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机器人
icon
搜索文档
“湾区造”展现粤港澳融合发展成果
经济日报· 2025-11-18 06:06
连日来,记者深入十五运会现场采访,一个突出的感受就是满眼都是"湾区造"。从广州锐丰音响公司的 智能音响系统、深圳优必选公司的机器人"乐师",到佛山万家乐公司的火炬、东莞哈一代玩具公司的全 运会主题"潮玩",再到香港体育馆的无电制冷涂层、澳门的手工"非遗"产品,十五运会上到处可见粤港 澳三地的企业品牌、技术应用和产品展示,充分展现了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成果。 十五运会还在继续,我们为体育健儿加油,也为"湾区造"喝彩。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广东是经济大省、制造强省,去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4.16万亿元,连续36年位居全国第一。工业门类齐 全,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达19.41万亿元,居全国首位。目前,广东已经孕育出9个万亿级产业集群, 7.7万家高新技术企业,低空经济、机器人、人工智能、新型储能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迅速。广 东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2200亿元、约占全国三分之一,数字经济规模居全国首位;工业机器人产量 24.7万台(套)、占全国43.5%。 制造业背后是强有力的科技支撑。2025年"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创新指数跃居全球第一。2024 年,全国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3.63万亿元,其中 ...
乐见人形机器人走红“双11”
经济日报· 2025-11-18 06:03
市场表现与需求 - 人形机器人成为“双11”新主角,单价9998元的500台“小布米”两天售罄,2.99万元起的Booster K1在20分钟内被一扫而空 [1] - 全国首家人形机器人7S店在武汉光谷开业,产品覆盖文旅导览、康养护理、特种作业等10余个应用场景 [1] - 消费结构变化推动需求,消费者追求更具交互性与情感价值的体验,为人形机器人开辟广阔市场空间 [2] 技术与产业基础 - 人形机器人需像人一样感知环境、思考决策、灵活运动,涉及机器人学、人工智能、控制科学、材料学等多领域深度融合 [1] - 北京、上海、深圳等多地积极布局创新中心,技术取得突破,如北京的自主导航系统、上海的“朱雀”大脑模型、成都的多模态模型 [1] - 推动产业发展需攻克“大脑”(智能决策)和“小脑”(运动控制)技术,并融入可升级理念通过迭代让用户享受技术红利 [2] 资本投入与政策支持 - 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领域投融资事件数量为93件,今年一季度国内融资总额已超过2024年全年融资总额的65% [1] - 大量企业自主投入布局,二级市场相关概念股普遍大涨,资本缓解研发资金压力并引导资源集聚 [1] - “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将“具身智能”列为新经济增长点,政策持续赋能 [2] 当前挑战与发展路径 - 产业面临核心零部件如高精度减速器、编码器部分依赖进口,消费级产品复杂任务能力不足、情感交流机械、制造成本居高不下等挑战 [2] - 未来发展需坚持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围绕用户需求持续迭代,使人形机器人从“奢侈品”变为家庭必备品 [3]
“吴中造”机器人阔步而来
新华日报· 2025-11-18 06:01
□ 本报记者盛峥雷霆 在刚刚结束的2025国际智能机器人与系统会议(IROS)四足机器人挑战赛上,苏州智身科技"钢镚L1"首次 亮相就携手曼彻斯特大学夺冠。此前,今年8月,鹿明机器人凭全尺寸人形机器人的技术优势,在世界 人形机器人运动会获群舞赛亚军。这两颗引起行业关注的"新星"皆来自苏州市吴中区。 江苏省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中心训练场内,一台台人形机器人在碎石路、坡道、台阶上缓步行走,模拟 家庭服务、工业生产、医疗康复等不同场景。"初期可支持200多台机器人同时训练。"哈工大苏州研究 院院长郭君巍介绍,中心由研究院联合12家高校及企业共建,形成"1+12+X"体系,近200人团队正攻克 液压人形机器人、机器导盲犬等新品。 在吴中,头部企业加速为"后浪"领航。家用清洁机器人领跑者科沃斯(603486)斩获机器人行业"诺贝 尔奖"恰佩克奖,追觅科技跻身全球独角兽,绿的谐波减速器全球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二……53家整机制 造企业产出64种、800余款机器人本体,形成"上市公司引领、规上企业支撑、独角兽与专精特新企业突 围"的完整生态。 在魔法原子实验室,"苏州重大创新团队"吴长征团队忙着调试新款双足机器人。"关节运动范围 ...
