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零部件

搜索文档
日本4~6月实际GDP年化增长率为1%
日经中文网· 2025-08-15 11:01
日本2023年4-6月GDP增长表现 - 剔除物价变动影响后实际GDP环比增长0.3% 按年率换算增长1.0% 超过民间预测中位数年化增长率0.3% [2][4] - GDP实现连续5个季度环比正增长 为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连续8个季度正增长以来最长增长周期 [2][5] 个人消费表现 - 个人消费环比增长0.2% 增幅与1-3月持平 占GDP比重超过一半 [2][4] - 夏季服装因天气炎热销售良好 汽车消费增加 食品中点心/蔬菜/面包/谷物实现增长 [4] - 酒精饮料消费因价格调整出现减少 [4] 投资与需求结构分析 - 设备投资增长1.3% 其中软件投资表现尤为突出 [4] - 民间住宅投资增长0.8% 尽管新建住宅开工套数4-5月下降 但GDP按工程进度统计未显现负面影响 [4] - 公共投资减少0.5% 政府消费与上季度持平 [4] - 民间库存将整体增长率拉低0.3个百分点 [4] 进出口贸易贡献 - 出口增长2.0% 电子零部件和设备对出口增加作出主要贡献 [4] - 进口增长0.6% 原油及天然气进口增加 对GDP增长率产生负面影响 [4] - 外需贡献为正0.3个百分点 内需贡献为负0.1个百分点(两个季度来首次转负) [5] 历史数据修正 - 1-3月实际GDP修正值由负增长转为环比增长0.1% 确保连续5个季度正增长的连续性 [5]
每周日企观察|日本对华投资为什么会逆势增长?
搜狐财经· 2025-08-04 16:56
中日经贸关系回暖 - 中日关系回暖推动日本对华投资逆势增长 主要原因是美国关税威胁下中日需要加强经济合作对冲风险 [1][4] - 2025年前6个月日本对华投资大幅增长59.1% 创2024年以来新高 [2] - 2024年四季度16%日本企业表示将"大幅增加"或"增加"对华投资 42%表示维持投资 [2] 日本对华投资趋势 - 2025年胡润制造业外资在华投资30强中有7家日本企业 数量居各国之首 [3] - 2025年3月中日经济高层对话达成二十项重要共识 包括"中日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组会议"等措施 [4] - 日本首相石破茂被认为是亲华派 其政策倾向促进了中日经贸合作 [4] 日本企业在华发展案例 - 杭州神林电子从日资配套企业发展为服务海尔、美的等中国客户的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 [5] - 优科豪马轮胎全资收购山东合资企业YRSC 22.98%股权 实现100%控股 [5] - 优科豪马执行"横滨转型2026"战略 重点布局中国等新兴市场 [5] 轮胎行业市场机遇 - 中国是全球最大轮胎消费国和新能源汽车引领者 带来高性能绿色轮胎增量需求 [6] - 优科豪马通过全资控股可针对中国市场需求进行定制化研发生产 [6] - 公司计划将中国本土化战略复制到印度、印尼等亚洲市场 构建区域业务网络 [7] 外资整体投资环境 - 2023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下滑8% 2024年下滑27.1% 2025年前6个月下滑15.2% [1] - 日本投资逆势增长形成鲜明对比 显示中日经贸合作特殊性 [1][2]
村田制作所季度净利润降25%,与中企竞争激化
日经中文网· 2025-07-31 16:00
