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信托

搜索文档
信托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服务国计民生显行业担当
证券日报· 2025-09-30 11:08
本报记者 方凌晨 9月29日,由中国信托业协会(以下简称"信托业协会")组织编制的《2024—2025中国信托业社会责任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记者了解 到,今年已是信托业协会连续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第13年。 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 方凌晨/摄 中国信托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新闻发言人蔡概还介绍,新中国信托业自1979年恢复以来,始终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在金融改革浪潮中,逐步实现了 从"规模扩张"到"合规发展",再到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深刻转型,已成为服务实体经济、助力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金融力量。2024年,信托业务三分类新规 从"开局起步"走向"全面深化";进入2025年,行业更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为全面展现信托业履行社会责任成果,宣传信托文化理念,《报告》结合信托行业特点和信托业社会责任模型,从党建责任、民生责任、经济责任、法律责 任、环境责任、公益责任、人本责任、责任管理8个方面介绍了2024年至2025年信托业社会责任工作取得的积极成效,系统反映了行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务实 行动与具体进展。 《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末,信托业受托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为29.56万亿元,同比增长23.58% ...
笃行国家战略 以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
经济日报· 2025-09-30 06:00
2025年以来,中国经济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资本市场在全球经济复杂波动中展现出强 劲韧性与活力,主要指数创出年内新高,市场活跃度持续提升。在新"国九条"框架下,资本市场基础制 度持续完善,市场生态不断优化,内在稳定性显著增强。 本轮资本市场改革所呈现出的系统性深化特征,为证券行业中长期高质量发展、业务扩容及模式升级筑 牢根基。中金公司作为国有金融机构的中坚力量,始终牢记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充分发挥链接资本市 场资金供给端和实体经济资金需求端的桥梁作用,持续在服务科技创新、绿色转型、高水平对外开放等 领域积极作为,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十四五"答卷。 赋能实体经济 攻坚核心战略领域 当前,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入关键阶段,证券行业作为直接融资的核心载体,正从"规模扩张"向"质量 提升"转型,积极服务科技自立自强、绿色低碳发展等国家战略。 绿色金融是中金公司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另一重要抓手。"十四五"期间,我国绿色金融与市场机制不断完 善,形成了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绿色信托等多层次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 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也在科学合理控制总量的前提下得以建立。 立足经济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 ...
中国信托业社会责任报告出炉 去年投向实体经济超16万亿元
证券时报· 2025-09-30 02:23
9月29日,中国信托业协会发布《2024—2025中国信托业社会责任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也 是该协会连续十三年发布行业社会责任报告。 2024年,信托业务三分类新规从"开局起步"走向"全面深化";进入2025年,行业更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 新阶段。今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信托业高 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为行业锚定方向、构筑框架,为信托业回归本源、行稳致远提供纲领性 指引。 做好"五篇大文章" 服务国计民生 《报告》显示,2024年,信托业围绕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部署,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实 效,深耕主责主业,以做好"五篇大文章"服务国计民生。 科技金融方面,信托业聚焦科技创新攻关、高端制造业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及专精特新企业赋能 四大领域,支持科技创新项目规模达3376亿元。 绿色金融方面,信托业新增设立绿色信托项目390个,同比增长21.50%,新增绿色信托规模1779.44亿 元;绿色信托存续规模逾3000亿元,达到3253.88亿元。同时,开展绿色信托主题培训会46次。 投向实体16.68万亿元 《报告》显示,2024年,信托 ...
绿色信托存续规模突破3000亿元,ESG风险模型面临“本土化”挑战
搜狐财经· 2025-09-11 04:33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刘佳 北京报道 信托业凭借自身独特优势,正逐步将ESG理念融入业务核心。 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已有多家信托公司在ESG方面完成专项治理架构搭建,并在绿 色信托等领域形成可落地的业务模式。绿色信托存续规模也成为衡量机构ESG实践成效的重要指标。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中国绿色信托存续规模已突破3000亿元。其中,五矿信托绿色信托存续规模 达64.02亿元;外贸信托已发行规模64.41亿元的多期绿色资产支持证券,投资绿色环保主题基金近3亿 元;山东国信截至2025年6月末,绿色信托存续规模42.29亿元,同比增长22.4%。 在中国信托业协会党委委员、专职副会长闫建东看来,ESG理念与"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等国家战略 部署高度契合。对于正处转型攻坚期的信托业而言,践行ESG理念既是落实监管政策的必然要求,也是 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信托业ESG发力,实体支持占比75% "2025年是ESG理念从'理论倡导'全面迈向'实践深耕'的突破之年。ESG不仅推动了全球金融治理框架的 重构,也正深刻改变信托业的发展逻辑。"五矿信托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刘 ...
