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ETF

搜索文档
配置主题龙头或更优:——金融工程市场跟踪周报20250922-20250922
光大证券· 2025-09-22 17:57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模型名称:量能择时模型;模型构建思路:通过分析主要宽基指数的成交量变化来判断市场短期走势和交易情绪[12];模型具体构建过程:监测各宽基指数(上证指数、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创业板指、北证50)的量能变化,当量能收缩时发出谨慎(空)信号,当量能扩张时发出乐观信号[25];模型评价:该模型能较快捕捉市场情绪变化,但对下跌市场的判断存在缺陷,难以有效规避下跌风险[26] 2 模型名称:沪深300上涨家数占比情绪指标;模型构建思路:通过计算指数成分股中近期取得正收益的个股数量占比来判断市场情绪[25];模型具体构建过程:计算沪深300指数成分股过去N日(报告中N=230)收益大于0的个股数占比,公式为 $$沪深300指数N日上涨家数占比 = \frac{过去N日收益大于0的个股数}{沪深300指数成分股总数}$$[25][29];模型评价:该指标可以较快捕捉上涨机会,但在市场过热阶段会提前止盈离场,错失持续上涨收益,且难以有效规避下跌风险[26] 3 模型名称:动量情绪指标择时模型;模型构建思路:通过对上涨家数占比指标进行不同窗口期的平滑处理来捕捉市场情绪的变动趋势[27];模型具体构建过程:首先计算沪深300指数N日上涨家数占比,然后分别进行窗口期为N1(长窗口,N1=50)和N2(短窗口,N2=35)的移动平均,得到慢线和快线,当快线大于慢线时,看多沪深300指数[27][29];模型评价:该模型通过双均线交叉捕捉趋势,能较好判断市场情绪拐点[27] 4 模型名称:均线情绪指标;模型构建思路:利用八条不同周期的均线构成体系,通过判断收盘价与均线系统的相对位置来评估市场趋势状态[33];模型具体构建过程:计算沪深300收盘价的八条均线(参数为8, 13, 21, 34, 55, 89, 144, 233),统计当日收盘价大于各均线值的数量,当该数量超过5时,看多沪深300指数[34];模型评价:该指标状态与沪深300的涨跌变化规律较为清晰[33] 5 模型名称:抱团基金分离度指标;模型构建思路:通过计算抱团基金组合截面收益的标准差来实时监控基金抱团程度[80];模型具体构建过程:构建抱团基金组合,计算该组合截面收益的标准差,分离度值小说明抱团程度高,表现趋同;分离度值大说明抱团正在瓦解[80];模型评价:该指标是基金抱团程度的有效代理变量[80] 量化因子的构建方式 1 因子名称:横截面波动率因子;因子构建思路:通过计算指数成分股收益率的横截面标准差来衡量市场分化程度和Alpha环境[39];因子具体构建过程:对于特定指数(如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每日计算其所有成分股收益率的横截面标准差,作为当日的横截面波动率值[39][40];因子评价:该因子值高表明市场分化大,Alpha机会多;值低表明市场趋同,Alpha环境差[39] 2 因子名称:时间序列波动率因子;因子构建思路:通过计算指数成分股加权时间序列波动率来衡量市场整体波动水平和Alpha环境[41];因子具体构建过程:对于特定指数,每日计算其所有成分股收益率的加权时间序列标准差,作为当日的时间序列波动率值[41][43];因子评价:该因子值高表明市场波动大,Alpha机会多;值低表明市场波动小,Alpha环境差[41] 模型的回测效果 1 量能择时模型,截至2025年9月19日,对上证指数、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创业板指、北证50均发出"空"信号[25] 2 动量情绪指标择时模型,截至2025年9月19日,快线仍处于慢线上方,维持看多观点[27] 3 均线情绪指标,截至2025年9月19日,沪深300指数处于情绪景气区间[34] 4 抱团基金分离度指标,截至2025年9月19日,分离度环比前一周小幅下降[80] 因子的回测效果 1 