财务表现 - 4~6月净利润同比减少25%至497亿日元 为2年来首次利润减少 [1] - 营业收入减少1%至4161亿日元 营业利润减少7%至616亿日元 [1] - 全财年平均汇率1美元兑144日元 同比升值11日元 导致营业利润减少127亿日元 [1] - 财报公布后股价一度下跌5%至2105日元 收盘价下跌3%至2156.5日元 [1] 业务预测 - 2025财年营收预计减少6%至1.64万亿日元 净利润预计减少24%至1770亿日元 [2] - 智能手机全球供货量预测维持11.7亿部 AI服务器占比预计提升4.5个百分点至17% [4] - 社长表示当前行情"无显著增长但下降因素有限" 维持全年业绩预测不变 [2] 业务板块分析 - 通信领域(智能手机)营收减少11%至1376亿日元 受中低价手机占比提升及中国厂商竞争影响 [3] - 移动出行领域(汽车)营收减少1%至1133亿日元 占整体27% 中国自动驾驶需求增长但日欧销量下滑 [3] - 树脂基板等高价位终端零部件营收下降 [3] 关税影响 - 公司产品出口美国仅占5% 社长评估加征关税"直接影响有限" [2] - 车载电子零部件关税主要由汽车客户承担 MLCC产品主要销往台湾不受影响 [2] - 客户出现提前采购现象 推动4~6月净利润比市场预期高21% [3] - 提前采购的反作用可能在10月后显现 近期采购动向已有所放缓 [3] 竞争环境 - 智能手机中低价位占比提升 与中国零部件厂商竞争加剧 [1][3] - 汽车领域面临中国厂商定位传感器需求增长与日欧销量下滑的结构性变化 [3]
以案明纪释法丨准确认定以购买原始股为名受贿行为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7-09 08:07
案件背景 - A证券公司股份融资部总经理甲利用职务便利推动B科技公司与A公司达成首次公开募股合作[2] - B公司实际控制人乙为感谢甲及其近亲属丙的帮助,以每股1.35元价格转让40万股原始股给丙,远低于上市前每股7元的市场价[3] - B公司上市后股价涨至每股65元,丙套现获得2600万元收益,乙退回54万元本金[3] 行为性质分析 - 丙的54万元出资仅为象征性支付,未计入B公司股份且不承担任何市场风险,不符合正常商业投资原则[8] - 乙与丙约定免除投资风险,表明交易本质是利益输送而非真实股权投资[8] - 丙获取的2600万元收益来源于甲职务行为的对价,而非市场投资回报[10] 法律定性争议 - 第一种观点认为丙实际支付股本金不构成受贿[5] - 第二种观点认定受贿数额为股份市价与实际支付价差额226万元,2600万元为犯罪孳息[5] - 第三种观点认为2600万元全部收益应认定为受贿金额,54万元出资系虚假投资[6] 案件核心认定 - 甲明知丙获取2600万元收益而未要求退还,具有受贿故意[11] - 甲与丙构成受贿罪共同犯罪,丙作为特定关系人收受财物[12] - 受贿数额应全额认定2600万元,因54万元出资未实际承担风险不应获得收益[14][15]
美国贸易谈判言易行难 关税再次延迟坐实“TACO”窘况
智通财经网· 2025-07-08 22:04
贸易政策与关税实施 - 特朗普政府提出"对等"贸易政策,旨在通过关税使全球贸易体系向美国倾斜 [1] - 原定90天关税暂停期实施困难,谈判进展缓慢,政府承认截止日期过于乐观 [1] - 推迟关税生效日期旨在促使合作经济体给出"最终报价" [1] - 美国谈判团队不堪重负,难以在短期内获得预期的贸易让步 [1] 市场反应 - 亚洲和欧洲股市表现平稳,因特朗普愿意延期谈判 [2] - 美国股指期货上涨,市场对现有谈判走向持乐观态度 [2] 各国关税情况 - 日本:主要进口汽车、汽车零部件和药品,关税25%,2024年进口总额1484亿美元 [3] - 韩国:主要进口汽车、汽车零部件和机械零件,关税25%,2024年进口总额1316亿美元 [3] - 马来西亚:主要进口电子零件,关税25%,2024年进口总额525亿美元 [3] - 南非:主要进口金属和汽车,关税30%,2024年进口总额147亿美元 [3] - 哈萨克斯坦:主要进口原油,关税25%,2024年进口总额23亿美元 [3] - 