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重组

搜索文档
Element Solutions (ESI) - 2025 Q2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7-31 21:3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二季度有机销售额增长6%,调整后EBITDA为1.36亿美元,超过最初1.2-1.25亿美元的指引[12] - 电子业务有机增长9%,半导体解决方案有机净销售额增长20%[12][15] - 工业与特种业务调整后EBITDA增长10%(排除图形业务剥离影响)[9] - 公司预计全年调整后EBITDA在5.3-5.5亿美元之间,第三季度预计1.4-1.45亿美元[21]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电子业务:组装解决方案受益于高性能计算和电信终端市场,先进焊膏量显著增长[14] - 半导体解决方案:晶圆级封装产品销售额增长超过20%,VIAform产品线连续增长超过20%[6][16] - 电力电子:尽管某些大客户预测疲软,但季度增长仍达两位数[16] - 工业与特种:核心工业表面处理业务在销量受压情况下仍保持稳定或增长的调整后EBITDA[9]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亚洲市场:汽车增长部分抵消了欧美市场的宏观疲软[17] - 欧洲市场:尚未看到复苏,但政策变化可能成为工业活动增加的催化剂[17] - 全球市场:贸易动态仍然波动,关税政策不确定性持续[10]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战略聚焦于渗透可寻址市场中增长最快的领域,并通过持续改进文化推动生产力[5] - 在电力电子市场,公司通过扩大客户基础至亚洲和欧洲的电动汽车制造商来应对市场逆风[16] - 在半导体领域,公司通过领先的创新解决方案巩固其作为电子制造巨头的合作伙伴地位[7] - 公司正在建设首个中型活性铜制造基地,预计年底投产[8]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管理层认为尽管短期宏观经济环境不确定,但公司结构性优势将支持长期表现[11] - 对电力电子市场下半年持谨慎态度,因电动汽车生态系统存在逆风[16] - 预计外汇波动将在下半年产生超过500万美元的顺风[13]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在印度班加罗尔开设了新的世界级研究中心,支持全球基础配方研究和本地电子制造应用开发[10] - 公司回购了约100万股,平均价格为20.45美元[20] - 净杠杆率为2.1倍,资本结构完全固定,有效利率约为4%[19] 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第二季度需求是否受到拉动影响 - 回答:未看到第二季度需求拉动,数据中心投资保持强劲,智能手机市场未见去年同期的拉动现象[27][28] 问题:电力电子业务展望 - 回答:尽管某些客户预计产量下降,但新客户正在增加,预计增长将持续但速度可能放缓[30][31] 问题:电子销售与历史峰值对比 - 回答:电子收入达到新峰值,但半导体业务处于峰值水平,而电路和组装业务未达峰值[33][34] 问题:竞争格局变化 - 回答:在晶圆级封装市场未见新进入者,电力电子市场开始出现竞争对手,但公司产品具有差异化优势[37][38] 问题:中国电动汽车政策变化的影响 - 回答:公司产品面向高性能电动汽车,政策变化可能有利于高端市场,但价格影响有限[41][42] 问题:电子业务利润率下降原因 - 回答:利润率下降主要由于金属价格传递和运营支出增加,预计下半年将正常化[44][45] 问题:长期增长驱动力 - 回答:领先电子市场增长具有长期动力,新产品如活性铜和Cuprian将贡献利润[49][50] 问题:并购策略 - 回答:公司寻求能够增强客户价值主张的业务,当前最佳机会是股票回购[53][54] 问题:工业业务利润率增长持续性 - 回答:公司通过价格纪律和生产力提升维持利润率,任何销量增长都将带来超常增量[56][57] 问题:杠杆率目标 - 回答:公司目标杠杆率上限为3.5倍,当前净杠杆率为2.1倍,保持资本配置灵活性[59][60] 问题:Cuprion生产瓶颈 - 回答:首个生产线预计年底投产,未来18个月内可能需要新增产能以满足需求[65][66] 问题:电子业务增长构成 - 回答:增长主要来自高性能计算、数据中心和新兴需求如低地球轨道卫星,传统消费电子市场增长平缓[70][71] 问题:工业业务定价动态 - 回答:在低增长环境中维持价格纪律,任何销量复苏将带来利润率提升[77][78] 问题:Cuprion市场规模 - 回答:需求增长迅速,预计到2030年收入可达1亿美元,产品利润率高于电子业务平均水平[84][86]
日美达成关税协议,日本车企高兴得起来吗?
