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天猫精灵
icon
搜索文档
当AI敲开中层管理者的办公室大门
36氪· 2025-09-01 11:50
AI对中层管理岗位的冲击 - 物流巨头UPS在2025年初宣布裁员两万人 为该公司百年历史上最大规模裁员 原因为AI优化业务流程[1] - Meta公司预计到2026年 一半的开发工作将由AI完成 且该比例将持续上升[1] - 富士康在2016年用机器人替换6万名装配线工人 目前进一步采用AI计算机视觉和预测维护技术减少人工质检和设备巡检需求[2] - 亚马逊广泛应用算法进行仓储调度和物流路径优化 并上线无人商店和智能补货系统 实现高周转效率[2] - 思科在2024年宣布裁员5600人 占比7% 裁员关键词为AI自动网络管理系统[3] - 英国莫里森超市直接裁撤1500名门店中层经理 以增加一线员工投入[3] 企业组织架构调整与角色重塑 - 安永进行结构重组 拆除多个中层管理层级以推动决策下沉[3] - 星巴克裁减总部管理人员以消除信息壁垒并加快门店响应速度[3] - 企业将中层管理者角色由控制者转变为翻译者和协调者 新职责包括辅导员工学习新技能和推动技术采纳[4] - 中层管理者需在战略与执行之间充当桥梁 将高层战略转化为可行行动 并将数据洞见反馈给高层决策[4] - 亚马逊案例显示AI压缩中层决策权 但保留的中层管理者转而承担员工激励、文化建设和人际协调等人文关怀角色[5] - AI推动中层管理者从传统经理人向数智赋能型领导跃迁 需要持续学习新知识和更新观念[5] 行业具体应用案例 - 半导体行业使用AI平台进行辅助投资分析 快速收集信息、筛选信息、解读信息、评估风险和了解行业趋势[7] - 医药行业人力资源部门使用AI对文案进行描述润色 或对简历进行初步筛选[8] - 互联网B端咨询公司推出业务360项目 使CEO可直接通过手机查看各个门店实时信息 替代传统月度汇报流程[9] - 金融科技公司使用AI工具使编程效率显著提升 原本需要五天完成的编程工作现在仅需两三天[16] - 阿里巴巴推出天猫精灵AI助手 京东应用智能仓储和无人配送技术 盒马鲜生采用数据驱动选品[2] AI应用的局限性 - 仅1%的高管认为其公司已实现AI成熟应用[2] - AI无法处理一线员工的情绪、士气和突发人际问题[5] - 在人力资源领域 AI无法替代人类在人情、法和理中寻求平衡的沟通工作[13] - 编程工作中AI生成的代码需要人类审查和修改以确保质量与安全性[10] - AI难以理解特定行业或公司内部隐藏在语言中的上下文和隐含信息[11] - 招聘领域中AI面试更适合基础制造业大量筛选服务员或装配工的场景 但难以完成高端人才争夺中的深度评估[17] 效率提升与组织结构变化 - AI工具使半导体行业团队从2025年初开始精简 带来组织结构和人才需求转变[7] - AI在财务领域可一键导出上市公司或可比公司数据 替代传统人工收集工作[12] - 互联网B端咨询公司表示AI工具可扩大中层管理者的管理幅度[9] - 金融科技公司确认AI显著提升编程效率 但尚未出现中层职位增多、基层职位减少的现象[16] - 全球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在AI技术兴起时迅速投入资源搭建工具 有效节约资源[12] 未来发展趋势 - AI不会完全取代管理者 但掌握AI的管理者将取代不愿改变的管理者[6] - 人力资源领域认为AI未来可能在员工培训、绩效管理、薪酬设计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13] - 半导体行业认为AI对传统基层人员和仅从事简单收集整理工作的人员替代可能性较大[12] - 中层管理者需要提升情商和洞察人性的能力 关注团队士气、企业文化和客户体验等AI难以量化的要素[4] - 企业需提供培训资源、轮岗锻炼和宽容试错环境以支持中层管理者转型升级[5]
阿里AI To C大规模招聘,能否为其撕开新的增长口子?
