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波音737 MAX
icon
搜索文档
一周重磅日程:中美大事扎堆,美股财报季进入高峰期
华尔街见闻· 2025-07-27 19:14
中美贸易谈判 - 中美第三轮贸易谈判将于7月28日至30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旨在推迟8月12日暂停加征关税截止日[4] - 美国将从8月1日起对所有进口铜征收50%关税,并可能对药品、半导体等行业征收高达200%的新关税[6][10] - 中美贸易谈判结果将直接影响全球贸易格局,瑞典首相称此次谈判对全球贸易和经济具有重要意义[4] 美联储利率决策 - 美联储7月维持利率不变概率为97.4%,9月降息25个基点概率为57.2%[14] - 关税政策是美联储按兵不动的关键因素,可能推高通胀同时抑制经济增长[15] - 美联储独立性受到质疑,70%受访经济学家对其能否保持独立性表示忧虑[16] 美国经济数据 - 美国6月非农就业增长14.7万人超预期,失业率降至4.1%[17] - 美国一季度GDP终值下修至-0.5%,为三年来首次萎缩[18] - 美国5月核心PCE物价指数环比上涨0.2%,消费者支出下降0.3%[19] 中国政治局会议 - 7月底将召开政治局会议,确定下半年政策基调[11] - 预计会议将强调内需不足、经济运行基础不牢固等问题,政策可能"托而不举"[11] - 重点关注反内卷、稳地产、降准降息等具体举措[11] 日本央行政策 - 日本央行可能维持基准利率0.5%不变[22] - 日本6月核心CPI同比上涨3.3%,较5月3.7%有所回落[23] - 央行密切关注美日贸易谈判和政府财政政策对通胀的影响[23] 公司财报 - 微软第四财季业绩受AI领域领先布局支撑,目标价530美元[26] - Meta Q2营收预计447.1亿美元,同比增长14%[28] - 苹果Q3营收预计907亿美元,iPhone业绩可能超预期2%[29] - 亚马逊营收预计1620亿美元,AWS业务增长强劲[30] - 波音营收预计214.5亿美元,同比增长27%[33] - 高通宣布以24亿美元收购英国半导体公司Alphawave[32] 其他重要事件 - 中国7月官方制造业PMI预计保持扩张态势[21] - 星巴克在华推出免费自习室以应对竞争压力[34] - 药明康德股价创60日新高,90天内获18家机构买入评级[35]
联合航空高管:波音(BA.N)737 MAX的交付实际上略早于预定时间。
快讯· 2025-07-17 23:24
波音737 MAX交付情况 - 波音737 MAX交付时间略早于预定时间 [1]
波音正在“急速坠落”
36氪· 2025-06-19 17:46
波音公司现状与问题 - 2024年全球客运飞机事故中波音占比达51.4%(18架/35架)[2] - 2019-2024年累计亏损359.91亿美元创108年最高纪录[2] - 787机型开发成本被压缩至777机型的40%出厂成本低于60%[2] - 737 MAX研发成本从250亿美元压缩至25亿美元[4] - 2013-2019年股票回购434亿美元超过同期净利润388亿美元[8] 企业文化与战略转变 - 1997年收购麦道后放弃"工程师文化"转向资本导向[3] - CEO费尔·康迪特明确将稳定股价作为首要任务[3] - B-29轰炸机研发投入30亿美元曾超原子弹成本[3] - 787工厂被曝生产问题737 MAX员工举报遭压制[5] - 两位举报波音生产问题的员工于去年意外死亡[5] 市场竞争格局变化 - 2024年空客交付766架飞机远超波音的348架[16] - 空客未交付订单8630架波音仅5943架[16] - 中国商飞C919已交付16架国内市场份额达3.5%[19] - 2040年中国商飞或实现月产11架C919的能力[19] - 全球机队平均机龄升至14.8年(1990-2024年为13.6年)[20] 美国高端制造业趋势 - 通用电气金融业务利润占比超50%后市值蒸发5000亿美元[10] - 