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电动汽车
icon
搜索文档
何小鹏、雷军、李斌先后喊出年内盈利,你怎么看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04 21:50
小米集团5月27日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披露了其汽车业务数据,让投资者"眼前一亮"。财报中提到"2025年第一季度,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 务分部总收入为人民币186亿元,其中,智能电动汽车收入人民币181亿元,其他相关业务收入人民币5亿元。本季度,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分部 毛利率为23.2%。" 6月3日,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首席执行官雷军在小米投资者大会上表示,最新推出的小米YU7售价不可能是网传的23.59万元,正式定价要在开售 前1-2天前才能确定;他同时表示,小米的汽车业务亏损正在逐步收窄,预计整个板块将在今年第三到第四季度实现盈利。 无独有偶,小鹏汽车日前发布的第一季度财报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小鹏汽车总交付量超94008辆,较2024年同期增长330.8%; 2025年第一季度毛利率达 15.6%,创下历史新高,较2024年同期增长2.7个百分点;小鹏汽车董事长及首席执行官何小鹏更是在财报电话会上表示"我相信,我们不仅能够实现今年 销量增长一倍以上的目标,还能在第四季度实现盈利。" 另一家新势力蔚来汽车,也于6月3日发布第一季度财报,数据显示蔚来汽车第一季度共交付新车4 ...
李斌:蔚来一直反对打价格战,行业反内卷对蔚来走向盈利是好事
新浪科技· 2025-06-04 16:28
行业竞争与价格战 - 公司表示不喜欢价格战,认为内卷式竞争对整个行业健康发展不利 [1] - 公司强调在研发、充换电网络、用户体验和用户价值方面持续投入,价格战会削弱长期投入的价值 [1] - 公司支持行业协会和主管部门反对内卷式竞争的呼吁,认为行业应避免简单价格战,转向技术创新、品质和服务竞争 [1] 公司战略与行业影响 - 公司在市场促销方面保持克制,认为行业反内卷对自身有利 [1] - 公司认为反内卷举措有助于四季度盈利,因技术创新、服务、品质等领域是其优势 [2] - 公司希望行业将中国智能电动汽车和新能源产业的良好局面保持下去 [1]
蔚来汽车
数说新能源· 2025-06-04 11:27
交付表现 - 第一季度交付42094辆智能电动汽车,同比增长4.1%,其中蔚来品牌27313辆,ONVO品牌14781辆 [1] - 4月和5月总交付量23923辆,预计第二季度交付量72000-75000辆,同比增长25.5%-30.7% [1] - 预计6月交付25000-28000辆,第四季度蔚来品牌月交付量目标25000辆,同比增长20% [12] - ONVO品牌5月交付量比4月增长40%以上,L60在20-30万元BEV细分市场销量前三 [18] - 预计第四季度ONVO三款产品合计月交付量25000辆 [20] 产品与技术 - 蔚来ET9在中国高端行政轿车市场交付量超过宝马7系和奥迪A8L [2] - 5月推出新款ES6、EC6、ET5和ET5T,配备自主研发芯片NX9031,成本节省约10000元/辆 [21] - ONVO L90三排SUV将于第三季度交付,续航600公里,前备箱空间创新 [20] - 智能驾驶芯片NX9031部署在ET9及新款车型,6月底发布基于该芯片的NWM版本 [17] - 基于NWM模型的智能驾驶系统实现收费站自动通过、停车场自动导航等功能 [16] 财务表现 - 第一季度总收入120亿元,同比增长21.5% [8] - 汽车毛利率10.2%,同比提升1个百分点,主要因材料成本降低 [9] - 整体毛利率7.6%,同比提升2.7个百分点 [9] - 研发费用32亿元,同比增长11.1%,销售管理费用44亿元,同比增长46.8% [10] - 目标第四季度综合毛利率17%-18%,研发费用控制在20-25亿元/季度 [14] 渠道与服务 - 蔚来拥有184个NIO HOUSE和461个NIO Space,ONVO拥有445家门店 [4] - 全球换电站3408个,中国高速公路989个,累计换电7500万次 [5] - 充电桩超过26000个,换电网络在6省市实现县级覆盖 [5] - 利用换电站作为低线城市销售点,60% ONVO用户因换电能力购买 [24] - 保持蔚来与ONVO销售点分离,但中后端整合提高效率 [24] 成本控制 - 实施严格的投资回报审查,终止或推迟一年内无正回报项目 [13] - 整合研发资源,优化物流、质量和供应链团队 [13] - 目标第二季度研发支出减少15%,第四季度销售管理费用控制在收入10%以内 [14] - 通过自主研发芯片、规模效应和运营优化持续改善毛利率 [21] - 预计第二季度汽车毛利率提升至15%,ONVO主要毛利率提升在第三季度 [21] 国际市场 - 已在15个市场与10个合作伙伴建立合作,将增加合作伙伴数量 [28] - 萤火虫品牌将在欧洲等多个市场推出,但数量预期不高 [28] - 香港股份发行筹集40.3亿港元,获全球长期投资者超额认购 [7] - 国际扩张采取长期视角,无激进销量目标 [28] 生产与供应链 - 当前产能足以支持第四季度月交付50000辆目标 [29] - 第三家工厂9月投产,部分产线安排双班制 [29] - 销售模式从按订单交付转向基于库存,库存水平控制在月销量1/3至1/2 [30] - 供应商付款期限保持90天,随销量增长应付账款水平正常上升 [30]
蔚来财报信息背后:第一季度耕种 第二季度开始收获
新京报· 2025-06-04 11:02
财务表现 - 公司第一季度新车交付量达4 21万台 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40 1% 超越市场预期 [1] - 第二季度交付指引为7 2万至7 5万台区间 显示出强烈信心 [1] 技术突破 - 提出"新三大件"技术战略 包括智驾芯片 全域操作系统与智能底盘 进入技术研发收获期 [2] - 全球首款5纳米车规级智驾芯片"神玑NX9031"量产装车 单芯片算力突破1000TOPS 性能行业领先 [2] - "蔚来世界模型NWM"系统推送覆盖超40万辆"Banyan榕"平台车型 提升软硬件协同效率 [2] 产品布局 - 旗舰车型ET9首月销量超越宝马7系与奥迪A8 奠定高端市场地位 [3] - 主力车型ET5 ET5T ES6及EC6完成迭代升级 采用"加量不加价"策略增强竞争力 [3] - 子品牌乐道L90智能大空间SUV计划第三季度交付 萤火虫品牌首款车型首月交付3 680台 超预期 [3] 组织变革 - 推行CBU机制 将业务模块划分为12个核心单元 优化资源配置 [4] - 构建"车型产品线"横向组织 由总经理全权负责车型全生命周期经营 [4] - 乐道品牌5月交付量达6 281台 在销售人员缩减40%背景下实现环比42 8%增长 [4] 战略展望 - 创始人强调技术红利释放与组织效能提升将驱动销量持续爬坡 [5] - 年内规划9款新车陆续上市 以自研技术为矛 精细化运营为盾 冲刺四季度盈利目标 [5]
小米集团-W(01810.HK):1Q25营收、利润创历史新高 智能电动汽车业务亏损收窄
格隆汇· 2025-06-04 09:53
1Q25业绩表现 - 1Q25公司总营收1113亿元(YoY +47%),经调整净利润107亿元(YoY +65%),毛利率22 8%(YoY +0 5pct),均创单季度历史新高 [1] - 营业费用率13 9%(YoY -2 2pct),降本增效成效显著 [1] - 分业务营收占比:智能手机46%、IoT与生活消费产品29%、互联网服务8%、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17% [1] 智能手机业务 - 1Q25智能手机业务营收506亿元(YoY +8 9%),毛利率12 4%(YoY -2 4pct) [1] - 智能手机出货量4180万部(YoY +3 0%),平均单价1211元(YoY +5 8%),呈现量价齐升 [1] 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 - 1Q25 IoT业务营收323亿元(YoY +59%),毛利率25 2%(YoY +5 4pct),收入毛利双创新高 [2] - 智能大家电收入同比增长114%,空调/冰箱/洗衣机出货量分别增长65%/65%/100% [2] - 平板出货量同比增长56%,全球出货量首次进入前三 [2] 互联网服务业务 - 1Q25互联网服务营收91亿元(YoY +13%),毛利率76 9%(YoY +2 7pct) [2] 智能电动汽车及AI创新业务 - 1Q25智能电动汽车及AI业务营收186亿元,毛利率23 2%,其中智能电动汽车营收181亿元,ASP 23 8万元 [2] - 业务亏损收窄至5亿元 [2] - Xiaomi SU7系列累计交付25 8万台,1Q25交付新车7 6万辆 [2] - 已开业235家汽车销售门店,5月推出豪华SUV车型Xiaomi YU7 [2] 研发与技术布局 - 1Q25研发费用67亿元(YoY +30%) [3] - 发布自研旗舰处理器玄戒O1及搭载该芯片的Xiaomi 15S Pro/Xiaomi Pad 7Ultra [3] - 推出首款长续航4G手表芯片玄戒T1,集成自研4G基带 [3] 未来展望 - 智能手机高端化全球化策略持续见效,智能大家电保持高速增长 [3] - 智能电动汽车产能扩充,人车家全生态协同效应显现 [3] - 上调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362/464/660亿元(原预测316/424/608亿元) [3]
