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贸易
搜索文档
河北自贸试验区:开启新一轮“升级”时刻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25 16:34
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效 - 单船迎检时间节省35分钟 在船检查时间由4小时压缩至2.5小时 为船方节省成本3万-4万元/艘[1] - 海域使用权审批时间由117天压缩至73天 效率提升38%[1] - 累计推出235项自主创新举措 30项获国家层面认可 48项在河北省复制推广 金融领域实现35项"首单"突破[4] - 海事静态业务集成办理模式整合37项政务事项 一次性办结率提升至85% 申请材料缩减50% 船舶办证时间缩短60%[6] 政务服务与营商环境优化 - 创新"模块化"检查机制划分10个标准化检查模块 节省船舶检查时间并降低船期延误风险[5] - RCEP唐山企业服务中心累计办理业务22199次 受理咨询1471次 提供外币自助兑换等跨境便利服务[12] - 移民事务服务中心为外籍船员办理2086本停留签证 为留学生办理168本居留许可 为外籍船舶节省60%物流时间[13] 产业发展与经济效益 - 重点发展国际大宗商品贸易 能源储配 港航服务 高端装备制造四大产业[8] - 大宗商品交易中心获批25种交易品种 LNG接收站年供气能力达70亿立方米[8][9] - 拥有105个生产性泊位 2个40万吨船舶泊位 年设计通过能力4.93亿吨 开通30余条国际航线[9] - 累计新增市场主体12695家 增加税收180.12亿元 进出口总额连续五年增长[10] - 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220.8亿元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5% 进出口总额700亿元[10] 国际规则对接与创新实践 - 全面实施《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55项措施 实施率达100%[13] - 重点对接CPTPP DEPA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建设制度型开放先行区[16] - 推动保税LNG加注 保税燃料油权限下放 含金矿砂混配等五项重点事项[15]
浙商中拓:上半年实现营收1072亿元 同比增长8.51%
中证网· 2025-08-22 21:27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1-6月实现经营实物量6773万吨 同比增长33% [1] - 营业收入1072亿元 同比增长8.51% [1] - 利润总额4.74亿元 剔除政府补助影响后同比增长14% [1] 业务结构优化 - 能源化工供应链营业收入同比大幅增长88% 营收占比达29% 较去年同期提升12个百分点 [2] - 新能源业务营业收入68亿元 同比增长27% [2] - 户用光伏并网539MW 同比增长97% [2] - 新增农产品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5亿元 [2] 全球化拓展 - 国际业务营业收入363亿元 同比增长30.5% [3] - 国际业务营收占比达33.9% 较去年同期提升3.1个百分点 [3] - 在韩国设立办事处拓展钢材外贸业务 [3] - 利用海南自贸港优势拓展原油进口业务 [3] - 舟山自贸区设立全资子公司并开始正式运营 [3] 贸工一体化进展 - 中拓新材料成品丝产量12.8万吨 同比增长8.74% [4] - 二期工程项目进入验收准备阶段 预计年产5.2万吨汽车零部件精线 [4] - 参股公司青岛邦拓完成选矿加工量202万吨 球团加工223万吨 [4] - 丰南工业服务综合体吞吐量137万吨 加工量19万吨 同比增长37% [4] - 德清工业服务综合体吞吐量41万吨 加工量11万吨 [4] - 海外橡胶加工业务累计加工量超2.4万吨 [4]
武汉长江国贸:借力香港,开启扬帆出海新篇章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2 16:54
公司概况与业绩表现 - 公司为武汉金控集团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22年,注册资本高达80亿元人民币,旗下拥有二十余家全资、控股企业 [1] - 公司业务以大宗商品贸易为主线,并涵盖跨境电商、现代物流、金融服务、供应链管理、大数据应用等,致力于构建内外贸综合服务平台 [1]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达到860亿元人民币,进出口贸易额达351亿元人民币 [1] - 香港子公司汉威控股2024年全年实现营收21.58亿元,2025年1-5月实现营收34.3亿元,同比增长159%,预计本年度营收能达到80亿元规模,占公司总营收近10% [4] 香港战略定位与优势 - 公司将香港定位为全球化业务布局的战略支点与高地、境外结算平台和出海桥头堡 [1][2] -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拥有完善的金融基础设施、稳定金融体系、货币自由流通及低融资成本,公司通过香港离岸账户融资成本较内地低约1个百分点,国际支付结算效率提升50%以上 [3] - 香港汇聚全球半导体资源,几乎所有全球头部半导体企业都在香港设有重要机构,为公司建立了广泛成熟的半导体商业网络 [6] - 国际调解院总部在香港正式落户,香港兼容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拥有丰富的国际贸易纠纷调解案例,增强了公司投资信心 [4] 供应链与物流体系构建 - 公司在香港设立3个自营仓(青衣、上水、元朗),与其他海外仓形成网络布局,WMS仓储管理系统可实时监控货物状态与位置,确保货权清晰和风险管控 [5] - 香港仓储体系背靠内地庞大市场,物流网络与内地深度融合,青衣仓货物24小时内可转运内地,上水仓跨境陆运时效压缩至3小时 [5] - 公司创新“晶圆-芯片-终端”全链条供应链模式,利用香港自由贸易港政策灵活调配资源,晶圆产品采购较直采欧美节省约7-10天,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6] 金融服务与风险管理 - 公司在香港设立跨境电商境外结算平台,利用香港自由兑换的外汇管理体系和资金自由出入优势,实现跨境资金池灵活调拨 [7] - 公司与香港本地银行合作,利用多币种账户体系灵活调配贸易对应币种,在快消品业务中实现快速收款,缩短回款周期 [7] - 公司利用香港金融市场丰富的金融衍生工具,如远期外汇合约,对冲贸易过程中的汇率波动风险,稳定经营利润 [7] 市场拓展与未来发展 - 公司以香港为前置战略基地,积极拓展与欧洲、东南亚、日韩等地区的贸易合作,参与国际展会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 [10] - 香港的“中转仓”模式可快速分拣配送货物至东南亚等海外市场,帮助内地企业降低物流成本,提高配送时效性 [9] - 面对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公司将考虑复制“香港经验”,构建区域性供应链中枢,例如在布局沙特利雅得仓时 [9] - 香港作为“超级联系人”,在衔接RCEP规则与内地政策、提供融资支持、贸易渠道拓展及专业服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8][9]
武汉长江国贸:借力香港 开启扬帆出海新篇章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2 16:48
公司战略定位 - 武汉长江国际贸易集团定位香港为境外结算平台和出海桥头堡 利用其独特优势拓展全球市场 [1] - 公司通过香港实现买全球卖全球战略目标 在全球供应链中发挥重要作用 [2] - 香港子公司汉威控股2024年营收21.58亿元 2025年1-5月营收34.3亿元同比增长159% 预计全年达80亿元占集团总营收近10% [3] 业务布局与运营 - 公司业务以大宗商品贸易为主线 涵盖跨境电商现代物流金融服务供应链管理大数据应用 [1] - 2024年集团营业收入860亿元人民币 进出口贸易额351亿元人民币 [1] - 在香港设立3个自营仓(青衣上水元朗) 仓储管理系统实现货物实时监控和应收账款风险管控 [5] - 重点发展半导体产品贸易 包括港内贸易进出口贸易转口贸易 拓展汽车跨境电商3C电子等品类 [5] 香港平台优势 - 香港融资成本较内地低约1个百分点 国际支付结算效率提升50%以上 [3] - 香港汇聚全球半导体资源 几乎所有头部企业设有机构 方便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6] - 晶圆产品采购较直采欧美节省7-10天 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6] - 利用香港多币种账户体系灵活调配贸易资金 通过金融衍生工具对冲汇率风险 [6] 供应链创新 - 建立晶圆-芯片-终端全链条供应链模式 利用香港自贸港政策灵活调配供应商资源 [5] - 香港仓储依托区位优势背靠内地市场 物流网络深度融合 青衣仓15分钟达货柜码头 上水仓3小时跨境至深圳 [5] - 香港中转仓模式可快速分拣配送至东南亚市场 帮助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时效 [7] 国际化拓展 - 香港投资推广署2023年1月至2025年上半年协助超1300家企业 带来超1600亿港元直接投资 创造逾1.9万个职位 [2] - 国际调解院总部落户香港 近85个国家代表出席 增强法律纠纷调解信心 [3] - 公司将复制香港经验布局沙特利雅得仓 构建区域性供应链中枢 [7] - 通过香港参与国际展会拓展欧洲东南亚日韩贸易合作 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 [9]
期货工具让企业在跨境贸易中更有“底气”
金融时报· 2025-08-20 09:59
