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美
icon
搜索文档
重组胶原蛋白检测风波,质谱法应如何助力?
仪器信息网· 2025-06-13 13:39
美妆行业重组胶原蛋白争议 - 美妆博主通过HPLC法检测某明星产品"胶原棒"发现重组胶原蛋白含量仅0.0177%,远低于国家规定的0.1%标注下限,且未检出关键成分甘氨酸 [2] - 争议核心在于检测方法选择与标准缺失,不同方法测得含量差异显著,双缩脲法因无法区分聚谷氨酸钠导致结果虚高 [2] - 标准缺失加剧品牌与消费者信任危机,阻碍医美行业合规发展 [2] 行业标准与技术发展 - 2022年起国家药监局发布《YY/T 1849-2022》《YY/T 1888-2023》等行业标准,但重组胶原蛋白因工艺差异存在异质性挑战 [3] - 质谱法凭借高特异性、精准定量成为医美和医疗器械领域的"金标准",将加速淘汰传统干扰性检测方法 [3] - 2022年实施的YY/T 1805.3-2022标准采用LC-MS/MS技术,通过特征多肽定量解决胶原类型区分不足问题 [4] - 2025年发布的YY/T 1954-2025标准填补肽图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空白,助力工艺稳定性评价和质量控制 [8] 检测技术与仪器应用 - 三重四极杆质谱仪(LCMS-8060RX/8050RX/8045RX)具备智能参数优化、高灵敏度和普适性设置优势 [6] - 四极杆飞行时间液质联用仪(LCMS-9030/9050)支持高质量准确度、快速稳定采集及多功能扩展性 [11][15] - 岛津中国创新中心参与多项行业标准研制验证,提供从方法到仪器的完整解决方案 [4][8] 行业监管与未来趋势 - 国家药监局2025年启动化妆品重组胶原蛋白检测方法标准制定,推动行业从概念宣称转向实证科学 [13] - 仪器信息网等平台通过技术交流与合作,促进化妆品检测技术升级与设备迭代 [13]
A股午评:深指、创指跌超1% 油气股强势上涨
快讯· 2025-06-13 11:32
市场表现 - A股三大指数早盘集体走低 沪指跌0.72% 深成指跌1.15% 创业板指跌1.14% 北证50指数跌1.43% [1] - 全市场半日成交额9361亿元 较上日放量1400亿元 超4400只个股下跌 [1] 板块表现 - 油气、贵金属、核污染防治板块涨幅居前 [2] - 油气股表现强势 科力股份30CM涨停 山东墨龙、新锦动力等十余股涨停 [2] - 贵金属板块走强 西部黄金涨停 [2] - 核污染防止板块走高 中广核技、捷强装备涨停 [2] - 医美、电商、游戏传媒、医药板块跌幅居前 [2] - 医美概念股回调 华业香料、水羊股份跌超10% [2] - 互联网电商板块低迷 青木科技跌超10% [2] 涨停天梯榜 - 5连板:北矿科技 [5] - 3连板:哈尔斯、英利汽车 [6] - 2连板:厦门信达、安妮股份、永安药业、吉大正元 [7] 最强风口榜 - 一带一路:板块内12家涨停 2只连板股 最高连板数为3天3板 涨停股代表哈尔斯、永安药业 [8] - 俄乌冲突概念:板块内9家涨停 0只连板股 最高连板数为首板 涨停股代表贝肯能源、德石股份 [8] - 天然气:板块内9家涨停 0只连板股 最高连板数为首板 涨停股代表贝肯能源、德石股份 [9] 今日市场热点 - 油气:相关个股科力股份、通源石油、中曼石油 消息面以色列对伊朗发动空袭 国际油价大涨 WTI原油期货涨10%至74.99美元/桶 [10] - 黄金概念:相关个股晓程科技、萃华珠宝、西部黄金 消息面以色列对伊朗空袭引发中东局势紧张 沪金主力合约涨2.46%重回800关口上方 [11] - 足球概念:相关个股天府文旅、金陵体育、中体产业 消息面"苏超"联赛火爆出圈 四川省将借鉴经验举办"巴蜀雄起杯"川超联赛 [12]