36氪· 2025-08-18 16:55
行业背景与市场机遇 - 全球AI To C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达1.3万亿美元 年均增长率超35% [1] - 中国AI To C市场竞争激烈 字节跳动豆包与抖音流量协同 腾讯元宝登顶应用商店下载榜 [1] 公司战略动机 - 阿里巴巴电商业务增速趋稳 需通过AI To C业务开辟新增长曲线 [2] - 2024年底组织架构调整:通义产品团队划入智能信息事业群 天猫精灵与夸克团队融合 [2] 业务布局与技术方向 - 招聘覆盖大语言模型、多模态识别、智能体应用、AI硬件四大前沿领域 [3] - 部分岗位需医疗等垂直领域背景 强化学习与垂类场景结合 [3] - 夸克招聘涉及学习、健康、创作等场景 构建技术与场景深度融合的生态 [3] 人才战略与团队建设 - 引进前Salesforce集团副总裁许主洪任集团副总裁 负责多模态基础模型与Agents研究 [4] - 大规模招聘旨在围绕核心专家搭建团队 加速科研成果向应用解决方案转化 [4] 实施挑战与竞争环境 - 新人才需适应企业文化与协作节奏 跨背景团队协同存在难度 [4] - 产品需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快速获得用户认可 技术迭代需持续投入资金与资源 [4]
AI眼镜,重走智能音箱路
36氪· 2025-06-17 17:18
行业背景与市场前景 - 百度和小米等互联网大厂入局AI眼镜行业 带动"百镜大战"氛围 与智能音箱发展初期相似[2] - 预计到2029年智能眼镜市场规模达1067.78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18.56%[3] - 2023年全球AI眼镜销量234万台 其中Ray-Ban Meta独占224万台 占比超95%[3] 市场竞争格局 - 中国已有至少50家公司推进智能眼镜项目 分为三类玩家:初创公司(蜂巢科技/Even Realities) AR眼镜厂商(雷鸟创新/影目科技/Rokid)和互联网大厂(华为/百度/小米/字节)[4] - 2025年CES展会亮相超40款AI眼镜产品 各厂商计划今年至少发布50款新机型[5] - 小米生态链企业推出界环AI音频眼镜 星纪魅族StarV Air2上线AI功能 Rokid为政府会议新品带货[4] 技术挑战与产品瓶颈 - AI眼镜面临重量/续航/功能的"不可能三角"挑战 当前产品重量普遍超普通眼镜20-30克标准[9][10] - Meta Ray-Ban重量49克 雷鸟V3降至39克 但配镜片后仍增重10克以上 长时间佩戴不适[10] - 续航能力不足:Meta Ray-Ban持续拍摄维持4小时 雷鸟V3标称7小时 与日常使用需求存在差距[10] 历史经验借鉴 - 智能音箱2024年销量同比双位数下降 全年降幅超20% 第四季度降幅仍超10%[7] - 智能音箱衰落因核心功能未突破 语音识别/语义理解存在缺陷 使用频率大幅降低[7] - 语音识别技术从"能用"到"好用"的壕沟仍未填满 影响智能硬件发展[8] 大模型带来的机遇 - 天猫精灵和小度音箱接入大模型后 语音识别/自然语言理解/对话能力显著提升[11][12] - DeepSeek开源特性允许深度定制 API价格低廉 利好端侧AI普及[15][16] - AI眼镜平台作为新消费电子品类 更容易成为AI应用率先落地场景[16] 未来发展潜力 - 行业需在未来3-5年实现全彩显示/性能提升/重量减轻/价格降低/大模型能力升级等目标[11] - AI眼镜结合AR/眼动等前沿技术 具备替代智能手机潜力 可能成为下一代通用计算平台[17][18][19] - 扎克伯格认为智能眼镜将类似移动手机 是下一个计算平台的始终在线版本[18]
全屋智能全案新赛道,联邦家私x天猫精灵智慧家新温度
搜狐财经· 2025-06-09 15:22
当拥有40多年深厚积淀的整体家居空间解决方案提供商和服务商,遇见以AI大模型重塑人居体验的科技先锋,一场关于未来理想生活的变革正在发生。 2025年6月8日,联邦家私与天猫精灵全屋智能携手打造的全屋智能全案旗舰店正式开业,联邦家私集团董事长杜泽桦、阿里巴巴智能互动生态业务部总经理 陈晨等领导,众多设计大咖、行业精英及媒体代表莅临现场,共同见证!这不仅标志着双方战略合作的深度落地,更意味着"全案定制+全屋智能"一站式智 慧生活解决方案共筑"有温度的未来智慧家",以完整形态面向消费者。 天猫精灵全国最大的全屋智能店落户广州联邦|生活提案馆 AI驱动下的家居空间革命 此前的5月29日,在杭州天猫精灵全屋智能FY26生态合作伙伴大会上,联邦家私集团董事/副总裁杜颖甫等作为核心生态伙伴代表登台,共同启动"全屋智能 生态联盟"。 联邦家私集团董事/副总裁杜颖甫出席天猫精灵全屋智能生态联盟启动仪式 一边是深耕家居行业40余载,凭借"全案定制"(成品家具+门墙柜一体化定制+软装配套)能力,构建完整家居生态的联邦家私;另一边则是依托通义千问 大模型、以"1+3+N"架构(1个智慧大脑GenieOS+、3大交互入口、N个子系统) ...