横截面波动率因子,近两年平均值:沪深300为1.88%,中证500为2.05%,中证1000为2.25%;近一年平均值:沪深300为1.96%,中证500为2.19%,中证1000为2.46%;近半年平均值:沪深300为1.83%,中证500为2.01%,中证1000为2.30%;近一季度平均值:沪深300为1.98%,中证500为2.12%,中证1000为2.37%[41] 2 时间序列波动率因子,近两年平均值:沪深300为0.64%,中证500为0.46%,中证1000为0.26%;近一年平均值:沪深300为0.67%,中证500为0.49%,中证1000为0.28%;近半年平均值:沪深300为0.59%,中证500为0.43%,中证1000为0.24%;近一季度平均值:沪深300为0.62%,中证500为0.44%,中证1000为0.24%[44]
港股开盘 | 恒指低开0.32% 科网股多数走弱
智通财经· 2025-09-22 09:56
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低开0.32% 恒生科技指数跌0.68% [1] - 科网股多数走弱 快手跌超6% 安踏体育跌超4% 网易跌超1% 紫金矿业涨超2% [1] - 上周恒生指数上涨3.82% 恒生科技上涨5.31% AH溢价收窄至119 [6] 资金流向 - 2025年前8个月港股通平均每日成交金额608亿港元 占市场整体24.5% [3] - 截至9月12日港股通资金净流入10729亿港元 较2024年全年高33% [3] - 香港股票市场连续26个月资金净流入 8月单月净流入1122亿港元居历史第九 [3] - 2025年有6个月份跻身单月净流入前十 7个交易日位处单日净流入前十 [3] - 8月15日单日净流入359亿港元创历史最高纪录 [3] 行业配置 - 金融业占恒生港股通高持股50指数权重32% 资讯科技业占20% 非必需性消费占16% [3] - 医疗保健业权重从3%上升至7% 年内升幅最大 [3] - 非必需性消费及资讯科技业权重分别上升3个和2个百分点 [3] ETF市场 - 南向交易ETF成交额创新高 上半年平均每日成交金额38亿港元 [4] - 港股通合资格ETF数量从5只增至17只 追踪恒生科技指数的ETF达5只 [4] 业绩表现 - 港股2025年上半年营收增长1.9% 盈利增长4.6% [5] - 科技、医药与原材料行业维持高景气 非银行业与部分消费行业业绩向好 [5] - 能源、公用事业、地产产业链与多数消费行业业绩承压 [5] 行业展望 - 预计2025年下半年业绩增速迎来拐点 原材料、医疗保健与科技板块维持高景气 [5] - 能源、必选消费等板块有望迎来业绩反转 [5] - AI仍是市场主线 港股互联网成为最受益方向 [6] - 有色金属受益于降息带来的流动性宽松和通胀预期提升 [6] - AI云业务保持高增速 二季度民营云厂商收入增长4年来首次超过国有电信公司 [6] - 自研芯片成为AI大厂新催化 市场呈现"重模型、轻应用"特征 [6] - 博通、甲骨文财报验证海外AI持续高景气 [6]
南下资金年内净流入破万亿!AI仍是港股主线
证券时报· 2025-09-21 21:05
恒生指数称,自2014年11月股票互联互通启动以来,内地投资者已成为香港股票市场中的新势力。港交所数据显示,2025年前8个月,港股通的平均每日成 交金额(单边)为608亿港元,相当于市场整体24.5%。截至9月12日,今年港股通资金净流入达到10729亿港元,比2024年全年还高33%,有望创下年度 新高。 恒生指数9月19日发布的报告显示,港股通年初至今获得了超过1万亿港元的资金净流入,已超过2024年全年数据,有望创年度历史新高。 而随着ETF纳入互联互通,亦带动南向交易ETF成交额创下新高。中信证券研究所指出,港股今年上半年筑底企稳,业绩实现正增长,基本面预期向好的板块 或继续享有市场关注。 南下资金净流入将创历史新高 截至2025年8月,香港股票市场已经录得连续26个月的资金净流入。8月单月净流入达1122亿港元,居有纪录以来第九。实际上,2025年有6个月份跻身单 月净流入前十,7个交易日位处单日净流入前十。其中,2025年8月15日的359亿港元为有纪录以来最高水平。 从内地投资者持仓来看,截至2025年9月12日,金融业仍为恒生港股通高持股50指数的最大行业,比重为32%,资讯科技业及非必需性 ...
聚焦ETF市场 | 港股ETF资金流入创纪录!谁居榜首?