申万宏源证券晨会报告-20250613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6-13 08:14
核心观点 报告涵盖多个行业投资策略及就业相关研究,包括2025年纺织服装、社会服务、美容护理行业中期投资策略,以及就业趋势和失业保障研究,各行业有不同发展趋势与投资机会,就业呈现新趋势且失业保障面临挑战与可借鉴经验 [2][10][14] 市场指数表现 大盘指数 - 上证指数收盘3403点,1日涨0.01%,5日涨0.99%,1月涨0.55%;深证综指收盘2028点,1日涨0.15%,5日涨1.17%,1月涨0.87% [1] 风格指数 - 大盘指数昨日表现-0.12%,1个月表现-0.17%,6个月表现-3.18%;中盘指数昨日表现0.13%,1个月表现0.01%,6个月表现-7.17%;小盘指数昨日表现0.11%,1个月表现0.27%,6个月表现-3.31% [1] 行业涨幅 - 影视院线、贵金属、饰品、化学制药、商用车等行业有不同涨幅,如影视院线昨日涨2.55%,1个月涨6.83%,6个月跌3.62%;贵金属昨日涨2.52%,1个月涨6.72%,6个月涨24.26% [1] 行业跌幅 - 白色家电、白酒Ⅱ、非白酒、养殖业、种植业等行业有不同跌幅,如白色家电昨日跌2.45%,1个月跌-5.25%,6个月跌-4.74%;白酒Ⅱ昨日跌-1.53%,1个月跌-9.27%,6个月跌-13.94% [1] 2025年纺织服装行业中期投资策略 上半年表现 - 25上半年SW纺织服饰指数上涨5.5%,相对申万全A上涨3.6%,相对收益位居全市场第11位,公司低位高频回购彰显信心 [2] 投资方向 - 高性能运动户外:24年中国户外高性能服饰市场规模1027亿元(同比+17%),品牌市占率CR10仅27%,推荐安踏体育、滔搏、波司登、361度等 [10] - 折扣零售:推荐性价比服饰海澜之家(旗下京东奥莱) [10] - 睡眠经济:推荐罗莱生活、水星家纺 [10] - 母婴消费:24年龙年我国新出生人数954万(同比+52万),推荐森马服饰、稳健医疗、孩子王等 [10] - 国潮等文化内涵服饰:建议关注锦泓集团(旗下TEENIE WEENIE稀缺IP、南京云锦非遗瑰宝) [10] - 核心制造:推荐申洲国际、华利集团、伟星股份;建议关注诺邦股份、浙江自然 [10] 2025下半年社会服务投资策略 酒旅情绪消费 - 旅游需求释放新增消费力,传统景区与IP结合,体育运动趋势向上,建议关注长白山、祥源文旅等;消费者重视高性价比酒店,建议关注亚朵、华住酒店等 [2][10] AI+赋能 - OTA平台通过AI优化,部分景区嵌入AI推荐官,建议关注黄山旅游、同程旅行;招聘企业接入AI,建议关注科锐国际、BOSS直聘等 [10] 一带一路和自贸港 - 一带一路国家出海贸易需求高,游乐设备出海东南亚增速快,建议关注米奥会展、金马游乐;海南自贸港建设年底“全岛封关”,建议关注中国中免 [10][15] 2025年美容护理中期投资策略 板块表现 - 25年初至今SW美容护理指数大涨13.4%,领涨31个SW一级行业,25H2预计势能持续 [3][15] 细分领域 - 化妆品:完善矩阵、布局新成分、与国潮共舞,推荐上美股份、珀莱雅等,建议关注贝泰妮、华熙生物等 [15] - 医美:新产品激发兴趣,看好医药械公司向日常化等产品发力,推荐爱美客,建议关注朗姿股份 [15] - 电商板块:建议关注南极电商 [15] 我国失业保障研究 现状 - 失业保险基金主由保险费构成,支出向预防失业领域倾斜,缴纳遵循“共担共责”原则,领取有门槛 [17] 挑战 - 重点群体覆盖率低,受益率低,部分地区收支平衡压力凸显 [17] 海外经验 - 海外部分经济体财政支持力度大、覆盖广、政策调整灵活,我国可借鉴扩大覆盖、提升受益率等经验 [17] 就业新趋势 就业倾向转变 - 就业从“追求高薪”转向“反内卷”,交运等行业就业吸引力增强,信息技术服务等行业或弱化 [18] 区域变化 - 区域工资“收敛化”、就业“消费化”,生活性服务业就业向中西部集聚,部分私营与灵活就业人员涨薪 [18]
