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

搜索文档
政策持续优化,Robotaxi商业化落地加速
2025-06-06 10:37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Robotaxi、无人物流 - **公司**:特斯拉、百度、小马智行、文远知行、博特利、耐世特、德赛西威、经纬恒润、中原智信、云内动力、新时达、白犀牛、广汽集团、北汽蓝谷、东风科技、速腾光电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美国市场商业化进展**:美国对Robotaxi商业化落地态度开放,2024年12月发布全球首个针对Robotaxi法规框架草案,各州积极推进自动驾驶立法,部分州允许特定级别自动驾驶车辆一定条件下不配置安全员,2023年领先企业取得旧金山全天候商用无人驾驶运营牌照[2] - **国内市场商业化进展**:2025年被定义为Robotaxi商业化元年,政策端高级别自动驾驶法案完善,开展车路云一体化试点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技术端持续研发投入,L2+级别辅助驾驶成本下降,如小马智行第七代RoboTaxi降本60% - 70% [1][4] - **特斯拉代表性进展**:拥有庞大车队,通过运营提升无人驾驶功能使用率,加速数据采集和模型优化;创新商业化运营靠软件和服务盈利,改变合作局面控制成本;今年6月将在德州奥斯汀部署10 - 12辆无安全员测试车,目标几个月内测试车辆达1000台,2026年运营车辆达11万辆[5][6] - **百度发展情况**:已在国内11个城市落地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开展车内无人示范运营;2025年第一季度提供全球出行服务超1140万次,同比增长约75%;技术渗透至国内36个城市及多种应用场景[7] - **小马智行和文远知行动态**:小马智行进入量产元年,年底计划部署约1000辆车,与Uber合作在中东测试;文远知行车队进入三大洲十座城市,获Uber追加1亿美元投资,在阿布扎比开启纯无人化运营,未来五年计划拓展至15座新城市[8] - **其他企业布局合作**:海外特斯拉与Uber、WeRide探索商业化;国内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百度萝卜快跑推进业务,广汽集团、北汽蓝谷、东风科技有相应布局,如北汽蓝谷与小马智行合作车型预计八九月份量产[9] - **无人物流企业参与情况**:中原智信开发室外重载AGV车辆,云内动力携手开发无人物流产品,新时达是国内最大L4级别无人配送车厂商,白犀牛专注中短途运输和商超配送[10][11] - **相关企业优势及前景**:博特利是线控制动领域龙头,在R4级别自动驾驶有优势;耐世特是线控转向领域重要参与者,将受益于高级别自动驾驶发展;德赛西威和经纬恒润是域控制器市场龙头,将受益于单车SP提升[12][13][14] - **激光雷达重要性**:高级别自动驾驶对激光雷达有需求,速腾光电等制造商放量增长将带动业绩弹性,为汽车板块提供投资机会[16]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无人物流企业通过硬件降本、技术迭代和政策支持推动L3级别以上自动驾驶布局,实现从技术到落地完整闭环,加速行业发展[11] - 政策推动Robotaxi商业化落地将带来上游环节投资机会,需关注相关企业动态[17]
创业板指重返60日线,指数仍可看高一线?
