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力
icon
搜索文档
跨省跨区电力现货结算迈向全国一体化
环球网· 2025-11-19 13:22
"180万千瓦清洁电力跨越2000公里精准驰援,4230万千瓦时电能实时注入浙沪电网。"——不久前,国 家电网与南方电网首次实现的跨经营区电力现货交易,标志着我国电力资源跨省跨区优化配置迈入"现 货时代"。 从政策制度破冰到技术平台联通,从区域试点探索到全国范围协同,电力现货结算正以标准化、市场 化、高效化的转型,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打通关键堵点。 政策破解市场分割顽疾 长期以来,国家电网与南方电网两大经营区因规则差异和技术壁垒,跨区电力互济多依赖计划调度和应 急调度,"一线一议""一事一议"的模式难以适应新型电力系统发展需求。 "2025年底前基本实现电力现货市场全覆盖,全面开展连续结算运行。"2025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全面加快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工作的通知》,为跨省跨区现货结算划定清晰路 线图。通知明确要求,湖北、浙江等省份按期转入正式运行,16个省份启动连续结算试运行,南方区域 现货市场同步启动连续结算,京津冀电力市场创造条件开展模拟试运行。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 能源局出台了《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方案》进一步破解制度壁垒,明确建立跨电网交易结 算的"软联通" ...
碳酸锂期货主力合约突破10万元!新能源ETF基金(516850)上涨0.83%,容百科技涨超7%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9 12:59
(责任编辑:董萍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 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 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相关产品: 新能源ETF基金(516850)及其联接基金(017571/017572)聚焦新能源赛道,重点布局电池、光 伏、电力板块,其跟踪指数"反内卷"权重含量高达45.18%,便于投资者精准全面把握新能源板块热点机 会。 每日经济新闻 2025年11月19日,新能源ETF基金(516850)上涨0.83%,持仓股容百科技涨超7%,尚太科技涨超 6%,川能动力涨超5%。 消息面,11月19日,碳酸锂期货主力合约突破100000元/吨,为2024年6月以来首次,日内涨近 6%。 国金证券认为,当前碳酸锂产业链的核心机会在需求端而非供给端。一方面,前几年碳酸锂价格单 边下跌,使得行业资本开支收缩,企业对扩产态度谨慎,供给端难有大幅增量;另一方面,需求端的爆 发具有非线性特点,预计明年储能领域需求能增长到与动力电池相当的数量级,其潜在增速 ...
全球缺电带来新一轮投资机遇 机构建议关注四大方向
中证网· 2025-11-19 11:47
全球缺电周期与电力投资趋势 - 全球已出现五轮缺电周期,每轮缺电阶段电力及电网相关投资增速均明显抬升 [1] - 当前全球电力供应紧张加剧,由美国AI数据中心用电激增、欧洲能源转型阵痛及新兴市场工业化加速共同推动 [1] - 新一轮缺电周期到来,电力投资有望迎来高速增长阶段 [1] 中国电力产业优势与机遇 - 中国电力系统存在一定冗余量,能源价格和制造业产能优势在全球缺电背景下凸显 [1] - 中国正成为全球电力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为国内相关产业链企业带来巨大发展机遇 [1] 重点投资方向 - 电力系统建设和完善带来的设备需求增长,包括储能、电力设备、光伏等 [1] - 受益于电力系统建设的上游资源品,如铜、铝等 [1] - 因新能源需求上升而紧缺的相关原材料 [1] - 因电价上涨而积极转型的企业,如加密矿场 [1] 相关ETF市场表现 - 电池ETF(159755)连续3个交易日持续获净买入累计超9亿元,最新规模达158.86亿元,是全市场唯一百亿级电池主题指数基金 [2] - 稀有金属ETF(159608)连续3个交易日获资金净买入,在同类4只ETF中净买入最多,最新规模超8亿元 [2] - 中证稀有金属主题指数前五大行业权重分别为稀土(17.8%)、锂(16.0%)、铜(10.0%)、其他小金属(9.3%)和钴(8.0%) [2] 行业长期展望与新周期起点 - 电力设备新能源行业历经三年产能消化,在需求超预期背景下正站在新周期的起点之上 [3] - “十五五”期间全球新能源新增装机规模预计再上台阶,将对电力系统产生革命性改变 [3] - 高比例风光接入将催生海量储能和容量需求,全球电网尤其是欧美电网将继续加大投入 [3] - 调节成本和电网改造成本将推动用电价格提升,打开户储、工商储长期需求空间,AI推动全球用电量增速提升 [3] - 行业改变的基本面预计将在2026年陆续兑现 [3]
湘黔等5项电力灵活互济工程获得核准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1-19 11:42
项目核准与投资 - 渝黔、湘粤、湘黔、闽赣、皖鄂等5项电力灵活互济工程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批复[1] - 5项工程总投资244亿元,其中国家电网投资184亿元、南方电网投资60亿元[1] - 共新建5座容量为300万千瓦的柔直换流站,线路长度达到1227公里[1] 建设安排与牵头方 - 涉及跨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经营区的3项工程中,渝黔、湘粤工程由国家电网牵头,湘黔工程由南方电网牵头[1] - 工程计划2027年迎峰度夏前投产[1] 项目效益与能力提升 - 工程建成后可增加1500万千瓦省间双向送电能力[1] - 将提升紧急事故支援能力和调度运行灵活性,降低运行风险,保障经济社会和民生用电需求[1] 区域互补特性案例 - 湖南省夏季是电力负荷高峰期,贵州省电力负荷呈现"冬高夏低"特点,二者存在较强时空互补特性[1] - 通过湘黔工程可实现错峰互济,增强电力保供和新能源消纳能力[1]
华电国际最新人事调整
中国能源报· 2025-11-19 11:32
人事任命 - 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于11月18日通过民主方式选举祝月光为公司第十届董事会职工董事 [1] - 祝月光职工董事的任期自2025年11月18日起至第十届董事会任期届满之日止 [1] 新任职工董事背景 - 祝月光生于1976年8月 拥有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学专业经济学硕士学位 是中国国籍的正高级会计师和正高级经济师 [4] - 祝月光现任公司职工董事 副总经理和工会主席 曾在华电集团公司和华电江苏能源有限公司任职 [4] - 祝月光在经营管理 资本运作 财务管理 法律合规等领域拥有22年工作经验 [4]
储能政策密集落地!绿色能源ETF(562010)摸高0.88%!机构:新型储能或迎加速发展期
新浪基金· 2025-11-19 10:29
11月19日,全市场唯一一只跟踪绿色能源指数的绿色能源ETF(562010)盘中表现平稳,场内价格盘中 摸高0.88%,现涨0.1%。 成份股方面,赣锋锂业、天齐锂业和中矿资源表现强势,涨幅分别为3.52%、3.42%和3.11%。另一方 面,天合光能、晶科能源和晶盛机电走势较弱,跌幅分别达到2.22%、1.43%和1.28%。 消息面上,国家发改委、能源局于11月16日印发《关于促进新能源消纳和调控的指导意见》,首次明确 将新型储能纳入容量电价机制适用范围。此外,隆基绿能宣布收购苏州精控能源进军储能行业,进一步 拓展业务布局。 值得关注的是,11月14日,2025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大会在山东枣庄召开,聚焦锂电产业集群化发展, 数据显示中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全球占比超40%,产业创新持续加速。 展望后市,浙商证券指出,看好绿色能源方向潜力,逻辑在于:①内外需求共振,储能需求进入景气上 行期;②提效+降本齐头并进,看好光伏产业反内卷政策利好和新技术迭代;③出海空间广阔,行业利 润增量空间打开。 【聚焦绿色能源,"碳"寻时代趋势】绿色能源ETF(562010)被动跟踪绿色能源指数,按照申万二级行 业口径,电池、光伏 ...
