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准做市信用债ETF
搜索文档
债券ETF周度跟踪(11.3-11.7):市场净流入增幅边际收窄-20251110
西南证券· 2025-11-10 15:1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债券ETF市场净流入增幅边际收窄,增量主要来自利率债ETF;各类债券ETF在份额、净值、资金净流入等方面表现分化,如利率债类、信用债类ETF份额流入边际改善,可转债ETF份额大幅流出等 [4][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各类债券ETF资金净流入情况 - 整体净流入增幅边际收窄,增量主要来自利率债ETF,上周利率债类、信用债类、可转债类ETF净流入资金分别为49.14亿元、13.94亿元、 - 15.74亿元,债券ETF市场合计净流入47.34亿元 [4][7] - 截至2025年11月7日,债券ETF基金规模7061.21亿元,较前周收盘+0.87%,较年初+292.79%,在全市场ETF规模中占比12.28%,环比前周末+1bp [7] - 国债类ETF净流入领跑,短融、地方债类ETF增长延续,可转债类、科创债、基准做市信用债ETF净流入资金为负 [7] 各类债券ETF份额走势 - 利率债类、信用债类ETF份额流入边际改善,地方债类ETF陡峭增长 [4][21] - 截至2025年11月7日收盘,国债类、政金债类、地方债类、信用债类和可转债类份额较前周收盘分别变化22.53百万份、 - 0.08百万份、19.41百万份、35.81百万份、 - 116.90百万份,债券类ETF合计变化 - 39.22百万份 [4][21] 主要债券ETF份额及净值走势 - 可转债ETF份额大幅流出,30年国债ETF、政金债券ETF、5年地债ETF、城投债ETF、可转债ETF份额较前周收盘分别变化11.78百万份、 - 0.06百万份、无变化、27.80百万份、 - 99.70百万份 [4][24] - 净值表现分化,部分利率债类ETF转跌,截至2025年11月7日收盘,30年国债ETF、政金债券ETF、5年地债ETF、城投债ETF和可转债ETF净值较前周收盘分别变化 - 0.37%、 - 0.10%、0.06%、0.06%、0.85% [4][27] 基准做市信用债ETF份额及净值走势 - 份额无明显变化,部分产品遭小幅流出,截至2025年11月7日收盘,8只信用债ETF部分份额较前周收盘有不同程度减少 [30] - 净值上行动能转弱,截至2025年11月7日收盘,8只信用债ETF净值较前周收盘变化在0.03% - 0.06%之间,周尾净值存在掉转势头,增长动能减弱 [33] 科创债ETF份额及净值走势 - 上周科创债ETF份额跌多增少,现存24只科创债ETF上周份额净流入为 - 10.56百万份,份额较前周 - 0.42% [36] - 净值较前周收盘价高,但周内呈现“倒U”走势,第一批、第二批科创债ETF净值平均数较前周收盘分别+0.05%、+0.03%,周末净值走势回落 [37] 单只债券ETF市场表现情况 - 0 - 4地债ETF净流入连续两周领先,转债类净值领涨,可转债ETF、上证可转债ETF净值涨幅居前,分别+0.85%、+0.83% [40] - 升贴水率方面,30年国债ETF、30年国债ETF博时、基准国债ETF升水率领先,分别为0.08%、0.07%、0.02% [40] - 规模变动上,短融ETF(+25.53亿元)、0 - 4地债ETF(+21.00亿元)、30年国债ETF(+14.13亿元)净流入金额排名前三,可转债ETF上周净流出金额显著高于其余产品,为 - 13.53亿元 [40]
公司债ETF(511030):投资可以更简单
搜狐财经· 2025-11-10 09:17
债券ETF规模突破7000亿元,机构人士指出,短期回调带来配置机会。截至11月9日,全市场ETF总规模已达到5.74万亿元,债券ETF总规模也于近日突破 7000亿元。尽管规模占全部ETF规模的比例仅有不到13%,但近两年,债券ETF呈现爆发式增长。其中,基准做市信用债ETF和科创债ETF作为今年新上市的 品种,贡献了超3300亿元的规模增量。在业内人士看来,近期央行宣布重启国债买卖提振流动性稳定预期,利率上行风险降低,债券负债端稳定性提高。 规模方面,公司债ETF最新规模达239.04亿元,创近1年新高。 份额方面,公司债ETF最新份额达2.24亿份,创近半年新高。 上周信用债也开启调整模式,平安公司债ETF(511030)规模却逆势流入4.70亿,究其原因与产品自身定位短久期(1.95年),静态高(当前1.90%),有 升水(周均0.02%),回撤小(今年以来-0.50%),与其他信用债ETF差异化定位错位竞争,有独特的优势和核心竞争力有关。 金融债成资管产品配置"压舱石",年内"二永债"已发1.37万亿元。近日,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分别公告各自2026年债券发行计划,其中工商银行拟发行金融 债不超过488 ...