第一财经· 2025-06-06 10:23
市场开盘表现 - 上证指数开盘报3384.29点,涨0.01% [2] - 深成指开盘报10205.52点,涨0.02% [2] - 创业板指开盘报2047.87点,跌0.04% [2] - 新能源车、小金属、半导体、中航系概念股走强 [2] - 一号文件、宠物经济、CPO、数字货币、机器人题材走弱 [2] 嘉宾观点 东方证券赖文靓 - 下半年市场预计呈现板块轮动上涨格局,当前点位具备较好布局价值 [3] - 短期需监测市场冲关后量能持续性,若成交有效放大并站稳关键水平,有望突破3400点 [3] - 6月财报真空期科技板块值得重点布局,后续财报季市场关注点将重回基本面业绩驱动 [3] 海顺证券黄俊 - 6月市场仍处于反弹进程中,存在上攻3400点关键关口的可能 [3] - 后续操作需精准把握市场节奏,聚焦特定领域逢低布局并关注轮动特征 [3] 金元证券徐传豹 - 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市场主要投资主线板块 [4] - 外部环境显现积极缓和迹象,创业板核心权重股走强将提振创业板指数 [4] 券商观点 中信建投 - L4智驾产业化落地成为明确产业趋势,机器人板块(科技成长)、整车新车周期是汽车板块投资主线 [7] - 乘用车板块终端销量数据平淡,车企加大促销力度,业绩预期及新车预期成核心支撑 [7] - 特斯拉6月推出付费全自动驾驶服务,小马智行、文远与Uber扩大合作,Robotaxi服务落地加速 [7] 银河证券 - 全国层面绿电直连政策落地,有助于满足终端用户绿电消费需求并降低用电成本 [8][9] - 绿电直连拓宽新能源消纳方式,建议把握新能源发电拐点性机会 [8][9]
数据驱动的智驾十年:特斯拉、Momenta合流闯进Robotaxi卫冕之战
新浪财经· 2025-06-05 20:17
行业监管与正名运动 - 2025年4月工信部公告要求将"高阶智驾"等术语统一规范为"组合驾驶辅助"或"辅助驾驶",行业进入强监管阶段[1] - 特斯拉Autopilot概念虽具前瞻性但字面误导性强,引发多起事故后被迫将FSD国内名称改为"智能辅助驾驶功能"[1][2] - 行业从概念炒作转向实力竞争,裸泳者出局,长跑者胜出的淘汰赛阶段开启[1] 技术路线演变 - 谷歌选择L4无人驾驶Robotaxi路线,特斯拉选择L2辅助驾驶渐进式路线,双方2013年合作后分道扬镳[2][19] - 特斯拉通过量产车数据驱动算法迭代,以低成本实现自动驾驶的技术路径曾被谷歌团队嘲讽为"跳高者想飞"[2] - 2024年特斯拉和Momenta等公司打破L2/L4技术边界,实现辅助驾驶向L4自动驾驶的跃迁[3][22] 特斯拉技术发展三阶段 - 2014-2016年合作期:采用Mobileye EyeQ3芯片(0.25TOPS)实现基础功能,后因黑盒问题转向英伟达DRIVE PX2(10TOPS)[6][7] - 2016-2019年过渡期:自研FSD芯片达72TOPS单颗算力,HW3.0系统算力144TOPS较前代提升7倍[8] - 2019年后全面自研:构建算法-数据-算力闭环,Dojo超算投入研发,2021年公布BEV+Transformer感知架构[9][10][11] 算法突破与行业影响 - 特斯拉2021年AI Day公布HydraNet多任务头架构,2022年升级占用网络实现3D空间感知[11][12] - 2024年FSD V12采用革命性端到端架构,删除30万行人工代码,实现"图像进、动作出"的类人驾驶[14][15] - 中国公司Momenta在2019年已开始应用Transformer,2024年推出AD5.0一段式端到端方案追赶特斯拉[22] 商业模式创新 - Momenta提出"数据飞轮"模式:L2量产车数据反哺L4算法,形成技术迭代与数据收集的闭环[20][21] - 传统Robotaxi重传感器/高精地图模式陷入规模化困境,特斯拉/Momenta通过前装量产降低成本[17][24] - 2025年特斯拉计划投放10台Robotaxi测试车,Momenta宣布年底推出主驾无人方案并进军欧洲市场[24] 行业竞争格局 - Waymo作为L4路线代表在北美经营十年,中国萝卜快跑等公司已建立车队优势[24] - 特斯拉与Momenta均采用量产车改Robotaxi策略,通过复用硬件和无图技术降低成本[24] - 行业进入新老势力对决阶段,渐进式路线证明其技术可行性[25][26]
