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管理

搜索文档
首家地方AMC冲刺IPO
快讯· 2025-07-01 15:15
公司上市申请 - 河北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已正式递交港股上市申请 [1] - 若成功上市将成为内地首家登陆港股市场的地方性资产管理公司(AMC) [1] - 联席保荐人为建银国际和山证国际 [1]
香港回归纪念日特辑:“超级联系人”的金融图谱
淡水泉投资· 2025-07-01 15:07
香港金融发展历史与现状 - 香港金融基因可追溯至19世纪中叶外资银行进入 1997年回归后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空前发展[1][3] - 最新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香港位列全球第三 亚太第一 仅次于纽约和伦敦 领先新加坡[6] 香港资本市场实力 - 截至2025年5月港股市值达40.9万亿港元居全球前列 IPO融资规模超600亿港元居全球第一[6] - 2014-2024年11年间港股IPO累计募资规模持续位居世界首位[6] - 香港资产管理规模超30万亿港元 私募基金管理规模2300亿美元列亚洲第二[7] - 香港为亚洲最大对冲基金中心 拥有超2700家家族办公室 其中过半管理资产超5000万美元[7] 互联互通机制进展 - 沪港通深港通开通十余年境外投资者在岸股票持仓增长超5倍达3万亿人民币 75%通过股票通持有[10] - 2024年沪深股通日均成交1501亿人民币(占内地市场6%) 港股通日均成交482亿港元(占香港市场18%) 较2014年开通首月分别增长25倍和51倍[10] - 2025年6月上线跨境支付通实现两地居民实时免手续费跨境汇款[10] - 香港处理全球70%以上离岸人民币支付 人民币存款余额超1万亿元[13] 港股市场三维结构 - 港股2600余家上市公司分为本地股(130家/5%数量/9%市值) 中资股(1200家/47%数量/70%市值) 国际股(1275家/21%市值)[15][17][22] - 中资股细分为红筹股(171家/6%数量/15%市值) H股(384家/15%数量/20%市值) 民企股(684家/35%市值)[20][21] - 中资股使港股行业分布更均衡 补充工业 材料 信息技术 医疗保健等领域[19] 金融创新与未来规划 - 2025年8月实施《稳定币条例》强化数字资产创新枢纽地位 促进数字支付互通[26] - 吸引中东主权基金投资 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预计带来240亿港元资金[26] - 推动绿色金融发展 包括扩大可持续金融分类目录 衔接ISSB准则 实施上市公司气候信息披露新规[28] 港股市场吸引力 - 港股存在A股稀缺的优质高ROE公司(如互联网 科技) 叠加优质A股公司赴港双重上市及内地投资者参与 市场吸引力提升[27]
市场“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下半年分化延续or风格切换?︱“重阳S4”圆桌2025年三季度
重阳投资· 2025-07-01 14:19
市场结构性分化分析 - 上半年A股港股市场呈现"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极致分化行情,泛科技、创新药、新消费等优质个股创新高,传统经济板块表现萎靡 [1][5][6] - 分化的核心驱动力来自宏观经济转型和科技创新突破,中国创新从量变到质变,进入全球科技前沿领域 [7] - 创新药行业通过BD实现自我循环,从毁灭价值转向创造价值,泛科技领域如DeepSeek等AI模型突破获得全球认可 [7][8] 行情驱动因素演变 - 上半年由AI、机器人、创新药引领的"贝塔"类行情接近尾声,未来将转向"阿尔法"驱动的个股分化行情 [14] - 中国经济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型,行业内部同质化减弱,真正具备竞争力的企业将脱颖而出 [14] - 港股因市场化程度高、估值低、全球联通性强,在全球配置再平衡中更受益 [8][13] 创新药行业前景 - 中国创新药经历十年发展进入收获期,临床数据、BD规模和产品获批显示国际竞争力提升 [23] - 医药政策出现十年最大转暖,集采规则改变和商保推进将改善行业环境 [24] - 创新药估值仍低于合理水平,多数公司存在明显低估,行情远未结束 [26] - 未来需甄别真正具备创新能力的龙头企业,而非"搭便车"企业 [27] 投资策略展望 - 下半年市场可能呈现整体抬升但结构分化格局,优质权益资产将继续吸引资金流入 [15] - 科技创新板块将出现内部分化,同时新能源和传统消费龙头存在均值回归机会 [18][19] - 需平衡涨幅较大标的与落后行业中的反转机会,注重风险收益比比较 [20] - 关税战冲击显示中国资产韧性,4月市场快速收复失地验证下行风险有限 [10][11]
