15:43
A股两融余额突破2万亿元 - 截至8月21日A股两融余额达21467.95亿元 其中融资余额为21319.52亿元 连续9个交易日超过2万亿元[2] - 8月5日两融余额自2015年7月以来首次重返2万亿元关口[2] - 与十年前相比 当前市场生态发生深刻变革 市场结构更优化且交易行为更成熟[2][11] 行业融资净买入分布 - 申万一级31个行业中30个行业融资余额增加 仅煤炭行业净卖出1.99亿元[4] - 电子行业融资净买入232.99亿元居首 计算机和通信行业分别以116.27亿元和76.18亿元位列第二和第三[4] - 机械设备(65.26亿元) 电力设备(57.67亿元) 汽车(53.99亿元)等行业融资净买入额居前[6] 重点行业资金动向 - 电子行业获融资连续5周净流入 需注意资金拥挤度过高风险[5] - 融资资金主要流向信息技术 工业 材料等行业 反映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看好[12] - 资金更加偏好新兴产业和成长风格 呈现明显的价值投资倾向[12] 个股融资加仓情况 - 融资客对251只股票加仓金额超1亿元 市场热门板块关注度较高的个股更受青睐[8] - 中芯国际(18.69亿元) 寒武纪(17.31亿元) 中际旭创(15.63亿元) 北方稀土(12.46亿元) 指南针(11.58亿元)位列加仓金额前五[8] - 融资加仓前十的股票多数上涨 寒武纪上周上涨34.59% 新易盛上涨17.41% 中际旭创上涨17.16%[9] 市场生态变化特征 - A股市场体量较10年前更大 杠杆类资金占市值比例相对较低[12] - 资金流入节奏相对平稳 融资资金持仓分散度更高[12] - 监管体系更加完善 防范过度杠杆能力显著增强[12]
上海机电2025上半年营收净利双降超6%,盈利能力承压
搜狐财经· 2025-08-25 12:39
经营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下滑超过6% [1]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超过6% [1] 盈利能力 - 净利率出现下滑显示盈利能力承压 [3] - 毛利率出现下滑显示盈利能力承压 [3] - 净资产收益率出现下滑显示盈利能力承压 [3] 现金流与负债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4.8亿元同比下滑1.97% [5] - 2025年上半年资产负债率为52.11%同比下降4.28个百分点 [5] 机构持股与市值 - 持有公司股票的机构家数大幅减少至8家较2024年同期的94家锐减86家 [7] - 当前总市值为308.56亿元较2015年6月12日历史最高市值472.30亿元低53.07% [7]
三一重工(600031):2025H1海内外收入双增,Q2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东莞证券· 2025-08-25 11:34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预计2025-2027年EPS分别为1.02元、1.27元、1.50元 对应PE分别为21倍、17倍、14倍 [1][7]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H1营收447.80亿元 同比增长14.64% 归母净利润52.16亿元 同比增长46.00% [4] - 毛利率27.44%(同比下降0.80pct) 净利率11.87%(同比提升2.45pct) [4] - 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同比变动-1.32pct/-0.54pct/-1.86pct/-2.58pct 控费效果显著 [4] - 2025Q2单季营收236.03亿元 同比增长11.18% 环比增长11.46% 归母净利润27.45亿元 同比增长37.76% 环比增长11.08% [4] 分业务表现 - 挖掘机械营收174.97亿元 同比增长15.00% 国内市占率第一且全球市占率稳步提升 [4] - 混凝土机械营收74.41亿元 同比下降6.49% 仍保持全球第一品牌地位 [4] - 起重机械营收78.04亿元 同比增长17.89% 履带起重机国内整体市占率约40% [4] - 路面机械营收21.59亿元 同比增长36.83% 桩工机械营收13.41亿元 同比增长15.05% [4] 海外业务表现 - 海外营收264.91亿元 同比增长11.59% 占总营收比重达59.16% [4] - 分区域表现:亚澳区域营收114.55亿元(+16.30%) 欧洲区域61.52亿元(+0.66%) 美洲区域50.65亿元(+1.36%) 非洲区域36.30亿元(+40.48%) [4] - 海外市场毛利同比增长9.92% 受益于产品结构优化与降本增效 [4] 新能源转型进展 - 2024年新能源产品收入40.25亿元 同比增长22.86% [5] - 2025H1完成30余款新能源产品上市 聚焦纯电、混动和氢燃料三大技术路线 [4][5] 行业与政策环境 - 工程机械行业延续复苏态势 超长期国债及设备更新政策助推国内需求增长 [4] - 雅下水电工程、新藏铁路等国家重大工程开工将长期支撑国内需求 [4]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892.55亿元/1019.33亿元/1156.64亿元 [6] - 预计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6.15亿元/107.37亿元/126.76亿元 对应EPS 1.02元/1.27元/1.50元 [6][7]
天准科技盘中创历史新高
证券时报网· 2025-08-25 11:11
股价表现 - 股价创历史新高 报68.64元 涨幅9.25% [2] - 成交量1093.84万股 成交金额7.34亿元 换手率5.63% [2] - A股总市值和流通市值均为133.26亿元 [2] 行业对比 - 所属机械设备行业整体涨幅1.62% [2] - 行业内433只个股上涨 昊志机电、康尼机电等4只涨停 [2] - 146只个股下跌 国安达跌16.34% 同力股份跌9.80% 前进科技跌6.39% [2] 融资数据 - 最新两融余额3.62亿元 融资余额3.62亿元 [2] - 近10日融资余额增加3213.05万元 环比增长9.75% [2] 财务业绩 - 上半年营业收入5.97亿元 同比增长10.32% [2] - 净利润-1419.23万元 同比改善45.92% [2] - 基本每股收益-0.0738元 [2]
外资狂扫化工股,机构抢筹引发市场,散户被割韭菜难翻身
搜狐财经· 2025-08-25 10:50
外资投资规模与结构 - QFII机构合计持有223家公司股份 持股数量达14.66亿股 持股市值280.2亿元[1] - 二季度新进118只股票 其中化工板块占据24席 医药生物板块22席[1] - 韩国投资者持有中国股票市值从2024年末190.83亿元增至244.75亿元 增幅达30%[11] 重点持仓个股表现 - 生益科技获QFII持仓市值95.5亿元 但环比减少1000万股[5] - 新恒汇上市后吸引8家QFII机构入驻 股价最高涨幅超150%[4] - 金浦钛业获五家外资机构集体买入3221.9万股 巴克莱银行持股达1229.17万股[2] 行业配置偏好 - QFII在电子行业持股市值达115.29亿元 占流通股比例4.31%[7] - 电力设备行业持仓市值244.95亿元 机械设备行业持仓市值61.57亿元[7] - 化工行业持股数量1.25亿股 医药生物行业持股数量0.98亿股[7] 机构操作特征 - 巴克莱银行持股123只 其中金浦钛业和聚力文化持股量均超千万股[6] - 香港伟华电子持有生益科技2.95亿股 市值88.94亿元 但二季度减持1900万股[7] - 阿布达比投资局增持生益科技899万股 持股市值6.56亿元[8] 跨境投资动向 - 韩国散户重点持仓小米集团18.73亿元 腾讯控股18.32亿元 比亚迪股份14.03亿元[2][10] - 外资在二季度加仓51只个股 合金投资和新力金融分别增持1207万股和1183万股[5] - QFII对生益科技等13只股票持仓市值达39.82亿元[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