自动驾驶+人形机器人?亚马逊即将测试人形机器人送货
硬AI· 2025-06-05 18:32
亚马逊布局自动驾驶与人形机器人配送 - 公司正在旧金山办公室的"人形公园"测试人形机器人,目标是取代部分人工配送岗位以削减运营成本 [1][2] - 测试场景包括与Rivian电动货车的互动,模拟真实配送环境,为全球包裹递送自动化铺路 [2][3] - 目前使用超过2万辆Rivian电动车配送,计划到2030年将电动车队规模扩大至10万辆 [4] 技术路径与合作伙伴 - 通过收购Zoox获得自动驾驶技术储备,Zoox曾设计过自动驾驶送货车辆概念 [5] - 选择与宇树科技等公司合作,专注于开发驱动人形机器人的AI软件而非硬件 [7] - 开发多模态AI技术,结合大语言模型(LLM)提升机器人环境理解与决策能力 [7] 行业竞争格局 - 特斯拉计划2026年量产无方向盘车型CyberCab,采用"白天载客+夜间送货"的商业模式 [10] - 特斯拉Optimus人形机器人将与CyberCab协同,实现物流与出行场景的效率最大化 [10] 测试与商业化进展 - "人形公园"为室内障碍训练场,模拟真实街道环境以测试机器人递送能力 [2][7] - 安排机器人实地考察,尝试在真实街道行走和递送包裹以突破训练环境局限 [7] - 计划2024年夏季测试多款人形机器人产品,加速数据收集与模型训练 [7]
驭势科技冲刺港股 IPO 自动驾驶商业化进程提速
经济观察报· 2025-06-05 18:23
公司上市计划 - 公司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通过18C章在香港主板上市,中信证券为独家保荐人 [2] - 上市目的包括解决资金问题和全球市场布局,募资用途拟将40%用于研发,30%用于业务拓展 [2]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达2.65亿元人民币,毛利率为43.7%,符合港交所"已商业化公司"标准 [2] - 2022年至2024年营收复合年增长率达101.3%,呈现高增长态势 [2] - 研发费用占比持续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2] 市场地位 - 按2024年收益计算,公司是中国最大的机场场景及厂区场景中商用车L4级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供应商 [2] - 在机场场景和厂区场景的市场份额分别高达91.7%和45.1% [2] - 截至2025年5月20日,已与17个中国机场及3个海外机场开展合作 [2] 行业影响 - 若成功上市,有望为国内自动驾驶行业商业化提供样本,推动中国智能驾驶技术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 [3] 融资与估值 - 公司成立至今共完成六轮融资,累计融资额超17亿元,投资方包括创新工场、真格基金、洪泰基金、博世创投等 [3] - 2023年完成最后一轮融资后,公司估值升至73亿元 [3] 创始人背景 - 创始人兼CEO吴甘沙曾长期在英特尔任职,主导英特尔的大数据长期技术战略规划 [3] - 创立公司后带领团队构建自动驾驶商业化闭环,采用"场景复制 + 本地化适配"策略拓展海外市场 [3] 国际化进展 - 公司无人驾驶解决方案已在6个国家和地区落地,服务198家客户(含35家《财富》500强企业) [3]
工业互联ETF(159778)成分股普涨,中信证券提示Robotaxi催化机遇
新浪财经· 2025-06-05 10:33
工业互联ETF表现 - 工业互联ETF(159778 SZ)上涨0 61%,关联指数工业互联(931495 CSI)上涨0 42% [1] - 主要成分股中工业富联上涨2 99%,歌尔股份上涨2 13%,浪潮信息上涨1 78%,国电南瑞上涨0 91%,深信服上涨3 06% [1] 自动驾驶技术升级影响 - L4级别自动驾驶商业化加速推进,Robotaxi头部公司周订单同比增长400% [1] - 特斯拉计划6月在奥斯汀运营Robotaxi,Robovan在快递业降本增效显著,Robotruck作业效率逼近人效 [1] - 工业互联ETF成分股中深信服、工业富联等涨幅居前,部分受益于自动驾驶技术升级带动的智能制造及工业互联网需求提升 [1] 商业航天与军工产业链 - 分布式低轨星座具备抗干扰能力强、网络抗摧毁能力强和对高超声速导弹探测能力强的特点,是商业航天防务需求的根本驱动力 [2] - 卫星无线互联市场潜力巨大,预计到2030年仅国内"千帆"和GW星座组网带来的卫星制造和火箭发射服务市场空间将分别超过2700亿元和800亿元 [2] - 军工产业链中游结构件/分系统环节预收账款及合同负债2025Q1同比增长12 09%,下游总装环节存货同比增速达17 73%,反映出产业链景气度有序传导 [2] 关联产品与个股 - 工业互联ETF(159778),联接基金(A类 021082,C类 021083,I类 022883) [2] - 关联个股包括比亚迪(002594)、北方华创(002371)、韦尔股份(603501)、汇川技术(300124)、宁德时代(300750)、海康威视(002415)、科大讯飞(002230)、国电南瑞(600406)、工业富联(601138)、兆易创新(603986) [2]
头部Robotaxi公司近况跟踪(技术方向)
2025-06-04 09:50
纪要涉及的公司和行业 - 公司:小马智行、百度萝卜快跑、文远知行、滴滴、Waymo、AutoX、理想汽车、特斯拉 - 行业:自动驾驶、Robotaxi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小马智行相关 - **技术方案**:采用模块化与端到端相结合的自动驾驶方案,感知模块用Transformer架构如Bevformer融合多传感器数据,规划控制模块由规则逻辑向模型输出过渡;内部有两套数据处理方案,模块化依赖真实数据,端到端结合大量仿真数据;采用前融合与后融合结合架构,用三个Orin X芯片分别负责雷达输入和场景理解、无雷达输入的感知处理、预测和规划算法[1][11]。 - **成本构成**:第七代Robotaxi成本30万元,车辆本身约十几万元,智能驾驶硬件约二十几万元,含激光雷达、摄像头和Orin X芯片等[1][10]。 - **投放计划**:2025年底投放1000辆自动驾驶测试车,集中在北京、广州和深圳;到2027年底或2028年底实现公司层面盈亏平衡可能需超10万辆车[1][15][17]。 - **运营情况**:日均接单量约15单每车,每单平均价格二十几元,有1000多辆车时基本实现盈亏平衡,人车比达1:20[3][15][16][17]。 行业相关 - **算法框架演化**:自动驾驶L4公司底层算法框架最初模块化,后加入强化学习和世界模型等先进方法,目前主干算法仍基于模块化,但某些场景会切换新方案;传统车企和自动驾驶公司都在从CNN架构向大模型参数转变,自动驾驶公司因积累多需更长时间,目前两套方案并行[2][4]。 - **深度学习规划器使用**:不是在OpenAI推出后才开始使用深度学习规划器,感知和预测早用基于模型方法,规控部分2022年起有上车应用,目前逐步增加,未来会逐渐替换为深度学习方法[4]。 - **端到端解决方案进展**:自动驾驶领域大规模端到端解决方案未完全大规模化,理想汽车将ARM大模型应用于实际车辆,但L4级大规模应用不多,仍处探索阶段[5]。 - **特斯拉方案**:采用端到端解决方案,用一个感知模型处理感知和控制,即感知端到端算法,大语言模型未广泛应用于车辆系统[5]。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上一代自动驾驶车辆用Gemini MINI芯片,属X86架构,非车规级芯片[14]。 - 自动驾驶系统硬件卡片分布:第一张负责雷达输入和场景理解模型;第二张无雷达输入,含场景理解和红绿灯模型及online map模型;第三张处理预测和规划控制算法,激光雷达放第三张卡,感知类模型实时性要求高[12]。 - 目前自动驾驶系统算力吃紧,2024年优化Orin架构仍不足,暂无更换芯片明确计划[13]。 - 行业内小马智行拿运营许可牌照速度优于百度,美国Waymo落地多且突出,国内小马智行、百度萝卜快跑和文远知行领先,滴滴等相对落后,AutoX已退出市场[17]。 - 目前各家公司用模块化方法落地,未全面应用端到端处理,内部测试某些情况下端到端模型已优于模块化模型,未来可能转向端到端处理[19]。 - 技术层面基本成熟达安全运营下限,但商业化推广有障碍,需探讨商业化落地问题[20]。
汽车行业周报(25年第21周):Robotaxi商业落地加速,小鹏MONAM03新车型上市1小时大定破万台