日元迎“黄金七月”?历史规律叠加美元疲软,多头押注升温
智通财经网· 2025-07-01 13:58
日元历史表现 - 过去五年间日元在7月均实现上涨 平均升值2.8% 成为该时期内表现最强劲的月份 [1] - 过去六个月日元升值9% [1] - 自2020年以来日元在每个7月均录得对美元的涨幅 [1] 日元走强驱动因素 - 日本央行政策调整 8月夏季假期前的仓位调整 出口商将海外收入兑换为日元以支付股息 [1] - 美元整体走弱是本月主要驱动力 [1] - 市场流动性下降 基金经理休假时降低风险敞口 [1] 市场预期与头寸变化 - 杠杆基金将日元净多头头寸增加7,301手至15,935手 [1] - 交易员预计日本央行10月会议加息概率约40% 年底前加息概率超50% [2] - 买方投资者可能在8月夏季休市前增持日元头寸 [2] 机构观点 - Astris Advisory Japan KK首席策略师认为今年7月降低风险敞口合乎情理 [1] - T&D资产管理公司基金经理预计贸易谈判进展和日本央行鹰派信号将支撑日元 [2] - 关西未来银行外汇策略师认为7月日元涨幅可能小于去年同期的逾7% [2] 美元走势影响 - 美元指数前六个月累计下跌约10.8% 创1973年以来最差上半年表现 [2] - 贸易战升级对美元无益 2025年外汇市场趋势是美元走弱 [3]
省级地方AMC首次冲击港股IPO 河北资产递表港交所,过去3年业绩波动较大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1 12:50
公司上市申请 - 河北资产首次递交港股上市申请,建银国际、山证国际为联席保荐人,若成功将成为内地首家在港上市的地方AMC [1] - 募集资金将用于强化资本基础、改善资本结构及营运资金,但未披露具体资金分配比例 [1] - 公司于2024年6月完成股改,实控人为河北省国资委,是河北省唯一具备批量收购处置金融不良资产资质的地方AMC [2] 行业地位与市场前景 - 以2024年新收购不良资产原始价值计,公司在河北省市场份额24.4%排名第二,中小银行不良资产收购市场份额47.2%排名第一 [2] - 河北省不良资产管理行业规模2024年约2222亿元,预计2029年达3220亿元,2024-2029年复合增长率7.7% [3] - 全国四大AMC中仅中国信达、中信金融资产在港上市,A股市场仅有海德股份拥有不良资产处置牌照 [1] 财务数据 - 2024年末公司总资产75.56亿元,负债50.39亿元,资产负债率66.69%,资产中主要为公允价值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2] - 2024年不良资产经营收入5.12亿元同比增长130%,实现利润2.04亿元,而2023年收入2.22亿元同比下降48%并亏损1.45亿元 [7] - 2024年处置类不良资产收入4.412亿元占比86.2%,重组类不良资产收入6990万元占比13.7%,咨询及托管服务仅60万元占比0.1% [4] 业务结构 - 业务分为处置类不良资产、重组类不良资产及咨询托管服务三大类 [4] - 处置类不良资产收入占比从2022年38.3%提升至2024年86.2%,重组类不良资产收入占比从61.7%降至13.7% [5] - 2023年公允价值变动亏损2.33亿元,主要因部分不良资产项目估值下降反映当时市场状况 [9] 股东结构 - 河北建投集团为第一大股东持股56.5%,河北港口集团等五家股东各持股9.2%,其余股东持股均低于3.1% [9] - 公司被纳入河北省国企改革"双百行动"试点单位,在政策层面享有独特优势 [2] 行业监管与风险 - 地方AMC行业监管趋严,监管机构正就《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 [13] - 不良资产管理行业高度监管,业务可能受监管变化影响 [13] - 此前安徽国厚资产2017年启动港股上市未成功,2023年出现债券违约 [12]
万亿美元资管巨头:全球LP对私募市场仍持乐观态度