资本市场包容性改革激活创新全链条
中国证券报· 2025-11-18 04:12
资本市场政策支持 - 证监会推动市场更具韧性和稳健性,提升制度包容性与吸引力,旨在构建覆盖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1] - 科创板"1+6"改革、债券市场"科技板"、"并购六条"等标志性政策密集落地,显著提升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与适应性[1] - 后续资本市场改革将聚焦发展股权、债券等直接融资,精准有效支持优质企业发行上市,并健全市场生态[5] IPO市场与行业分布 - 截至11月17日,今年以来共有92家企业完成A股IPO[1] - 从上市板块看,11家企业登陆科创板、29家登陆创业板、20家登陆北交所,三大板块占比超六成[1] - 从行业分布看,汽车与零配件、电气设备、硬件设备等行业的企业在IPO中居多[1] 债券市场创新 - 债券市场"科技板"正式落地后发行规模稳步扩大,科创债ETF迎来配置窗口期[2] - 科创债市场呈现三大趋势:发行端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推动规模扩容、交易端流动性改善与机构参与度提升形成正向循环、收益率下行与利差分化孕育结构性机会[2] - 首单兼具股债属性的科创可转债获批,新三板企业钢研功能获批非公开发行总额不超过3亿元、期限不超过6年的科技创新可转换公司债券[2] 创新金融工具与产品 - 科创可转债作为标准化产品,规范化水平较高,有利于提高拟上市企业透明度并化解不规范情况[3] - 建议推广"投贷联动"机制,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规模,并支持编制更多科技创新指数及开发科创主题公募基金产品[6] - 需打造"全周期、多工具"的融资矩阵,以适配科创企业"长周期、高风险、轻资产"的特性[6] 耐心资本入市 - 以社保基金、保险资金、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为代表的耐心资本正加速入场[3] - 浙江社保科创基金和江苏社保科创基金相继签约,社保基金以超长投资周期和稳健理念匹配硬科技创新需求[3] - 保险资金凭借长期属性天然契合科创需求,数十家保险机构通过间接投资方式现身杭州"六小龙"股东名单,正从"资金提供者"转型为"资本+服务"的综合赋能者[3][4] 产业资本布局 - 央企战新基金首期募集510亿元,出资方包括中国移动、中国石化等,将支持国资央企补齐产业短板弱项、布局前沿创新[4] - 此类基金投资逻辑注重整合产业和资源优势,可联动央企庞大产业资源和应用场景,构建深度融合的战略创新生态体系[4][5] - 建议推动企业风险投资等多元化资本形式发展,借助产业龙头企业战略协同能力,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具耐心的资本支持[5]
抢抓机遇 向“质”攀升 南京机器人“军团”期待在WIMC上发出南京声音
上海证券报· 2025-11-18 03:14
机器人产业是当前智能制造产业链上的新秀与焦点。2025年被誉为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元年。从年 初春晚上的会跳舞,到10个月后可以后空翻,中国人形机器人产品加速向"新"攀登,研发迭代速度堪 称"以周计算"。 ◎记者 仲茜 11月27日至29日在南京举行的2025世界智能制造大会(WIMC),将同期举办智能制造产业链展览,其 中一大主题就是机器人制造产业。届时,国内外工业机器人与具身智能机器人企业将集中亮相,展示最 新成果。 作为大会主办方之一,南京机器人产业的实力不可小觑,这里不仅培育了埃斯顿、亿嘉和等主营机器人 产品的上市公司,还逐步形成了机器人整机、关键零部件以及系统集成应用的全链条体系。大会前夕, 上海证券报记者走访了南京多家机器人智能制造产业链上企业,了解企业抢抓发展机遇、向"质"攀升的 实践路径和最新成果。 埃斯顿:重载"大力士"应用广泛 工业机器人挥舞"巨臂"轻松举起千公斤重物,人形机器人在产线上精准完成螺丝锁付、巡检搬运……在 南京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埃斯顿")的研发与展示厅内,一批高端机器人正以硬核技术展 现"南京智造"的实力。 近年来,除了轨交领域的机器人研发,亿嘉和还推出商业清 ...