日经中文网· 2025-07-25 13:41
关税调整影响 - 美国将对日本汽车进口关税从27.5%下调至15%,日本7家大型车企合计关税负担减少约1.6万亿日元 [1][3] - 与今年春季2.5%的关税相比,15%仍属高关税且可能趋于固定 [1][3] - 高盛报告显示,7家车企合计关税影响从3.47万亿日元缩小至1.89万亿日元,营业利润降幅从47%收窄至25% [3] - 丰田关税影响从1.6万亿日元降至8720亿日元,本田从5600亿日元减至3052亿日元,日产从4700亿日元减至2561亿日元 [3] - 斯巴鲁和马自达等依赖美国进口比例高的企业避免经营危机,斯巴鲁此前预计关税可能造成3600亿日元负担 [3] 供应链调整 - 本田将美国市场思域混动车型生产从日本转移至当地 [4] - 三菱汽车决定由日产提供OEM生产 [4] - 分析师认为15%关税下从日本出口仍可盈利,向美国转移生产可能性降低 [4][6] 美国市场反应 - 美国制造商反对关税下调,AAPC主席称这是对美国产业和工人的糟糕协议 [5][6] - 美国制造商担忧日本进口车比使用美国零部件的北美生产车承受更低关税 [6] - 丰田7月起在美国平均提价270美元,斯巴鲁也已提价,预计各车企将分阶段涨价 [6] 行业挑战 - 通胀导致美国汽车销售可能下滑,日本经济型汽车销量易受消费心理影响 [7] - 分析师预计15%关税可能永久化,建议车企建立最适合的当地体制 [7] - 丰田和斯巴鲁表示需考虑应对高关税常态,提高生产效率 [7] - 汽车零部件关税也降至15%,但日本中小企业难以转嫁成本 [7] 市场环境变化 - 日本车企此前在2.5%低关税下开展美国业务,未来15%将成为新常态 [7] - 中国本土厂商崛起使日本车企难实现大幅增长,需提高美国市场竞争力 [8]
美国是怎么绕过中国出口禁令,从第三国获得大量关键矿产的?
搜狐财经· 2025-07-11 01:02
关键矿产供应链重组 - 中国在稀土、石墨等关键矿产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全球约80%的稀土加工产能集中在中国 [3] - 中国对一些战略性矿产实施出口管制 以保障国内产业需求和环境可持续性 [3] - 美国采取"供应链多元化"策略 通过投资盟友国家矿产项目、重启本土开采和贸易中转站三种方式减少对中国的依赖 [3] 第三国中转贸易模式 - 在中国实施石墨出口管制后 美国从韩国、马来西亚、印度等不具备大规模生产能力的国家进口石墨数量大幅增加 显示明显的转口贸易特征 [5] - 中国矿产通过第三国进行简单加工或重新包装 改变原产地证明后出口美国 例如石墨经马来西亚提纯后获得"马来西亚制造"标签 [5] - 类似操作出现在稀土领域 中国稀土经过越南、缅甸等地加工后变为"东南亚产品" [5] 技术规避与合规路径 - 国际贸易规则允许商品在经过实质性加工后改变原产地 美国海关采用"税则归类改变"标准认定新原产地产品 [7] - 中国矿企在海外设立加工厂 将初级产品出口到这些工厂进行深加工 既符合出口管制要求又能满足国际客户需求 [8] - 这种做法实际上构建了新型全球矿产供应链网络 [8] 产业影响与未来趋势 - 供应链重组推高矿产价格 中间环节增加导致终端成本上升 [10] - 刺激全球矿产勘探和加工技术进步 澳大利亚、非洲等地稀土项目获得更多投资 [10] - 未来供应链博弈将持续 中国需通过技术创新保持产业链优势 全球市场需建立透明稳定的供应链 [10]
华联期货:不锈钢社会库存持续累积
期货日报· 2025-07-03 08:13
