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投资
搜索文档
华数传媒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公司及子公司使用部分闲置自有资金进行 投资理财的公告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025-11-02 22:28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人员保证信息披露内容的真实、准确和完整,没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 漏。 重要内容提示: 1、投资种类:包括但不限于向银行、信托、证券、基金等专业金融机构购买安全性高、流动性好的中 风险以下(含中风险)理财产品,开展国债逆回购、债券投资等。 2、投资金额:使用额度不超过30亿元的自有资金进行投资理财,在额度内滚动使用,有效期一年。 3、特别风险提示:金融市场受宏观经济的影响较大,投资无本金或收益保证,在投资过程中受政策、 市场、信用、流动及操作等风险点影响可能导致收益不及预期的情况。敬请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华数传媒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于2025年10月30日召开第十一届董事会第二十八次会议 审议通过《关于公司及子公司使用部分闲置自有资金进行投资理财的议案》,同意公司及子公司使用额 度不超过30亿元的自有资金进行中风险以下(含中风险)的投资理财,在额度内滚动使用,有效期一 年,并授权相关管理层审批实施。 一、投资情况概述 (一)投资目的 二、审议程序 (一)董事会审议情况 2025年10月30日,公司召开了第十一届董 ...
中国银行业 2025 年第三季度综述 - 第三季度核心经营趋势改善China Banks 3Q25 Wrap-3Q25 Improving Core Operating Trends
2025-10-31 09:53
行业与公司概览 * 纪要涉及中国银行业,特别是覆盖范围内的主要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和区域性银行[1] * 行业整体呈现核心运营趋势改善,尽管投资收入有所下降[1] * 多数国有大行在3Q25的利润增长较1H25有所提高,得益于稳定的信贷质量[1] * 宁波银行和农业银行报告了优于同业的整体趋势[1] 核心运营趋势与盈利能力 净息差与净利息收入 * 尽管国有大行和招商银行仍面临净息差压力,但多数覆盖范围内的股份制银行在3Q25实现净息差反弹,得益于资金成本下降、更审慎的贷款增长和定价[2] * 民生银行和浦发银行不仅实现净息差环比反弹,还实现了同比改善,因其近年专注于风险消化和客户基础改善而非规模增长[2] * 宁波银行在覆盖范围内保持最高的净利息收入增长,受市场份额增长和显著低于平均的净息差同比压力推动[2] * 国有大行净息差压力持续,部分由于3Q25低收益债券投资和票据增长较快,但多数银行预计净息差压力将进一步缓和[2] * 覆盖银行整体净利息收入同比增长从2Q25的0.5%提升至3Q25的2.7%[11] * 工商银行指引全年净息差为1.26%,而9M25为1.28%,暗示4Q25净息差压力缓和[13] * 交通银行预计在贷款收益率持续下行压力下,4Q面临一些净息差压力,但中长期净息差收缩应会缓和[13] * 建设银行3Q25净息差环比下降10.5个基点,管理层预计净息差收缩将缓和并有信心保持同业领先水平[12][14] * 邮储银行有信心保持其净息差优势[15] * 中国银行预计2026年金融资产收益率持续下降,存款成本下降更明显,整体明年净息差收缩将收窄[15] 手续费收入与非息业务 * 更多银行在3Q25报告健康的手续费收入增长,平均手续费收入增长从2Q25的同比1.4%加速至11.1%[3] * 手续费收入改善得益于资本市场活动回暖以及保险销售持续强劲,特别是过去代理业务费率下调的影响过后[3] * 宁波银行手续费收入引领增长,同比增幅达94%,农业银行在2Q25增长超30%后保持了23.6%的同比增幅[3] * 国有大行手续费收入平均同比增长9.8%,由农业银行引领[16] * 工商银行表示手续费收入逐季改善,由强劲的资产和财富管理业务驱动[17] * 交通银行预计4Q手续费收入表现更好,全年手续费收入持续增长[17] * 中国银行看到国内手续费收入增长边际改善,并有信心保持手续费收入增长[18] 投资收入与整体营收 * 由于投资收入下降,营收和拨备前利润增长从2Q25水平放缓[3] * 债券相关交易收入因收益率反弹给银行营收带来波动,特别是股份制银行和区域性银行交易收益平均同比下降约40%[19] * 大型银行如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交易收益同比增加44-52%,因有更多方式平滑市场波动和利用交易机会[19] * 