SBC Medical Group Holdings (SBC) Conference Transcript
2025-06-12 23:32
纪要涉及的公司 SBC Medical Group Holdings,在纳斯达克以代码SBC进行交易 [1][2] 核心观点和论据 1.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主要为专注美容医学的特许经营诊所提供综合管理支持服务,通过特许经营费创收 [4] - 2024年9月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标志着国内外扩张新篇章 [4] - 除美容医学外,诊所服务拓展至整形手术、眼科、脱发治疗和不孕不育治疗等专业医疗服务 [4] - 尽管日本美容医学市场竞争加剧,但公司通过战略定价和扩大诊所网络保持强劲增长,每年服务超600万患者,是日本最大提供商 [5] 2. **业务板块与策略** - 核心业务包括美容医学、医疗服务和海外业务,同时加强平台业务 [6][7] - 美容领域采用多品牌战略,如Sawn and Beauty诊所满足不同客户需求 [7] 3. **财务状况** - 2025财年第一季度,因2024年业务重组,收入同比下降14%,排除一次性影响和汇率波动后实现约5%增长 [8][9] - EBITDA利润率为52%,年化ROE为41%,盈利能力强 [10] - 资产负债表稳健,现金状况良好,债务义务少,有能力进行战略投资 [10] 4. **定价与费用策略** - 2025年3月对皮肤科定价进行全面改革,简化定价结构,提高成本效率 [11][12] - 上调女性脱毛服务价格,以反映高需求和预约难题 [12] - 调整特许经营费结构,减轻新诊所初期成本压力,促进长期发展 [13] 5. **未来政策与战略** - 中期目标是到2027年成为满足客户广泛需求的全球医疗服务公司,重点在美容医学 [14] - 日本市场:渗透率约10%,有增长空间,针对不同年龄段客户加强多品牌战略 [15] - 入境业务:加强社交媒体推广和语言支持,吸引外国游客,增加收入 [16] - 医疗业务拓展:专注与美容医学相关领域,利用营销和管理专长实现差异化 [17][18] - 海外业务扩张:聚焦美国和亚洲市场,在美国设立管理代表,在新加坡进行战略收购 [19][20][32] - 推出SBC Wellness企业员工福利计划,开拓B2B市场 [20] 6. **资本政策与股票流动性** - 认为当前股价未反映公司基本面,考虑吸引新股东、回购股份、支付股息等措施提高流动性 [21][22] - 批准500万股回购计划,用于未来股票薪酬计划,激励员工和留住人才 [22][23] 其他重要内容 - 股票薪酬计划正在设计中,旨在提升企业价值 [27] - 考虑二次发行创始人持股、发行新股或认股权证交换等增加流动性措施,但未做具体决定 [28] - 国际扩张需尊重和适应当地运营实践,早期部分服务可从日本提供,业务达到一定规模后在当地提供 [31][32] - 4月推出的SBIC NeoSkin Clinic品牌受客户欢迎,需求强劲 [34]
2025新消费市场趋势发展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6-12 23:16