彭博Bloomberg· 2025-09-16 14:07
本文来自彭博终端,终端用户可运行NSN T2GSNTGPWCHX 阅读原文。非终端用户可点击文末 "阅读原文" 预约演示。 彭博行业研究(Bloomberg Intelligence)就各公司、行业和市场提供全球投研分析以及交互 式数据。BI对ETF的研究覆盖全球市场,以深度、前沿、独特的视角为您展现ETF市场趋势, 分析热门课题,分享专业洞见。 本期主题: 创纪录的资金流入提振港股ETF 反映投资者策略转变 (彭博行业研究)——追踪中国香港股市的股票ETF在8月创下1 0 0亿美元的流入纪录,表明 投资者对港股的相对价值和结构性优势充满信心。 扫描二维码 立即订阅 更多ETF精彩内容 内地资金流入香港 港股ETF受益明显 香港股票ETF有望继续受益于其相对价值吸引力,2 0 2 5年8月ETF资金流入显著增加,主要 受估值差距和投资者需求驱动。恒生指数与沪深3 0 0指数的回报差距反映了这一点,今年日 均差距达1 3%,创2 0 2 1年以来新高。尽管8月A股反弹导致差距收窄,但我们认为这只是短 期调整、而非结构性转变。香港股票ETF持续吸金,表明市场普遍认为估值差距属于结构性 动因,且港股有望在2 0 2 ...
创纪录!超260亿美元内地资金涌向港股ETF,AI与生物科技板块最吸金
智通财经网· 2025-09-12 11:37
资金流入趋势 - 内地投资者向香港股票ETF投入创纪录资金 今年在岸上市港股ETF资金流入超过260亿美元[1] - 自6月以来投资者购买热情持续高涨 资金流入趋势预计持续[1] - 内地散户投资者被香港股市出色表现 便利性及新产品选择吸引[1] 市场表现与推动因素 - 恒生指数今年上涨30% 涨幅超过沪深300指数两倍[4] - 科技公司如阿里巴巴(09988)和小米(01810)成为主要推动力[4] - 年轻消费者主义浪潮使泡泡马特(09992)股价增长三倍 表现居恒生指数最佳[4] 投资者行为与产品偏好 - 个人投资者偏好行业特定ETF进行交易 机构投资者主要购买广泛型指数追踪产品[4] - 港股通互联网ETF(159792)和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成为资金流入较大产品[4] - 通过支付宝等应用程序购买ETF无需证券账户 降低投资门槛[1] 产品开发与市场扩张 - 今年内地推出17只新香港股票ETF 另有16份申请提交证券监管机构[4] - ETF发行商迅速推出针对市场细分领域专业产品 拓宽散户投资渠道[4] - 香港股票型基金在内地ETF市场资产占比10% 但2025年资金流入占比超50%[5] 投资吸引力与渠道优势 - 香港市场具有独特行业和主题故事推动增长势头[4] - 跨境交易渠道需7万美元最低账户余额 在岸ETF成为更便捷选择[5] - 较高投资回报率吸引内地投资者增加资金投向香港[5]
7日吸金超100亿!资金借道ETF猛攻这一新赛道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0 21:02
