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

搜索文档
财经观察:英王室选“武汉制造”,中国汽车如何讲好精品故事
环球时报· 2025-08-21 06:38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杨沙沙】 编者的话: "中国莲花在白金汉宫盛开。"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选中国产电动汽车当座驾 的消息日前引发关注。对于英国王室,国际媒体常用的标签就是"奢华"和"高端",从宫殿城堡到皇冠服饰莫不如此。 素来推崇环保理念的查尔斯选择武汉制造的莲花电动汽车,凸显中国产电动汽车的世界地位。借助高性价比、高颜值 设计以及智能化技术等因素,中国汽车品牌正重新定义"精品"与"奢华"。香港《南华早报》曾报道称,奢侈品长期以 来是由西方来定义的,但新的趋势也在出现。无论汽车,还是珠宝、服装,依托巨大的生产能力与市场,中国品牌逐 渐在国际舞台上获得更多话语权。《环球时报》财经观察以"Chinaxury"(China+Luxury)为标签,关注目前在国际上 重新定义中国品牌的行业企业,报道他们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本期我们从汽车开始,关注中式精品(Chinaxury)的发 展之路。 " 查尔斯拒绝特斯拉,购买武汉制造莲花 " 美国《野兽日报》网站以《国王查尔斯三世拒绝特斯拉,从中国武汉购买电动汽车》为题报道称,一年前,如果查尔 斯国王订购了一辆最先进的电动汽车,很多人认为他会选择特斯拉。但如今,英国国王选择了在中 ...
摩根士丹利:Robotaxi迎来“iPhone时刻”,现在购买带方向盘的汽车,无异于在2006年选择“黑莓”
36氪· 2025-08-20 17:34
分析师表示,超大规模资本投资正在加速推动这一技术的成熟。包括特斯拉、谷歌Waymo等科技巨头以及 传统汽车制造商都在大幅增加对自动驾驶技术的投资,形成了激烈的技术竞争态势。 地缘政治因素也在推动各国加速发展自主的自动驾驶技术能力。各国政府都将自动驾驶技术视为未来交通 和科技竞争力的关键领域,纷纷出台支持政策。 聚焦头部车企 自动驾驶出租车技术正迎来历史性突破,摩根士丹利最新研究认为,在生成式人工智能、超大规模资本竞 争以及地缘政治竞争的推动下,经历十多年的起伏后,自动驾驶出租车终于准备好进入商业化时代。 据追风交易台,摩根士丹利分析师Adam Jonas领导的团队在其最新全球汽车观察报告中表示,这一技术突 破可能对传统汽车市场产生颠覆性影响,购买带方向盘的汽车可能很快就像2006年购买黑莓手机一样过 时。 技术突破推动商业化进程加速 摩根士丹利认为,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自动驾驶技术带来了质的飞跃。报告指出,当前的技 术进步使得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终于具备了大规模商业化的条件,这标志着该技术迎来了类似iPhone在 2007年带来的变革性时刻。 | Japan | | | 2026e EPS | | | ...
美国怎么也没想到,为中国挖的陷阱竟然困住了自己
搜狐财经· 2025-08-20 15:07
二战结束后,美国凭借着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迅速成为全球的超级大国,领先其他国家几条街。然而,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势头迅猛,按购买力平价计 算,早已超过美国。这一变化让美国感到不安,觉得自己原本的霸主地位开始动摇。 自2018年起,美国便开始发动贸易战,针对中国商品加征高额关税,声称此举是为了保护本土产业,减少贸易逆差。当时美国政府充满信心,认为通过加关 税可以迫使中国做出让步,甚至将一些制造业带回美国。然而,事情的发展并不像他们预期的那样顺利。关税政策实施后,美国消费者成了最大的受害者, 购买中国商品的成本大幅增加。研究数据显示,每年美国因关税多支出几百亿美元,平均每个家庭的开销增加了1000多美元。与此同时,许多美国企业也受 到影响,供应链被打乱,成本飙升,迫使公司提高产品价格,最终将成本转嫁给了消费者。 在地缘政治方面,美国也不断通过军事和外交手段对中国进行围堵。自2019年起,美国加大对台湾的军售力度,向台湾出售F-16战机和导弹,试图加强在印 太地区的战略布局。然而,中国并未坐视不理,反而提升了自己的海军力量,辽宁舰、山东舰等航母常态化巡航,形成了与美国航母舰队的对抗局面。南海 的岛礁建设也被中国稳固 ...
