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教育服务
icon
搜索文档
瑞承:教育AI化,结果是普惠还是分化
金投网· 2025-06-17 09:28
全球教育领域AI应用现状 - 全球86%的学生已接触AI工具,但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导致技术红利呈现"两极分化" [1] - 美国高中计算机科学课程开设率从2017年的35%提升至2023年的60%,但超级学校开设率高达91%,低收入家庭占比超75%的学校仅50.03% [1] - 非洲计算机教育普及率不足50%,亚洲为57.8%,远低于欧洲88.8%的水平 [1] - 81%的CS教师认可AI纳入基础教育,但仅46%的高中教师具备授课能力,70%的小学教师每年AI教学投入不足2小时 [1] 高等教育阶段AI教育发展 - AP计算机科学考试参与人数16年间激增12倍,但亚裔男性学生参与率是全国平均水平的7.8倍,少数族裔女性普遍低于平均水平 [2] - 提供AI学士学位的美国高校从2021年的9所增至2023年的19所,但2023年本科毕业生仅104人 [2] - 提供AI硕士专业的机构从2017年的12所暴增至2023年的45所,毕业生数量翻倍至935人 [2] - 卡内基梅隆大学AI硕士毕业生数量是第二名的7倍,博士阶段主导地位更为突出 [2] - 2023年国际硕士生占67%,博士生占60%,其中中国与印度学生占比超五成 [2] AI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未来趋势 - 麦肯锡预测到2030年欧美约30%岗位将被AI取代,但当前教育体系尚未培养出具备跨学科思维与伦理意识的AI人才 [3] - AI教育需融合统计学、认知科学和哲学伦理,培养兼具技术深度与人文关怀的复合型人才 [3] - 资源分配不均、教师能力缺口与教育体系滞后使"AI寒门"现象从个体焦虑演变为系统性危机 [3]
助推中乌地方合作迈上新台阶
经济日报· 2025-06-17 06:04
近年来,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地方合作亮点纷呈,涵盖经贸、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文化、教育、社会 民生等多个领域。目前在乌兹别克斯坦的中资企业数量达3880家,仅2024年新注册中资企业就超过1000 家,显示出地方合作的强劲动力。今年以来,中乌双边投资贸易额持续增长,政府间协议相继落地,机 制与平台建设日趋完善,中乌地方合作潜力有望得到进一步释放。 机制建设完善丰富 在两国地方政府及商界的积极推动下,中乌地方互动、交流、合作机制日趋完善,政府间合作委员会和 上海合作组织公共外交中心等平台发挥着重要作用,政府间代表团互访频繁,各层级地方合作论坛现场 人头攒动。 利好政策相继出台 2023年首届中国—中亚峰会成功举办后,中乌两国政府积极落实峰会关于地区发展达成的共识,利好中 乌地方合作的重大政策先后落地。今年6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政府关 于互免签证的协定》正式生效。根据协定规定,持有效的中国公务、公务普通及普通护照的人员和乌兹 别克斯坦普通护照的人员,在对方国家入境、出境或过境,单次停留不超过30日、每180日累计停留不 超过90日,可免办签证。互免签证为两国人员往来、旅游、商务和人文交 ...