资金流向变化 - 9月1日至9月9日有12只股票ETF净流入金额达到10亿元以上均为行业主题ETF [1] - 资金从芯片人工智能等科技板块转向电池券商等高景气赛道和政策受益领域 [1][3] - 宽基ETF延续整体净流出态势沪深300ETF科创50ETF创业板ETF等净流出较多 [9] 电池ETF表现 - 9月1日至9月9日名称含"电池"字样的股票ETF合计吸引超过100亿元净流入资金 [4] - 广发电池ETF汇添富电池50ETF招商电池ETF分别获得35.23亿元22.97亿元21.17亿元净流入 [1][4] - 8月9日至9月9日汇添富电池50ETF招商电池ETF回报率均达到40% [4] - 电池ETF持仓中"含固量"较高吸引资金布局固态电池新兴技术领域 [4] 券商ETF表现 - 9月1日至9月9日国泰证券ETF净流入50.84亿元为唯一吸金规模超50亿元的股票ETF [8] - 鹏华化工ETF华宝券商ETF分别净流入46.88亿元30.90亿元 [8] - 8月1日至8月31日国泰证券ETF华宝券商ETF分别净流入88.42亿元38.17亿元为当月吸金规模第一和第四大股票ETF [8] 港股ETF表现 - 9月1日至9月5日当周港股ETF吸引153.6亿元资金流入为净流入金额最多的上市板块 [10] - 港股科技估值大幅低于纳斯达克指数南向资金定价权提升推动估值修复 [10] 非宽基ETF趋势 - 6月至8月非宽基型ETF净流入达2279亿元其中主题型行业型策略型ETF显著净流入且逐月加速 [12] - 宽基型ETF连续3个月净赎回净流出规模达1978亿元 [12] - 居民资金入市方式发生变化ETF成为重要选择因产品丰富度高弹性高渠道便利性高费用低决策成本低 [13] 市场风格影响 - 行业间分化或远大于历史经验值赚钱效应更为集中化未来选行业可能比选股更重要 [1][15] - 市场风格更向龙头化趋势演变成长风格从微盘小盘成长扩散到中大盘成长 [15] 行业基本面分析 - 电池板块龙头公司2025年上半年业绩出色投资者对板块未来盈利预期提升 [4] - 固态电池产业化加速多家车企计划未来几年实现装车机构预测2030年全球出货量达较高规模 [4] - 券商板块受益市场成交活跃两市成交额多次突破万亿经纪业务和两融业务直接受益动态估值未达历史极值 [8]
ETF套利全攻略:从原理到手法,再到手续费一次说清
搜狐财经· 2025-09-04 09:00
ETF套利核心方法 - T+0盘中价差交易利用二级市场价格波动日内低买高卖 单笔交易扣除手续费后可实现净收益 如价差0.04元操作10万份收益3800元[3] - 折价套利在二级市场价格低于净值时买入ETF并赎回一篮子股票再卖出股票 套利收益需覆盖交易成本[4][6] - 溢价套利在二级市场价格高于净值时买入一篮子股票申购ETF并在二级市场卖出 单笔操作收益可达900元(未扣手续费)[7][12] 跨市场套利策略 - 时间套利利用深港通沪港通交易时间差或节假日停牌差异 如在港股收盘前卖出ETF规避次日大跌风险[10] - 期现套利通过股指期货与现货ETF价差对冲 当期货溢价2%时操作可获1.5万元收益(未扣保证金成本)[11][13] - 配对交易同时买入低估ETF卖出高估ETF 利用价差回归获利 如跨市场ETF价差收敛2%时平仓[14][15] 特殊套利模式 - 同一指数不同基金套利利用折溢价差异转换 如ETF间存在4%价差时可实现净赚4万元(未扣手续费)[17] - 套利操作需满足最小申赎单位 如50万份起赎或100万份起申 且需承担股票卖出冲击成本[6][12] 交易成本分析 - 场内交易佣金为万分之1.5至千分之3 单笔最低5元 买入10万元ETF手续费仅15元[20] - 场外交易申购费1%-1.5% 赎回费最高达1.5% 申购100万元ETF手续费约1万元[20] - 普通投资者优先选择场内交易 仅大额套利或定制策略时考虑场外申赎[19] 操作风险要素 - 流动性风险部分ETF日成交量不足100万元 大额交易可能导致价格滑点[19] - 跟踪误差使ETF净值与指数存在偏差 影响套利收益计算精度[21] - 政策风险包括交易所调整申赎规则或提高保证金比例等[21]
如何看待后市宏观叙事的变化?
