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

搜索文档
宇树机器人拟IPO!各品牌机器人产业链梳理
天天基金网· 2025-09-04 19:26
机器人概念股市场表现 - 在大盘走低之际 部分机器人概念股在9月3日逆市走强 春兴精工 华纬科技 博杰股份 景兴纸业 宝馨科技 东杰智能纷纷涨停 卧龙电驱 浙江荣泰等也明显跟涨[5] 宇树科技业务进展 - 宇树科技预计将在2025年10月至12月期间向证券交易所提交上市申请文件[5] - 以2024年为例 四足机器人 人形机器人和组件产品的销售额分别占约65% 30%和5%[5] 特斯拉战略布局 - 特斯拉发布"宏图计划"第四篇章完整文件 封面图上一款Optimus机器人正打开汽车后备箱[5] - 马斯克重申机器人业务在特斯拉的战略地位 并表示未来特斯拉约80%的价值将来自Optimus机器人[5] 人形机器人行业融资趋势 - 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融资规模从2020年的15.8亿元升至2024年的72.3亿元 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5.6%[5] 行业品牌关注度 - 除宇树 特斯拉外 智元 华为 Figure 优必选 1X等品牌机器人也受到市场较多关注[6] 行业发展前景 - 随着智元 宇树 优必选等人形机器人企业斩获大额订单 机器人商业化进展正在加速 产业链协同不断深化 行业有望进入发展快车道[6] - 预计到2029年 全球和国内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将分别达到324亿美元和750亿元人民币[6]
仿真王者,实操青铜?不存在的,逐际动力新方案为具身大脑训练“开外挂”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9-04 19:23
具身智能训练范式突破 - 逐际动力推出LimX DreamActor方案 融合仿真数据和真机数据 实现Real2Sim2Real与真机强化学习深度融合[3] - 采用四步训练流程:手机采集现实环境数据→三维重建赋予物理参数→仿真环境大规模训练→真机强化学习微调[7][9][11][13] - 显著降低训练门槛 使用消费级设备替代高精度专业设备 成本降低一个数量级[7][16] 多元数据策略优势 - 突破单一数据局限:真机数据昂贵 仿真数据真实性不足 视频数据缺乏物理属性[3][17] - 实现数据效率最大化 通过优化数据配比提升"数据-性能ROI" 不以数据量而以性能提升为评价标准[21][23] - 支持跨平台泛化能力 机器人可适应不同桌子、杯子或房间等场景变化[11] 技术实现路径 - 三维重建技术实现几何、物理、尺度和坐标四重对齐 确保仿真环境与现实一致[9] - 真机强化学习(RL)技术保障部署可靠性 实现低样本高效学习和Sim2Real泛化[16][18] - 仿真训练阶段可大规模生成3D资产 低成本扩展数据量[22] 行业应用前景 - 为创新者、开发者和系统集成商提供低成本高效率工具 推动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科研、制造和家庭场景[25] - 破解虚实数据协同平衡点 加速具身智能大规模应用进程[25] - 与早期视频数据方案LimX VGM形成技术互补 完善多元数据配方策略[21]
倒计时1天!「2025科技创变者大会」最新议程来了!(含免费参会名额)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9-04 19:23
大会基本信息 - 2025科技创变者大会将于2025年9月5日在北京中关村东升科技园万丽酒店举办 主题为"具身智能 产业智变新引擎" [3][6][7] - 主办单位为智友·雅瑞科创平台 联合主办包括北京中关村东升科技园有限责任公司和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6] - 大会采用"产业对接+资源赋能"模式 构建"三库四链"服务体系(产业库 项目库 人才库) [3] 大会核心议程 - 上午议程包含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具身智能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成立仪式 以及十大应用场景发布颁奖 [7] - 主旨报告包括意大利科学家Paolo