上市辅导完成函尚待落地,宇树科技距离A股IPO还有多远?
搜狐财经· 2025-11-18 01:27
导读:外界纷纷认为宇树科技已完成了其此次IPO的上市辅导流程,距离正式递交上市申报已万事俱 备。但事实并非如此。据叩叩财经获悉,宇树科技的上市辅导的确已经进入尾声,但目前仍处在辅导验 收环节,距离"辅导工作完成"仍隔着一纸完成函。 本文由叩叩财经(ID:koukouipo)独家原创首发 于是乎,外界纷纷认为宇树科技已完成了其此次IPO的上市辅导流程,距离正式递交上市申报已万事俱 备。 但事实并非如此。 据叩叩财经获悉,宇树科技的上市辅导的确已经进入尾声,但目前仍处在辅导验收环节,距离"辅导工 作完成"仍隔着一纸完成函。 "浙江证监局对宇树科技IPO的上市辅导目前应还未验收完成,所以宇树科技此次能否顺利并于何时通 过验收,也还在等待最后的结果。"2025年11月17日,一位接近于监管层的资深投行人士向叩叩财经透 露。 但凡对IPO申报和审核流程有所了解的人都应清楚,国内企业欲A股上市,上市前的辅导流程必不可 少。 企业的上市辅导流程,主要包括上市辅导备案、辅导机构开展相关工作、辅导机构完成辅导后提交监管 部门验收并最终获得验收完成函等几个环节。 "千万不能小看上市辅导的验收完成函,在没有获得相关部门的上市辅导验 ...
“乐融融”夺冠,人形机器人与十五运吉祥物上演“百米赛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7 23:42
人形机器人技术展示 - 优必选人形机器人Walker S在活动中进行了百米赛跑展示 虽未夺冠但体现了其视觉感知 运动控制 舵机和关节爆发力等技术能力 [1] - 该机器人还具备复杂环境识别与避障功能 其技术展示包括在运动会开幕式上进行敲击青铜句鑃的表演 [1] - 人形机器人Walker S在运动会期间被用于辅助颁奖和迎宾礼仪等实际应用场景 [1] 机器人多样化应用 - 除人形机器人外 机器狗在赛场上作为标枪转运员应用 能够快速奔跑并完成拾取标枪的任务 [2] - 机器狗由广州动感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和广东修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最快奔跑速度可达6米/秒 [2] - 机器狗在女子标枪赛中通过两只分工合作的方式工作 一只负责拾取标枪 另一只待命 有效减少了人力成本 [2] 活动表演与互动设计 - 吉祥物"喜洋洋"和"乐融融"在赛跑中设计了转圈 跳动和你追我赶等互动动作以增强表演效果 [2] - 表演者根据百米距离长的特点特意设计了互动动作 使跑步环节不单调并受到观众喜爱 [2] - 吉祥物表演者表示将根据不同赛事特点设计差异化动作 以提升观众对运动会吉祥物的喜爱度 [2]
资本持续加注!「加速进化」又获超亿元融资,A轮融资已累计超5亿
搜狐财经· 2025-11-17 23:22
近日,人形机器人头部公司"加速进化"(Booster Robotics)宣布完成新一轮超亿元融资。本轮融资由IDG资本领投、亦庄国投跟投,源码资本、英诺天使 基金、深创投集团、博华资本等多家老股东持续加注。值得注意的是,这已是该公司在2025年内的第三次融资,A轮系列融资金额累计已近5亿元。密集 的资本加持,无疑是对其技术路径与商业化潜力的深度认可。 值得一并提及的是,公司不久前推出的Booster K1人形机器人,曾以2.99万元的限时售价将开发门槛拉至"万元级",首批产品上线后20分钟即售罄的表 现,也为本次融资提供了产品维度的有力支撑。 ▍从实验室到赛场:一条被验证的差异化路径 亮眼的资本表现与产品数据背后,真正支撑"加速进化"快速崛起的,是其独辟蹊径的技术验证与产品化路径。 不同于行业内常见的实验室Demo先行模式,加速进化选择了机器人足球这项高端赛事作为其技术的"练兵场"。在前不久的巴西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 上,用一场胜利为中国乃至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写下了新的注脚。 德国HTWK队凭借加速进化的Booster K1赢得了KidSize组冠军;而在成人组赛事中,使用其T1机器人的清华火神队以5: ...