不锈钢市场供需分析 - 2025年5月国内不锈钢粗钢产量346.29万吨环比减少1.14%同比增加4.9% 1-5月累计产量1648.43万吨同比增加10.15% [1] - 6月排产量336.23万吨环比下降2.91% 7月排产量316.55万吨环比下降9.58万吨 其中200系产量102.19万吨环比降1.62% 300系154.27万吨环比降4.94% 400系60.09万吨环比增0.19% [1] - 5月全国不锈钢表观消费量290.93万吨同比增4.4% 1-5月表观消费量1393.84万吨同比增5.68% [2] 库存与进出口情况 - 全国不锈钢社会总库存115.44万吨环比降0.3% 其中冷轧库存62.22万吨环比降2% 热轧库存53.22万吨环比增1.82% [2] - 1-5月不锈钢进口总量71.8万吨同比降26.5% 出口总量211.01万吨同比增10.5% 净出口139.2万吨同比增49.2% [3] - 对越南/印度等东南亚国家出口占比超50% 可能受美国关税政策影响 [3] 成本与利润分析 - 6月底304热轧外购高镍铁工艺利润率-2.44% 废不锈钢利润率-0.68% 自产高镍铁利润率-7.88% 低镍纯镍工艺利润率-21.57% [3] - 镍铁招标价940元/镍 Mysteel镍铁价格指数920元/镍 5月镍生铁进口量9.77万吨 1-5月累计进口52.3万吨同比增23.7% [4] - 铬矿价格下跌使铬铁成本支撑走弱 南方进入丰水期电价优势拖累铬铁价格 [4] 市场展望 - 上半年供给增速大于需求增速 进出口数据边际走弱 需关注全球贸易谈判影响 [4] - 市场价格与成本倒挂 短期减产或推动价格反弹 但长期减产趋势未形成 [3][4] - 全球落后产能出清后 主产国话语权提升可能带来做多机会 [4]
Q1 Profit Can't Justify RH's $180 Price Tag
Forbes· 2025-06-13 22:05
公司业绩与股价表现 - RH股价在盘后交易中飙升15% 因公司重申2025财年营收增长预期为10%至13% [2] - Q1 2025净利润804万美元(每股040美元) 扭转上年亏损363万美元(每股020美元) 营收同比增长12%至814亿美元 略低于分析师预期 [4] - 调整后运营利润率达7% EBITDA利润率131% [4] - 盘后股价回落118%至17884美元 因Q1业绩呈现盈利超预期但销售不及预期的分化表现 [2] 业务模式与产品结构 - 通过高端展厅和精装目录(线上线下结合)销售家具、照明、纺织品、卫浴、园艺及青少年家居等产品 目标客群为注重设计美学的高净值消费者 [3] 供应链与关税应对 - 将中国进口比例从Q1的16%降至Q4的2% 计划年底实现52%软垫家具美国本土生产 21%意大利生产 [5] - 关税预计影响Q2营收约6个百分点 [5] - 因关税不确定性推迟新概念发布至2026年春季 [6] 全球扩张计划 - 9月将在巴黎香榭丽舍大街开设旗舰店 计划每年新增7-9家画廊 重点布局伦敦、米兰等核心城市 [6] 历史波动与估值 - 2022年通胀冲击期间股价下跌71%(同期标普500跌25%) 2020年疫情期间下跌68% [7] - 当前远期市盈率45倍 显著高于五年均值38倍和标普500的26倍 市现率超200倍(标普500为21倍)显示估值泡沫 [9] 行业环境挑战 - 住房市场被CEO称为"近50年来最严峻" 叠加抵押贷款利率上升和通胀压力 [4][10] - 2021-2023年受房贷利率上升和房市萎缩冲击 2024年出现部分复苏但投资者信心仍脆弱 [10] 战略转型方向 - 正在进行供应链重组、全球扩张和利润率提升等重大转型 [11]
华尔街的"七年之痒"背后,斯凯奇退市即自由?