人工智能进校园,如何显身手(深阅读·关注人工智能)
人民日报· 2025-06-17 05:58
教育数字化政策与方向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工智能将改变教育工具和方法 但学生基本功培养不能放松 [1] - 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 提出全面推进智能化并促进AI助力教育变革 [1] - 教育部下一步将推动AI融入教育全流程 支持基于大数据的精准管理和科学决策 [14] 人工智能在学习场景的应用 - 清华大学220余门课程引入AI学伴 学生人均交互时间超8小时/学期 实现24小时自主学习 [2][3] - 清华大学"清小搭"AI助手累计回答学生问题超18万个 覆盖学习与生活场景 [4] - 国家开放大学使用AI英语平台练口语 四川大学建立智慧医学平台模拟问诊虚拟患者 [4] 人工智能在教师教研中的应用 - 北京陈经纶中学通过AI助手分析课堂多维度数据(讲授时间/互动词频等) 优化分层教学方案 [6][8][9] - 厦门双十中学教师利用AI备课系统生成动态演示代码 节省90%模型制作时间 [9] - 宁波古林镇中学采用AI作业批改机快速识别易错题与共性问题 提升备课针对性 [10] - 全国103个试点地区累计培训教师297万人次 开发教学智能工具700余个 [10] 人工智能在教育管理中的创新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智能督导系统实时分析出勤率/课堂行为/语音转写 为教学评价提供客观依据 [12][13] - 成都龙江路小学"教师数字画像"平台基于数据分析生成个性化发展建议 已在20余所学校应用 [13] - 包头教育大数据平台精准分析城乡师资结构 辅助校长教师轮岗决策 [14] - 杭州富阳区研发教师均衡指数模型 实现招聘与调配预警 [14]
广州新华携手华为、讯方成立人工智能产业学院,今年拟招生150人
搜狐财经· 2025-06-16 23:51
合作背景与签约仪式 - 广州新华学院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讯方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全面框架合作协议,共建"人工智能产业学院",今年计划招生150人[1] - 签约仪式在东莞校区举行,校企三方将整合教育资源、技术优势与行业经验,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1] - 广州新华学院校长王庭槐强调合作是对接国家战略与区域经济需求的关键举措,旨在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输送高素质人才[3] 参与方与核心表态 - 华为公共事业军团副总裁赵祎鑫表示将依托技术研发与人才培养优势,通过构建AI创新平台、支持校级智算平台建设等举措助力学校发展[5] - 讯方总工程师丁振强提出将整合三方资源探索AI赋能教育新模式,提供技术设备支持、人才培养服务与高效协作机制[5] - 新任产业学院院长熊健表示将推动科研与人才培养领域的创新发展,聚焦三大核心领域合作[8] 合作内容与战略方向 - 三方合作基于华为全栈技术能力和开放生态体系,聚焦协同技术创新、产教融合、数字化校园建设三大领域[8] - 具体措施包括共建科研平台推动AI技术转化、开发ICT专业课程体系培养技术人才、打造智慧校园网络加速教育数字化转型[8] - 人工智能产业学院是学校探索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实践,也是华为和讯方推动产学研融合的战略布局[8] 未来规划与行业影响 - 三方将持续优化合作机制,拓展合作领域,目标成为"教育-科技-产业"协同发展典范[8] - 合作旨在为数字中国建设输送更多AI领域创新人才,助力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地[8]
宏观专题报告:地方国补,缘何“暂停”?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6-16 15:45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变化 - 2025年资金支持力度和补贴范围提升,超长期特别国债用于该政策规模增至3000亿元,补贴范围扩大[1][15] - 资金分配向2024年成效好的地区倾斜,部分省份会调剂增加需求大地区的额度[1][16] 政策执行情况 - 截至5月底,中央财政补贴下达1620亿元,部分地区核销进度快,全国销售额达1.1万亿元,发放补贴约1.75亿份[2][20] 政策效果 - 4月政策受益商品消费分化,汽车、通讯器材增速回调,家电消费提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1% [2][23] - 前4月中西部地区效果更好,辽宁、甘肃家电销量4月累计同比达97%、88%,辽宁汽车补贴乘数效应近10 [3][25] - 5月补贴数量提速,家电、电动自行车补贴量同比分别达41.6%、29.5%,或因电商大促提前和产品降价 [3][31] 地方国补“暂停”原因 - 各地扩围调整补贴范围和力度,部分地区出现额度告急、暂停线上补贴等现象 [4][36] - 全国仍有约1380亿元待下达,后续用完不排除补充增量资金,相关部门将完善机制防范骗补 [5][44] 其他政策动态 - 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从四方面推进改革,广东支持深圳建设高水平高校等 [52] - 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社会保障公平性,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和普惠性 [56] - 开展多项工作,如科技成果转化学习、中美经贸磋商、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试点等 [60][63][66]
产教融合新征程: 大视听专委会启航推进万亿产业高质量发展