摩根斯坦利&瑞银:小米二季报解读,汽车业务高毛利率弥补手机疲软,下半年关键看北京第二工厂产能爬坡48/64
美股IPO· 2025-08-20 12:29
核心观点 - 电动汽车业务成为小米本季度最大亮点,高端车型组合带来的利润率提升超出市场预期,电动车交付将成为下半年股价的关键驱动因素 [1][5][7][11][13] - 公司2025年第二季度业绩超出预期,调整后净利润达到108.3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5.4%,创历史最高季度利润 [3] - 多元化业务组合驱动营收增长,AIoT和电动车业务出色增长有效抵消智能手机业务疲软 [15] - 公司整体毛利率达到22.5%,同比提升1.8个百分点,但各业务板块盈利能力分化明显 [8] 电动汽车业务 - 电动车业务毛利率达到26.4%,环比大幅提升3.3个百分点,显示出良好的盈利前景 [8] - 平均售价环比增长6.4%至25.4万元人民币,主要得益于SU7 Ultra和YU7高端车型的贡献 [11] - SU7 Ultra和YU7高端车型6月份分别交付2253辆和2212辆,7月份分别达到2506辆和5859辆 [11] - 瑞银维持2026年72万辆的交付预期,假设第二阶段工厂全年满负荷运转 [7][14] - 摩根士丹利认为电动车交付量将成为下半年股价的关键驱动因素,目标价62港元,较当前股价有18%上涨空间 [1][5][13] 财务表现 - 公司二季度总营收达到1159.5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环比增长4%,超出摩根士丹利预期3% [15] - 调整后净利润达到108.3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5.4%,创历史最高季度利润 [3] - 公司整体毛利率达到22.5%,同比提升1.8个百分点,但环比下降0.3个百分点 [8] - 电动车业务营收21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超过2倍,比预估高出6% [15] - AIoT业务营收387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增长45%,比预期高出18% [15] 智能手机业务 - 智能手机业务营收45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比预期低8% [15] - 智能手机业务毛利率11.5%,同比和环比分别下降0.7和0.9个百分点,反映出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 [10] - 摩根士丹利预计智能手机业务的毛利率将在第三季度触底,并在第四季度出现反转 [15] AIoT业务 - AIoT业务毛利率为22.5%,同比提升2.8个百分点,但环比下降2.7个百分点 [9] - AIoT业务营收387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增长45%,比预期高出18% [15] 互联网服务 - 互联网服务营收9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但比预期低5% [16] - 海外互联网服务营收达到3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6%,占互联网服务总营收的32.9%,创历史新高 [16] - 广告营收同比增长14.6%,显示出变现能力的持续提升 [16] - MIUI月活跃用户数达到7.31亿,同比增长8%,其中海外用户5.46亿,同比增长7% [16] 市场表现与展望 - 今年迄今为止,小米股价涨幅已超50% [7] - 公司多元化战略的有效性得到证明,电动车业务的快速发展正在为公司打开新的增长空间 [17] - 随着产能的进一步释放和交付量的提升,小米有望在新能源汽车这一高增长赛道中占据重要地位 [17]
小米二季报解读:汽车业务高毛利率弥补手机疲软,下半年关键看北京第二工厂产能爬坡
华尔街见闻· 2025-08-20 08:44