债券ETF规模突破7000亿元 短期回调带来配置机会
中国证券报· 2025-11-10 04:08
□本报记者张凌之 截至11月9日,全市场ETF总规模已达到5.74万亿元,债券ETF总规模也于近日突破7000亿元。尽管规模 占全部ETF规模的比例仅有不到13%,但近两年,债券ETF呈现爆发式增长。其中,基准做市信用债 ETF和科创债ETF作为今年新上市的品种,贡献了超3300亿元的规模增量。 在业内人士看来,近期央行宣布重启国债买卖提振流动性稳定预期,利率上行风险降低,债券负债端稳 定性提高,建议投资者积极关注债券配置机会。 债券ETF规模突破7000亿元 截至11月9日,全市场ETF总规模已达到5.74万亿元。分类型来看,股票型ETF数量为1060只,规模合计 3.73万亿元,债券型ETF数量为53只,总规模为7061.21亿元。从结构来看,股票型ETF规模占比近 65%。 尽管债券ETF占比仅有不到13%,但从2024年以来,债券ETF迎来爆发式增长。2024年5月,债券ETF市 场规模首次突破1000亿元,2025年7月,债券ETF规模已突破5000亿元。2025年10月31日,债券ETF规 模突破7000亿元,达到7000.44亿元。 兴业证券固收团队表示,债券ETF兼具被动指数基金和ETF双重优 ...
【财经分析】规模快速突破7000亿元 债券ETF成资产配置“新宠”
新华财经· 2025-11-04 07:25
债券ETF市场规模与增长 - 债券ETF总规模突破7000亿元大关,达到7000.44亿元,较年初增长5200.58亿元,增幅高达289% [1][2] - 市场规模实现惊人跃升,从2024年5月首次突破1000亿元,到2025年7月突破5000亿元,再到目前突破7000亿元,用时不到两年 [2] - 债券ETF产品数量达53只,其中32只为年内新增,百亿级产品快速扩容至30只,占比超过50% [2] 产品格局与创新 - 规模前三的产品分别为海富通基金短融ETF(约660亿元)、博时基金可转债ETF(约580亿元)和富国基金政金债券ETF(约400亿元) [2] - 基准做市信用债ETF和科创债ETF等新产品成为规模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信用债ETF有效解决了信用债流动性不足的问题 [3] - 产品具有久期和信用风险暴露稳定、持仓透明、交易灵活、费率较低等独特优势 [3] 政策支持与市场动力 - 政策支持为债券ETF发展提供坚实保障,深交所召开高质量发展会议,并计划研究降低规模门槛、优化做市考核等支持措施 [4] - 债券ETF被纳入通用质押式回购业务,投资者可通过质押功能进行场内融资以放大收益 [4] - 债券ETF作为标准化、透明化的被动工具,天然适配机构大类资产配置需求 [4] 投资者结构 - 约85%的债券ETF由机构投资者持有,广义基金占比最高,其次为券商、质押回购账户、保险和银行 [4] - 机构通常使用信用债ETF作为底仓配置,利率债ETF进行择时交易以增厚收益 [4] - 个人投资者参与度显著提升,开始关注债券指数基金,为市场带来新活力和资金流入 [6] 发展前景与投资价值 - 与美国成熟市场相比,境内债券指数基金在纯债基金中规模占比约15%,债券指数基金中ETF规模占比约34%,远低于美国市场的超过40%和60%,显示巨大发展潜力 [6] - 机构普遍看好债券ETF投资价值,在货币政策宽松预期下,债市整体有望保持看多趋势 [6] - 未来可从拓展投资者结构(如引入年金、养老金等)和丰富产品品类(如主题类、分级类ETF)两个维度拓展市场,绿色债券和央企主题等方向仍是布局真空区 [7]
债券ETF规模突破7000亿元
证券日报· 2025-11-04 00:13
债券ETF市场规模与增长 - 截至10月31日,债券ETF总规模突破7000亿元,达到7000.44亿元 [1] - 年初规模不足1800亿元,年内增长迅猛,规模增长超过5200亿元 [1] - 债券ETF市场自2024年起迎来爆发式增长,历经十余年建设后突破7000亿元大关 [5] 单只产品与基金管理人 - 全市场53只债券ETF中,50只产品规模超过10亿元,其中30只产品规模均超100亿元 [2] - 博时基金和海富通基金的债券ETF管理规模均已突破千亿元,为全市场仅有的两家千亿元级管理人 [2] - 今年以来共有20只债券ETF年内净流入额均超100亿元 [2] 资金流入与热门产品 - 截至10月31日,债券ETF年内吸引资金净流入额达4222.94亿元 [2] - 海富通中证短融ETF、鹏扬中债-30年期国债ETF、易方达上证基准做市公司债ETF年内资金净流入额居前,分别为366.28亿元、268.96亿元、189.35亿元 [2] - 债券ETF凭借低风险与稳健回报的双重优势,逐渐成为机构投资者的重要配置工具 [2] 创新产品的推动作用 - 今年债券ETF市场的爆发式增长主要得益于科创债ETF和基准做市信用债ETF等创新产品的推出 [4] - 今年以来新成立32只债券ETF,其中8只基准做市信用债ETF合计规模达1223.75亿元,24只科创债ETF吸引净流入1821.05亿元,合计规模达2523.44亿元 [4] - 年内新成立的32只债券ETF整体规模为3747.18亿元,占总体规模的53.53%,其年内资金净流入额2822.28亿元,占总体净流入的66.83% [4] 产品优势与市场前景 - 债券ETF正从小众工具向主流配置转型,其流动性、透明度优势在低利率时代尤为突出 [2] - 债券ETF具备指数基金优点,还拥有交易快捷灵活及场内质押的便利性 [2] - 部分债券ETF有效解决了信用债个券差异大、单券流通规模小、流动性相对较弱、信用风险管理难等问题 [3] - 随着产品体系向更多细分领域延伸,债券ETF将进一步衔接居民理财需求与实体经济融资需求 [5]
ETF谋势:科创债ETF收益扭负转正
国金证券· 2025-11-03 21:26
报告核心观点 - 上周(10/27 - 10/31)债券型ETF资金净流入127亿元,信用债ETF、利率债ETF、可转债ETF净值均有小幅修复,近期利率债ETF、信用债ETF延续修复趋势,三类产品周度换手率均有边际攀升,但ETF平均交易价格低于基金单位净值,配置情绪偏低 [2][5][7] 发行进度跟踪 - 上周无新发行债券ETF [3][17] 存量产品跟踪 - 截止2025年10月31日,利率债ETF、信用债ETF、可转债ETF流通市值分别为1409亿元、3755亿元、678亿元,信用债ETF规模占比为64.3% [4][19] - 相较于上周,利率债ETF、信用债ETF、可转债ETF流通市值分别增加54.1亿元、增加49.3亿元、减少11.8亿元,上周规模增长明显的产品有天弘中证AAA科技创新公司债ETF、鹏华0 - 4地债 [4][21] - 信用债ETF中,基准做市信用债ETF、科创债ETF流通市值分别为1222亿元、2521亿元,较上周分别增加7.6亿元、74.7亿元 [24] ETF业绩跟踪 - 近期利率债ETF、信用债ETF延续修复趋势,累计单位净值分别收于1.19、1.04 [5][27] - 截止10月31日,以2月7日为基日,基准做市信用债ETF累计收益率均值上行至0.95%;以7月17日为基日,科创债ETF累计收益率边际修复至0.13%,进入正区间 [5][32] 升贴水率跟踪 - ETF升贴水率衡量基金在二级市场交易价格与单位净值偏离程度,上周信用债ETF、利率债ETF、可转债ETF升贴水率均值分别为 - 0.09%、 - 0.02%、 - 0.03%,配置情绪偏低 [37] - 基准做市信用债ETF和科创债ETF周度升贴水率均值分别为 - 0.13%、 - 0.10% [6][37] 换手率跟踪 - 上周换手率利率债ETF>信用债ETF>可转债ETF,三类产品周度换手率分别升至162%、150%、107% [7][42] - 海富通上证5年期地方政府债ETF、华夏上证基准做市国债ETF等利率债ETF以及华安中证AAA科技创新公司债ETF、科创债ETF永赢等科创债ETF换手率较高 [7][42]
ETF掘金图鉴系列报告之一:信用债ETF初探
长江证券· 2025-10-26 14:4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我国信用债ETF市场在2025年步入加速发展新周期,数量和规模在债券ETF中占重要地位,反映债券基金市场标准化与指数化建设持续推进 [104] - 市场已形成较成熟产品体系和运行机制,成为连接政策导向与投资者需求的重要工具,后续将持续发挥提升信用债市场透明度和交易效率等作用 [10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债券ETF的产品类型与规模均在不断发展 - ETF是跟踪“标的指数”变化、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基金,具有开放式和封闭式基金优点,目前分为股票ETF、债券ETF等几类 [18] - 我国债券ETF按底层资产分为利率债ETF、信用债ETF和可转债ETF三大类,其中利率债ETF又可细分,国债ETF起步最早,信用债ETF相对较早但长期发展缓慢,2025年以来发展迅速 [19][20] - 截至2025年9月30日,信用债ETF产品35只,规模约4858.9亿元,成为各类债券ETF中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品类 [20] 债券ETF的发展从起步至今经历三个阶段 - 2013 - 2018年为起步探索期,上交所确立单市场债券ETF运行机制,允许部分国债ETF计入质押式回购库,产品形态单一,市场规模小,功能定位为“制度探索” [29] - 2019 - 2024年为建设完善期,央行和证监会推动跨市场债券ETF机制建设,多类型产品陆续推出,市场进入快速扩容阶段,功能从“制度探索”迈向“功能拓展” [32][34] - 2025年以来为快速发展期,监管支持信用债ETF发展,首批基准做市信用债ETF和科创债ETF上市,债券ETF进入爆发式增长轨道,截至9月30日,全市场债券ETF数量增至53只,总规模达6950.5亿元,信用债ETF是关键力量 [37] 信用债ETF的投资者结构以机构投资者为主 - 信用债ETF投资者结构高度机构化,2025年中报数据显示,机构投资者持仓比例普遍超九成,仅短融ETF个人投资者占比超30% [8] - 早期产品中,基金、保险和信托是主要投资者,2025年新推出的基准做市信用债ETF和科创债ETF吸引了券商、银行和信托大规模持仓,部分理财资金也进入 [8] 信用债ETF产品类型多元化 按照底层资产可划分为三种ETF类型 - 信用债ETF按底层资产分为城投债ETF、公司债ETF、短融ETF、基准做市信用债ETF和科创债ETF [61] - 城投债ETF聚焦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券,票息稳定,适合中长期配置;公司债ETF以高评级企业债为主,兼顾收益和流动性;短融ETF以短期融资券为底层资产,久期短、波动低,适合资金管理;基准做市信用债ETF选取高评级、大规模、流动性强的债券,为机构提供透明高效配置渠道;科创债ETF以科创债券为基础,支持创新融资和差异化投资 [9] 按照市场类型可划分为单市场ETF与跨市场ETF - 单市场债券ETF跟踪沪市或深市债券指数,或虽跟踪跨市场指数但申赎组合证券仅含单一交易所上市债券,当前信用债ETF大多为单市场ETF [94] - 跨市场ETF以跨市场指数为跟踪标的,将沪深两市信用债纳入同一申赎篮子,在成分覆盖与分散方面更具优势 [95] 按照申赎模式可划分为实物申赎类和现金申赎类 - 截至2025年9月30日,全市场存续的信用债ETF产品中,采用实物申赎模式的产品有26只,占比约74.3%,采用现金申赎模式的产品有9只 [97] - 实物申赎类信用债ETF申购时可交付一篮子成分券或用现金替代,赎回时获实物债券组合,仓位高、资金利用效率高,但折溢价相对大;现金申赎类信用债ETF申购和赎回均用现金,操作简便、流动性强,但基金运作成本高,赎回资金到账可能延迟 [99][100]
蓝小康、金梓才等名将“上新”;ETF创新品类持续推出丨天赐良基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5 09:04
基金公司治理结构变动 - 方正富邦基金经股东会审议撤销监事会并免去4名监事职务由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行使监事会职权[1] - 英大基金为公募行业首家撤销监事会与监事的公司监督职能由董事会风险管理与审计委员会履行[1] - 业内人士指出撤销监事会能整合监督职能避免职责重叠有望提高监督效率并强化董事会核心地位[1] 公募基金经理业绩表现 - 前三季度有业绩显示的3816位公募基金经理收益均值为19.77%中位数为14.97%其中169位收益超60%[2] - 管理规模超100亿元的839位基金经理前三季度收益均值为8.21%中位数为1.14%[2] - 该规模组收益前5的基金经理依次为永赢基金张璐、摩根基金(中国)杜猛、汇添富基金张韡、汇添富基金马翔、万家基金黄兴亮[2] ETF产品创新与申报动态 - 华夏基金申报主投巴西市场的华夏布拉德斯科巴西伊博维斯帕股票ETF(QDII)[3] - 易方达基金申报主投巴西市场的易方达伊塔乌巴西IBOVESPA指数ETF(QDII)[3] - 今年以来行业推出首批上证580 ETF、首批科创综指ETF、首批国证通用航空产业ETF等多类创新产品[4] - 债券ETF快速发展首批8只基准做市信用债ETF于1月成立首批及第二批共24只科创债ETF于7月和9月成立上市后规模大幅增长[4] 知名基金经理新发产品 - 中欧基金蓝小康于10月16日发行新基金中欧价值领航其当前管理规模136.37亿元旗下产品回报不俗[5] - 财通基金金梓才也将发行新基金其当前管理规模43.18亿元在管产品任期回报最高近593%所有产品任期回报均为正[5] 市场行情与ETF表现 - 10月14日市场调整沪指跌0.62%深成指跌2.54%创业板指跌3.99%沪深两市成交额2.58万亿元较上一交易日放量2215亿元[7] - 保险、燃气、煤炭板块涨幅居前能源金属、半导体、小金属板块回调居前[7] - 上证180ETF指数领涨3.02%酒ETF、银行相关ETF表现较好[8] - 半导体板块集体下跌半导体相关ETF最高回调6.85%[9]