美国车企80年代金融业务利润占比过半被日本超越[10] - 波音787项目海外供应商占比从2%(727)升至70%[13] - 密歇根州制造业岗位空缺率突破8%全美空缺85万个[12] - 2024年波音西海岸工厂3.3万工人罢工致停产[12] 中国市场动态 - 中国41家航司中59%运营波音机队14家为全波音机队[16] - 厦门航空波音占比90.2%海南航空84.5%[16] - 波音在华待交付订单130架空客2025年计划交付136架[18] - 空客在华飞机占比升至52.2%波音降至40.8%[18] - 南方航空待交付30架瑞丽航空42架(36架737+6架787)[16]
印度坠机阴影下,波音“低调”赴巴黎航展
环球时报· 2025-06-18 06:58
空客订单表现 - 巴黎航展首日空客签订近百亿美元订单[1] - 越南越捷航空订购100架A321neo客机,理论价值130亿美元[1] - 沙特AviLease订购30架A321窄体客机(可选25架)和10架A350货机(可选12架)[1] - 沙特利雅得航空订购25架A350-1000宽体客机(可选25架)[1] - 波兰LOT航空购买40架A220窄体客机(可扩展至84架)[1] - 已确认订单(不含加购权)总值接近100亿美元[1] 波音参展动态 - 波音取消航展记者会及CEO露面计划,专注客户支持而非订单宣布[2] - 波音787展台参观受限且几乎无人问津[3] - 印度空难导致波音787首次致命事故,股价暴跌[2][3] - 公司2018年以来因737 MAX事故及2024年舱门脱落事件持续低迷[3] - 现任CEO将2025年定位为转型年,但印度空难可能带来毁灭性打击[3] 行业背景与竞争格局 - 空客积极动态与波音阴郁气氛形成鲜明对比[2] - 波音因管理转型期和印度空难双重压力选择低调参展[3] - 全球航空旅行需求预计2030年增长超40%,2044年需43600架新飞机[4] - 中国、印度及东南亚国家将贡献新增运力的一半[4] 航展外部环境影响 - 印度空难和以伊军事冲突对航展气氛造成负面影响[4] - 美国关税政策扰乱供应链、推高成本并阻碍国际合作[4]
波音787首坠:美国高端制造业的黄昏时刻
搜狐财经· 2025-06-16 13:52
波音787首坠事件 - 印度艾哈迈达巴德机场一架载有242人的波音787-8客机在爬升至190米高度后坠毁,机上仅1人幸存[5] - 事故特征包括起落架未收起、襟翼异常、紧急风力涡轮发电机弹出,疑似动力系统崩溃与人为操作失误叠加[7] - 该事件打破波音787运营14年零致命事故的安全记录,成为波音6年内第4起重大空难[9] - 事故当日波音股价暴跌8%,市值蒸发超百亿美元[9] 波音制造业衰退的三重症结 产业空心化 - 波音将70%零部件生产外包至印度等地,本土仅保留组装环节[13] - 关键外包商Spirit Aerosystems频发质量问题,波音2024年斥资47亿美元回购该供应商[15] - 787机型此前因机身接缝缺陷、电气故障多次停飞,涉事飞机坠毁前曾被投诉空调与娱乐系统失灵[15] 金融化癌变 - 2015-2024年间波音将90%自由现金流用于股票回购与股东分红,研发投入占比仅5%(空客为15%)[17] - 737 MAX的MCAS系统设计缺陷未被充分测试,787锂电池隐患2013年暴露却未彻底解决[19] - 2024年波音巨亏118亿美元,产能暴跌35%,裁员1.7万人[19] 人才断层与监管失灵 - 美国制造业劳动力缺口达80万人,波音依赖高龄技工,年轻工程师流向金融与科技业[19] - FAA长期将安全认证权委托给波音自查,787审查流于形式,坠机前液压系统多次泄漏未触发深度检修[21] 全球航空制造业格局重塑 - 空客积压订单8726架(波音5600架),2024年交付量766架(波音348架)[23] - 中国商飞C919订单突破1500架,C929宽体机研发加速[23] - 波音在华份额从2018年75%跌至2025年40.8%,空客占52.2%,中国商飞占3.5%且持续攀升[25] - 中国航发长江-1000A进入试飞阶段,实现发动机替代在即[25] 波音重组计划与行业警示 - 新任CEO计划出售数字航空业务筹资105亿美元,承诺供应链本土化,但FAA冻结增产计划[29] - 波音若倒下将冲击美国9%出口额,波及3000家供应商与百万就业,削弱军工复合体技术反哺能力[32] - 行业警示:技术主权不可外包、监管需独立、全产业链整合+持续研发投入是制造业王道[35]
