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银金融业
搜索文档
深市公司2025年三季报“成绩单”揭晓:营收、净利实现同比、环比双增长
证券日报网· 2025-11-04 22:03
深圳证券交易所市场(以下简称"深市")上市公司2025年三季度报告披露工作圆满落幕。截至10月底,共 有2879家深市公司如期交出三季报"成绩单"。整体来看,深市公司营收、净利实现同比和环比双增长, 业绩稳中向好,充分彰显高质量发展趋势。 通信行业公司同样有着不俗表现。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通信行业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 2928.32亿元,同比增长14.29%;实现净利润307.94亿元,同比增长36.71%。按季度看,受益于AI拉动 和新基建加速落地,第二季度、第三季度净利润分别环比增长26.22%、18.70%,持续增长展现强劲活 力。 三是非银金融业持续回暖,行情向好带动业绩高增长。今年以来,A股市场行情稳中向好,深市非银金 融业绩持续回暖,实现营收净利双增长。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深市非银金融业合计实现营业收 入2135.83亿元,同比上升10.67%;合计实现净利润608.54亿元,同比增长49.03%。第三季度合计实现 营业收入766.78亿元,环比增长15.32%,合计实现净利润255.76亿元,环比增长48.05%。券商板块业绩 表现亮眼,前三季度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174.83 ...
“存款搬家”:非银高增并非对应居民入市,银行扩充同业负债才是主因
凤凰网· 2025-10-16 13:23
存款总量与结构变化 - 前三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22.71万亿元,其中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4.81万亿元 [1] - 9月末住户存款增长至12.73万亿元,较8月末的9.77万亿元大幅增加近3万亿元 [1] - 9月末银行理财存量规模较8月末减少1284.71亿元,降至30.82万亿元 [4] 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解读 - 非银存款高增不等于券商流入资金增多,银行理财子、保险资管的同业存款大幅增长也会导致非银存款增加 [1] - 非银存款一般指银行吸收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持有的同业存单,并非专指证券公司的保证金类存款 [2] - 非银存款增长较快与非银存款定期化、持有同业存单多增较多有关 [1] 月度数据波动与市场解读 - 7月份非银存款增加2.14万亿元,同比多增1.39万亿元;8月增加1.2万亿元,同比多增5500亿元;9月份非银存款数据出现明显回落 [1][2] - 9月份A股表现可圈可点,但对应的非银存款大幅回落,居民存款大幅反弹,显示此前市场将非银存款高增简单解读为居民存款搬家进股市过于武断 [2] 银行负债与业务动态 - 在居民存款增长一般和政府债券发行高峰期的背景下,银行有通过非银同业存单等方式扩充负债规模的需要 [3] - 7、8月份有知名城商行大举扩充同业存款的动作 [3] - 相比居民存款利率下行,同业存款利率相对较高,过去曾发生存款绕道基金、理财存入同业的情况 [3] 理财产品与基金销售情况 - 含权类产品今年的销售占比有一定提升,但无爆发式增长 [5] - 银行基金产品整体销量在年内尤其是近几个月未出现太大变化,没有大幅增长的情况 [5] - 在购买含权类基金产品的结构中,挂钩指数产品的比例相对较高,直接投向股市某个板块的产品并不受欢迎 [6]
产业债系列报告:如何看待新增产业主体的投资价值?