业务表现与增长驱动 - 公司二季度总营收达到1159.5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环比增长4%,超出预期3% [9] - AIoT业务营收38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5%,比预期高出18% [9] - 电动车业务营收21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超过2倍,比预估高出6% [9] - 智能手机业务营收45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比预期低8% [9] - 互联网服务营收9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但比预期低5% [10] 盈利能力与板块分化 - 公司整体毛利率达到22.5%,同比提升1.8个百分点,但环比下降0.3个百分点 [6] - 电动车业务毛利率达到26.4%,环比大幅提升3.3个百分点 [6] - AIoT业务毛利率为22.5%,同比提升2.8个百分点,但环比下降2.7个百分点 [6] - 智能手机业务毛利率11.5%,同比和环比分别下降0.7和0.9个百分点 [7] 电动车业务亮点 - 电动车平均售价环比增长6.4%至25.4万元人民币,主要得益于SU7 Ultra和YU7高端车型贡献 [8] - SU7 Ultra和YU7车型6月份分别交付2253辆和2212辆,7月份分别达到2506辆和5859辆 [8] - 电动车交付量将成为下半年股价关键驱动因素,高端车型组合利润率提升超出市场预期 [8][11] - 瑞银维持2026年72万辆交付预期,需第四季度末产能稳定在足够水平 [8][11] 用户与市场表现 - MIUI月活跃用户数达到7.31亿,同比增长8%,其中海外用户5.46亿,同比增长7% [10] - 海外互联网服务营收达到3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6%,占互联网服务总营收32.9% [10] - 广告营收同比增长14.6%,显示变现能力持续提升 [10] - 公司股价今年迄今为止涨幅已超50% [5] 战略与产能展望 - 电动车业务爆发式增长有效弥补智能手机业务放缓 [2] - 下半年北京第二工厂产能爬坡将成为股价催化剂 [2] - 智能手机业务毛利率预计第三季度触底,第四季度出现反转 [9] - 公司多元化战略有效性得到证明,电动车业务打开新增长空间 [10]
多地暂停汽车置换更新补贴,银行严管信用卡资金入市 | 财经日日评
吴晓波频道· 2025-08-20 08:29
中国电车产业链海外投资 - 中国电车供应链企业去年海外投资约160亿美元,首次超过国内150亿美元的投资额,打破了此前80%投资集中在国内的格局 [2] - 约四分之三的海外投资来自动力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将海外扩张列为"第一优先级",比亚迪在巴西和泰国建有工厂并计划在土耳其和印度尼西亚建设新设施,奇瑞汽车承诺投资10亿美元在土耳其建立电动汽车工厂 [2] - 海外市场拓展是中国新能源车产业链的必经之路,国内新能源车渗透率已较高,行业增速放缓竞争加剧,海外市场更广阔且单车利润率更高,同时可减少关税和产品准入风险 [2] - 海外建厂面临从零开始的困难,施工效率低且需应对严格的环境和劳工审核,融入全球产业链是全新挑战 [3] 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政策 - 青海省、贵州省、内蒙古自治区等多地暂停汽车置换更新补贴,部分地方政府还暂停汽车报废更新政策,但并非终止而是因系统升级或补贴资金耗尽 [4] - 湖南、河南、安徽等省份多个地区此前已暂停补贴政策,重庆、许昌、惠州、沈阳等地上半年就已暂停,甘肃、广西、重庆等地近期已重启补贴采用"先领先得"机制 [4] - 补贴暂停主要因地方政府低估政策带动的增量需求导致补贴资金提前耗尽,随着后续资金下发政策将陆续恢复 [4] - 上半年出现"零公里二手车"等骗补现象,重新放开补贴的地区增加了限制措施填补漏洞 [5] 上海"AI+制造"发展方案 - 上海发布《上海市加快推动"AI+制造"发展的实施方案》,目标推动3000家制造业企业实现智能化应用,打造10个行业标杆模型,形成100个标杆智能产品,推广100个示范应用场景,建设10个左右示范工厂 [6] - 方案提出发展5家左右综合集成服务商,培育专业服务商,加快形成制造业智能化发展生态,通过三年努力在语料、模型、平台、场景等领域形成创新成果 [6] - 