“引长钱促长投”改革效果加快显现 各类中长期资金合计持有市值逾20万亿元
金融时报· 2025-09-24 11:32
在去年9月24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要加快投资端改革,推动构 建"长钱长投"的政策体系。随后,为进一步促进中长期资金入市,中国证监会印发了《关于推动中长期 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今年9月5日,中国证监会对《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进行了修订,并更名为《公开募 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其中,大幅降低销售端费用并优化了赎回费制度安排,以近3年 平均数据测算,第三阶段基金销售费用改革将整体降费约300亿元,降幅约为34%。 自2023年7月中国证监会发布《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工作方案》后,公募基金费率改革按照"基金管理 人—证券公司—基金销售机构"的实施路径,分为三阶段推进。此次销售端的降费规则出台意味着公募 基金费率改革第三阶段开始启动。 第一阶段,主要降低主动权益类公募基金产品的管理费率、托管费率;第二阶段,主要调降基金股票交 易佣金费率,降低基金管理人证券交易佣金分配比例上限;第三阶段,主要调降认申购费等销售环节费 率,每年为投资者让利约300亿元。据中国证监会预计,公募基金费率改革三个阶段累计每年为投资者 让利约510亿元,超额完 ...
“引长钱促长投”改革效果加快显现
金融时报· 2025-09-24 10:54
中长期资金入市政策与成效 - 中国证监会推动构建“长钱长投”政策体系并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1] - 截至今年8月底,各类中长期资金合计持有A股流通市值约21.4万亿元[1][4] - 一年来中长期资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增加6.4万亿元,同比增长42.7%[4] 公募基金降费改革 - 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分三阶段全面落地,三阶段累计每年为投资者让利约510亿元[2] - 第三阶段基金销售费用改革将整体降费约300亿元,降幅约为34%[2] - 改革第一阶段降低主动权益类基金的管理费率与托管费率,第二阶段调降基金股票交易佣金费率及分配比例上限,第三阶段调降销售环节费率[2] 公募基金行业发展 - 我国公募基金规模在8月底站上35万亿元大关[3] - 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的平稳落地标志着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3] 中长期资金市场作用 - 中长期资金投资运作专业化程度高、稳定性强,发挥资本市场“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4] - 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相关举措包括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个人养老金制度推广至全国等[4] - 截至2024年8月底,权益类公募基金、保险资金、各类养老金等专业机构投资者合计持有A股流通市值接近15万亿元[4] ETF市场发展 - 建立ETF指数基金快速审批通道,ETF规模在今年8月突破5万亿元大关[5] - 今年首批新型浮动管理费率基金、基准做市信用债ETF、科创综指ETF、中证全指自由现金流ETF等创新产品相继发行[5] - 2025年6月末,中央汇金持仓ETF总市值升至1.28万亿元,占同期股票ETF规模近三成,2024年末持有规模为1.04万亿元[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