为什么总是波音?我们用两万多条数据发现了答案
新京报· 2025-06-12 22:03
航空事故趋势分析 - 2024年全球共发生190起飞行事故 为近三年最低水平[5] - 2023年航空总事故率0.8 即每百万次飞行发生1起事故 创十多年新低[5] - 致命风险从2022年0.11降至2023年0.03[5] - 21世纪以来航空事故量明显下降 主要得益于安全技术进步[5] 飞机制造商安全表现 - 波音公司事故率7.5% 遇难人数占比16% 居行业第二位[8][9] - 道格拉斯飞行器公司事故率23.9% 遇难人数占比19.5% 为行业最高[9] - 空客公司事故率1.7% 遇难人数占比3.2%[9] - 波音737-800机型近期连续发生事故 引发特别安全检查[7][11] 事故原因分析 - 被劫持导致事故1089次 为最频发原因[15] - 发动机受损是主要事故原因之一[15] - 恶劣天气导致事故 其中结冰问题最突出[15] - 鸟群撞击仅造成113次事故 实际风险率0.25%[12] 飞行阶段风险分布 - 平飞阶段事故量最大 因该阶段占飞行时间最长[17][19] - 起飞和着陆阶段占飞行时间6% 但事故量占比达28%[19] - 存在"黑色10分钟"现象 即起降阶段高风险[19] 行业技术发展 - 航空安全技术持续提升 推动事故率下降[5][19] - 驾驶舱门锁定等安全措施有效减少劫机事故[15] - 波音被指缩短生产周期可能影响安全性[11]
马克龙玩脱了!没想到中美对话有成效,中国要买美国波音飞机了
搜狐财经· 2025-06-09 17:54
关税战影响 - 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145%惩罚性关税导致洛杉矶港货物吞吐量创1985年以来最低,码头龙门起重机闲置率高达85% [5] - 中国对包括飞机、大豆在内的美国商品实施125%对等反制关税,导致至少10架已完成组装的波音飞机滞留中美两地 [5]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紧急下调2025年经济增长预期0.8个百分点,警告"全球可能陷入区域性供应链断裂危机" [5] - 东南亚国家出口订单锐减15%,德国制造业PMI跌破荣枯线 [5] 波音公司现状 - 波音737 MAX N230BE成为两个月来首架重新交付中国的波音新飞机,中国市场对波音至关重要,贡献其全球收入的25% [2][7] - 波音积压中国航司50架、价值约80亿美元的订单,失去中国市场将导致技术研发资金链断裂 [7] - 2024年初舱门脱落事故导致波音季度净亏损达34.7亿美元,中东最大客户阿联酋航空转向空客的200架订单 [7] - 波音商用飞机总裁承诺"6月必破交付僵局",飞机交付时间刻意选在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消息公布前夕 [7] 空客战略布局 - 法国总统马克龙与德国总理默茨计划联合访华,推动空客史上第二大对华订单——300架飞机、价值超350亿美元的合约 [9] - 法国工业产出环比下滑1.5%,航空航天业产能利用率跌至72%,德国经济部长试图平衡商业利益与"对华去风险"政策 [9] - 空客CEO秘密调整生产计划,预留天津总装线产能准备承接订单 [9] 全球航空市场竞争 - 中国C919客机已获815架订单,正在加速适航认证进程 [11] - 欧洲将空客对华订单视为重塑经贸格局的战略契机,恰逢中欧建交50周年节点 [9] - 中国严格管控占全球产量63%的稀土出口,这些稀有金属对西方制造业至关重要 [9]
中美新一轮经贸会谈将给市场带来什么预期差?
