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出口制造业
icon
搜索文档
港股异动 | 特朗普关税扰动再起 创科实业(00669)跌超3% 申洲国际(02313)跌近2%
智通财经网· 2025-10-13 14:27
市场表现 - 香港市场出口股普遍走软,创科实业跌3.64%至91.3港元,海尔智家跌3.38%至24.56港元,申洲国际跌1.71%至63.15港元,泉峰控股跌1.04%至20.84港元 [1] 政策消息 - 美国计划自11月1日起对中国商品征收额外的100%关税,并对关键软件实施出口管制 [1] - 新关税仅适用于直接从中国出口至美国的厂商 [1] 市场影响分析 - 花旗报告预计相关股票在此期间可能出现波动,但波动程度应低于2025年第二季美国实施报复性关税时期 [1] - 花旗对相关中国出口商的个股偏好顺序为创科实业优于申洲国际,后者优于九兴控股 [1] - 偏好排序考量因素包括美联储降息周期以及公司美国销售中中国进口占比极低 [1]
牛津经济学家:科创将长期支撑中国增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04 08:49
亚洲经济韧性及增长动力 - 亚洲经济在全球不确定性背景下展现韧性,部分得益于美国关税政策引发的“提前下单”效应,支撑了出口表现[1] - 对未来几个季度的增长势头保持乐观,因政府支持性政策将陆续落地,且区域合作可对冲美国保护主义政策的负面冲击[1] - 亚洲制造在全球供应链中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尽管成本因关税而升高,但全球供应链高度依赖亚洲[5] 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 提升生产率的核心途径是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庞大的制造业基础(约占GDP四分之一)的升级将对长期增长产生深远影响[3] - 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是政府高度关注的重点,将有越来越多政府资源投入以增强经济生产力,是维持长期增长最有前景的解决方案[4] - 中国和韩国等经济体将继续受益于技术创新,为长期增长提供支撑[8] 区域合作与贸易协定影响 - 区域合作如《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深化可部分对冲美国保护主义政策的负面冲击[1] - 研究指出,若RCEP成员履行贸易承诺,各经济体可能获得约占GDP 2%的额外收益,足以抵消部分美国关税上升的冲击[6] - 全球化将逐渐让位于区域化,区域双多边贸易将增强,更依赖区域间供应链以抵御全球经贸波动[6] 美国货币政策对亚洲市场的影响 - 美联储降息25个基点并可能维持宽松政策,缩小亚洲经济体与美国的利差,利好推动资本流入亚洲[7] - 美联储降息对推动亚洲地区股市上涨起到积极作用,且美元适度走弱将支持其他货币升值,进一步提振投资者情绪[8] - 市场已对降息有所预期,其影响比数月前预期要小,但结合美国避免衰退的预期,对亚洲投资者是积极信号[7] 不同经济体的增长前景与机遇 - 除中国外,印度及东南亚国家在今年剩余时间及明年可能维持相对健康的增长势头,尽管“提前下单”效应消退后增长或轻微放缓[5] - 不同经济体的关税制度差异将创造机会,例如印尼关税低于越南使其制造业更具竞争力,不同经济体可能在不同产品上实现专业化[6] - 中国向价值链上游发展,为东盟和印度的低附加值产品制造商提供填补空缺的机会[6]
数据背后,一个比肩楼市的红利出现了?