Dario分享《ONEHEALTH: THE ROLE OF ROBOTICS》和北京大学教授黄铁军探讨《AGI之路:眼 身 心 脑》 [7] - 将发布《2025中国具身智能产业星图》由智友·雅瑞发起人王田草和广发证券总经理共同呈现 [7] - 下午设两场圆桌论坛 分别讨论产投视角下规模化落地问题 以及算力 数据与商业化的三重博弈 [11] 参会企业阵容 - 工业机器人领域聚集埃斯顿自动化 埃夫特机器人 非夕科技等16家企业 [16] - 服务与特种机器人代表包括亿嘉和 晶品特装 普渡机器人等8家机构 [16] - 医疗机器人板块涵盖元化智能 天智航 精锋医疗等13家单位 [16] - 人形机器人企业达28家 包括优必选科技 宇树 云深处 逐际动力等创新主体 [16] - 具身智能专项领域列出跨维智能 银河通用 灵心巧手等21家技术公司 [17] - 核心零部件企业涉及绿的谐波 因时机器人 坤维科技等26家供应链企业 [19]
快讯|人形机器人企业优必选斩获2.5亿元订单;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试点项目公布;法国Mistral AI融资后估值达140亿美元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9-04 19:23
人形机器人行业动态 - 优必选获国内知名企业2.5亿元人形机器人订单 以搭载自主热插拔换电系统的Walker S2为主 计划年内交付 [1][3] - 优必选Walker系列人形机器人合同总额近4亿元 含已交付近5000万元订单 未包含"天工行者"科研教育机器人订单 [3] - 优必选与比亚迪、富士康、顺丰在新能源汽车制造、3C制造及智慧物流领域合作 Walker S系列已在多家工厂应用 [3] 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发展 - 工信部与民政部联合专家组遴选32个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试点项目 杭州3个项目入选 [4][6] - 试点项目涵盖智能情感陪护机器人、AI助行外骨骼机器人及智能护理协作养老服务机器人等领域 [6] - "结对攻关"模式旨在突破技术瓶颈 推动满足老年人精细化需求产品落地 产业从概念导入迈向规模化增长 [6] 人工智能企业融资与估值 - 法国Mistral AI完成20亿欧元投资 估值达140亿美元 成为欧洲最具价值科技初创企业之一 [7][9] - 公司由前DeepMind和Meta研究人员创立 专注开源语言模型及针对欧洲市场的AI聊天机器人"Le Chat" [9] - 欧洲AI初创企业2025年第一季度投资额同比增长55% 此次融资为Mistral自2024年6月以来首次重大融资 [9] 人形机器人企业投资与研发 - 首程控股旗下基金对松延动力追加数千万元人民币投资 用于加大研发投入和产品迭代 [10][12] - 松延动力核心人形机器人产品在手订单量居行业前列 应用于科研、教育、服务等多场景 [12] - 公司仿生人脸产品已落地博物馆、商超等场景 具备高还原度与交互性能 巩固人形机器人本体与仿生人脸领域领先地位 [12] 机器人技术研究突破 - 伦敦大学学院与Google DeepMind Robotics、Intrinsic合作提出基于GNN与强化学习的多机器人运动规划方法 [13][15] - 方法通过GNN模型在数百万合成场景训练 将机器人、任务及障碍映射为图节点与边 实现无碰撞轨迹自动生成 [15] - 技术可泛化至新环境布局 仅需CAD文件与高级任务描述即可生成运动计划 减少人工编程与调试需求 [15] 机器人产业生态 - 工业机器人企业包括埃斯顿自动化、埃夫特机器人、非夕科技等17家代表企业 [20][21] - 服务与特种机器人企业涵盖亿嘉和、晶品特装、七腾机器人等8家 医疗机器人企业包含元化智能、天智航等12家 [22][23] - 人形机器人企业涉及优必选科技、宇树、云深处等24家 具身智能企业包含跨维智能、银河通用等26家 [24][25] - 核心零部件企业覆盖绿的谐波、因时机器人、坤维科技等28家 教育机器人企业包含硅步机器人等3家 [26][27]
均胜电子: 均胜电子关于2025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召开情况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9-04 19:14