华源证券· 2025-09-03 07:3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城投债严监管下 2024 年以来新增发债产业主体数量明显上升 新增主体多集中于中低行政层级 区位向经济大省集中 新增产业债整体规模有限难缓解信用债资产荒 [1][2][4] - 新增产业主体所发债券上市初期有流动性和风险溢价 随时间推移溢价或收窄 [3][26][29] - 不同行业表现分化 建筑业景气度不足 社会服务旅游业助力经济 房地产价格和投资磨底 政策是关键变量 [3][30][37] - 投资建议关注后续新增发债产业主体 从景气度好的行业择券 重点关注城投子公司所发债项 [3][3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新增发债的产业主体盘点 - 城投债严监管 2024 年新增产业债发行主体 133 家 2025/1/1 - 8/26 有 191 家 2025 年 1 - 7 月新增数量波动上升 7 月单月 41 家 [1][4] - 2025/1/1 - 8/26 新增主体中区县和地市级国企多 省级国企和央企少 新增区县级主体集中在山东、浙江等省 [8] - 2025/1/1 - 8/26 新增主体中 54%评级为 AA+ 以中低信用评级为主 [8] - 2025/1/1 - 8/26 新增主体行业分布上综合类最多 新增主体地区多集中在经济发达省份 [13] - 2025 年初以来新增主体以小体量为主 不少城投公司通过子公司申报债券新增额度 [17] - 2025/1/1 - 8/26 新增主体所发债项合计发行规模 1378 亿元 以私募公司债为主 募集资金用途多样 偿还有息债务规模占 59% [20] - 债券融资受限的城投主体常以子公司发债新增额度 但城投子公司单笔债券额度通常不大 [23] 如何看待新增产业主体的投资价值 新增产业主体的价值发现过程 - 新增产业主体所发债券二级市场有流动性和风险溢价 价值挖掘需时间 [26] - 2025/1/1 - 8/26 期间新增债券上市后 5 个交易日内超额利差无明显变动趋势 变动幅度在 10BP 以内 T + 5 日至 8/26 多数行业和期限超额利差收窄 [26][27][28] 新增产业主体的主要行业情况概览 - 2025/1/1 - 8/26 新增主体所发债券规模前五行业为综合、建筑装饰、社会服务、非银金融、房地产 [30] - 建筑业景气度不足 各项指标承压 “反内卷” 政策效果待察 [30][31] - 社会服务国内旅游人数和收入回升 旅游业助力经济发展 [35] - 房地产价格和投资磨底 政策托底是关键变量 [37] 投资建议 - 关注后续新增发债产业主体 其上市初期有超额利差且后续或收窄 [3][39] - 从景气度好的行业择券 如社会服务业 [3][39] - 重点关注城投子公司所发债项 [3][39]
主力资金动向 37.94亿元潜入有色金属业
证券时报网· 2025-07-18 20:46
行业资金流向 - 今日有10个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入,21个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出 [1] - 有色金属行业资金净流入金额最大,达37.94亿元,涨幅2.10%,换手率2.82%,成交量较前一日增长50.61% [1] - 电子行业资金净流出金额最大,达-83.41亿元,跌幅-0.49%,换手率2.60%,成交量较前一日减少13.21% [1] 资金净流入行业详情 - 非银金融行业资金净流入8.97亿元,涨幅0.33%,换手率1.43%,成交量较前一日增长15.80% [1] - 食品饮料行业资金净流入6.05亿元,涨幅0.73%,换手率1.47%,成交量较前一日增长8.18% [1] - 交通运输行业资金净流入4.22亿元,涨幅0.90%,换手率0.72%,成交量较前一日微降0.19% [1] - 房地产行业资金净流入2.48亿元,涨幅0.48%,换手率1.43%,成交量较前一日减少9.60% [1] - 煤炭行业资金净流入1.90亿元,涨幅0.94%,换手率1.07%,成交量较前一日增长46.70% [1] 资金净流出行业详情 - 计算机行业资金净流出43.75亿元,涨幅0.35%,换手率4.71%,成交量较前一日增长2.01% [2] - 通信行业资金净流出27.01亿元,跌幅-0.31%,换手率1.83%,成交量较前一日减少4.02% [2] - 机械设备行业资金净流出24.51亿元,涨幅0.10%,换手率2.53%,成交量较前一日减少4.02% [2] - 汽车行业资金净流出23.89亿元,跌幅-0.17%,换手率2.31%,成交量较前一日减少17.13% [2] - 传媒行业资金净流出22.91亿元,跌幅-0.98%,换手率2.70%,成交量较前一日增长4.31% [2]