突尼斯:主要进口橄榄油、化肥和电子零件,关税25%,2024年进口总额11亿美元 [3] - 老挝:主要进口太阳能电池,关税40%,2024年进口总额8028万美元 [3] - 缅甸:主要进口服装、鱼类和电子产品,关税40%,2024年进口总额6524万美元 [3] 谈判进展 - 与印度、欧盟的谈判接近完成,但重大突破难以在短期内公布 [5] - 预计未来三周内可能达成协议,关税将随之下降 [6] - 特朗普贸易顾问认为90天期限过于随意且不切实际 [6] 特朗普政策立场 - 特朗普表示对8月1日最后期限"态度坚决,但并非百分之百坚决" [7] - 若其他国家提出替代方案,特朗普政府愿意考虑 [7] - 特朗普曾多次自信宣称征收关税,后又暂停或降低 [7] 企业影响 - 美国进口商担忧关税将导致商品价格上涨,增加家庭负担 [8] - 鞋类经销商与零售商协会预计消费者商品价格将上涨 [8] - 8月中旬可能对中国商品关税上调至145% [8] 中美贸易关系 - 中国拥有有利的反击措施,如稀土供应 [8] - 专家认为特朗普的贸易策略在中国难以奏效 [9] - 中国不会像小国那样向美国示好以避免麻烦 [9]
加税25%,特朗普高估了美国,日本不是英国越南,对美握有3张底牌
搜狐财经· 2025-07-08 17:45
美日贸易摩擦升级 - 特朗普宣布从8月1日起对日本出口到美国的产品全面加征25%关税 覆盖汽车、半导体、精密仪器等日本支柱产业 [3] - 日本首相石破茂强烈反对该决定 并紧急派出经济特使前往华盛顿谈判 [3] - 特朗普向日本首相发送"最后通牒"式信件 详细列出加税细节 包括车型、零部件和出口额度 [5] 日本对美经济依赖与反制措施 - 日本是美国汽车关键零部件的主要供应国 加税将导致美国本土汽车企业成本上升并转嫁给消费者 [7] - 日本持有超过1.1万亿美元美国国债 4月曾抛售500亿美元导致美国10年期国债利率上涨 [7] - 日本在稀土精炼加工领域仅次于中国 若与中国联合限制出口将对美国高科技产业造成毁灭性打击 [9] - 日本开始缩减对美投资 强化与东盟、印度合作 并推进本币结算机制 [11] - 日本企业在美国创造了数十万个就业岗位 但正逐步转向与中国在绿色能源、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合作 [11] 行业影响分析 - 汽车行业将受到直接冲击 日本对美出口汽车及零部件面临25%关税 [3][5] - 半导体和精密仪器行业被列入加税清单 这些是日本的核心产业 [3] - 稀土相关产业成为关键筹码 日本在稀土加工领域的优势可制约美国高科技产业发展 [9] - 投资布局正在调整 日本企业减少对美投资 转向亚洲其他市场 [11] 潜在经济后果 - 美国通胀压力可能加剧 当前通胀刚有缓和迹象 [7] - 全球金融市场稳定性面临挑战 日本抛售美债将导致美元资产价格波动 [7] - 美国就业市场可能受影响 日本资本撤离将冲击数十万个工作岗位 [11] - 全球供应链面临重构 日本寻求多元化布局将改变现有产业格局 [11]
最后关头倒向美国!东盟出现“叛徒”,中方一句话回应,早做好准备
搜狐财经· 2025-07-05 20:14
美越贸易协议核心内容 - 越南本土商品出口美国关税从46%降至20%,但经越南转运的第三国商品将被征收40%惩罚性关税,且界定权由美国掌控 [1] - 越南对美国商品全面开放零关税市场,涵盖农产品、工业原料、飞机及高科技产品,并允许美国海关入境稽查 [3] - 美国通过协议增加海关收入,同时以零关税进入越南石油市场,抢占工业化进程中的需求红利 [4] 对产业链的影响 - 中国企业此前利用越南作为对美出口中转站以规避高关税的路径被封锁 [1] - 越南制造业60%以上电子零部件、80%塑料原料依赖中国进口,协议可能威胁其供应链稳定性 [6] - 美国在协议中嵌入针对中国产业链的条款,意图切断第三方通过越南的贸易迂回 [1][3] 区域经济连锁反应 - 东盟国家如泰国、马来西亚可能效仿越南向美国妥协,冲击中国在东盟的经贸合作 [7] - 印度加速与美国谈判,担忧制造业投资转移至墨西哥等协议受益国 [7] - 欧盟若接受类似美英协议中的"毒丸条款",或被迫减少与中国在钢铁、制药等领域的合作 [9] 中国的应对与优势 - 中国掌握全球80%稀土加工产能及高性能磁铁等关键材料,具备反制能力 [9] - 拥有全球最完整产业链和最大消费市场,可对冲外部贸易压力 [9] - 商务部明确表态将坚决反制任何损害中国利益的贸易协议 [6]