大视听专委会成立 - 大视听专委会在苏州成立,旨在依托浙江省在内容制作、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产业优势,推进万亿大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 [3] - 专委会由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应用研究院研究员潘俊杰担任首届主任,并与协同创新平台常务副理事长苏志刚共同揭牌 [3] - 专委会将整合各方优势资源,立足产学研做好院校同政府、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通过多方协同创新带来更多优秀产学研项目 [12] 三大行动计划发布 - 校园思政院线计划:丰富校园文化,打造思政教育新场景 [6] - 全国大学生写手培育计划:孵化内容创意人才,打造高校剧本创作研究院 [8] - 百项实训成果扶持计划:围绕视听新技术/材料、装备智能制造、动漫游戏、影视文创、跨境电商、演绎传媒等领域扶持百项成果产业转化 [10] 专家观点分享 - 教育部规划建设中心原主任陈锋强调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要面向未来十年的挑战加以设计 [14] -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地方大学教育研究分会理事长屈凌波从课程体系改革与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实践案例深度分析产教融合问题 [16] - 苏州工学院校长姜建明阐述产教融合赋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与思考 [18] - 全国高等职业学校校长联席会议秘书长任君庆深入分析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三类重要样态案例和发展路径 [20] 院校创新实践 - 6所院校代表分享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多元路径,涵盖家政产业、制造业提质升级、思政引领、边疆民族地区工程师培养、新能源产业、新文科建设等领域 [26] - 9所院校分享跨境数字经济、畜牧现代产业等领域建设经验,涉及医药、大健康、化工、高职、装备制造、地域特色产业等多元赛道 [28] - 这些实践探索为全国院校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产业学院建设样本,助力产科教融合发展迈向新高度 [30] 论坛成果与共识 - 论坛搭建产教融合交流合作高端平台,凝聚"产科教协同、育时代新人"的行业共识 [31] - 未来需持续深化政校企协协同,破解产教融合痛点难点,推动产业学院成为人才培育高地与产业创新引擎 [31]
教育早餐荟 | 北大清华回应校内河湖水被标价售卖;罗马仕针对“多所高校禁用其充电宝”一事致歉
北京商报· 2025-06-16 09:17
教育行业发展 - 2024年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47万所 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28646.50万人 专任教师1885.10万人 [1] - 学前教育毛入园率92%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5.9%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2%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60.8% [1] - 北京市少年宫秋季学期招生包含合唱团 舞蹈 乐器 航空模型 植物文化等兴趣班 [2] 图书馆运营 - 北京城市图书馆少年儿童馆多媒体阅读区因维修改造将于6月21日至27日暂时关闭 6月28日恢复开放 [3] 高校管理 - 北大清华回应校内河湖水被标价售卖事件 已联系平台下架相关产品 强调校内河湖水是维系生态系统的宝贵资源 [4] 电子产品行业 - 罗马仕针对"多所高校禁用其充电宝"一事致歉 承诺对存在缺陷的产品依法承担全部责任 [5] 人工智能行业 - 科大讯飞展示AIUI平台 机器人超脑 虚拟数字人与星辰Agent四大开发平台应用实践 [6] - 科大讯飞生态合作伙伴突破1152万 海外开发者遍布日韩 新加坡 中东及欧洲等地 [6] - 机器人 智能办公与智能穿戴领域开发者数量翻倍增长 数字人年创作量激增16倍 人均交互频次提升6.5倍 [6]
香港将发表第二份数字资产政策宣言;中国一汽飞行汽车总部项目落户深圳丨大湾区财经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6 07:13
|2025年6月16日星期一| NO.1 中国一汽飞行汽车总部项目落户深圳 据"深圳发布"微信公众号6月15日消息,中国一汽飞行汽车总部项目已正式落户深圳大鹏新区。据悉,中国一汽将在大鹏新区开展飞 行汽车研发、制造、测试、运营等相关业务,力争建成一汽飞行汽车公司全球总部,逐步落地研发中心、生产制造与运营服务中心。 点评:普查成果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资源,可依据普查结果开发特色文化旅游线路和产品,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促进地 方经济发展。 NO.5 深交所行情 NO.2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二期启建 据"广东发布"微信公众号6月15日消息,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项目二期工程日前正式启建。项目设计采用岭南传统布局与清水湾校 园轴线式风格,既体现地域文化特色,又契合国际化学府定位。 点评: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二期项目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教育领域的里程碑,对于推动区域教育合作、培养创新人才、促进科技创 新和产业升级、优化南沙高等教育布局、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具有深远意义。 NO.3 香港将发表第二份数字资产政策宣言 6月15日,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表示,因应最新发展和形势变化,特区政府即将就数字资产的发展发表第 ...