业绩说明会召开情况 - 公司于2025年9月4日通过上证路演中心以视频录播和网络互动形式召开半年度业绩说明会 [1] - 公司相关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出席会议并回复投资者问题 [1] 汽车安全业务毛利率表现 - 上半年汽车安全业务主营业务毛利率达15.9% 同比提升2.0个百分点 [2] - 四大区域毛利率均实现同比增长 主要得益于订单价格增长和规模效应提升 [2] - 成本优化措施包括加速国产材料替代 利用中国钢材铝材塑料粒子等原材料成本优势 [2] 汽车安全业务未来提升措施 - 继续推进原材料优化及供应链垂直整合 2025年在浙江湖州扩建气体发生器产业基地 [2] - 强化全球产能协同 关闭欧美高成本地区工厂 在东南亚中国北非等低成本地区扩大产能 [2] - 2025年在菲律宾扩建气囊布及气囊布袋工厂 利用东南亚成本与规模优势 [2] 人形机器人业务进展 - 为全球车企及机器人企业提供大小脑控制器能源管理模块高性能机身材料等关键零部件 [2] - 国内与智元机器人银河通用等头部客户合作 定制化主控板已批量供货 [2] - 多种精度IMU定制化鱼眼相机等传感器陆续送样 开发高能量密度电池包及无线充电产品 [2] - 海外为某头部机器人公司批量交付机器人后脑勺颈部肩部膝盖及手指等部件 [2] - 与另一家海外机器人公司就末端物流和外卖配送机器人开展合作 [2] 机器人控制器产品布局 - 已推出基于Jetson AGX Orin芯片的机器人全域控制器 最高算力达1320 TOPS [4] - 集成电池管理系统和主被动散热系统 满足AI模型实时推理需求 [4] - 已提前布局基于英伟达新一代Jetson Thor芯片的定制化域控研发 产品处于研发阶段 [4] 客户拓展策略 - 机器人业务定位Tier1 面向国内外车企和机器人公司提供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 [4] - 客户类型包括海内外布局机器人业务的车企公司及各类机器人公司 [4] 港股上市进展 - 2025年8月7日向香港联交所更新递交H股发行上市申请及相关材料 [4] - 同步更新中国证监会备案材料 正积极推进发行上市工作 [4] 债务管理措施 - 有息负债余额增加系利用低利率环境优化流动性并深化与金融机构合作 [4] - 欧元借款受欧元对人民币升值影响 折算后余额较2024年底上升 [4] - 将通过低利率置换高利率贷款等方式优化债务结构降低融资成本 [4] - 预计汽车安全业务业绩持续改善将带动经营现金流向好 有息债务规模有望下降 [4]
新时达(002527):海尔入主、转型升维:国产机器人龙头加码一体化方案/具身智能
新浪财经· 2025-09-04 18:43
公司核心优势 - 电梯控制器全球市占率第二 SCARA工业机器人国内出货量第四 [1] - 实现控制器和伺服驱动全链自供 为国内首家实现机器人驱控一体化的企业 [1] - 获海尔卡奥斯全额认购新股 金额达12.19亿元 补充资金 [3] 行业发展趋势 - 2025年国内轨交/更新改造/加装电梯采购规模同比增速均超45% [1] - 2025年上半年中国电梯出口量同比高增约24% 受中东/东南亚/非洲基建需求推动 [1] - 2025年第一季度国内工业自动化需求同比增长2.4% 结束连续4个季度下滑 睿工业预计2026年全年增速转正 [2] - 高工预计2025年全年工业机器人销量同比增长约13% 受益于国内3C/汽车高景气及全球制造业产能转移 [2] 业务增长动力 - 半导体机器人国产化率不足10% 中国大陆晶圆厂崛起加速设备国产化 公司2022年开始出货 2025年上半年获国产头部半导体设备商订单 [1] - 与海尔联合布局工业及家庭机器人 计划2025年推出具身智能控制器/整机 9月发布具身智能焊接方案 [3] - 依托海尔卡奥斯天智工业大模型和工业互联网数据集 产品有望进入海尔智家全球工厂试验 [3] 财务表现预期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13亿元/0.84亿元/1.90亿元 同比扭亏/+567%/+128% [3] - 2025-2027年净利润复合年增长率约290% 市盈率分别为860倍/129倍/57倍 [3] - 毛利率和期间费率有望优化 公司可共享海尔全球供应链及高效管理模式 [3]
均胜电子:定制化主控板已批量供货智元机器人等头部客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4 18:43
