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

搜索文档
新能源车周报:商务部将加强对二手车出口工作指导
搜狐财经· 2025-07-04 15:13
碳酸锂价格动态 - 电池级碳酸锂均价6.23万元/吨,工业级碳酸锂均价6.07万元/吨,均环比上涨200元/吨,现货价格重心震荡上行 [1] - 7月需求预期改善推动价格止跌企稳,但供应端仍维持高位,市场过剩格局延续 [1] 智能驾驶技术进展 - 小鹏和华为系车企2024年加速智驾迭代,小鹏国内首发量产"端到端"大模型,标配智驾时代来临 [2] - 2025年智驾技术门槛降低,20万以内市场将普及,小鹏、比亚迪有望通过平价智能化提升份额 [2] 车市销量与政策 - 6月车市增长受半年度冲量、高息高返到期、以旧换新暂停等因素驱动 [3] - 第三批以旧换新资金7月下达,全年车市销量预计稳增长,新能源渗透率有望续创新高 [3] - 小米SU7上市1小时大定28.9万台,下半年理想i8、极氪9X等多款新车上市将丰富供给 [3] 政策与区域动态 - 商务部加强二手车出口指导,全国范围业务已启动一年多 [4] - 济南发放1200万元汽车消费补贴,最高可申领8500元 [4] - 山东省新能源商用车重点实验室揭牌,聚焦产业化技术瓶颈突破 [4] 进出口与行业数据 - 5月汽车商品出口额206.7亿美元,同比增长12.2%,进口额同比下降25% [5][6] - 6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预估126万辆,同比增长29%,1-5月中国占全球新能源车份额68% [6] 车企动态 - 小鹏G7上市,售价19.58万元起,搭载L3级算力AI系统及2250TOPS算力芯片 [7] - 广汽与华为合作首款车型预计2026年面世,定位30万元级高端市场 [8] - 蔚来自研5纳米智驾芯片神玑NX9031性能达标,世界模型NWM开始推送 [9] 原材料价格 - 电池级氢氧化锂均价62720元/吨,工业级氢氧化锂均价52020元/吨 [10][17] - 六氟磷酸锂国产均价51550元/吨,磷酸铁锂动力型均价33510元/吨 [17][18] - 三元前驱体5系均价75560元/吨,8系三元材料均价142640元/吨 [17]
恒指收跌151点,两万四失而复得
国都香港· 2025-07-04 11:08
报告核心观点 内地6月财新中国服务业PMI增速放慢致港股重拾弱势,恒指收跌,北水净流出,同时宏观与行业动态及上市公司有多项重要事件发生 [3][4] 海外市场重要指数表现 - 道琼斯工业指数收44,828.53,涨幅0.75%;标普500指数收6,279.35,涨幅1.31%;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收20,601.10,涨幅1.02% [2] - 英国富时100指数收8,823.20,涨幅0.55%;德国DAX指数收23,934.13,涨幅0.61%;日经225指数收39,785.90,涨幅0.06% [2] - 台湾加权指数收22,712.97,涨幅0.60%;上证指数收3,461.15,涨幅0.18%;深证成指收10,534.58,涨幅1.17% [2] - 恒生指数收24,069.94,跌幅0.63%;国企指数收8,648.44,跌幅0.88%;红筹指数收4,097.46,涨幅0.13% [2] - 恒生科技指数收5,233.71,跌幅0.67%;AH股溢价指数收130.11,涨幅0.46% [2] - 恒生期货(7月)收23991,跌幅0.25%;恒生期货(8月)收24072,涨幅0.05% [2] 港股市场表现 - 恒指高开12点后升势不保,一度跌301点,后跌幅收窄,最终收跌151点或0.6%,收于24069;国指跌0.9%,报8648;科指跌0.7%,报5233 [3] - 全日成交2312.47亿元,北水转净走30.5亿元 [3] - 蓝筹股中阿里巴巴挫2.9%,腾讯降0.1%,美团降2.5%,新东方挫3%,小米挫3.4%,九置升6.9% [3] 宏观&行业动态 - 港元汇价受压,金管局在纽约汇市交易时段承接168.78亿港元沽盘捍卫联系汇率 [7] - 艾睿铂预期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整合,2030年129个品牌或仅15个保持财务活力,占市场份额四分三;2025年起转向非价格激励措施,中国品牌国内份额将达67%,2030年欧洲市场份额翻倍至10% [8] - 