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港股通科技ETF基金(159101)
icon
搜索文档
回调或是布局良机,港股科技龙头配置价值凸显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8 10:29
方正证券同样看好港股后市表现,认为四大因素支撑市场向上:一是港股估值具备充分吸引力,恒生科 技当前20倍左右估值大幅低于纳斯达克指数;二是外资有望回流;三是南向资金持续流入;四是港股人 工智能、创新药等品种代表新兴产业发展趋势,具有稀缺性。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直接进行个股投资门槛高、风险大,不妨借道相关ETF参与布局。港股通科技 ETF基金(159101)紧密跟踪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精选30只市值大、研发投入高的科技龙头,前十大 权重股占比达77%,既聚焦腾讯、阿里等互联网巨头,也覆盖理想汽车、百济神州等新兴势力,全面覆 盖"软硬件+新消费+创新药+造车新势力"热门赛道。 在资金面与业绩面的双重推动下,港股主题ETF吸金效应显著。今年上半年,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港股 已超6870亿港元,进入下半年后流入节奏进一步加快,仅8月15日单日净流入便达到358.76亿港元,刷 新单日净流入历史纪录。 国泰海通海外策略首席分析师吴信坤指出,2025年全年南向资金增量供给有望超1.2万亿元,下半年港 股是增量资金市。港股稀缺性资产有望吸引南向资金持续流入,支撑港股继续向上。截至9月初,年内 净买入金额已突破10000亿港 ...
港股流动性显著改善,普涨行情再现!哪些板块值得投?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5 14:08
港股市场流动性改善 - 南向资金年内净买入金额突破1万亿港元 [1] - 香港银行同业拆息逐步回落导致资金成本降低 [1] - 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形成全球宽松流动性环境 [1] 资金流向与货币影响 - 内外资金加速流入港股市场 [1] - 人民币阶段性相对强势对企业盈利及投资信心产生积极影响 [1] - 南向资金持续流入并追捧优质中国资产 [1] 板块与行业机会 - 港股汇聚科技 互联网 医药 汽车 消费等热门板块龙头企业 [1] - 人工智能推进与AI应用突破形成长期利好 [1] - 医药出海频繁成为行业重要趋势 [1] 相关ETF产品 - 港股通科技ETF基金覆盖新消费 创新药 软硬件 造车新势力 [2] - 恒生科技指数ETF包含科技龙头 造车新势力 芯片 [2] - 恒生互联网ETF聚焦港股互联网龙头企业 [2] - 恒生医药ETF专注港股创新药与CXO领域 [2]
政策利好叠加产业突破,科技板块未来可期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5 11:02
资本市场政策与科技发展 - 近两年资本市场政策力度显著上升 重点支持科技发展并优化资源配置以服务新质生产力 [1] - 政策顶层设计推动创新生态优化 涵盖大模型、机器人、智能汽车和量子计算等领域 [1] - 中美科技博弈从贸易摩擦升级为技术战略竞争 美国对华技术封锁加速中国自主创新步伐 [1] 中国科技突破与产业成果 - 2024年中国在关键科技领域实现里程碑突破 华为昇腾芯片性能接近国际领先水平 [1] - 国产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打破海外垄断 智能汽车产业链展现全球竞争力 [1] - 部分领域实现技术追赶至局部领先 科大讯飞大模型核心能力超越国际同类产品 比亚迪电动平台技术反向输出国际巨头 [1] 港股科技板块投资机遇 - 港股科技板块汇聚国产AI核心资产 覆盖算力、模型、软件应用和硬件终端全产业链龙头企业 [2] - 港股通科技ETF基金(159101)上市 跟踪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并选取30只科技龙头成份股 [2] - 指数成份股数量少且聚焦度高 前十大成分股占比77% 包含小米、腾讯、阿里、美团、比亚迪、中芯国际和百济神州等企业 [2]
南向资金加速流入,港股成增量资金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4 14:03
南向资金流入态势 - 2024年上半年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港股超6870亿港元 [1] - 2024年8月15日单日净流入达358.76亿港元 刷新历史纪录 [1] - 2025年全年南向资金增量供给有望超1.2万亿元 下半年港股为增量资金市 [1] 港股科技板块投资价值 - 港股科技板块涵盖算力、模型、软件应用和硬件终端等AI全产业链龙头企业 [1] - 板块成为中国资产重估先锋 将在AI加速渗透中持续受益 [1] - 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选取30只市值大、研发投入高、营收增速好的科技龙头公司 [1] 港股通科技ETF产品特征 - 港股通科技ETF基金(159101)正式上市 提供布局港股科技板块便捷工具 [1] - 指数成分股数量为同类最少 聚焦度最高 前十大成分股占比77% [1] - 涵盖小米集团、腾讯控股、阿里巴巴、美团、比亚迪股份、中芯国际、百济神州等科技龙头企业 [1]
南向资金年内净买入突破万亿港元,港股科技主线迎高光时刻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3 16:06
南向资金流入与港股科技板块表现 - 南向资金年内净买入规模突破10000亿港元 刷新历史纪录并显著超过去年全年水平 [1] - 科技板块成为全球资本增配中国科技的核心方向 因估值优势和明确成长前景引领中国资产价值重估 [1] - 阿里巴巴财报后股价大涨18% 提振市场情绪并带动港股科技板块整体走强 [1] 港股科技板块估值与投资机会 - 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PE估值回落至24.6倍 处于过去10年30%分位水平 较一季度明显回落 [1] - 创业板指与恒生科技60日滚动收益率差值扩大至25% 历史显示差值达20个百分点时恒生科技将迎补涨 [1] - 恒生科技当前20倍估值大幅低于纳斯达克指数 港股人工智能和创新药品种具稀缺性 [2] 港股科技板块投资工具 - 港股通科技ETF基金(159101)正式上市 跟踪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 [2] - 指数选取30只市值大、研发投入高且营收增速好的科技龙头 前五大成分股权重占比57% 前十大占比77% [2] - 成分股覆盖小米、腾讯、阿里巴巴、美团、比亚迪股份、中芯国际、百济神州等领军企业 [2]