雷军分享造车“成功学”:揶揄有车企一年做几十款,是在“赌”
搜狐财经· 2025-06-04 09:00
小米SU7成功经验总结 - 创始人亲自带队保证战略定力和资源协调能力 [2] - 董事会和管理层承诺650亿投资确保团队专注长期发展 [3] - 提出对标特斯拉和保时捷在机械架构、智能化、电动化三个维度学习 [5] - 采用小米方法论和爆品模式第一款车即成为行业爆款 [5] - 超长续航、天际屏全景显示、Thor芯片等配置均为标配 [5] YU7市场表现与预期 - 留资用户数是SU7同期的3倍其中60%为首次留资用户 [7] - 超过40%留资用户从未使用过小米产品显示产品出圈效应 [7] - 定价明确排除网传23.59万元对标Model Y配置预计30多万元 [7] - 被网友戏称为"法拉米"因造型与法拉利Purosangue相似 [8] SU7市场表现与争议 - 月销量反超Model 3和比亚迪汉位居细分市场第一 [8] - 5月交付量超2.8万辆创历史新高 [8] - 造型被调侃为"保时米"因与保时捷Taycan相似 [8] - 面临辅助驾驶功能和加速性能宣传的质疑 [8] 财务与业务展望 - 一季度智能电动汽车营收181亿元毛利率同比提升10.6个百分点至23.2% [10] - 创新业务分部经营亏损5亿元 [10] - 预计三四季度汽车业务将实现盈利 [10] 行业对比与战略定位 - 苹果造车失败案例被提及但原因未明确 [2] - 特斯拉从Model 3/Y开始成为行业龙头的路径被参考 [10] - 强调"少而精"路线反对一年推出几十款车的行业现象 [5]
中证智能电动汽车指数上涨0.1%,前十大权重包含立讯精密等
金融界· 2025-06-03 22:14
指数表现 - 上证指数低开高走 中证智能电动汽车指数上涨0.1%报3119.44点 成交额306.95亿元 [1] - 中证智能电动汽车指数近一个月下跌0.08% 近三个月下跌9.91% 年至今下跌0.34% [2] 指数构成 - 中证智能电动汽车指数选取主营业务涉及智能电动汽车动力系统 感知系统 决策系统 执行系统 通讯系统 整车生产以及汽车后市场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 [2] - 指数以2014年12月31日为基日 以1000.0点为基点 [2] 权重分布 - 十大权重股分别为比亚迪(18.67%) 宁德时代(14.52%) 立讯精密(6.34%) 汇川技术(5.06%) 韦尔股份(4.39%) 长城汽车(4.05%) 科大讯飞(3.21%) 三花智控(2.78%) 亿纬锂能(2.67%) 拓普集团(2.37%) [2] - 按市场板块分布 深圳证券交易所占比72.55% 上海证券交易所占比26.72% 北京证券交易所占比0.73% [2] - 按行业分布 可选消费占比36.33% 工业占比34.99% 信息技术占比21.34% 原材料占比6.61% 通信服务占比0.73% [2] 指数调整规则 - 指数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 调整时间为每年6月和12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3] - 权重因子随样本定期调整而调整 特殊情况下将对指数进行临时调整 [3] - 样本退市时将从指数样本中剔除 样本公司发生收购 合并 分拆等情形参照计算与维护细则处理 [3] 跟踪基金 - 跟踪基金包括华宝中证智能电动汽车ETF联接A 华宝中证智能电动汽车ETF联接C 泰康中证智能电动汽车ETF 华宝中证智能电动汽车ETF 易方达中证智能电动汽车ETF 浦银安盛中证智能电动汽车ETF [3]
小米汽车一季度亏损收窄至5亿,雷军称预计下半年实现季度盈利
第一财经· 2025-06-03 21:59
小米汽车业务盈利预期 - 公司预计2025年第三、四季度实现汽车业务季度盈利,亏损逐步收窄[1] - 2025年第一季度智能电动汽车及创新业务总收入达186亿元,占总收入16.71%[1] - 智能电动汽车收入181亿元,环比上涨10.7%,经营亏损收窄至5亿元(上季度亏损7亿元)[1] 研发投入与产品规划 - YU7智驾研发总预算达35亿元[1] - 汽车芯片正在研发中,预计很快推出[1] - 五年前开始投资机器人领域研发,汽车工厂正在试用相关能力[1] YU7车型信息 - 首款SUV车型YU7定位豪华高性能SUV,5月22日发布[2] - 预计7月份量产,目前只能静态展示[2] - 售价未最终确定,雷军否认网传23.59万元价格,此前表示对标Model Y三十几万价位[1][2] 销售与市场表现 - 5月销量超2.8万辆,与4月基本持平[2] - 公司称不打价格战,反行业内卷[2] 行业监管动态 - 监管部门加强对辅助驾驶宣传问题的纠偏[2] - 对"隐藏式门把手"、"动力电池新国标"等产品功能的整顿规范趋势加强[2] - 工信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对行业内卷现象发声[2] 产品质量与舆论 - SU7 Ultra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宣传问题引发车主不满[2] - 3·29 SU7爆燃事故后公司陷入舆论危机[2]