加速进化完成新一轮融资:人形机器人累计出货量突破700台,海外占比超5成
IPO早知道· 2025-11-17 23:14
预计明年产能将跃升至数万台规模,产品价格也将进一步下探。 本文为IPO早知道原创 作者| Stone Jin 微信公众号|ipozaozhidao 据IPO早知道消息,「加速进化(Booster Robotics)」日前完成新一轮融资,由IDG资本投资、 亦庄国投跟投,老股东源码资本、英诺天使基金、深创投集团、博华资本等多家一线机构与政府基金 持续加注。资金将主要用于产品研发升级、规模化量产交付及生态平台服务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 就在不到一个月前的10月24日,加速进化新品Booster K1在淘宝天猫等平台首 发,仅20分钟首批全款订单即告售罄,发布会现场经销商签约订单突破千台。 区别于行业中常见的"先Demo后预售"模式,Booster K1坚持"真出货、真交付",并承诺双11期间 全款订单若未在12月底前完成交付,将提供3倍赔付,展现出对产品成熟度、供应链与交付能力的高 度自信。 今年三季度,加速进化全球交付量显著增长。为应对爆发式的市场需求,加速进化进一步全面优化生 产体系,预计明年产能将跃升至数万台规模,产品价格也将进一步下探,推动人形机器人走向更广阔 的市场。 截至目前,加速进化人形机器人全球累 ...
资本持续加注!「加速进化」又获超亿元融资,A轮融资已累计超5亿
机器人大讲堂· 2025-11-17 23:00
融资与产品表现 - 公司于2025年内完成第三次融资,A轮系列累计融资金额近5亿元,由IDG资本领投,亦庄国投等多家老股东持续加注[1] - 公司推出的Booster K1人形机器人以2.99万元限时售价将开发门槛拉至"万元级",首批产品上线20分钟即售罄[1] 技术验证与差异化路径 - 公司选择机器人足球高端赛事作为技术"练兵场",其产品在巴西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上助力多支队伍夺冠,包括德国HTWK队赢得KidSize组冠军,以及清华火神队实现中国战队在该赛事28年历史上的首次摘金[3] - 通过"以赛促研"策略,产品在高强度、高对抗性环境中验证了运动稳定性、环境感知和实时决策能力,这构成了对产品技术成熟度的有力背书[5] 团队与技术积淀 - 团队拥有"顶尖学术科研+顶尖产品化能力"的罕见组合,首席科学家赵明国深耕人形机器人领域超过二十年,CEO程昊具备顶尖产品化思维和商业化视角[5][7] - 这使得公司成为国内为数不多能正向设计人形机器人本体的团队,并拥有专注于双足/人形领域的深度研发经验[7] 产品定位与核心优势 - Booster K1定位为经RoboCup验证的高性能开发平台,其核心优势包括冠军级运动性能、强劲算力支撑、完整开源生态及长期开发者支持,旨在解决行业缺乏优质开发平台的瓶颈[11] - 产品硬件参数包括19.5千克轻量化机身、95厘米身高、22个高自由度关节,并通过了连续30小时500N级别撞击测试和超过100小时真机连续运行验证[9] 成本趋势与市场拓展 - 公司认为硬件成本无核心壁垒,随着产业化进程推进,成本将持续下探,例如今年售价3.99万元的产品明年可能降至1.99万元[12] - 公司采用"真交付"销售模式,全球累计出货量已突破700台,覆盖200余家海内外客户,其中海外市场占比超过50%[14] 商业化路径与资本逻辑 - 公司聚焦赛事及科研这两个"现成"的高频、高要求场景,通过极限测试获得真实一线反馈,从而快速迭代算法和优化硬件[15] - 这种"从赛场中来,到产品中去"的快速迭代能力构成了难以复制的核心壁垒,是资本看重其成长性的关键所在[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