大胡子说房· 2025-08-23 12:51
经济数据表现 - 上半年M2余额330.29万亿元 同比增长8.3% 较上月高0.4个百分点 较上年同期高2.1个百分点 [1] - CPI通胀回升至0.1% 环比小幅回暖 PPI通胀为-3.6% 连续第3个月回落 [1] - 市场货币供应增加但物价未上涨 资产价格亦未同步提升 [3] 新增货币流向分析 - 居民贷款增量仅占M2增量7% 上半年居民贷款增加1.17万亿元 而M2增加16.76万亿元 [4] - 约30%新增货币通过政府债券融资流向政府 用于债务重组及产业投资(如AI和机器人产业) [4] - 约60%新增货币流向企业 主要用于扩大生产 导致供给过剩并引发价格竞争 [5] 贸易与资金外流现象 - 上半年贸易顺差达5867亿美元 [7] - 6月末外币存款规模创8248.7亿美元历史新高 上半年外币存款增加1463.2亿美元 [8] - 非金融公司(主要为出口企业)是美元存款增长主体 [8][9] - 部分出口企业将美元留存海外 投资高息资产或美股 形成资金外挂效应 [5][10] 资金回流策略 - 香港资本市场被赋予吸引外挂资金回流的核心职能 [10][11] - 内地开放人民币直接购买港股 鼓励企业赴港IPO(如宁德时代)以增强财富效应 [11] - 香港颁布稳定币法案 放开数字资产经营权 旨在争夺新兴资金池 [11] - 美联储降息及人民币升值预期强化资金回流港股趋势 [13] 资产配置方向 - 港股优质企业及指数资产成为外资和回流外汇的首选标的 [13] - 数字资产在香港的发展前景对外部资金具备吸引力 [11]
美国关税开启“机遇”以重新定位泰经济
商务部网站· 2025-08-05 00:50
核心观点 - 经济学家敦促政府采取分阶段策略缓冲美国19%关税影响 将关税视为经济重新定位以实现长期韧性的机会[1] 应对策略 - 设立紧急基金向受影响出口商提供低息贷款和流动性支持 特别针对中小企业[1] - 考虑临时减税和关税减免措施[1] - 积极向印度 非洲 中东和拉丁美洲等地区扩展多元化市场[1] 中期计划(6-18个月) - 侧重供应链重组和减少对外依赖[1] - 促进与可持续性目标相一致的行业发展[1] - 新投资激励措施必须符合ESG标准和碳边境税等全球标准[1] - 强调劳动力技能提升和整合人工智能及大数据等数字工具的必要性[1] 长期转型(1.5-5年) - 从低成本制造基地转变为高价值服务和创新的区域中心[1] - 需要大力投资研发 专利开发和上游技术[1] - 建议建立泰美经济对话平台并积极参与多边论坛以避免未来贸易摩擦[1]
美国加征关税下,中国出口企业如何破局?
智通财经· 2025-08-04 22:53
企业对关税走势与贸易协议的预期 - 71%受访企业预计未来12个月美国对华加征关税税率下降 其中约半数预计降至11-30%区间 当前瑞银估算加权平均约32% [2] - 27%企业认为关税可能进一步上调 多数预计升至31-54%区间 [2] - 94%企业相信中美最终会达成某种形式的协议 仅20%预计在2025年三季度达成 75%认为谈判会持续至8月12日暂缓期之后 其中30%预计四季度达成 26%看向2026年上半年 [5] 美国订单承压与出口下滑趋势 - 81%对美出口企业表示当前美国订单量低于去年同期 若关税维持现状 87%企业预计订单将进一步下降 其中15%预计降幅超30% [8] - 4月2日美国上调关税后 90%对美出口企业遭遇部分订单取消或停止发货 多占对美出口总量30%以下 约半数企业遇到逾期付款情况 [8] - 二季度中国对美出口同比大降24% 4-6月分别降21% 35% 16% 而对其他地区出口同比增长11% [11] - 预计下半年中国对美出口降幅可能超过二季度的24% [14] 价格调整与成本传导机制 - 62%对美出口企业已与美方达成初步共识 21%仍在谈判中 仅8%未达成协议 谈判焦点集中在价格 付费周期及贸易模式调整 [16] - 约50%企业可能降低出口价格 主要降幅集中在11-20% 29%考虑提高价格 22%暂无调整计划或未达成共识 [16] - 当前企业仅能将35-40%的关税成本转嫁给美方 远低于2018-19年贸易战时期 二季度美国自华进口价格仅降1% [18] 企业应对策略与市场多元化 - 46%企业计划大力拓展非美市场 首选中东55% 欧洲51%和东北亚46% [19] - 38%企业将更多订单转移至海外工厂 预计2025年海外生产订单占比从2024年的44%升至59% [21] - 63%企业计划将部分生产迁出中国内地 4月为47% 41%坦言美国关税是重要推动因素 [23] 政策支持与产业保障 - 78%企业已获政策支持 主要集中在出海54% 如参展补贴和市场对接 就业40% 信贷34%及出口转内销22%等领域 [26] - 预计年内针对出口 制造业及就业的政策支持或进一步加码 [26]
数据背后,一个比肩楼市的红利出现了?