核心观点 - 中国期货市场工具(如基差点价、套期保值、期权)在跨境贸易中发挥关键作用,帮助企业锁定价格、管理风险并提升国际竞争力 [1][2][3][4] - "郑州价格"成为全球大宗贸易定价基准,境外企业逐步接受中国期货价格作为参考标准 [3][4] 期货工具应用案例 - 厦门国贸石化通过PTA2505合约基差点价解决4万吨PTA订单僵局,避免每吨50美元降价损失并保障利润 [1] - 厦门建发在采购3000吨澳大利亚菜粕(单价350美元/吨)时建立RM2509合约空头头寸(建仓基差-150元/吨),最终通过基差销售(平均-130元/吨)规避120元/吨亏损 [1][2] - 物产中大化工集团采购乌克兰葵粕时买入看跌期权,在海运终止且菜粕价格上涨时通过期权行权挽回损失 [3] 中国大宗商品全球地位 - 菜油消费占全球27%、进口占全球贸易28% [3] - 菜粕消费占全球31%、进口占全球贸易29% [3] - 花生消费占全球38%、进口占全球贸易16% [3] 期货市场国际化价值 - 交易时间覆盖全天且品种活跃,"郑州价格"凝聚全球供需预期 [3] - 基差定价模式增强跨境农产品贸易风险管控能力,提升客户黏性与市场竞争力 [3] - 境外企业可直接参与中国期货市场对冲风险,减少价格转换摩擦成本 [3]
【UNFX课堂】下周前瞻:通胀迷雾、央行分歧与地缘政治阴影
搜狐财经· 2025-08-17 17:20
美国通胀数据表现 - 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报告显示总体通胀年增2.5%,核心通胀年增2.7%,符合美联储目标 [2] - 生产者物价指数(PPI)数据月度增幅0.9%,远超市场预期的0.2%,核心PPI年增率飙升至3.7% [2] - PPI数据冲击显示上游生产成本显著上升,暗示关税引发的通胀正在成为现实 [2] 美联储货币政策预期变化 - PPI意外飙升和非农就业数据下修使美联储9月降息可能性变得渺茫 [3] - 市场预期从降息板上钉钉迅速转向降息存疑,导致风险资产普遍承压 [3] - 加密货币作为高风险资产代表首当其冲受到重创 [3] 全球主要央行政策分化 - 澳大利亚储备银行降息至3.60%,在混合经济信号下实施宽松政策 [3] - 新西兰央行预计降息25个基点至3%,成为又一个采取宽松政策的发达经济体央行 [4] - 中国人民银行利率决议备受关注,市场期待更多刺激政策提振国内需求 [5] 杰克逊霍尔研讨会焦点 - 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讲话是研讨会重中之重,市场寻找其对关税引发通胀的态度和货币政策路径暗示 [4] - 研讨会历史上曾多次成为重大政策信号发布地,如2010年伯南克暗示第二轮量化宽松 [4] - 鲍威尔鹰派语气可能打压降息预期,安抚性言论则可能为市场带来喘息空间 [4] 地缘政治与大宗商品市场影响 - 特朗普与普京会晤引发市场关注,特别是对能源市场稳定性的信号影响 [3] - WTI原油潜在波动性体现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在商品市场的直接影响 [3] - 大宗商品市场成为上周输家,反映市场对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及贸易摩擦抑制需求的担忧 [3] 欧洲经济数据与央行政策 - 英国和德国PPI数据提供欧洲生产者价格最新情况,在美国PPI数据引发震荡后尤为重要 [5] - 欧洲生产者价格上涨趋势可能影响欧洲央行政策路径,加剧全球通胀担忧 [5] - 全球PMI数据为市场提供制造业和服务业活动领先指标,反映经济健康状况 [5] 市场情绪与资产表现 - 美国主要股指保持韧性接近近期高点,但内部结构显现犹豫和分化 [3] - 投资者情绪从此前亢奋转为谨慎,风险资产普遍承压 [3] - 市场波动性预计持续高企,资产配置灵活性和风险管理重要性凸显 [6]
易大宗跌8% 预计上半年溢利同比减少至最多1.4亿港元
智通财经· 2025-08-13 11:52
公司股价表现 - 易大宗股价下跌8%,报0.92港元,成交额862.92万港元 [1] 财务表现 - 公司预期2025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减少至110亿至130亿港元之间 [1] - 归属权益股东溢利同比减少至1.20亿至1.40亿港元之间,较2024年下半年基本持平 [1] 业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贸易量较2024年同期下降不超过10% [1] - 供应链综合服务板块收入较去年同期下降约14% [1] 行业环境 - 炼焦煤价格持续下跌导致收入和毛利率下滑 [1] - 市场低迷是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 [1]
港股异动 | 易大宗(01733)跌8% 预计上半年溢利同比减少至最多1.4亿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8-13 10:24
股价表现 - 股价下跌8%至0.92港元 [1] - 成交额达862.92万港元 [1] 财务表现 - 预期收入同比减少至110-130亿港元区间 [1] - 股东溢利同比减少至1.20-1.40亿港元区间 [1] - 股东溢利较2024年下半年基本持平 [1] 经营状况 - 贸易量同比下降不超过10% [1] - 供应链综合服务板块收入同比下降约14% [1] 行业环境 - 炼焦煤价格持续下跌 [1] - 2025年上半年市场低迷 [1] - 收入和毛利率均有所下滑 [1]
从监管警示到高管减持:远大控股扣非三连亏下,575万套现传递何种信号?