山东国信上半年营收超6亿元 绿色信托存续规模同比增超20%
中证网· 2025-08-28 21:32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6.34亿元 同比增长7.8% [1] - 净利润1.67亿元 [1] 业务发展 - 绿色信托存续规模42.29亿元 同比增长22.4% [1] - 家族信托存续规模619.27亿元 较年初增长19.3% [1] - 慈善信托累计交付金额1.89亿元 较年初增长16.7% [1] 创新突破 - 落地山东省首单特殊需要服务信托 [1] - 拓展FGT信托和FNGT信托等创新架构 [1] - 形成标准化可复制的服务范式 [1] 战略定位 - 依托属地化优势提升服务山东省经济发展质效 [2] - 强化全面风险管理优化管理体系 [2] - 坚定回归信托本源培育发展新动能 [1]
山东国信半年报出炉!营收逆势增近8%,固有收入占比扩大
证券时报网· 2025-08-28 11:57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6.34亿元同比增长7.8% 净利润1.67亿元同比基本持平 [2]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减少 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增加 但被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及投资收益同比增加抵消 [3] - 信托业务收入2.28亿元 固有业务收入4.06亿元同比增长28% 分别占总收入35.9%和64.1% [4] 行业对比分析 - 53家信托公司营业收入315.91亿元同比下降1.98% 净利润163.74亿元同比下降2.83% [3] - 行业信托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1.38% 固有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6.72% [4] - 公司业绩表现优于行业整体水平 [3] 业务结构变化 - 信托业务收入占比下降 固有业务收入占比提升 与行业趋势一致 [4] - 固有业务增长主要因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从2.42亿元增至3.19亿元 投资收益从4200万元增至8400万元 [4] 创新业务发展 - 家族信托存续规模619.27亿元较年初增长19.3% [5] - 落地山东省首单特殊需要服务信托 拓展FGT/FNGT信托等创新架构 [5] - 慈善信托累计交付金额1.89亿元较年初增长16.7% 新增签约12单 [5] 战略布局进展 - 获准开通CFETS同业存款业务权限并落地首单业务 [5] - 投向山东省内存续信托规模338.91亿元 "引资入鲁"存续规模176.48亿元 [6] - 设立服务信托部 推出"睿晟系列"账户管理服务信托落地8单受托规模3.6亿元 [6] 专项领域拓展 - 落地山东省首单数据科技知识产权服务信托 [6] - 绿色信托存续规模42.29亿元同比增长22.4% [6] - 积极拓展银行券商等新战略合作渠道 [5]
我国绿色贷款保持高速增长 二季度末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0.4%
新华网· 2025-08-12 14:19
分用途看,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贷款余额分别为8.82万亿元、5.04万 亿元和2.63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2%、40.8%和62.8%。分行业看,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 应业绿色贷款余额5.08万亿元,同比增长30.8%,上半年增加6039亿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绿色 贷款余额4.39万亿元,同比增长10.3%,上半年增加2631亿元。 【纠错】 【责任编辑:刘睿祎】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19.55万亿元, 同比增长40.4%,比上年末高7.4个百分点,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9.6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3.53万亿元。 近年来,我国发展绿色金融取得了显著成效,已初步形成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 绿色信托、碳金融产品等多层次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记者 吴秋余) ...
上半年信托收入与净利双降:信托业仍未走出转型阵痛 盈利模式重构成当务之急
中国经营报· 2025-08-10 11:55
行业盈利现状 - 2025年上半年53家信托公司信托业务收入181亿元,同比下降11.38%,净利润164亿元,同比下降2.83%[1][7] - 行业营业收入315.91亿元(2025H1)vs 322.28亿元(2024H1),利润总额203.13亿元vs 210.98亿元,同比降幅分别为1.98%和3.72%[2][4] - 固有业务收入120.93亿元,同比增长16.72%,成为盈利主要支撑[4] 业务结构分化 - 传统信托业务持续萎缩导致收入下滑,但利润降幅(2.83%)小于收入降幅(11.38%),反映降本增效成效[4] - 头部机构表现分化:中信信托净利润同比增长13.63%,光大信托同比下降40.81%,五矿信托下降38.82%[6] - 部分中小信托公司逆势增长:上海信托净利润同比+52.22%,中海信托+72.20%,渤海信托+102.10%[6][9] 转型挑战与原因 - 新旧盈利模式交替:传统"利差主导"模式萎缩,新"管理费+绩效分成"模式尚未成熟[11] - 成本压力上升:合规成本增加叠加数字化转型投入,2024年行业利润同比腰斩45.52%至230.87亿元[11][13] - 存量风险处置压力:不良资产减值和风险项目处置持续侵蚀利润[11] 业务转型方向 - 监管推动"三分类"改革:向资产服务信托+资产管理信托并重模式转型,过渡期至2026年5月[11][12] - 创新业务布局:科技信托、绿色信托、知识产权信托等新兴产业领域,以及家族信托、养老信托等财富管理服务[16] - 差异化发展路径:头部机构布局全业务链,央国企背景公司聚焦产业链金融,区域中小机构发展特色服务信托[17] 未来展望 - 短期仍处阵痛期:新业务培育需时,主动管理能力建设短期内难显著改善盈利[18] - 长期优势显著:依托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双轨发展,有望形成差异化服务生态位[17] - 盈利模式重构:通过科技投入和专业服务提升附加值,建立类型化收费体系[16][17]