由于交易收入波动,平均营收趋势较2Q25略弱,农业银行和交通银行环比增长更好,而除宁波银行外,区域性银行营收增长由中高个位数增长转为中个位数下降[20] * 平均成本收入比小幅上升0.2个百分点,民生银行、华夏银行和宁波银行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和成都银行上升2-3个百分点[21] 利润增长 * 银行利润趋势在3Q25继续反弹,国有大行利润反弹加速至中个位数,得益于信贷成本进一步下降,而股份制银行和区域性银行分化更大[22] * 覆盖银行平均净利润同比增长1.9%[10] * 浦发银行、华夏银行和中信银行引领股份制银行,同比利润反弹分别为10.3%、7.6%和3.5%,而民生银行和光大银行下降约10%[22] 资产负债表与业务发展 资产增长与结构 * 贷款增长普遍放缓至环比低于1%,被视为资产收益率稳定的好迹象[34] * 民生银行和光大银行贷款余额环比下降约1.6%,宁波银行以2.6%的环比贷款增长领先,同时净息差环比提高约5个基点[34] * 工商银行指出信贷需求暂时疲软,但相信政策支持将带来未来几个季度更好的需求,仍旨在快速增长普惠贷款[35] * 邮储银行贷款投放进度符合管理层预期,9M25完成超90%,预计2025年信贷投放更均衡,非信贷资产配置更灵活[36] * 国有大行生息资产增长普遍快于贷款增长,暗示可能购买了更多政府债券,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和邮储银行环比增长领先[37] * 平均生息资产环比增长1.4%[39] * 同业资产平均环比下降1.5%[42] 存款与市场份额 * 存款市场份额部分由中型银行转向国有大行,国有大行存款平均环比增长0.7%,工商银行和交通银行领先[38] * 招商银行存款环比增长1%,受强劲零售业务推动,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工业银行和平安银行存款环比下降1-4%[38] * 国有大行存款平均环比增长0.7%[45] 资产质量与风险管理 不良贷款与拨备 * 整体不良贷款率保持稳定,覆盖银行平均为1.15%[4][47] * 邮储银行、成都银行、光大银行和招商银行不良贷款率环比上升1-2个基点[47] * 拨备覆盖率小幅环比下降,平均下降3.5个百分点至263%,受邮储银行、成都银行和杭州银行拖累[48][53] * 贷款拨备率平均小幅上升1个基点至2.87%[48][54] * 浦发银行继续增提拨备,拨备覆盖率上升4个百分点至198%,贷款拨备率上升12个基点至2.56%[48] 信贷成本与风险展望 * 多数银行信贷成本持续降低以缓冲利润,覆盖银行平均信贷成本环比下降14个基点至0.6%[49] * 国有大行信贷成本下降更多,环比下降19个基点至0.39%,建设银行下降更明显[49] * 民生银行信贷成本较高部分由于与部分房地产贷款相关的核销,拖累了利润增长[49] * 交通银行关注零售资产质量,因不良贷款生成率和逾期贷款率上升,公司端整体资产质量稳定,房地产和建筑风险尚未完全消化[50] * 邮储银行3Q不良贷款生成率为0.23%,与2Q持平,零售端压力更大,但零售不良生成在3Q25趋稳,预计经营贷资产质量将很快稳定[50] * 工商银行新生成不良贷款主要来自房地产领域,风险在2023年中见顶后正在缓和,按揭贷款不良生成预计放缓[50] * 农业银行有信心保持优于同业的零售信贷质量稳定[50] * 建设银行预计整体资产质量保持稳定,零售信贷质量可控[50] 资本状况 风险加权资产与资本充足率 * 风险加权资产增长略加速至环比2.0%,尽管信贷增长放缓,且在许多银行超过生息资产和贷款增长[55] * 工商银行风险加权资产反弹最快,环比增长4.4%[55] * 平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分别下降2.39个基点和14.9个基点[56] * 宁波银行因利润增长放缓,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显著下降,而风险加权资产快速增长拖累工商银行资本比率[56] 股息分派 * 所有6家国有大行和部分股份制银行宣布了中期股息分派,包括民生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和光大银行;区域性银行如宁波银行、杭州银行和重庆农商行也宣布了分派[9]
后续债券投资策略如何?工商银行:坚持“稳健、灵活、前瞻”三大原则
新浪财经· 2025-10-30 18:35