搜狐财经· 2025-08-12 06:05
高管减持计划 - 副董事长许强计划减持8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0.1579%,占其个人持股23.95% [1][4] - 减持时间为公告后15个交易日起三个月内,方式为集中竞价 [1] - 按7.19元/股计算,预计套现575.2万元 [1] - 减持原因为个人资金确定性需求,股份来源为非公开发行及权益分配所得 [1]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880.74亿元,同比微增2.1% [5] - 归母净利润亏损3.02亿元,较上年3.77亿元亏损有所收窄 [5] - 扣非净利润连续三年亏损,2024年亏损5.55亿元 [5]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归母净利润2300-3400万元,但扣非仍亏损1.05-1.4亿元 [6][7] 业务与财务情况 - 主营业务涵盖贸易、油脂、生态农业三大领域 [5] - 采用期现结合业务模式导致会计准则差异 [6] - 2023年因商誉减值测试数据不准确收到江苏证监局警示函 [6] - 2024年剥离部分亏损业务,减亏效果显现 [7] 行业环境与挑战 - 全球经济放缓和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剧带来不确定性 [7] - 期货市场波动可能对期现结合模式产生重大影响 [7] - 大宗商品贸易领域竞争日益激烈 [7]
算得快、看得清、走得稳的数据中台,正在成为中国千亿外贸巨头的“秘密武器”
观察者网· 2025-08-09 12:01
行业趋势 - 大宗商品贸易行业对信息获取速度、风险预判精准度及市场响应敏捷度的要求日益严苛,数据高效整合和秒级风险管控成为核心竞争力[1] - 行业竞争壁垒正从"资源"转向"数据资产",2022年全球约25%的天然气和电力交易利润由数据驱动型公司创造,较2021年的5%大幅提升[3] - 传统贸易商若缺乏高频多维数据体系,将被量化基金和AI交易商挤出市场,实时精准数据决定分钟级套保套利能力[4] 公司战略 - 中基宁波集团2024年营业总收入达1415.97亿元,主营油品、化工品、有色商品及农产品等大宗商品业务[1] - 2023年将数字化升级为"一把手工程",由总裁周杨牵头推进统一数据中台建设,腾讯云成为战略合作伙伴[7] - 通过毫秒级交易计算和24小时价格监测实现敏捷响应,全量授信计算时间从5-10分钟缩短至毫秒级[6] 技术解决方案 - 腾讯云构建云原生数据中台,TCHouse-P提供GPU级并行计算引擎,解决30多个业务系统数据整合难题,处理603138条海量数据[9] - WeData工具打通30+系统实时同步通道,兼容40+异构数据源,实现数据抽取清洗加工全流程自动化[9] - 投研数据延迟控制在50毫秒内,外部数据(期货行情、船运、天气)40毫秒传入中台,10毫秒抵达交易部门[10] 业务成果 - 2025年上半年进出口总额32.58亿美元同比增长17%,其中出口增长23%显著超行业水平[11] - CTRM系统实现产品化,已与宁波国企合作,解决期现结合与风险对冲难题[13] - 整合全球物流、汇率、关税数据,为下游制造企业提供采购-库存-出口全链条服务[13] 数字化转型启示 - 数据中台实现"动作快"(毫秒级响应)与"出手准"(内外部数据联动),成为企业秘密武器[10][11] - 数字化能力从内部工具扩展为行业解决方案,实体行业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创造新竞争优势[13] - 中国企业数字化应用领先的关键在于技术与业务深度结合[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