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制造业

搜索文档
前三季度主要金融数据变化怎么看(高质量发展看亮点·读数)
人民日报· 2025-10-20 06:01
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人民币贷款增加14.75万亿元,广义 货币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均保持在较高水平,为经济回升向好创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如何看待前 三季度主要金融数据变化?实体经济得到了哪些金融支持?记者进行了采访。 企业信贷需求满足了吗? 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等重点行业维持高景气度 "没有任何抵押,短短5天时间,200万元的贷款就到账了,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广东深圳市皋铁实业 有限公司负责人王璞说。 深圳小微企业数量众多,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是金融机构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的必答题。了解到皋铁实业 有限公司的融资需求后,深圳市宝安区工作专班依托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联动邮储银行宝 安区支行启动专项对接,发挥"信用e贷"数字普惠金融产品优势,通过全流程线上操作完成200万元纯信 用贷款审批发放,有效增强企业市场开拓动能。 今年以来,我国贷款规模保持合理增长,信贷结构持续优化,信贷有力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70.39万亿元,同比增长6.6%;社会 融资规模存量437.08万亿元,同比增长8.7%,比上年 ...
税惠“红包”激励制造业创新发展显效
证券日报· 2025-10-20 01:28
■苏诗钰 10月15日,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我国制造业享受减税降费及退税达12925亿元。这笔近1.3万亿元的 政策红利,绝非简单的资金"输血",而是撬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杠杆",在为企业减负纾困的同时,精准激励创新突破,引 导产业加速升级,为制造业从"规模领先"向"质量取胜"注入深层动力。 其一,税惠政策的首要作用,在于为制造业"纾困解难"。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以及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多重因素,近1.3 万亿元红利如同"及时雨",有效缓解了企业资金周转压力。从政策结构看,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直接 减负4857亿元,先进制造业、集成电路、工业母机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优惠1120亿元,其余6948亿元则通过多元政策组 合,覆盖产业链各环节。这种普惠与精准并重的设计,让不同规模、不同领域的制造企业都能受益。 增值税发票数据印证了这一成效:前三季度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7%,占全国企业销售收入比重达29.8%,成为拉动 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其二,税惠政策以"靶向激励"激活创新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创新,而政策红利正持续为创新投入"加码"。从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 ...
专访黄群慧: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加大新基建投资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9 20:15
经济增速与现代化目标 - “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需要保持5%左右的中高速经济增长 [6] - 根据现代化规律,国家越接近现代化其潜在经济增速会下降,因此“十五五”时期相对于“十六五”时期对经济增速有更高要求 [6]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 -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关键方向是提高产业基础现代化水平,实现关键基础零部件、基础软件、基础原材料等产业基础能力的自主可控和安全高效 [7] - 建议“十五五”时期将基础研发费用占整体研发投入比例从“十四五”期末的8%提高到12%左右,教育经费占GDP比例从目前4%提高到5% [8] -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并允许科技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上有更大自主权 [9]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 “十五五”时期要提升产业体系的先进性,推进产业高端化、数智化、绿色化和融合化发展,并重视产业体系的完整性和产业链安全性 [11] - 为保障产业链安全,需要健全强化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先进材料等重点产业链发展体制机制 [11] 传统产业深度转型升级 - “十五五”时期需推进传统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强化人工智能赋能,聚焦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原材料、能源电力、消费品等重点行业构建行业大模型和工业知识库 [2][12] - 加快以算力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加大对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 [2][12] - 优化区域算力布局,制造业密集区域着重布局工业互联网算力,西部地区注重绿色算力布局,国家在关键节点布局通用算力 [13] 新兴产业“反内卷”与发展 - 强化产业补贴的技术创新导向,限制针对产能扩张的补贴,激励企业在标准制定、技术原创、品牌输出等方面的积极性 [2][15] - 完善市场监管体系,防范平台垄断势能,打击“二选一”、大数据杀熟、恶意补贴等扭曲市场行为 [16] - 通过提升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降低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以扩大有效消费,并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17]
专访黄群慧: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加大新基建投资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9 20:04
文章核心观点 - "十五五"时期是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发力期,对经济增速有更高要求,但必须是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增速 [5] - 产业升级的核心路径是把握产业基础高级化方向,加大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 [2][5] - 传统产业需进行"深度"转型升级,强化人工智能赋能,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2][9] - 新兴产业需"反内卷",强化产业补贴的技术创新导向,完善市场监管,扩大内需 [2][13][14] 经济发展定位与目标 - "十五五"时期需保持5%左右的中高速经济增长,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夯实基础 [5] - 该时期相对于"十六五"对经济增速有更高要求,因国家越接近现代化潜在经济增速会下降 [2][5]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 - 关键融合方向是提高产业基础现代化水平,包括关键基础零部件、基础软件、基础原材料等产业基础能力的自主可控 [5] - 建议将基础研发费用占整体研发投入比例从"十四五"期末的8%提高到"十五五"期末12%左右 [6] - 建议教育经费占GDP比例从目前4%提高到5% [6] - 需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允许科技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上有更大自主权 [6] 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新要求 - 提升产业体系先进性,推进产业高端化、数智化、绿色化和融合化发展 [9] - 重视产业体系完整性问题,加快"智能母工厂"建设,完善产业国内梯度有序转移协作机制 [9] - 