10月30日金融一线消息,工商银行今日召开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针对债券投资配置力度与策略问题,相关负责人在交流中表示,三季度面对利率上行的情况,该行密切跟踪研判,动态 对于后续市场利率走势,工行判断预计呈现区间波动态势,主要受多方面因素交织影响:一方面,央行保持流动性充裕的政策导向,叠加年末机构配置需求释放,将对利率形成一定支撑,制约其 基于市场判断,工行明确后续债券投资将坚持 "稳健、灵活、前瞻" 三大原则,从三方面发力优化策略: 三是统筹当前与长远。始终将资产安全性和收益稳定性置于重要位置,在追求合理回报的同时,高度重视投资组合的长期健康发展和风险抵御能力。 工行负责人强调,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该行债券投资业务将 持续深化市场研判,加强精细化管理,科学把握投资节奏与风险敞口,灵活运用多元化策略提升综合收益能力。在有效管控风 责任编辑:王馨茹 一是科学把握节奏与力度。持续密切跟踪宏观经济政策信号及市场情绪变化,动态优化债券投资的整体规模、品种结构和期限分布,平衡当期收益与中长期利率风险。 二是优化配置与交易策略。深化对各类债券品种的精细化研究,在配置端优化结构;同时 灵活运用波段操作等策略捕捉 ...
ICBC(01398) - 2025 Q3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10-30 18:00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SEHK:01398) Q3 2025 Earnings Call October 30, 2025 05:00 AM ET Speaker0Dear investors and analysts, good afternoon. Welcome to the ICBC twenty twenty five Q3 Earnings Call. I'm Tianjong Huang from the Strategic Management and Investor Relations department. On behalf of ICBC, I would like to extend my sincere gratitude to all investors and analysts who have long cared for and supported our bank. Joining us today are Mr.Tianfeng Lin, Board Secretary and Chief Business ...
新时代·新基金·新价值——北京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在行动 坚守初心使命 为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东方”力量
证券日报网· 2025-10-14 18:44
行业背景与发展方向 - 公募基金行业处于深刻变革与转型的关键时期,是连接资本市场与居民财富的重要桥梁 [1] - 行业面临资本市场改革深化、居民财富管理需求多元、金融科技赋能创新的背景 [1] - 中国证监会于今年5月印发《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为行业发展绘制蓝图 [1] 公司战略定位 - 公司将高质量发展视为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1] - 公司从投研核心能力建设、产品战略布局、投资者服务与陪伴三大维度协同发力 [1] - 公司致力于服务实体经济与国家战略、助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提升居民福祉 [1][6] 投研能力建设 - 投研能力是公募基金的立身之本,公司致力于打造一体化、平台化、多策略的投研体系 [2] - 通过搭建统一研究平台和决策支持系统,促进研究成果高效转化和投资决策科学化 [2] - 公司布局了以总量周期、医药消费、科技新能源、量化投资等为主导的多策略权益投研体系 [2] - 公司按照长期主义理念,通过外部招聘与内部培养结合,建立成熟的投研人员培养机制 [2] 产品布局与产业服务 - 公司服务实体经济,在主动权益、指数增强、固定收益、多资产配置等领域布局不同风险收益特征产品 [3] - 在主动权益方面布局了创新科技、互联网+、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产业主题基金 [3] - 产品布局围绕绿色、低碳、养老进行,覆盖主动权益投资、债券投资和养老FOF等 [3] - 产品布局旨在深耕中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细分领域,引导资源向科技创新行业聚集 [3] 投资者服务与教育 - 公司深化市场营销团队从产品销售导向向客户服务导向转型 [4] - 通过媒体协同、跨界合作、内容深耕持续打造投资者教育体系 [4] - 2024年联合权威媒体开展多场线下投资者教育活动,传递养老规划、资产配置等知识 [4] - 2024年走进北方工业大学等高校,引导年轻群体树立养老储备意识 [5] - 2025年与光大证券、兴业银行合作,针对银行与券商客户开展主题投教活动 [5] - 通过官网、社交媒体以直播、短视频等形式普及量化投资、养老规划等基础知识 [5] 未来发展规划 - 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公司把握高质量发展主线 [6] - 公司将持续深化内控体系、投研平台和行业文化建设,提升投研能力和投资者服务能力 [6] - 公司计划进一步完善投向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方向的主动权益类、指数类及多资产配置型基金 [6]
投资收益锐减66%拖累业绩 江西银行上半年营收降近两成
犀牛财经· 2025-09-22 14:4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6.04亿元,同比下降19.91% [2][3]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5.58亿元,同比下降10.53% [2][3] - 利息净收入37.77亿元,同比下降5.27% [3][5]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2.46亿元,同比增长5.27% [3][5] - 投资收益4.61亿元,同比大幅下降65.88% [5] - 营业支出135.71亿元,同比下降3.81% [3] - 资产减值损失27.73亿元,同比下降24.52% [3][8] 资产负债 - 资产总额5802.97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1.16% [3] - 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3649.03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3.39% [3] - 吸收存款总额3967.70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1.49% [3] - 金融投资余额1580.14亿元,较2024年上半年末减少63.77亿元 [7] 投资结构变化 - 基金投资金额184.30亿元,同比减少37.79% [6] - 债券投资金额1270.08亿元,同比增长8.98% [6] - 投资收益下降主要受市场利率和资产价值波动影响 [6] 资产质量 - 不良贷款率2.36%,较2024年末上升0.21个百分点 [8] - 不良贷款余额86.17亿元,较2024年末增加10.29亿元 [8] - 逾期贷款余额131.71亿元,较2024年末增加31.89亿元 [8] - 拨备覆盖率154.85%,较2024年末下降5.2个百分点 [8] - 3个月以内逾期贷款48.37亿元,较2024年末增加26.94亿元 [8] - 1-3年逾期贷款48.19亿元,较2024年末增加22.87亿元 [8] 贷款分类表现 - 个人不良贷款23.52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18.13% [8] - 个人不良贷款率2.97%,较2024年末上升0.54个百分点 [8] - 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19.07%,较2024年末上升1.26个百分点 [9] 监管合规 - 2025年4月因违规处置不良贷款被罚款40万元 [9] - 2023年5月因在银行间债券市场违规代持债券被通报批评 [12][13] - 2025年5月主承销商评级被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评为D类 [10][11] - D类评级主要因业务能力较弱、展业不积极 [11]
债券投资策略、对公贷款投放、可转债转股规划……上海银行管理层回应市场关切!
证券日报网· 2025-09-22 14:21
债券投资策略 - 债券市场波动对银行业营业收入产生扰动 驱动利息净收入 中间业务收入 其他非息收入三大收入有效轮动是应对市场周期变化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关键[2] - 债券投资策略包括服务实体经济优化资产投向结构 加大对公客户综合服务力度 挖掘信用利差空间 重点关注企业客户发行债券的投资价值[2] - 布局多元化策略把握人民币国际化机遇 拓展离岸资产投资 深化多币种投资交易策略 形成跨市场跨品种核心策略体系[2] - 保持核心交易价值贡献 强化市场研判捕捉交易信号 提升主动波段交易能力 保持组合策略灵活度[2] - 控制组合久期防范市场利率波动风险 平衡风险与收益[2] 对公贷款投放计划 - 坚持服务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经营策略 实现重点领域及重点区域占比双提升的全年目标[3] - 打造早小硬为特色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建设产业研究院建立行业研究能力 全面对接委办局 投资机构 孵化器 高校院所渠道提高对科技型企业服务覆盖面[3] - 打造丰富场景普惠金融服务体系 依托普惠客户经理队伍结合担保及信用快贷产品精准服务小微企业 聚焦汽车金融和供应链金融领域拓户增量[3] - 聚焦深绿 产业绿 制造绿等绿色金融优质客户 加快新户经营及项目储备转化 推进碳金融产品创新[3] - 加快建立重点区域信贷投放 包括上海地区五个中心建设 长三角一体化金融服务合作渠道 京津冀地区央国企司库建设和职能改革 粤港澳地区新一代信息技术 半导体 动力电池制造业产业集群和跨境贸易客群[4] 可转债转股规划 - 200亿元可转债于2021年1月发行 2027年1月到期 目前存续期尚余一年多时间[5] - 当前股价处于可转债转股价上方 将深入推进实施市值管理制度 估值提升计划 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提升经营管理水平[5] - 积极把握资本市场机遇 加强市值管理措施 借鉴同业经验 强化股东协同与投资者沟通稳步推进可转债转股[5]
邮储银行发挥“商行+投行”综合服务优势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9-21 22:39
活动概况 - 邮储银行广西区分行于9月16日在南宁成功举办"资本赋能向新而行"新质生产力投行活动 [1] - 活动旨在为金融赋能地方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1] - 活动吸引100余家单位及优质企业参与 [1] 参与主体 - 参与单位涵盖自治区及南宁市相关政府部门、金融监管机构 [1] - 参与企业包括区属国企及子公司、市属国企、上市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多元主体 [1] - 成功搭建政银企深度交流合作平台 [1] 活动内容 - 邀请多位业界专家现场解读宏观经济形势和前沿行业趋势 [1] - 专家为广西高端制造、向海经济、数字丝路建设提供新思路 [1] - 互动问答环节围绕"产业升级布局"和"邮储'商行+投行'服务科技企业"等关键议题展开讨论 [1] 业务协同 - 邮储银行持续深化与中邮保险、中邮证券的业务合作 [2] - 发挥中邮理财等子公司联动作用,形成良好的业务协同机制 [2] - 通过整合多方资源为广西客户提供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 [2] 服务内容 - 提供债券承销、债券投资、并购金融、股权撮合、上市辅导等综合金融服务 [2] - 将金融资源精准滴灌至地方产业发展关键领域 [2] - 发挥"商行+投行"综合服务优势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2] 未来规划 - 邮储银行广西区分行将加强对广西区域内企业的金融服务 [1] - 推动与广西金融同业的深度合作 [1] - 以协同合作之力为地方发展注入更多金融活水 [1]
工行稳居上半年投资收益冠军 中行、交行、兴业等下降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4 17:27
投资收益规模 - 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和招商银行4家银行上半年投资收益均超200亿元 其中工商银行以328.85亿元居首 [2] - 13家银行上半年投资收益超过100亿元 包括邮储银行197.50亿元、兴业银行182.97亿元、中国银行159.83亿元等 [2][4] 投资收益增速 - 建设银行投资收益同比增速达217.29% 实现279.12亿元 增速领跑上市银行 [2][3][4] - 多家城商行实现翻倍增长 长沙银行增速118.82% 郑州银行111.10% 紫金银行95.41% 青岛银行93.93% [3] - 部分银行投资收益同比下降 兴业银行降16.93% 中国银行降14.72% 交通银行降13.83% [5] 投资收益营收贡献度 - 国有大行投资收益占营收比重较低 工商银行7.70% 建设银行7.08% 农业银行6.26% 中国银行仅4.86% [6] - 城农商行投资收益营收占比显著更高 上海银行达39.14% 江阴银行36.72% 苏农银行36.50% 张家港行33.28% [6] 投资收益来源分析 - 投资收益增长主要源于债券投资已实现收益增加 工行其他非利息收益464.96亿元中投资收益增加73.52亿元 [4] - 多家银行通过债券止盈操作锁定收益 