大胡子说房· 2025-07-29 19:28
经济数据与货币流向 - 上半年M2余额330.29万亿元 同比增长8.3% 环比上升0.4个百分点 同比上升2.1个百分点 [1] - CPI回升至0.1% PPI为-3.6% 连续第3个月回落 [1] - 居民贷款余额增加1.17万亿元 仅占M2增量16.76万亿元的7% [2] 新增货币主要去向 - 30%新增货币通过政府债券融资流向政府 用于债务置换和产业投资 [2] - 60%新增货币流向企业 主要用于扩大生产 [2] - 企业扩大生产导致供给过剩 引发价格战 抑制物价上涨 [3] 资金外流现象 - 上半年贸易顺差5867亿美元 外币存款增加1463.2亿美元至8248.7亿美元 [4] - 出口企业将美元收入留存海外 投资美元资产 未结汇回流 [4] - 资金外流加剧国内通缩压力 [4] 香港资本市场定位 - 香港被赋予吸引外汇回流的重要角色 [4] - 内地开放人民币直接买港股 吸引宁德时代等企业赴港IPO [4] - 香港推出稳定币法案 放开数字资产经营权 打造新资金池 [4] 投资机会展望 - 美联储降息预期增强 人民币升值 资金可能转向港股 [5] - 建议关注港股优质企业及指数资产配置机会 [5]
关税风暴,谁成最大牺牲者?草根求生秘籍
搜狐财经· 2025-06-30 09:13
全球贸易影响 - 2023年全球贸易增长降至1.7%,较前几年显著下滑[3] - 中国对美出口企业利润普遍缩水15%,进口消费品价格平均上涨8%[3] - 制造业就业岗位流失5%,小企业关闭数量超过3万家[3] 出口企业困境 - 加征关税导致出口订单减少,原材料成本上升,成品销售受阻[3] - 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小工厂面临裁员和经营压力[3] - 纺织行业老板反映利润被大幅削减,工人工资发放困难[3] 消费者压力 - 2023年消费品物价指数上涨2.5%,高于往年水平[6] - 进口商品如牛奶、水果、电子产品价格明显上涨[6] - 低收入家庭预算紧张,每月食品支出增加200元[6] 就业市场冲击 - 全国新增就业减少数百万,裁员率升至5.8%[6] - IT和汽车行业出现裁员现象,就业竞争加剧[6] - 流水线工人面临裁员风险,职场稳定性下降[6] 应对策略 - 教育部门提供免费在线课程,覆盖近亿人,建议学习新技能如编程或维修技术[8] - 国债收益率稳健跑赢通胀,建议选择低风险理财方式如国债、定期存款[8] - 国家政策支持中小微企业,扶持资金发放破万亿,个人创业申请增加[8] 总结 - 全球贸易冲突导致出口企业、消费者和工人普遍受损[10] - 主动提升技能、稳健理财和调整心态是应对经济变局的关键[10]
普涨后下周迎关键验证,警惕2大变盘信号!
搜狐财经· 2025-06-29 09:48
全球资本市场表现 - 日本日经225指数以4.55%的周涨幅领涨,日元兑美元贬值提振丰田等出口制造业龙头 [1] - 纳斯达克指数上涨4.25%,英伟达市值重返全球第一,苹果收购AI公司Perplexity推动科技板块走强 [1] - 深证成指、恒生指数、德国DAX分别上涨3.73%、3.20%、2.92% [1] 驱动逻辑 - 以色列与伊朗达成停火协议,霍尔木兹海峡供应中断风险消退,布油周跌12.11%,COMEX黄金周跌2.94% [2] - 美联储鲍威尔暗示"不排除7月降息",美国一季度GDP下修至-0.5%,市场押注年内降息两次,10年期美债收益率周降5BP至4.29%,美元指数周跌1.3%至97.26 [2] - 白宫声明"无延长7月9日关税暂缓期计划"刺激关税前备货需求,COMEX铜周涨5.97%,CBOT小麦因俄罗斯增产及巴西丰收周跌7.24% [2] A股与港股市场表现 - A股深证成指上涨3.73%,上证指数上涨1.91%,创业板指上涨5.69%,北证50上涨6.84% [3] - 行业层面计算机上涨7.70%,国防军工上涨6.90%,非银金融上涨6.66%,石油石化下跌2.07%,食品饮料下跌0.88% [3] - 港股恒生指数周涨3.2%,恒生科技指数上涨4.06%,恒生中国企业指数上涨2.76%,南下资金净流入284亿港元,偏好建设银行、美团-W、中芯国际等 [3] 行业与板块表现 - 计算机、国防军工、非银金融、通信、电力设备、有色金属均涨超5%,石油石化、食品饮料、交通运输逆势收跌 [4] - 微盘股指数上涨6.18%,红利指数下跌0.51%,小盘风格明显跑赢 [4] - 周内日均成交额14884.48亿元,较前一周放量2720.63亿元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