工信部强调综合治理光伏行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质量,推动落后产能退出,拓展应用深度广度 [9] - 6月全国乘用车零售203.2万辆,年增15%,月升5%;新能源乘用车零售107.1万辆,年增25%,月升4%,零售渗透率52.7% [10] 上市公司要闻 - 越秀地产上半年销售额615亿元,年升11%,销售面积146.21万平方米,年降22.2%,完成目标51%;6月销售额108亿元,年降29.4%,销售面积29.3万平方米,年减39.7% [12] - 先声药业一类生物新药恩泽舒获内地上市批准,用于铂耐药卵巢癌等治疗,满足临床需求 [13] - 世茂集团1.56亿元售北京通州项目50%权益及债权,预期获利5200万元,款项用于偿债 [14]
预售价,成了定价策略的一部分
晚点Auto· 2025-07-03 23:53
新能源车预售与上市价差趋势 - 过去三年新能源车预售与上市价差持续扩大,预售价逐渐失去真实参考意义 [2] - 2023年上市定价较预售价降幅均值6.4%、中位值5.2%,2024年分别升至6.7%和5.8%,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扩大至11.3%与10.3% [11] - 上半年预售与上市起售价差额均值达4.3万元,较2023年(1.4万元)和2024年(1.5万元)显著提升 [11] 小鹏G7定价策略分析 - G7加推602公里长续航Max版定价19.58万元,较预售指引低4万元,Max/Ultra版分别定价20.58万和22.58万元 [4] - 上市9分钟大定超1万台,Ultra版预计占稳态交付量超60% [7] - 通过自研图灵AI芯片(Ultra版2250 TOPS算力)和Orin-X芯片(Max版508 TOPS)强化智能化卖点 [7] 行业竞争格局演变 - 小米SU7 Ultra等高价车型拉高均值,剔除后今年价差仍超2万元 [15] - 25万元价位面临Model Y/理想L6/问界M5等竞品围剿,20万元价位受乐道L60/零跑C16冲击 [6] - 车企通过"价格超预期"制造用户情绪冲动,价格敏感度已超过智能化等产品因素 [16] 预售机制功能异化 - 预售原为试探需求/收集潜客手段,近年价差"超预期"现象普遍化 [8] - 价差扩大源于市场竞争加剧与营销倒逼,形成"产品超值"情绪驱动 [16] - 该定价游戏大概率持续,反映行业从产品竞争向价格竞争转型 [16]
弘则研究 内卷的反内卷:过剩工业品的春天?
2025-07-03 23:28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行业:新能源(光伏、新能源车)、焦煤、钢铁、成品油、玻璃、碳酸锂、多晶硅、硅片 公司:平煤股份、盘江股份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政策对 GDP 和行业影响** - 反内卷与 GDP 高增长目标冲突,官方未明确解释或调整 GDP 目标,当前政策多为短期情绪冲击,难有全局性改变[1][2][3] - 形成内卷根源是各地为超 GDP 目标采取补贴支持政策,不解决根源仅靠口号无法解决内卷[3] 2. **各行业产能约束及市场情况** - **新能源(光伏、新能源车)**:疫情期间产能扩张显著,新能源车库存大且链条金融风险受关注,可能面临产能约束政策[1][4] - **焦煤**:6 月以来受地缘政治、环保限产等因素推涨,市场担忧钢材产业重蹈 2015 年供给侧改革覆辙,当前不建议做空焦煤,前期空单可阶段性止损平仓[1][4] - **钢铁**:1 - 5 月粗钢产量低于去年同期,市场已价格自我调节,下半年无显著行政减产必要;焦煤行业资产负债率良好,钢材出口竞争力增强,适当下行的焦煤价格有利于下游利润和出口,供给侧改革概率不高[1][6] - **成品油**:国内炼能淘汰近 4500 万吨,约 1.35 