四月金融数据怎么看?招商宏观:社融与M2因低基数原因,增速环比明显提升
搜狐财经· 2025-05-15 12:23
核心观点 - 四月信贷受关税冲击明显,票据融资成为支撑信贷增长的主要支柱 [2][7] - 社融增速在低基数作用下环比走强至8.7%,政府债发行起到重要作用 [3][13] - M2增速因低基数提高1个百分点至8.0%,M1增速微降0.1个百分点至1.5%,反映地产销售韧性 [4][11] - 非银金融存款大幅增加1.57万亿,机构避险意愿增强 [5][12] 贷款 - 四月新增人民币贷款2800亿,同比少增4500亿,大幅低于预期7600亿 [7][11] - 居民短期贷款新增-4020亿(上年同期-3520亿),消费贷利率回升至3%以上抑制需求 [7] - 居民中长期贷款新增-1231亿(上年同期-1666亿),反映房地产"以价换量"策略 [7] - 企业实际贷款(剔除票据)新增-2300亿(上年同期为0),短期贷款同比多减700亿至-4800亿 [8] - 票据融资占比飙升至297.9%(上年同期114.8%),规模达8341亿 [8] 存款 - 非银金融存款同比多增5400亿至1.57万亿,理财资金转向存款避险 [12] - 居民存款同比少减4600亿,政府存款新增3710亿(上年同期981亿) [12] 社融 - 社融新增1.16万亿(上年同期-658亿),增速提升0.3个百分点至8.7% [1][13] - 政府债同比多增1.07万亿至9762亿,其中国债净融资2658亿(上年同期-984亿) [13] - 企业债净融资2340亿(同比多增633亿),城投债净融资-915亿(上年同期-1050亿) [13] - 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降幅收窄至-2793亿(上年同期-4490亿) [13] 政策与趋势 - 央行推出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提高结构性再贷款额度以刺激需求 [6][17] - 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明确不再片面追求信贷投放 [17] - 社融增速后续可能因基数效应消退和政府债发行减速而回落 [6][17]
专访中诚信国际执行副总裁薛东阳:ESG打响“升维战”,企业正重构竞争力高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08 18:09
ESG信息披露现状与趋势 - 2024年A股ESG报告披露率达43.82%,较2023年的41.58%稳步提升,银行业、非银金融业及高碳排行业(钢铁、煤炭等)披露率超60% [5] - 披露内容呈现结构化升级,部分企业采用"双重重要性"分析框架,按"治理、战略、风险与机遇管理、指标与目标"四大支柱系统性披露 [6] - 头部企业与中小公司分化显著,头部企业转向实质披露,而部分企业仍存在同质化、模板化问题,核心指标缺失且定性叙述笼统 [7] 政策与监管动态 - 财政部发布《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第1号——气候(试行)》,沪深北交易所同步推出《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推动ESG信披从自愿向强制过渡 [1] - 香港联交所2024年修订ESG框架,新增强制气候信息披露要求,2025年生效,与ISSB标准深化融合 [12] - 欧盟通过ESG评级监管新规,要求评级机构接受ESMA监督,英国、印度亦将ESG评级纳入金融监管体系 [20] 行业差异化披露实践 - 高碳排行业(钢铁、水泥等)需重点披露碳排放、减碳路径及绿色技术创新,而科技企业侧重数据隐私、信息安全等议题 [14] - 白酒行业国内评级(如贵州茅台)显著高于国际评级,主因国际标准对中国国企治理模式及乡村振兴等特色议题覆盖不足 [17] ESG投资与市场发展 - 全球ESG投资规模突破30万亿美元,但受监管统计变动影响规模存在波动 [18] - 美国SEC对"漂绿"行为实施严厉处罚,如高盛资管因ESG误导被罚400万美元,德意志银行子公司DWS累计罚款超4400万美元 [19] 企业ESG需求演进 - 企业需求从报告编制转向ESG体系深度建设,包括数据治理、供应链ESG管理及绿色金融产品(如SLL贷款)认证 [8][9] - 国央企需在评级中纳入乡村振兴、党建等社会责任指标,中小企业则需简化指标体系以提升数据可比性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