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行

搜索文档
滴滴与美团再会巴西:国内胜负未分,此战胜算几何?
36氪· 2025-04-28 11:30
巴西外卖市场竞争格局 - 巴西互联网渗透率稳步提升且城市化进程深入,成为国际互联网巨头必争之地,包括Uber、美团和滴滴等公司[1] - 2024年iFood占据巴西外卖应用市场80%份额,但综合传统订餐方式后实际市占率降至20%-25%[3] - iFood因价格高、配送慢、服务差且集中于高收入地区而失去消费者青睐,2024年3月70多个城市骑手发起全国性抵制[3] 滴滴在巴西的战略布局 - 滴滴2018年通过收购巴西出行平台99进入市场,2019年推出99Food但于2023年暂停运营[5] - 滴滴在巴西拥有5000万用户(占移动用户40%+)和150万司机(含70万摩托车骑手),运力资源可复用[6] - 滴滴在退出期间推出物流快送、司乘议价和电动车出行服务,瞄准iFood未覆盖的中小城市[6] - 滴滴重启99Food利用既有运力优势,同时借鉴墨西哥成功模式(外卖+出行+金融协同)[10] 美团进军巴西的挑战 - 美团高层多次访问巴西,正与当地物流商洽谈合作并搭建税务运营架构[7] - 美团与iFood存在股权关联(iFood母公司Prosus持有美团4%股份)[7][12] - 美团需从零解决巴西本土化难题:复杂税收体系、工会问题、物流网络建设及缺乏用户基础[11] 市场竞争动态 - 拉美在线食品配送市场2023-2030年CAGR预计达17.6%,巴西规模为拉美第一且超墨西哥数倍[7] - 滴滴与美团曾在国内市场互相渗透但均未成功,双方在巴西将面临iFood围堵[8] - 短期竞争集中在滴滴与iFood,中期或出现三方补贴大战,长期取决于资源整合能力[11] - iFood与美团存在潜在合作可能[12]
中概退市:这次“狼真会来”?别怕,不是末日!
美股研究社· 2025-04-27 18:03
中美贸易摩擦与中概股风险 - 中美相互加征关税已达100%以上,贸易摩擦有向其他领域扩散风险[5] - 美国财政部长表示可能以中概股强制退市作为谈判筹码[5] - 白宫发布"America First Investment Policy"备忘录提及限制美资投资中国公司可能性[5] 中概股退市历史与影响 - 2020-2022年美国政府曾以HFCAA法案推进中概股退市,最终中美达成协议避免全面退市[8] - 退市危机期间19家中概公司股价平均下跌60%,7家公司创5年新低[12] - 中国移动等公司被强制退市,中国石油等主动选择退市[5] - 退市危机促使更多中概公司加速回港上市或转换主要上市地[12] 当前中概股风险分析 - 强制退市风险虽概率小但存在先例,属于"黑天鹅"风险[6] - 相比上轮围绕审计监管权的争议,本轮风险不确定性更高[18] - 中概公司对美股流动性依赖已下降,港股成交占比从10%升至34%[18] - 美股流动性仍是港股2倍,退市仍会造成显著冲击[18] 公司受影响程度 - 仅美股上市公司(拼多多、滴滴、瑞幸等)受影响最大[18] - 港股成交占比低于30%的公司(百度、阿里、比亚迪等)风险较高[37] - 港股为主要上市地的公司(腾讯、美团等)受影响最小[19] 禁投风险分析 - NS-CMIC清单主要针对军工相关企业,但也有少数民企被纳入[14] - 涉及AI、芯片等高端技术的民企被禁投风险相对较高[35] - 中概公司美资平均持股达40%,远高于中海油被禁投前的12%[33] - 禁投可能导致短期股价下跌25%以上,冲击时间更长[33] 应对措施 - 双重主要上市公司可便捷转换股份继续交易[21] - 未达标公司需尽快完成港股主要上市地位转换[23] - 优质公司中长期影响有限,中海油股价现为禁投危机期间3倍[35] - 净现金占比高的公司(如唯品会58%)防御性更强[36]
中概退市:这次“狼真会来”?别怕,不是末日!