格隆汇APP· 2025-06-08 18:17
中美经贸磋商重启 - 中美元首本周四通话后,中美经贸团队将于下周一开始在伦敦重启经贸磋商机制的首次会议,引发资本市场广泛关注与高度预期 [1] - 此次会议是自2023年年底以来首次机制化会议,意味着双方在经贸合作层面有了阶段性共识,市场解读为摩擦可能减弱,政策预期可能变暖 [2] - 会议选址英国伦敦具有微妙平衡意味,既减少双边紧张气氛,又为欧美政策协调预留空间 [4] 市场反应与预期 - A股中特斯拉、稀土、航空等中美相关概念板块在消息释放后出现明显波动,美股中概股也迎来小幅反弹 [2] - 市场关注点在于捕捉下一轮宏观趋势的"预期差",特别是进出口、科技、汽车、原材料等领域的不确定性折价有望缓解 [1][2] - 若会谈中出现超预期事件,如科技出口或关税豁免新安排、放宽稀土出口配额等,可能对半导体、新能源车、稀土军工等板块带来结构性利好 [7][8] 会谈背景与信号 - 此次伦敦会谈是此前日内瓦会谈成果未达预期后的补救式沟通延续和升级,双方意识到仅靠低频对话难以支撑复杂的经贸博弈 [3] - 中美元首通话后,官方一致强调希望经贸领域成为中美关系的稳定器,表明高层对稳定经贸关系的意愿很强 [3] - 美方代表由掌管科技出口管制的副部长卢特尼克出席,意味着此次对话内容将直指科技脱钩和芯片、AI、通信设备等高敏感领域 [5] 微妙互动与缓和信号 - 中国商务部向美国三大汽车供应商发放稀土出口许可证,波音737 MAX恢复向中国交付,显示双方互动微妙升温 [6] - 特朗普发声延长TikTok最后期限并催促美联储降息1个百分点,凸显其对经济刺激需求和市场预期恢复之迫切 [6] - 这些信号共同指向中美双方都需要某种程度的缓和,中国需要稳定出口链条,美国则处于高利率下的企业利润压力与就业数据摇摆期 [6] 市场机会与关注点 - 投资人应关注会中说了什么、会后能落地什么,特别是背后的预期差空间和市场资金的风口切换 [8] - 军工板块可能受到巴方官方消息催化,稀土产业链格局和投资标的也值得关注 [8] - A+H上市潮、可控核聚变、军工行业、无人驾驶、机器人和AI等领域可能存在被忽视的市场机遇 [8]
Boeing(BA) - 2025 FY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5-29 23:0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预计今年关税影响小于5亿美元,主要涉及从日本和意大利进口的产品,且多在787机型上,部分关税可通过再出口和退税流程收回 [15][16] - 公司计划通过提高生产速率使现金流在今年下半年由负转正,财务表现将随生产表现提升 [24][45]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商用飞机业务 - 737 MAX:目前正快速接近每月38架的生产速率,后续计划提升至每月42架、47架,质量缺陷较之前下降约30% [14][28][38] - 787:已获批准将生产速率提升至每月7架,预计不久后实现,后续有望提升至每月10架 [14][50][60] - 777X:计划年底完成大部分777 - 9的认证工作,预计明年开始交付 [62][63] - 777货机:现有配置计划在2027年停止交付,后续将过渡到777X货机配置 [65][66] 国防业务(BDS) - 一季度无费用支出,固定价格开发项目风险仍未消除,但公司在管理合同方面取得进展 [75] - F - 47项目获胜,对圣路易斯运营意义重大,后续可能有资本支出增加 [83][85] 全球服务业务(BGS) - 一直表现出色,利润率至少达17%,剥离杰斐逊业务初期利润率可能略有下降,但服务业务增长有望弥补 [93][94]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中东是重要市场,公司与卡塔尔达成波音历史上最大的宽体机订单,阿联酋也有宽体机订单,国防产品在该地区也有机会 [9][10][11]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制定了恢复计划,首要任务是稳定业务,包括恢复生产线,使波音恢复标志性品牌地位 [7] - 对于下一代飞机,公司从市场、自身财务和产能、技术三个方面考量,目前时机未到 [67] - 在管理合同方面,公司与客户合作,如T - 7项目与空军重组,以降低风险 [76]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中东市场前景乐观,订单有助于填充积压订单,展示产品优势,贸易不平衡下飞机采购是平衡贸易的好方式 [9][10][11] - 关税环境动态变化,输入关税影响小于5亿美元,公司可通过退税等方式管理,更关注报复性关税 [16][18] - 生产系统稳定性提升,质量和安全计划、生产流程改进取得成效,但仍需谨慎推进生产速率提升 [28][35] - 对恢复各业务板块历史利润率有信心,如BDS成熟项目和BGS业务 [80][82][95] 其他重要信息 - 737 - 7和737 - 10预计今年完成认证,关键在于进气口除冰设计,目前正在测试 [47][48] - 787热交换器供应问题基本解决,体现供应链稳定性提升 [50] - 座椅认证问题影响飞机交付,主要是新的头等舱、商务舱配置,预计年底前解决 [54][55]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担任CEO以来的挑战和进展 - 公司面临罢工等短期挑战,已制定恢复计划,在稳定业务和恢复生产线方面取得进展 [7][8] 问题:中东市场的机会 - 中东是重要市场,有大量商用和国防订单,有助于填充积压订单,展示产品优势 [9][10][11] 问题:如何管理新订单和生产速率 - 公司按计划安排订单,目前各机型生产速率均有提升计划,后续将持续提升以满足市场需求 [13][14] 问题:关税影响及应对 - 今年关税影响小于5亿美元,主要涉及进口产品,部分关税可收回,更关注报复性关税 [16][17][18] 问题:737 MAX生产速率提升情况 - 正快速接近每月38架,后续计划提升至每月42架、47架,每次提升需确保生产系统稳定 [14][22][25] 问题:737 - 7和737 - 10认证情况 - 预计今年完成认证,关键在于进气口除冰设计,目前正在测试 [47][48] 问题:787生产速率和供应问题 - 已获批准提升至每月7架,热交换器供应问题基本解决 [50] 问题:飞机座椅认证和交付问题 - 座椅认证问题影响交付,主要是新配置,预计年底前解决 [54][55] 问题:777X的进展 - 计划年底完成大部分777 - 9的认证工作,预计明年开始交付 [62][63] 问题:777货机的计划 - 现有配置计划在2027年停止交付,后续将过渡到777X货机配置 [65][66] 问题:下一代飞机的规划 - 从市场、自身财务和产能、技术三个方面考量,目前时机未到 [67] 问题:BDS业务情况 - 一季度无费用支出,固定价格开发项目风险仍在,但管理合同取得进展 [75] 问题:F - 47项目获胜原因 - 团队表现出色,投资取得回报,产品设计成熟 [83][84] 问题:BDS投资和项目进展 - F - 47项目可能有资本支出增加,FAX项目进展不明,等待决策 [85][86] 问题:F - 47对利润率的影响 - 大合同有利于整体成本分摊,但新项目利润率低于生产利润率 [91] 问题:F - 47对公司的广泛影响 - 虽产品不同,但公司有望从技术和制造工艺方面获得间接收益 [92] 问题:BGS业务情况 - 一直表现出色,剥离杰斐逊业务初期利润率可能下降,服务业务增长有望弥补 [93][94] 问题:BGS业务核心与非核心 - 核心业务包括为国防和商用平台提供服务及关键零部件,杰斐逊业务非核心 [96] 问题:自由现金流转正的依据 - 主要取决于生产速率提升,特别是737 MAX的生产速率 [99] 问题:未来自由现金流情况 - 需先实现首次生产速率提升和正现金流,后续现金流表现将随生产表现提升 [100] 问题:如何让投资者更有信心 - 公司按计划推进,虽仍有风险,但团队专注于计划,有望通过业绩证明 [101][102][103] 问题:如何平衡质量和财务成功 - 先确保产品安全和质量,再关注效率提升,避免牺牲产品价值 [106][107] 问题:未来12个月的重点 - 重点是实现公司稳定,包括通过认证和开发项目、改变公司文化、管理供应链 [109][110]
波音赔偿11亿美元免去坠机刑事指控
北京商报· 2025-05-27 00:13
司法和解协议 - 公司与美国司法部达成原则性协议,避免因两起737 MAX坠机事件被起诉[1] - 协议内容包括承认共谋妨碍联邦监管机构、支付超11亿美元罚款和赔偿(2.436亿刑事罚款+4.445亿遇难者基金+4.45亿安全合规计划)[1] - 司法部保留重新起诉权利,但将要求法官驳回当前案件[1] 安全事故历史 - 737 MAX机型在2018-2019年发生两起致命空难(印尼和埃塞俄比亚),共346人遇难,调查显示与MCAS系统缺陷有关[1] - 2024年1月737 MAX 9发生门塞脱落事故,导致2021年延期起诉协议被认定违约[2] - 公司2008年就发现777机型紧固件不达标但拖延两年才解决,被FAA罚款275万美元[1] 公司治理变动 - 2023年8月新任CEO罗伯特·奥特伯格上任,强调以安全质量为改革重点[2] - 2024年9-11月发生3.3万名员工罢工,同期宣布裁员10%(约1.7万人)以削减成本[3] - 遇难者家属和部分议员反对和解协议,认为处罚过轻,法院曾驳回认罪协议[2][4] 经营与财务表现 - 2024年飞机交付量348架同比下滑35%,空客同期交付766架[3] - 2024年获得569架新订单(净订单317架),积压订单达5595架[3] - 近期获中东大单:阿提哈德航空28架宽体机,卡塔尔航空130架787+30架777-9+50架选购权[4] 市场反应与行业地位 - 和解消息后股价微跌但盘后上涨,月内累计涨幅超10%,市值1526亿美元[3] - 公司拥有17万员工,是美国最大出口商之一,创造160万直接/间接就业岗位[3] - 三大业务板块:民用飞机、防务/空间与安全、全球服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