龙源电力11月18日获融资买入133.24万元,融资余额6314.84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1-19 10:28
近期市场交易与融资数据 - 11月18日公司股价下跌0.12%,成交额为4832.80万元 [1] - 当日融资买入133.24万元,融资偿还382.08万元,融资净卖出248.84万元 [1] - 截至11月18日,融资融券余额合计6349.91万元,其中融资余额6314.84万元,占流通市值的0.07%,处于近一年20%分位低位水平 [1] - 融券余量2.04万股,融券余额35.07万元,处于近一年60%分位较高水平 [1] 公司基本概况与财务表现 -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电力产品99.22%,其他收入0.78% [2] - 2025年1-9月实现营业收入222.21亿元,同比减少15.67% [2] - 2025年1-9月归母净利润为43.93亿元,同比减少19.76%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59.78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47.46亿元 [3] 股东结构变动 - 截至9月30日股东户数为3.42万,较上期减少16.42%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五大流通股东,持股305.39万股,较上期减少81.99万股 [3] -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为第七大流通股东,持股269.01万股,数量不变 [3] - 易方达沪深300ETF和华夏沪深300ETF为第九、十大流通股东,持股分别减少7.82万股和2.35万股 [3] - 交银国企改革灵活配置混合A和嘉实沪深300ETF退出十大流通股东之列 [3]
非二气体减排成控温关键,COP30中国角边会展示中企解决方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9 10:13
边会上,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和国际合作中心首席科学家徐华清介绍了中国"双碳"政策及非二温室气 体管控进展。徐华清指出,近年来,中国在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管控持续加强,在治理重点领域进展显 著,创新完善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等多渠道经济激励政策。面向新一轮NDC目标,仍需加强 排放情景、减排成本效益分析等研究支撑,加大对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战略目标及减排 路线图、成本效应等重大问题研究,不断深化中国本世纪中叶低温室气体排放发展战略,不断清晰非二 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在中国2060年前碳中和战略中的定位与作用。 "中国宣布将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纳入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NDC),完成这一目标,需要中国自 身付出艰苦努力,也需要有利和开放的国际环境。"当地时间11月15日,生态环境部气候司副司长逯世 泽在巴西贝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30次缔约方大会(COP30)中国角"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 协同治理"主题边会上表示。 今年9月,我国宣布了2035年NDC目标,要求到2035年中国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 7%-10%,力争做得更好。逯世泽指出,有效控制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是全球应 ...
投运,新突破!能源“大动脉”再添“多重保险” 筑牢经济发展“硬实力”
央视网· 2025-11-19 10:09
海门站天然气余压发电项目 - 我国首个高压天然气长输管道余压发电项目在江苏南通正式投入运营,标志着长输管道能源综合利用领域取得突破[1] - 项目通过回收管道输送天然气的余压,将压力势能转化为机械能并带动膨胀发电机组发出清洁电力[1] - 新工艺每年可发电约300万千瓦时,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超2000吨,实现了资源节约与环保效益的双重提升[2] - 项目采用自主研发的核心设备,创新应用可调节导流技术与3D打印叶轮,成功解决高压力、小流量等技术难题[2] - 新设备与站场原有调压系统并联运行,提供不间断供气的双重保障,确保安全稳定用气[2] - 在采用天然气自复温方案条件下,我国高压天然气长输管道余压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达到4.2万千瓦[4] - 公司计划在长三角地区典型分输站逐步推广兆瓦级国产化余压发电装备,持续推进绿色低碳技术集成应用[2] “陕电入皖”特高压输电工程 - 我国“西电东送”重要工程陕西至安徽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安徽段于11月18日全线贯通[4][5] - 工程安徽段在安徽境内全长323公里,共建设672基铁塔,安徽段贯通后整个工程完成进度超过八成[6] - “陕电入皖”工程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的重要跨省跨区输电通道,线路全长1055公里,起于陕西延安,止于安徽合肥[7] - 工程总投资205亿元,预计2026年6月底前全面投运,投运后每年可向安徽输送电量超过360亿千瓦时[7] - 每年输送的电量中一半以上为新能源电量,有助于优化区域能源结构[7]
碳捕集 电厂添了新利器
人民日报· 2025-11-19 10:03
碳捕集有"超级车间"——全球首台"二塔合一"复合式吸收塔。 传统碳捕集工艺中,脱硫后的烟气需要先进入预洗塔降温"洗澡",去除水分、残留石膏、粉煤灰及少量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再进入吸收塔,让二氧化碳被吸收溶剂捕获,两座塔独立运行,烟气输送路线 长、阻力大。 为突破这一瓶颈,项目创新采用复合式吸收塔"二塔合一"设计,将烟气预洗涤与碳捕集环节深度集成到 一个"超级车间",并通过中间循环冷却等多种节能技术,实现热量利用最大化,节能效果显著。 甘肃庆阳,华能正宁电厂2台100万千瓦燃煤发电机组"火力"全开,保障冬季能源供应。"2台机组满负荷 运行一天,可发4800万千瓦时电,能满足数百万户家庭一天的用电需求,绝大部分电量将通过特高压送 往山东。"电厂厂长张延伟说。 牛红伟解释道,这台压缩机有8个压缩缸,一步步给二氧化碳加压,填补了国内超临界压缩装备的空 白。总重量与传统单轴压缩机相比减少20%,效率提升10%,每压缩1吨二氧化碳可节约10千瓦时电, 为捕集后的二氧化碳大规模管道输送与封存提供设备支撑。 机组一旁,一位超级"碳捕手"正忙碌工作,助力煤电在顶峰保供的同时,更加清洁低碳,二氧化碳捕集 率超90%。这是今年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