业务布局 - 公司为全球车企及机器人企业提供控制器、能源管理模块、高性能材料等关键零部件以及机器人头部总成、胸腔及底盘总成等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 [1] - 国内客户包括智元机器人、银河通用等头部客户 其中定制化主控板已实现批量供货 [1] - 海外客户方面 已为某头部机器人公司批量交付机器人后脑勺、颈部、肩部、膝盖及手指等部件 [1] 产品与技术 - 公司推出基于Jetson AGX Orin等高性能芯片的机器人全域控制器 最高算力达1320TOPS [1] - 多种精度IMU、定制化鱼眼相机等传感器陆续送样 [1] - 开发集成高能量密度电芯与智能电池管理系统的电池包以及支持快充的大功率无线充电产品 [1] - 已提前布局基于英伟达新一代Jetson Thor芯片的定制化机器人域控研发 相关产品已在研发中 [1] 客户合作 - 国内与智元机器人、银河通用合作 定制化主控板实现批量供货 [1] - 海外正与某头部机器人公司探讨下一代头部显示方案和头部总成供货 [1] - 与另一家海外机器人公司就用于末端物流和外卖配送的机器人开展合作 [1]
张忆东:港股和A股将走出20年超级长牛
华尔街见闻· 2025-09-04 18:19
核心观点 - A股与港股将迎来长达二十多年的超级长牛 由时代红利和国家有形之手引导驱动 [2][3][7][9][13][33][56][71][100][105] 时代红利 -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从债务扩张型转向科技创新驱动型 权益资产进入黄金发展期 [34][36][37][47][48][49][50][54] - 旧动能(房地产、铁公基)扩张期结束 新动能(硬科技、新消费、创新药)崛起 [37][47][57][60][68][131][140] - 居民财富结构亟待优化 超200万亿人民币储蓄及理财资金需向权益资产再配置 [64][65][66][116][122][126] - 资本市场将盘活政府、企业、居民资产负债表 通过资产端扩张化解债务忧虑 [49][50][51][52][54][70][86] - 中央政府债务率仅26%(34.5万亿人民币) 远低于美国的126.8%(36万亿美元) [39] - 居民部门债务率从2008年17-18%升至2024年近60% 接近美国70%水平 [44] - 企业部门债务率达142%(不含城投) 显著高于美国74% [45][46] 国家有形之手引导 - 金融发展模式转向"以义取利" 强调政治性、人民性和功能性 [19][20][73][76][77][98][99] - 吸取2014-2015年杠杆牛教训 拒绝疯牛快牛 追求"小白兔式长牛" [9][10][11][13][72][78][80][101] - 调控手段包括IPO、再融资、并购重组等"中国式做空机制" 抑制过度投机 [84][85][102][103] - 地方政府从"土地财政"转向"股权财政" 通过资本市场赋能实体经济 [88][89][90][92][94] 港股特色优势 - 国家明确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政治经济面貌"由治及兴" [108][111][112][113][115] - 投资逻辑从外资主导离岸市场转向泛中资主导在岸市场 风格更多元化 [26][144][147][150] - 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科技、新消费、创新药等成长性资产将获溢价 [26][127][131][142][143][147] - 做空占比曾达35%的极端悲观情绪已扭转 "三座大山"(经济硬着陆、科技落后、民企退场)被证伪 [127][128][130][131][132] 市场特征与节奏 - 牛市将持续20年以上 伴随阶段性快涨与调整 拾级而上 [8][13][23][56][78][79][101] - 短期估值争议(如国产算力)需用发展眼光看待 类比00年代上海房价 [4][5][6][68][69][70] - 宏观环境温和稳定 聚焦结构性机会而非总量波动 [31][136][141] - 内资取代外资成为主导力量 中国社会财富再配置是核心驱动力 [26][28][120][121][122][126]
北京经开区:“十四五”以来GDP年均增长9.6% 总量突破3600亿元
上海证券报· 2025-09-04 18:17