国信证券· 2025-06-04 09:2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优于大市 [1][3][4][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长期维度关注自主崛起和电动智能趋势下增量零部件机遇 [3] - 一年期维度看好强新品周期的华为汽车及车型元年的小米汽车产业链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投资建议 - 推荐自主品牌崛起和增量零部件机遇,自主崛起方向看好国产品牌车企全球地位提升,增量零部件关注数据流和能源流方向 [22][31] - 整车推荐零跑汽车、小鹏汽车、吉利汽车、宇通客车、赛力斯等;智能化推荐科博达、华阳集团等;机器人推荐拓普集团、三花智控等;国产替代推荐星宇股份、福耀玻璃等 [3] 重要行业新闻与上市车型 重要行业新闻 - 特斯拉6月将在奥斯汀推出自动驾驶出租车 [35] - 小米YU7发布,全系标配激光雷达等 [35] - 小鹏MONA M03升级上市,1小时大定破万台 [36] - 尊界S800上市,售价70.8 - 101.8万元 [37] - 小马智行与广州公交集团、深圳西湖集团达成战略合作 [38][40] - 文远知行进入沙特市场 [41] - 东风汽车与华为达成战略合作 [42] - 广汽集团开启“巴西行动”计划 [43] - 北汽卓驭合作首款量产车型预计年内推向市场 [44] - 奇瑞整合业务成立智能化中心 [46] - 中汽协发布公平竞争倡议书 [47] - 马斯克称Optimus人形机器人2027年将在火星行走 [49] - 荣耀进军人形机器人领域 [50] - 地瓜机器人完成1亿美元A轮融资 [52] 5月上市车型梳理 - 涉及BYD、北汽新能源、小鹏等厂商多款车型,包括驱逐舰05、极狐阿尔法S6、小鹏MONA M03等 [54] 本周行情回顾 行业涨跌幅 - 本周CS汽车下滑4.32%,弱于沪深300指数3.24pct,CS乘用车下跌8.93%,CS商用车上涨0.68%等 [2][56] 个股涨跌幅 - 本周CS汽车板块较上周下跌,涨幅前五为通达电气、云内动力等,跌幅前五为雷迪克、亚普股份等 [59] 估值 - 本周板块估值相较上周小幅上升,汽车行业市盈率为31.03,CS汽车等各细分板块PE值有不同变化 [62][64] 数据跟踪 月度数据 - 4月汽车销量259.0万辆,同比增长9.8%,环比下降11.2%,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分别增长43.8%和44.2% [1] 周度数据 - 5.19 - 5.25国内乘用车上牌39.89万辆,同比+11.9%,环比+2.4%,新能源乘用车上牌22.11万辆,同比+22.1%,环比+1.7% [1] 库存 - 4月份汽车经销商库存系数为1.41,同比下降17.1% [2] 行业相关运营指标 - 5月原材料价格整体下降,浮法平板玻璃、铝锭类、锌锭类价格同比分别-24%、-4.2%、-7.7% [2]
华源晨会-20250603
华源证券· 2025-06-03 22:01
报告核心观点 - 宠物经济持续升温,国产品牌发展势头正盛,关注北交所宠物产业链标的[2][6] - 小马智行与广州公交集团合作推动自驾技术商业化应用,关注北交所无人车概念企业[2][17] - 香港推出《稳定币条例草案》,关注游戏和电影产品档期[2][10] - 绿电直连政策出台,关注绿电、垃圾焚烧发电[2][23] - 中国创新药BD能力显著提升,后续潜力值得继续期待[2][4] - 无人车配送快速发展,看好物流产业升级[2][4] - 关注TACO交易及海外科技市场动态[2][47] 各行业报告要点 北交所宠物经济 - 中国城镇宠物(犬猫)消费规模从2018年的170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300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9.86%,“猫经济”增长突出[6] - 宠物食品是主要消费市场,2024年线上市场CR10仅为33.7%,国产品牌崛起,海外品牌地位下滑[6] - 2025年1 - 4月宠物出口金额累计32.6亿元,同比增长7.2%,4月同比下滑受美国贸易政策影响[6] - 