亿吨存在永久出清风险,地炼面临原油配额和燃油消费税收紧风险,开工率下降;今年上半年汽油和柴油需求降幅超预期,下半年供给可能回升,但地方炼厂供给回升困难较大,短期内国内库存和供给处于低位但有回升预期,应寻找做多机会并关注库存拐点[2][9][10][11][12] - **玻璃**:今年进行技改政策,成本有所抬升,通过环保排放要求约束供给侧;价格下跌但日熔量增加,过剩问题突出,市场关注供给侧改革;市场化出清使反套头寸走得流畅,远月利多支撑可能更高,短期湖北地区玻璃估值不低,反套空间有限[13][14][15][16] - **碳酸锂**:受落后产能出清影响有限,产能利用率长期偏低,依赖海外进口;近期价格上涨受供应扰动和需求变化驱动,未来关注智利出口数据和澳矿二季度报告以及低仓单问题,短期内建议低买,等待逻辑消散或消费后再重新做空单入场[2][17][19][20][23] - **多晶硅、硅片**:多晶硅行业关注反清、反内卷进展,核心要求不能低于成本销售,头部企业已第一轮调涨,关注下游能否接受并传导价格;硅片行业在限价政策下,下游可能逐渐接受价格,因下半年原料库存去化和上半年采购需求低;下半年硅料价格仅有限价政策不一定能维持在 3.6 万元以上,需观察供给端实质性减产约束[27][28][29] 3. **各行业市场行情预期** - **原料市场(铁矿、焦煤)**:2025 年供应过剩因下游需求缺乏支撑,非供应端增量明显;焦煤平衡表从过剩修正为平衡状态,但无向上空间;关注国产矿产量变化,预计全年度供应过剩问题因进口矿减量有所改善,但整体上游库存仍预计垒库,对下半年偏空观点不变[7][8] - **钢铁市场**:短期主动减产概率低,供应处于中高位,季节性减产可能在 7 月底至 8 月上旬;需求方面,板材消费缓慢回落,市场暂时观望,季节性消费回落预计在 7 月底至 8 月显现,基本面可能回归中性状态;钢铁利润保持偏空思路[24][25][26] - **硅料市场**:若按五十几瓦排产,需将月产量从接近 11 万吨降至 8 - 9 万吨以改善库销比并支撑现货价格上探;下半年硅料难以出现新低,底部应在成本附近,3.3 万元以下是安全低估值位置[29][30]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国内炼厂地炼长期面临原油配额和燃油消费税收紧风险,开工率下降,产业链自去年以来处于主动降库存状态,反映国内油品需求走弱[2][9] - 玻璃行业通过市场化方式解决过剩问题,近期反套头寸走得流畅,与现货价格下跌、厂家利润减少、远月冷修预期增加有关[14][15] - 碳酸锂行业产能利用率长期处于 50% - 60%,大部分锂辉石进口来自澳洲和非洲,小型产线占比少,多数大厂因原料采购渠道或生产方式不稳定而停工处理[17] - 多晶硅行业限价政策下,交易盘面价格已较充分,政策期待与 5 月份传闻有本质区别,即使多晶硅过剩,底部也应在成本附近[30]
雷军:小米YU7火爆程度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搜狐财经· 2025-07-03 22:27
小米YU7发布与市场反应 - 小米YU7发布后火爆程度超出预期,锁单18小时后达24万单[1][3] - 针对"7天可退"原则的质疑,公司解释此为行业惯例,首销期定为7天是担心门店试驾安排不足[3] - 小米SU7和SU7 Ultra转单YU7的数量不足YU7订单的15%[3] 用户画像与订单分布 - YU7锁单用户平均年龄33岁,女性用户占比30%,较SU7同期高4.5%[5] - 女性用户偏好流金粉、丹霞紫,男性用户偏好寒武岩灰、深海蓝[5] - 苹果用户占比52.4%,较SU7同期高4.4%[5] - 订单TOP3城市为上海、杭州、北京,与Model Y热销城市重合[5] 销售与交付情况 - 上个月SU7新增锁单超预期,6月最终锁单约1.4万辆[7] - SU7累计交付量接近30万辆(上市15个月)[7] - SU7 Ultra赛道专业套装锁单已超100套[7] - 公司已覆盖全国92城335家门店,7月将新增18家[8] 产品与服务更新 - 7月6日开放限时改配服务,改配后需重新排队[8] - 为YU7准备专属交付礼盒,包含墨镜、安全锤等物品[8] - 推出高阶驾驶培训,定价1999元但首批1万名免费[12] - 已完成北京、成都两地培训(10天40场),累计培训1628人[12] - 下一期培训将在武汉举办[12] 行业动态与竞争 - 雷军回应有车企针对YU7制定"拦截应对话术",表示此举不准确且不必要[10] - 建议消费者关注即将发布的小鹏G7、理想i8及特斯拉Model Y(近期有优惠政策)[10]
新能源车销量暴增拉动电池行情,电池ETF(159755)午后涨超2%,最新规模创近3月新高同类居首!
