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骨架

搜索文档
上海沿浦20260626
2025-06-26 23:51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乘用车座椅赛道 - 公司:上海沿浦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上海沿浦发展驱动因素 - 过去五年收入和利润快速增长得益于产品优化升级、客户高端化拓展以及非车业务拓展 ,座椅骨架从全车后排骨架升级至全车座椅骨架,配套价值量提升近 5 倍,客户从东风系燃油车转向新能源和自主品牌 [3] 乘用车座椅赛道市场情况 - 国内市场规模约 1500 亿元,全球约 5000 亿元,但国产化率极低,前五大企业占 70%市场份额,主要是外资及外资在华合资企业 [4] 上海沿浦客户结构 - 2023 年赛力斯和比亚迪是前两大终端客户,合计占座椅总成业务 60%以上 [2][6] 上海沿浦 2024 年一季度情况 - 收入同比下滑,因问界 M7 需求疲软同比下滑近 70%,但利润率稳定,反映公司成本控制和市场溢价能力 [7][8] 上海沿浦 2024 年二季度情况 - 基本面将显著改善,问界 M7 需求恢复、M8 上市且上海沿浦为部分车款配套后排座椅骨架,零跑、小鹏和比亚迪等客户新项目投产 [9][10] 上海沿浦 2024 年全年业绩预期 - 利润有望达 2 亿元左右,增长 35% - 40%,业绩逐季度环比向上,下半年优于上半年 [2][11] 上海沿浦战略升级进展 - 2023 年起从座椅骨架拓展至座椅系统总成,与部分客户项目开发接近收尾,2024 年下半年将有具体落地事项 [11] 业务价值量提升 - 从座椅骨架到座椅总成,配套价值量至少提升 5 倍,将进入千亿级座椅总成赛道 [12][13] 更名意义 - 围绕高端制造和科技创新延展业务,预示座椅骨架、总成及非车业务可能取得新进展,探索新领域发展机会 [14] 座椅总成业务市场潜力和盈利空间 - 若占国内座椅总成市场 10% - 15%份额,未来有望年获约 10 亿元潜在利润 [15] 座椅总成项目开发周期影响 - 开发周期长,2025 年获项目量产在 2027 年及以后,不影响 2025 和 2026 年业绩 [16] 在手订单对业绩支撑 - 目前在手座椅总成订单能支撑 2025 年业绩达约 2 亿元、2026 年达约 3 亿元,保持高速增长 [17] 座椅总成业务对 2027 年及以后业绩影响 - 2027 年开始有望维持 35% - 40%的复合增长率 [18] 上海沿浦 2026 年估值评估 - 考虑长期复合增长率,2026 年给予 30 倍估值合理 [19] 上海沿浦在国内座椅市场地位和潜力 - 国内座椅市场规模大,上海沿浦有成为大市值公司的潜力 [20]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上海沿浦更名暗示正在探索未来三至五年可能落地收入和利润的新领域,被视为潜在的“第三曲线”发展机会 [14]
上海沿浦:下游客户放量、财务压力减小,25Q2公司有望出现业绩拐点-20250607
浙商证券· 2025-06-07 21:2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 - 2028年总共减少4.55亿筹资现金流流出、0.72亿元财务费用,平均每年减少0.18亿元财务费用 [2] - 25Q1下游销量疲软拖累营收,但产品结构升级拉动毛利率提升、带动利润增长 [2] - 公司首次提及“汽车整椅业务”,处于整椅0 - 1的拐点,有未来成长空间 [3] - 预计2025 - 2027年营收分别为33、43、4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3.5、4.5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4] - 25Q2有望出现业绩拐点,下游整车销量值得期待,可转债提前赎回使财务费用减少 [9] - 惠州及郑州沿浦产能释放,公司骨架主业有望量价齐升 [1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25Q1经营情况 - 营收同减约24%,主要因下游客户销量走弱,问界M7销量同比下滑约73% [2] - 归母净利润同增2.49%,前排产品占比提高带动毛利率提升至19%,同比大增6pcts [2] - 扣非归母利润同增约20%,主要因24Q1政府补助较高,25Q1非经常性损益为 - 4.7万元,24Q1为459万元 [2] 25Q2业绩拐点因素 下游整车销量 - 问界M7改款、M8开启交付,M8上市34天大定突破8万台,有望带来较大营收增量 [9] - 零跑汽车销量猛增,2024年交付29.37万辆,同增103.8%,25M1 - M4累计出口销量1.36万台居首,公司有切入其供应商潜力 [9] 财务费用 - 可转债提前赎回,减少财务费用 [9] 未来观点 - 惠州及郑州沿浦产能释放,缓解产能紧张,平台化转型使高毛利产品占比提升,骨架主业有望量价齐升 [10] 盈利预测 - 2025 - 2027年营收分别为33、43、48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45%、31%、11%,CAGR为28% [4] - 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3.5、4.5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82%、41%、27%,CAGR为48%,对应PE分别为25、18、14倍 [4] 财务摘要 |指标|2024年|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2276.31|3304.68|4340.55|4818.55| |营业收入同比增速|49.90%|45.18%|31.35%|11.01%|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137.05|249.42|351.54|445.44|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50.31%|82.00%|40.94%|26.71%| |每股收益(元)|0.65|1.18|1.66|2.11| |PE|45.06|24.76|17.57|13.86|[12] 三大报表预测值 资产负债表 - 2024 - 2027E流动资产分别为1981、2835、3541、3950百万元,非流动资产分别为1040、1058、1064、1060百万元 [13] - 2024 - 2027E流动负债分别为997、1785、2293、2437百万元,非流动负债分别为18、364、18、18百万元 [13] 利润表 - 2024 - 2027E营业收入分别为2276、3305、4341、4819百万元,营业成本分别为1881、2769、3625、3941百万元 [13] - 2024 - 2027E财务费用分别为21、4、 - 2、 - 1百万元,净利润分别为136、245、344、438百万元 [13] 现金流量表 - 2024 - 2027E经营活动现金流分别为253、129、200、407百万元,投资活动现金流分别为 - 200、 - 104、 - 101、 - 100百万元 [13] - 2024 - 2027E筹资活动现金流分别为371、 - 178、 - 144、 - 182百万元,现金净增加额分别为424、 - 153、 - 45、125百万元 [13] 主要财务比率 成长能力 - 2024 - 2027E营业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49.90%、45.18%、31.35%、11.01%,营业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57.42%、79.55%、40.13%、27.38% [13] 获利能力 - 2024 - 2027E毛利率分别为17.35%、16.22%、16.49%、16.47%,净利率分别为6.02%、7.55%、8.10%、9.44% [13] 偿债能力 - 2024 - 2027E资产负债率分别为45.04%、46.31%、50.18%、49.02%,净负债比率分别为0.71%、 - 8.87%、 - 6.12%、 - 10.38% [13] 营运能力 - 2024 - 2027E总资产周转率分别为0.83、0.96、1.02、1.00,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2.43、2.49、2.36、2.17 [13]
天成自控子公司再获乘用车座椅总成定点 预计配套乘用车总量为7.56万辆
证券时报网· 2025-06-03 19:42
乘用车座椅业务发展 - 公司全资子公司郑州天成获得国内某知名汽车企业乘用车座椅总成项目定点,预计2025年10月开始量产,项目生命周期5年,配套乘用车总量约7.56万辆 [1] - 乘用车座椅业务已成为公司第一大业务板块,2024年销售收入达10.54亿元,同比增长122.79%,占公司总营业收入22.3亿元的47.26% [1] - 公司乘用车座椅业务客户覆盖上汽乘用车、上汽大通、北汽新能源、东风乘用车、奇瑞汽车、江淮汽车、比亚迪、蔚来、吉祥汽车等知名车企 [1] 项目储备与产能规划 - 2024年12月获得某知名车企乘用车座椅总成定点,预计2025年1月量产,生命周期2年,配套总量5万辆 [2] - 2024年7月获得两大国内知名车企定点,分别预计2025年6月、2026年1月量产,配套总量分别为45万辆、50万辆 [2] - 公司正在推进武汉、滁州、济南生产基地建设,并完成对长沙华成汽车部件有限公司48%股权的收购,目标成为年产销规模超200万套、市场占有率10%以上的行业前三供应商 [2] 全球化布局与资金配套 - 2024年9月公司设立新加坡公司作为投资主体,并在泰国、马来西亚、美国投建生产基地,泰国工厂处于厂线布局最后阶段 [3] - 2024年3月发布定增预案,拟募资不超8.92亿元,用于泰国乘用车整椅智能化生产基地、武汉乘用车整椅智能化生产基地、车辆座椅核心件生产基地等建设项目 [3]