加速转型步伐 筑牢风控防线
金融时报· 2025-08-08 15:52
行业转型与业务发展 - 信托行业正经历深刻变革 从传统融资类业务向资产服务信托 资产管理信托 公益慈善信托等方向转型 引领业务回归本源[1][2] - 2024年全行业信托资产规模预计首次达27万亿元 三大类业务均取得积极成果[2] - 平安信托资产服务信托业务规模2735.45亿元 资产管理信托业务规模7156.00亿元 公益慈善及其他38.13亿元[2] - 中信信托资产服务信托规模15303.56亿元 资产管理信托规模10003.85亿元 慈善信托备案规模约16.49亿元 位居行业第一[3] - 华鑫信托实收信托规模5022.48亿元 其中资产管理信托3703.12亿元 资产服务信托1226.82亿元[3] - 截至2024年底慈善信托备案总数2238条 总规模超84.8亿元 昆仑信托新增备案单数及规模位列行业头部[3] - 监管政策推动转型发展 2023年3月发布新三分类通知 2024年5月提出发展养老信托 绿色信托 知识产权信托等业务[2] 公司战略与差异化竞争 - 头部信托公司依靠强大资源 品牌和运营管理能力做大做强业务 中小信托公司通过锁定目标群体和产品创新形成特色[4] - 中信信托在资产服务信托方面深耕财富管理服务 行政管理服务 风险处置服务等领域 在资产管理信托方面构建多元化产品线[3] - 华鑫信托推出"鑫合""鑫传"家族信托品牌 "安鑫"家庭服务信托实现批量化 标准化运营[3] - 信托公司凭借股东背景及资源优势开展业务 未来需通过专业优势形成差异化竞争力[4] 风险防范与管控措施 - 信托公司加强风险防范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5] - 中信信托中标东方园林 信桓等重大风险处置服务信托项目 参与海航集团破产重整等大型专项服务信托存续运营[5] - 截至2024年末中信信托特殊资产业务管理规模超万亿元 居于行业首位[6] - 粤财信托关注交易对手经营管理及财务状况 动态调整授信策略 采取追加抵质押物 担保等方式强化信用风险管控[7] - 华能贵诚信托2024年风险管理工作注重与转型发展适配性 紧盯重点风险领域[7] - 2025年1月出台新规要求对风险早识别 早预警 早暴露 早处置 信托公司合规要求不断提升[6][7]
山东印发“五篇大文章”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重点领域精准发力
齐鲁晚报· 2025-07-19 18:33
山东省金融"五篇大文章"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核心观点 - 山东省发布《方案》推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大领域高质量发展,目标到2027年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金融服务体系 [1][13] - 关键量化目标: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和绿色贷款年均增速不低于20%,每年新增普惠领域"首贷户"不少于10万户,养老产业和数字经济贷款增速高于平均水平 [1][13] - 计划打造"好品金融"服务品牌,优化政金企对接渠道,提升直接融资比重并培育长期资本 [1][13] 科技金融领域 - 推出"鲁科贷、鲁科担、鲁科保、鲁科投、鲁科融"特色品牌,推广创新积分贷、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产品 [2][14] - 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加快发展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基金,重点投向早期、小型、长期及硬科技项目 [2][14] - 推进济南市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发挥示范作用 [2][14] 绿色金融领域 - 要求金融机构推出1-2个特色绿色金融产品,发展碳减排挂钩贷款、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创新工具 [3][14] - 扩大绿色信贷供给,鼓励发行碳中和债券、蓝色债券和转型债券,建设绿色转型重点项目库 [3][14] - 将企业碳减排情况纳入贷款定价参考要素,落实碳减排政策工具 [3][14] 普惠金融领域 - 加强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长效机制,增加首贷、信用贷和中长期贷款投放 [3][14] - 建设临沂市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推广农业设施抵押贷款和美德积分金融转化机制 [3][14] - 聚焦粮食安全、种业振兴等乡村振兴领域,健全农业保险体系和政府性融资担保功能 [3][14] 养老金融领域 - 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推进商业养老金业务试点 [4][14] - 引导金融机构开发适配养老产业的金融服务模式,定制老年人专属产品 [4][14] - 推动银行网点适老化改造,完善线上服务适老功能 [4][14] 数字金融领域 - 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推动金融与公共数据共享应用 [4][15] - 探索数据产权质押融资模式,推进"无证明之省"建设和电子证照应用 [4][15] - 扩大济南、青岛数字人民币试点成效,推广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 [15] 政策与资源保障 - 争取8000亿元科技创新再贷款额度落地山东,提供1.5%中央财政贴息支持 [5][15] - 综合运用政府引导基金、股权投资、贴息奖补等方式撬动金融资源 [6][15] - 完善科融信平台、碳金融数字服务平台等基础设施,推进"信易贷"和"银税互动" [6][15] 组织与实施机制 - 将"五篇大文章"列为金融机构"一把手"工程,打造专业支行和特色网点 [6][15] - 建立动态项目库入库标准,试点科技金融机构建设指引和转型金融标准 [15] - 培育"好品金融"品牌,推广典型案例形成"一地创新、各地复用"效应 [7][17]