晨星:予中国春来(01969)5.27港元目标价 认为股价被低估
智通财经网· 2025-06-13 12:03
公司评级与估值 - 晨星给予中国春来5星量化评级 认为当前股价对投资者具有吸引力 [1] - 当前股价较每股5 27港元定量公允价值估计值存在21%折让 [1] - 市场价格相对于股权账面价值偏低 促使晨星得出有利的价格/公允价值比率结论 [2] 财务表现 - 2021-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 34亿人民币 现金流稳定且规模可观 [1] - 截至2025年2月28日止六个月收入为8 91亿人民币 同比增长9 4% [1] - 经调整纯利为4 03亿人民币 经调整纯利率达45 2% [1] - 公司16 9%的盈利收益率在全球同行中位居前10% [1] - 账面价值收益率达87 5% 在全球同行中处于前40%位置 [2] 运营数据 - 在校学生人数由2024年2月29日的104 053人增加6 5%至2025年2月28日的110 861人 [1] 发展潜力 - 高盈利能力支撑估值判断 高盈利公司通常更具韧性 [1] - 降本增效与创收双重驱动强化价值支撑 [1] - 盈利能力可能为股东创造更为强劲的未来现金流 [1]
再推出一批改革措施、落地一批创新试验、深化一批开放举措⋯⋯深圳市综合改革试点将这样做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2 14:33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政策要点 - 2025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综合改革试点实施5周年 [1] -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 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 [1] - 深圳4年多来已向全国复制推广48条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 [1][5] - 深圳地区生产总值从2020年2.78万亿元增至2024年3.68万亿元 年均增长5.5% [3][5] - 全社会研发投入从2020年1510.8亿元增至2023年2236.6亿元 年均增长13.9% [5] - 深圳规上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连续3年全国城市"双第一" [5] 改革重点领域 - 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 [1][4] - 推进金融技术数据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1][4] -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1][4] - 健全科学化精细化法治化治理模式 [1][4] - 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4] - 完善便利人员流动的配套机制 [4][6] 广东省支持措施 - 2021年以来已调整117项省级行政职权下放深圳 [6] - 近期将再下放20项省级行政职权 [6] - 支持深圳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6] - 支持深圳培育发展长期资本耐心资本 [6] - 支持前海高标准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6] - 支持河套建成深港科创综合服务中心 [6] 科技创新发展 - 2023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超2200亿元 占GDP比重6.46% [8] - 深圳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保持在90%以上 [8] - 2024年深圳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5万家 [8] - 支持深圳牵头或参与建设20家全国重点实验室 [8] - 支持深圳发展新型研发机构 [8][9] - 探索实施科研项目经理人制度 [9] - 健全科技型企业信贷和知识产权交易规则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