中国基金报· 2025-07-01 12:47
全球LP私募市场配置趋势 - 96%的LP计划未来一年增加(53%)或维持(43%)私募市场配置 仅4%计划减少 [2][3] - 美国受访者中73%在过去12个月增加私募配置 欧洲和中东地区未来配置意愿最强(65%和64%) [8] - 仅10%的LP在过去12个月下调私募配置 48%受访者认为政治不确定性是未来最大影响因素 [8] 公开与私募市场融合趋势 - 51%的LP认为混合型策略可提升投资组合表现 63%会考虑采用该策略 [3] - 混合策略首要优势为"更全面的投资视角"(19%) 其次为"更便捷获取研究与洞见"(16%) [3] - 股票领域预计将呈现最显著的公开与私募市场融合效应 超过信用和房地产类别 [3] LP配置策略变化 - 45%受访者认为"更高回报潜力"是私募市场最大优势 [4] - LP正将传统集中化配置转向多元化 纳入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及成长型资产 [6][7] - 多元化策略可同时获得流动性优势并降低利率波动风险 [7] 威灵顿投资业务数据 - 截至3月31日公司资产管理规模超1.2万亿美元 服务客户包括养老金、保险公司等机构 [1] - 私募投资平台管理总资产规模截至5月31日超90亿美元 [1]
申万期货品种策略日报:国债-20250701
申银万国期货· 2025-07-01 11:5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国内6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均有所回升,经济景气水平总体保持扩张,但外部环境更趋复杂,国内地产市场尚未企稳,有效需求不足,物价持续低位运行,央行仍将保持支持性货币政策,资金面保持宽松,对短端国债期货价格有一定支撑,不过随着市场风险偏好提升,央行再次关注长期收益率变化,长端期债价格波动有可能加大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期货市场 - 上一交易日,国债期货价格普遍下跌,T2509合约下跌0.14%,持仓量有所减少 [2] - 上一交易日,各国债期货主力合约对应CTD券的IRR处于低位,不存在套利机会 [2] - 短期市场利率涨跌不一,SHIBOR7天利率上行9.5bp,DR007利率上行8.55bp,GC007利率下行24.7bp [2] - 上一交易日,各关键期限国债收益率涨跌不一,10Y期国债收益率上行0.81bp至1.65%,长短期(10 - 2)国债收益率利差为25.25bp [2] - 上一交易日,美国10Y国债收益率下行5bp,德国10Y国债收益率上行1bp,日本10Y国债收益率上行0.3bp [2] 宏观消息 - 6月30日央行开展3315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操作利率1.40%,当日2205亿元逆回购到期,单日净投放1110亿元 [3] - 央行年中精准调控,资金面有望平稳跨季,展望7月跨月及半年度资金面,市场既抱有谨慎乐观态度,也存在一定担忧,主要在于财政因素对于资金面可能会形成较大的干扰 [3] - 6月份,我国制造业、非制造业和综合PMI分别为49.7%、50.5%和50.7%,比上月上升0.2、0.2和0.3个百分点,三大指数均有所回升,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和消费品行业PMI均连续两个月位于扩张区间 [3] - 2025年1月1日至2028年12月31日期间,境外投资者以中国境内居民企业分配的利润用于境内直接投资,若符合条件可按照投资额的10%抵免当年的应纳税额 [3] - 特朗普称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和整个委员会应为没降息感到羞耻,美国应支付1%的利率 [3] - 美国财长贝森特表示鉴于当前收益率水平,政府没有理由增加长期国债的发行比例,但希望随着通胀放缓,各期限收益率能够下降,稳定币立法可能在7月中旬完成,将成为美国国债需求的来源 [3] - 贝莱德集团里克·里德认为目前股市比美国长期国债收益率曲线的长期端存在更多机会,短期债券更具吸引力,长期债券与股市走势关联性日益增强,不再具有对冲作用,股票的预期回报率使其成为投资组合中更具吸引力的资产 [3] 行业信息 - 