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运输

搜索文档
国际经贸变局之下:中欧班列逆势回暖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2 21:03
中欧班列运行态势 - 2025年1-4月全国累计开行中欧班列6042列同比下降2.3% 其中去程2820列同比下降18.2% 回程3222列同比上升17.8% [5] - 同期发送货物627236标箱同比下降7.1% 其中去程292925标箱同比下降22.1% 回程334311标箱同比上升11.7% [5] - 4月单月开行列数同比增速止跌回升至9.1% 发送集装箱量同比增幅收窄至与去年同期持平 [7] 中亚班列高速增长 - 2025年1-4月中亚班列开行4725列同比上升21.2% 发送集装箱356431标箱同比上升26.7% [4] - 3月单月开行列数同比增幅达34.9% 发送集装箱量同比增幅40.1% 4月仍保持9.4%和14.6%的高增速 [9] - 对应亚洲市场1-4月进出口总值同比增幅逐月攀升(-2.4%/3.0%/5.7%/7.2%) 吉尔吉斯斯坦4月进出口总值同比暴涨50.6% [9] 地缘政治影响分析 - 俄乌冲突导致中欧班列需绕行降低通行效率 部分出口需求分流至中亚五国通过多式联运中转 [6] - 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引发供应链动荡 企业调整物流路线及采购策略 中欧班列货运需求波动加剧 [6] - 欧盟1-5月进出口总值同比增幅震荡下行(3.5%/-0.2%/1.4%/1.1%/2.9%) 反映欧洲市场需求疲软 [5] 物流网络拓展动态 - 中欧班列已覆盖国内128个城市 通达26个欧洲国家229个城市及11个亚洲国家超100个城市 [10] - 郑州开行首列直达欧洲南通道线路 西安计划测试跨里海全程时刻表班列 拓展南通道覆盖 [10] - 跨境铁路作为"第三通道"兼具运量(优于空运)和效率(优于海运)优势 在贸易重构中作用凸显 [11] 未来发展趋势 - 中欧电动汽车关税谈判推进 通过班列运输的欧盟商品汽车数量有望增加 [11] - 欧洲市场仍为出口核心 随着通行效率回升及南通道开拓 中欧班列运量将恢复增长 [6] - 新兴市场(非洲/南美)纳入企业全球布局 跨境铁路在"一带一路"贸易中关键性持续提升 [11]
重磅经济数据即将发布,外部压力下展现较强韧性
第一财经· 2025-06-12 20:26
宏观经济展望 - 经济学家建议通过提振信心、扩大内需、深化开放、强化创新应对外部压力,推动转型升级 [1] - 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信心指数回升至50.50荣枯线以上,反映短期经济景气度回暖 [1] - 中美贸易谈判释放积极信号,政策灵活性和产业链韧性成为应对冲击的关键 [1] 工业生产 - 5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预测均值为5.85%,制造业PMI回升0.5个百分点至49.5% [2] - 制造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上升0.4个百分点至52.5%,企业信心保持稳定 [2] - 华泰证券预测5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或升至6.2%,新出口订单PMI边际改善 [3] -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预计5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受贸易摩擦和房地产疲软制约 [3] 消费市场 - 5月社零同比增速预测均值为4.85%,家电和通讯器材类商品受促销政策拉动表现较好 [4] - 民生银行指出节日需求释放带动服务业活跃,但高基数或导致同比增速小幅回落 [4] - 5月汽车产销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1.2%,新能源汽车和出口增速显著提升 [5] 固定资产投资 - 5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预测均值为3.96%,新增专项债发行超4400亿元创年内新高 [6] - 浙商证券测算专项债投入基建比例约72%,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保持51%扩张态势 [6] - 中金预计前5个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长4.0%,基建投资累计同比或超10.5% [7] - 房地产投资累计同比降幅可能持平于10.3%,制造业投资增速或微降至8.7% [7]