青岛银行实现15.10亿元投资收益主要来自债券止盈操作 [8] - 建行公允价值变动损失26.18亿元 主要因权益类投资和债券投资重估收益减少 [8][9] 债券市场环境与投资策略 - 债市呈现宽幅震荡特征 十年期国债震荡区间达30个BP 增加投资难度 [10] - 招商银行保持30%债券投资占比 采取逢高配置和波段操作策略 [10] - 浙商银行认为债券仍具性价比 计划加强灵活交易并优化持仓结构 [11] 银行资产配置动向 - 建行加大国债和地方政府债认购力度 金融投资较上年末增加1.09万亿元 增幅10.17% [5] - 城商行和农商行可直接参与美债投资 部分机构在低利率环境下考虑美债市场转型 [2] 投资收益可持续性 - 去年债券收益率下行积累的浮盈已通过集中卖出实现账面兑现 老券浮盈恐已兑现完毕 [7] - 长沙银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同比下降150.18% 主要因债券投资账面浮盈减少 [8] - 资产荒背景下银行适配稳健资产有限 高收益可持续性面临挑战 [7]
拆解大行半年报:息差降幅边际收窄,非息收入贡献大增
第一财经· 2025-08-31 19:29
核心观点 - 六大行上半年业绩下行压力缓解 营收合计1.83万亿元同比增长 归母净利润6825.24亿元基本持平 非息收入成为重要业绩支撑[1] - 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2%至1.32万亿元 净息差持续承压 但降幅边际收窄[3][12] - 债券投资收益显著增长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回暖 有效对冲利息收入下滑影响[8][11] - 拨备计提力度加大 六大行合计计提减值准备4227亿元同比增加220亿元[5] 营收表现 - 六大行营收全部实现正增长 合计1.83万亿元较去年同期1.8万亿元提升[1] - 中国银行以3.76%增速领跑 建设银行2.15% 工商银行1.57%位列二三位[2] - 农业银行营收3699.37亿元增0.85% 邮储银行1794.46亿元增1.50% 交通银行1333.68亿元增0.77%[3] 净利润表现 - 归母净利润分化明显 三家正增长三家负增长 总体6825.24亿元基本持平去年6833.88亿元[1] - 农业银行以2.66%增速领先 交通银行1.61% 邮储银行0.85%保持增长[2] - 工商银行降1.39% 建设银行降1.37% 中国银行降0.85%[2] 利息收入分析 - 利息净收入1.32万亿元同比下降2% 仅交通银行实现1.2%正增长[3] - 中国银行利息净收入降幅最大达5.27% 建设银行降3.16% 农业银行降2.88% 邮储银行降2.67%[3] - 净息差持续下行 邮储银行1.70%保持最高 建设银行1.40% 工商银行1.30% 农业银行1.32% 中国银行1.26% 交通银行1.21%[5] - 贷款收益率下降是主因 中国银行贷款利息收入减少396.65亿元降10.47%[4] 非息收入表现 - 债券投资利息收入增长明显 工商银行投资利息收入1905.67亿元同比增6.5%[9] - 农业银行债券投资利息收入1821.15亿元增54.15亿元 中国银行金融投资利息收入1155.27亿元增8.93%[10] - 建设银行金融投资利息收入1501.46亿元增4.65%[10] 投资收益亮点 - 工商银行投资收益大增52% 农业银行投资收益增53% 中国银行其他非息收入增42%[9][10] - 建设银行投资收益大幅增长217% 主因债券和权益投资处置收益增加[10] - 财政部恢复征收债券利息增值税 建设银行表示影响偏中性且政府债券占比近80%[10] 手续费收入回暖 - 4家大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实现正增长 邮储银行增11.59% 农业银行增10.07% 中国银行增9.17% 建设银行增4.02%[11] - 工商银行手续费收入670.20亿元降0.57% 交通银行204.58亿元降2.58% 但降幅明显收窄[11] - 对比2024年上半年整体下行近10% 今年显著改善[11] 拨备计提变化 - 六大行计提减值准备4227亿元同比增220亿元 结束多年下降趋势[5] - 邮储银行计提217.19亿元大增34.62% 建设银行1076.62亿元增22.85%[7] - 邮储银行贷款减值损失约230亿元同比增73亿元 主因贷款规模增长及审慎风险管理[6] 息差趋势展望 - 净息差降幅边际收窄 二季度单季下行不超过3BP[12] - 管理层普遍预期下半年息差边际企稳 降幅进一步收窄[13][14][15] - 工商银行强调通过资产负债管理措施维持降幅收窄态势[13] - 农业银行预计贷款收息率仍有压力但存款重定价将释放效能[14] - 交通银行指出存款挂牌利率下调效应将逐步显现[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