告别低谷!蔚来5月交付23,231台,强势反弹信号明确
证券之星· 2025-06-01 22:07
销量表现 - 2025年5月交付新车23,231台 同比增长13 1% [1] - 2025年一季度共交付新车4 21万辆 同比增长40 1% [2] - 从4月开始销量回暖 5月实现同比增长 反映战略调整成效 [1][2] 技术突破 - 推出"新三大件"技术体系:智驾芯片神玑NX9031 全域操作系统SkyOS 天枢 智能底盘天行 [3] - 神玑NX9031芯片采用5nm工艺 算力与英伟达Thor-X相当 实现"一颗顶四颗"性能 [3] - 世界模型NWM推送覆盖超40万台车型 体现技术积累深度 [3] 产品升级 - 新5566产品矩阵全面升级:ES6/EC6硬件焕新率达40% 含200多项升级标配 [4] - ET5/ET5T零部件升级超500项 整体焕新率达45% [4] - 采取"加量不加价"策略 体现成本控制能力提升 [4] 战略转型 - 经历一季度三重压力测试:高研发投入 新品牌扩张 传统销售淡季 [2] - 从单一品牌转向多品牌协同发展 [5] - 换电网络持续扩张 构建商业模式差异化优势 [5] 行业竞争 - 面临传统车企电动化加速 新势力品牌涌现的双重竞争压力 [5] - 通过芯片自研 操作系统自主开发构建竞争壁垒 [5] - 技术优势需转化为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 [7] 发展前景 - 2025年被定义为技术收获大年 产品大年 基建大年 [7] - 十年技术积累进入转化期 形成系统性竞争优势 [1][6] - 需持续提升执行力 将基础设施投入转化为长期优势 [7]
小米集团-W(01810.HK):IOT及EV增长带动季度净利润站上百亿 中国区手机份额重回第一
格隆汇· 2025-06-01 01:48
财务表现 - 25Q1营业收入1,113亿元,同比+47%,连续两个季度超千亿 [1] - 经调整利润107亿元(彭博预期91亿),同比+65%,首次超百亿 [1] - 2025年研发费用指引300亿元(2024年241亿),其中1/4将投入到AI [1] - 2026-2030研发费用指引2000亿元(年均400亿) [1] 手机业务 - Q1手机收入506亿元,同比+9% [2] - 毛利率12.4%,同比-2.4ppt,主要受存储成本挤压 [2] - ASP 1,211元创历史新高,同比+6% [2] - 全球出货量41.8百万台,同比+2.6%(连续7Q增长) [2] - 中国出货量13.3百万台,同比+40%,份额18.8%(连续5Q提升),时隔十年重回第一 [2] - 2025年手机销量目标1.8亿台,策略调整为更关注产品结构优化 [2] IoT业务 - Q1 IoT收入323亿元(预期294亿),同比+59% [3] - 毛利率25.2%(预期21.3%),qoq+4.7ppt [3] - 智能大家电收入同比+114% [3] - 空调出货量超110万台(同比增长65%+) [3] - 冰箱出货量超88万台创新高(同比增长65%+) [3] - 洗衣机出货量超74万台(同比增长100%+) [3] - 平板收入同比+73%,出货量增速56%,份额8.3%首次排名第三 [3] - 可穿戴收入同比+56% [3] 服务业务 - Q1服务收入91亿元,同比+13% [3] - 毛利率76.9%,同比+2.7ppt [3] - 广告收入66亿元,同比+20% [3] - 游戏收入12亿元,同比持平 [3] - 中国大陆地区收入创新高至64亿元,同比+15% [3] 智能电动汽车业务 - Q1智能电动汽车收入186亿元,交付7.69万辆 [4] - 毛利率23.2% [4] - 经营亏损大幅减少至5亿元 [4] - 中国大陆地区65个城市开业235家门店 [4] 盈利预测调整 - 上调2025-2027年营收为4,836亿(原4,694亿)、5,808亿(原5,720亿)、6,889亿(原6,844亿) [4] - 调整后归母净利润为427亿(原376亿)、484亿(原457亿)、586亿(原558亿)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