200块的音箱,1000亿的生意
远川研究所· 2025-06-04 20:42
智能音箱市场发展 - 智能音箱在2017年爆发,阿里、小米、百度三家主导市场,天猫精灵以99元低价3天销量破百万,亏损数亿抢占市场份额[4] - 2021年起智能音箱出货量持续下滑,至2024年市场规模较峰值缩水50%[4] - 小米智能音箱虽市占第一,但产品音质和智能化体验有限,核心价值在于带动IoT生态[6] 小米IoT业务战略 - 2024年小米IoT业务收入达1041亿,相当于手机业务的55%、汽车业务的3倍,规模接近格力整体营收[6] - 智能音箱集成Mesh网关功能,成为智能家居入口,解决设备间协议互通问题[8][10] - 小米将IoT模组价格从2014年60元降至2018年9.99元,推动接入设备量从1.5亿增至2024年9亿[12] 线下渠道突破 - 2016年小米手机因过度依赖线上渠道导致销量下滑36%,线下销售占比不足40%[16] - 通过高周转的IoT产品(如充电宝、电吹风)提升经销商资金回报率,门店连带率达2-3.2件[19] - 2021年小米门店突破1万家,2024年达1.6万家,IoT产品周转次数是手机的3倍以上[20] 产品策略转型 - 2022年后小米IoT转向非刚需品类(如洗车机、脉冲水枪),利用线下场景激发"发现式消费"[22][24] - 差异化商品组合弥补大家电渠道劣势,大家电线上化率提升带动增长[24] - 依托手机等高客单价产品支撑渠道,实现低利润率定价,2024年Q1 IoT收入同比增50%[28]
李未可科技CEO茹忆:我们用应用场景重新定义AI眼镜的价值
第一财经· 2025-05-26 17:03
产品核心特点 - 李未可AI眼镜重量仅37克,下一代产品将减重至27克,主打轻量化设计[1] - 搭载自研720亿参数大模型,支持180种语言实时翻译,实现毫秒级响应速度[1] - 定价600-800元,定位普通消费级市场,强调"价格不变体验升级"的产品逻辑[21] - 区别于VR/AR/XR设备,专注AI交互功能而非视觉沉浸体验[15] 技术突破 - 行业首个获得大模型备案的AI眼镜,采用三年自研的定制化大语言模型[19] - 整合天猫精灵技术积累,优化收音系统实现自然语音交互[20] - 微型化显示技术、电池及芯片发展使智能眼镜技术时机成熟[15] 市场定位 - 聚焦商旅人群核心场景,主打多语言翻译、行程管理等实用功能[20] - 以"人格化AI"为交互理念,参考《Her》中萨曼莎的拟人化交互模式[16] - 预计2035年全球AI眼镜市场规模达万亿美元级别,销量突破14亿副[19] 产品哲学 - 坚持"砍掉80%需求,剩余20%做到极致"的爆品方法论[10] - 遵循"品类升级"逻辑,在现有需求基础上将用户体验从40分提升至90分[21] - 认为眼镜是AI时代最佳交互载体,因其最接近人类自然交流器官[13] 行业趋势 - 智能眼镜被视为继智能手机、智能电视后的下一代硬件升级方向[19] - AI技术发展使硬件重做成为可能,眼镜成为首个需要智能化的品类[13] - 当前市场已进入"百镜大战"阶段,多家科技巨头布局该领域[19]
国内大模型人才大战打响!大厂各出奇招,薪资不设上限、CTO亲自参与指导、无需实习经验
量子位· 2025-05-09 13:00