2025年中国乘用车座椅行业研究报告:千亿市场空间,国产替代正当时
头豹研究院· 2025-05-12 21:0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国客车品牌在海外市场快速扩张,但出海面临诸多挑战,报告聚焦海外市场发展现状,分析全球格局,探讨国际化路径与竞争策略,研究新能源客车机遇与挑战并预判未来趋势 [2] - 汽车座椅行业迎来智能化转型机遇,产业链分工明确,市场规模持续扩大,配置升级成主流,中国企业竞争力不断提升 [3][4][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中国乘用车市场发展情况 - 2021 - 2024年中国乘用车市场稳步增长,产量从约2130万辆增至约2707万辆,零售销量从约2050万辆增至约2310万辆,出口量从137.17万辆大幅增至485.01万辆,但增速逐年下降 [8] - 2024年以来,受欧美贸易壁垒加剧和国内消费信心不足影响,市场经历结构性调整,海外市场保护主义抬头 [8][9] - 中国汽车市场呈现分化,低价车先升后降2025年略回升,中端车持续下滑,15 - 20万车型快速增长,高端车2023年达高点后回落 [12] 汽车座椅行业发展趋势 - 座椅产业迎来智能化转型机遇,从传统功能部件向智能化体验中心演变,在25 - 30万纯电SUV领域,座椅总成价值量占比接近3% [3] - 汽车座椅正从传统舒适功能载体转变为集触觉交互与舒适体验于一体的智能界面,舒适功能渗透率持续提升,预计2025年座椅加热、通风、按摩和记忆功能渗透率分别达10.10%、3.70%、1.50%和6.70% [19] 汽车座椅产业链情况 - 产业链包含上游原材料供应商、中游零部件供应商和下游整椅制造商三大环节,最终服务于整车厂,中国PVC市场规模预计从2020年的1398亿元增长到2026年的1772亿元 [22] - 骨架及功能件占总成本40%,是决定座椅性能的核心部件,随着轻量化趋势推进,骨架材料向镁合金等新型材料转型 [4][26] - 调角器是座椅角度调节核心部件,主流座椅厂商已通过合资或自研方式布局产能,以维持竞争优势 [31][33] 汽车座椅材料与工艺 - 座椅材料从织物、PVC、PU革到高端真皮各具优缺点和适用场景,真皮表面处理工艺随复杂度增加成本逐步提升 [35] - 各工艺在灵活性、造型能力及应用场景上各具特点,如织物价格低廉透气性佳,PVC强度高但易龟裂等 [37] 汽车座椅行业壁垒 - 行业具有较高壁垒,体现在总成能力、客户认证、智能设计和成本控制四个方面,当前成本管控能力尤为重要 [40] - 座椅是复杂总成,开发制造需整合多领域技术,供应商准入需通过多项认证,产品开发周期长,严格准入机制及长期合作考验形成壁垒 [42] - 座椅设计与智能化深度融合构建技术壁垒,可实现座椅位置智能自适应调节,形成人机工效闭环 [42] 汽车座椅市场规模与结构 - 中国乘用车座椅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的1470亿元增长至2025年的1531亿元,2030年将达到1698亿元 [50] - 市场结构呈现梯度分布,15万以下车型以仿皮和织物为主,15 - 40万区间逐步提升真皮占比,40万以上以真皮为主且标配加热与通风功能 [44][46] 汽车座椅行业竞争格局 - 2024年中国前十大热销车型座椅配套格局显示,外资供应商仍占重要份额,但延锋等本土企业已在大众品牌形成突破,双英等区域性企业崛起,替代进程加速 [53] - 国际巨头营收规模领先但增长放缓、盈利能力下滑,中国企业如华域汽车、上海沿浦盈利能力领先,迎来国产替代机遇 [55]
新泉股份(603179):业绩符合预期,切入座椅领域支撑未来增长