新浪财经· 2025-07-03 15:04
市场表现 - 国证新能源车电池指数(980032)强势上涨2 02% 成分股宁德时代上涨4 79% 科达利上涨4 47% 天赐材料上涨3 96% 中材科技 星源材质等个股跟涨 电池ETF(159755)上涨2 15% [1] - 电池ETF近1年净值上涨32 98% 自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为30 63% 最长连涨月数为3个月 最长连涨涨幅为35 70% 上涨月份平均收益率为9 00% [1] 流动性及规模 - 电池ETF盘中换手4 27% 成交1 46亿元 近1周日均成交1 71亿元 排名可比基金第一 [1] - 电池ETF最新规模达33 89亿元 创近3月新高 位居可比基金第一 最新份额达48 55亿份 创近3月新高 位居可比基金第一 [1] 资金流向 - 电池ETF最新资金净流入1 62亿元 近5个交易日内有4日资金净流入 合计"吸金"3 29亿元 [1] 指数构成 - 国证新能源车电池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分别为宁德时代 比亚迪 亿纬锂能 三花智控 华友钴业 赣锋锂业 国轩高科 格林美 先导智能 欣旺达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65 51% [2] 行业动态 - 六大车企2025年上半年销量总和为879 29万辆 多家车企月销量创历史新高 新能源乘用车上半年累计批发销量647万辆 同比增长38% [2] - 固态电池具备高能量密度 高安全性 能够满足车端 低空 人形机器人等领域的特殊需求 半固态电池已实现装车 产业化进程早于全固态电池 [3]
崔东树:上半年短续航产品较少!低速电动车市场需求大
南方都市报· 2025-07-03 10:40
新能源车销量与技术发展趋势 - 上半年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126万辆同比增长29%1-6月累计批发647万辆同比增长38% [2] - 2025年新能源车免税目录共有2533款纯电动乘用车续航里程在600公里以上的较多换电车型116款 [2] - 氢能源商用车表现抢眼数量超越插混成为申报目录主力产品客车中纯电动保持绝对主力地位专用车中氢燃料成为热点 [3] 动力结构与技术参数变化 - 纯电动乘用车500公里以上车型较多300公里以下大幅减少高于600公里续航产品数量持续提升 [4] - 2025年插混车型续航以100-200公里为主200公里以上高续航产品以200公里居多增程车型以150-250公里为主长续航增速较快 [7] - 纯电动车电池能量密度提升缓慢乘用车产品脱离补贴后130-140瓦时车型增多插混低能量密度产品较多增程高能量密度产品较多 [7] 续航里程与市场趋势 - 短续航产品较少但低速电动车市场仍有增长空间适合行驶半径固定的消费需求 [6] - 车企新品更务实部分在拥有500-600公里高续航能力同时降低购车门槛电池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8] - 新能源车新品技术参数优秀车企更重视安全性能与成本等方面综合考虑 [8] 技术参数数据 - 纯电动汇总整备质量1892kg电池总质量449kg电池电量65kWh电池能量密度143Wh/kg [5] - 增程汇总整备质量2355kg电池总质量314kg电池电量45kWh电池能量密度142Wh/kg油耗6.1L [5] - 插混汇总整备质量2099kg电池总质量226kg电池电量27kWh电池能量密度117Wh/kg油耗5.6L [5]
雷军直播回应小米YU7订单质疑和友商“截胡”
新浪财经· 2025-07-03 08:49
小米YU7市场表现 - 小米YU7发布后市场反响强烈 开售3分钟大定超20万辆 开售18小时锁单超24万辆 [1] - 公司回应大定数据质疑 表示统计口径与行业一致 并补充SU7和SU7 Ultra转单数量不足YU7总订单数的15% [1] - 公司未公布24小时锁单数字 因18小时不可撤销锁单已达24万单 [1] 行业竞争态势 - 多家车企采取"截胡"策略针对小米YU7订单 部分友商培训销售使用拦截话术 [1] - 公司认为友商部分话术内容不准确甚至带有诋毁 强调产品各有优势 [1] 用户画像分析 - 小米YU7车主平均年龄约33岁 比SU7用户大三岁 [2] - 女性车主占比30% 比SU7首销期高出4.5% [2] - 车主中iPhone用户占比52.4% 比SU7高出4.4% [2] 产品交付规划 - 当前YU7锁单数量超出预期 建议急需用车的用户考虑其他国产新能源车型 [2] - 公司计划优先解决国内交付问题 预计2027年才会考虑出口 [2]
“反内卷式竞争”的投资机会