6月30日货币市场利率多数上行,银存间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和银存间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各期限品种多数创阶段新高 [3] - 美债收益率全线走低,分析称下跌源于市场对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美国经济数据疲软、地缘政治风险缓和以及美元指数走弱等因素共同作用 [3] 评论及策略 - 国债期货价格普遍下跌,10年期国债活跃券收益率上行至1.652%,央行逆回购净投放1110亿元,半年末Shibor短端品种集体上行,但市场资金面保持相对稳定 [3] -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二季度例会建议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强度,保持流动性充裕,但未提及择机降准降息,且表示要从宏观审慎的角度观察、评估债市运行情况,关注长期收益率的变化 [3] - 美国第一季度实际GDP终值年化环比下降0.5%,降幅高于预期,三年来首次出现萎缩,美债收益率回落 [3]
“富人签证”投资梦碎!中国高净值投资者被骗后被困澳洲酒店基金
搜狐财经· 2025-07-01 09:07
公司背景与历史 - 澳洲资产管理巨头Salter Brothers起源于2015年Atlas Capital SIV基金,该基金由Paul Salter与Michael Gu联合创办,专门吸引中国富豪通过500万澳元投资获取澳洲签证 [1][4] - 公司目前管理约40亿澳元资产组合,核心资产为酒店与地产基金Series K,目标年回报率6%,收取2%管理费及25%业绩提成 [1][4] - 现拥有约5000间酒店客房,计划将25亿澳元酒店组合上市,目标成为亚太最大上市酒店平台之一 [5] 当前经营状况 - Series K基金单位价格从2015年0.98澳元跌至0.83澳元,目前处于赎回冻结和分红暂停状态 [5] - 国际旅客恢复速度低于预期,国内旅游受生活成本压力影响,导致酒店资产表现不佳 [5] - 近期收购Bannisters酒店集团(含名厨Rick Stein餐厅),并曾尝试以9.4亿澳元重组Star娱乐集团债务未果 [5] 关联方风险事件 - 联合创始人Michael Gu的iProsperity集团2020年崩盘,遗留超6000万澳元债务,其个人被曝挪用29万澳元投资者资金购买兰博基尼 [3][6] - 公开资料显示Gu与Paul Salter在香港注册实体中存在共同股东关系,双方通过SB Investments和Elephant Tribe Capital交叉持股 [8] - Salter Brothers董事Fuyin Fan同时担任Gu控股公司Magic Jade的董事,该公司持有iProsperity187万澳元可转债 [8] 投资者困境 - 中国投资者通过澳星移民(Austar Immigration)渠道投入资金,部分已锁定9年无法退出,基金赎回通道持续冻结 [1][4][5] - 投资者最初通过重大投资者签证(SIV)计划参与,承诺500万澳元投资换取居留身份 [4] 品牌重塑行动 - 公司已从宣传资料中彻底移除Michael Gu相关信息,正推进资产上市以重塑品牌形象 [3] - 业务扩张聚焦悉尼、墨尔本、布里斯班等地的奢华酒店开发与收购 [3][5]
贝莱德CIO:长期美债目前不讨喜 美股回报更具吸引力
智通财经· 2025-07-01 07:55
美国股市投资机会 - 贝莱德全球固定收益业务首席投资官Rick Rieder认为当前美国股市比美国国债长期端更具投资吸引力 股票预期回报率更高 净资产收益率达19% [1] - 成长型科技股推动标普500指数从4月低点强劲反弹 创历史新高 今年总回报率上涨近6% [1] - 在利率低于5%且通胀率约2 4%的环境下 股权资产尤其是成长型股权更具优势 [1] 美国国债市场动态 - 短期债券收益吸引力高于长期债券 但长期债券与股市波动关联性增强 失去传统对冲风险功能 [1] - iShares20年期美国国债ETF(TLT)规模达490亿美元 今年迄今总回报率仅约2% 表现远逊于股市 [1] - 市场预期收益率曲线将变陡 投资者押注长期债券表现不及短期债券 主因担忧联邦赤字扩大导致债券发行量增加 [2] 宏观经济环境影响 - 特朗普贸易政策及美国政府支出计划的不确定性导致2025年股债两类资产价格波动加剧 [1] - 通胀率和利率下降可能使长期债券未来重新具备吸引力 但当前并非持有久期资产的主流时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