盛阅春调研中欧班列华中区域集结中心高质量发展工作:高水平建设中欧班列华中区域集结中心,为支点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长江日报· 2025-06-12 19:36
中欧班列华中区域集结中心建设 - 强调统筹推进中欧班列华中区域集结中心和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 重构开放通道和物流体系 将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链接优势 [1] - 要求紧盯市场需求 拓展"班列+"模式 挖掘集货渠道 强化线路资源集约利用 加强班列开行组织 [1] - 汉欧国际物流园作为核心枢纽 需做强项目支撑 完善配套设施和集疏运体系 推进制造 物流 金融等业态集聚 做大适港产业 [1] 铁水联运与港口发展 - 要求发挥长江"黄金水道"和国际开放通道叠加优势 推进香炉山站改扩建工程 推动港区协同联动和港产城一体化发展 [2] - 强调强化长江航运与中欧班列衔接 助力贯通陆上丝绸之路 [2] 战略定位与实施路径 - 建设中欧班列华中区域集结中心是国家赋予武汉的重要任务 旨在服务中部陆海大通道和打造"九州通衢" [2] - 需围绕"一站一港三基地"布局 优化政策体系和合作机制 提升开放通道能级 [2] - 统筹交通"硬联通"和物流"软服务" 完善多式联运 江海直达机制 强化海外仓和境外经贸园区网络建设 [2]
“超级地铁”要开建!长三角交通一体化再迈新步
国际金融报· 2025-06-12 17:14
长三角交通一体化项目清单发布 - 2025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实事项目清单正式发布 水乡旅游线城际铁路明确将开工建设 沪乍杭铁路客货线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 [1] - 长三角交通一体化建设迎来新进展 项目涉及杭州及周边地区高速铁路和城际铁路建设 [1] 水乡旅游线城际铁路项目 - 水乡旅游线城际铁路南端起点在杭州萧山机场 途经浙江海宁 桐乡 湖州南浔 江苏苏州吴江 最终抵达上海青浦区 被称为长三角"超级地铁" [3] - 设计时速160公里 快于一般市内轨道交通(80公里)但慢于高铁(250公里以上) 适应沿线站点密集需求 [3] - 江苏段初步设计已获批复 浙江段工作积极推进 开工在即 [3] - 设站密度高于高铁 苏州吴江27公里路段设3站 途经多个江南水乡古镇 连接杭州 湖州 苏州等重要城市 [4] - 采用公交化运营模式 促进沿线旅游资源整合开发 带动区域旅游经济发展 [4] 沪乍杭高铁项目 - 沪乍杭高铁是杭州与上海间的第二条高铁 设计时速350公里 沿杭州湾北岸东西走向 [5] - 线路从杭州西站出发 经临平北 桐乡 嘉兴南 平湖南 上海金山 奉贤 四团 至上海东站 [5] - 建成后将分流沪杭客流 相比经沪苏湖通道可节约近半小时 杭州至上海浦东仅需约40分钟(现需3小时) [5] - 2010年开通的沪杭高铁已现"一票难求" 去年开通的沪苏湖高铁因绕行和票价高对客流缓解有限 [5] 项目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 长三角"超级地铁"和沪乍杭高铁是区域一体化发展重要里程碑 将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 [6] - 进一步完善交通网络 促进人员流动 物资流通和经济合作 水乡线将形成特色旅游线路 沪乍杭将缓解现有线路压力 [7] - 加强城市间交通联系 促进沿线城市经济发展 带动房地产 商业等相关产业繁荣 [7] - 有助于打破行政壁垒 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形成产业协同发展和创新资源共享局面 [7]
受台风“蝴蝶”影响,广铁集团停运广茂线、江湛线等多趟列车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2 17:13
台风影响及铁路应对措施 - 今年第1号台风"蝴蝶"(热带风暴级,8级,20米/秒)中心位于海南省三亚市东南方约155公里的海面上 [1] - 广铁集团对列车运行方案进行优化调整以应对台风影响 [1] - 6月12日16时至14日8时海南岛内列车(含市郊列车)全部停运 [1] - 6月13日8时至15日8时广茂线全部停运 [1] - 6月14日江湛线、南广线、贵广线部分列车停运 [1] - 铁路部门将根据台风影响范围动态调整列车运行秩序 [1] 旅客服务安排 - 旅客可通过12306网站、APP、"广州铁路"微博、微信公众号和车站广播获取列车开行信息 [1] - 列车停运后可自车票发站乘车日期起30日内办理全额退票 [2] - 因列车停运导致的退票不收取退票费 [2] - 现金支付或已打印报销凭证的旅客可在180天内至车站窗口领取票款 [2] - 建议旅客不要短时间内集中到火车站窗口办理退票 [2]