方案落地实操性加强,重点发力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业的规模化应用,细分到汽车、船舶、医药制造等行业,推出算力券、语料券补贴降低企业智能化改造成本 [6] - 设立量化目标和示范工厂等可视化成果吸引更多企业进场完善产业生态,加快应用落地有望赢得技术革新定价权 [7] 外卖配送问题 - "外卖大战配送慢"登上热搜,近一周内相关吐槽帖超90篇,京东、美团、淘宝闪购均有配送时间超一小时、订单超时、无骑手接单等问题 [8] - 外卖平台骑手数量普遍增长,饿了么骑手月活增长181%其中众包骑手增长236%,8月7日骑手数量达去年3.5倍,京东与超15万名全职骑手直签劳动合同 [8] - 补贴大战期间订单量激增但配送体系未同步扩容折损履约体验,实际新增运力有限因骑手多平台接单 [8] - 仅靠补贴刺激的销量增长存在品控、售后等服务难以跟上问题,补贴退坡后新骑手流失或加剧履约压力 [9] 美股二季度业绩 - 美股二季度财报季接近尾声,92%的标普500成分股公司公布业绩,每股盈利同比增长11%远高于4%的普遍预期,60%的公司每股盈利超预期 [10] - 创下自2021年第三季度以来最好财报季表现,美国企业在关税压力下的利润率表现好于预期,海外公司更多承担关税上涨压力且美元贬值有助于出口业务 [10] - 科技公司利用AI应用创造更多利润,头部科技企业盈利增长拉高标普500整体表现,房地产、能源等行业表现相对偏弱 [11] 软银投资英特尔 - 软银签署协议以每股23美元价格对英特尔进行20亿美元投资,建立在加速获取支持数字化转型、云计算和下一代基础设施的先进技术的长期愿景上 [12] - 英特尔二季度营收129亿美元同比基本持平但净亏损约29亿美元,正在实施缩减约15%员工总数的计划,年底全球员工总数将降至约75000人 [12] - 英特尔在芯片设计商和代工生产商身份间摇摆导致两项业务竞争均落入下风,AI芯片研发与尖端芯片代工被作为发展重点方向但全面落后且持续亏损 [12] - 美国政府正考虑收购英特尔10%股份,软银投资可能不单纯基于商业考虑 [13] 信用卡资金流入股市监管 - A股市场活跃度提升单日成交额多次突破万亿元,银行密集发布风险提示严禁信用卡资金流入股市 [14] - 民生银行将信用卡预借现金转账业务纳入资金受控金额管理,自去年10月以来已有数十家银行发布类似声明包括国有大行、股份行及地方性银行 [14] - 浙江萧山农商行去年因资金被挪用于股市等原因被罚款450万元,监管旨在保护借贷人和银行并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14] - 2015年借贷资金违规进入股市引发市场踩踏式下跌,及早堵住漏洞从严监管是保护投资者之举 [15] A股市场表现 - 8月19日两市冲高回落,沪指跌0.02%报3727.29点,深成指跌0.12%报11821.63点,创指跌0.17%报2601.74点,成交额2.59万亿较上个交易日缩量1758亿 [16] - 市场热点杂乱个股涨多跌少,超2900只个股上涨,AI硬件股和机器人概念股强势,华为概念股一度冲高,军工、保险、证券、游戏等板块跌幅居前 [16] - AI和机器人板块作为今年科技热点激发市场想象力,消费板块领涨但房地产板块表现平平,板块轮动行情有望延续 [16] - 行情持续度和上涨速度往往成反比,本轮阶梯式上涨特征是行情能较长时间延续的重要因素 [17]
美股收盘:纳指跌1.4% 英特尔逆势收涨近7%
金融界· 2025-08-20 04:18
美股指数表现 - 道指微涨 [1] - 标普500指数下跌0.58% [1] - 纳指下跌1.46% [1] 科技股表现 - 英特尔股价上涨6.97% [1] - 英伟达股价下跌超过3% [1] - Meta Platforms股价下跌2% [1] 中概股表现 -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下跌0.9% [1] - 蔚来汽车股价上涨4% [1] - 小鹏汽车股价上涨4% [1]
国家税务总局:以税收公平助力反“内卷”
中国经营报· 2025-08-20 00:30