多重利好共振!港股通科技ETF基金(159101)重磅上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3 10:23
投资环境 - 港股科技板块在政策红利释放、技术创新突破和流动性持续改善的三重共振下展现出日益显著的投资价值 [1] - 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启与南向资金持续流入推动板块迎来业绩提升与价值重估的双重机遇 [1] 资金流向 - 港股通持仓港股占比大幅提升至16.85% [1] - 在A股部分资产估值偏高背景下,港股因估值优势和稀缺资产成为资金青睐对象 [1] 市场结构变化 - 市场从以白酒、新能源为主的传统核心资产转向港股科技、半导体及AI驱动的高成长赛道 [1] 产品动态 - 港股通科技ETF基金(159101)上市跟踪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 [1] - 指数成份股数量在同类型指数中最少,更聚焦于港股科技龙头企业和中国科技创新领军企业 [1]
创纪录!南向资金年内净买超万亿港元,聚焦科技主线
券商中国· 2025-09-03 07:15
港股科技板块投资机遇 - 南向资金2025年内净买入金额超10000亿港元创历史纪录 [1] - 港股科技板块凭借估值优势与成长确定性引领中国资产价值重估 [1] - 港股通科技ETF基金(159101)选取30只市值较大、研发投入较高且营收增速较好的科技龙头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成份股 [1] 科技巨头财报表现 - 阿里巴巴2026财年一季度收入2476.52亿元同比增长2% 阿里云收入同比大涨26%至333.98亿元 [2] - 腾讯Q2营收184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 游戏与广告业务表现良好 [3] - 网易Q2营收279亿人民币同比增长9.4% 经营利润90.6亿元同比增长29.6% [3] - 京东二季度营收3566亿元同比增长22.4%超出预期 [3] 资金流动与市场动态 - 上半年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港股超6870亿港元 8月15日单日净流入高达358.76亿港元刷新历史纪录 [4] - 港股上市公司回购金额突破1000亿港元 科技和金融板块是回购主力军 [4] - 腾讯控股以约405.93亿港元回购规模稳居榜首 累计回购约8982万股 [4] 港股价值重估驱动因素 - 科技、消费产业市值已占据港股半壁江山 业绩增长性有望重塑估值框架 [5] - 海外资金配置中国资产比例处于相对低位 港股市场有望受益于海外增量资金流入 [6] - 恒生指数PE从7.5倍震荡上行至11.5倍 相较2018年初、2021年初高位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6] 估值与配置机会 - 港股通科技指数PE估值24.6倍位于过去10年30%分位处 具有较好安全边际和配置价值 [7] - 创业板指和恒生科技存在明确交替轮动关系 当前收益率差值扩大到25%显示补涨机会 [7] - 恒生科技估值21.8倍大幅低于纳斯达克指数 人工智能、创新药等品种具稀缺性 [7] 港股通科技ETF特性 - 成份股要求近两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速大于10%或研发费用率超过5% [8] - 指数行业分布均衡 前三大行业电子、传媒、医药生物占比分别为23%、22%、15% [9] - 前五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7%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77% 包括腾讯、阿里、小米等科技巨头 [9] 产业发展与投资机遇 - 阿里巴巴未来三年持续投入3800亿元用于AI资本开支 AI相关收入连续八个季度三位数增长 [2] - H20芯片解禁带来算力供给释放 全球AI算力需求持续激增推动技术突破 [9] - 港股科技板块正迎来系统性估值重塑的黄金窗口期 [9]
南向资金净买入超9000亿港元,都在买啥?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8 09:32
该指数行业分布比较均衡,前三大行业电子、传媒、医药生物占比分别为23%、22%、15%,与恒生科 技指数相比,港股通科技指数特有成分股聚焦于创新药板块的配置,占比达13.16%,这也是今年以来 该指数持续领先的主要原因。 在同类指数中,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的样本股数量最少(30只),但权重股比例更高,更加聚焦于港股 科技龙头企业。具体而言,该指数前五大权重股合计占比达到57%,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77%,囊括 了腾讯、阿里、小米、比亚迪、中芯国际、百济神州等科技巨头,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篮子优质科技资 产。 今年以来,南向资金成为做多港股的主力,累计净流入超9000亿港元,已超去年全年,创下历史新高。 资金持续涌入港股,主要有三大逻辑:一是在经历了2021年至2023年的持续调整后,港股性价比凸显; 二是今年以来全球资产的核心逻辑是资金再平衡,而且是从美元资产向非美资产切换,在此背景下,港 股市场会率先受益;三是在中国资产重估与产业转型突围的共振下,代表新经济的AI、创新药和新消 费更具弹性,而这些细分方向在港股也具有稀缺性。 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凭借其独特的编制方法和筛选标准,今年以来持续获得市场青睐——跟踪该指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