2025-07-02 23:49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新能源车、光伏、钢铁、水泥、生猪、工业硅、焦煤、煤炭 - **公司**:比亚迪、河钢资源、方大特钢、华菱钢铁、中国东方集团、华新水泥、海螺水泥、塔牌集团、上峰水泥、中国建材、华润水泥科技、冀东水泥、合盛硅业、隆基股份、金科股份、天合光能、阿特斯太阳能、牧原、温氏、神农、德康、山西焦煤、潞安环能、淮北矿业、平煤股份、盘江股份、晋华煤业、三门国际、山东兖矿能源、陕西煤业、中国神华、淮河能源、新基能源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反内卷政策** - **核心观点**:反内卷政策升级,层级较高,主要集中在新能源车和光伏行业,后续行业协会将密集发文控价控产能,影响市场预期、公司股价和大宗商品价格;中国反内卷进入制度化阶段,政策从四方面推进 [1][2][9][11] - **论据**:中央财经委强调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人民日报等媒体密集发文批评低价竞争;始于2024年7月政治局会议,2025年两会提及,财经委提出战略后预计出台配套政策;推进方式包括规范地方政府竞争、新项目上马、产业链头部企业行为和发挥监管或协会作用 [2][9][11] 2. **周期性行业产能与市场反弹** - **核心观点**:传统行业落后产能基本出清,供给侧大幅出清空间有限,本轮商品和周期股反弹源于市场内生需求,难以复制2015 - 2016年供给侧改革驱动的大宗商品牛市 [1][4][6] - **论据**:2015 - 2016年去产能后,传统行业产能符合环保要求,2016 - 2019年进行企业整合;需求侧总量政策保持定力,周期股和大宗商品价格处于历史低位有反弹需求 [4] 3. **新能源车与光伏行业** - **核心观点**:是反内卷政策重点,未来市场策略可能依赖并购重组和国央企介入,带来波段性机会,长期或更稳健;一季度基本面先好后需求疲软,近期反内卷治理有新进展,推荐重资产、新技术环节和龙头企业 [1][5][7][30][31] - **论据**:政府鼓励民营企业信心,行业龙头集中但控价实现红利待观察;一季度反内卷治理初见成效后价格上升,3月需求疲软价格下跌;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提出规范措施,产业链价格有望更规范 [5][30][32] 4. **钢铁行业** - **核心观点**:短期限产影响有限,制造业需求超预期,成本端双胶价格下跌提升利润,预计7 - 8月钢铁股反弹 [1][15][16][20] - **论据**:唐山市限高炉政策时间短影响有限;5月起钢铁股回调后建筑需求差但制造业需求正增长,物价上涨;双胶价格下跌让利钢厂,4 - 5月利润显著提升;电炉成本高利润低预计减产,低位库存将推动价格和利润上涨 [15][16][18][19] 5. **水泥行业** - **核心观点**:协会推动供给侧改革,有望提升标的配置性价比,企业有底线思维确保微盈利,当前有不利因素但股价安全边际强 [1][21][25][26] - **论据**:协会要求企业按设计产能生产,若政策落地2026年1月1日产能将下降;今年企业避免激烈价格战,6月需求下滑但错峰生产拉升价格;面临需求淡季、价格承压和错峰执行力度不强等问题,股价已反映负面因素 [21][22][25][26] 6. **工业硅市场** - **核心观点**:结构性过剩矛盾深化,短期期货价格可能震荡下行,长期可关注合盛硅业 [28] - **论据**:上半年产量同比有变化,开工率下滑,库存压力大,需求疲软,价格先下行后反弹;合盛硅业核心资产有优化可能,材料环节向好 [28][29] 7. **生猪行业** - **核心观点**:政策执行良好,生猪价格7 - 8月先涨后跌,行政去产能模式下周期波动减弱、盈利性增强,推荐牧原和温氏 [3][39][40][42][43] - **论据**:发改委和农业农村厅提出要求,头部猪企落实情况好;6月猪价先跌后涨,1 - 2月新生子数据决定7 - 8月供应;能繁母猪存栏量调减,出栏均重降低,总计去化9% - 10%;牧原和温氏成本最低 [36][38][39][40][42][43] 8. **焦煤市场** - **核心观点**:处于下行周期,供过于求但绝对价格较高,企业盈利尚可,市场对政策演变预期不明朗 [47][49] - **论据**:过去几年价格中枢下降,今年仍供过于求,绝对价格每吨600元以上;上市公司尤其是国企盈利状况好,如中国石化、中国神华;传统行业再次大规模改革概率不大,煤炭行业受政策影响待观察 [47][48][49]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市场整体状态**:当前市场区间震荡,基本面有压力,国家重视资本市场,总量需求政策有定力,配置方向集中在全球科技股、科技军工、红利类资产和国央企 [8] 2. **工业硅市场数据**:上半年国内总产量接近200万吨,同比增长20%但下降15%,全社会库存接近100万吨 [28] 3. **生猪价格数据**:2025年6月前十天猪价下跌0.5元,后20天上涨,截至目前均价15.31元/公斤,预计7 - 8月先涨后跌,最高点16.3元/公斤左右 [40][41] 4. **焦煤价格数据**:过去几年现货年度中枢价格分别为去年870元、前年970元,2022年最高点1270元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