大厂AI人才争夺战核心策略 - 核心观点:科技巨头通过高薪、明星导师和特色培养机制争夺顶尖AI人才,尤其聚焦大模型和多模态领域,反映出行业对高端技术人才的极度渴求[1][3][39] 招聘计划与要求 - 计划名称:京东"TGT-顶尖青年技术天才计划"、百度"文心新星计划"、阿里国际"Bravo 102"、腾讯"青云计划"、华为"Top Seed人才2025"[2] - 招聘对象:主要针对校招生/实习生(京东/腾讯/华为),部分要求博士生(字节)或优秀在校生(百度/阿里)[2] - 招聘要求:需在顶会发表论文(京东)、获得重量级奖项或技术专利,字节强调技术信仰与好奇心,百度/阿里要求"超级学霸"或"竞赛达人"[2][6][7] 技术方向聚焦 - 大模型领域:百度主攻大模型/深度学习框架,腾讯侧重AI大模型/基础设施,字节专注大模型训练/多模态[2][8] - 多模态应用:京东涉及搜索推荐广告方向,华为覆盖AI算法/软件开发,阿里国际侧重算法/数据工程[2][10][13] - 业务场景结合:腾讯/阿里/华为强调底层算法,京东/字节更紧密联系核心业务如电商推荐和内容生态[13][14][29] 人才吸引策略 - 薪酬机制:京东"薪资不设上限",腾讯提供"行业TOP薪酬",OpenAI机器人团队岗位最高385万年薪[2][15][37] - 培养体系:京东实行三导师制,百度由CTO亲自指导,阿里提供"反选团队"和快速晋升通道[2][16] - 招聘规模:百度未来三年开放21000实习岗,腾讯计划新增28000员工,华为2025校招同比两位数增长[20] 行业竞争态势 - 人才供需:国内AI人才供需比仅0.5(1岗对应1人),头部公司算法工程师年薪达300万[21][27] - 国际对比:硅谷企业如OpenAI通过百万美元薪酬(约720万人民币)和CEO亲自沟通挖角[35][36][38] - 业务驱动:腾讯元宝登顶C端下载榜,阿里通义App增长迅猛,字节豆包累计用户近3亿[29][31]
对话阿里吴嘉:夸克是一个天然的超级智能体
36氪· 2025-03-24 18:44
核心观点 - 未来是"AI使用工具,人使用AI"的时代,夸克推出的"超级框"旨在重塑人、工具(AI)、任务三者的关系 [5] - "超级框"不是传统搜索或ChatBot,而是能直接交付结果的"超级Agent",整合了AI搜索、AI写作、AI讲题等多种能力 [4][5] - 夸克月活用户已超过2亿,累计下载量超过3.7亿,成为阿里AI To C战略的核心产品 [7][8] 产品定位与理念 - "超级框"超越传统搜索形态,是超级智能体与用户交互的界面,搜索只是AI使用的工具之一 [13][14] - 产品定位为"生活工作学习的全能助手",强调"有用"而非仅"实用",服务普惠人群 [18][21] - 三大标签:Smart(聪明)、专业、万能,目标是实现"All in One" [20][21] 技术实现与创新 - 通过让AI自主规划任务流程,而非模仿人类操作步骤,解决了复杂场景覆盖问题 [30][32] - 具备深度思考能力,未来将结合多模态技术处理更复杂任务 [35] - 整合夸克内部工具能力与阿里集团服务,形成开放生态 [5][39] 市场表现与战略意义 - 2024年完成组织调整,整合天猫精灵和通义C端产品,强化AI To C布局 [8] - 成为阿里在AI时代C端标杆产品,目标重构人与信息和任务的交互方式 [40] - 投资人评价其迭代速度快且务实,是阿里体系内的年轻力量 [7] 未来发展方向 - 短期以提升用户体验为主,创造足够厚的用户价值 [37] - 输入方式将从文字扩展到多模态(拍照、语音等) [22][23] - 不会完全取代传统搜索,但会承接大部分搜索需求 [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