经济发展表现 - "十四五"以来北京经开区GDP年均增长9.6% 总量突破3600亿元 [3] 主导产业表现 - 四大主导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汽车和新能源智能汽车/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生物技术和大健康)产值合计超5600亿元 [4] - 主导产业"十四五"以来年均增速8% 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保持在90%以上 [4] 未来产业布局 - 人工智能产业集聚企业500余家 产业规模超600亿元 [4] - 规划建设京内最大单体算力中心 算力超3万P [4] - 机器人产业集聚企业近200家 产业规模超百亿元 [4] - 商业航天产业集聚企业170余家 产业规模超300亿元 [4] - 区内商业火箭企业集聚度达全国75% [4] 创新企业生态 - 形成创新梯队"雁阵式"发展格局 [5] - 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386家 [5] - 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84家 [5] -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5家 全市占比15% [5] - 独角兽企业19家 [5] 发展战略 - 以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线 [6] - 以产业焕新、城市更新、机制创新为抓手 [6] - 加快打造新质生产力典范区和国际一流高端产业综合新城 [6]
一文看懂机器人概念75家上市公司2025年半年报
机器人圈· 2025-09-04 18:04
文章核心观点 - 机器人行业上市公司2025半年报显示整体营收达5829亿元,净利润300亿元,行业呈现强劲增长与内部分化并存格局 [2][3][27] - 工业机器人领域上游零部件环节表现亮眼,中游集成应用环节普遍承压,整机领域龙头效应显著 [3][18] - 服务机器人及AI行业处于高投入高增长阶段,营收普遍高速增长但多数公司仍亏损 [20][21] - 特种机器人行业营收高速增长但多数公司处于亏损或盈利初期阶段,业绩受特定下游行业需求影响大 [23][24] 工业机器人整机 - 7家整机企业总营收282.93亿元,总净利润27.52亿元,汇川技术以205.09亿元营收和29.68亿元净利润绝对领先 [5][6] - 行业两极分化明显:4家企业盈利(汇川技术、埃斯顿、新时达、爱仕达),3家企业亏损(新松、埃夫特、越疆) [5][6] - 汇川技术营收规模是第二名埃斯顿的8倍,已进入规模化盈利阶段,埃斯顿净利润同比增长109.10% [5][7] 工业机器人零部件 - 20家零部件企业总营收360.07亿元,总净利润45.08亿元,14家企业实现营收净利润双增长 [8][9] - 三花智控以162.63亿元营收和21.1亿元净利润领跑,奥比中光营收同比增长104.14%,净利润同比增长212.77% [9][12] - 柏楚电子净利润率达58%,在11.03亿元营收规模下实现6.4亿元净利润 [9][12] 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 - 26家集成应用企业总营收3930亿元,总净利润138.72亿元,工业富联以3607.6亿元营收和121.13亿元净利润主导行业 [14][15] - 行业内部分化严重:10家企业双增,8家企业双降,6家企业亏损 [13][15] - 昆船智能营收同比增长24.38%,凌云光营收同比增长25.73%,而拓斯达营收同比下降36.98% [14][16] 服务机器人及AI - 17家企业总营收1211.88亿元,总净利润88.55亿元,13家企业实现营收净利润双增长 [20][21] - 寒武纪营收同比增长4347.82%并扭亏为盈,净利润达10.38亿元,九号公司营收同比增长76.10% [20][22] - 行业仍处亏损阶段:9家企业亏损,格灵深瞳是唯一双降企业,营收同比下降17.22% [20][21][22] 特种机器人 - 5家企业总营收45.05亿元,总净利润1.1亿元,中信重工以39.81亿元营收和2.03亿元净利润领先 [23][24] - 晶品特装营收同比增长112.60%,亿嘉和营收同比增长88.80%,但三家企业仍处于亏损状态 [23][24] - 景业智能净利润同比暴跌55.3%,行业受国家政策和特定领域采购节奏影响显著 [23][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