北交所宠物产业链相关公司有路斯股份和海能技术,路斯股份近年着力自主品牌建设,积极布局海外产能[6] - 本周北交所消费服务股股价涨跌幅中值+2.03%,37家企业多数上涨,市盈率中值和总市值略有下降[7] 北交所无人车 - 我国乘用车智能驾驶等级向L3+级别过渡,预计2025年自动驾驶市场规模接近4500亿元[17][18] - 小马智行与广州公交集团合作,在多领域展开自动驾驶相关业务合作[17][18] - 我国无人驾驶汽车行业发展迅速,部分领先车企规划在2025年左右推出L4级产品,矿山领域无人矿卡需求有望增长[18] - 北交所共有11家无人车产业链企业[18] - 本周北交所科技成长股股价涨跌幅中值+2.31%,各产业市盈率和市值有不同变化[19][20] 传媒互联网 - 香港推出《稳定币条例》,推动香港成为国际Web3和数字金融中心,助力人民币国际化及离岸金融业务发展[10] - 暑期临近,关注游戏新品测试和上线表现、暑期档影片定档宣发和票房表现[10] - 建议关注布局稳定币、RWA、游戏、电影、互联网、AI应用、国有出版等相关产业的公司[11][12][14] - A股市场本周传媒行业表现较好,部分公司有新动态和业绩披露[15] 公用环保 - 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发布绿电直连政策,有助于绿电经济性和环境价值体现,带动海上风电产业发展[24] - 政策明确绿电直供在现货连续运行区域可反送电网,提高经济性,同时规定合理缴纳相关费用[24][25] - 多方合力推动绿电直供,政策出台将加快项目进展与落地[25][26] - 推荐绿电运营、垃圾焚烧发电、电力设备方向相关企业[27][28] 医药 - 本周医药指数上涨2.21%,创新药板块是主旋律,石药集团披露重磅潜在BD项目,中国创新药出海火热[4][29] - 近年来国内药企管线在全球认可度不断提高,重磅BD不断涌现,原研药品临床研究数量超美国,早研临床管线品类丰富[31] - 建议关注创新药械、出海、国产替代等方向相关标的[33] 交运 - 快递物流行业迎来“人工智能+”政策支持,九识智能发布E6无人物流车,安能物流一季度业绩平稳增长,全国物流保通保畅有序运行[36][37][38] - 航运船舶方面,美国关税前景反复或刺激集运美线发运,OPEC+增产或利好VLCC需求,各运价指数有不同变化[39][40] - 航空机场方面,燃油附加费下调,香港机场离境税增加,中国对沙特等4国试行免签政策[42][43] - 看好航空、快递、供应链物流、航运船舶等板块相关企业[44][45][46] 海外/教育研究 - 英伟达增速放缓,H20芯片受出口限制影响,公司评估应对措施[48] - 本周港美科技股震荡,加密市场核心资产现货ETF净流出,价格突破11万美元后震荡下跌,全球加密货币总市值下降[49][50][51] - 建议对风险资产保持谨慎,警惕TACO交易失效带来的潜在风险[52]
文远知行上涨3.01%,报10.095美元/股,总市值28.72亿美元
金融界· 2025-06-03 21:44
股价与市值表现 - 6月3日开盘上涨3 01%至10 095美元/股 成交额801 33万美元 总市值28 72亿美元 [1] 财务数据 - 2025年一季度收入7243 7万人民币 同比增长1 77% [1] - 归母净利润-3 85亿人民币 亏损同比收窄17 73% [1] 公司背景与全球布局 - 注册于开曼群岛 境内实体运营主体为文远知行 [1] - 2017年成立 覆盖7个国家30个城市 累计运营超1600天 [1] - 唯一同时持有中美阿联酋新加坡四地自动驾驶牌照的企业 [1] - 在12个国内外城市设立办公室 包括广州 圣何塞 阿布扎比等 [1] 技术商业化进展 - 五大产品矩阵:Robotaxi Robobus Robovan Robosweeper 高阶智能驾驶解决方案 [2] - 应用场景覆盖智慧出行 货运 环卫 商业营收规模全球领先 [2] - 与雷诺日产 宇通 广汽 博世等头部车企及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 [2] 行业认可度 - 2023年《财富》"改变世界的公司"榜单第八名 唯一进入前十的中国企业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