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表示,"新三样"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兴产业,企业主体应将 精力放在技术创新与市场开拓上,而非在税收合规上"打歪主意"。"产业越是火热,越要守住底线。" 在市场看来,严肃查处"新三样"领域骗享税费优惠等违法行为,让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红利"流向真正 专注于技术创新、品质提升的企业,推动税收成本内部化,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是落实统一大市场 建设"五统一、一开放"的基本要求,遏制无序"内卷"竞争、维护市场公平、促进"新三样"行业长期健康 发展的关键一招,有助于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近年来,通过一系列税费优惠政策,"新三样"(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领域经营主体得到快速 发展。然而,随着政策实施效果的逐渐显现,违规骗享税费优惠甚至肆意偷税骗税的现象也日益增多。 近日,国家税务总局曝光了"新三样"领域2起偷骗税案件,这是税务部门首次对该领域的违法案件进行 披露。 从披露情况看,有些经营主体将"节省"的成本用于降低价格,搞"内卷式"竞争,这加剧了产能过剩,损 害了合法合规经营企业的权益,扰乱了公平竞争秩序。 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推动市场竞争秩序持续 ...
小米2027年进军欧洲汽车市场,手机年出货量目标2亿台
新浪科技· 2025-08-19 23:39
财务业绩 - 2025年第二季度总收入达1160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30.5% [1] - 净利润119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34.2% [1] - 经调整净利润108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75.4% [1] 汽车业务表现 - 第二季度交付新车81302辆 较去年同期增长197.7% [1][6][7] - 电动汽车业务收入213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33.9% [1][4][5] - 汽车业务经营亏损收窄至3亿元人民币 预计下半年实现单月或单季度盈利 [1] - 累计交付量超过30万台 [3] - YU7系列上市18小时锁单量超过24万台 [8] 战略规划 - 计划2027年正式进入欧洲电动汽车市场 [1] - 手机业务目标未来三到五年跻身全球年出货量2亿台行列 [1] - 2025年全年整体收入预计增长30%以上 [2] 业务运营 - 中国大陆92个城市开业335家汽车销售门店 包括交付中心、销售服务中心和体验店 [8] - 公司坚决不打价格战、不参与家电行业的内卷竞争 [2]
荣鼎集团:2024年中国电动汽车供应链海外投资额首次超过国内
新华财经· 2025-08-19 22:20
投资趋势转变 - 2024年中国企业对电动汽车供应链的海外投资额达160亿美元首次超过国内投资额150亿美元实现历史性转变 [1] - 此前多年中国电动汽车供应链约80%的投资用于国内市场 [1] - 国内投资从2014年不到50亿美元增至2017-2019年年均390亿美元 2020年降至250亿美元 2021-2022年飙升至年均920亿美元 2023年降至410亿美元 [1] 投资结构分析 - 海外投资中电池领域占比达74% 电池制造商成为海外扩张先行者 [4] - 2018年宁德时代在德国建设20亿美元电池工厂标志首次重大出海 远景动力和国轩高科随后跟进布局 [4] - 汽车制造商近期才开始重视海外本地化生产 比亚迪2023年宣布在匈牙利建设45亿美元乘用车工厂 [4] 产能分布现状 - 截至2024年国内电池总产能4647吉瓦时 海外电池产能仅707吉瓦时 [5] - 国内电动汽车总产能2800万辆 海外产能仅400万辆 整车制造重心仍在国内市场 [5] - 欧盟等市场提高准入门槛推动海外整车组装业务快速扩张 [5] 海外运营挑战 - 海外项目成本更高建设周期更长 国内电池工厂建设需3-12个月 海外工厂需10-24个月且前期筹备可能超两年 [4] - 面临更高监管和政治风险 已宣布海外制造投资项目中仅四分之一完工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