重视产业链安全性,打造自主可控产业链供应链,健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等重点产业链发展机制 [9] 传统产业深度转型升级 - 强化人工智能赋能传统产业,聚焦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原材料、能源电力、消费品等重点行业领域 [2][10] - 构建重点行业大模型和工业知识库,以场景应用为牵引发展智能产品 [10] - 加快以算力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布局,积极探索高效投资机制 [2][11] - 围绕产业需求优化区域算力布局,制造业密集区域着重布局工业互联网算力,西部地区注重绿色算力布局 [11] - 探索构建全国统一算力交易市场,形成合理定价机制 [11] 新兴产业"反内卷"措施 - 强化产业补贴的技术创新导向,限制针对产能扩张的补贴,激励企业在标准制定、技术原创、品牌输出等方面积极性 [2][13] - 优化产业链创新协同机制,鼓励大型国有企业和科研机构聚焦行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 [13] - 完善市场监管体系,防范平台垄断势能,打击"二选一"、大数据杀熟、恶意补贴等扭曲市场行为 [14] - 全方位扩大内需,降低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推动由投资拉动向消费驱动转型 [14] - 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规范地方政府招商引资行为,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 [14] - 强化完善行业自律机制,遏制低价倾销、恶性竞争等行为 [14]
专访黄群慧: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 加大新基建投资丨四中全会预热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7 23:32
当前,我国正处于"十四五"规划迎来收官与"十五五"规划启航的关键交汇点,产业升级路径与经济增长 动力备受关注。 在这一承前启后的关键节点,如何理解当前经济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展望"十五五"时期,我国现代产 业体系的建设将面临哪些新要求?传统产业如何实现深度转型,新兴产业又如何避免"内卷化"发展?围 绕这些重大议题,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了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黄群慧。 作为国家"十四五"、"十五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黄群慧主要研究领域为发展经济学、中国制造业与 国有企业改革等,曾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4项及其国家级研究项目多项。 黄群慧表示,从现代化规律而言,一个国家越接近现代化,其潜在经济增速会下降,因此"十五五"时期 相对于"十六五"时期而言,对经济增速应该有更高要求。"十五五"时期,要以把握产业基础高级化这个 产业发展的重大需求方向,加大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催生产业基 础的重大突破。从推进传统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来看,要强化人工智能赋能传统产业,应聚焦装备制造 业、电子信息、原材料、能源电力、消费品等重点行业领域, ...
专访黄群慧: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加大新基建投资丨四中全会预热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7 18:56
文章核心观点 - 当前处于“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篇布局的关键节点,需为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夯实基础 [1][4] - “十五五”时期需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全局的战略任务上取得重大突破,经济需保持5%左右的中高速增长 [4] - 需加大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动传统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并引导新兴产业避免“内卷化”发展 [2][5][11] 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新要求 - 提升产业体系先进性,推进产业高端化、数智化、绿色化和融合化发展 [7] - 把握产业体系完整性,应对转型升级和国际环境影响,加快“智能母工厂”建设并完善产业国内梯度转移协作机制 [7] - 重视产业链安全性,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建立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并健全重点产业链发展体制 [7]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路径 - 把握产业基础高级化方向,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以催生产业基础重大突破 [2][5] - 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将基础研发费用占比从8%提高到12%,教育经费占GDP比例从4%提高到5% [6] -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允许科技人员在收益分配上有更大自主权 [6] 传统产业深度转型升级 - 强化人工智能赋能,聚焦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重点行业,构建行业大模型和工业知识库 [2][8] - 加快以算力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区域算力布局并探索构建全国统一算力交易市场 [2][9][10] - 以国家标准引领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尤其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源 [10] 新兴产业“反内卷”重点方向 - 强化产业补贴的技术创新导向,限制产能扩张补贴,激励企业在标准制定、技术原创等方面积极性 [2][11] - 优化产业链创新协同机制,鼓励大型国企和科研机构攻关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并推动成果开放共享 [11] - 完善市场监管体系,防范平台垄断,打击“二选一”、大数据杀熟等扭曲市场行为 [12] - 全方位扩大内需,提升公共服务以降低居民预防性储蓄,推动向消费驱动转型 [12] - 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规范地方政府招商引资行为,破除地方保护 [12] - 强化行业自律机制,遏制低价倾销、恶性竞争等行为 [13]
前三季度,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8.2%
搜狐财经· 2025-10-17 11:17
此外,战略性新兴产业茁壮成长。前三季度,全国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 15.2%和9%。特别是伴随着我国加快实施"人工智能+"行动,集成电路制造、机器人制造、无人机制造 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7%、21.7%和69.8%,新兴产业持续发展壮大。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也在深入推进。前三季度,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0.6%,其中 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技术应用业同比分别增长11%和14.5%,反映数字产业化快速发展。与此同时, 全国企业采购数字技术金额同比增长10.6%,反映产业数字化提档升级。 前三季度,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持续向好,销售收入同比增长8.2%,增速较2024年加快4.1个百 分点,特别是其中的高技术制造业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1.8%。(央视新闻) 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最新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企业创新投入持续加大,战略性新兴产 业不断发展壮大,反映出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步伐加快,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今年以来,结构性减税降费等政策助力企业创新投入持续加大。1—8月份,现行支持科技创新的主要政 策减税降费及退税达13336亿元,有力减轻企业税费负担。 ...