美股研究社· 2025-05-09 19:43
核心观点 - 斯凯奇因美国关税政策导致成本压力剧增,被迫选择私有化退市以应对短期盈利与长期战略的两难困境 [1][5][6][7][8] - 3G资本以每股63美元全现金收购斯凯奇,较15日均价溢价30%,提供资本护盾并推动供应链重组与DTC转型 [9][10][13] - 公司退市后三大战略方向:供应链重组(3年内将中国产能占比降至40%)、产品技术创新(智能缓震中底)、渠道优化(关闭低效门店提升电商占比) [11][13] - 中国市场表现成为关键变量,2025Q1亚太区销售额同比下降3%(剔除中国则增长12%),面临安踏多品牌矩阵与耐克阿迪价格下沉的双重挤压 [15][16][17][18] 关税冲击分析 - 美国新关税政策使童鞋税率达20%-37%,叠加后行业整体税率或达150%-220%,导致1100元运动鞋终端价飙升至1700元 [7] - 公司60%产能依赖东南亚代工厂,关税成本使5300家门店供应链承压,供应链多元化需20亿美元投资及3-5年周期 [7][8] - 2025Q1美国鞋类销售额同比骤降26.2%,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4个月下降至92.9,非必需消费需求受抑制 [7] 财务与资本运作 - 2025Q1营收同比增长7.1%至24.1亿美元,国际业务占比65%,批发与DTC销售分别增长7.8%和6% [10] - 私有化前股价年内累计下跌26.58%,退市可避免融资能力削弱并释放94亿美元资本用于战略调整 [9][10][13] - 3G资本将实施零基预算模式,参考百威英博并购经验优化成本结构,目标提升运营效率 [10][13] 市场竞争格局 - 中国本土品牌安踏通过FILA、迪桑特等多品牌矩阵覆盖全价格带,李宁国潮策略与斯凯奇定位部分重叠 [16] - 国际品牌阿迪达斯推出200-500元平替产品线,耐克推出100美元以下产品,共同挤压斯凯奇价格优势 [17][18] - 阿迪达斯2024年大中华区增长10%,通过关店优化与下沉市场扩张直接冲击斯凯奇核心市场 [17] 战略转型路径 - 供应链重组优先推进越南印尼工厂建设,降低对中国产能依赖至40% [11] - 产品创新对标Hoka、On昂跑,加大智能缓震技术投入打造差异化竞争力 [11] - 渠道转型重点关闭低效直营店,提升电商与DTC销售占比优化利润率 [13]
全球最大珠宝商潘多拉:将生产转移回美国“根本行不通”
华尔街见闻· 2025-05-08 17:37
供应链策略 - 公司明确表示无意重组亚洲供应链,认为将生产线迁回美国在经济上"行不通" [1] - 公司95%的珠宝在泰国生产,计划在越南开设工厂但面临46%的美国进口关税 [2] - 新建工厂需要3年时间才能投入运营,且需要传统手工艺地区的支持 [2] 生产布局考量 - 公司在泰国拥有近15000名具有多年手工珠宝制作传统的工匠 [2] - 生产转移面临两大障碍:缺乏制作珠宝的熟练工人以及美国劳动成本过高 [4] - 从经济角度看,在美国生产珠宝成本过高,不合算 [4] 成本与关税应对 - 公司将继续保持东南亚的低成本生产方式 [4] - 可能采取两种应对关税的方式:自行承担或转嫁给消费者 [4]
巴菲特的最后豪赌:“囤钱”、看好日本为哪般?
搜狐财经· 2025-05-05 17:24
公司管理层变动 - 沃伦·巴菲特宣布计划在2025年底退休,并推荐格雷格·阿贝尔接任首席执行官职位 [3] 财务状况 - 伯克希尔·哈撒韦2025年一季度末现金头寸升至3477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 [5] - 公司总市值从2024年11月的9740.826亿美元增长至11640.0717亿美元,增幅11.50% [7] - 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46.03亿美元,同比减少64% [9] - 2025年第一季度投资净亏损50.38亿美元,上年同期盈利14.8亿美元 [9] - 毛收入从898.69亿美元跌至897.25亿美元 [15] - 投资损益从24年1季度的18.76亿美元降至-64.35亿美元 [16] 业务表现 - 保险业务中"销售和服务收入"下降明显 [15] - "铁路、公用设施及能源"中的"服务收益及其他收入"下降明显 [15] - 实业收入同比下降1.44亿美元,投资收入同比下降83.11亿美元 [16] 投资策略 - 公司从上市公司股票转向现金和美国政府债、其他短期投资 [12] - 巴菲特减持权益资产,躲过了2025年初美国股市大跌 [13] - 巴菲特对AI投资持谨慎态度 [18] - 巴菲特表示不会卖掉任何日本的股票,并希望扩大对日本市场的投资 [19] - 伯克希尔对日本五大商社的总投资成本为138亿美元,当前市场价值增至235亿美元 [21] - 日本五大商社市净率普遍低于1倍,市盈率仅5至8倍,股息率高达3%-5% [24] - 巴菲特通过发行日元债券融资,成本约0.5%,而投资五大商社的股息回报率高达5% [26] 日本市场投资 - 三菱商事:业务覆盖能源、金属、机械、化学品、食品等 [25] - 三井物产:主导大宗商品贸易,尤其在铁矿石、液化天然气领域 [25] - 伊藤忠商事:侧重消费品、食品、新能源 [25] - 住友商事:重点布局矿产、基础设施及数字科技 [25] - 丸红:在农业、电力、航空航天领域布局广泛 [25]