西部证券· 2025-09-03 20:01
市场行情与基本面背离 - 8月A股上涨与基本面走弱背离,经济数据疲软但流动性推动市场上涨[1] - 7月社零同比增速降至3.7%,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增加值均放缓[9] - M1-M2剪刀差扩大,7月居民存款下降1.1万亿元,非银存款增加2.14万亿元[1][14] 流动性驱动因素 - 美联储降息预期强化,美元走软,人民币升值,8月29日美元兑离岸人民币破7.13[1][17] - 两融余额突破2万亿元,占A股交易额比重达12.7%[26] - 偏股基金6-8月发行1700亿份,同比增长近300%,私募仓位升至75.55%[25] 资金配置行为 - 居民超额储蓄达24万亿元,占存款余额15%,潜在入市空间大[2][68] - 全球资本再配置预期,美联储降息可能引发资金流向新兴市场[2][59] - 保险资金增配权益资产,券商自营降低债券久期[31] 市场情绪与结构 - A股情绪指数8月28日为77.6,较前周上升10.6个百分点,未达亢奋水平[3][35] - TMT风格交易拥挤,但未达极致,风格再平衡可能带来机会[3][37] - 年化换手率和市场拥挤度分位数达93%,结构性过热[37][39] 政策与宏观叙事 - 中央财经委"反内卷"信号压低股权风险溢价,提振名义经济预期[1][21] - 商务部拟出台服务消费政策,经济再平衡与再通胀成焦点[3][40] - 中美关系缓和,特朗普表示希望访华,关税风险消退[1][21] 风险提示 - 经济超预期下行可能恶化企业盈利和汇率[75] - 美联储降息落空或引发流动性预期修正[75] - 居民存款搬家节奏较慢,投机情绪过热可能招致监管风险[75]
见证历史!全市场ETF规模突破50000亿元大关
中国基金报· 2025-08-26 12:37
全市场ETF规模增长 - 截至8月25日全市场ETF总规模达5.07万亿元 较前一交易日增长1006亿元 正式突破5万亿元大关 [2] - 年内连续突破两个万亿级关口 突破4万亿元用时6个多月 突破5万亿元仅用4个多月 创历史最快增速 [4] - 中国ETF市场规模已超越日本 成为亚洲最大ETF市场 在亚洲赶超欧洲的竞赛中处于领跑地位 [5] ETF产品发展态势 - 全市场ETF总数达1273只 覆盖A股宽基、行业、主题、跨境、商品、债券及货币等大类资产 满足多元化配置需求 [4] - 政策支持、市场情绪改善及产品创新共同推动规模增长 反映投资者对分散化、低成本及高透明度工具的认可 [6] - 产品线持续完善 聚焦先进制造、数字经济及绿色低碳等国家战略领域 引导中长期资金流入实体经济 [7] 资金流入结构变化 - 突破4万亿元过程中26只ETF净流入超100亿元 其中16只为宽基ETF 承接"国家队"稳定市场的资金流入 [4] - 突破5万亿元过程中19只ETF净流入超100亿元 其中15只为债券ETF 4只为港股ETF 反映机构增持与跨境配置需求 [5] 行业发展趋势 - 被动投资时代加速到来 ETF发展为不可逆转趋势 个人养老金配置等因素将推动市场持续快速增长 [6] - 指数化投资成为连接投融资的战略工具 公募基金从产品中心转向场景中心 提升投资者体验与财富目标绑定 [8]
见证历史!突破50000亿
中国基金报· 2025-08-26 12:20
全市场ETF规模突破5万亿元大关 - 截至8月25日全市场ETF总规模达到5.07万亿元 相比前一交易日增长1006亿元 总只数达到1273只 [1][3] - 2025年8月突破5万亿元关口 较4月突破4万亿元仅用时4个多月 突破速度显著加快 [1][5] - 中国已超越日本成为亚洲最大ETF市场 在亚洲赶超欧洲的竞赛中领跑 [6] ETF市场增长驱动因素 - 政策支持、市场情绪改善、产品创新发展和投资需求升温等多重因素共同推动规模增长 [7] - 个人养老金加配等因素共振 有望继续推动ETF市场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7] - ETF产品聚焦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国家战略发展领域 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8] 产品类型与资金流向变化 - 覆盖资产图谱完善 包括A股宽基、行业、主题、Smart Beta、跨境、商品、债券、货币等大类资产 [5] - 突破4万亿元过程中26只ETF资金净流入超100亿元 其中16只为宽基ETF [5] - 突破5万亿元过程中19只ETF资金净流入超100亿元 其中15只为债券ETF 4只为港股ETF [6] 行业发展与战略意义 - ETF规模攀升反映被动投资大时代加速到来 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2][7] - 指数化投资是服务实体经济、助力居民财富管理、推动金融强国建设的战略工具 [9] - 公募基金公司从"产品中心"转向"场景中心" 通过低成本透明化服务提升投资者体验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