国盛证券· 2025-04-29 11:39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新泉股份2024年报及2025一季报业绩符合预期,全球化布局稳步推进,切入座椅领域支撑未来增长 [1] - 会计准则变更影响毛利率,汇兑收益变化影响净利率 [2] - 收购安徽瑞琪助力切入座椅领域,有望形成完整内饰系统解决方案,且与多家企业合作良好为拓品奠定客户基础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绩情况 - 2024年公司收入133亿元,同比+25%;归母净利润9.8亿元,同比+21%;2025年Q1,公司收入35亿元,同比+15%;归母净利润2.1亿元,同比+4% [1] - 2024Q4/2025Q1收入分别实现37/35亿元,同比+12%/+15%,环比+6%/-4%;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9/2.1亿元,同比+19%/+4%,环比+6%/-27% [1] 市场环境 - 2024年/2025Q1,国内新能源车销量分别为1287/308万辆,同比+36%/+47% [1] 财务指标 - 2025Q1销售毛利率19.5%,同比-0.6pct,环比+2.0pct,销售净利率6.0%,同比-0.6pct,环比-1.9pct;2024年销售毛利率17.5%,同比-3.3pct,环比-3.9pct,销售净利率7.9%,同比+0.5pct,环比持平 [2] - 2025Q1期间费用率12.7%,同比+0.3pct,其中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同比分别-1.1/+1.2/0/+0.1pct [2] 业务拓展 - 持续推进墨西哥、斯洛伐克等生产基地建设,积极拓展中高端外资和合资品牌客户,获部分新车型项目仪表板、保险杠等产品定点开发和制造 [1] - 收购安徽瑞琪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其前身为芜湖李尔座椅工厂,客户主要为奇瑞等,具备头枕扶手、座椅骨架、座椅等产品生产能力 [3] 盈利预测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8/17.3/21.8亿元,对应PE分别为15/12/9倍 [3] 财务报表及比率 - 给出2023A - 2027E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相关数据,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等项目 [10] - 给出2023A - 2027E主要财务比率,涵盖成长能力、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指标 [10]
60页深度 | 乘用车座椅行业专题:打造多样交互场景,受益于产品升级和进口替代的优质赛道【国信汽车】
车中旭霞· 2025-02-25 20:43
汽车座椅行业核心观点 - 汽车座椅行业正从基础安全件向具备消费属性的交互件转型,差异化配置成为车企核心获客逻辑 [3] - 座椅单车价值从4000元向8000-10000元升级,国内市场空间预计从1119亿元增长至2028年超1800亿元 [3][16][103] - 行业升级围绕"安全性、舒适性、轻量化和智能化"四大方向展开,存在高端配置下沉与创新产品上车两条路径 [5][63][73] 行业升级路径 - **配置下沉路径**:30万元以下车型加速将加热/通风/按摩等舒适性配置从选配转为标配,并从前排延伸至中后排 [5][77][83] - **高端创新路径**:30万元以上车型推出零重力座椅、二排旋转座椅等创新产品,带动生活空间变革 [24][86][93] - 典型案例:哈弗H6增加4向主驾调节+前排通风标配,Model 3将前排通风从选配升级为标配 [81][82] 行业竞争格局 - 高壁垒行业:需主机厂认证+总成制造+设计控本能力,CR5达78% [7][130] - 外资主导:安道拓/李尔各占25%份额,弗吉亚占11%,日系企业服务本土客户为主 [7][130] - 国产替代机遇:自主品牌市占率从2020年34%升至2024年61%,带动继峰/天成自控等本土供应商突破 [45][54][142] 技术发展趋势 - **安全性**:集成Pre-Crash快速回复、头套气囊等新技术应对零重力座椅安全挑战 [65] - **轻量化**:高强度钢减重20-30%,镁铝合金/碳纤维材料应用提升 [70][170] - **智能化**:极氪009头枕音响、唐群生理侦测等交互功能升级 [98][153] 细分零部件市场 - **座椅骨架**:占成本15-20%,单车价值从300-400元升至1600-3000元,上海沿浦等国内企业突破 [159][165][175] - **调角器**:中航精机国内市占率18%,外资主导高端市场 [189][196] - **面套**:真皮材料加速渗透至25万元车型,旷达科技等供应商受益 [199][200] 未来创新方向 - 智能驾驶推动座椅向"第三空间"转型,实现睡眠/会议/娱乐等多场景应用 [148][149] - 丰田纺织/延锋等提出可自由调整布局的模块化座椅方案 [153] - 极氪MIX等车型已实现前排180°旋转创造1.5㎡娱乐空间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