WESCO International(WCC) - 2025 Q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5-01 21:0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一季度有机销售额增长6%,处于增长预期的高端,价格约为1.5%,销量增长约4%,报告销售额持平,因有机增长被综合供应业务剥离、外汇汇率和少一个工作日的影响所抵消 [4][13] - 调整后EBITDA利润率下降60个基点,毛利率环比稳定,同比下降20个基点,SG&A同比增长约2%,对EBITDA利润率造成约40个基点的不利影响,调整后每股收益为2.21美元,较上年下降4% [14][15] - 第一季度实现900万美元自由现金流,占调整后净收入的8%,超过预期,净营运资本强度同比降低约50个基点 [26][28]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EES业务 - 有机销售额增长3%,报告销售额持平,受外汇不利影响和少一个工作日影响,OEM业务有机增长高个位数,建筑业务报告下降但有机增长低个位数,工业业务报告下降低个位数且基本持平 [16][17] - 积压订单较上年增长3%,环比增长4%,调整后EBITDA利润率下降90个基点,毛利率下降60个基点,主要因项目活动增加、低利润率产品组合增加和建筑业务的竞争价格压力 [18] CSS业务 - 有机销售额同比增长18%,报告销售额增长17%,由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业务推动,该业务增长超65%,数据中心业务在CSS业务中的占比从上年同期的25%多提升至近40% [18][19] - 企业网络基础设施业务增长低个位数,安全业务表现强劲,积压订单同比增长32%,环比增长18%,调整后EBITDA利润率上升20个基点,毛利率环比上升20个基点 [20][21] 公用事业和宽带解决方案业务 - 有机销售额下降5%,报告销售额下降19%,公用事业市场因客户去库存和项目活动水平较低而疲软,预计上半年受影响,下半年恢复增长,宽带业务增长高个位数,积压订单较上年下降13%,但环比增长13% [24][25] - 调整后EBITDA利润率上升10个基点,综合供应业务剥离带来的利润率提升部分被公用事业销售额下降的影响所抵消 [26]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数据中心业务是增长的强劲驱动力,第一季度增长70%,占公司销售额的约16%,过去12个月增长约14%,高于2024年6月的10% [5][22] - 公用事业终端市场持续疲软,客户继续进行库存去化,预计下半年恢复增长 [5][14]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将继续专注于有效的营运资金管理,增加库存以应对全球关税对供应链的潜在影响,发行8亿美元新高级票据赎回优先股并偿还部分循环信贷安排,加强资产负债表,延长债务到期日,提高财务灵活性,改善收益和现金流 [6] - 资本分配优先考虑债务减少和股票回购,同时继续投资于技术驱动的业务转型并积极管理并购管道 [7] - 执行成熟的策略来管理利润率和业务,与供应商、客户和销售团队保持日常沟通,采取行动减轻关税影响,包括将供应商价格上涨转嫁给客户、寻找本地采购产品、减少从高关税国家的进口以及优化供应链物流 [30][32][33] - 公司预计数据中心业务将继续增长,客户将增加与公司的业务范围,公司将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解决方案,包括电气配电系统、先进的IT基础设施和支持数据中心运营的服务 [22][23]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公司对2025年第一季度的销售表现感到满意,积极的销售势头延续至4月,预计第二季度销售将增长中到高个位数,有机销售额将比报告销售额高约1个百分点 [7][8][41] - 公司重申2025年展望,预计全年销售额将高于销售范围的中点,EBITDA利润率将低于中点,预计自由现金流在6 - 8亿美元之间,占调整后净收入的约95% - 