日本为何敢于对美国说“不”?解析其在中美博弈中的战略权衡
搜狐财经· 2025-04-27 09:54
中日经贸关系 - 中国连续15年稳居日本最大贸易伙伴 2024年双方贸易总额达3700亿美元 占日本外贸总额的20% [2] - 日本对华出口集中在汽车 半导体设备 高端材料等技术密集型产业 中国供应日本60%稀土和40%电子零部件 [4] - 本田 丰田等汽车制造商在中国市场利润占全球总利润35-40% 脱离中国市场将导致日本汽车产业年损失超400亿美元 [4] - 中国掌握全球70%稀土加工能力 对日本电子信息 高端制造和国防工业至关重要 [6] 日本经济现实考量 - 日本政府债务达300万亿日元(约合人均250万人民币) 2024年GDP增速仅1.2% 对华贸易顺差320亿美元对稳定财政至关重要 [10] - 日本企业在华累计投资超1.3万亿美元 创造150万个就业岗位 丰田 索尼等企业施压政府确保中国市场准入稳定 [10] - 经济团体联合会等组织多次呼吁保持中日经贸关系稳定 形成对政策的强大制约 [10] 产业链深度整合 - 日本精密仪器和核心部件深度嵌入中国制造业供应链 形成紧密产业共生关系 [6] - 日本采取"差异化执行"策略 保留28纳米以上成熟制程芯片对华出口 避免过度依赖美国战略 [10] - 强行推行"脱钩"政策将导致双输局面 产业链跨国整合已达"牵一发而动全身"程度 [11] 行业竞争格局 - 中日两国在半导体 新能源等领域竞争可能对经贸关系带来新挑战 [11] - 中国在稀土加工和新能源市场规模上的领先优势是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根本保障 [11]
美豁免从中国进口的部分产品关税
快讯· 2025-04-12 22:50
美国关税政策调整 -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宣布智能手机、路由器、部分计算机设备及电子零部件等产品不再被纳入针对中国进口商品实施的125%对等关税范围内 [1] - 符合美国《协调关税税则》分类号码的产品可获得对等关税豁免 [1] - 进口商需在申报相关商品时申报豁免资格 [1] - 对于4月5日后通关或提货的商品,企业需在货物放行后10日内完成申报更正 [1] - 未结算条目可申请事后汇总更正,已结算但仍在抗议期内的条目可申请退款 [1] - 目前尚不清楚这些产品是否仍将适用不属于对等关税框架的20%税率 [1]
日元贬值助推,日本2024年电子零部件出货回暖
日经中文网· 2025-03-05 11:48
行业整体表现 - 2024年电子零部件出货额达4 4844万亿日元 同比增长3% 主要受日元贬值及消费类产品库存调整结束推动 [1] - 2025年日资企业电子零部件产值预计达11 2142万亿日元 同比增长6% 占全球产值约30% [1] 品类增长情况 - 11个品类中有7个出货额超上年水平 电感器(14%)和电容器(7%)增长最为显著 [1] - 12月单月数据:电容器出货额1248亿日元(同比+10%) 电感器334亿日元(同比+14%) 连接器503亿日元(同比+7%) [2] 需求驱动因素 - 生成式AI发展带动数据中心服务器电子零部件需求强劲增长 [1] - 工业设备市场复苏与AI需求持续增长共同推动行业正增长预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