受台风“蝴蝶”影响 国铁广州局部分列车停运
快讯· 2025-06-12 15:52
台风"蝴蝶"对铁路运输的影响 - 海南岛内列车(含市郊列车)全部停运,停运时间为12日16时至14日8时 [1] - 广茂线列车全部停运,停运时间为13日8时至15日8时 [1] - 江湛线、南广线、贵广线部分列车停运,停运时间为14日 [1] 旅客退票安排 - 已购买相关列车车票的旅客可自车票发站乘车日期起30日内(含当日)办理全额退票 [1] - 退票渠道包括12306网站或火车站人工窗口 [1] - 因列车停运导致的退票不收取退票费 [1]
大秦铁路开启高位运行模式,煤炭日运量超110万吨
快讯· 2025-06-12 11:24
大秦铁路煤炭运输情况 - 大秦铁路6月以来平均每天运行90多对重载列车,煤炭日运量超过110万吨 [1] - 铁路方面积极挖潜提效,优化列车装运和开行流程,做到应装尽装 [1] - 运输全过程保持高效顺畅,确保能源保供 [1] 行业协作与运力调配 - 铁路企业主动加强与煤矿企业、电厂企业的沟通协调 [1] - 及时掌握煤矿生产动态和电厂电煤需求情况 [1] - 精准调配运力,全力满足电煤运输需求 [1]
建信期货焦炭焦煤日评-20250612
建信期货· 2025-06-12 10:5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此前焦炭、焦煤期货的弱势行情有所改变,基本面和消息面积极因素在不断累积,但考虑到前期高供应的影响持续,未来一段时间预期供应将有所回落,能否触底反弹还需市场验证;预计焦炭、焦煤现货价格和焦炭期货价格或将延续偏弱震荡运行,焦煤期货价格有修复较大贴水的需求或将转为反弹或偏强震荡,焦煤期现货价差有收窄可能,炭煤比价回落有助于投资者尝试多焦煤空焦炭套利机会 [1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情回顾与后市展望 - 6月11日,焦炭期货主力合约2509连续2日震荡回升,焦煤期货主力合约2509整体上先涨后跌,盘中创近期反弹新高;焦炭、焦煤2509合约日线KDJ指标继续走高,MACD红柱连续3日放大 [5][8] - 焦炭方面,近6周独立焦化厂焦炭产量在去年8月上旬以来新高附近徘徊后小幅回落,3月下旬钢厂焦炭产量触顶后整体上呈缓步回落态势;近7周港口焦炭库存明显回落,但钢厂库存去化速度较慢,焦化厂库存连续4周累库,给焦炭价格增加了新的下行压力;吨焦利润连续3周亏损但6月6日当周亏损收窄,主要因焦炭现货3轮提降使价格创2016年9月份以来新低,但焦煤现货价格持续下滑降低了焦企成本 [10] - 焦煤方面,1 - 4月份进口量同比增长转负,但进口量绝对值仍处高位,整体宽松格局难扭转;洗煤厂原煤库存创2021年2月以来新高,精煤库存创2020年10月份以来新高;近7周独立焦化厂库存明显去化,港口库存自去年8月初以来新低小幅回升,钢厂库存连续2周明显回落;炼焦煤矿山连续3周原煤和精煤产量明显回落;5月底6月初蒙煤通关数量较此前两周明显下滑 [10] - 消息面,山西部分煤矿因完成月度生产任务停产或减产;新《矿产资源法》7月1日实施,有助于煤炭价格止跌回升;邢台、天津、石家庄等地部分钢厂对焦炭采购价格下调,6月6日零点执行 [11] 行业要闻 - 国家发展改革委加大民生建设投入,预计今年支持社会事业的中央预算内投资规模比“十三五”末提高30%以上;各地依法调整预算增加举债额度扩大支出,稳投资稳经济 [12][13] - 5月部分车企下调新能源汽车价格引发“价格战”恐慌,中汽协倡议维护公平竞争秩序,工信部将整治“内卷式”竞争 [13] - 6月6日新朔铁路成为国内第三条具备两万吨重载运输能力的铁路线 [13] - 本钢板材介绍公司原料供应及产品销售情况,2025年生产经营目标为全年规模铁1009万吨、钢1055万吨、商品材1424万吨 [13] - 华阳股份煤矿产销正常,三季度“迎峰度夏”用电高峰将支撑煤炭市场 [13] - 山西阳泉市提出能源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到2025年全市生产煤炭总产能稳定在5740万吨/年左右,先进产能占比稳定在95%左右;到2030年,全市生产煤炭总产能稳定在5800万吨/年左右 [13][14] - 6月9日墨西哥对原产于中国的冷轧钢板启动反倾销第二次日落复审调查 [14] - 2025年4月澳大利亚煤炭出口额环比降15.40%,同比降30.42%;5月澳大利亚北昆士兰三大码头煤炭出口总量同比下降6.41%,环比增长11.54% [14] - 2025年5月俄罗斯经铁路运输以中国为目的地的出口煤量环比增5.31%,同比增10.92%;1 - 5月总计4168万吨,同比增12.98% [14] - 预计2025和2026年美国电力消费量将创历史新高;2025年美国煤炭产量预计为5.12亿短吨,消费量预计为4.28亿短吨,同比增长4.16% [14] - 预计低油价和钻机数量减少将影响2026年美国原油生产趋势,到年底布伦特原油价格将降至每桶近60美元,2026年平均每桶约59美元 [14] - 欧佩克预计未来25年石油需求将保持强劲增长,从现在到2050年全球能源需求将增长24%,石油需求将超过1.2亿桶/日 [15] - 普京签署命令将针对俄石油和石油产品设置价格上限的反制措施延长至2025年12月31日 [15] - 6月10日世界银行下调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至2.3% [15] - 2025年5月印度煤炭总产量为8634万吨,同比增长2.83%,环比增长5.34% [15] 数据概览 - 包含主要市场冶金焦现货价格指数、主焦煤现货汇总价格、焦化厂产量与产能利用率、钢厂焦炭产量与产能利用率、全国日均铁水产量、港口/钢厂/焦化厂焦炭库存、独立焦化厂吨焦利润、洗煤厂产量与开工率、洗煤厂原煤与精煤库存、港口/焦化厂/钢厂炼焦煤库存、日照港准一级焦与9月合约基差、临汾低硫主焦煤与9月合约基差等数据图表 [19][20][22]
家电、日用小商品等以更快速度、更优价格到达欧洲
消费日报网· 2025-06-12 10:37
中欧班列发展里程碑 - 中欧班列历史累计开行量突破11万列 发送货值超4500亿美元 [1] - 2024年班列年开行量达1.9万列 较2016年1702列增长超10倍 [3] - 年运输货值从2016年80亿美元提升至2024年664亿美元 增长7.3倍 [3] 运营网络扩展 - 国内开通城市达128个 覆盖欧洲26国229城及亚洲11国超100城 [3] - 形成西中东三条国内通道与北中南三线境外通道的并行网络 [3] - 构建联通东亚东南亚与欧洲的海铁联运新通道 [3] 运输效率提升 - 班列最大编组提升至55辆 牵引质量达3000吨 [4] - 通关时间从半天缩短至30分钟内 最快仅需几分钟 [4] - 全程时刻表班列每周稳定开行17列 运行时间压缩30%以上 [4] 产品结构优化 - 高附加值货物占比超60% 包括汽车汽配机械设备电子电气 [5] - 成功运输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新三样" [5] - 特色班列覆盖国际运邮跨境电商食品冷链商品汽车等品类 [5] 贸易促进效应 - 运送货物覆盖53个门类5万余种商品 [5] - 带动沿线铁路货代物流企业收益增长 [6] - 促进中国与欧洲亚洲国家特色商品双向流通 [5]
交通“跑”起来 去年我国日均1.8亿人次跨区域流动
央视新闻· 2025-06-12 09:24
交通固定资产投资 - 2024年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3.8万亿元,继续保持高位 [1] -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路线里程超过26万公里,建成率约90% [1] 快速交通网建设 - 高铁投产新线2457公里,"八纵八横"高铁网不断延展 [1] - 全国超三分之一的省份实现了市市通高铁 [1] - 高速公路里程增加7032公里,超三分之二的省份实现了县县通高速 [1] - 航空服务覆盖全国92.6%的地级行政单元、91.2%的人口 [1] - 快递服务网路条数增加2.33万条 [1] 农村交通与物流建设 - 农村公路建设投资连续8年保持在4000亿元以上 [1] - 全年新改建农村公路里程达16.41万公里 [1] - 全国设立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村邮站)42.67万处,增加6.16万处 [1] - 新疆、内蒙古等西部地区的寄递服务供给持续增强 [1] 跨区域出行数据 - 2024年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达646亿人次,日均约1.8亿人次,同比增长5.4% [2][3] - 其中火车出行超1100万人次/日,公路出行超1.6亿人次/日,船舶出行约70万人次/日,飞机出行约200万人次/日 [4][5][6][7] 货运与物流数据 - 全社会营业性货运量达到569亿吨,日均约1.6亿吨,同比增长3.9% [7] - 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累计完成1937亿件,日均约5.3亿件,增长19.2% [7] - 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0万列,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年度开行突破万列 [7] 交通服务优化 - 铁路、民航领域推行电子发票 [7] - 公路领域开通定制客运线路6500余条,农村客货邮合作线路达1.27万条 [7] - 民航航班正常率87.1%,连续7年保持在80%以上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