海豚投研· 2025-04-24 17:56
中美贸易摩擦与中概股风险 - 中美相互加征关税已超过100%,贸易摩擦有向其他领域扩散的风险 [1] - 美国可能采取强制中概股退市或限制美资投资中国资产作为谈判筹码 [1] - 2020-2022年HFCAA法案曾导致中移动等公司被强制退市,中国石油等选择主动退市 [1] 中概股现状分析 - 拼多多、滴滴等纯美股上市公司风险最高,美资持股比例达53% [3] - 网易、京东等港股交易占比提升至34%,但对美股流动性依赖仍达2倍 [20] - 百度、阿里等涉及AI、自动驾驶等敏感领域的公司被禁投风险较高 [42] 历史退市危机回顾 - 2020-2022年退市危机导致跟踪的19家中概公司平均下跌60% [11] - 7家公司在退市恐慌高点创出5年最低价 [11] - 危机后多家公司加速回港上市,降低对美股依赖 [12] 禁投风险分析 - NS-CMIC清单主要针对军工相关企业,但也包含华为等民企 [15] - 中海油被禁投案例显示,外资持股12%的公司股价短期下跌25% [34] - 当前跟踪的中概公司美资平均持股达40%,远高于中海油水平 [37] 潜在影响评估 - 极氪、滴滴等无法立即转港股主要上市的公司风险最大 [25] - 港股成交占比<30%的公司受退市冲击更大 [41] - 净现金占比高的公司(如百度58%)防御性较强 [3] 行业敏感度分析 - 半导体、AI、量子技术等被列为重点审查领域 [17] - 涉及自动驾驶、芯片半导体的公司被禁投概率较高 [42] - 美团、泡泡玛特等非敏感行业公司风险最低 [42]
中概退市:这次“狼真会来”?别怕,不是末日!
海豚投研· 2025-04-24 17:56
中美贸易摩擦与中概股风险 - 中美相互加征关税已达100%以上,贸易摩擦有向其他领域扩散风险 [3] - 美国财政部长表示可能以中概股强制退市作为谈判筹码 [3] - 白宫发布"America First Investment Policy"备忘录提及限制美资投资中国公司的可能性 [3] 历史中概股退市危机回顾 - 2020-2022年美国政府以HFCAA法案为由推进中概股退市,最终中美达成审计监管协议化解危机 [9] - 危机期间150家中概公司被纳入"预摘牌清单",跟踪的19家公司股价平均下跌60% [12] - 中国移动等公司被强制退市,中国石油等公司在危机缓解后仍主动选择退市 [3] 当前中概股市场状况 - 27家跟踪的中概公司美资平均持股比例达39.9%,纯美股上市公司美资持股比例更高 [26] - 两地上市中概公司港股成交额占比从2022年3月的10%升至34%,但美股流动性仍是港股2倍 [18] - 拼多多、滴滴、瑞幸等仅美股上市公司受影响最大,腾讯、美团等港股为主公司受影响最小 [18][19] 潜在退市影响分析 - 极氪、滴滴、瑞幸因不满足上市年限要求无法立即取得港股主要上市地位 [24] - 已双重主要上市的公司可将在美股份直接转化为港股股份继续交易 [22] - 非主要上市公司需在被退市前完成港股主要上市地位转换 [22] 美资禁投风险分析 - NS-CMIC清单主要针对军工相关企业,但也包含华为、商汤等民营科技公司 [14] - 被纳入NS-CMIC清单的中芯国际等公司外资持股近乎清零 [26] - 中海油案例显示被禁投公司在外资密集抛售期股价下跌约25%,但中长期影响有限 [30][31][32] 行业敏感度分析 - AI、芯片半导体、自动驾驶、量子技术等领域公司被禁投风险较高 [16][38] - 百度、阿里、比亚迪等涉及敏感技术且美资持股高的公司风险最大 [38] - 美团、泡泡玛特、网易等公司风险相对较低 [38] 应对策略建议 - 仅退市情况下优质资产可承受短期流动性冲击 [40] - 被禁投情况下建议先清仓避险,待价格触底后再抄底优质资产 [40] - 净现金占比超过市值60%的公司防御性较强 [39]
出海周刊138期 | 万亿比亚迪,也有烦恼/9家热门上市公司出海业绩速览
36氪· 2025-03-29 12:01