前三季度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4.7%
搜狐财经· 2025-10-16 07:35
制造业整体表现 - 前三季度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7%,占全国企业销售收入比重29.8% [1] - 今年前8个月,支持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政策减税降费及退税总额达12925亿元 [1] 制造业高端化转型 - 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9%,占制造业比重46.9% [1] - 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3.5% [1] - 工业母机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1.8% [1] - 飞机、高铁车组、深海石油钻探设备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2.5%、16.1%和20.8% [1] 制造业智能化转型 - 制造业企业采购数字技术金额同比增长10.6% [1] - 以机器人、无人机为代表的智能设备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3.6% [1] 制造业绿色化转型 - 前三季度高耗能制造业销售收入占制造业比重为28.9%,较上年同期下降1.4个百分点 [1] - 制造业采购节能环保服务金额同比增长34% [1] 税收政策支持 -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和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合计减税4857亿元 [2] - 先进制造业、集成电路、工业母机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优惠1120亿元 [2] - 其他各类支持制造业发展的政策优惠6948亿元 [2]
前8个月制造业享受减税降费及退税近1.3万亿元
证券日报· 2025-10-15 23:41
税收政策支持 - 2024年1月至8月,支持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政策减税降费及退税总额达12925亿元[1] -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及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合计减免4857亿元[1] - 先进制造业、集成电路、工业母机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优惠1120亿元[1] 制造业整体表现 - 前三季度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7%,占全国企业销售收入比重为29.8%[1] - 前三季度制造业税收收入同比增长5.8%[2] 高端化转型 - 前三季度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9%,占制造业比重达46.9%[2] - 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3.5%[2] - 工业母机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1.8%[2] - 飞机、高铁车组、深海石油钻探设备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2.5%、16.1%和20.8%[2] 智能化转型 - 前三季度制造业企业采购数字技术金额同比增长10.6%[2] - 以机器人、无人机为代表的智能设备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3.6%[2] 绿色化转型 - 前三季度高耗能制造业销售收入占制造业比重为28.9%,较上年同期下降1.4个百分点[2] - 前三季度制造业采购节能环保服务金额同比增长34%[2] 细分行业税收表现 - 新能源车整车制造业税收收入同比增长49.7%[2] -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税收收入同比增长31.4%[2] - 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业税收收入同比增长12%[2] - 钢铁和有色金属行业企业所得税同比分别增长11.7%和32.2%[2]
财经聚焦 | 金融支持稳固有力 折射经济发展亮点——解读前三季度金融数据
新华社· 2025-10-15 22:01
金融总量数据 - 9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达270.39万亿元,同比增长6.6% [1] - 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8.4%,比上年同期高1.5个百分点 [1] - 9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8.7%,比上年同期高0.7个百分点 [1] - 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0.09万亿元 [4] 企业贷款与融资 - 前三季度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3.44万亿元,企业是新增贷款主体 [1] - 企业中长期贷款增加8.29万亿元,占企业贷款增量超6成 [1] - 9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为15.02万亿元,同比增长8.2% [3] - 某国有大行制造业贷款在公司贷款中占比过半,多数为中长期贷款 [2] - 前三季度企业债券净融资为1.57万亿元 [4] - 9月份企业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为3.1%,比上年同期低约40个基点 [5] 居民信贷需求 - 前三季度住户贷款增加1.1万亿元,9月当月增量达3890亿元 [3] - 9月份个人住房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为3.1%,比上年同期低约25个基点 [5] -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推动利息成本下降和需求释放 [3] - 一线城市调整住房限购政策推动个人住房贷款需求回暖 [3] 货币政策与流动性 - 狭义货币(M1)余额同比增长7.2%,M1与M2"剪刀差"较去年同期高点大幅收窄 [3] - M1增速回升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跃度提升和个人投资消费需求回暖 [3] - 贷款利率持续处于低位表明信贷资源供给总体充裕 [5] 政府融资与政策支持 - 前三季度政府债券净融资为11.46万亿元,同比多增4.28万亿元 [4] - 政府和企业债券融资在新增社融中占比升至约43% [4] - 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在新增社融中占比降至约48% [4] - 多地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资金投向城市更新、交通、水务、物流、环境保护等领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