新消费市场背景与现状 - 经济增长奠定新消费市场基础,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87895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网上零售额155225亿元,增长7.2%,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比26.8% [1][11][13] - 技术进步推动市场变革,移动互联网普及及大数据、AI技术应用赋能精准营销与个性化服务 [1][9] - 政策支持力度显著,国务院计划3-5年构建新型消费体制机制,发改委统筹3000亿元特别国债释放消费潜力 [1][10] - 消费模式呈现四大特点:消费升级(品质/品牌需求提升)、线上线下融合(全渠道零售)、数据驱动(精准营销)、共享经济渗透 [1][15][16][18][19] 新消费市场消费者行为 - 需求多样化趋势显著,品质、健康、环保、个性化需求提升,如益生菌食品、定制服装受青睐 [21][22][23][26] - 购买决策受五类因素影响:个人特征(年龄/性别差异)、产品特性(质量/价格)、购物环境(线下布局/线上界面)、社会影响(家庭/社交媒体)、情感因素(情绪/品牌情感) [30][31][32][33] - 行为新趋势包括绿色消费(节能家电增长)、个性化消费(年轻群体主导)、体验式消费(露营/民宿场景) [34][35] 新消费市场重点领域 - 乳业饮料领域创新加速,企业严控质量并推出健康功能性产品 [2] - 宠物经济规模显著增长,产业链完善且新兴业态涌现 [2] - 医美行业进入悦己驱动新周期,项目多样化与科技进步推动革新 [2] - 珠宝钻石领域年轻化趋势明显,培育钻石与黄金消费热度攀升 [2] 新零售行业发展趋势 - 全渠道零售成主流,线上线下融合通过同价/线上下单线下提货等模式实现 [3] - 智能化服务升级,AI与大数椐技术应用于精准营销、智能客服 [3][18] - 供应链优化通过物流技术升级与协同合作降低成本并提升配送效率 [3] - 跨界合作创新常态,零售企业与科技/餐饮/娱乐行业联合打造消费综合体 [3] 新消费市场未来展望 - 消费结构持续升级,服务消费(旅游/文娱/健康)比重上升 [3] - 绿色低碳产品前景广阔,环保产品/节能家电/有机食品需求增长 [3][34] - 线上线下融合强化,实体零售数字化与电商布局线下体验店 [3] - 年轻消费者与银发经济群体成为两大核心客群 [3]
泡泡玛特冲高回落,板块迎低吸机会?港股消费ETF易方达(513070)规模创历史新高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2 16:45
泡泡玛特股价表现 - 6月12日港股泡泡玛特早间一度涨近5%续创历史新高但后续震荡回落收跌1 11% [1] - 泡泡玛特等成分股下跌导致中证港股通消费指数当日下跌2 49% [1] 港股消费ETF规模增长 - 跟踪中证港股通消费指数的港股消费ETF易方达(513070)规模达6 58亿元创成立以来新高 [1] - 该ETF规模自4月11日(3 97亿元)以来两个月增幅达65 7%较年初增长近3倍 [1] 中证港股通消费指数构成 - 指数选取港股通范围内流动性好市值大的50只消费主题股票 [1] - 行业覆盖食品饮料家电汽车医美潮玩等新兴赛道 [1] - 包含阿里腾讯小米等稀缺标的及泡泡玛特百胜中国等新消费代表企业 [1] 新消费领域机构持仓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泡泡玛特获270只基金重仓持股总量6874 75万股总市值99 3亿元 [2] - 2024年一季度末仅36只基金重仓泡泡玛特 [2] 新消费行业趋势 - Z世代引领的悦己消费重构市场格局 [2] - 潮玩茶饮个护美妆等赛道依托情绪价值+出海加速实现爆发式增长 [2] - 科技和新消费是港股市场两条成长主线 [2] - 新消费关注潮玩黄金珠宝城市户外新式餐饮潮流折扣零售游戏等细分市场 [2]
大奖出炉!13项!2025全球医美科技创新系列大奖
思宇MedTech· 2025-06-12 16:16