105% [34][37][39] - 公司认为尽管存在关税和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但公司有能力应对挑战,继续专注于可控因素,如交叉销售计划、企业范围的毛利率扩张计划和技术驱动的业务转型带来的运营改进 [8][9] - 公司预计公用事业业务将在下半年恢复增长,受益于电气化、绿色能源和电网现代化的长期趋势,数据中心业务将继续是增长的驱动力,客户将增加与公司的业务范围 [5][25][75]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将于6月22日赎回5.4亿美元A系列优先股,发行8亿美元高级票据以支持赎回,预计每年将带来约3000万美元的净收入和现金流收益,每股摊薄收益约0.65美元 [28][29] - 公司未将关税相关价格上涨纳入展望,因通常会看到价格上涨生效日与影响收入之间存在两个季度的滞后,且约一半的收入是基于项目的,价格上涨通知不会影响这些项目 [46][47] - 公司预计第二季度调整后EBITDA利润率将比上年同期低约50个基点,主要反映项目和产品组合对毛利率的影响 [41]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修订后的展望中是否包含关税相关价格上涨 - 公司未将关税相关价格上涨纳入展望,展望假设有机增长率为2.5% - 6.5%,其中约1个百分点是2024年的结转定价,通常会看到价格上涨生效日与影响收入之间存在两个季度的滞后,约一半的收入是基于项目的,价格上涨通知不会影响这些项目 [46][47] 问题2:能否介绍供应商价格上涨情况及是否有附加费 - 第一季度供应商价格上涨数量较上年同期下降约15%,平均涨幅为中个位数,第二季度4月宣布的价格上涨数量较去年同期增加50%,平均涨幅升至中个位数至高个位数,部分涨幅达到两位数,公司努力将附加费纳入价格上涨中,以便向客户提供价格上涨的透明度 [57][59][61] 问题3:如何看待公用事业市场现状及下半年增长信心 - 公司认为公用事业市场与2月描述相比没有重大变化,一些客户开始增加活动水平,部分客户仍滞后,基于与大客户的日常沟通和新项目的获得,公司有信心下半年恢复增长,预算已确定,长期的发电、电网现代化等趋势仍然存在 [64][66][68] 问题4:数据中心业务增长快于市场的原因及产品与服务组合 - 公司数据中心业务增长强劲,EES相关数据中心销售的12个月滚动基础运行率接近4亿美元,增长约70%以上,客户希望增加与公司的业务范围,包括机架电源、安装和服务等,收购的Rahi、Intracem和Ascent对业务有积极影响,未来AI驱动的数据中心建设优先级将增加 [76][77][79] 问题5:EES业务的组合问题是否涉及直接发货 - EES业务的组合问题涉及直接发货,第一季度项目活动和低利润率产品组合增加,以及太阳能业务的库存拨备增加影响了毛利率,太阳能业务的调整约为25个基点 [82][86][87] 问题6:价格上涨在各业务中的权重情况 - CSS业务的供应商大多有美国本土业务,价格上涨幅度远低于EES业务,EES业务受价格上涨影响较大,也影响公用事业业务,2024年CSS业务基本没有价格上涨带来的收入增长,EES和UBS业务有低个位数的增长 [94][95][98] 问题7:订单合同在关税情况下如何结构,价格上涨对毛利率的影响 - 大型项目通常有固定定价或成本 escalator 条款,以保护公司价值,目前未收到供应商对积压订单重新定价的确认,价格上涨对毛利率的影响难以给出经验法则,通常公司约一半的收入会受到价格上涨影响,且存在两个季度的滞后,过去价格上涨带来的毛利率提升为数十个基点 [102][104][105] 问题8:展望是否考虑未来定价,第二季度预计情况 - 展望未考虑未来定价,包括已宣布和预期的价格上涨,以与过去做法保持一致,第二季度预计的价格上涨按惯例未包含在展望中 [108][110] 问题9:SG&A在第二季度的变化 - 第二季度SG&A的主要驱动因素是绩效加薪,第一季度调整后SG&A约为8.29亿美元,约三分之二是人员成本,预计成本将增加约3%,没有其他重大影响因素 [111] 问题10:全年利润率指引的组成部分是否有变化 - 毛利率方面,原本预计同比略有上升,鉴于第一季度的情况和对第二季度的预期,预计同比下降,SG&A假设基本保持不变,随着销售额增加将有一些可变成本,预计销售额将处于范围的高端,SG&A利润率将有一定的运营杠杆 [116] 问题11:加拿大市场情况及关键驱动垂直领域 - 公司加拿大业务第一季度表现强劲,市场份额增加,积压订单增长,预计全年表现良好,受新政府影响有待观察,三个战略业务单元在加拿大市场均有良好表现,包括电气、公用事业和CSS业务 [124][125][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