文章核心观点 本周多家出海消费品牌发布2024全年业绩呈现亮眼增长,通过本土化运营等摘取全球化布局阶段性成果,但海外市场也存在“盲区”和“误区” [2] 新市场观察 - 探讨在迪拜设立公司的“隐藏”优势和需注意的“坑”,解析注册阿联酋实体公司的中东合规要求和经营红利 [3] - 分析“中国式内卷”在巴西市场的竞争,指出理解巴西消费者的玩家才能在拉美淘金战中取胜 [3] - 介绍2025迪拜投资指南,详细解析迪拜自由区支持的十大优势产业 [7] 行业大小事 - 关注蜜雪冰城上市后首发财报及泡泡玛特等多家上市公司出海业绩 [8] - 拆解霸王茶姬招股书,指出其新故事或许在海外 [9] - 泡泡玛特海外单店营业额超出国内三倍以上 [10] - TOP TOY 品牌出海思路是“做国内的复制”,海外市场竞争将靠近国内格局 [11] - 名创优品Q4海外营收增42.7%,毛利率47%创新高 [12] - 小马智行营收三连涨,但Robotaxi收入不增反降,其规模化受限于三大因素 [13] - 爱购控股超20000家线下门店,冲刺美股IPO获批 [14] - 程天科技获近亿元B轮融资,其悠行UGO系列康复外骨骼产品2024年底获欧盟CE认证并拓展市场 [15] - 广州Ebike核心零件供应商获亿元融资,产品可覆盖全价格段Ebike [16] - 深圳公司抢下安克高端充电宝市场,营收超2亿 [17] - 留美博士发明的帮欧美农场主摘苹果的机器人营收过百万,单个工人可节省7000 - 1万元 [17] 观点 - 万亿比亚迪面临高端化、智能化和出海三关 [18] - 光伏行业进行“克制”与“创新”的速度竞赛 [19] - 小红书出海第一批卖家出单但高兴不起来 [20] - SHEIN上商家初入行是小白,如今不少年销过亿,规模与柔性等形成动态平衡 [21] - 中国车企出海欧洲需警惕四大误区 [22] - 介绍2025全球经济展望新国大东京论坛傅强教授演讲 [23] - 探访北京数字经济企业出海创新服务基地,其为企业出海和“一带一路”建设作贡献 [24] 热门活动 - BUSINESS BEYOND BORDERS迪拜机场自贸区2025上海交流会4月16日举办,4月15日中午12:00报名截止 [25] - 迪拜IFZA自由区适合成本敏感中小微出海企业,可低成本快速解锁中东市场机遇 [26] - 36氪出海学习交流群超16000位出海人加入,可添加小助手微信申请入群 [27]
晚点财经丨黄峥成中国首富;太古、恒隆地产利润下滑;万亿公募董事长被查
晚点LatePost· 2024-08-09 22:37
黄峥成中国首富 - 拼多多创始人黄峥最新财富达486亿美元,超过农夫山泉创始人钟睒睒(474亿美元)成为中国首富[4] - 黄峥持有拼多多25%股份,远高于马化腾(7.4%)、马云(3.9%)和王兴(9.6%)[7] - 黄峥净资产巅峰为2021年2月的715亿美元,年初以来拼多多股价跌5.7%,个人财富减少近30亿美元[7] - 钟睒睒持有农夫山泉84.5%股份和万泰生物73%股份,净资产巅峰为2021年2月的974亿美元,年初以来两家公司股价分别跌34.7%和9.5%,净资产减少超200亿美元[8] 太古、恒隆地产利润下滑 - 太古地产上半年收入持平但净利润同比下降近20%,上海前滩太古里销售额微涨0.2%,上海兴业太古汇和成都太古里下降近20%[8] - 恒隆地产上半年净利润下降10%,计划提供更多相对低价商品应对竞争[8] - 太古地产采取品牌优先策略,扩大一线奢侈品牌比例并发展"实验性零售"吸引消费者[8] 中芯国际业绩增长 - 二季度收入环比增长20%至19亿美元,净利润环比翻倍,毛利率预计回升至19%[9] - 产能利用率提高,客户产品向中高端转移带来价值量提升[9] - 12英寸晶圆产能得到充分利用且未主动降价,8英寸晶圆急单拉货推动业绩[9] 豪华电动车设计困境 - 奥迪A6 e-tron车高比A5四门版高出145mm,侧面显厚重但保留品牌设计元素[10] - 豪华品牌面临传承经典设计与满足新能源期待的平衡难题[12] - 宝马采用油电共用平台但电池容量小10%,奔驰开发独立电动车生产线但仍保留传统设计元素[14][15] 中国家庭去杠杆 - 二季度居民杠杆率下降0.5个百分点至63.5%,为2008年以来最大降幅[20] - 居民总贷款增速降至3.8%,消费性贷款增速降至0.7%[23] - 居民新增中长期贷款同比下滑60.2%[23] 其他行业动态 - 嘉实基金董事长赵学军被查,公司在管资产规模9892.69亿元[8][9] - 哪吒汽车三款车型在巴西上市,比亚迪等车企开始在巴西建厂[26] - 香港面向内地居民的保险销售反弹,2023年总额达590亿港元[29] - LVMH旗下基金战略投资四川唯怡,资管规模350亿美元[30] - 通用汽车二季度在中国亏损1.04亿美元,计划业务重组[32] - 字节跳动计划申请新贷款偿还50亿美元旧贷[33] - 安德玛创始人回归后毛利率提升,库存下降15%[35] - 亚马逊与Tiktok、Pinterest合作实现应用内直接购买[37] - 台积电美国工厂2200名员工中一半来自中国台湾[41] - 国防科技初创公司Anduril融资15亿美元开发AI军事设备[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