全球医美科技大会概况 - 首届全球医美科技大会于2025年6月12日在北京中关村展示中心召开,主题为展示全球医美科技创新成果并推动技术转化与跨界交流 [2] - 大会吸引600余位来自临床、企业、科研院所及金融资本的专业嘉宾参与,聚焦前沿科技赋能医美临床的探讨 [2] - 大会揭晓2025全球医美科技创新系列大奖,设立科技创新奖、创新服务奖、创新转化奖三大类别 [2] 科技创新奖获奖企业及技术亮点 华熙生物 - 依托透明质酸与细胞外基质领域的合成生物技术,构建"基础研究—临床评价—品牌落地"闭环创新路径,推动注射填充与组织修复材料应用 [5] 朗曦姿颜 - 开发含Fe、Mg、Zn等微量元素的3D仿生培养体系,提升外泌体产率与生物活性,拓展慢性伤口修复及医美应用场景 [6] 威脉清通医疗科技 - YOUMAGIC舒立缇单极射频抗衰系统集成闪脉冲能量输出、智能温控与云端验真模块,获NMPAⅢ类认证及FDA批准,打破国际品牌垄断 [8] 佰福激光 - 自主研发ND YAG调Q激光等设备,18项关键技术达国际水平,微剥脱激光实现国产化突破,优化亚洲敏感肌治疗安全性 [10] 芙迈蕾 - 三年内注册两款三类医疗器械,强脉冲光设备采用"M"型腔体设计提升能量稳定性,皮秒激光应用消色差技术增强治疗精准度 [12] 益诚生物 - 围绕聚酯微球、丝素蛋白与ECM三大平台开发注射填充与缝合材料,具备原材料创新到产业化的工程转化能力 [13] 创新服务奖获奖企业及服务特色 通和立泰 - 完成900余份NMPA注册报告,覆盖80余项医美产品,提供标准化临床前研究服务 [16] 丽和康 - 主导完成皮秒激光国内首个同品种评价路径取证及特定适应证首个临床试验,推动多款医美产品合规上市 [18] 苏生生物 - 引进瑞士SmartBone®骨再生材料,通过乐城先行区特许机制实现多例临床应用及国内注册上市 [19] 创新转化奖获奖专家及成果 姚贵金 - 构建医美科技成果转化生态体系,打通医疗、科研、企业、监管环节,推动多项目落地应用 [21] 安阳 - 开发带血管蒂脱细胞支架实现大体积肌肉再生,推出PWAS脂肪提纯系统提升脂肪存活率 [22] 牛旭锋 - 创新聚酯微球/胶原复合材料体系,解决皮肤填充剂降解不可控问题,提供结构性升级方案 [23] 张贵锋 - 建立医用胶原蛋白"特征多肽识别—标准制定—材料支撑"闭环体系,牵头制定5项国家/行业标准 [24] 大会总结 - 奖项展现中国医美科技在材料、设备、转化等维度的创新实力,反映行业从技术突破到产业化的系统竞争力 [25]
大奖出炉!13项!2025全球医美科技创新系列大奖
思宇MedTech· 2025-06-12 16:04
全球医美科技大会概况 - 首届全球医美科技大会于2025年6月12日在北京中关村展示中心召开,吸引600余位来自临床、企业、科研及金融资本的专业嘉宾参与 [2] - 大会设立2025全球医美科技创新系列大奖,包含科技创新奖、创新服务奖、创新转化奖三大类别,表彰材料、设备、成果转化等维度的创新成果 [2] 科技创新奖获奖企业及技术亮点 华熙生物 - 依托透明质酸与细胞外基质领域的合成生物技术,构建"基础研究—临床评价—品牌落地"闭环创新路径,推动注射填充、组织修复等高品质材料应用 [4] 朗曦姿颜 - 开发含Fe、Mg、Zn等微量元素的3D仿生培养体系,提升外泌体产率与生物活性,拓展慢性伤口修复及医美应用场景 [5] 威脉清通医疗科技 - 核心产品YOUMAGIC舒立缇单极射频抗衰系统集成闪脉冲能量输出、智能温控与云端验真模块,获NMPAⅢ类认证及FDA批准,打破国际品牌垄断 [7] 佰福激光 - 自主研发ND YAG调Q激光等设备,18项关键技术达国际水平,微剥脱激光设备实现国产化突破,优化光热效应控制以降低亚洲敏感肌术后风险 [9] 芙迈蕾 - 三年内注册两款三类医疗器械及多款二类器械,强脉冲光设备采用"M"型腔体设计提升能量稳定性,皮秒激光应用消色差技术提升治疗精准度 [11] 益诚生物 - 以聚酯微球、丝素蛋白与ECM为核心平台,开发多款注射填充及缝合材料类器械,具备从源头创新到产业化的工程转化能力 [12] 创新服务奖获奖企业及服务能力 通和立泰 - 完成900余份NMPA注册用报告,覆盖80余项医美产品,通过标准化SOP管理体系保障试验数据科学性及申报合规性 [14] 丽和康 - 主导完成皮秒激光治疗仪国内首个同品种评价路径取证,以及特定适应证国内首个临床试验,服务涵盖射频微针、胶原蛋白注射剂等产品 [16] 苏生生物 - 引进瑞士SmartBone®骨再生材料,通过乐城先行区特许准入机制实现多例临床应用及国内注册上市,展示跨境技术转化能力 [17] 创新转化奖获奖专家及成果 姚贵金 - 构建医美科技成果转化生态体系,打通医疗、科研、企业、监管环节,推动多个创新项目落地应用 [19] 安阳 - 开发带血管蒂脱细胞支架实现大体积肌肉组织再生,推出PWAS脂肪提纯系统提升脂肪处理效率与存活率,应用于面部整形及鼻面修复 [20] 牛旭锋 - 创新聚酯微球/胶原复合材料体系,明确材料-降解-再生机制,提升填充稳定性与组织融合度,为皮肤注射产品提供升级思路 [21] 张贵锋 - 建立医用胶原蛋白"特征多肽识别—标准制定—材料支撑"闭环体系,牵头制定5项国家/行业标准,解决质量可比性难题 [22] 行业影响与展望 - 大会展现中国医美科技在全球产业格局中的创新力量,未来将持续搭建跨界交流与成果转化平台 [23]
医美打工人:普通人碰医美,大多会后悔
虎嗅· 2025-06-12 14:00
行业现状与趋势 - 医美行业长期游走在光鲜与灰色地带之间,广告承诺的变美捷径与现实中高风险并存[2] - 行业术语频繁更替,从"玻尿酸"到"肉毒素",从"少女针"到"馒化针",反映消费者在焦虑中的反复试验[4] - 行业从业者指出"轻医美"并不轻,只是将风险包装得更温和[6] - 医美正渗透进普通人生活,但从来不是无风险的游戏[7] - 行业消费趋势从"整感十足"转向追求"妈生美","轻医美"渐成主流[16] - 抗衰成为热词,中年客户追求优雅老去,年轻女性从25岁开始抗衰几乎成行业共识[17] - 玻尿酸、水光针、光子嫩肤三类项目常年稳居销售榜前三[18] - 2024年行业两大热点是"馒化针"与"鼻修复",唇部手术悄然回潮[21] 产品与价格 - 2013年前后注射类项目价格普遍在1000至3000元之间[14] - 轻医美项目价格亲民:几百元玻尿酸、百元出头水光针、三四百元国产肉毒素[19] - 玻尿酸首次维持3至6个月,累积3~4次后每2至3年维护一次,肉毒素国产维持3至4个月,进口可达半年至一年[20] - 线上平台出现198元玻尿酸、298元肉毒针等低价项目,背后是药物稀释或使用低劣原料[27] - "韧带打发"本质是玻尿酸定点填充,每支售价上万,常规三到五支起跳[42] 行业风险与乱象 - 光电类仪器项目相对安全,最坏结果只是没效果,而注射类项目风险高,可能导致血管栓塞、组织坏死甚至失明[23][24] - 大型医美机构也使用没有合法资质的"三无产品",进口大牌与国产无名产品成本可能差十倍[26] - 存在"打包售卖"套路,机构先用正品药盒取信顾客,打麻药后偷偷换成三无产品[26] - 低价项目背后是药物稀释,如肉毒素从标准稀释2.5倍到4-5倍再分装[27] - 2024年有90后女孩因非法注射玻尿酸导致终身残疾[29] - 2024年天津35岁女子在黑医美工作室注射玻尿酸后死于肺动脉栓塞[39] - 2021年新疆19岁女孩在无资质整形手术中突发心跳骤停[39] 从业者与机构 - 医美医生收入可观,新人月薪过万,单个注射项目抽成两三百,经验丰富者月入五万以上[34] - 部分"明星医生"并非医学出身,有来自中医专业或护士转行[35] - 机构分为"直客型"和"渠道型",后者风险更高,通过压缩成本维持利润[47] - 有机构专门锁定30-60岁中高龄女性,销售人员扮演"知心亲人"推销三无产品[47] - 上游厂家定期邀请公立医院医生授课,内容涵盖面部解剖、安全评估等专业知识[49] 消费者行为 - 消费者对医美产品普遍缺乏了解,早期盲目追逐见效快、价格低[14] - 消费者投诉追溯困难,因在不同场所由不同操作者使用不同产品[30] - 2023年长春张女士因隆鼻手术被擅自更换材料,只能借助短视频平台维权[32] - 有消费者贷款做全脸整形,术后第三天仍在消肿期就要求退款[33] - 存在极端案例:一位女性进行两次吸脂、三次鼻整形、三次眼部手术甚至大拉皮手术[44] - 湖北女孩从隆鼻开始逐渐"馒化",即使尝试溶解酶也难以恢复最初模样[45] - 一位模特从微调下颌线开始,过量注射导致左脸严重淤青需紧急溶栓[46] 行业规范与建议 - 行业宣传口径从"立竿见影"转向"安全""维稳",反映消费者态度转变[50] - 建议消费者查医生真实学历背景,教育经历是最难伪造的标签[50] - 应寻找长期耕耘某一领域的专家,如"鼻专家"或"眼专家"[52] - 医美门槛降低,基础项目几百元可尝试,但需保持健康与理性判断[53]
暴跌70%,中国医美巨头神话破灭
凤凰网财经· 2025-06-10 22:37
核心观点 - 朗姿股份面临增长失速、盈利承压的双重困境,市值从高峰超300亿缩水至82亿,暴跌超70% [1][26] - 公司通过减持若羽臣股份套现资金,持股比例从12.33%降至4.04%,累计套现约5.4亿元 [7][9][10][11] - 医美行业获客成本与人力成本高企,导致净利率从24.95%降至5.19%,销售费用占营收40% [20][21][22][23] - 公司账面商誉达17.81亿元,占净资产64%,存在减值风险 [24][25] - 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下降7.77%,扣非净利润下降6.89%,显示增长乏力 [26] 精准减持背后 - 朗姿股份是若羽臣发起人之一,2015年投资1.1亿元获得20%股份,上市后持股比例稀释至12.33% [7] - 2022年10月至2023年7月两次减持,持股比例降至9.61% [9][10] - 2024年3-5月减持套现2.4亿元,持股比例降至7.07% [11] - 本次计划减持476.81万股,按62元/股计算可套现约3亿元,持股比例将降至4.04% [11] - 减持原因为聚焦主业、盘活资产,反映公司资金需求迫切 [11] 业务转型历程 - 2011年上市时为高端女装企业,核心品牌包括"朗姿"和"莱茵" [13] - 2014年收购韩国Agabang切入母婴市场 [13] - 2015年战略投资若羽臣布局母婴美妆线上渠道 [13] - 2016年收购米兰柏羽、晶肤医美品牌,形成女装+医美+婴童三大业务 [13] - 2016年斥资3.27亿元收购6家医美企业 [13] - 2020-2021年因医美概念股价暴涨700%,市值超300亿 [14] 财务压力分析 - 资产负债率从2011年10.48%攀升至2024年57.42% [16] - 流动比率从2011年9.18降至2024年0.66 [16] - 2024年短期借款13.14亿元,2017-2024年财务费用累计7.35亿元 [18] - 销售费用从2011年1.48亿元(占营收17.8%)增至2024年23亿元(占营收40%) [20][21] - 2017-2024年销售费用累计119亿元,占同期营收303亿元的39% [22] 医美业务现状 - 2024年医美营收27.83亿元,同比增长仅3.47%,未披露净利润 [25] - 拥有41家医美机构,2024年新增郑州集美、北京米兰和湖南雅美 [25] - 医美毛利率54%,但行业人均客单价下跌近40% [26][27] - 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下降7.77%,扣非净利润下降6.89%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